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影響多巴胺分泌 炎炎夏日也會憂鬱焦慮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女子在大學時期因學業壓力導致心理健康出現狀況,雖透過藥物治療獲得控制,但偶爾仍需調整藥物,甚至住院治療。在社區關懷訪視員陪伴下,她逐漸願意分享內心感受,並接觸「會所」活動,與同儕一同討論午餐菜單、分工合作或參加各類課程,共同討論解決困擾。 炎炎夏日令人莫名覺得煩躁、提不起勁,甚至一整天悶悶不樂。許多人以為情緒困擾易在秋冬發生,其實炎夏同樣可能讓心理亮紅燈。有報告指出,氣溫上升1度可能增加2成4憂鬱及提升2成1焦慮風險,且高溫也會影響腦中血清素及多巴胺的分泌。當出現睡不好、注意力難集中、情緒不穩等狀況,都可能是心理健康警訊。 台南市衛生局推動精神障礙者的社區支持服務,設立包括東區馥郁會所、新營區拾伊會所、新化區知南會所、安平區安平會所等4個據點,提供有需要的民眾安全、尊重、美麗且具支持性的空間。

Read More

失智症照護 醫病共享決策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失智症病情惡化後,會出現吞嚥困難、食慾降低、拒絕進食等問題。醫師提醒,採醫病共享決策,除可確保患者的權益,並減少家屬在做出困難決定時的壓力。 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高齡心智科主任朱智邦說,醫療決策不應僅考量生理需求,更應尊重患者的生活品質與意願。由醫療團隊、患者與家屬共同來討論,根據醫學證據、患者的價值觀與需求,決定最佳照護計畫模式即為醫病共享決策。 失智症患者隨著病情惡化,可能出現吞嚥困難、食慾降低、拒絕進食等問題,不僅影響患者健康,也讓家屬陷入兩難。傳統上,部分醫療團隊可能會建議放置鼻胃管或胃造口餵食。 研究顯示,對於晚期失智症患者而言,鼻胃管餵食並未顯示能顯著延長壽命或改善生活品質,反而可能增加不適感及併發症風險。當失智症患者出現進食問題時,醫療團隊應提供完整資訊,包括各種治療選擇的利弊分析,如鼻胃管餵食、手工餵食、舒適性照護等,並尊重患者的預立醫療指示或家屬意見。 在失智症進食問題,家屬與醫療團隊會討論是患者的意願與生活品質,患者是否曾經表達過對於生命末期的治療偏好,是否曾經拒絕侵入性治療。醫療團隊再分析各種治療選項的利弊,包括鼻胃管、胃造口、手工餵食等方式的優缺點,並根據患者的健康狀況給予建議。 另外,家庭成員對於病患照護的期望為何?是否能接受自然進食方式?或希望延長生命,這些都是溝通討論的重點。醫療團隊會從臨床經驗與最新醫學證據,協助家屬理解不同治療方式的可能結果,並提供支持性決策建議。 朱智邦建議,可及早進行預立醫療決定,讓個人提前規劃自己的醫療照護方式;並讓家屬在需要做決定時,能夠根據患者的意願行事。

Read More

術疤如蜈蚣腳 再生醫療重生

  女性腹部手術後留疤痕,再生醫療手術可恢復正常膚色。(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一名40多歲的婦人因膽結石阻塞膽道引發急性膽囊炎,手術後留下一條長達20公分的縱型白疤宛如「蜈蚣腳」,加上腹部右側術後安裝引流管及引流液體收集袋,留下2個明顯的深凹。經再生醫療手術讓白疤轉變成正常膚色,術後3~6個月後可看到全部療效。 女性因腹部手術留下如「蜈蚣腳」的白疤,或因剖腹產留下疤痕,常感到難看甚至不敢穿泳裝。「國際白疤中心」創辦人曹賜斌醫師表示,再生醫療手術是擷取患者耳後一塊頭皮,細切成顯微色素皮粒240顆,再移植到打完洞的白疤皮膚洞內,經術後3~6個月就可看到白疤顏色明顯的再生改善。 曹賜斌鼓勵身體上有相似疤痕如剖腹產及白疤困擾的人不要放棄希望,醫療科技的進步可以帶來更生改變。

Read More

一起吶喊應援 中信邀請台大病童看棒球賽

  中信兄弟22日邀台大醫院移植術後的兒童病患及其家屬看球賽。(中信育樂公司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中職中信兄弟22日在台北大巨蛋迎戰台鋼雄鷹,看台上有60名初次到大巨蛋看球賽的台大醫院心、肺、肝、腎移植術後的兒童病患及其家屬,及醫療團隊一起吶喊應援。 這場中信兄弟迎戰台鋼雄鷹,中信育樂公司邀請台大醫院及各分院心、肺、肝、腎移植術後的兒童病患及其家屬到場看球賽。 60名大小球迷初次到大巨蛋,賽前先了解球場、球賽如何進行,還練習中信兄弟應援曲。比賽開始拿著加油棒跳上跳下應援。中信兄弟吉祥物「小翔」,也在比賽空檔中跟小球迷互動。 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台大雲林分院院長馬惠明、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蔡孟昆、台大兒醫小兒部副主任林銘泰、台大器官勸募暨移植中心主任陳益祥、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黃書健、護理師曹傳怡及多名長期照護移植病童的護理人員也到場一同為中信兄弟應援。 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表示,每名器官移植成功的病童都是生命奇蹟的延續,需要社會持續的關心與鼓勵。中信兄弟提供場地及活動資源,透過運動激發正能量,幫助這些孩子從艱難的治療歷程中重拾自信與笑容。 辜仲諒強調,「We are family」是中國信託一直努力的目標,希望藉由企業的力量,號召更多社會資源投入病童心理照護與長期關懷,一起實踐「愛與希望同行」的信念。 中信育樂董事長陳國恩表示,中國信託長期致力回饋社會,聚焦深耕慈善、反毒、體育、教育、藝文5大公益主軸。這次活動除讓病童與家屬放鬆心情,及慰勞辛苦的醫護同仁外,也希望中信兄弟不畏挑戰、持續進化的決心能鼓勵小朋友積極向前。

Read More

〈社論〉民進黨好鬥成性 大罷免後政局依舊難安

兩波大罷免使國民黨立委更加敵愾同讎,如果民進黨不改鬥爭基調,立法院裡仍會衝突不斷。(中央社) 隨著大罷免第二階段結束,攪亂台灣政局多日的鬧劇總算告一段落。這場首輪二十四+一比零、第二輪投票七比零一面倒的結果,固然使得賴清德總統聲望重挫,民進黨執政基礎動搖,但完全看不出民進黨當局想要改弦易轍,與在野黨和解的跡象。面對內外交困、挑戰紛至沓來的局面,民進黨何去何從?勢必牽動未來台灣發展。 前後兩波,三十一名國民黨立委與一名民眾黨的市長罷免案,無一獲得通過,對於民進黨而言,無疑是「大罷免大失敗」,於情於理,當然應該有人負責。內閣全面改組,既能展現民進黨負責的態度與反省的決心,也能讓人一新耳目,重新恢復對民進黨的信心,原本是一步好棋;但民進黨內已經定調,大罷免是由公民發起,行政團隊可以強化調整,但責任不在賴清德政府,「如果接受在野黨要求做大改組,形同將行政團隊與罷免綁在一起,無異否定行政團隊的努力」。 顯而易見,在立法院新會期開議之前,內閣應會局部改組,換下幾個「國人皆曰可去」、連民進黨內部也不滿的部會首長,最該負起責任的行政院長卓榮泰卻依舊在位,這意味卓內閣的基本路線與執政風閣還是不變。問題是,卓榮泰上任一年多以來,政績乏善可陳,內閣風波不斷,朝野之間更是衝突頻仍;這縱然不能完全怪罪於他,但他領導能力不足、魄力欠缺,只能完全遵循賴清德旨意,配合民進黨衝撞,而沒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絕對是大罷免大失敗的關鍵。如今他繼續擔任閣揆,能期待政局就會突然好轉嗎? 而在立院方面,也沒看到柯建銘會卸下民進黨立院黨團萬年總召的跡象;一旦如此,不管書記長換誰,黨團運作還是柯建銘說了算。再加上大罷免後國會朝小野大的結構非但絲毫未變,反而使國民黨立委更加敵愾同讎。可以想見,如果民進黨不改鬥爭基調,立法院裡仍會衝突不斷,不管預算或法案的審查,都會經常出現紛爭。 尤其是,明年底九合一地方選舉日益迫近,不只朝野對抗恐將激化,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也將一一浮現;倘若如此,政局勢將繼續動盪不安。 再從民進黨黨務來看,徐國勇接任民進黨秘書長,他作風強勢、性格慓悍,一向被外界視為「鬥雞」。他在內政部長任內,因為警察人事問題,不僅與警政署長陳家欽鬥法,甚至將陳家欽以偽造文書為由函送法辦,遭到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的公開批評。他與蘇貞昌的不和,民進黨內眾所皆知,他本人也並不避諱。 從徐國勇強調「對於不忠誠的反對黨,民進黨不會客氣,該反駁就必須反駁」,就可理解他恐怕會以敵意對待在野黨;相對的,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王鴻薇也不看好未來朝野互動,認為賴清德找徐國勇這個鬥雞出任秘書長,是大罷免大失敗之後黨內派系分贓結果。可以想見,如果徐國勇態度不變,未來朝野關係只會更加緊繃。 事實上,民進黨執意對抗的立場會不會調整?才是左右未來台灣政局走向的關鍵。如果民進黨仍然把國會一切亂象歸咎於在野黨違法亂憲,如果民進黨仍然繼續抹紅在野黨「親中媚共」,如果民進黨在立法院仍然動輒以覆議、聲請釋憲等手段反制在野黨,那麼無論內閣改組幅度多大,也是徒勞無功。更進一步而言,倘若民進黨在兩波大罷免大失敗之後依舊一意孤行,依舊好鬥成性,台灣政局也將依舊難安!

Read More

內閣改組 朱:若想鬥爭不會成功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前右四)痛批,內閣改組小圈圈用人,完全稱不上有新氣象,沒辦法讓人期待,唯一負責做法是全面改組。(中央社) 黃國昌痛批小圈圈用人 全面改組才是負責做法 記者黃翠娟∕綜合報導 內閣即將改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廿三日表示,如果心態不改,不是為民、只是想要鬥爭,再怎麼改組也不會成功,要好好做事情就必須要跟在野黨溝通。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痛批,小圈圈用人,完全稱不上有新氣象,沒辦法讓人期待,唯一負責的做法是全面改組。 行政院啟動內閣人事調整,傳出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內定行政院秘書長,現任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擬轉任經濟部長。 朱立倫表示,過去一年多來台灣的內閣只有在搞內鬥,沒有在做事,這是民眾最大的感慨,真正要改變的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整個團隊的心態。 朱立倫說,如果不是為民眾解決問題、只是想要消滅在野黨,再怎麼改組也不會成功,如果要好好做事情,就必須要順應民意、跟在野黨溝通,如果只是要鬥,台灣不會成功。 朱立倫也說,台灣本應是責任政治、準雙首長制,但民進黨想靠少數、一黨獨攬大權,一黨專政,完全沒有考慮到原來憲法的設計,不能由個別的人去入閣,而是應該政黨之間有共識,對賴總統來講,這只是在尋求解套過去一年多毫無作為、毫無政績的政治危機。 黃國昌表示,目前的改組狀況反映出總統賴清德還是小圈圈用人,完全稱不上有新氣象,也沒辦法讓人有所期待,他在七二六大惡罷那晚就說過,賴政府此時唯一負責任的做法,就是卓榮泰請辭下台、內閣全面改組。 黃國昌表示,若賴總統持續小圈圈用人,只找一些聽話的人,沒辦法給台灣民眾任何期待,更不可能帶來實質改變。 南投縣長許淑華表示,目前看內閣只是小幅度改組,換湯不換藥,如打麻將搬風,期盼罷免案結束後,行政內閣與立法院能有更好的溝通,而過去一年多未見政府施政表現,也希望立法院能要求行政團隊依立法院決議執行。

Read More

2部長准辭 卓:讓總統有空間布局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經濟部長郭智輝、數位發展部長黃彥男請辭獲准。行政院長卓榮泰二十三日表示,此後應會讓賴總統有更大空間,通盤考量未來內閣團隊與人事布局;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引用「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才能讓執政團隊順利推動施政。 卓榮泰表示,七月底時他已向賴總統建議,應迎合國人期待,進行更快更大的行政團隊改革,近期民眾對政府的各項期待,政府都會聽到、看到並努力做到。 媒體追問部會首長先提辭職信再准辭是否成為新模式,卓榮泰回應,首長提出辭職意願會予以尊重,至於未來是否有其他首長辭職,他則說目前無法預知。 徐國勇上午受訪表示,從執政黨立場而言,府、院、黨必須一體運作,如同「出師表」所言「宮中、府中,俱為一體」,才能讓執政團隊順利推動施政,黨內包含中央與地方民意代表,也應配合行政單位共同努力。他並再次引用「出師表」強調,如此國家才能持續向前。 針對外界認為他接任秘書長後,黨內派系將更趨激烈,徐國勇回應,他在民進黨內沒有派系色彩,派系本質上是志趣相同者的結合,任何政黨都存在派系。他舉例,自己家族中多人從政也分屬不同派系,因此派系不是問題,重點在於溝通。 談及接任秘書長的首要任務,徐國勇說,目前是熟悉黨內運作,包括人事與政策。他坦言離開政壇約二年半,雖持續關心政治,但未再進入決策單位,對黨務有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受,當務之急是補齊這份陌生感。

Read More

不給學校電費 政院:地方用統籌分配款支應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針對中央從明年起將停止補助公私立學校電費引發地方反彈,行政院二十三日表示,地方轄區內的學校經費依法是地方政府職責,且因新版財劃法,地方明年統籌分配稅款大增,應有充足財源支應辦理教育等事項。不過,若地方有財政困難,中央還是會依國民教育法等規定盡力協助地方政府。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地方制度法以及國民教育法明定,轄區內的學校經費是地方政府的職責,中央政府視需要補助。 李慧芝進一步指出,當中央財政有能力時,都會大力支持地方教育經費,但因新版財劃法,明年度各地方政府獲得的統籌分配稅款,總數將會大幅增加四千一百六十五億元,各地方政府已有充足的財源支應辦理教育等事項,對於轄區內學校的水電費補助,也應該回歸到各縣市政府,可以用增加的中央統籌分配稅款支應。 李慧芝說,按照目前估算,新北市明年的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將超過九百五十億元,比今年度增加約四百一十億元;而台北市明年會分到的統籌分配稅款,估計會超過一千一百四十億元,比今年度增加至少四百四十四億元,絕對足夠支應轄區內學校水電費的基本支出。 她強調,正因增加了四千一百多億元統籌稅款給地方,確實很難做到錢給地方事留中央,否則國家財政真的無力負擔。

Read More

雙北自籌學校電費 蔣:不能苦孩子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中央明年起將停止補助公私立學校電費,將影響新北市三百三十八校、近四十萬名學生,新北市長侯友宜二十二日表示,每年約七點一億元電費將由市府全數編列承擔,讓學生在公平、安全的環境中學習。台北市長蔣萬安二十三日宣布,再苦不能苦孩子,呼籲中央懸崖勒馬,同時先擴大編列六點六億餘元預算支應。 蔣萬安在完成核三重啟公投投票後媒體訪問及此事,他說,中央繼苛扣地方一般補助款後,現在又大刀一揮,砍向地方學校的電費補助,他實在無法理解;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呼籲中央懸崖勒馬,不要刪掉行之多年的學校電費補助。 台北市政府表示,呼籲中央恢復補助的同時,為避免影響孩子權益,蔣萬安已要求教育局先行擴大編列預算,支應市立大學及公私立中小學、幼兒園、教保機構所須電費,預計增編六億六千三百九十三萬餘元。

Read More

立院啟動廢考監等修憲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立法院修憲委員會將於二十五日召開第一次會議,朝野商定依政黨比例,國民黨團推派十九人、民進黨團推派十七人、民眾黨團推派三人,目前待審的修憲案包括國民黨立委賴士葆等人提案的恢復閣揆同意權、民進黨立委陳亭妃等人擬廢考試院與監察院及其職權移轉等。 藍白日前聯手提出廢除監察院的修憲提案,但本屆立法院沒有修憲委員會,因此民眾黨團提案由立法院本會期組成修憲委員會並決議開會日期。 立法院會八日朝野黨團無異議通過民眾黨團的提議組成修憲委員會,依照政黨比例,國民黨團推派十九人、民進黨團推派十七人、民眾黨團推派三人,定於二十五日舉行立法院第十一屆修憲委員會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 各政黨提交的修憲委員會立委名單,國民黨為傅崐萁、羅智強、林沛祥、黃健豪、牛煦庭、賴士葆、林思銘、林倩綺、鄭天財、許宇甄、謝衣鳯、翁曉玲、吳宗憲、徐巧芯、葉元之、羅廷瑋、涂權吉、廖偉翔和廖先翔等十九人。民進黨包括柯建銘、吳思瑤、陳培瑜、莊瑞雄、蔡易餘、李坤城、賴瑞隆、伍麗華、陳亭妃、沈伯洋、鍾佳濱、范雲、沈發惠、王義川、林楚茵、林月琴和郭昱晴等十七人。民眾黨團三人為黃國昌、黃珊珊、劉書彬。 待審的修憲案包括國民黨立委賴士葆等三十七人擬具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文修正案,恢復閣揆同意權、民進黨立委陳亭妃等三十人擬具廢止考試院與監察院及其職權移轉、民進黨立委吳沛憶等二十九人擬具調降選舉人及被選舉人年齡,十八歲公民權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