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大街迷路遊走 三重警護送長輩返家

三重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日前晚間22時許,有熱心民眾帶著一名老太太至三重警分局厚德派出所向員警表示,老太太在三和路四段上公車站牌徘徊,疑似有失智情形,因為在外遊蕩恐發生危險,所以將其帶至派出所拜託警方協助,看看能不能找到家屬帶她回家。 見阿婆似乎有點緊張,為了營造輕鬆氣氛,所內員警親切陪伴老人家聊天,從對話中得知婦人已76歲高齡,想要回家,都忘了回家的路。員警請阿婆慢慢回想自己的住的地址,同時也利用所內警政系統查詢,終於查出阿婆住家位置。警方火速護送老太太返家,兒子正在為了母親外出不知去向感到擔憂,看到警方護送母親回家非常開心,除了感佩警方高效率執勤作為,也非常感謝警方貼心協助。 三重警分局長黃國政表示,若家人有記憶力衰退情形,應注意長輩有無預警外出情形。因此我們可在長輩衣物繡上簡單聯絡資訊,讓警方或熱心民眾見狀時,在最短時間內將摯愛的家人平安送返家。

Read More

新北「永續未來學院」國中體驗營 展現創意環保思維

學員們參訪樹林垃圾焚化廠,學習如何區分可回收的資收物,進而減少日常的垃圾量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暑期環境教育營隊「永續未來學院」國中體驗營,在暑假第一週率先登場,帶領30位學員一起走訪新北市樹林、八里等區域中重要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在兩天一夜的體驗中認識垃圾處理、歷史文化與海洋污染等議題,培養學員對環境議題的關注與思考,展現新世代對環境議題的敏銳觀察與創意能量。 新北市環保局長程大維表示,年輕世代是推動社會轉型的關鍵力量,「新北永續未來學院」自111年起採分齡規劃,針對國中、高中及大學生設計不同的營隊課程,讓青少年認識環保永續理念、並在生活中落實。 環保局指出,本屆國中體驗營以「穿越,看古今」為主題,兩天一夜的夏日環教體驗在7月2日至3日展開,從陸地垃圾處理到海洋廢棄物,從歷史文化反思到創意劇場表達,不僅提升學員對環境議題的理解,更激發行動力與創意思考。 學員在導覽老師帶領下認識新北地區早期考古遺址與先民生活的方式,學習古人如何與自然共處 參訪樹林垃圾焚化廠,學員們親眼看見垃圾送到焚化廠後是如何處理,理解垃圾減量的重要性。現場也介紹焚化廠透過引進民間資金與創新技術,進行了整建與營運轉移,在技術創新上取得多項全國首創的成果,並提升了發電效率和環境保護效益,展現焚化廠在推動淨零轉型中的重要角色。 參訪十三行博物館,學員在導覽老師帶領下認識新北地區早期考古遺址與先民生活的方式,學習古人如何與自然共處,並思索現代人在科技與便利下,是否也能延續與環境和平共生的智慧。透過展覽與互動體驗,引導孩子們感受到文化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緊密連結,提升對在地環境歷史的認同。 本次體驗營特別邀請「環保星勢力」創辦人李明峯老師,以戶外互動遊戲方式設計多項結合生態知識與永續行動的團體活動,讓學員在趣味中學習,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建立環保觀念。 本次體驗營特別邀請「環保星勢力」創辦人李明峯老師,設計多項結合生態知識與永續行動的團體活動,讓學員在趣味中學習,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建立環保觀念 臺灣湛藍海洋聯盟陳思穎執行長分享海洋污染實例、自身經驗,及處理海洋廢棄物的新解方「湛鬥機」,不但讓學生了解海廢對生態造成的長期影響,也學習面對海洋污染時,創意與實踐同樣重要。 最後「思樂樂劇場」活動結合劇場教育與環保主題,由曾令羚老師帶領學員,以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與即興創作的方式,發展一場環保行動劇。學員將這兩天所學內化後轉化為具體行動情境,化為舞台上的一幕幕劇情,展現青年對環保的熱忱與創意。 臺灣湛藍海洋聯盟陳思穎執行長分享海洋污染實例及自身經驗,讓學生了解海廢對生態造成的長期影響 福和國中楊易勳同學表示,在參訪樹林垃圾焚化廠過程中,透過觀摩垃圾從傾倒、焚化到分類的整個處理流程,讓他首次真正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最終去了哪裡,也對廢棄物處理有了更具體的認識。 自強國中顏正紘同學分享「環保星勢力」李明峯老師透過寓教於樂的課程,帶領學員進行團隊遊戲,透過這樣的互動設計,不僅強化了團隊合作,也讓大家體會到實踐環保不能只靠個人,更需要集體的力量一起守護地球。 新泰國中林昱辰同學表示,對陳思穎老師發明「湛鬥機」的感動,這項為了撿拾海洋垃圾而開發的工具,展現出對環境的初心與創意,令他深受啟發(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新泰國中林昱辰同學則分享了對陳思穎老師發明「湛鬥機」的感動,這項為了撿拾海洋垃圾而開發的工具,展現出對環境的初心與創意,令他深受啟發。 環保局強調,未來持續以青少年為對象,發展多元、深入且具啟發性的環境教育課程,期望透過一場場扎根的體驗,培養未來能為台灣、為地球行動的環境領航員。雖然活動已圓滿落幕,但每一位學員心中所種下的綠色種子,正悄悄萌芽,將在未來引領更多人共同邁向淨零永續的新生活。

Read More

新北未來職探啟動跨縣市合作 攜手高屏深化七大職群教學交流

大樹國中寵物照護課程,引導學生認識心理健康與情緒陪伴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為深化職業試探教育推動,新北市教育局日前邀集16所職業試探暨體驗教育中心組成「未來職探教學團隊」,赴高雄市大樹國中與屏東縣東新國中展開跨縣市實地交流,聚焦農業、商業及海事水產等職群,透過課程觀摩及走訪在地特色產業,促進三縣市職探課程資源共享與協作。新北也分享數位職探、半導體及AI課程的推動經驗,為「未來職探」課程行動方案奠定堅實基礎。 全國唯一「國際職探體驗見學」,感受科技創新,拓展全球職涯視野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新北市自103年設立全國首座職業試探中心,至今已整合16所學校及11間觀光工廠資源,打造全國規模最大、系統最完整的職涯探索網絡。113學年度共開設近千場職探課程,服務超過18,000名國中小學生。為回應產業趨勢與學生未來職涯需求,今年暑假首度推出10場「半導體產業」主題營隊,全數額滿,顯示學生與家長對科技產業高度關注。教育局114學年度將進一步啟動「未來職探課程行動方案」,聚焦AI素養、永續發展與跨域整合三大核心,並涵蓋工業、商業、農業、家事、海事、藝術與醫護等七大職群,推動跨校跨域共備,落實國際視野與前瞻思維的職探教育。 教育局指出,本次交流以「課程對話」與「場域觀摩」為雙主軸。高雄大樹國中課程結合寵物照護與人際互動模擬,引導學生認識心理健康與情緒陪伴課程;屏東東新國中則以永續漁業為主題,發展具體驗式學習特色的海洋教育。新北市則分享全國首創「數位職探」17門課程(https://tve.ntpc.edu.tw/Detail/Vevideo),讓學生可隨時線上探索職涯多元方向,擴展學習邊界。 新北市職探中心團隊至高雄市大樹國中職探中心進行跨縣市交流 大觀國中校長羅珮瑜表示,藉由與高屏地區職群課程與在地產業實地互動,不僅有助新北教學團隊拓展課程設計思維,也能借鏡智慧農業、綠能科技等在地實務發展,對於新北推動「未來職探」關鍵職能課程大有助益。屏東縣政府教育處也肯定此次交流活動,期盼未來雙方持續深化交流。 職探中心團隊至屏東縣東新國中進行實作課程體驗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提到,新北職探課程不僅深受學生喜愛,也獲國內外肯定,包括2023年榮獲日本Good Design Award設計大獎,2025年入選《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為全台唯一入選職探中心。此外,今年特別規劃全國唯一「國際職探體驗見學」,針對國中生設計海外職涯探索全程自費課程,預計9月前往美國NASA、休士頓社區高中及達拉斯醫學中心,學習太空科技、半導體應用與醫療科技。目前活動仍開放報名,歡迎有興趣的學生於7月11日前洽詢樟樹國際實中職探中心,洽詢電話:(02)2643-0686 分機404。

Read More

緝拿「腐敗三頭犬」 萬人響應新北反詐倡廉活動

藉由警犬對抗「腐敗三頭犬」之角色設計,來增進社會大眾對於破壞社會公義與和諧安定的腐敗現象的警覺及防範。(示意圖、AI生成)。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為提升社會大眾對於誠信廉潔價值之重視,增進識詐反詐知能以共同對抗貪腐現象,新北市警察局、刑警大隊以及市府政風處今年共同辦理「毛警官緝拿腐敗三頭犬」反詐騙倡廉潔有獎徵答,參與民眾熱情踴躍,新北市警局在今(4)日由市警局長廖訓誠公開親自抽獎,計抽出500名幸運兒。 新北市警局指出,為提醒社會大眾對於腐敗現象的防範與重視,這場活動特別以饒富創意的「腐敗三頭犬」之概念角色,來形象地比喻包括貪污、浪費與壟斷等違反公平正義、破壞社會安定並相互影響及共生的腐敗現象,同時藉由象徵正義並普受歡迎的警犬,廣邀民眾一起參與,共同強化反詐騙、倡廉潔的社會意識與風氣,提倡蘊含「正德、利用、厚生」的傳統廉政精神,思考關注廉能與分配正義以促進社會和諧安定及永續發展。   新北警察局(4日)辦理「毛警官緝拿腐敗三頭犬」反詐騙倡廉潔有獎徵答公開抽獎。(新北市警局提供) 市警局政風室提到,此次徵答結果比較特別的是一題關於「誠信品格」的敘述,其中正確選出「衡量一個人真正的廉潔誠信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會發覺的時候做什麼」此一選項者,僅占61.2%;而認為「誠信的內涵僅限於守法,並不涉及是否公正、負責地對待他人」或「要求別人要誠信之前,不必先對自己要求誠信」者,則分別占5.9%及1.3%,凸顯許多人對誠信概念的認知仍存混淆,或缺乏對誠信本質的深層理解,而此有待職場公私部門與各級學校的持續教育宣導。 市警局政風室表示,本次有獎徵答活動為期2個月的期間內,總計吸引1萬9,486人次積極參與。經統計,參加的男女比例為4比6;另有近61.2%的參加者認為題目設計難易度適中,約21.5%的人認為容易。本次有獎徵答經公開抽獎,扣除未達抽獎條件者後,於1萬5,501名中抽出獲新臺幣1千元的虛擬商品卡20名,及新臺幣2百元的虛擬商品卡480名。主辦單位衷心感謝每位熱情參加的民眾,後續將以簡訊傳送給中獎幸運得主。

Read More

健檢查不出 脹氣頭暈累 恐慢性食物過敏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花了上萬元健檢,胃鏡腸鏡都沒異常,卻還是每天脹氣、頭暈、好累?」從事健檢將近25年的預防醫學專家提醒,這些查不出病因的慢性不適,可能是正在默默對日常食物「過敏」,而引發體內的長期發炎反應。 美兆健檢診所醫師林美秀分享自己就是食物過敏的最佳案例,早年總是頭暈不適,一直以為是低血壓導致,鑽研預防醫學多年後,才發現原來是對「雞蛋」過敏,「每天吃的雞蛋讓我體內一直在打仗!」 林美秀分享,臨床最常碰到的慢性食物致敏前3名包含「牛奶、雞蛋、小麥」這類極為常見、方便取得、且普遍大眾常吃的食物。 林美秀解釋,慢性食物致敏是一種低度但持續性的免疫反應,與急性過敏(例如吃蝦呼吸困難、吃堅果起蕁麻疹)不同,它不會立刻讓人休克,但會不知不覺累積發炎物質,引發各種難以歸類的症狀,讓人「沒病卻一直不舒服」。 更重要的是,這些發炎反應也會慢慢傷害血管健康,成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癌症的潛在因子。林美秀強調,許多人看起來不胖、不菸不酒,但血管卻提早硬化,往往就是慢性發炎在作祟,而致敏食物可能就是其中一個關鍵。 除了檢測,林美秀也推薦一個實用又容易執行的好方法「過敏日記」。當身體突發不適(如頭暈、疲倦、腸胃不順),可回顧過去24小時在「食衣住行」上的變化,並記錄下來。這種生活中的觀察與記錄過程,也能幫助自己更理解身體的語言。 林美秀再次強調,如果長期都屬於「健檢無異常,但人就是怪怪的」,不一定是外在壓力或者年紀問題,也別盲目嘗試偏方或保健品。可以透過「IgG4慢性過敏原檢測」找出讓身體發炎的「隱形敵人」。

Read More

〈中華副刊〉思樹風情

■楊森永 不曾想過,樹木,竟能叫我醉心。欒樹是台灣四季常見的行道樹,一年有兩次花期,擁享一樹風華。 每年春天,欒樹會從光禿禿的枝條上長出鮮嫩的綠葉,夏天則以濃綠的樹葉為過往的人們提供遮蔭,夏天即將結束時,微小的黃花,施展花海戰術衝擊路人視野,在一片茂綠上覆了一層紗。 漫步於林蔭小徑,伴著葉子,顏色微亮,卻不至十分動人的地步,突然一陣微涼的風撫面而來,構成一波波耀眼的黃金花浪,我的視線卻被懾服了,讓人忍不住舒服的閉眼,沉浸這久違的清爽,發出陣陣的讚嘆。 轉秋時,碩果滿滿掛樹冠,如盞燈籠,絢麗多彩繽紛,與秋風撞個滿懷。入冬後,嫩紅的蒴果轉為暗紅色,膨脹成氣囊狀,像似千萬個小燈籠掛在樹梢,因而又有「燈籠樹」之稱。內心不禁思索著,完全不同於初次的綻放,以絕美的顏色璀璨著。那究竟是什麼顏色呢?如此不鮮明卻勾人心魄的色彩,或許來自相思的顏料抹上,鉅細靡遺勾勒記錄下來。 作家蔣勳在《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一書中的一篇文章〈欒樹〉,有著對欒樹的歌頌與禮讚!凝望久了,我竟也對它升起一股美麗的情思。在春回大地舞台上,如模特兒般忙著換裝,以豐富的色彩抓住我心。其自然適應與遊戲規則的生命史中,與來往城市的旅人們,交織出一個個簡單卻不凡的故事,此刻,仍堅毅蔓延著。

Read More

〈中華副刊〉「基馬里萬」之謎

文/鄒敦怜 畫/陳淑嬌 從前一個公司離職後,我換上桃紅色的制服,成為一個外送員。一開始有些心情沮喪,不過很容易在夾縫中找到生機的我,很快的在這樣的工作中找到快樂。每天,我都能聽到無數次的:「謝謝你,辛苦你了。」也能有很多次真正的眼神交會,至於收入嘛!其實一個人也不用花太多,夠用就好,不是嗎? 也許是我的好心態帶來好運氣,有些地方送了幾次,他們竟然跳過平台,直接給我工作了,像是這家手做健康便當的商家——吳媽媽盒餐。最近,吳媽媽接到一個松山區老人中心的單子,每天中午得送四十個餐盒。吳媽媽從那天就跟我說:「小許,你來,你送東西我安心。」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跟這家安養中心結下不解之緣。 這家私人中心有三十多位住戶,中心會安排許多老人團康活動,運動、音樂、藝術課程什麼的。我送餐的時間通常都是每天十一點半,那時候正好是他們做體操的時間。從我按門鈴到把東西提到廚房,一路上會遇到好幾個住戶,我總是嘴很甜的笑著問候。這些老太太、老先生都很喜歡我,大家都像看到自己的孫子一樣,招著手大聲叫我:「帥哥小許!」 只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萬奶奶,她永遠是一副平靜、置身度外的模樣,滿滿皺褶的臉,看不出她的喜怒哀樂。在大家都歡樂跳舞的體操時間,萬奶奶定定的坐在自己的輪椅上,彷彿一位居高臨下的女王。她的輪廓很深,看起來像原住民,據說已經超過一百歲了。她的眼珠子已經有點混濁,但是看著你的時候,依然有種懾人的力量,你會覺得她那不知道定焦在哪兒的眼珠,似乎環繞式的盯著你看。 送過幾次餐之後,我對這位總是那麼淡定的老人家充滿好奇,也聽到一些關於萬奶奶的傳聞。她是這裡的VIP,由一家已經歇業的成衣廠負責所有的費用。原本的主人已經過世,但子女繼續付錢,只是不再有人探望。她沒有其他朋友,也沒有其他的家人。據說萬奶奶來自金山,是平埔族公主,只是沒人問清楚是哪個族的。她會說簡單的國語、客語,但最常聽到的是她喃喃自語說著別人聽不懂的原住民語。 「客語?我會說呀!」聽到這句話,負責人像找到救星,要我有空多跟萬奶奶聊。都會區的年輕人,會說流利客語真的不多,再加上萬奶奶真的很難聊,每一句話中間都是長長的休止符,她總會說話中回到過去的時空。不過,幾次聊天,我終於稍微理出了這個神祕的萬奶奶,她曾經經歷過那些人生的故事。 她之前住在金山,因為愛慕一位從城市來的年輕人,就不顧一切的下山。之後因為找不到那個人,只好設法生存下來。她忘記自己從哪裡來,卻一直記得自己那時要去的地方——基馬里萬。 在她描述中,這個基馬里萬那時有小帆船經過,寬闊的河水流淌,一眼望過去滿眼的綠,碼頭上總是有很多人。她剛來這裡的時候,總是被碼頭附近熱鬧的攤位吸引:「擔仔麵真好食。」她用客語意猶未盡的說著。萬奶奶的話語成為我心頭的牽掛,每到一個有「萬」字地名的地方,像是萬華、萬里、萬丹、萬巒、萬豐……我總會特別留意,看看這裡有沒有曾經的河川、曾經的碼頭。這樣過了半年,我的努力還是如同大海撈針。 重返基馬里萬成為萬奶奶人生最後的清單,只是這份清單,在過完年後也不得不終止。那天我聽到萬奶奶已經離開,我有滿滿的遺憾,我還沒幫她找到那個如夢似幻的基馬里萬啊! 當我準備說服自己放棄尋找時,有天我經過松山一個古老的教堂,裡頭有一些非常古老的文獻資料。我不經意的看著櫥窗裡展示的文件,介紹教堂興建的歷史,我瞥見一串字「Ki-malitsigowan」,心裡忍不住狂跳。 Ki-malitsigowan!讀起來不就是基馬里萬,這是很久以前的巴賽族原住民語,這個語言已經消失了,而這個族,正好在金山附近。讓萬奶奶牽掛一輩子的基馬里萬,竟然就是現在的松山區,以前曾經叫錫口、或是貓里錫口,一直到1815年才改叫松山。萬奶奶年紀大了,她忘了很多事情,但卻偏偏記得年輕時聽到的地名。她一直想要去的地方,竟然就是她一直待到終老的地方。 萬奶奶,我知道哪裡是基馬里萬了,我要怎麼讓您知道,您一直在Ki-malitsigowan的懷抱中?

Read More

防黃熱病 瘧疾 旅遊醫學門診別忘了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時值暑假旅遊旺假,國人出國人數明顯上升,為確保旅遊健康與安全,衛生福部苗栗醫院特別提醒民眾,東南亞、中南美洲與非洲等地仍有多種傳染病風險,如登革熱、黃熱病、瘧疾與旅遊者腹瀉等,建議提早預約旅遊醫學門診,做好出國前的健康準備,以降低罹病風險。 衛福部苗栗醫院院長徐國芳表示,旅遊醫學不只是施打疫苗,更包含針對不同國家、旅遊型態與個人健康狀況的整體風險管理。根據疾管署建議,部分疫苗(如黃熱病)須於出發至少10天前接種才具完整保護力,民眾應提早4~6週預約旅遊醫學門診。兒童、孕婦、銀髮族與慢性病患者更是高風險群,尤其不容忽視。 苗醫旅遊醫學門診由職業醫學科兼高級健檢中心主任李政剛親自看診,李政剛指出,不少人以為只是短程旅遊,不需要做什麼準備,但實際上,像是旅遊者腹瀉、蚊蟲傳染病、或因高溫或高海拔造成的身體不適,都是常見又可預防的問題,倘若因輕忽而沒有事先做好準備,身體萬一出現狀況,國外就醫又不如國內方便,將徒增許多困擾與風險,不可不慎。 李政剛提醒,提早接受旅遊健康評估與必要的預防措施,才能讓假期真正安心無憂,確保快樂出門、平安回家。 李政剛說明苗醫旅遊醫學門診服務項目包含有: 1.目的地疫情分析及個別醫療諮詢。2.疫苗注射及建議(包括疫苗施打的銜接)。3.出國留學及工作之健檢。4.常備藥物之準備與諮詢。5.旅遊健康護照(給旅行者隨身攜帶)。6.回國民眾的疾病評估、治療及追蹤。7.與慢性病照護體系及社區預防醫學接軌,提供個人化的全人照護。 服務對象為:1.一般短期出國民眾(小於30天的旅遊觀光、商務、會議)。2.海外長期滯留民眾(大於30天的留/遊學、探親、工作、移民、替代役)。3.特殊目的出國民眾(朝聖、醫療、遠洋漁船/貨輪)。4.預約諮詢的團體。

Read More

捐髮助癌友 27歲男斷3年長髮

27歲男子邵竣德為了捐髮助癌友,慨然剪下養了3年的烏黑秀髮。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絲絲秀髮共織愛」捐髮活動,3日上午社會局再度攜手曼都髮型於樹人家商辦理,共有25人捐髮,其中多對母女一起剪下秀髮,還有一名27歲的男子慨然剪下保養了3年的長髮,市議員洪佳君也在曼都造型師的協助下一頭秀髮瞬間變成清湯掛麵,有人笑說她若穿上制服,會變成高中生。 目前在中油公司擔任僱員27歲的邵竣德表示,堂哥邵偉哲曾於112年參加捐髮,並鼓勵他捐髮助癌友,他每次洗完頭髮再用潤絲護髮,頭髮留了3年來捐髮;造型師誇他的頭髮烏黑柔順,色澤明亮,真是好髮,做出來的假髮會比真髮漂亮。 今年就讀幼兒園大班的卓毓恩在母親江怡萱的帶領下,母女倆一起捐出秀髮;另一對捐髮的母女是陳玟蓁和5歲女兒傅思漫,2名最年幼的捐髮女孩童稚的說,希望做成假髮的真髮,能讓沒有頭髮的小朋友變漂亮。 市府副秘書長柯慶忠表示,每一束頭髮都代表著一份愛心及溫柔,非常感謝洪佳君議員和社會局持續推動「絲絲秀髮共織愛」,10年來累計超過3百人響應,包括平時捐贈的合計近5百束秀髮,都交由中華民國癌病腫瘤患者扶助製作假髮,再贈與化療中的病童。

Read More

健康食品功效 新增膝關節保健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3日公告,健康食品之功效新增「膝關節保健」一項,即日起業者按規定完成人體食用試驗研究核准通過,即可宣稱有助舒緩不適,並呼籲民眾選購健康食品應認明「小綠人」標章,才能合法宣稱保健功效。 食藥署指出,公告訂定健康食品管理法所稱保健功效之項目及健康食品之膝關節保健功效評估方法,明定以人體食用研究,就健康食品對膝關節保健功效之評估,規範評估試驗要件、檢測方法及保健功效敘述。 食藥署指出,膝關節保健項目是由國內學術單位提出,食藥署進一步與專家及骨科、復健等醫學會討論評估,最終決定新增這一項保健功效可以申請健康食品,業者產品如想要宣稱「膝關節保健」功效,必須配合食藥署公告的評估方法,進行人體食用研究。 食藥署指出,考慮多數有需求民眾以長者為主,所以受試者以40歲至80歲為主,且須排除排除孕婦、曾有膝關節創傷或手術病史者、嚴重心臟血管疾病者,並服用至少12週,再來看看前後的功效比對。 食藥署提醒,依健康食品管理法規定,一般食品不得標示或廣告為健康食品;另食品標示或廣告也不得有健康食品保健功效,如有違反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00萬元以下罰款。 食藥署指出,衛福部目前公告的健康食品管理法所稱保健功效之項目,包括骨質保健、調節血脂、胃腸功能改善、免疫調節、牙齒保健、護肝、調節血糖、延緩衰老、抗疲勞、輔助調節血鐵、輔助調節血壓、不易形成體脂肪、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及膝關節保健等共14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