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共生音樂節登場 以多元視角訴說歷史傷痛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二二八事件七十八週年,台灣共生青年協會於凱達格蘭大道舉辦第十三屆共生音樂節,透過音樂、互動展覽、人權市集及真人圖書館等形式,從當代視角梳理歷史傷痕,強調二二八的記憶不止於悼念,更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共生音樂節以多元方式呈現歷史,透過音樂演出與短講,探討音樂與影視作品如何承載二二八記憶與社會意義,並設有人權、性別、社福等逾三十個團體參與的市集,提供公共對話空間,深化轉型正義的討論。 活動總召王家芃表示,今年主舞台邀請台語饒舌、搖滾、古典等多樣曲風的樂團,詮釋記憶與反思的力量,並希望透過不同議題的展覽與攤位,擴大社會各界對二二八事件的理解與連結。 本次主展覽以「延續性」與「改寫可能」為主題,呈現事件發生前的社會狀況,介紹女性在二二八事件中的抗爭經驗,並借鏡韓國轉型正義進程,強調歷史並未終結,應持續反思與行動。 協力舉辦的國家人權委員會表示,肯定年輕世代承擔歷史責任,並重申對人權價值的堅守,邀請社會各界以行動參與,讓二二八的記憶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Read More

睽違近16年的土星環消失、月掩昴宿星團 水星東大距、行星合月 各個都精彩

  三月上旬,明亮行星逐一合月,五日並有月掩昴宿星團現象。(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二十八日表示,三月夜空精彩不斷!五日月的掩昴宿星團、八日的水星「東大距」、二十四日的土星環消失,還有一連串的行星合月等,都是值得關注的天象,千萬別錯過這場宇宙盛宴。 被譽為太陽系最美行星的土星,以分布在赤道面上寬達二十八萬公里的光環著稱,不過其厚度僅十公尺到一公里,所以每隔十三至十五年,當土星赤道面剛好正對地球時,原本壯觀的土星環因側向地球,傾角變成0度而消失,即使以望遠鏡也無法看見。上次發生是在二00九年八月十一日,十五年半後的三月二十四日將再度重現此奇景,可惜因土星太過接近太陽而無法觀察。 三月起,土星將從七大行星串列中退場,月亮則將逐一拜訪其他行星,尤其以一日的「水星合月」最美,傍晚十九時前,一彎眉月正在水星上方相互輝映,二日金星合月,六日木星合月,九日的火星合月也都各具風情。 在行經各行星途中,月球還將在三月五日二十一時至午夜前通過天空中最明亮,俗稱「七姐妹星團」的昴宿星團,肉眼即可欣賞,透過雙筒望遠鏡還可觀察到星團中四點三等的「昴宿二」於二十一時二十六分自月球暗緣被掩蔽消失,再於二十二時二十四分復出,以及三點九等的「昴宿四」於二十一時五十二分掩入,二十二時二十七分復出的奇妙景象。 今年第一次水星東大距則在三月八日,此時水星與太陽間的距角為十八點二度,日落後位於西方低空,視亮度為-0.4等。若天候許可,在此前後幾天的傍晚十八時三十分至十九時間,於西方視野開闊處就有機會找到這顆閃耀著白色光芒,離太陽最近的行星。相關天象的詳細資訊請參閱台北天文館網站「天象預報」。

Read More

屏東大武門音樂祭熱鬧開唱

屏東大武門音樂祭熱鬧開唱。(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屏東大武門音樂祭二十八日於屏菸1936文化基地登場,吸引來自全台各地的嘻哈迷共襄盛舉,首日全方位音樂怪才「美麗本人」等人開唱,嗨爆全場。 縣長周春米表示,屏東致力於打造多元音樂品牌,一連兩天的活動匯聚頂尖的嘻哈音樂人及街舞高手,讓屏菸成為南台灣嘻哈文化的重要基地。 文化處指出,首日演出陣容由嘻哈戰士 「Jayroll」讓全場瞬間沸騰!實力派新世代唱將林潔心以細膩嗓音詮釋新作「空白題」,「康康」玩轉經典曲目「快樂鳥日子」、音樂怪才「美麗本人」攜手人氣塗鴉藝術家BOBONE,將街頭藝術與嘻哈文化完美融合,帶來最具創意的視覺與聽覺饗宴。 文化處說,現場創意市集同樣人氣鼎沸,集結在地美食、潮流品牌、文創商品,並推出趣味互動體驗,多項限定聯名商品,讓樂迷把潮流帶回家。 此外,精彩的街舞大賽也開戰,學生組的舞者展現了驚人的技巧與爆發力,點燃現場氣氛。 今(一)日演出藝人包括「孤兒收容所」、「Y.O MOB」 、「西屯純愛組」,以及饒舌大將「大支」壓軸登場,還有競爭激烈的公開組街舞比賽,樂迷千萬別錯過這場年度最強嘻哈盛會。

Read More

《台北好好學-跨域學》玩轉學習! 溪山實小捏陶創藝窯烤披薩樂趣多

參與民眾大合照。(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好好學-跨域學》系列活動持續推動創新學習模式,讓學習變得更有趣。溪山實小於二月份推出三場次體驗課程,總計四十六組親子參加,「捏出奇蹟—創造屬於你的陶藝故事」帶領民眾細心觀察自然生態,將靈感化為獨一無二的陶藝作品;「成為披薩大師之路—動手做窯烤披薩」則透過親手製作披薩,並在實作中感受跨領域學習的樂趣。 台北市教育局二十八日表示,在溪山實小綠意盎然的校園中,溪山實小何榮值及陳盈伶老師帶領家長與孩子們透過觀察校園小田園的植物形態與紋理,發掘創作靈感,並運用雙手將這些自然元素轉化為陶藝作品。從葉片的紋理到花朵的形態,每個細節都成為創作的靈感來源,讓民眾在動手實作中感受陶藝的樂趣與藝術的無限可能。 結合實驗教育課程與食農實作,無論是團隊合作還是個人創作,每一份披薩都蘊含著民眾的熱情與創意,從發酵麵糰到高溫窯烤,風味的變化令人驚喜。活動現場瀰漫的香氣,讓人迫不及待品嚐自己的手作成果,享受食農教育帶來的深刻體驗。透過豐富的五感體驗,讓孩子不只是「上課」,而是在「生活」中學習,這正是「十大好學-跨域學習」中最精髓的呈現。 教育局指出,透過《台北好好學-跨域學》系列活動,打開平日鮮少開放的學習場域,讓民眾透過實作探索不同學習領域。未來將持續推動多元學習計畫,提供更多豐富且具啟發性的學習體驗,讓民眾在探索與體驗中發現學習的樂趣。

Read More

員林百果山湖水里櫻花盛開了 人潮也來了

  員林百果山湖水里櫻花盛開美不勝收。(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櫻花開了!人潮來了!彰化縣員林市百果山區湖水里通往南投的道路旁,沿著山溝及楊桃園側邊種植了很多棵山櫻花,目前枝頭已綻放出粉紅色花朵,嬌豔欲滴,美不勝收,形成員林市的另一賞櫻觀光景點。 員林市湖水里位於百果山區,比較偏僻,過去以種植楊桃為主,每到楊桃季,累累黃澄澄的楊桃令人垂涎。主要道路湖水路一直延展至南投,沿線楊桃觀光果園遍佈,但地方上一直希望能有一個特色來吸引外地民眾到此一遊,最後決定從以「廟中有校,校中有廟」出名的明湖國小附近開始,沿著山溝種植山櫻花樹。 地方人士希望能型塑湖水社區的特色,同時配合山區風景和特產,帶動這一帶的觀光風潮,後來又在楊桃園側邊種下櫻花樹,形成兩邊都有櫻花可賞,且綠意盎然,風光美麗,清風拂面,頗為爽然。 目前道路沿線的山櫻花已相繼怒放,有的一樹粉紅,煞是迷人。沿著山路走,一邊是綠色楊桃園,一邊是粉紅色櫻花及潺潺流水和綠色山壁,讓人心曠神怡,也感覺春天已到。 當地民眾表示賞櫻未必到遠方,民眾可利用時間攜家帶眷前往「走春」,漫步賞櫻,看著櫻花緩緩飄落的美姿,十分愜意。

Read More

大甲區農會綠色照顧站體驗製作酸柑茶

「北埔酸柑茶人」劉還月老師及社區徐美玉理事長,教二十餘位學員體驗酸柑茶(半顆茶)製作。(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北埔酸柑茶人」劉還月老師及社區理事長徐美玉,受大甲農會邀請,在日南綠照課程,帶領二十餘位學員長輩體驗製作酸柑茶(半顆茶),現場也準備了五種不同口味的半顆茶給學員們品嘗,學員們品嘗後讚不絕口。 總幹事黃瑞祥表示,現代社會,許多人卻可能一輩子都沒機會見過酸柑茶一面,能夠收藏一顆的人,莫不珍藏若寶,根本就捨不得喝,有些人實在想喝,卻因其九蒸九曬的製程,必須小火慢煮才能盡釋風味,甘醇之韻才能盡顯,煮茶的繁複也讓不少人覺得麻煩,更讓酸柑茶顯其價值。 客家傳統酸柑茶是將難以入口的虎頭柑挖出果肉後,混入茶葉及中藥材,經過九蒸九曬,後發酵而成的茶品,在過去酸柑茶對於客家人來說不僅是茶飲,更是一般家用可為藥的飲品。 劉還月老師及徐美玉理事長為更普及推廣這項傳統製茶文化,進而研究改良出以檸檬及各式客家藥草,經過三蒸三曬而成的「半顆茶」,更適合現代忙碌的社會需求的茶品,易於沖泡飲用,沖泡後冷熱飲皆宜,隔夜後更是風味加倍,更沒有喝茶睡不著的煩惱。 課程中劉還月老師向學員們介紹半顆茶的由來及功效,也展示了半顆茶改良過程的各式樣品,現場也準備了五種不同口味的半顆茶給學員們品嘗,包括了益母草、柿葉、五味子加菟絲子、山楂洛神、客家三草(紫蘇、艾草、魚腥草),每一種茶都有其特殊的口感風味,學員們品嘗後無不讚賞,尤其入喉後的酸甘滋味,滿意的表情都掛在臉上。

Read More

工程師職業病 他貓背肩頸僵硬 活動式頸椎間盤改善

醫師鄭傑陽建議頸椎間盤神經壓迫症狀嚴重的患者,可考慮「活動式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治療。(記者王正平翻攝) 要避免罹患頸椎間盤突出,每隔1個鐘頭起身,將雙手向側邊彎曲呈現「W」字,同時頸部緩緩向後進行伸展。 (記者王正平翻攝) 已罹患頸椎間盤突出者,不需要執意強化頸部肌肉,例如單手抱頭讓頸部向側邊彎曲的伸展,容易使頸椎間盤突出惡化,也無益於緩解症狀。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53歲江姓電子工程師經常窩在電腦椅、趴在桌前打電腦,5年前開始感覺肩膀酸痛間歇性蔓延到手,因自覺還年輕並未積極治療,半年前隨著體重增加,疼痛症狀也加劇,夜裡睡覺經常從左側肩膀到手臂不斷抽痛,逐漸變成整天痠麻痛、肩頸臂僵硬,生活工作都困難。就醫檢查發現係頸椎第4、5、6節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在接受「活動式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後,頸肩臂的疼痛感即消失,住院3天即返家,1週後回診評估可以不作復健治療。 無獨有偶,41歲張姓美甲兼霧眉師,職業性的長期貓背低頭工作,3、4年來頸肩臂痠麻痛、僵硬無力,連帶手掌手指靈活度也受影響,她嘗試貼布、藥膏、口服止痛藥、按摩、復健等緩解都未見好轉,效果也愈來愈差,檢查診斷為頸椎第5、6、7節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高雄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鄭傑陽指出,考慮到張小姐還年輕,若以傳統支架做頸椎融合手術,頸椎活動度恐受限、彈性低,時間久也會造成鄰近節退化;建議接受「活動式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目前已恢復正常生活工作。 頸椎退化問題一般出現在50歲左右,臨床上常見職業是長期動用頸部到手臂力量的,如低頭車布的裁縫師、菜市場剁豬肉攤商、檳榔捲包手;還有長期縮在狹小空間,需要左顧右盼卻又無法伸展的聯結車、砂石車駕駛,及長時間維持同一種姿勢工作,如會計、工程師、建築師,常密集趕工熬夜,頸椎過長時間固定單一角度,導致軟骨退化。 鄭傑陽建議,要避免罹患頸椎間盤突出,要先改掉「低頭族」的姿勢,可以每隔1個鐘頭起身,將雙手向側邊彎曲呈現「W」字,同時頸部緩緩向後進行伸展;但要注意的是已經罹患頸椎間盤突出者,不需要執意強化頸部肌肉,例如單手抱頭讓頸部向側邊彎曲的伸展,容易使頸椎間盤突出惡化,也無益於緩解症狀。

Read More

嬤做粗工重覆站/蹲 雙腳置換人工關節

86歲的婦人工作需要不斷起立再蹲下,不僅膝蓋磨損嚴重、髖關節也受損,兩隻腳便開了3次刀,全都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才能行動自如。大甲李綜合醫院副院長骨科醫師王芳英(右)陪患者爬樓梯復健。(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2026世界棒球經典賽資格賽25日剛結束,中華隊順利取得晉級門票。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副院長、骨科主任王芳英表示,棒球選手髖關節穩定度控制不夠好,會影響手肘健康,使用過度、受力不平均便會受傷,等到年紀大逐漸磨損,疼痛感便會加劇。一名86歲的婦人,因工作時動作有如棒球選手訓練,需要不斷起立再蹲下,不僅膝蓋磨損嚴重、髖關節也受損,兩隻腳便開了3次刀,全都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才能行動自如。 王芳英說,髖關節是人體上最大的活動關節,常見的髖關節受傷便是退化性關節炎,使用過度而磨損、受力不平均、酗酒或因外力造成脫臼、骨折導致髖部血液循環不良,皆會加速造成髖關節損傷。 王芳英指出,南投有一名86歲的陳姓婦人,年輕時擔任工地粗工的工作,經常要扛磚頭、扛沙包,也需要攪拌水泥,後來改種植菇,長期彎腰及蹲下、起立的動作,部分工作過程猶如棒球選手體能訓練一樣,但卻沒有正確的姿勢,更不懂得休息,導致雙膝使用過度而造成退化嚴重。 王芳英透露,在10多年前,已經先行幫陳婦進行左膝及右膝的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至今10多年來都十分正常,沒想到前一陣子該婦卻因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痛到連吃止痛藥都不會好,連看了3家醫院,最後決定開刀再置換人工髖關節。 「患者活到老做到老,導致髖關節、膝關節嚴重受損及退化。」王芳英表示,患者雙腳動了3次手術置換人工膝、髖關節,在臨床上很少見。這次髖關節手術使用微創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是從肌肉間隙進入髖關節,不必切斷臀肌的肌腱,不會破壞軟組織,同時減少手術創傷,術後隔天便能下床,兩天後能爬樓梯。 陳姓婦人說,一開始心想自己年事已高,考慮要不要手術置換髖關節,但是,小孩不斷跟她說,「妳身體很健康硬朗,為什麼不手術治療,讓自己行動自如。」在孩子的鼓勵下才動刀治療,術後感覺痛感消失,也能行動自如,也慶幸自己的決定是對的,才能夠在術後趴趴走。

Read More

異膚難眠影響學業 生物製劑還他第1名

醫師鄭百珊表示,生物製劑可有效改善異位性皮膚炎,良好的治療與疾病控制才能許孩子們一個更好的未來。(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9歲的小明從2歲開始就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全身皮膚粗糙不堪、布滿大小搔癢顆粒及斑塊,晚上常因搔癢抓到無法入眠,一覺醒來床單上沾滿搔抓後留下的斑斑血跡,白天上學精神不濟,更因持續搔抓癢而無法專心上課。就醫利用生物製劑治療1個月明顯改善,經過3年持續治療已達穩定狀態,回診時阿公還不忘誇稱小明現在可專心讀書,成績躍升班上第1名。 奇美醫院醫皮膚科醫師鄭百珊指出,異位性皮膚炎屬於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其盛行率在台灣和許多國家均呈現上升的趨勢,據統計全球約有10-20%兒童及青少年有異位性皮膚炎,且85%在5歲之前就發病。 異位性皮膚炎和遺傳有關,且與其他異位性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有高度相關,有些人僅四肢屈側出現少許濕疹病灶,有些則全身有超過9成的皮膚受到波及。異位性皮膚炎常造成病人失眠和自信心受創。 鄭百珊說,1/3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及青少年屬於中至重度,嚴重影響生活、學業、身心發展,包括影響睡眠、低骨密度、高骨折率、矮胖長不高等。近幾年隨著免疫標的治療的進展,生物製劑與小分子標靶藥物為治療帶來新的曙光,許多以往令人束手無策的中重度異膚已能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達到最小疾病活性的狀態,皮膚紅疹改善、癢感大幅減少、睡眠品質大為提升。 她說,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會影響生理及心理的疾病,每個人的疾病嚴重程度不一,給予不同的治療計畫,改善膚況、終結癢感、促進生長曲線進步,良好的治療與疾病控制才能許孩子們一個更好的未來。

Read More

普拿疼再漲一波!7款伏冒喊漲

知名品牌普拿疼繼113年調漲止痛藥系列價格,114年3月15日旗下伏冒系列也喊漲,共7款藥品分別調漲新台幣9元到20元。(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繼去年知名品牌普拿疼調漲止痛藥系列價格,今年3月15日旗下伏冒系列也喊漲,共7款藥品分別調漲9元到20元。藥師指出,其實不少藥品、保健品已陸續漲價,漲幅約5%左右。 英商赫力昂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近日發出公告,為反映近年公司營運成本與產品成本的持續上漲,將自3月15日陸續調整「普拿疼伏冒全系列產品」的建議零售價/產品進價,包括:伏冒加強錠、伏冒膜衣錠、伏冒日夜錠、伏冒治咳膜衣錠、伏冒鼻炎錠、伏冒熱飲─加強型、伏冒熱飲。 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表示,普拿疼早在去年7月就全面調漲止痛藥系列,漲幅平均8%到10%,此次伏冒系列也全面調漲,平均漲幅5%到6%,最少漲新台幣9元、最多漲20元。 她提到,近期其實有不少藥品、保健品已經悄悄漲價,整體漲幅5%左右,如果只是漲1、2元,末端藥局也許會自行吸收,且藥局通常會主動告知民眾漲價消息,民眾往往是有需要才會買藥,對於價格上漲多半早有預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