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學杜甫心算

■一靈 一片花飛 在春天──是減法 在秋天──是加法   輕擲一嘆 在某些寂靜──叩出裂痕 在某些寂靜──更顯幽深   寂寞也有濃淡 ──有時因人多 ──有時因人少   對人說歡喜,歡喜加倍 ──可能 對人說憂懼,憂懼減半 ──未必   慢慢深長的夜幸好 天高能容影子許多 不說的事許多   這樣能安於暗地裡數算 若隱若現的那些──小念頭 梳理那些如髮變長 或飄落的 ──沉默──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在大目降的日子

■子青 倏忽之間,回眸竟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卅五個年頭。或許歲月不再,但記憶未曾凋謝;也許青春難返,然而心情依舊蕩漾。 當過兵老一輩的人,應該都聽說過番號挺有名氣的步兵三三三師(埔光部隊)。之所以名聲如此響亮,是因為它曾打過八二三砲戰,紀律嚴明,素有「虎師」之稱。而我何其有幸,在年輕的歲月裡,曾經在這戰功彪炳、英氣凜然的軍隊中,當過一年又八個月的「埔光人」。 事實上義務役應該是兩年整。由於當年上大學前,去了臺中成功嶺集訓,合併高中軍訓的時數抵掉了兩個月的兵役;又大學畢業後,入伍受訓先是進到了北投復興崗,接受了政戰和基礎訓練,兩個月之後才抽籤下到部隊,正式保家衛國去了。扣除了這前後的四個月,在埔光部隊的歲月就成了我這一生很難忘懷的經驗。 三三三師的駐地在臺南新化虎頭埤附近,我的營連所屬旅部則在另一邊的「知母義」營區。猶記在那偌大的營區裡,除了廣袤的操練場之外,那整排的各營連大樓更是令人望去就肅然起敬。 回想在復興崗下部隊前的分發抽籤,受訓的學員們個個精神抖擻、神采奕奕地端坐在禮堂,臺上依次地唱名抽籤。可是聽到的都是郵政信箱號碼,鮮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是身落何處。結束後的休息時間裡,中隊長關心地詢問我的抽籤情形,他笑笑地說我抽到了「天下第一師」,我當時的反應卻是一臉的狐疑。 從臺北搭乘火車南下,其實沿途自己的心情是有些緊張的,畢竟聽到了有關新化師的一些傳言,原本很平靜且坦然的思維,突然有了莫名的想像,而且是那很累人的畫面。慶幸的是,臺南是我就讀中學六年的老地方,心中充滿著既熟悉又甜蜜的往事。 軍用卡車將我們同是分發埔光部隊的同袍載往目的地——新化。新化舊名「大目降」,現在大家如果到此一遊的話,當然囉!虎頭埤必定是首選,再到老街逛逛,楊逵文學館、武德殿也是少不得的景點。在卅多年前,大目降可沒有現在那麼的繁榮哩!當時軍卡一路飆過新化的市街,直奔我年輕時戰鬥的生活記憶——陸軍步兵三三三師。 不久,卡車就停在師部前的路緣,我們一夥人下車後魚貫地走向通往師部的大門。個個身著草綠色燙有整齊摺痕的軍裝,揹著充滿青春希望的忠誠袋和擦得發亮又逼眼的皮鞋、銅環扣,直挺挺地走到了衛哨處,戍守的憲兵士官好樣地向我們行了個舉手禮,結果已經在復興崗當學員所養成的習慣,卻讓我們幾個初當「長官」的弟兄們,頓時有些彆扭地回禮。 來到了師部,在師長、政戰主任的訓勉後,我被帶領到不遠處的知母義營區。見過了營長來到連部,開始了天下第一師的部隊生活。猶記連長歡迎我的第一句話竟是:「恭喜你呀!一下部隊就碰到了年度的大演訓——師對抗。」霎時,我的心情慘跌如股市崩盤。心中不免驚訝地嘀咕:「怎麼會那麼『幸運』呀!」 果不其然,幾多日子之後部隊開拔行軍了,方向朝南集結屏東。在出發前,幾乎每天都有旅部集合整裝操練。剛開始還帶有部分的新鮮感,一股男兒志在四方的豪氣,政戰的我也是要戰鬥的,至少要保護好政戰袋裡頭的那面國旗,倘若哪天真的打回大陸,升起它可光榮的很哩!就好像棒球賽奪冠,升會旗、唱國旗歌一樣的驕傲心情。 上百公里的行軍,日夜兼程。一路上又是風又是雨,我看到扛著小砲的上等兵都已經走到跛腳,還是使命必達,心頭不免由衷地佩服。 終於結束了長達兩週的演訓。演訓中難得有淋浴的機會,洗戰鬥澡現在回想起來還挺有趣的。之後回到了營區,也顧不得天冷,沖個長澡、睡個好覺,頓覺是人間最大的幸福了。 後來部隊就在早晚點名、跑步、刺槍、戰鬥訓練、打靶、莒光日和出任務中度過。直到營部接到了新的任務,就是去換守海防(當時還沒有現在的海巡單位)。 來到了鹽水,因為是營部連的關係,所以和營部一同駐紮在鎮郊。部分的排、班就分派出去戍守海防,或許都是第一次到海邊當兵,阿兵哥們還蠻高興的。但欣喜的心情維持不了多久,部隊開始瘋傳哪個班哨出了夜巡落水的大事;又有哪個晚上和憲、警一起圍捕走私品及大陸妹。現在想起那一段日子,守海防真的一點也不愜意,更不簡單。當你看到營部操場布滿了走私品需要清點造冊;又偷渡的獒犬需要看管飼養,後來又送去海關電斃等等情事。說實在的,心裏想著自己何時可以退伍呀?海洋那麼廣大、又那麼迷人,偏偏讓人心情好生辛苦。雖然鹽水是個好地方,擁有著名的老街、八角樓,又有好吃的意麵,還有豐富到不行的人情味。但讓我印象超深刻,而今回想起來心情還在的是即將退伍前的「元宵蜂炮夜」。 武廟起炮了!炮聲震天價響遊客如織。就連營部操場一時也停滿了各國使館的大小車,而我們是全副武裝留營戒備。除了要保護大使們的愛車之外,營區的安全更是不能掉以輕心。畢竟武廟離駐地不遠呀!經過一夜的鎮邪祛惡,還有人們的狂鬧元宵。才一個晚上,真的營部連沒有人敢闔眼的,一大早還必須配合公所的要求去掃街整理「炮屍」。退伍返鄉之後,只要聽到元宵節到了,那彷彿夢魘般的夜晚及清晨,都會讓我不由自主地哆嗦了起來。 終於,在最後一次的駐哨督導完畢後,結束了我的軍旅生活。離開鹽水古鎮的時候,月亮已經高高升起,天空清朗無雲,淡淡的風輕輕拂過了我的心弦,微揚起那青春的低吟……

Read More

大腸癌篩檢降至40歲 可降2成發生率

台南與基隆率先大腸癌篩檢年齡降至40歲,台大研究團隊分析50萬筆資料確認,提前進行大腸癌篩檢,可顯著降低大腸癌發生率與死亡風險。(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原台南縣與基隆市率先將大腸癌篩檢年齡下修到40歲,台大醫院研究團隊分析歷年資料確認,篩檢年齡從50歲提前到40歲,可顯著降低大腸癌發生率21%至25%,死亡風險下降34%至39%,研究已發表於JAMA Oncology期刊,為全球預防大腸癌提供關鍵實證依據。 台南市衛生長李翠鳳指出,台南縣的31個鄉鎮市在民國92年就率先推行行動醫院,主動到社區為40歲以上的民眾進行肝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等篩檢,台南縣市合併後則擴大到37個區繼續辦理,這些年來也收集超過26萬筆珍貴資料,可供醫學研究。 台大院長吳明賢指出,台灣很早就推動大腸癌篩檢,但跟其他國家一樣以50歲當作篩檢門檻,隨生活習慣、環境致癌因子改變,大腸癌出現年輕化趨勢,是否把篩檢年齡往前,學界、公共衛生都很關注。 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邱瀚模與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統計分析,台南與基隆超過50萬名40至49歲民眾的長達17年的社區篩檢資料,發現提早篩檢組的大腸癌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年26.1例,顯著低於僅從50歲開始篩檢者的42.6例,死亡率也從每十萬人年7.4例降至3.2例,風險減少超過50%。 邱瀚模指出,台灣當前40至49歲男女大腸癌發生率均高居世界前3名,不能再觀望歐美決策跟進,必須要有自己對策。 國健署長吳昭軍指出,目前國人每年新發大腸癌約1萬7千多人、死亡約7千多人,分居發生率跟死亡率的2、3位,在整體癌症防治上是重要一環,癌症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治療非常重要,國際署已將大腸篩檢年領下修到45歲,有大腸癌家族史的高風險族群,則下降到40歲進行檢查,期提前發現癌變並及早治療。

Read More

塑膠奈米微粒 引發腸漏症

  成功大學與嘉義大學合作團隊深耕微生物外泌體之功能研究,成果獲2024年國科會未來科技獎,成大食安所副教授徐瑋萱(右4)、嘉大園藝系助理教授李保宏(左3)帶領團隊合作完成研究。 (成功大學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塑膠微粒對人體的負面影響長期受到關注,然而針對塑膠毒性的認知仍然有限,成功大學食品安全衛生與風險管理所副教授徐瑋萱,與嘉義大學園藝系助理教授李保宏團隊共同研究發現,塑膠奈米微粒竟會影響腸道屏障功能,引發腸漏症。相關研究不僅獲得國際關注,論文發表於頂尖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塑膠微粒種類、尺寸複雜,對人體的傷害迄今還未能釐清,尤其超小尺寸奈米微粒觀測不易,相關研究更是缺乏。成大、嘉義大學團隊共同研究發現,奈米微粒會影響腸道細胞與細菌的訊息傳遞系統,進而改變細菌與宿主的共生關係,不僅破壞平衡、更會影響腸道屏障功能,引發腸漏症。本項研究也成為塑膠汙染健康風險研究的新里程碑, 另合作團隊也在之前一項水耕蔬菜研究中,也發現水中的奈米塑膠粒雖未直接傷害萵苣,卻會促進水耕系統中特定細菌的繁殖,這些細菌釋放的外泌體,會抑制作物的抗氧化系統與生長機制,最終導致萵苣枯萎死亡。成果亦刊載於國際期刊《危險物質(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外泌體做為細胞之間傳遞訊息的信使,運作指令受到影響也將改變菌群與宿主共生關係。 徐瑋萱表示,塑膠微粒已成為全球環境的重要隱憂,不只汙染海洋、土壤,現也正時影響作物生長與人體健康。奈米粒徑的塑膠微粒可透過影響微生物或宿主細胞的外泌體,間接損害生物體,不論是植物或動物,影響範圍廣泛,潛藏風險不容小覷。 本次研究拓展微型塑膠毒性認知同時,也突顯外泌體在菌群與宿主間對話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獲可為治療打開方向,李保宏指出,探究外泌體如何調控腸道菌相與宿主健康狀況,為一新穎且極為重要的議題,期待未來以微生物外泌體開發相對應的治療標的。

Read More

肺炎鏈球菌疫苗 估215萬人未接種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肺炎是去年十大死因中,唯一標準化死亡率上升的疾病。但據疾管署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僅有24.9%的65歲以上長者完成兩劑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推估仍有215萬人連1劑疫苗都未接種。 據統計,超過9成的肺炎死亡者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表示,台灣整體社會老化且年長者伴有慢性疾病的比例高,在生命的晚期經常會併發肺炎引起重症、死亡。 據疾管署統計,截至4月底,僅24.9%的65歲以上長者完成兩劑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推估仍有215萬人(約47%)連1劑疫苗都未接種。2024年肺炎認知大調查發現,不認為自己屬肺炎高風險族群及對疫苗安全性存有疑慮,是65歲以上年長者不接種疫苗的主因。 研究指出,19至64歲高風險族群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的風險,較健康成人高出數倍至17倍之多。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指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能預防肺炎以及相關嚴重感染症,是守住健康的關鍵一環。呼籲65歲以上長者或19-64歲的高風險族群盡速公費完整接種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以獲得完整免疫保護力。 同時,國人第一大死因癌症其實也跟肺炎密切相關。研究指出,許多癌症患者最終死因與「感染」有關,多數死亡病例歸因於流感與肺炎。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進一步說明,癌症患者因慢性發炎、造血系統異常及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等原因,常處於免疫力低下狀態,所以感染風險高,像肺癌患者罹患IPD的風險是一般成年人的13倍11。而若癌症患者不幸感染IPD4天內死亡率恐高達4成,對健康的威脅不可小覷。  

Read More

半膝關節置換 嬤不再走路卡卡

醫師洪榮燦為蔡阿嬤施作「單側半膝關節置換手術」,讓她重拾健康生活。(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經營餐廳的67歲蔡阿嬤,20年前就受到左膝疼痛困擾,走路常覺得「卡卡的」,最近越來越嚴重影響生活才就醫,經診斷為中期退化性關節炎合併半月軟骨破裂,原先因害怕手術風險與疼痛,默默又忍受劇痛長達半年,期間嘗試過玻尿酸注射、PRP與幹細胞等治療,但效期都無法持久;最後接受「單側半膝關節置換手術」,讓她重拾健康生活。 蔡阿嬤術後第2天即可下床行走、第4天順利出院,第5天便在家人陪同下開逛市場,3至4週後她便能自由上下樓梯、從事日常家務,更在年初與女兒約好一起歐洲自由行,實現多年來的夢想;對於手術,蔡阿嬤說,沒想到比想像中簡單很多,沒有痛到需要忍、也不需要恢復很久,生活幾乎回到正常步調。 高雄中正脊椎骨科醫院副院長洪榮燦表示,醫師會依照個人膝蓋狀況量身打造治療計畫,不必一味忍痛,也不需急著「全換」,「半膝關節置換手術」是一個保留性更高、恢復期更短的術式,讓患者可以有更多治療新選擇。 洪榮燦指出,膝蓋的半月軟骨如同「避震器」,對於穩定與緩衝關節負擔至關重要。年輕人常因激烈運動造成半月板損傷,而中年族群則常因關節退化導致破裂。 全膝置換和半膝關節置換適用的情況有所不同,若病變侷限在單側關節,且關節尚有部分健康組織,則不需進行全膝置換,往往透過單側半膝關節置換即可有效改善疼痛、縮短復原期,也因保留下來的骨頭較多,故可以同時保留更多原始膝蓋的功能,活動上也更自然。 醫療器材日新月異,台灣跟歐美日同時引進新型的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有更符合人體工學的客製化變動,加上維他命E墊片,不僅抗氧化能力大幅提升,還可有效抵抗關節中反覆施力所產生的磨損與剝落,為患者帶來更長久的膝關節壽命與更穩定的日常活動。 洪榮燦呼籲,不論年齡,只要膝蓋疼痛影響日常生活,都建議主動就醫,早日找回行動自由與人生節奏。

Read More

自強活動失蹤 翁疑熱中暑趴臥草叢

夏季氣溫飆高,熱中暑屬重度的熱傷害,死亡機率超過3成。(記者鄭鈞云攝)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近年受氣候變遷影響造成全球氣溫偏高,若無適當防護措施有可能會發生熱傷害,日前基隆情人湖風景區發生一名76歲老翁參加鄰里舉辦的自強活動後失蹤,經出動消防、義消搜救後,發現老翁有脫水及疑似熱中暑情形趴臥在草叢中,幸好救援及時,送醫觀察後狀況穩定。 夏季天熱,民眾外出活動時,應注意避免或減少曝曬於高溫環境下。基隆安樂區衛生所提醒表示,夏季常見的熱傷害有3種,第1種輕度的熱痙攣,在高溫環境下活動時因流汗過多,促使體液喪失和電解質流失,形成電解質不平衡的狀態,造成四肢出現肌肉抽筋等痙攣現象。第2種是中度的熱衰竭,為流汗過多未適時補充水分或電解質而導致的血液循環衰竭,常出現大量出汗、疲倦、身體全身無力、頭暈、頭痛、說話喘、血壓降低、臉色蒼白等症狀。第3種是重度的熱中暑,指皮膚因體溫調節中樞調節功能失常而無法散熱而呈乾燙潮紅狀態,患者此時會出現意識不清且體溫超過40度,最後造成中樞神經異常,若不盡速處理可能會引發休克、心臟衰竭、心跳停止、多重器官衰竭、橫紋肌溶解等致命的併發症,甚至死亡,熱中暑的死亡機率超過3成。 安樂區衛生所主任鄭婉月提醒民眾,出門在外應避免長時間曝曬於高溫下,且牢記預防熱傷害3步驟:保持「涼」爽、「補」充水分及提高警覺「心」。如身體出現疑似熱傷害症狀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請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盡速就醫,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

Read More

北榮重粒子治療5百例 3成胰臟癌

來自高雄的A先生成為台北榮總第500例重粒子治療患者,希望讓更多病友知道,在北榮可以接受最先進的治療。(台北榮總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北榮總指出,重粒子中心治療案例突破500例,患者中有10%是專程來台灣治療的國際病人,顯示台灣在重粒子治療技術的成熟與經驗積累,也突顯出重粒子治療在癌症治療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北榮副院長李偉強指出,重粒子中心於2022年6月30日開始進行臨床試驗,2023年5月15日正式啟用,到今年6月30日累積治療案例突破500例,期間經歷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但終能克服重重困難,展現北榮對於先進醫療及精準醫療的堅持。 北榮表示,重粒子治療癌別以最難治癒的胰臟癌為主,達到3成,其次為攝護腺癌、肝臟及肺臟等。重粒子治療的副作用發生率低,大幅提升病人術後的生活品質,更讓癌症病友迎來新希望,也因此扭轉了命運,展開人生新頁。 重粒子及放射腫瘤部主任劉裕明指出,已完成重粒子治療的500位癌症病人中,國人占90%最多,也有10%是專程來台灣治療的國際病人,以東南亞居多,甚至有病人遠從美國而來,過去讓人束手無策的胰臟癌及骨肉瘤等,接受重粒子治療後都有很好的效果。 北榮指出,台北榮總作為國家級醫學中心,將持續引進並整合各項先進放射技術,提升癌症診療、教學與研究整體水準。除重粒子治療外,北榮亦已累積近500例硼中子捕獲治療(BNCT)經驗,是全球唯一能同時提供重粒子及硼中子兩項先進放射治療的醫院,目前並正積極建置新一代加速器型的BNCT設備,期能造福更多癌症病友。

Read More

投資台灣2.0 估增2800移工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行政院會三日通過投資台灣三大方案二點零,其中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提供移工優惠,新設廠聘僱的本國勞工薪資達標可增加移工比率,勞動部預估,會新增二千八百名移工名額。 移工人數協助部分,截至五月底,勞動部已核准約五千七百名移工,而累計實際有聘僱的外國人則約一千七百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蘇裕國指出,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實施後吸引不錯投資成效,行政院通過二點零方案,也提出新的促進投資優惠措施,希望能創造優質國人就業機會以及給予移工優惠。 蘇裕國說明,投資台灣三大方案預估能創造八萬就業機會,而在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中,若新設廠聘僱的本國籍員工薪資如達三點六三萬元,移工比率可於現有三K五級制及現有Extra制再加十%;若聘僱本國籍員工薪資達三點八二萬元,移工比率上限可由四十%提供至四十五%,其餘申請及行政規則維持。 蘇裕國舉例,若是三K五級D級十%電子業者,可用現行extra制二十%,依現制可用三十%,若新投資案新僱用本國員工的薪資達三萬六千三百元,Extra制可再加十%,就可提高至四十%。 蘇裕國表示,這次方案設定的薪資標準是以製造業操作人員一一三年經常性平均薪資一一三年三萬四千七百三十八元來設定稍高標準,且原本方案為三萬零三百元,所以這次提升至三點六三萬及三點八二萬,後續也會定期查核是否符合標準,歷年有查到兩家違規,違規事由為超額進用外國人。

Read More

越南20%關稅 旭榮:紡織供應鏈調整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二日宣布,美越達成關稅協議,將對越南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徵收二十%關稅。對此,紡織廠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三日表示,二十%已經不是供應鏈和品牌商大家協商一下可以咬牙撐過,將牽涉整個紡織供應鏈的利潤分配與架構重新調整。 旭榮集團為台灣紡織大廠,提供從布料到成衣一條龍服務,目前在柬埔寨、越南、肯亞等地設有生產據點,客戶包括Adidas、ZARA、Calvin Klein等國際知名品牌。 旭榮年營收約三百億元,與儒鴻、聚陽等並列國內成衣大廠,由於公司並未上市,行事風格低調。 旭榮一一四年邁入五十週年,集團第二代、執行董事黃冠華分析,面對川普剛公布越南關稅二十%,他從第一線業者角度分析認為,如果是十%以內,透過品牌商與供應鏈大家協商一下,共同分攤,可能一咬牙就過了。 至於關稅二十%,黃冠華認為是還可以負擔的情況,但已經不是大家談一談分攤可以解決,必須有一個新的應對架構出來,這牽涉國際品牌客戶整個供應鏈管理架構的調整,不是旭榮本身可以決定,要依個案去談。 黃冠華指出,這次美國關稅對於全球紡織產業而言確實是一顆震撼彈,但多年來,大家一直講紡織業是夕陽產業,倒是這顆夕陽從來沒有下山過,目前紡織業仍然是台灣第四大創匯產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