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藝交織的篇章 「工藝遶境」於新竹生活美學館登場

「工藝遶境」於新竹生活美學館登場,文化部與工藝中心邀請民眾前來感受這些作品中潛藏的時間感、手作的溫度。(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辦「工藝遶境」展巡迴展,最終站新竹生活美學館展出至五月四日,主題為「風動」,展現臺灣工藝的多元風貌。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工藝遶境」展覽至今已滿一年,不僅看到資深工藝師、社區工藝師及地方特色工藝師的精彩作品,也有許多特色工藝店家的商品展出,展現出在地特色與臺灣多元工藝的豐富面貌。雖然此為最後一站,但並不是結束,接下來由工藝中心推出的「臺灣工藝季」活動,將接續展現工藝在臺灣文化藝術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期盼未來工藝能成為推動臺灣文化藝術發展的關鍵力量,讓更多人看見臺灣工藝文化之美。 臺灣工藝聯盟總會長陳啟村表示,文化部與工藝中心舉辦這場極具意義的展覽,讓更多人看見臺灣工藝之美,期盼臺灣工藝產業未來持續發展、蓬勃茁壯。 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表示,臺灣工藝產業與文化特色並未消失,反而與現代科技並存,形塑出科技與文化交織的獨特產業樣貌。本次展覽以「風動」為主題,強調新竹在自然風力、產業演進與文化流動之間的持續轉化與創生,展出內容涵蓋螺鈿、玻璃、木雕、纏花、藍染等多元工藝形式,不僅呈現在地工藝的豐富面貌,也展現匠人技藝如何在時間中流轉、在風中蛻變與傳承永續的工藝精神。 工藝中心指出,展覽展出工藝中心珍貴典藏品及桃竹苗在地工藝師精湛作品,邀請大家放慢腳步,感受這些作品中潛藏的時間感、手作的溫度,每件作品皆如隨風起舞般,綻放溫潤的人文光彩。

Read More

股市暴跌引焦慮 3層面因應

  面對關稅衝擊引發的股市震盪,醫師林明燈提醒留意壓力反應,適時調適心情。(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美國關稅政策導致全球股市劇烈波動,引發投資人焦慮不安。醫師表示,民眾可以從接納現實,釐清情緒與事實;重新檢視資源,重建控制感;維持日常節奏,必要時尋求心理協助等3個層面因應調整。 北榮新竹分院精神科主任林明燈表示,面對股市下跌或投資損失,民眾經常伴隨著強烈的自責、懊悔與焦慮。首先要接納現實,釐清情緒與事實,先靜下心來區分「事實」與「情緒反應」;損失已經發生,過度自責只會讓情緒困擾加劇。試著告訴自己「我失去的是金錢,不是價值」,承認自己的情緒,同時避免讓負面情緒主導接下來的每一步。 其次,重新檢視資源,重建控制感。投資損失雖然不會立刻產生身心情況,但如果持續無法看到止跌盡頭會讓人產生無力感。此時建議盤點自身仍擁有的資源,例如工作能力、人際支持系統、健康狀況等,並可尋求專業財務顧問協助,規劃接下來的財務調整,找回「我還能做什麼」的主動感,有助於減少無助與焦慮感。 第三則係維持日常節奏,必要時尋求心理協助。當損失造成生活功能受影響,例如無法專心工作、失眠、暴飲暴食或情緒波動劇烈,應考慮尋求精神專科醫師或心理師協助。這不代表自己脆弱,而是主動為自己設下心理安全網;若有自我否定、無望感或自傷念頭,應立即就醫。

Read More

嫗腦出血 微創內視鏡除血塊救回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一名7旬婦人有高血壓病史,日前因劇烈頭痛後意識不清緊急送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腦出血。由於出血部位較深,血腫已對周圍腦組織造成壓迫,考量傳統開顱手術風險較高;安排微創內視鏡手術,迅速清除血塊,救回一命。 春天乍暖還寒,早晚溫差大,忽冷忽熱血管容易受到氣溫變化波動且劇烈收縮,導致腦出血或腦梗塞。 衛福部南投醫院表示,112年衛福部國人10大死因統計,腦中風排名第4位,每年有上萬人因腦中風死亡。由於腦中風的發生猝不及防,還有很高的機率造成失能,須把握黃金治療時間,盡力保留器官功能,減少嚴重後遺症風險 神經外科主任葉國球指出,微創內視鏡腦出血清除手術與傳統開顱手術相比,有傷口小、術後恢復較快、併發症較少等優勢。微創內視鏡手術僅需約2公分的傷口,而腦本體也僅有約0.7公分的傷口,可減少腦組織損傷,恢復速度較快,縮短住院時間。 葉國球提醒,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膽固醇等慢性病皆是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建議民眾定期健康檢查,控制好血壓、血脂與膽固醇。尤其在天氣不穩定的時候,應特別注意保暖,適量補充水分,降低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發生。

Read More

〈中華文薈〉能量思維:結構主義與藝文評論

   ■朱介英 文學、藝術作品領域的「結構主義」其實浪漫得很。 首先敬告大家,所謂「結構主義」(structralism)絕對與數學、化學、建築、土木工程等複雜的程式無關,千萬別被這個名稱所驚嚇。文學、藝術作品領域的「結構主義」其實浪漫得很,如果您瞭解文學藝術上的「結構主義」,您必定會愛不釋手,踏進另一個全新的藝文世界。 試問:文學、藝術、戲劇、舞蹈、音樂、電影、卡通、動漫等人文科學所要表現的基本核心是甚麼?大家一定會回答:這些語言(書寫、文字、色彩、筆觸、影像、樂音、舞踊、動畫等)在於呈現現實人生裡面所涵蘊的真實內容,如愛情、鄉愁、親情、情傷、友情、離散、傷別、快樂、歌頌、工作、勉勵、憤怒、悲傷、淒楚、孤寂、傷感、離愁等都是藝術、文學所要傳達的核心,而終極目的則是達成內心共鳴,讓作品藉著媒介(符號與傳播)感動第三者(閱聽人)。因此作品結構三要素:「本質」、「價值」、「意義」。透過這三要素去思考、創作以及詮釋,才能達到「評論」的目的。本文介紹目前較新的藝文評析理念為台灣的藝文評論論壇添材加火,開啟更新的理論領域。   結構主義箇中三昧 結構主義是西方近一個世紀以來發展出來的最新詮釋學思考方法典範,從人文科學的基本核心「潛意識的探索」為目標,搭配人類學、社會學(後哲學)、精神分析學(psychoanalysis)、符號學(semiology)、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原子論、單子論、時、空、能量結構、熱力學)、生理學(physiology、遺傳、分裂與分化、組織系統分工)、有機化學(organic chemistry去氧核醣核酸、腦神經科學、分子結構)以及女性主義(feminism)等目前建構的最尖端社會科學,意旨都在詮釋生命最原始的真義,解讀生存進化的基本動量,以科學的方法探索、穿刺,直探靈魂中的真實境域,以幫助人們了解作品本質,肯定文本的價值,也幫助創作者思考如何在千頭萬緒中尋找自己的創作或評述方向。簡單推介幾位社會學家及典範理念,敘述如下:   社會學與文學 首先從法蘭克福學派如巴塔耶(George Bataille)的《內在體驗》,利用人類學思考提出人性與社會關係的「微觀與鉅關」共軛,點出人文主義的真諦。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的《行為的結構》對個人行為現象彙整、分析,對應知覺與意識層面提出習癖、體現及歷史三個中心念,揭櫫人的身體才是整個世界的主體。馬庫色(Herbert Marcuse)的《單向度的人》透視人類複雜的心靈從出生開始便接受規章、制度、律法、守則約制,逐漸形塑成為一個被製造、被歸類,被理性統治下的單一結構分子,使人失去人性可貴、原始的面向。阿多諾(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的《啟蒙與辯證》揭示藝術與哲學之間的關係,指出真相可以透過苦難發聲方式被理解,藝術比哲學更能告訴我們存在的本質,這個批判觀點說明了現象背後的真相。 幾位社會學家各有各的重要思想,幫助我們進行深度剖析。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許多作品,包括對攝影、戰爭、都會發展、戲劇等溯源,他的靈光(Aura)、都市蒙太奇(Urban montage)、星群(constellation)、共感(correspondence)等概念,對結構主義詮釋學有重要的啟迪效用。哈伯瑪斯(Jurgen Habermas)以語言學、社會學、哲學、心理學進行融會與梳理,主張溝通對話行動理論作為詮釋根本。高夫曼(Erving Goffman)的《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揭櫫平常被忽略的周遭萬事萬物,才是值得探討的意義汪洋,這個理念與法國社會學家德賽圖(Michel de Certeau)的空間實踐、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日常生活苦難互相呼應,是很好的文學、藝術的詮釋方法。傅柯(Michel Foucault)的「知識考古學」、「權力與規訓」明確地指出現代社會與傳統之間的衝突,幫助我們循著語言的線索探究人本主體中的真實領域。 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的「解構理論」(deconstruction theory),「延異」(La Differance)、「言說與現象」(La Voix et le Phenomene)清晰地剖析語言(符號)表象與深層意涵中的真實意義。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的《寫作零度》、《符號學要義》等著作,透過語言、言說、共時性、歷時性、符徵(signifier)、符指(signified)等法則,剖析文本的真實內涵詮釋作品的真實面。以上是與文學、藝術有關的社會學理論家和理論的簡短介紹,對於文本解讀與評論有出奇不意的收穫。   精神分析與文學 所謂結構主義便是用現代的科學思考分法,對文本進行結構性的解剖與分析,包含三個層面:作品(言說與符號視之)、內涵(意境、心念)、現象(時間、地點、習癖)。精神分析的祖師爺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畢生累積臨床精神分析案例,整理出有關人類生命種種際遇,內外之間的思考轉換機制和精神層次結構之巨大論述,啟發後世與語言、符號、行為、思考、心靈相關的現象進行析理與解讀,對於文學、藝術與心靈之間的領域發掘產生巨大貢獻。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阿德勒(Alfred Adler)、愛里克遜(Erik Homburger Erikson)、瑪西亞(James Marcia)、荷妮(Karen Horney)、安娜.佛洛伊德(Anna Freud)、蘇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等的重要理論,對現今社會行為、思想分析有著巨大的影響。 特別要介紹拉岡(Jacques Lacan)對藝文評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他的「鏡像階段」(Mirror Stage)理論:「符號層」、「想像層」、「真實層」藉著精神分析這三個潛意識語言結構層次,在文本與潛意識之間,建構一道清楚的橋梁,解釋了現象轉化為心念的過程,是眾多與文學、心理學、藝術評論家們作為文本分析與評論的思考基礎,當然更為電影、美術、文學(特別是詩)、音樂等諸多語言詮釋提供思考方法。 榮格把潛意識劃分成兩種類型,源自個人內涵的材料稱為「個人潛意識」(individual subconscious);源自種族或社會族群內涵的材料稱為「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Read More

誤食姑婆芋根莖 婦舌麻中毒

本報綜合報導 苗栗縣63歲婦人食用友人送的野菜後,出現喉嚨灼痛、口舌麻木及惡心想吐等症狀,送醫急診。醫師發現婦人誤將姑婆芋根莖當一般芋頭食用,導致姑婆芋中毒症狀。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廖宏強表示,姑婆芋全株含草酸鈣及生物鹼,不會因烹煮而降低毒性;誤食後會刺激口腔和消化道,出現的症狀包含嘴唇、舌頭及喉嚨刺痛腫脹、惡心、嘔吐、腹痛。 廖宏強提醒,姑婆芋毒性可能導致呼吸道阻塞,嚴重甚至影響呼吸危及生命。誤食要立即漱口並飲用大量水分,切忌催吐,盡速就醫。 大千醫院指出,姑婆芋與食用芋頭同屬天南星科,外觀相似、容易混淆,可透過葉面水滴、葉脈、地下根等特徵進行區分。姑婆芋葉面水分不易形成,芋頭葉面水分則會形成水珠;姑婆芋葉脈明顯且葉子是廣卵形、基部成心狀箭形,芋頭葉脈較不明顯且葉形是盾形。此外,姑婆芋的地下根偏黃,芋頭則有紫色斑點。 醫師強調,避免食用來路不明的野菜、植物;若不小心誤食有毒植物而出現不適症狀,務必帶著剩餘植物盡速就醫,才能正確診斷與治療。

Read More

ILIB靜脈雷射 中風男找回肌力

醫師林映藍表示,靜脈雷射能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促進神經組織的修復。(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65歲陳姓男子5年前中風安排緊急開顱手術,術後持續受左側肢體無力與慢性頭痛困擾;經接受ILIB靜脈雷射治療,頭痛緩解,左側肌力有感提升。 長安醫院神經科林映藍醫師表示,靜脈雷射能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促進神經修復與功能恢復,提升中風後的生活品質。藉由光纖針632.8奈米的低能量雷射直接照射血液中的血球與細胞,增加紅血球的帶氧量,提升全身血液循環,幫助更多的氧氣和營養供應到受損的部位,促進神經組織的修復。 林映藍說,許多中風患者雖然積極復健,仍會面臨肌力不足、慢性疼痛,甚至認知功能下降等問題。雷射紅光可活化細胞,提高能量代謝效率,減少氧化壓力與自由基傷害。靜脈雷射透過活化粒線體功能,讓神經細胞獲得更多能量,加速修復過程;如果能夠搭配復健運動,療效將更加顯著。 林映藍提醒,中風患者最重要在急性發作時盡速就醫,才有較好的預後;突發的臉歪、嘴斜、單側無力、口齒不清都可能是中風的表現,須立即送醫爭取黃金治療時間。

Read More

賞櫻疲勞症 營養師授飲食攻略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賞櫻活動蔚為風潮。部分民眾在賞櫻後身體出現不適狀況,包括長時間在戶外,如果進食高油高鹽食物,可能導致腸胃不適;忘了確保充足水分,同時又攝取鈉含量較高食物,容易引發水腫。此外,春季花粉濃度高,易誘發過敏症狀;而長時間戶外活動也可能導致疲勞,影響身體代謝與能量補充。 營養師徐子雅表示,對於「賞櫻後的疲勞症」,建議櫻花野餐盒6攻略,精選6大類健康食材。 1.選擇低負擔、高纖維食物,如燕麥、全麥麵包或糙米,不僅能幫助消化,還有助於維持腸胃健康;搭配優格或發酵食品,不僅能維持腸道菌相平衡,也能減少脹氣。注意醃漬食品的鈉含量較高,建議多補充水分幫助身體促進代謝,避免水腫發生。 2.減少水腫與促進循環的低鈉高鉀飲食,可搭配綠色沙拉,選擇地瓜葉、空心菜、菠菜、白莧菜等,也可搭配香蕉或奇異果。 3.保護肌膚健康的抗氧化食物,如番茄、莓果和堅果富含抗氧化成分,如茄紅素、花青素和維生素E,有助維持肌膚健康。莓果優格杯搭配堅果既能補充營養,也能讓肌膚維持水潤彈性。 4.飲食中的Omega-3脂肪酸以及有益菌群,抗發炎效果可以緩解花粉過敏。主要來源有深海魚(鮭魚、鯖魚)、堅果、亞麻籽、優格與發酵食品,能夠減少體內的促發炎物質,降低因花粉刺激引起的發炎反應。 此外,類黃酮(槲皮素)具有天然抗組織胺作用,能夠改善過敏症狀;洋蔥、蘋果與莓果富含槲皮素,可準備洋蔥與鷹嘴豆泥全麥卷餅,搭配堅果與藍莓優格作為點心,不僅能提供豐富的益生菌,也能維持腸道健康、穩定免疫系統。 5.補充富含鉀與維生素B群的食材,如雞肉、堅果、全穀類、地瓜、香蕉、糙米和燕麥,幫助肌肉放鬆並提升能量代謝,緩解因長時間步行的疲憊。 6.推薦無糖茶飲,如綠茶或薄荷茶,有助於促進消化與血液循環;且綠茶含有多酚,可降低組織胺濃度、減輕過敏反應。檸檬水則能補充維生素C,幫助提升免疫力;還可選擇無糖氣泡水來取代含糖飲料,保持清爽口感。此外,可適量選擇櫻花香檳或清啤酒低糖低卡的酒品,讓賞櫻更具儀式感,又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Read More

莫名腳無力 竟是中風前兆

  男子接受頸動脈支架置放術,降低中風風險。(部桃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65歲王姓男子近半年來常感到記憶力衰退,偶爾伴隨頭暈,起初以為是年紀使然;沒想到在一次例行散步中突然出現左側肢體無力,送醫檢查發現右側頸動脈狹窄達70%。醫師評估屬於高風險族群,接受頸動脈支架置放術,降低中風風險。 頸動脈狹窄是引發缺血性中風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別是動脈硬化造成血流受阻,增加血栓形成的機率。 衛福部桃園醫院護理師林玉霞指出,術後照護更是患者康復的關鍵。,患者完成支架置放術後,需於加護病房接受24小時嚴密觀察,密切監控生命徵象及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血腫等情況。 待病況穩定轉至普通病房後,後續治療亦不容忽視。林玉霞表示,患者需依照醫囑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預防血栓形成並降低再次中風的機率。她提醒,術後患者的配合度至關重要,正確服藥、定期回診,才能真正發揮治療成效。 林玉霞也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性,呼籲民眾從日常生活做起,養成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菸限酒的習慣;並控制血壓與血糖,預防動脈硬化。

Read More

〈社論〉尹錫悅下台,賴清德總統應引以為鑑!

  南韓憲法法庭日前一致同意,裁定總統尹錫悅彈劾案成立,成為南韓史上第二位遭到彈劾下台的總統。(路透) 南韓憲法法庭日前一致同意,裁定總統尹錫悅彈劾案成立,成為南韓史上第二位遭到彈劾下台的總統,理由是他試圖派遣軍警抓捕重要政治及法界人士,破壞國會等憲政機關,嚴重侵犯國民基本權利,明顯違反總統維護憲法的職責。對此,尹錫悅回應表示,對未能符合國民期待,深感遺憾抱歉。去年底震驚國際的流產緊急戒嚴鬧劇至此告終,南韓也將在六十天內選出新總統,可望回歸正常民主政治運作。 由於時間緊迫,南韓各政黨無不全力準備兩個月後的總統大選。到目前為止,原先因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而遭一審判刑的最大在野黨領袖李在明的呼聲最高,以三成三支持率遙遙領先其他可能對手,包括現任勞動部長金文洙及國民力量黨前代表韓東勳等人。在上次大選以不到一個百分點敗給尹錫悅的李在明,現在仍面臨檢方上訴的關卡,雖說整起案件應不會在投票日前有終審結果,但難免會被對手當成攻擊素材。 南韓最新民調結果顯示,過半選民期望政黨輪替;若加上在野聯盟已在國會居大多數席次,倘若李在明順利贏得總統大選,他將是近年來南韓同時手握行政及立法兩大權的國家元首。因此,另有一股希望修憲以限縮總統權力及防止國會濫權的聲音也出現,以杜絕只能當一任的總統大量酬庸抬轎者,形成金權政治的惡性循環。 其次,李在明倘若當選,代表尹錫悅這兩年多的親美路線將會調整,至少不會如此旗幟鮮明地自當美國對抗中國大陸的馬前卒,導致首爾與北京的雙邊關係跌到歷史最低點。事實上,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令的理由之一,就是指控反對黨掌控的國會已淪為北韓同情者的大本營,其支持者還渲染「中國威脅論」,讓南韓社會充斥著反陸激情,憂慮在野黨對國家安全造成挑戰。 不可否認,尹錫悅這些反共言論雖沒有具體事證,卻有效地讓他和他領導的國民力量黨的支持度些許回升。很顯然,接下來的大選焦點將是南韓如何應對川普的關稅戰及回應中國大陸的影響。對於這種轉變,李在明並非沒有準備,所以近期關於國安及外交的發言,都明顯轉為保守,一改過去批評尹錫悅過度「親美日、遠中國」的路線。他公開表示,感謝美國支持南韓的民主化,更說願意進一步強化韓美日同盟。不過,李在明代表的政黨立場依舊以「親美和中」為主調,恐將對韓美日同盟及朝鮮半島情勢帶來質變。 口說民主、骨子裡卻威權心態的民進黨當然希望效尤尹錫悅,不然怎會發出支持戒嚴的貼文?賴清德總統在未徵詢在野黨情況下,逕自宣告對岸為「境外敵對勢力」,對向來自視甚高的賴總統來說,繼續炒作「抗中保台」戲碼,不啻為挑動民心、鼓吹兩岸對抗的好牌,亦能師法尹錫悅藉此拉抬針對國民黨立委的大罷免聲勢。 當前台灣與南韓的政治景況何其相似,總統都無法掌控國會,執政黨頻繁出招抹紅在野黨,目的不是真為了國家安全,而是鞏固自身政權!因此,尹錫悅動用戒嚴令要擴權,而賴清德則企圖藉著大罷免削弱在野黨的監督力量。二者手段或有不同,但心態都是只想保住政權。 倘若李在明繼任總統,東北亞地緣政治必然會有截然不同的新局,南韓或有機會改善與中國大陸的關係。賴政府務須改弦更張,不應繼續炒作兩岸敵意,才有緩解台海兵凶戰危的可能。

Read More

520再對台軍演?國安局:啟動快

  中共日前對台發動軍演,國安局長蔡明彥九日表示,此次演習不只是給外界看,也是演給內部看,因為正值共軍東部戰區重要將領被整肅。(中央社)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即將於五二0就職屆滿週年,民進黨立委陳俊宇關切,中共是否會有更大規模行動。國安局長蔡明彥九日在立法院表示,中共很多演習都是將例行性演習拼湊在一起,變成是一個對台軍演,這種演習若要啟動會非常快,國安局與國安單位將配合國防部,以國軍聯合情監偵系統,預先掌握動態。 民進黨立委李坤城質詢時關切,中共於一、二日先後展開聯合演訓與「海峽雷霆-2025A」對台軍演,但在一日未發布軍演代號的原因。 蔡明彥回答,中共此次軍演基本上是把一些例行性軍演整合,而一般規模比較完整的演習,在演習的第一時間點就會公布演習代號,但這次在第一天演習時卻沒有代號,但已經達到軍演的規模,直到第二天才有演習代號,且延續第一天的演習,這種做法比較少看到。 他指出,這次中共軍演距離總統賴清德三月十三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已經過了兩、三個禮拜,時間點選擇美國國防部在進行印太戰略布局,朝向壓制中共,維護區域現狀的規劃,讓中共覺得可能必須要有反制的動作。 蔡明彥認為,中共此次對台軍演不只是演給外界看,也是演給內部看,中共正在整肅共軍東部戰區的重要將領,演習有其政治功能,一方面讓軍心集中演訓,不要在乎政治動盪與政治清洗、整肅的議題;另一方面也要讓外界知道,中國即使在進行軍隊內部整肅、清洗,還是有能力組織相當規模的演習。 蔡明彥說,在宣傳部分,這次官宣影音與動畫的推播力度,比過去來得更大,因此對於文宣、影音、圖卡等操作,似乎是這次演習重要的心理戰重點;而演習本身,比較像是將例行演習做拼湊,讓例行演習變成針對台灣的演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