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組團參訪星國社區關愛組屋

副市長趙卿惠率團參訪新加坡「社區關愛組屋」,了解結合居住、健康與社群三合一的全方位照顧模式,打造高齡友善城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政府與台灣健康城市聯盟組團前往新加坡實地參訪當地創新住宅政策「社區關愛組屋」,深入了解結合居住、健康與社群三合一的全方位照顧模式,並與當地相關單位進行交流與座談,如何因應高齡化社會挑戰,推動更完善的長者照顧政策。 參訪活動由副市長趙卿惠於七日率團前往,新加坡的社區關愛組屋,專為高齡者與特殊需求族群設計,現有住民中約有八成為六十五歲以上的單身長者。這類住宅不僅提供安全無障礙的居住空間,更整合社交活動、健康照護與政府相關服務於同一處,打造高齡者生活支持的全方位社區。衛生局說,在服務設計上,社區關愛組屋除了定期健康檢查、社群活動與心理支持服務,也將政府各項資源(如長照服務、社會福利諮詢、日常生活協助等)整合於此,讓長者能在組屋中即可獲得完整照顧,落實「一站式」的高齡友善社區構想。新加坡政府預估至二0三0年,每四人中就有一位超過六十五歲,積極推動社群關愛組屋,協助長者在熟悉社區中安心安老,減輕家人照護負擔,同時也營造鄰里互助的溫暖氛圍。 趙卿惠說,此行參訪令人深受啟發,台南市將持續與台灣健康城市聯盟合作,導入國際先進經驗,朝向「高齡友善城市」的願景邁進,打造一個讓長者住得安心、活得健康、與社會緊密連結的幸福台南。

Read More

消防設備及安檢人員研討座談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為提升消防設備人員及消防安檢人員的專業知識,落實南市公共安全,南市府消防局特與台南市消防設備師公會合作,八日在南科辦理消防設備人員及消防安檢人員法令研討與座談會,針對消防設備檢修實務及公共安全風險管理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強化消安管理效能。 研討會特別邀請中央警察大學教授簡賢文、東京防災消防科技有限公司張哲僑擔任講師,課程內容涵蓋「台灣人文社會消防安全」、「火災安全與公共安全之風險辨識與減災對策溝通作業」、「水系統設備架構介紹及常見設計缺失」以及「放水型撒水設備檢修實務」等重要主題。 消防局長李明峯強調,透過定期舉辦研討會與座談會,不僅能提升專業人員的技術水準,也能促進消防法規的正確落實;透過專業交流提升南市整體消防防護能力,亦能有助降低市民生命財產安全風險。

Read More

中部八縣市首長視訊會議 許淑華呼籲中央關稅談判避免衝擊農業等弱勢產業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針對美國宣布調高台灣關稅,中部八縣市首長七日晚間緊急以視訊方式召開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首長會議,南投縣雖然以農業及觀光產業為主,所受衝擊不若中部其他工業大縣嚴重,但初估縣內傳統產業仍有約四分之一受到影響。縣長許淑華除表示將邀集縣內業者會商對策,並呼籲中央在對外交涉談判關稅時避免犧牲、衝擊農業等弱勢產業。 許淑華指出,南投縣以觀光和農業為主,雖然初步看起來受影響層面不像桃竹苗跟彰化等工業大縣嚴重,但南投傳統產業初步估計受到影響的企業仍有四分之一,目前還無法正確估算受影響的金額是多少,縣府將於九日邀集企業代表到縣府會商,了解業者遭遇的困境與受到的影響,希望屆時也能提供中央作為檢討與因應的措施。另縣內有幾個小型工業區屬縣府轄管,縣府亦將提出一些紓困及減免的相關措施。 另外,許淑華對未來農業是否會受到下一步衝擊亦感憂心。她表示,賴總統提及可能會增加對美國的農業採購,採購的農特產品會否衝擊臺灣現有的農特產品?這些都尚待觀察,需待中央政府跟美國協商的結果再行評估,縣府亦會就此及早進行評估與因應,並呼籲中央在對外交涉談判關稅之中,要注意避免犧牲、衝擊農業等弱勢產業。 此次緊急會議發表包括建議行政院要及早精準掌握美國加徵關稅相關細節以提供有關單位及業者因應、一年內公股行庫不抽銀根讓產業安心、支持行政院八百八十億元協助方案、聯手擴大美國以外之市場等共七項聯合聲明。

Read More

台中5月大男嬰卡床縫不治 檢不排除過失致死偵辦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北屯區一名僅五個月大男嬰一日凌晨睡夢中疑不慎滑落二張床之間的縫隙,等媽媽驚覺時,無生命跡象,經消防局送醫搶救後仍不治,檢方八日解剖男嬰遺體,死因待釐清,後續不排除以過失致死罪方向偵辦。 二十五歲的母親和前夫離異後,與同居人住在北屯區一間狹小套房內,共育二名年幼子女,平時母親與同居人各帶一名孩子睡在各自的床上,未料當天凌晨二時三十一分,媽媽在睡夢中驚醒,發現床上五個月大男嬰不見,翻找之下才發現嬰兒竟然卡在二張床的夾縫中,已經沒有生命跡象,嚇得趕緊通報一一九。 救護人員到場緊急將孩子送醫,經搶救約一小時仍宣告不治,警方與鑑識人員勘查現場,初步排除外力介入,男嬰身上也無明顯外傷,但由於年齡太小、死因不明,檢方昨日上午進行解剖。 台中地檢署表示,檢方昨日會同法醫解剖男嬰遺體,待解剖報告釐清死因,目前初步排除他殺嫌疑,男嬰生母訊後諭知請回,後續不排除以過失致死罪方向偵辦。

Read More

疑遭偷排黑油汙染農田 台中南屯劉厝溪變黑汙染農田追元凶

  台中市劉厝溪連假期間疑遭偷排黑油,市議員朱暖英會同環保局等相關單位現勘,追查汙染源元凶。(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南屯區劉厝溪在清明連假期間疑遭偷排黑油,導致溪水變黑、汙染周邊農田,農民權益受損。市議員朱暖英獲報後,會同台中市環保局與水利局前往會勘,布設攔油設施,防止油汙擴散,減少對農田的傷害,並追查汙染源元凶。 當地農民陳情表示,清明節連假期間,南屯區劉厝溪遭人偷排大量黑色油汙,並散發刺鼻油臭味,沿岸農田灌溉用水受到嚴重汙染,擔心農作物受損,紛紛向朱暖英求助。 劉厝溪遭偷排大量黑色油汙,並散發刺鼻油臭味,沿岸農田灌溉用水受到嚴重汙染。(記者陳金龍翻攝) 朱暖英七日下午聯同環保局、水利局相關人員,及鎮平里長廖秀麗、中和里長蔡德勇,到劉厝溪受汙染路段實地會勘,發現溪水呈現異常的黑色,水面漂浮著明顯油漬,鄰近農田的土壤也沾染了油汙。環保與水利人員沿溪仔細勘察,並採集水樣檢測汙染成分,同時沿著上游排水路線追查潛在汙染來源。 台中市環保局初步研判,劉厝溪的油汙疑似透過排水管線流入溪中,將盡速追查汙染源頭,鎖定可疑排水系統及附近相關設施,一旦查明元凶,將依水汙染防治法等重罰。水利局也將配合河道清理,布設攔油設施防止油汙擴散,減少對農田傷害。市府相關單位強調,將加強巡查,防範類似非法排放事件再度發生。

Read More

外埔區三環路羊蹄甲花盛開 數公里粉紅色的花朵真是美

外埔區三環路分隔島,種植數公里羊蹄甲,粉紅色花朵美了大地,吸引很多途過民眾觀賞、拍照打卡,為偏僻的道路帶來熱鬧。(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台中市外埔區三環路羊蹄甲花盛開,數公里整排粉紅色的花朵,美煞大地,吸引不少途過遊客下車拍照、打卡分享,猶如賞櫻花季之熱況。有民眾說,種植路樹選擇品種非常重要,有的不但具環保又美觀,還有一些會破壞路基或危害環境及人的健康,確實在種植前需要慎重檢討。 外埔區三環路約長四公里左右,分隔島中間種植羊蹄甲花,時下剛落葉後開粉紅色的花朵,呈現著浪漫愛情之氣,因這條路是從后里銜接外埔至三號高速公路大甲交流道間,車輛通行頻繁,最近不少途過車輛被紅色花海吸引而停車觀賞,拍照留或分享,路上顯得熱鬧。 附近居民說,種植路樹確實非常重要,不但關係環境衛生及道路安全,如種木綿樹春天長花苞很美,但會落滿地,環境破壞嚴重,如不及時清除可能造成機車或行人輾「踏」後滑倒,到了四、五月花絮飛飄,影響患有氣管病吸呼。還有黑板樹,長得高大,但根淺易破壞路基,影響人車通行安全,種路樹、花木都要考慮到美化又環保的品種。

Read More

釋放平腹小蜂保護大坑登山遊客

大坑登山步道沿線釋放平腹小蜂。(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大坑登山步道周邊因為有大面積的荔枝及龍眼等果樹,引來荔枝椿象至此產卵繁衍,避免山友誤觸荔枝椿象而遭受噴灑毒液灼傷,中市觀旅局於步道兩旁釋放總數達六萬隻平腹小蜂,降低荔枝椿象對民眾的危害。另外,后豐鐵馬道、東豐自行車綠廊、潭雅神綠園道及新田登山步道於二月份釋放三萬隻平腹小蜂。 觀旅局長陳美秀表示,有效控制荔枝椿象,大坑登山步道沿線將分兩次釋放共六萬隻平腹小蜂,主要分布於果樹較多的區域,如大坑六至十號登山步道及大坑一號登山步道體能訓練場。 平腹小蜂為無攻擊性的寄生蜂,登山遊客不要擾動或破壞附著在步道果樹旁的平腹小蜂卵卡。荔枝椿象在受到驚嚇或干擾時,會分泌具腐蝕性的臭液,若不慎接觸到荔枝椿象或被其毒液噴到,大量清水沖洗並稀釋;如出現皮膚灼熱或搔癢等。

Read More

梧棲區調解績效亮眼  讓糾紛止步讓社會更和諧

  梧棲區調解績效亮眼,為市民排解紛爭,減少訴訟,促進社會和諧。(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舉辦「一一三年度調解績優人員表揚大會暨感恩餐會」,法制局長李善植代表市長盧秀燕,感謝全市調解委員的辛勞付出,為市民排解紛爭,減少訴訟,促進社會和諧。 梧棲區調解委員會表現卓越!主席林槐庭獲「領導有方市長獎」,展現優秀領導力。蔡洪秀娥、蔡銘福、紀劉六錦、黃瀞儀、陳勝龍、鐘金水、王怡瀅、陳錡錄、李文淵、王永源獲「獨任調解績優委員市長獎」,肯定他們的努力與貢獻。 梧棲區調解委員會委員鐘金水獲「獨任調解績優委員市長獎」,肯定他的努力與貢獻。(記者陳金龍攝) 台中市調解績效連續六年全國第一!一一四年受理調解案件二萬三千零八十九件,成功調解二萬二千一百八十九件,調解成功率百分之九十六點一0,再創佳績!這一切來自每位調解委員的辛勞與付出。 梧棲區調解會也積極走入社區,透過廟宇、學校、商家及活動中心等場域,運用互動問答、案例解析、行動劇等方式推廣調解服務,讓民眾更了解調解的實際運用。 梧棲區長溫國宏特別感謝獲獎委員的專業與奉獻,強調他們是地方穩定的重要力量,期待未來持續精進調解機制,讓更多市民受惠。

Read More

〈中華副刊〉遊京都御所之思

■江在涵 今年六月,全家出遊日本。首站東京,後至京都。我喜歡這個厚重典雅的古都,孩子們卻更愛東京的繁華熱鬧。於是,妻帶孩子們回東京購物,我留在京都慢慢遊賞。 遊逛幾天,看了不少古寺神社,驚歎日人把古蹟傳統保存得如此之好之完整,令我這「上國子民」汗顏: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泱泱大國,可原汁原味的古蹟,可能比不上日本——這個面積僅中國二十六分之一曾是中國學生的島國。這是怎麼回事呢? 看京都地圖,發現城北有塊大綠地,名京都御所。問人方知,此乃當年日本天皇居住之皇宮。京都曾做國都千年,至明治維新,國都才搬到東京。但京都御所一直作天皇產業精心保存,所以仍為天皇皇宮。 知如此勝跡,我在第二天早上,興沖沖來到那裡。當從車來人往的大街走進一木門,頓時進入一寧靜綠色世界:奇花異草遍地,巨樹古木遮天,夏日酷熱為之消減,塵世喧囂如被隔絕,原本浮躁的心也漸漸平靜。 遠望一方正古老大院,宮殿隱隱,心想,這該是京都御所。當我走近,只見宮門緊鎖,一片寂靜,不禁滿腹狐疑。 沿院牆走去,終於看到一木宮門半啟,柵欄前攔,一年輕俏麗的女員警端立於後,警服上有「皇家警察」四字。 我上前詢問。員警妹妹告訴我,皇宮今不開放,明晨九點開啟,限定人數,供人參觀。「就在這排隊,你要早點來呦。」她友善地說。 我連連稱謝,心下決心,明天定要爭取入宮參觀。 次日清晨我早起,然後朝地鐵站跑去。當看見晨曦中,幼童三三兩兩背書包去上學,帶隊的只是稍大些的孩子時,我不禁感歎日本社會和諧,環境安全——前天去姬路城,返回已夜十一點,我一人走在小巷,心不免忐忑;突聞身後傳來清脆的車鈴聲,一年輕女孩在獨自騎行,便放下心來—連小女孩都敢深夜穿行小巷,我又何憂? 日本的和諧社會是怎樣形成的呢? 我一邊想,一邊坐上地鐵,不久又到京都御所。 我匆匆朝那宮門走去,發現一個遊客也無,惟一員警時,心不禁涼了半截:該不會今天又不開門? 我多慮了。員警告訴我,我來得太早,別的遊客還沒到。 過十幾分鐘,一行工作人員騎單車來到宮門前。他們麻利地用繩隔開入口和出口,擺上長桌,做好準備;一會,遊客來到,靜靜排隊;後一位老師帶來一隊國中生,孩子們歡聲笑語,才熱鬧起來。最後也就二三十人,與我想像的人山人海完全不同。 九點一到,欄杆開啟,工作人員鞠躬迎賓。他們拿起我的護照看看,給我發張參觀卡,一本手冊,囑咐幾句,就讓我進去。至於隨身物件,他們只稍看看。 這麼容易!哪像是入宮呢。我暗忖。 沿碎石路,我隨遊客來到一亭子間。一隊遊人站在那裡,導遊在講解。我湊去諦聽——是停車處,上次令和天皇回來,車從宮門開到這裡,天皇再下車入內。 在一個不寬的長木殿前,大家停下。看說明,是「諸大夫間」——大臣等待天皇召見時休息之所。殿前有木廊,拾級可上。我們站在廊下往裡窺看:十幾道屏風,將殿堂隔成三截;屏風上的畫,雅致厚重,各以虎、鶴、櫻為主題,由安政年間名家:岸岱,狩野水岳,原在照所繪。而殿內陳設,及殿堂本身,則稱不上奢華宏偉,反倒樸實無華。         終於見到一宏偉建築——天皇和大臣們商議朝政之所,天皇即位,國家慶典,皆在此間,名曰「紫宸殿」——四周院牆圍住,東南西三個院門,分稱日華門,月華門,承明門。走入是個廣場,典儀在此舉行。 紫宸殿是座紫褐色的大殿,殿前牌匾高懸「紫宸殿」三字;殿身寬厚宏偉;殿頂由褐色厚檜木覆蓋;殿身為木製結構,似稱不上金碧輝煌。但卻可說,既大氣又樸實自然。 日本皇室大概重視皇子教育。我們從紫宸殿來到一偏殿——「御學問所」,乃天皇同皇子學習之處;旁一小院「蹴鞠庭」,顯然是皇子們踢球鍛煉之處。 蹴鞠,這個源於中土的球類活動,居然在日本皇室得到發揚光大,不能不讓人感慨。接著,我們來到「御三間」——天皇童年住處。裡面黑洞洞的,能看到些壁畫,但裝潢絕非奢華。後到一小院,內有小殿,殿前有兩盆翠綠的竹子,為「漢竹」,「吳竹」,一看便知,與漢文化有極深淵源。 天皇的花園「御池庭」是個幽靜雅致所在,池水如鏡,小徑通幽,花木扶疏,寧靜平和。遠處一小橋,一小瀑布。可見精心設計打理過。但僅此而已:既無名貴湖石,也無豪華裝飾,一切放乎自然。 離皇宮時工作人員告訴我,旁還有一去處——「仙洞御所」——日本天皇退位後與皇后在此養老,下午一點半開放,上午十一點登記。我按指點走去,果然,已有兩位女工作人員坐在桌前。我上前登記——又是第一。 我在古樹下吃過午飯,又到仙洞御所前。 一會幾十人來到,以歐美遊客為主。一點半,大門開啟,我們先到休息廳,看一段講述視頻。 一個說英語的日本中年男子領我們入內,大聲為我們講解。仙洞御所分南北兩部,基本為湖池花園,建築不多,更不奢華。當我們過一小橋,導遊提醒我們往下看,說小橋由六塊石板所砌,為「六石橋」;我仔細察看:非名貴漢白玉石,也非細膩大理石,六塊普通石板而已。經南湖他告訴我們,湖灘的鵝卵石,是日本人民志願採集,捐獻皇宮的,「所以,沒花什麼錢。」 供日本上皇、上後養老居住的仙洞御所面積大,幽靜清雅,湖水粼粼,清風徐徐,古木修竹,奇花異卉,小橋流水,寒鴉水禽,錦鯉繽紛,兼日本園林與中國園林之長,稱得上宛如仙境。但與江南園林比,既沒多少亭台樓閣,也無昂貴湖石假山,反有自然淳樸之美。 導遊往前走著,到一小木屋前,他停下來。 「這是茶室。上皇上后在此待友。」 看著這農家小院般樸素的茶室,我不但不敢有絲毫不敬之心,反而從內心畢恭畢敬起來。我為日本上皇上後的樸素淡泊之生活態度而感動,為他們的簡樸親民之精神而致敬! 我一直疑惑,為何中國歷史悠久,國土面積更大許多,而且曾為日本之師——日本派數千遣唐使,從中國學到很多:文字、藝術、舞蹈、服飾、繪畫、書法、音樂、宗教、建築、農工,至今日本對中國仍存敬畏之心;可為什麼保留下來的真古跡,反似不如日本呢? 後來讀歷史,我大概明白,中國從秦始皇起便專制集權,皇帝對臣民有生殺予奪、至高無上之權,無人制約。歷朝歷代,表面看似穩定,實則暗潮湧動。當矛盾積累到無法抑制時,大規模農民起義、社會動蕩便發生,往往泥沙俱下,玉石俱焚,大多數古跡都在這些大動亂中消失殆盡。譬如,秦末項羽焚燒阿房宮,漢末綠林、赤眉對長安城的兩次摧殘,唐代黃巢火燒皇宮,明末李自成、張獻忠對朱家子孫的血腥殺戮,近代文革對曲阜孔廟、洛陽白馬寺的毀滅性破壞…… 可是,近文近種近鄰的日本,怎麼就很少,甚至可說,從來沒發生過這樣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及摧毀一切的暴力革命呢?遊京都御所,我似乎悟到其中緣故。 日本天皇雖傳兩千餘年,但從未擁有絕對權力,很長時間,實權被幕府將軍掌控,只為虛君。即使明治天皇重奪權力,他也明言:天下事由人公決 (萬機決於公論)。 在他年代,有參眾兩院及內閣,大部權力由內閣掌握。二戰後,日本經民主改革,政府由民眾選舉產生,政府替民行使權力。民眾有權也有辦法更換政府。皇室花費有法規限制和嚴格監督。此情形下,日本天皇即使想亂花錢享受恐亦不可得。兼日本皇室重視教育,培養的天皇還是積極上進、盡職惜譽、親民愛民的多;很少有荒淫無恥、窮奢極欲、暴虐子民的昏君、暴君;即使有,因權力有限,也起不了大的破壞。 如果統治者被充分制約監督,不事奢華,親民愛民,老百姓怎會怒不可遏、恨不得將其推翻而後快呢?又怎不會尊重這樣的統治者呢?人人各司其職,各安其位,於是,社會便變得和諧穩定了。 望著落日余暉下的皇宮和蔥鬱茂密的古木,我若有所思,彷彿明白了什麼。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灰熊綠展 崑大融合環保媒材

崑大空設系跨材質環保創作「琉璃森木」等作品,在台南左鎮桃花心木森林進行的灰熊綠展集活動展出,呈現和諧的藝術造景。(崑大提供) 崑山科大空間設計系開設「跨材質環保創作工作坊」,由指導老師分組帶領學生發揮空間設計的創造力,探討利用自然材料構築空間裝置的可能性,與環保共融創作作品,並配合台南左鎮的桃花心木森林「灰熊綠展集」活動展出,呈現和諧的藝術造景。 崑大空設系開設的跨材質環保創作工作坊,由8名指導老師分組帶領學生發發揮空間設計與環保共融創作,並配合灰熊綠展集「春天裡的秋天」主題展示成品。 崑大師生共創作出7件作品,大多以木材和紙材創作,其中包括由蕭紋娉、沈豪慶老師指導的「光綻99」,以99顆綠色與橙色燈籠為基底,部分燈籠由學生彩繪,交錯懸掛於L型造型鷹架上,如同鳳凰花隨風輕舞,在日照下投射出層層變幻的光影,映照城市的歷史與未來。 另張曦勻老師指導的「林間飛舞的夢蝶」,以紙材為主要材料,概念來自莊周夢蝶的哲學意象,探索現實與夢境、個體與自然之間的流動與交融,讓人彷彿置身於夢境與現實的交界處。另有潘大謙的「琉璃森木」、陳昱超「祈」、陳振豪「屋舍」、王鈞淵「蜿蜒之境」及林信和「人造林」,皆利用木材、玻璃、鐵件等作為材料,使森林中的陽光分解成多彩色澤,建構人工與自然對話的作品。 基本設計課程召集人潘大謙指出,由於灰熊綠展集的策展人郭玲玲是空設系第5屆畢業的校友,故對設計專業及環保議題都相對有共識,學生創作與策展人的設計概念彼此溝通容易,也是這次工作坊的教學目標與價值容易達到一致的關鍵原因。 空設系主任張郁靂表示,學生連續3年參與灰熊綠展集的創作,除在課程上可讓學生了解大學社會責任「做中學」的學習精神,3年的課程也發揮教學傳承的效果,當學生進行實作的過程時,曾經參與創作的學長姐可分享自身經驗,使得工作坊充滿活潑愉快的學習氣氛。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