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講>台日私立大學何去何從?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前校長徐興慶呼籲未來的政府能盡速落實懸宕多年的「公私立大學學費齊一」及「公私校教職員工退休撫卹同等」。(資料照) 徐興慶 新冠病毒與少子高齡化現象,正在急速影響台日私立大學的經營,產生了招生困難的窘境。日本政府在2018年提出「超智慧社會5.0」理念的同時,也提出「2040年日本高等教育藍圖」,企圖力挽狂瀾高等教育的劣勢,尋求永續經營之道,其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比台灣來得早,有些發展經驗,確實值得台灣借鏡學習。台灣高等教育校院中,公立大學占30%;私立大學占70%;公立科技大學及專科學校占20%,私立科技大學及專科學校占80%。顯見國內私立大學教育人才,蔚為國用,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腳色與貢獻。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至2038年之新生學生數,預估至2022年約減至19萬多人,比率高達26%,其中有29所大學出現缺額,且四所私立大學缺額逾75%。2028年約減至15.6萬人,少了近42%,再至2038年約僅剩14.7萬人。顯見,少子化現象正衝擊著台灣大專校院的生存與永續發展,其中2/3的私立大學校院的經營岌岌可危。 一、日本的解方與策略 根據日本「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福原紀彥理事長指出:2022學年度日本的大學新生人數為635,156人(含短期大學、高等專門學校和專科學校在內的所有高等教育機構〔大學等〕總計為940,095人),其中約80%就讀私立學校。2017年的出生人數為946,065人,這些兒童將在2036學年度就讀大學,但屆時18歲人口是無法補足目前大學現有的招生名額。此外,日本的人口結構,城鄉差距甚大,許多位於偏鄉的私立大學已經難以補足招生名額。日本「私學事業團」,除了提供約860所日本私立大學和短期大學的經常費補助金、設施設備租賃、經營諮詢等援助外,同時也經營約155萬名私校教職員工(成員)及其家人(受扶養者)提供的健康保險和退休金等等共濟業務。 日本私立大學協會副會長谷岡一郎校長也指出:2023年,新冠疫情結束後,日本高等教育出現四種趨勢。1.「集中於三大都市圈(東京、大阪、愛知)」,2.「小型院校(特別是在三大都市圈之外/地方)經營惡化」,3.「女子大學與女子短期大學的數量減少」,4.「政策導向國際化」。自2022年度起,日本有69%的女子大學以及92%的女子短期大學招生缺額,為了突破現狀,有不少學校轉型為男女共校,也有許多短期大學轉型為四年制大學。在國際交流方面,在疫情過後,外國留學生人數已逐漸恢復到之前的人數。特別是日本政府編列預算,將培養國際化人才作為政策方針之一,預期未來幾年,不論在人數或素質上都會有所進展。最近的趨勢顯示,在日本,尼泊爾留學生數量逐漸成長,而中國、越南等留學生數量則在減少。此外,基於未來數位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自然科學領域的預算。亦即,該私校事業團體,也肩負著運用人工智慧和科學數據推動私立大學數位轉型的責任,重新認識與建構私立大學的價值與功能。日本為了解決私立大學的招生名額不足的現象,積極提出上述改革策略。 日本東海大學細田衛士副校長認為,私立大學在面臨發展困境之際,必須思考回到大學教育的原點,即學生和教師的行會(Guild)的知識共同體,以通識教育(博雅教育)為基礎並傳授專業教育。這種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成為解決現代私立大學所面臨問題的線索。現代教育需要透過「綜合教育」來創造新的價值,創造超越年齡和世代的綜合教育,轉型為提供終身教育(回流教育)、補充教育和再培訓教育的機構,它是一個多層次、多樣化背景的知識共同體。 二、台灣的解方與策略 再就台灣私立技專校院所面臨的困境,技專校院有80%為私立,正面臨諸多嚴峻挑戰,少子女化使生源大幅減少。中華民國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葛自強理事長指出:近年技術型高中生選擇升學一般大學之情形日益嚴重,又,極少數私立技專校院違規事件使私立技專校院整體形象受損,部分技專校院特色模糊與一般大學無異、私校退場機制法令,嚴格使私校轉型發展受限等。另一方面,近年來產業缺工現象普遍嚴重,企業對實務型人才需求異常殷切,這又使得技專校院的發展備受各界期待。數十年來台灣技職教育之發展,一直與台灣產業營運關係密切,促進經濟發展所需的實務人才培養,正是技職。 台日對技職型大學的發展是如何挹注資源?如何定位?如何轉型?有計畫的依據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設計適當且有別於大學的實務課程,諸如數位能力的人才培育推動程式設計課程,落實技職教育的人才培育及就業的銜接工作。推動證照制度,打破文憑主義,師資結構以有實務經驗者優先錄用。凡此種種,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換言之,日本的少子化現象以及私立大學經營困難的策略。例如城鄉差距的問題、政府的政策、預算編列以及轉型、改革的問題,與台灣諸多科技大學類同。 三、對新政府高等教育政策的期許 「2023年台日私立高教對話:從日本看台灣—私立大學未來趨勢」(2023.22.24)論壇的召開,目的在尋求台日高等教育的優缺點,期待找出適合永續經營的方針與策略。「學校雖有公私之分,但是人才並沒有公私之別」,我們衷心期盼,未來的政府能盡速落實懸宕多年的「公私立大學學費齊一」及「公私校教職員工退休撫卹同等」的德政早日落實,以解決公私立學校教職員工「同工不同酬」的偏差待遇,進而尋求永續經營之道。 (作者為東吳大學講座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前校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凍蒜啦」! 台灣酒界大佬賀木堂決定投入選戰!

鄭世津(賀木堂創辦人兼創意總監)與蔡木霖(賀木堂創辦人兼董事長)。(讀者提供) 即時新聞小組/台北報導 看不下藍綠爭鬥,前台酒公司董事長、現任賀木堂董事長蔡木霖,頂著行銷博士的帽子,決定投入選戰。這次他要帶領「凍蒜啦」,直搗候選人競選總部,他呼籲,只要票投「凍蒜啦」,一定「當選啦」! 「凍蒜啦」是賀木堂投入選戰、直搗2024總統和立法委員選窟的大蒜高粱酒。 整個產品訴求,就是要候選人鞏固團隊、背水一戰,最後用現在完成式,完成「凍蒜啦」。 「凍蒜啦」有超硬後台,全部採用曾代表台灣榮獲國際大獎的賀木堂高粱酒為基酒,結合雲林在地蒜頭,經發酵、蒸餾而成,大蒜萃取率達92%,是民間傳統浸泡法的三倍。賀木堂是台灣製酒界三大元老—前菸酒公賣局長鄭世津、台酒公司前董事長蔡木霖、台酒公司前總經理賴舜堂合資成立,製造出來的系列高粱酒,不僅成為總統府致贈外賓的賀禮,更是外交部出訪友邦的伴手禮。其中,黑鑽秘藏高粱,經許多退伍老將軍品酩後,被認為非常接近50年代金門戰區司令招待外賓的特供酒,這款酒,已在金門消失了60年。 「凍蒜啦」是大蒜和酒的極致結合,除可溫胃暖身外,萃取出來的水溶性與脂溶性的硫化物、類黃酮、大蒜素,以及硒等都是健康的天然法寶,其中大蒜素與維生素B群結合後轉化成大蒜硫胺素是健康養身極品。 「凍蒜啦」採客製化方式接受候選人預訂,但推出以來,大多是企業在酒席中預祝候選人當選的贈品,巧妙避開了買票、餽贈的敏感神經,卻可以讓選民留下深刻記憶,達到健康宣傳、慶賀當選的政治廣告效果。(酒後不開車 安全有保障) 賀木堂公司: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83號   (02)2311-1578 (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Read More

<開講>從專業素養與宣傳戰角度解讀美軍官推論

美國之音(VOA)以「台灣人有無意願為保衛家園而戰?美空軍軍官撰文談論他在台灣的觀察體會」為題,配合報導美國空軍現役軍官Jimmy Chien上尉所撰寫的“Conversations with the Taiwanese about Taiwan’s Defense”文稿。圖為漢光演習。(中央社,資料照) 張競 2023年11月1日美國空軍部長辦公室主官中國大陸與台灣政策官員,同時亦為美國空軍現役軍官Jimmy Chien上尉,在政治立場色彩鮮明之美國智庫「Global Taiwan Institute」所刊行電子版刊物《Global Taiwan Brief》第八卷第20期,以“Conversations with the Taiwanese about Taiwan’s Defense”為題發表專稿。 https://globaltaiwan.org/....../conversations-with....../ 隨後,美國之音(VOA)亦跟進,在11月4日以「台灣人有無意願為保衛家園而戰?美空軍軍官撰文談論他在台灣的觀察體會」為題,配合報導該文稿。 https://www.voachinese.com/....../a-us....../7341020.html 但在此之前,台灣本身綠色體系媒體早就運用該份稿件,配合選戰發動宣傳論述攻勢;但就目前看來,雖然投入力道顯然相當強勁,但社會迴響卻相對有限。 在此就專業素養與宣傳戰角度切入,提出下列幾點分析,提供社會參考: 首先,筆者提醒社會大眾,請善用拉斯維爾溝通模式(Lasswell’s Model of Communication)作為檢視此份稿件之分析工具,分別思考「是誰在說?說些什麼?以何種管道傳送?對誰在說?希望獲得何種效應?」,自然就會更理解為何會冒出來這份稿件。 其次要指出,美國之音(VOA)在報導中提到「在這篇以個人名義發表的文章開頭處,吉米‧簡上尉特別加註了免責聲明,表明文章裡所表達的看法和意見無意代表美國空軍或美國國防部。 美國之音(VOA)與吉米‧簡上尉聯繫,得到的回覆是因其身分無法直接回應媒體,任何媒體提出的要求,包括詢問其中文姓名都必須得到官方批准,因此本篇報道以他在文章中公開發表的內容為主。 但說實在話,對照Jimmy Chien上尉行事風格是高調透明,隨時都可以透過其個人社交媒體帳戶: https://www.linkedin.com/in/jimmy-chien-10474024b 就可獲知其本身就學背景資訊與軍職服務經歷,而且在政治性質高度敏感智庫刊物上發稿,內容必然是要經過安全查核與上級核准,美國之音說法更顯得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再者,當閱讀過Jimmy Chien上尉人事資訊後,在此必須提出置疑,究竟美國空軍對於幕僚官員就涉及其所主管業務,公開發表論述稿件之基本規則與規範為何? 儘管在表面上,Jimmy Chien上尉可以強調其所持觀點與美國國防部及美國空軍政策無關,但當作者本身就是擔任政策業務主管官員,到底有多少人會相信這種檯面上之掩蓋託辭? 而且,假若真是不希望讀者認為其發言是在暗示其所屬單位立場,就根本不該高調列出其真實身分,此種作法確實更讓人覺得欲蓋彌彰。 此外,Jimmy Chien上尉提到“Recently, as part of professional career training, I spent two and a half months in Taiwan. My…

Read More

中華粥會理事長陸炳文贈墨寶 向軍系校友致敬

本報即時新聞小組/台北報導 今天(11/4)午後在台北市府侯友宜北市競選總部成立誓師大會活動之前,一場在市府內舉行的敬軍愛和平致贈活動,由中華粥會理事長陸炳文博士(右3)致贈書法墨寶,分別贈予憲兵校友聯誼會戴德滿會長(右2)、陸軍官校校友總會總會長羅際琴(左2)、國防管理學院校友會長陳衛民。並呼籲,戰争無情,和平共處存活路,才是國家永續道路。

Read More

古寧頭大捷與登步島大捷研討會 表揚戰鬥英雄

即時新聞小組/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裝甲兵三三協會與中華步登戰友協會於,三日在台北市國軍英雄館一樓大會堂聯合舉辦慶祝黃埔建軍/建校百年系列活動之「古寧頭大捷 」與「登步島大捷」研討會,表揚當年抗戰英雄。主辦單位強調,這兩場大捷是保衛台澎金馬、延續中華民國命脈的重要戰役。 主辦單位熱烈表揚當年大捷英雄。(圖片提供/陸軍軍官校友總會) 理事長江銘致詞,感謝當年參與古寧頭與登步島戰役兩場戰役獲得大捷的英雄們,特頒錦旗給當年抗戰英雄。包含民國33年3月3日抗戰反攻緬甸瓦魯班大捷戰鬥英雄:李戎篤;民國38年10月下旬金門古寧頭大捷戰鬥英雄:尹恪易、戴正華、胡正青、羅志才;民國38年11月初舟山登步島大捷戰鬥英雄:傅偉志、李王淑慧、楊雨畊、周伯乃、曾玉琪、冉正林、方邦修、吳綿廷、汪寬文、周勝坤、吳范玉蘭、李秀新、涂林蘭。 理事長江銘致詞,感謝當年參與這兩場戰役獲得大捷的英雄們。(照片提供/陸軍軍官校友總會) 出席貴賓包括前陸軍總司令陳廷寵上將、前立法委員陳鎮湘上將、前副參謀總長彭進明上將、黃復興黨部主委季麟連、陸軍官校校友總會會長羅際琴、陸軍軍官學校校友基金會董事長沈慶光、立法委員吳斯懷、前軍管部副司令羅吉源將軍、前國安局長楊國強、前國防大學副校長張鑄勳、戰略學會秘書長鄭禮國等人。 前陸軍總司令陳廷寵上將致詞時特別提到,他19歲當「少年兵」來到台灣,在屏東受訓,後來加入陸軍官校24期。 研討會並邀請國立政治大學教授楊維真演講「登步島戰役」及國立政治大學教授許峰源演講「古寧頭戰役」,研討登步島及古寧頭戰役,對台灣地區的安全穩固極為重要。當年大陸戰敗撤退到沿海島嶼、金馬澎湖與台灣,部隊皆彈盡糧絕、殘破不堪;登步島及古寧頭戰役我軍能夠重新集聚、整頓,共同擊敗進犯共軍,實屬非常不易,戰役的勝利是決定台澎金馬命運的關鍵,延續中華民國命脈。

Read More

<開講>柯文哲握穩賺不賠籌碼 以致與藍談判底氣足

以柯文哲為首的民眾黨,連柯本人都不否認,係「一人政黨」。(中央社,資料照) 何啟聖 「藍白合」演成了「藍白拖」,讓藍白綠的各自支持者,心裡七上八下,關注程度遠勝過候選人的政見、理念與實力等國家領導人應具備的實質條件比評,這是台灣民主發展中,較令人感到悲哀之處。從侯友宜所下達的最後通牒,過了今晚十二點,一切「免談」,相當程度宣告「藍白破局」。至於柯文哲在談判過程中,底氣十足的原因,還不只單單民調勝過侯友宜,其實,柯文哲還握有一個「穩賺不賠」的籌碼。 我在8月30日,曾以「朱立倫的算盤」與「膽小鬼賽局」來研判,藍白終究會以「柯正侯副」的組合進行合作。過了今晚,即可證明,是否預言再次成真,但,就算「槓龜」,卻從中證實,柯文哲在這場博弈的「對撞」過程中,有其不閃避的十足理由。 以柯文哲為首的民眾黨,連柯本人都不否認,係「一人政黨」;而這樣一個形單勢孤的政黨,要如何掌理一個國家,難免令人質疑。因此,此次柯文哲的參選,首要目標是要衝高該黨的國會席次,其次才是他的「意外當選」 在這樣的前提下,民眾黨的生存發展,遠勝柯文哲的當選總統。這也是在柯文哲標榜的「理性、務實、科學」原則下,所制訂出的選戰主軸。也就是藉由柯文哲的參選總統,拉抬民眾黨的區域立委及政黨得票的大幅成長。 根據正副總統選罷法第41條,以及政黨法第22條規定,總統得票每票可獲30元的選舉補助款;政黨票每票可得50元的政黨補助款。因此,以目前多數民調顯示,柯文哲擁有24%的支持度,計算此次投票公民數逾1900萬票,即以過往總統大選7成的投票率,柯文哲至少可拿到300萬票,這9000萬的選舉補助款,歸政黨所有;若政黨票亦有300萬,即1億5000萬,連拿4年即為6億。兩者相加,在這場選舉之後,民眾黨即可獲近7億的補助款,這對柯文哲口中「每個月靠幾百萬在撐」的民眾黨而言,不啻為「絕渡逢舟」。 而第二個穩賺不賠的籌碼,就是從總統選舉中「轉進」,開闢「第二戰場」。設若此次立委選舉結果「三黨不過半」,未來在立法院,民眾黨可以藉關鍵少數,與民進黨合作,不但有機會取得立法院副院長,甚至還可能參與內閣閣員職位。 以此「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戰況,藍白不管合或不合,民眾黨都是「穩賺不賠」,因此,在「藍白合」的協商過程中,柯文哲的「高姿態」就不難理解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以上評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陸官校友基金會敦聘侯友宜為顧問 推崇優秀黃埔子弟

陸官校友基金會董事長沈慶光(左)為侯友宜市長(右)頒發基金會顧問聘書。(陸官校友基金會提供) 本報即時新聞小組報導 今天(10/31)是蔣公誕辰紀念日,陸軍軍官學校校友基金會指出,蔣公是陸軍軍官學校與中央警官學校兩校共同的首任校長,在紀念先校長蔣公誕辰暨慶祝榮民節榮譽團結大會上,敦聘同樣是黃埔子弟的侯友宜市長為顧問並頒發聘書,對同樣是黃埔子弟、長期培養優質軍警人才的侯市長表達推崇之意。 陸軍官校校友基金會表示,警校與黃埔軍校的共同校訓都是「親愛精誠」,軍警系出同門。國軍自建軍啟始,使命就是保國衛民與救國救民,在砲火硝煙中,國軍受命不辭,無論北伐、剿共、抗戰、勘亂及維護台海和平上,都克盡職守,在國防第一線對國家安全提供最直接的貢獻。 基金會指出,警察站在維護社會治安第一線,出生入死;侯友宜市長是全民皆知的警界硬漢,經歷無數槍戰,警界袍澤用生命守護社會治安,國軍把生命獻給國家,發揚「犧牲、團結、負責」的黃埔精神,稱職扮演著國家守護者、民眾守護者的關鍵角色。 榮民是「榮譽國民」的尊榮稱謂,不是由鮮花紮成的牌樓,更不是錦上添花的虛名,而是數以百萬計的無名英雄,以青春與生命所共同鑄造而成。校友基金會強調,他們伴隨坎坷的國脈,在年輕的歲月中,投入保國衛民的血淚戰鬥,用生命鮮血保衛台灣寶島,解甲後又投入開彊闢土的建設行列,更有無數人犧牲了生命。榮民是艱苦時代的勇者,是國家轉危為安的捍衛戰士,是值得尊崇的無名英雄,更是中華民國歷史上永遠動人的篇章。 基金會指出,侯友誼市長的父親侯溪濱曾為台籍日本兵,為日本海軍製造與維修飛機,後被徵召為國民革命軍軍人,參加第二次國共內戰。侯市長身為黃埔子弟,也是榮民後代,感恩回饋,心繫官校教育建設工作,在國軍建軍暨黃埔建校百年的此刻,校友基金會強調,該基金會特敦聘侯市長為基金會第十二屆顧問,並在紀念先校長蔣公誕辰暨慶祝榮民節榮譽團結大會上由董事長沈慶光頒發顧問聘書,致贈金質「黃埔建軍建校百年紀念徽」,以示推崇,共同培育優質軍警人才,黃埔薪火傳承不熄,永遠以黃埔子弟為榮!

Read More

<開講>解讀美國總統拜登會見王毅重要細節

張競 美國總統拜登10月27日會見中國大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會後,白宮隨即發布聲明稿,大陸新華社也在28日上午以《美國總統拜登會見王毅》為題,發出新聞通稿。 拜登接見王毅,會後白宮隨即發布聲明稿。(張競提供) 新華社總算以《美國總統拜登會見王毅》為題,發出新聞通稿。(張競提供) 從新聞處理步調看來,北京應對情勢發展相當慎重。下列幾個重要細節,值得各方參考: 第一,本次會見地點是在白宮西廂羅斯福廳(Roosevelt Room),其位於美國總統橢圓型辦公室對面隔著走道;所以接見規格算是「登堂」但未「入室」。 當然這種差別也未見得能夠代表任何特定意涵,以往川普總統亦曾在橢圓型辦公室接見過中國大陸副總理劉鶴,而且雷根總統亦在該辦公室內所配置沙發組,與塔利班成員促膝深談過。 羅斯福廳(Roosevelt Room)位於美國總統橢圓型辦公室對面隔著走道。(張競提供) 第二,從白宮容許新華社記者進入會見場所拍照,新華社新聞通稿上兩張照片,都是由其記者劉杰所拍攝,並非由白宮所提供,看來雙方在工作階層協調還算相當順利。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整個中國大陸團隊成員,依序分別是中國大陸駐美國大使謝鋒、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以及外交部美大司司長楊濤;而美方官員則是由國務卿布林肯與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陪同;稍為眼尖朋友應當看到蘇利文左手邊是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Deputy 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 Coordinator for the Indo-Pacific)坎博(Kurt Campbell)。 本次會見地點是在白宮西廂羅斯福廳(Roosevelt Room)。(張競提供) 第三,其實,就席次安排來說,當與本身幕僚開會時,美國總統未見得會坐在該處;但拜登如此入座,讓雙方官員分坐兩側,其實看看今年布林肯出訪北京時,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布林肯席次,就能夠理解為何美方如此安排。 就席次安排來說,當美國總統與本身幕僚開會時,未見得會坐在該處。(張競提供) 第四,既然新華社新聞通稿明白點出「…切實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在重返峇里島基礎上,面向三藩市,…」看來在11月於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APEC)上,雙方會見可能性確實存在。但千萬不要忘記,希望雙方高峰會談能夠破局大有人在,不是完全不存在變數,這點吾人還是要牢記在心。 第五,此次王毅出訪,與布林肯進行兩輪會談,又能與蘇利文對話,最後獲得美國總統拜登接見,就表面規格來說,與布林肯訪陸相差不多,但總計會談10小時,就要讓人嚴肅看待。 其實,兩強大國關係早就超出台北能夠想像範圍,但台灣問題並非能夠翻過去的坎,更不是很多人天真地以為是個早就翻過之篇章。現在反倒是要問問我們外交、情報與國安體系:王毅出訪並非秘密行程,請問台北事先能否獲知任何預警資訊,事後能否得到華盛頓提供簡報?還是又變成「我為俎上肉,任由人宰割」呢?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黃埔99紀念蔣公冥誕暨榮民節大會 四千人高呼中華民國萬歲

侯友宜蒞臨現場為黃埔99年慶賀。(陸軍軍官校友總會提供) 本報即時新聞小組報導 由黃埔建軍/建校百年籌委會規劃,陸軍官校校友總會承辦,為「黃埔百年系列活動」24項專案的第10項活動—「112年紀念先校長蔣公冥誕暨慶祝榮民節榮譽團節大會」,於10月29日在台中盛大舉行。 這場在台中臻愛花園飯店盛大舉行的慶祝與紀念活動,包含中央軍校的14個院校校友及軍系友好社團共襄盛舉,近4000軍系士官兵多次同呼中華民國萬歲,展現了黃埔大團結氣勢。陳鎮湘上將首先致詞強調:「今年為黃埔99年,今日更是為了紀念先總統蔣公136歲冥誕,身為黃埔人,我們做為先校長永遠的子弟兵,捍衛中華民國、熱愛中華民國的心永遠不變!」 陳鎮湘上將強調,捍衛中華民國的心永遠不變。(陸軍軍官校友總會提供) 籌委會主委彭進明上將致詞提到,「這次的活動,透過退輔會、退伍軍人協會、中央軍校校友總會、陸軍官校校友基金會及14個校友會會長協助,讓本次大會與餐敘能順利,這也是黃埔大團結的展現」,陸軍官校校友總會長羅際琴則致詞表示,「回顧中華民國歷史,每次黃埔團結都寫下光輝歷史篇章,東征鞏固了革命基地、北伐統一中華民國、抗日勝利收復了國土、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明年即為黃埔百年,我們更要持續發揚黃埔精神、再次大團結,重振中華文化、復興中華民國。」 新北市長侯友宜(右五)蒞臨現場,與陳鎮湘上將、費鴻波上將、彭進明上將等軍系人員一同緬懷黃埔軍校先校長蔣公。(陸軍軍官校友總會提供)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也特地蒞臨會場,他強調,「我經歷過無數槍戰,親見袍澤殉職,這種守護人民、保衛國家的精神,都是源自於警校與黃埔軍校的共同校訓『親愛精誠』。從前蔣公的隨身配劍所刻的『天下為公』,即象徵為國為民的付出,以及保護中華民國的重要信念。」陸軍官校校友基金會董事長沈慶光為侯友宜市長頒發顧問聘書,羅際琴會長加贈黃埔百年紀念幣。隨後,多位將領與貴賓一同為黃埔99年切生日蛋糕、唱生日歌,帶動會場氣氛走向高潮。 鐵驥合唱團演唱多首歌曲懷念蔣公事蹟。( 陸軍軍官校友總會提供) 為緬懷先總統蔣公,主辦單位規劃一系列活動,首先由鐵驥合唱團領唱國歌,以及先總統蔣公紀念歌,並向先賢先烈陣亡榮民將士行默哀禮。彭進明上將接著頒發黃埔久久正步連特殊貢獻獎,以及傑出校友獎,分別由陸官37期畢復良、以及陸官專科一期周志祥、陸官專科三期劉繼揚、專科四期黃榮輝、陸官專科七期任育樞等人登台領獎,現場另有陸官專科五期刺槍隊展示戰鬥力表現的刺槍術,原民輕音樂樂團表演「聽見台灣的美部落好聲」等音樂舞蹈演出,獲得與會官兵一致好評。

Read More

<開講>北京一帶一路峰會的政經角力與戰略競爭

一帶一路倡議是政治角力舞台,同時亦是戰略競爭重要指標。(路透) 張競 10月17日至18日北京將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論壇主題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一帶一路始於2013年9月習近平出訪哈薩克時,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隨後習近平在同年10月,受邀於印尼國會演講時,另又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然後當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一帶一路」倡議定位為國家戰略。 但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北京高層花費一年時間,經過研議才在2015年2月1日正式成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正式成立,並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擔任首任組長,該小組副組長為王滬寧、汪洋、楊晶、楊潔篪;此時才算是展開各項推動工作之序曲。 前述領導小組成立後,當年3月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訪亞洲和歐洲時開始積極向各國推廣一帶一路倡議,並隨後將一帶一路倡議初步架構,納入當年向人大全會所提報之「政府工作報告」內文。 但最重要指標則是2015年3月28日,由國務院授權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Vision and Actions on Jointly Building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白皮書,儘管各方都將今年視為中國大陸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十週年,但是從倡議提出到具體規劃運行軌跡,卻缺乏深入理解。 同樣許多研究與評論者,都未曾依據此份具備核心指標最關鍵之政策文件所述理念,對比一帶一路倡議在中國大陸與夥伴國具體實踐狀況,所以才經常會道聽塗說瞎子摸象,隨著西方媒體各項臆測與評論起舞。 特別是西方各國政府政策謀士只依據本身觀察,但卻輕視中國大陸所公佈之政策文件,儘管面對一帶一路倡議逐漸產生政經影響力,內心充滿焦慮,渴望找到應對策略,但仍在閉門造車盲人騎瞎馬狀況下,不斷端出無法與一帶一路抗衡之政策構想。 回顧過去數年,各方強權陸續提出「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全球基建和投資夥伴關係」(PGII:Partnership for Global Infrastructure and Investment)、「現代香料之路」(Modern-day Spice Route)以及重啟「藍點基建網路」(BDN:Blue Dot Network);個個計畫敲鑼打鼓劍指一帶一路,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無疾而終。 這個世界相當現實,拿不出銀兩就換不得人氣;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是人性也是理性。西方社會對於南方世界各國不是沒有扮演過慷慨解囊之散財童子,但是當亂撒銀子當冤大頭,遠不如共創雙贏共同富裕,才能永續經營。一帶一路倡議當然是政治角力舞台,同時亦是戰略競爭重要指標。一帶一路實踐過程必然有得有失,運作狀況起起伏伏,但未來前景仍是值得關注。 身在海峽此岸,是否要參與其中,政府有政治得失算計,民間企業則有生存壓力。但不論如何,在對岸召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之際,都應該睜大眼睛認真看仔細,不能自以為是迴避挑戰,讓誤解偏見牽著鼻子走。 浪頭來時無法避,唯有奮力向前行。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