〈中華副刊〉遠方有樹——致在高雄的詩人黃漢龍

■向明 一位專研虛靜哲學 且精於陰陽五行 和命理脈相的詩友 總是把他那海邊的 一行行高瘦纖弱的樹 當作代言傳給我看 看它們無言語的不停弓身 看它們風靜時的垂首沉思 看它們久久原地伸頭探望 看它們任年輪一圈圈增長 看它們阻止不了嫩青變枯黃 遠方有樹 老友總不忘隨時傳給我看 那是遠距寄來的祝福叮嚀 盼我莫辜負尚有大好時光 別管那會嘔氣的政壇醜事 也學學樹的那種虛靜涵養

Read More

〈中華副刊〉旗山之夜

■暮云 黃昏時,夕陽在疏林外渲染著,一種朦朧,一種清淡的詩情,我穿越過層疊的飛煙與薄霧,來到這純樸的旗山,為一位我大學同學的結婚晚宴。 夕陽從灰雲之後發射而出,成條成縷的照射在山坳間,這美麗的景象,在我的視野內,在我渴望的內心裡形成了天地間的至真、至善、至美。 距離宴客時間還早,於是我決定先走訪中山公園頂上的孔廟。循著石階,一級一級往上爬,階石上,到處是凋剝而脫落的痕跡,和著稀疏的幾片黃葉點綴其中。因坡度大,要仰起頭來才可看見前方;兩側樹林,隨著層級,傾斜而上護蔭著。 走到石階的中段,向西而望,可看見淨光寺在竹葉林中悄然聳峙,祥和且寧靜。當我抵達了孔廟的廣場,紅色的建築和牌坊已呈現眼前。在石牌兩側,砌有紅白相間的緣石,往內而走,可見到孔廟的周圍,被層層的樹林環繞著。一時之間,髣髴走進了森林世界裡。 在歷史記載中,儒、釋、道三教,孔子即主張儒家思想。其學說思想,不僅是學術思想的主流,也支配了行為層面兩千餘年,雖儒派未彰顯其教,但凡是讀書人皆敬稱孔子為「至聖先師」,又何能說他的信徒沒有遍及各地? 這座孔廟的四周花草,看來彷似沒有專人修飾整理,也因此,有著古樸的味道,我就坐在孔廟前的小石階上,眺望遠方。星星和燈火都很遙遠,而遙遠的旗山最高的山,旗尾山,尖塔式的形狀,就在我最遠的視線中。 因適值暮色時分,冬春交替之際,天色暗得快,整個遠方,被層層的雲霧所籠罩,但依稀還可描繪其輪廓。在旗尾山過去,便是眾所週知的荖濃溪了,其源流,向東流至高屏溪。 在這時這地看旗山,印象是模糊的,然而,這幅畫面,可愛處在於靜寂。市聲飛不上來,更可愛處因淡墨一筆中點幾次明亮,燈火是比較突出的,點點閃爍的光芒,將夜裡的旗山鎮,凝聚起一條美麗的銀絲帶,雖比不上由萬壽山俯向港都眺望下的那種通明,但,我的思域因著古典的質樸,卻得以休憩,沉醉其中。 對眼前這片夜色,我正有著獨立於煙塵外,靈性極致的感受。於是,我開始讀著夜下的風景,而且細讀著,像是要把整個旗山夜裡不同的展示,全部讀出。 在這裡,說無聲也還有聲,林梢風低低吟著,一彎月淡淡熹著,又有霧,靜止在某一處,寒意有些重了。我開始吟起了宋詞白玉蟾:「淡淡有煙籠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是呀!這是一個多奇妙的夜晚,伴著林梢的風籟,伴著煙露迷離的夜色,在這搖曳的風中,浮現兩三件心事。 而今夜,雖沒有越過關山萍水,也沒有將笛聲凌在風上,但是,在這田野遠曠的階上靜坐,偶有松風來陪伴,讓我深深感知「山中無日月,寒盡不知年」的森林,已讓我神思飛馳,恍如隔世,記載著這份緣。 此刻,孔廟的周遭一片漆黑了,落日已悲壯走出,我緘默了,獨留樹林吹響著的冷風,為著這座孔廟傳唱起歷史千載的笛韻。靈魂們不知自己已在這裡蹀踱幾回,洪荒的季節出現過的史前陳跡,突然變得真實了,超越時光,在時間之外孤絕。猶若一隻孤伶傷懷的孤鳥,自天際傳來淒絕的哀音,飄入我狼藉的思緒,伴著我在這孤寒的夜。 而屬於昨日的,屬於愛情的,屬於年少的往事,都揚起在天際,一下子,覺得事事都改變,事事都未變;迢迢來到人間,在這裡豁然開朗,也在這裡隱然憂慮。 歸去來兮,陶淵明對這遠古的陳述,是否還有歸去的打算?周遊九天,上窮碧落,下黃泉,屈原是否還對人間有著滿腹牢騷?莊子的華胥國,陶潛的桃花源,李清照的如夢令,杜牧的秋夕。髣髴,都如魂兮歸來,在我的周遭徘徊流盪……。 記得一位師父就曾說過:「世人不識青天意,空使身心夜中愁。」也許,人們就像蠶兒吐絲,將自己圍困起來,每天吐著、圍著外界的潮漲汐落,在心裡翻騰未休吧! 腕錶上的時分針已告訴宴請的時間已到,我隨即起身,重回原路。一路上,再次地望著這裡的景緻,遠處一灣亮著皎潔的光輝,還有那穹蒼中大小的星子散列著,這是個有星有月的夜晚,而耳畔賡續不斷地迴響起如此清晰且洶湧的松濤聲。 當我循著下坡的石階,一級一級的走下去,遠天的夜色,也漸漸消失,那份神清自若的感受,也漸漸散去;相繼而來,是車聲的拉近。我的心靈,又從燦亮的燈火,喧嘩的人群,投入萬丈紅塵之中。

Read More

校舍災損 楠西國中如期畢典

受地震影響,楠西國中的畢業典禮在楠西國小舉行,三十位畢業生起立,接受學弟妹的祝福,為畢典劃下句點。(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楠西報導 楠西國中九日舉辦第五十五屆畢業典禮,由於校舍在0一二一地震重創,師生暫時遷往楠西國小上課,三年前小學畢業時的情景又浮現。校長鄭俊杰表示,雖然遇上大地震,但學習不受影響,今年會考成績較去年理想,驗證「風雨生信心」。 楠西國中校舍在0一二一地震毀損嚴重,校舍決定拆除重建,全校師生暫時搬到楠西國小上課,只是眼看國中教育會考舉辦在即,讓校方擔心家裡毀損的學生,因搬到親友家或租屋居住,恐影響學習成績。 鄭俊杰說,今年共有三十位畢業生,日前會考成績公布,今年的成績較去年理想,其中列C(待加強比例)降低,顯見學生並未受地震影響,而會考男、女生成績第一名的學生,家中都有被貼紅、黃單,令人欣慰是未因地震疏於學習。 楠西國中畢業典禮九日在楠西國小活動中心視聽教室舉行,部分畢業生說,三年前在楠西國小畢業,沒想到三年後又在母校畢業,當年的情景又浮現,造化真的捉弄人。 鄭俊杰在畢業典禮頒獎表揚表現優異的學生,而三十位畢業生接受在校的學弟妹誠摯祝福,為溫馨的畢業典禮畫下句點。

Read More

萬佛寺師父 也在畢業生行列

楠西國中校長鄭俊杰(右)勉勵定心沙彌師父,繼續朝向目標前進。(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專訪 楠西國中九日的畢業典禮上有位特殊的畢業生,是在萬佛寺修行的定心沙彌師父,三歲喜好佛法、六歲立志要出家,最大志願是成為宗教師,母親邱寶玉陪著定心小師父朝著目標前進,儘管不捨但只要孩子快樂就好。 坐在畢業生位子上,定心沙彌師父看起來較同年齡學生「穩重」。邱寶玉說,自己不是佛教徒,家中僅供奉觀世音菩薩、土地公等,而定心三歲時就喜歡學習佛法,六歲表明要出家意願,原本在台北就讀小學,直到五年級輾轉得知楠西萬佛寺天台宗開課,第一天試聽後,隔天就決定到萬佛寺修行。 邱寶玉為定心申請自學,學籍在楠西國中,已在萬佛寺修行四年的定心,每晚會以寺方提供的手機與母親聯絡,儘管修行過程嚴肅、拘謹,但定心勇往前進,今年母親節送上畫像,讓媽媽好感動。 校長鄭俊杰說,先前也曾邀請定心到校與同學分享學佛的心路歷程,才了解修行課程不容易,每天一早四時三十分起床後做早課,吃完早齋要協助打掃環境,接著學習佛法,還要到餐廳幫忙切水果,直到晚上九時三十分上床睡覺,在寺廟內也不能隨意奔跑,讓好動的男同學直呼很辛苦。 定心沙彌師父完成國中學業後,計劃轉往玉井工商就讀,繼續完成學佛目標。邱寶玉感謝楠西國中給予各方面的協助,而鄭俊杰讚賞邱寶玉化小愛為大愛,成就孩子的人生。

Read More

公托、家園聯招 6/16截止收件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南市公設民營托嬰中心及社區公共托育家園聯合招生自六月九日起開跑,全市四處公設民營托嬰中心及十三處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共計招生一百四十一人,設籍本市且滿二足月至未滿二歲之嬰幼兒,父母其中一方設籍本市滿六個月以上,皆符合申請資格。 市長黃偉哲表示,本市一直致力提供多元化的托育模式,目前有四處公設民營托嬰中心及十三處社區公共托育家園,並持續尋找適合空間,設立更多公設民營托嬰中心,並深化「0到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讓每個家庭都能安心育兒、減輕經濟壓力。 台南市公設民營托嬰中心及社區公共托育家園提供平價又優質托育服務,公托每月收取九千元、家園每月一萬元的托育費用,每人每月可請領七千元以上托育補助,大幅減輕家庭負擔。 社會局指出,符合申請資格者可至社會局網站下載申請表,填妥表單並檢附相關證明文件,六月十六日下午五點前親送、掛號郵寄或傳送電子信箱至各公托或家園,社會局將於六月三十日辦理抽籤,當日公告正、備取名單。

Read More

畢業前參訪議會 民主殿堂初體驗

關廟文和實小參訪市議會,體驗不一樣的公民教育課程。(陳皇宇服務處提供) 記者盧萍珊∕南市報導 畢業典禮前夕,市議員陳皇宇邀關廟區文和實驗國小的高年級學生,參加「議起去議會」法治教育活動,體驗不一樣的公民教育課程。 文和實小學生搭乘觀光巴士延著台十九甲及市道一八二線前往台南市議會,包括市長黃偉哲、市議員陳皇宇已在門口,首次跟市長見面,學生們都相爭拍照,黃偉哲勉勵學童們要好好學習。 接著陳皇宇帶領學生們,從議會旁聽席觀看議事廳內的市政質詢,也順便參觀黨團辦公室及記者室,讓學童們了解民主政治和介紹各黨團運作及監督市政的重要,還有記者們如何發表新聞報導。 議會參訪結束後,立委王定宇安排師生前往議會附近的餐廳用餐,用餐期間邊聽學生分享參訪議會的心得,學生們說,第一次參訪市議會,了解議會開議時,議員們質詢市府官員的流程,著實上了一課。

Read More

官田畢業生割稻 製作謝師宴料理

官田國小種植水稻進入採收,邀社區長輩割稻,見證食農教育。(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官田報導 官田國小種植的水稻進入採收期,四十二位畢業生與社區長輩、農會人員下田收割,青銀童三代一起傳承稻米產業文化,見證食農教育。 官田國小幸福農場種稻有零點一分地,採友善耕作,今年種植的稻米為「台南11號米」。收割活動前,全體參與人員焚香祈福,感謝大地恩澤。接著,由長輩彎腰蹲身,教導學生們如何持鐮刀、整齊收割。 四十二位畢業生邊學、邊做,從剛開始不知如何下刀到後來輕鬆完成,每個人臉上都露出認真笑容。雖然收成只有約一百台斤濕殼,但六年級生很高興收割屬於自己親手種下的第一批稻穗。 學生陳宥心和王致琿說,官田稻米是配合嘉南大圳灌溉與菱稻輪作的特色農業,食農教育的推動,是在地農業知識的傳承與實踐,讓學童體會農夫耕作的辛苦,也學會珍惜食物與土地資源。 官田國小校長陳慶林指出,收成稻穀將用在舉辦畢業感恩謝師宴,製成壽司、飯糰等米食料理,用以感謝師長與家長六年來的陪伴與諄諄教誨,充分體現「從土地到餐桌」的食育理念及感恩教育。 官田區農會四健會義務指導員許玉燦指出,農會長期與官田國小合作推動食農教育,指導學童田間管理、參觀碾米廠、了解米食文化,最後製成美味的米食料理,認識在地的農業,也能體會農夫務農的辛苦。

Read More

木雕劍獅校園扎根 工藝家出馬

安平文教基金會為推廣劍獅文化,到安平國中指導學生親手雕刻劍獅,希望讓學生了解劍獅文化。(安平文教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安平文教基金會為推廣劍獅文化,辦理木雕劍獅校園推廣活動,邀木雕工藝家陳建智與黃基興,到安平國中指導學生親手雕刻劍獅,希望讓學生了解劍獅文化。 安平文教基金會指出,安平是台灣最早開發的聚落,由於地理歷史人文的因素,建築物安置劍獅以安居,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圖騰。不過劍獅源於福建閩南地區,在泉州、漳州、金門都有劍獅或風獅爺的避邪物,因民風不同所呈現的劍獅造型各具特色,其中安平的劍獅表情多有變化,這些獨特風格反映各地文化的差異。 為讓學生了解劍獅,安平文教基金會邀木雕工藝家陳建智與黃基興,至安平國中指導學生親手雕刻劍獅,活動內容還包括劍獅文化介紹、雕刻示範、學生實作與成果分享,期望讓學生更認識安平特色工藝,激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認同。甚至還有外籍學生,對劍獅感到興趣。 安平文教基金會表示,預計十六日,也將再舉辦一場,繼續推動在地文化教育。

Read More

救國團義工 強化公益活動執行力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為強化公益行動的創新力與執行力,救國團台南市團委會舉辦「弱勢及主題公益活動規劃與執行研討會」,以面對快速變遷社會下的公益挑戰為核心,鼓勵義工夥伴導入創新思維、資源整合與跨域合作策略,打造具行動力與永續價值的在地公益實踐。 這次活動特別設計「弱勢議題企劃設計」、「社會資源串聯運用」、「SDGs與永續實踐」等三大主軸課程,透過互動教學與案例分享,協助義工夥伴掌握公益活動規劃的關鍵要素。除了理論學習,更設計實作引導,思考如何將資源有效轉化為具體行動方案,從中提升活動的社會影響力,引入SDGs永續發展理念,設計出更貼近社會脈動的公益方案。 救國團台南市團委會總幹事葉慶壽表示,期盼義工夥伴提升專業能力,凝聚共識與行動力,在未來的社會服務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透過公益方案的實踐,不僅能關懷弱勢族群,也將引領義工團隊邁向更深層的社會參與,朝「在地扎根、永續共好」的願景前進。

Read More

法網最長決賽紀錄 艾卡拉茲5盤大逆轉辛納 2連霸

法網男單決賽5盤大戰演出史詩般對決,西班牙猛將艾卡拉茲(中)成功衛冕,賽後捧著金盃與球僮開心合影。(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第2種子西班牙猛將艾卡拉茲昨天在法國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決賽,化解3個冠軍點,在驚呼聲中,從開賽連輸2盤再追3盤,以4比6、6比7(4/7)、6比4、7比6(7/3)、7比6(10/2),逆轉擊敗義大利的世界球王辛納,成功衛冕。歷時5小時29分鐘對決創打最久法網決賽的紀錄。 現年22歲的艾卡拉茲曾於去年法網男單4強戰對上辛納,當時也鏖戰5盤勝出。 這場比賽第2、4、5盤分別打到搶七和搶十,耗時5小時29分鐘,打破瑞典傳奇韋蘭德1982年決賽以4盤大戰力克阿根廷名將維拉斯時的4小時42分鐘紀錄,成為歷時最久的法網決賽。 美聯社報導,辛納於第4盤、比賽進行到3小時43分鐘時取得3個冠軍點,卻都遭到艾卡拉茲化解。到了決勝盤,換成艾卡拉茲以局數5比3率先聽牌,此時比賽已經進行將近5小時。 辛納接下來驚人地連贏兩局,硬是將局數推進到5比5,並且再下一城,取得6比5,只差臨門一腳。但是下一局在丟士(Deuce)之後由艾卡拉茲拿下,使得比賽進入最扣人心弦的搶十大戰。 搶十局艾卡拉茲一上來就震撼對手地連拿7分。辛納雖然追回2分,最後仍無力回天,終以2比10讓出決勝局,結束這場史詩級對決。 艾卡拉茲昨天拿下生涯第5座大滿貫賽金盃,也成為西班牙退役名將納達爾和巴西前球王庫爾登之後,本世紀第3位連霸法網男單的選手。 現年23歲、坐擁3座大滿貫賽金盃的辛納落敗後,生涯首座法網冠軍尚未開張,他的大滿貫賽事連勝紀錄停在20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