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聲援立院外抗爭 柯P:時空錯亂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前右)與台中市長盧秀燕同台,被問到群眾聚集立法院外集結,柯文哲認為,有時空錯亂之感。(中央社)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針對總統賴清德聲援立法院外抗議群眾。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二十六日認為「難以理解」,台灣已經進入民主化,怎麼會執政黨自己動員抗爭行動,這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柯文哲昨到台中替黨籍立委麥玉珍、黨籍市議員陳清龍、江和樹聯合競總揭牌開幕。被問到審理國會改革法案時,麥玉珍與綠委發生激烈肢體衝突,柯文哲說,理解民意代表博聲量,但還是要有個比較文明的方式來進行議會的運作,所以目前立院很多動作都是不成熟的,台灣要成為文明的國家,很多事情都要文明來做。 對於賴清德總統聲援立院外抗爭民眾,柯文哲說,他「很難理解」。如果是在以前萬年國代、萬年立委的時期,抗爭還有道理,台灣已進入民主化,怎麼會執政黨自己動員抗爭行動,這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柯文哲強調,民眾黨是有主體性的政黨,民眾黨的原則就是「可以合作時合作,需要競爭時競爭,必須對抗時對抗」,只要有利國際、民生的議題,大多數可以合作,除非刻意挑起爭議、衝突。

Read More

英系式微 親賴陣營大勝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民進黨二十六日舉行縣市黨部主委、全國黨員代表改選,其中二十二個縣市當中,英系從七席減少為四席、正國會四席、蘇系一席、親賴系包括湧言會一席、新潮流四席、民主活水一席、綠色友誼三席,再加上新竹縣的鄭朝方,親賴陣營呈現大勝局面。 民進黨權力競逐主戰場是七月舉行的全代會,將改選中執委、中常委和中評委,重組黨中央權力核心;英系能否穩固版圖,親賴陣營是否全面掌控黨機器備受關注。 二十二個地方黨部主委,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等九縣市同額競選,其他縣市則出現競爭,其中,民進黨執政的台南、高雄現任市長都面臨交棒,主委競爭也相對激烈。 選舉結果晚間出爐,當選名單包括台北市張茂楠、新北市蘇巧慧、桃園市黃傅淑香、台中市許木桂、台南市郭國文、高雄市黃文益、宜蘭縣邱嘉進、新竹縣鄭朝方、苗栗縣陳詩弦、彰化縣楊富鈞、南投縣陳玉鈴、雲林縣劉建國、嘉義縣徐明勳、屏東縣羅平道、花蓮縣嚴献宗、台東縣張鈺晨、澎湖縣顏家康、基隆市林明智、新竹市施乃如、嘉義市黃大祐、金門縣蔡其雍、連江縣李哲宇。 不過,民進黨苗栗縣黨部主委由立委沈發惠苗栗辦公室主任陳詩弦勝出,但落選的對手縣議員陳光軒高喊不公,指控對手涉嫌養人頭黨員。陳詩弦對此表示遺憾,強調是不實指控,呼籲黨員團結。 另,投票同時選出二百零九位全國黨代表,再加上其他黨公職所組成的三百零八席當然黨代表,這六百一十七人將在七月全代會時改選中執委、中評委。 黨內人士指出,綠色友誼、民主活水與新潮流能否形成新的親賴陣營,畢竟行政院長卓榮泰掌握行政資源,實力不容小覷。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賴清德就職演說中的洗腦騙術

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難得出現「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一句話,只不過他的「根據」實際上置換成了民進黨黨綱中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總統府提供) 桂宏誠 憲法是用來約制當權者的規範,五二0前已有不少要求賴清德應遵守憲法的呼籲,所以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難得出現「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一句話。只不過,他的「根據」實際上置換成了民進黨黨綱中的〈台灣前途決議文〉,而這種洗腦的騙術,也正是民進黨奪取政權的重要法寶。 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鋪墊出來的「中華民國」,是一開始提到的「回想一九四九年的今天,台灣實施戒嚴,全面進入專制的黑暗年代」為始點。然而,該日是因國共內戰的戰情吃緊,於是對中華民國「台灣省」開始實施戒嚴,而對進出台灣及省內治安採取軍事管制。半年之後,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播遷來台。 賴清德的中華民國是形容成「全面進入專制的黑暗年代」的一九四九年為始點,他既想要抹滅現今的兩岸關係源自於中華民國發生國共內戰,也要切斷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從中國大陸撤守台灣的歷史脈絡,讓大家不知道中華民國曾是聯合國和美國所承認之「世界上唯一的中國」。賴清德想要洗盡台灣民眾的腦,讓他們對中華民國的記憶和印象,只剩下中國國民黨外來專制政權統治台灣。 為了正當化民進黨務實邁向台獨而在過渡期所採取的兩國論路線,賴清德還在演說中強調「我們都知道,有主權才有國家!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意指中國大陸人民沒有中華民國國籍,所以「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但這段話的邏輯其實很簡單,根本無須「根據」憲法。 賴清德若真是「根據」憲法,就該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增條文。憲法增修條文在「前言」中說明了修憲的理由是「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也表明國家統一是中華民國的基本國策。繼而,憲法增修條文將中華民國分成「自由地區」和「大陸地區」,並於第十一條明定「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間人民權利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之處理,得以法律為特別之規定。」於是,又據此制定了賴清德在演說中刻意不提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二條明定,「台灣地區」指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政府統治權所及之其他地區;「大陸地區」指台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台灣地區人民」指在台灣地區設有戶籍之人民;「大陸地區人民」指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之人民。由此可更明確了解,中華民國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存在,自也無所謂隸不隸屬的問題。而大陸地區人民只要依法取得台灣地區的戶籍,自也同時成為中華民國國民,並不適用外國人依《國籍法》「歸化」取得中華民國國籍。 民進黨一九九九年訂定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稱「台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其主權領域僅及於台澎金馬與其附屬島嶼,以及符合國際法規定之領海與鄰接水域。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此一違反憲法的表述,在賴清德及民進黨心中卻高於憲法,且這些年來透過洗腦,確實也發揮了的效用。只不過,後果將是以兩岸關係走向崩壞為代價。 (作者為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刊登)

Read More

鋒面接力 週二雨勢最顯著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中央氣象署廿六日晚間針對新北市山區、台東縣、蘭嶼綠島等三地區發布大雨特報。氣象署表示,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新北山區及台東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須注意雷擊及強陣風,山區請慎防坍方及落石。 氣象署指出,今年第一號颱風「艾維尼」二十六日晚間中心位於呂宋島附近,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十八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二十五公尺,七級風平均暴風半徑八十公里,預估未來將朝東北方向前進,不會對台灣地區造成影響。 氣象署表示,本週有二波鋒面系統接近,二十七日第一波鋒面報到,西半部及東北部地區逐漸轉為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東部及東南部地區亦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午後中部以北及各地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但馬祖及金門易有局部低雲或霧影響能見度,請搭機民眾注意航班資訊。 氣象署表示,這波鋒面二十八日將位於台灣中部地區,各地雨勢最為顯著,西半部地區各地都有大雨或局部豪雨發生的機會,東半部地區也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二十九日鋒面南移至台灣南端及巴士海峽一帶,北部雨勢稍減,中部及南部及東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並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可能。 氣象署指出,三十一日將有另一鋒面接近,西半部及東北部地區轉為有短暫陣雨或局部雷雨,東部及東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六月一日、二日受鋒面影響,西半部地區有短暫陣雨或雷雨,東半部地區亦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

Read More

台鐵花蓮崇德站 6月中恢復營運

台鐵指出,崇德車站在O四O三花蓮強震及O四二二和仁土石流中受損嚴重,經搶修應可於六月中旬提前啟用。(台鐵公司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鐵崇德站在O四O三花蓮強震及O四二二和仁土石流中受損嚴重,台鐵公司廿六日指出,鐵路及車站設施搶修進度超前,預計五月底完成結構技師鑑定,待花蓮縣府撤除建物黃單管制後,可望提早在六月中旬前恢復營運。 台鐵指出,O四O三花蓮強震及O四二二和仁土石流發生後,台鐵雖都在一天內就完成中斷路段搶修恢復通車,但後續路線及車站設施的復舊仍繼續施作,尤其是和仁站南邊之路段,因為遭大量土石流掩蓋過,目前列車仍維持時速三十公里慢行。 在路線整修方面,目前進行排水道疏濬、路基整理、換碴等工程,包括東、西正線計六五O公尺,目前清除載運廢碴累計一四五輛敞車,換碴整修西正線二七三公尺,進度約達百分之三十八,預定七月底全部完成,屆時列車即可恢復常速行駛。 此外,在車站重建方面,第一、二月台雨棚柱均已於日前完成結構補強,預計三十一日前完成結構技師鑑定報告,送花蓮縣政府建管科撤除黃單。車站可望提早於六月中旬前恢復營運。

Read More

汽油凍漲 柴油降1角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中油及台塑宣布,本週汽油售價將不予調整,柴油批售價則調降零點一元。九二無鉛汽油本週每公升為二十九點二元、九五或九五+無鉛汽油每公升三十點七元、九八無鉛汽油每公升三十二點七元。柴油部分,中油之柴油零售價為格每公升二十六點七元,台塑則為二十六點五元。 中油及台塑表示,受加拿大跨山擴建輸油管線啟用,原油產量將逐步增加,以及美國原油庫存意外增加等因素影響,促使國際油價下跌。依浮動油價調整原則之調價指標七D三B(七成杜拜與三成北海布倫特原油)週均價下跌零點三五美元,新台幣兌美元升值零點零三一元,依公式計算油價跌幅為百分之零點四一。 中油指出,按浮動油價機制調整原則,汽、柴油應各調漲二點五元及三點七元;但為維持價格低於亞洲鄰近國家(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汽、柴油各吸收二點二元及三點五元。 中油表示,吸收後九五無鉛汽油每公升仍超出三十元,故再啟動油價平穩措施,第一階段吸收百分之二十五調幅後四捨五入,汽、柴油每公升再各吸收零點三元。經雙重平穩機制啟動,汽、柴油共各吸二點五元及三點八元。

Read More

〈全球探索〉賴清德誤判形勢 大陸力抗兩國論

蔡英文強調中華民國台灣、現狀是一中一台,被認為是「華獨」;賴清德擺明掏空中華民國,是赤裸裸的兩國論,亦可以「獨華」來形容。(中央社) 周志杰 賴清德總統五二0就職演說,明顯往兩國論方向推進,中國大陸隨即在台灣周邊及離島展開「聯合利劍—二0二四A」的戰備警巡行動,台海危機連動美中(中國大陸)博弈與區域安全愈加緊張,全球關注。 賴清德的五二0就職演說前,一般預期會遵循蔡英文路線,結果卻讓大陸大感意外,通篇凸顯了賴向美國交心、鞏固四成鐵桿選民外,並不在意中國大陸及台灣其他六成非綠選民的的可能反應。    從華獨到獨華 切香腸式脈絡 賴的演說,除了重述蔡英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之外,還模糊嫁接憲法的「國民主權」論,若連同在台南舉辦國宴、強調「台南四百」(一六二四年荷蘭入台統治),充分顯示他充滿了個人理念的賴式領導風格。 其實,「兩國論」的論述進程,從李登輝、蔡英文到賴清德,有切香腸式的脈絡可循。李登輝時代是「台灣化中華民國」,強調現狀是兩岸分立分治,中華民國主體仍然存在,但不與大陸統一,被認為是「獨台」;蔡英文時代是「中華民國台灣化」,強調中華民國台灣、現狀是一中一台,被認為是「華獨」。 而賴清德則是「中華民國台獨化」,宣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現狀是一邊一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擺明掏空中華民國,是赤裸裸的兩國論,亦可以「獨華」來形容。 賴的演說還揭櫫三條鏈結:一是「世界民主鏈」,要與民主國家形成民主價值共同體;二是「全球民主供應鏈」,即產業與大陸脫鉤斷鏈的「矽盾」理論;三是配合美國「第一島鏈」戰略,強調站上防衛的最前沿。 賴的起手式,部分觀察家認為是明顯誤判形勢,新國安團隊缺乏對兩岸與國際政治的氣度與高度,務虛而不務實;但另有看法認為,賴相信、並確認美國在背後支持,才敢於為之。 事實上,美中貿易戰、科技戰愈加激烈之外,拜登政府近期還拿出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國在聯合國席位的代表權),往「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方向解讀,法律戰衍然開打。  共軍圍台軍演 展現奪島能力 美中關係雖愈趨緊繃,但雙方現階段並不想發生衝突。但賴認為這是機會,他不但沒接下大陸遞出的「兩岸同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兩岸旅遊的橄欖枝,反而在就職演說中夾放入個人台獨理念。 外界普遍認為,美國必然事前就掌握賴的演說內容,賴仍然敢於向台獨理念推進,有兩種可能:其一,美國刻意與賴唱雙簧,旨在測試中國大陸;其二,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決策者缺乏歷史縱深,輕忽可能承擔的風險與後果。 結果,賴的演說立刻招致中國大陸的嚴厲批判,在失望之餘,也對美方很不諒解。北京對賴「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二十三日及二十四日舉行了「聯合利劍—二0二四A」圍台軍演,並凸顯出幾個特點: 一、台灣本島加上離島,且部署行動迅雷不及;二、展現奪島能力;三、軍警協同的實戰化演練;四、「查證與識別」的演練項目,單邊對台、澎、金、馬伸張行政管轄權。 目前看來,賴清德並不認為自己有不對的地方。未來,兩岸危機的不確定性,可從三個面向進一步觀察: 共軍發動「聯合利劍—二0二四A」圍台軍演,國軍新竹空軍基地幻象兩千戰機嚴陣以待。(路透)  大陸對台軟的一手 陷入困境 第一,大陸對台威懾,模擬統一戰爭的打法會愈來愈真實;第二,美國政客認為大陸小題大作,以「魯莽」形容大陸的圍台演習,繼續和賴清德唱雙簧;第三,隨著美國大選腳步,美國續提二七五八號決議案,與賴清德相呼應,逐步掏空美國自己的「一中政策」。 北京對台的反切香腸,欲進一步壓縮台灣的戰略迴旋空間,除了加碼對台軍事威懾外,未來也可能擴及經濟、外交。然而,大陸對台政策,硬的一手愈硬,但軟的一手,卻同時陷入一些困境。 例如,大陸主辦的年度兩岸交流大事「海峽論壇」六月就要登場;以及大陸中央在福建正力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此時的氛圍下,兩岸民間交流、融合還能夠擴大、深化嗎? 其次,美國十一月大選已近,中國大陸並不想給美國大選炒作「反中」的機會。目前的對台政策,基本上可預期會有三個做法: 首先是「官民分開」,兩岸官方不接觸,但繼續維持民間交流;其次是「藍綠有別」,視賴清德路線是少數總統的暴衝,大陸仍寄望於其他六成非綠選民;其三「統獨畫線」,台灣民意有七至八成希望維持現狀,只要不走法理台獨,就可繼續交流。 台海危機也會升高美中戰略對抗,並加速中俄背靠背的協同合作關係。圖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俄羅斯總統蒲亭。(路透)  輕重緩急 考驗大陸戰略定力 北京對台的三個政策,箇中輕重緩急要如何拿捏,將持續考驗其戰略定力;另一方面,對北京而言,無論是美國與賴清德「一搭一唱」?還是美國「一時不察」才讓賴向台獨挺進?未來大陸對美、對賴只會升高對抗,美中台誤判形勢、擦槍走火的不確定性也會隨之驟升。 對美國而言,從軍事角度將會更積極思考,台海若爆發生衝突,是否有足夠的預警能力?未來,美台將會進一步合作在台建置彈藥庫,加速將台灣「刺蝟化」;同時,加快台灣高科技產業外移的步腳。 台灣方面,不想放任「疑美論」蔓延,會更關切美國馳援的意願與速度,並要求美國不要再保持戰略模糊;另,大陸圍台軍演給新國安團隊上了一場震撼教育,同時曝露了新國安人事不乏政治人物酬傭、缺乏專業與應變能力的短板,連帶讓未來一年的台海情勢更形嚴峻。 對中國大陸而言,對抗賴的兩國論,除了軍事威懾更加實戰化,也會更加凸顯北京「中央政府」的地位,以「中央對地方」來框限兩岸關係,而非兩岸「共構」。 此外,台海危機也會升高美中戰略對抗,並加速中俄背靠背的協同合作關係,一併連動到國際政治的大國博弈與地緣區域安全的緊張態勢。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周志杰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登荷蘭廣播 黃偉哲推介台南

  市長黃偉哲接受荷蘭最大廣播公司的荷蘭廣播聯盟採訪,暢談台南與荷蘭的歷史淵源。 (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荷蘭最大廣播公司的荷蘭廣播聯盟,其記者去年底來台南採訪市長黃偉哲及當時在台南參與耶誕跨年活動的荷蘭籍歌手馬丁賀肯斯,訪問內容於五月播出。市府表示,在台南四百之際,能夠將台南與荷蘭間四百年前所建立起的歷史連結介紹給荷蘭民眾知曉,別具意義。 廣播中介紹四百年前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在台南開展貿易與殖民,以及後續隨之跟台南產生的歷史深厚連結,而黃偉哲則舉如今高科技廠荷蘭商艾斯摩爾也在台南投資為例,說明過去台南跟荷蘭有歷史淵源,未來則希望能發展更多合作關係。 對於這次受訪,黃偉哲表示,很高興能在台南四百時,向荷蘭的朋友介紹台南和台灣。在大航海時代,頻繁國際貿易促成台灣出現在世界舞台的重要軌跡上,進而接觸世界、接軌國際,而台南就在這段歷史中跟荷蘭相遇,四百年後,不管台灣人或荷蘭人,能夠認識這段雙方共同的歷史,從而產生自己思考,都是深具價值的,這也是台南四百想傳達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荷蘭的美聲歌手馬丁賀肯斯當時正在台南參與耶誕跨年活動,對於在異鄉以母語接受母國廣播的專訪,他難掩興奮,訪談中他還獻唱了「月亮代表我的心」,也講述了對台南的喜愛。

Read More

民黨主委改選 新系郭國文勝出

新潮流系支持的新潮流系郭國文立委,以懸殊差距擊對手,當選市黨部主委。(記者吳孟珉攝)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民進黨市黨部二十六日舉行全國黨代表暨市黨部主委選舉黨員投票,新潮流系所支持的新潮流系郭國文立委,一如預期以懸殊差距擊敗湧言會推出的前議員陳金鐘,當選市黨部主委。 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上午十點,由市長黃偉哲、市黨部主委潘新傳、立法委員林俊憲、郭國文、陳亭妃及地方黨公職陪同,前往台南市南區南都里活動中心投票所完成投票。 本次最受矚目的是黨部主委改選,現任主委潘新傳任期將屆滿,形成雙雄爭霸的情形。最終,郭國文得票數一萬三千四百九十九票,以六千九百二十六票差距擊敗湧言會推出的陳金鐘,陳金鐘得票數是六千五百七十三票。另外也產生新任全國黨代表四十二席,市黨代表六十三席。 潘新傳表示,黨職選舉雖整日飄著細雨,但總投票率仍有六十七點二趴,有些投票所投票率更高達近八成,顯示黨員相當重視這一次的黨職選舉。 市黨部執行長張孟暉表示,台南市共開設十一個投開票所,選舉過程平和、順利,各投開票所未發現重大違反投票行為情事。 當選主委的郭國文強調,立委及主委角色不衝突,當選是責任的承擔,未來將進行黨務改革、選務部署、加強服務等。

Read More

南市家長會聯合會幹部授證

台南市家長會聯合會第十三屆理監事暨幹部授證儀式,二十五日晚間舉行。(聯合會提供) 記者盧萍珊∕學甲報導 台南市家長會聯合會第十三屆理監事暨幹部授證儀式,二十五日晚間舉行。新任理事長賴建良表示,教育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未來將秉持聯合會宗旨「關心學校、關心教育、關心孩子的受教權」,致力推動家長會的發展和教育事業的進步,持續為教育付出。 參與聯合會事務已超過十二年的賴建良,歷任法制長、公關長、理事、副理事長及監事長,今年接任理事長。聯合會新任幹部有輔導理事長李孟。副理事長吳宗勳、翁世峰、姚淵文、黃建福、劉立綸、郭任豐、張觀英。理事蔡祐倉、黃俊彥、洪詠釧、沈彥佐、壬土豪、陳柏翰、楊哲明、楊子鋒、蘇伯青、李益欽、胡景堯、王鎧呈、施任青。監事長陳長椿。常務監事張漢樹、謝孟玹。監事吳筱婷、姜海晶、叢德仁、許世喜。秘書長薛文榮。執行長陳建智。公關長林純佑。法制長王耀鴻。財務長葉名娟。智庫長陳駿逸。執行秘書吳靜紅。顧問長陳俊男。教育諮詢委員長許榮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