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首辦飲食營養教案徵選 各校拚創意

教育局首辦飲食營養教育教案徵選活動,二十七日在官田國小頒獎表揚。(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官田報導 教育局首辦「飲食營養教育教案徵選活動」,二十七日在官田國小舉行飲食營養教育教案分享暨表揚大會,獲獎學校分享心得,期盼提升教師與學生對於飲食營養教育的相關知能。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這次飲食營養教育教案徵選相當踴躍,從諸多徵選教案中,看見教師的創意與教學能量,不僅從知識面建構學生知能,更有跨域協同教學,結合AI、PBL及探究教學法,讓教學充滿創意,也符應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理念。 首屆甄選共有國中、小組九十八件教案參加,評定特優四件、優等六件、甲等十三件及佳作十二件,獲獎者除獎狀外,另可獲得一千元至五千元不等的禮券。 課程設計豐富多元有特色,例如:西港國中將課程融入AI元素、PBL元素,從個人、學校、家庭再延伸至社區,整體課程設計貼近生活經驗與解決問題。文賢國中由學生對乳品相關問題的提問,再透過探究方式,學習運用資訊檢索找出答案,並將結果轉化成視覺簡報進行口頭分享,透過探究學習讓學生能主動了解乳品的差異。 立人國小設計乳品知識尋根探源,建立正確的知識,進而安心而確實的飲用乳品補充鈣質。新化國小結合在地好食材新化五寶(鳳梨、麻竹筍、地瓜、橄欖、胡麻)融入課程,將飲食營養教育跨域融入藝術領域課程,繪出可愛的蔬菜,加深蔬菜對人體健康的重要。

Read More

成大材料系獲MTE發明展銀質獎

  成大材料系陳嘉勻教授(右)與團隊成員魏大程博士出席馬來西亞MTE國際發明展領取銀質獎。(成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隨著遠距醫療市場快速成長,穿戴式醫療設備需求日益增加,但傳統的穿戴式醫療設備電池容量有限,充電問題成為困擾。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陳嘉勻教授團隊歷經多年努力,開發出突破性的熱電自供電技術並應用於穿戴裝置與遠距醫療,日前參加馬來西亞MTE國際發明展,榮獲銀質獎肯定。 遠距醫療常需搭配穿戴式醫療設備,陳嘉勻教授團隊開發的技術,為可穿戴式醫療設備的能源需求提供顛覆性的解決方案。陳嘉勻教授率領其團隊成員魏大程博士以及郭冠毅、陳仕修同學參賽獲獎,展現成大在綠能技術與智慧醫療領域的研發實力,更為遠距醫療產業注入嶄新動能。 陳嘉勻教授表示,該創新技術利用聚3,4-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與碳奈米管複合材料,可在室溫下高效將人體熱能轉換為穩定電力,解決傳統可穿戴設備頻繁充電與電池容量受限的問題,使設備更可靠且更具便利性。陳嘉勻強調,這一技術不僅提升設備的可靠性與穩定性,更降低成本,為遠距醫療市場提供永續且高效的能源解決方案。 陳嘉勻教授團隊現正積極推動技術商品化及與產業進行整合,以進一步開拓智慧醫療市場。而且這項技術,在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的輔導下已獲得專利,該技術自實驗室研發過程即進行前案檢索與產業需求探勘,於專利申請前到獲證後維護階段,皆有產學創新總中心旗下企業關係與技轉中心專屬技術經理藉由一條龍模式進行輔導,使技術可獲得最佳保護範圍,於專利後續推廣授權增加議價空間。

Read More

崑大電機培訓學生考照 掌握就業優勢

崑大電機系培育卅餘學生位獲取室內配線、機電整合等職種專業丙級證照,展現系上專業培訓成果。(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電機系積極培育學生獲取專業技能,本學年已有卅餘位學生順利取得專業丙級證照,其中包括十一位機電整合、九位工業電子及十四位室內配線,展現系上專業培訓的卓越成果,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崑大電機系長期致力於產學合作,培訓學生考照提升就業競爭力,也透過與高中職合作,提供完善的培訓資源,讓學生們能夠在校期間就取得專業證照,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這次在室內配線丙級培訓考試中,便與長榮中學合作,在工業群主任江子綾支持下,由電機科專業教學研究會主席王名閎、崑大電機系老師謝承道、張永昌積極輔導,學生經過密集訓練,最終成功通過學科與術科考試。 對於考取室內配線丙級證照的學生,電機系也再頒發每人兩千元的獎金鼓勵,獲獎學生們興奮地展示自己的專業證照,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紛紛表示,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不僅學到許多專業知識,也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鄒重光老師表示,未來將持續鼓勵學生們朝向乙級證照邁進,培養更全面的專業能力。

Read More

港明高中學測 4人自然組4科58級分

港明中學今年學測,自然組四科五十八級分共四人,獲校長劉春福肯定。(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西港報導 港明高中今年大學學測表現不俗,自然組四科五十八級分有陳畇心、吳承諺、張瑜庭、張富鈞等四人;另社會組四科五十級分有六十九人。校長劉春福說,本屆試題難度增加,而應試成績提升展現佳績。 拿下五十八級分的陳畇心,從小就愛閱讀,平時利用線上平台教育資源尋找資料,靠著自己勤學,取得多益金色證書,曾參加牙醫營精進相關知識,希望能錄取牙醫系。 在繁重課業壓力下,吳承諺彈鋼琴紓壓,準備學測期間,感謝數學老師耐心教導,建立厚實的數學基礎,另善用資訊科技製作學習檔案,既提升效率又能契合大學端的要求,為提升學習能力,也參加英文作文比賽、TRML等多項競賽。 張瑜庭不僅通過APX全國高中數理能力檢定,曾獲生物金牌、化學數學銀牌,本身亦是圍棋二段組冠軍。感謝老師們用心教導,優化學習歷程,讓學生跟上AI時代,善用好工具製作內容豐富的檔案,未來上大學後可學習專業能力,進而造福社會,服務人群。 父親是工程師的張富鈞,從小立志就讀理工科系,曾與同學組隊參加TRML,訓練過程中察覺數學的樂趣,學測時也順利在數A取得十五滿級分。

Read More

大橋國中校友4人錄取國立科大

大橋國中多位畢業校友就讀新化高工成績優異,錄取台北等多所國立科大,該校圖書館主任曾鏹毅(左)至橋中道賀張貼榜單。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大橋國中三年前畢業的多位校友,在新化高工表現優異,並在升學方面取得亮眼成績,順利錄取台北、高雄等多所國立科技大學,展現出色的學習成果與不懈的努力精神。新工圖書館主任,也是橋中家長會副會長的曾鏹毅,亦至橋中道賀張貼榜單。 曾鏹毅說,新化高工秉持「選技職、好好讀、有前途」理念,致力於培育技職人才,幫助學生在學業與技能發展上取得卓越成績。橋中畢業生簡銓德、林培諭、許順淯及蘇曉鈴四人錄取國立科技大學,他們憑藉在新化高工三年的努力堅持,在學科與技能方面皆取得佳績。 其中電機科簡銓德憑藉在技能競賽的出色成績,獲得技優保送與技優甄選資格,最終錄取台北科大電機系。林培諭則展現出學業與運動兼顧的能力,積極參與卡巴迪運動賽事,即使課業與訓練並行仍能有效管理時間,保持學業成績名列前茅,順利錄取高雄科大金融系。 蘇曉鈴為減輕家中負擔,課餘打工兼顧學業,並積極參與班級與學校活動,最終錄取台東專科學校資訊管理科,為自己開創更好的未來。就讀建築科的許順淯學習態度積極,擔任班級幹部期間展現高度責任感,並主動向師長請教專業知識,積極的求知態度,讓他成功錄取高雄科大土木工程系。

Read More

溪北建設停擺 藍綠互究責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議會民進黨團指中央總預算被刪將使台南重大建設全面停擺,呼籲國民黨籍議員一同「協尋謝龍介」。國民黨團反批真對不起台南溪北鄉親,該「磕石頭謝罪」的是民進黨的他們。 民進黨議員陳秋宏表示,溪北的國民黨議員時常在議會高喊「溪北沒建設」,現在總統賴清德剛好是最了解台南的人,好不容易溪北有了大好機會可以大步向前,結果國民黨從中央到地方沒有人願意與溪北鄉親站在一起。謝龍介不但贊成刪減、凍結台南的預算,國民黨籍台南的議員更是沒有人出面指責,這樣子淪喪的政黨,真的是對不起所有台南市民。 李宗翰、沈家鳳議員更指出,溪北的基礎建設很多都是需要中央經費挹注改善,尤其維護到在地鄉親的生活與安全,謝龍介在中央當個「沒有民意、只有黨意」的立委,國民黨地方又莫不吭聲,這些人都是台南重大建設停滯的幫兇。 對此,議會國民黨團發言人蔡育輝重砲回擊,民進黨在台南長期執政三十年,直到今年才發現台南沒有重大建設?還牽拖到不分區立委謝龍介立委!縣市合併,溪北嚴重邊緣化人口流失,台南成為爐碴、光電黑金的故鄉,時任市長的賴清德做了甚麼?現在貴為總統又為他的本命區鄉親做了甚麼?民進黨立委和議員們還敢要國民黨負責。 蔡育輝指出,溪北邊緣化、人口流失,要究責,請找曾任台南市長、現任總統的賴清德以及民進黨的台南選區立委和台南市民進黨籍的溪北議員,在台南,國民黨是少數的在野黨,更沒有選區立法委員和總統,所以,溪北沒有重大建設,也不見溪北民代在議事殿堂爭取溪北重大建設,真對不起台南溪北鄉親,該「磕石頭謝罪」的是民進黨的他們!

Read More

首批震災租補核撥 農損救助入帳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為協助0一二一受災戶更快領取租金補貼,市府提供「到府服務」,二十七日核撥第一批補助款。農作物天然災害救助金部分,則是已全數撥入受災農民帳號。 此外,二二八連假期間,市府災後協助復原工作不停歇,市長黃偉哲責成市府十三個相關局處總動員,以挨家挨戶的方式訪視楠西、玉井、南化以及東山等四區所有受災戶,期能瞭解需求、提供適時協助。 黃偉哲表示,期望可提供最完善、最貼心的服務,協助災民度過難關。副市長葉澤山表示,上週辦理四場「台南0一二一震災說明會」,聆聽災民的心聲並彙整其所提出的問題,目前已經整理為問答集Q&A,將上網公告周知。 本週則是利用二二八連假期間前進災區,一方面深入瞭解聚落、社區公共設施的狀況,另一方面也針對受災戶「是否有心衛復建需求」、「後續安置安排」、「屋損修復貸款」、「房貸或學貸協助」、「是否有經濟就業困難」「其他災後修復建議」…等相關面向進行了解,主動瞭解民眾需求以提供更好的服務。 針對部分受災戶仍住在帳篷或工寮的狀況,葉澤山指出,目前有十三戶住在帳棚中,先前已多次勸導轉至安置處,然而這些受災戶皆因個別因素選擇住在帳棚或工寮。 有些災民因平日以種植果樹為業,為了方便照顧果園,選擇搭帳棚或住在鄰近工寮;有些則是為了拿取日常用品方便;還有災民是為了養狗,拒絕前往安置處或領取租金補貼,選擇住在帳篷。 對此,市府也將提供貨櫃屋安置的方案,希望這些受災戶有更舒適的安置環境。此外,市長黃偉哲先前親自花蓮慈濟視察「中繼福利宅」,葉澤山表示,目前也在研擬中繼福利宅相關方案,正探詢民眾的需求以納入規劃。

Read More

參觀台史博 美歐學者頻提問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主任葛來儀暨「台美歐政策計畫」訪問團造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台史博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主任葛來儀暨「台美歐政策計畫」訪問團造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張隆志表示,台史博的常設展更新以「世界中的台灣」為視野,除回顧台灣多重殖民與多元族群的歷史經驗,並呈現最新的台灣史研究成果,是外國人認識台灣的第一站。 此行是葛來儀自二0一八年起,除了三年疫情期間無法來台,已是第五次帶領「台美歐政策計畫」訪問團參訪台史博。這群年輕學者專業領域橫跨國際政治、商業、AI、資通訊、公衛等。 參觀過程中,他們對於原漢間的互動、呈現台灣社會樣貌的傳統王爺信仰,特別是走在遶境隊伍前方的報馬仔身上各式各樣的裝扮非常好奇,接連不斷的提問。 後續的交流座談會中,這群來自不同國家的學者也問到台灣人面對不同政權轉換時的反應,並就台灣歷史研究成果如何轉化為展覽、博物館如何與各年齡層的學生及觀眾溝通、如何將台灣歷史展覽推介給國際觀眾等議題進行交流。 葛來儀提到,決定每年定期參觀台史博,是因為台史博常設展具有與世界對話的史觀、完善的展覽內容及英語導覽資源,參觀台史博對於加深歐美國家對台灣的認識與理解,非常有幫助,因此特別邀請來自美國與歐洲專家學者親自走訪台灣。 張隆志表示,台史博以「世界中的台灣」為發展願景,努力從「大家的博物館」提升轉型為「世界的台史博」,向國際展現台灣的文化軟實力,讓外國人更加認識台灣。

Read More

波蘭羅茲市招商產業交流

波蘭羅茲市副市長Adam Pustelnik(左)率團拜會台南市政府,和台南市長黃偉哲互換禮物,並且將加強兩地經貿關係。(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波蘭羅茲市副市長 Adam Pustelnik率該市市議會主席Bartosz Domaszewicz等人廿七日拜會台南市政府,黃偉哲市長率經發局代理局長蕭富仁接見貴賓,期許未來兩地關係更密切。 台南優質企業奇美食品與波蘭食品公司在羅茲市合資打造食品產線,為兩市關係深化奠定基礎,黃偉哲去年也以此為契機,於訪問歐洲期間拜會羅茲市,力促兩市產業更多交流,將持續深化合作以推動締結姐妹市為目標。 黃偉哲感謝羅茲訪團遠道而來,並表示他對美麗的羅茲市印象深刻,羅茲有超過六百年的歷史,而台南則有四百年的歷史,兩座古城在許多領域都能相互分享經驗,一同迎接未來的挑戰。 波蘭羅茲市副市長 Adam Pustelnik(右六)率團拜會台南市政府,和台南市長黃偉哲相見歡,並且加強兩地經貿關係。(市府提供) 黃偉哲也鼓勵兩市師生或民眾互訪,以學術、觀光交流促進更緊密的關係,廿七日適逢波蘭當地天主教傳統節日「肥胖星期四」(Fat Thursday),因此除了當季台南水果外,市府更特別準備當地過節習俗要吃的甜甜圈來款待貴賓。 羅茲市Adam Pustelnik副市長表示,他第一次來到台南就感受到人民的友好、熱情和開放的心態,羅茲市跟台南市有許多的共同點,因此對台南的朋友們一見如故。他表示,在全球化的時代下城市外交尤為重要,此次訪團包含市政相關重要人員,希望以這次來訪奠定交流基礎,盡早促成與台南市珍貴的夥伴關係。 訪問團在台南期間前往奇美食品幸福工廠參訪,也在經發局協助下,與本地多家廠商交流、簡介羅茲市的投資環境,歡迎有意前往海外投資的台南廠商考慮落腳羅茲。訪團亦拜會成功大學進行教育交流,並前往赤嵌樓與奇美博物館進行歷史、文化考察。

Read More

埤子頭遺址將確認文資身分

關廟區的「埤子頭II列冊考古遺址」,立委陳亭妃二十七日邀集文化部等單位現勘。 (陳亭妃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關廟區的「埤子頭II列冊考古遺址」,文資處啟動考古調查工作,確認為清代窯業舊址,並發現瓦窯窯體遺構。立委陳亭妃二十七日邀集文化部等現勘,針對窯體結構要求儘速調查完畢後回填保護,確保窯體安全,並請文資處接續依文資法規定辦理審議,確認其文資身分,以利接續爭取相關文化資產保存預算。 「埤子頭II列冊考古遺址」座落於許縣溪東岸,過去因工程整地開挖後於斷面出露密集糖漏、陶器殘片等遺留,於二0二一年由民眾向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報,文資處依法定程序審查後,作成列冊追蹤之決定。 文資處於去年度爭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透過文獻調查、口述歷史、地表調查、考古鑽探與試掘等方法進行研究,考古試掘工作自一一三年度十二月起開始進行,並獲得重大的突破與新發現,經調查研究研判為清代時期的窯業舊址,並發現瓦窯窯體遺構,包含窯爐後壁、三座煙囪、三組煙道結構等。 陳亭妃表示,期許文化部文資局、文化局如期完成文資身分確認,讓保存工作真正邁出實質步伐,並承諾屆時再邀集相關單位現勘,規劃後續發展。 文化局林代理局長韋旭表示,調查計畫預定於四月提出期中報告,報告內會就此處窯業遺址的文化資產價值提出論述,文資處將據以接續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啟動審議程序確認文資身分。目前土地是私人所有,未來文資身分認定也需和地主溝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