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黃埔百年精神 中華戰略學會行政長:維護國家法統、堅持和平發展

劉榮傳表示,中華戰略學會絕大部分會員,身受陸軍軍官學校親愛精誠校訓,盡忠報國黃埔精神薰陶,貫徹中華民國國策,堅持中華民國法統的信念和決心永不改變。(讀者提供) 本報即時新聞小組/台北報導 國際情勢動盪,俄烏戰火膠著,美中(中國大陸)博弈持續,兩岸軍演動見觀瞻。中華戰略學會學會行政長劉榮傳指出,戰略為國家安全高層次、多面向的全方位對策,中華戰略學會44年來堅持黃埔「親愛精誠」精神,堅決「維護中華民國法統,共創兩岸和平發展」,學術報國初心,永不動搖。 劉榮傳9月8日受訪表示,社團法人中華戰略學會成立於民國68年3月18日,由三軍大學校長蔣緯國上將創辦。主因美國於民國67年冬與我斷交,美共建交,有鑑於美中經濟、政治等交流不可中斷,在蔣總統經國先生支持下,決定成立一個以軍事為主,輔以政治、經濟、文化、心理等多層次的研究單位(機構),減緩、降低中美斷交後造成的軍事、經濟等方面學術論述及實務上的傷害。 儘管國內外政經局勢歷經轉變,兩岸關係波折起伏,中華戰略學會仍不改初衷,持續為和平發展提供戰略建言,並於今(2023)年3月舉辦創會44周年慶,當時由李本京理事長主持,並邀請到前總統馬英九、前行政院長陳冲等數百位嘉賓蒞臨。 為淡化軍事色彩,中華戰略學會以國家戰略學術研究為宗旨,設立政治、軍事、經濟及內政四組,歷任理事長包括:蔣緯國、陶希聖、王文夑、丁之發,現由美國問題研究泰斗、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榮譽院長李本京教授主持。 劉榮傳說,在資訊爆炸、氾濫的年代,如何由資訊,轉化知識,形成智慧,需要擴大民間與公部門、軍民交流,中華戰略學會延攬具備軍事歷練與研究的退役將校、學者及各大專院校相關系所研究生,目前會員近500人。 中華戰略學會歷年主辦「紀念辛亥革命第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及國際地緣政治影響力、美國與兩岸關係等學術論壇。劉榮傳說,中華戰略學會絕大部分會員,身受陸軍軍官學校親愛精誠校訓,盡忠報國黃埔精神薰陶,無論國內政黨輪替執政,擁護中華民國憲法,貫徹中華民國國策,堅持中華民國法統的信念和決心永不改變。 中華戰略學會,未來將本諸學術報國的宗旨,爭取青年學子關注全民國防議題,積極推動國家戰略研究及國際學術交流等活動。

Read More

向國軍致敬!黃復興黨部盛大歡慶 93 軍人節

「慶祝93軍人節退役勳舊袍澤聯誼活動」活動現場氣氛熱絡,國旗飛揚!(本報即時新聞小組) 本報即時新聞小組/台北報導 為歡慶軍人節到來,黃復興黨部今(9/2)日於新北市舉辦「慶祝93軍人節退役勳舊袍澤聯誼活動」,除了感謝退役人員過去的付出,並闡述國軍歷年來的貢獻,也介紹了「黃復興黨部」的成立原由。現場邀請到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前任新北市長周錫瑋、前任台北市長郝龍斌等多名來賓蒞臨。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蒞臨現場致詞感謝國軍的貢獻。(本報即時新聞小組)   黃復興黨部主任委員季麟連表示,「今天特別邀請到將近300位退役將領出席,他們在部隊貢獻卓越,正好趁此機會齊聚一堂,並藉這機會呼籲眾人團結一心。」他強調,「國軍永遠是國家的守護者,亦是憲法的捍衛者,我們追求三安: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心的決心永遠不變!正所謂止戈為武,所以軍人的目的在於預防戰爭,防止戰爭的發生,而不是激化戰爭的危機。」 黃復興黨部主任委員季麟連。(本報即時新聞小組) 今(112)年為黃復興黨部成立67周年,在民國45年7月1日,近十萬部隊轉為退除役官兵輔導會所屬之榮民工程專業單位,同時成立了第一支代號為「黃復興」的特種黨部,其寓意為「炎黃子孫、復興中華」。黃復興黨部黃國定支黨部主委委員高甯松談到,「無論是退役人員或現役官兵,大家都要記得93是紀念抗戰勝利的光輝歷史,尤其如今外交關係緊張的時候,大家仍要團結一致、堅持訓練,維持三軍頂尖戰力,捍衛國家安全。」 空軍退役將軍張延廷博士指出,「每一位勞苦功高的國軍將士都值得尊敬,因為他們都把年輕歲月貢獻給國家,政府應更重視退伍軍人福利,同時正視國軍形象、為軍人妥善規劃職涯,也能夠激勵年輕人從軍入伍。且只是政府,各個領域企業界也應要全力支持國軍,作為國軍最大的後盾。」 陸軍軍官學校校友總會總會長羅際琴也勉勵,「現役軍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以『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的態度,積極投入戰備整備,希望學弟們能夠秉持黃埔精神,持續扛起保家衛國的重任。」

Read More

2023金手指開始徵件 增AI獎項、放寬新銳參賽年齡

本報即時新聞小組/台北報導 2023第24屆Click Awards金手指獎以「宇宙無敵手」年度主題概念,邀請各路菁英帶著優秀的創意作品,透過網路報名參與競賽。即日起徵件至9月20日下午6點,將在10月5日至28日進行各階段評審工作,並於11月8日舉行台灣區頒獎典禮。 因應變化多端的多元網路發展,金手指獎每年均依上一屆評審意見、市場現況微調參賽辦法,參賽作品的範圍限制為2021年8月16日至2023年8月15日(含)間,已在數位平台公開發表但未曾獲得本獎項的作品。今年在參賽資格方面有2項新制,其一, 有鑑於兩岸網路行銷菁英人才備出,今年將角逐年度新銳獎的年齡限制,由原本30歲以下,放寬至35歲以下(含)從事數位相關領域工作,有傑出事蹟者。 其次, 獎類部份最重要的改變是趕搭全球AI浪潮,新增AI應用獎,歡迎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如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自動化決策等,於內容中進行創新應用之作品踴躍報名參加。而在應用類也放寛不限於廣告行銷作品,只要是應用各類科技之創新模式,進行品牌溝通,創造最佳成效之優秀作品皆可報名參加。 另一個喜訊,則是每個獎項新增1名給於銅奬。主辦單位表示,以往會在三大獎類分別選出金、銀獎各1名,今年因為徵件期間跨度大,預期參賽件數增加,為了鼓勵更多優秀人才及作品,特別在每個獎類各增加第三名,頒給銅獎。 金手指獎走過24個年頭,見證網路發展的瞬息萬變,唯有好創意能讓生活更美好,也只有好創意,能在反覆運算更替的飛速中,成為經典,正如今年活動主題「宇宙無敵手」所揭示的概念:在你的網絡,彈指之間決勝負;你可以一夜致富,也可以一夜成名;善用你的行銷利器,你就是宇宙無敵手!主辦單位希望透過金手指獎的競賽交流,帶來商業轉化,促進產業的繁榮與發展。 第24屆Click Awards金手指獎參賽辦法及作品規格等相關訊息,請洽官網(http://jz.timesawards.com.tw/)或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heClickAwards)。

Read More

第46屆時報金像獎 徵件起跑!

本報即時新聞小組/台北報導 第46屆時報金像獎是2023世界華文創意大會最重要的活動之一,目前已進入全球徵件的重要階段,即日起至9月20日下午6點,邀請各地媒體及媒介已公開發表的優秀作品報名參加。 創立於1978年的時報金像獎,是華人地區歷史最悠久的獎項,也是行銷及廣告業界的年度盛事;今年的活動主題為「創意登頂 光芒乍現」,主辦單位揭示內涵:攀爬層層的創意山脈很艱辛,唯有堅持你獨一無二的創意,才能見到榮耀的光芒。 秉持不斷與時精進的理念,主辦單位每年根據評審團和籌備會的建議,以及業界的流行脈動,微幅調整參賽辦法。第46屆時報金像獎增加了獎項,報名作品的規格也有新規定。 報名資格方面,限定2021年8月16日至2023年8月15日(含)期間,已在各地媒體及媒介公開發表,但不曾獲得時報金像獎的作品。其次,參賽作品需提交作品檔案及說明檔案(行銷類提交之參賽作品可含說明檔案),除了作品規格有制式範圍之外,今年每件作品所提供之說明檔案若為影片格式,則只限3分鐘以內。 在獎項方面,時報金像獎在視覺設計類中將海報設計項獨立設奬,不論是靜態海報和互動/數位海報,只要是已發布於室內或室外,可以放置在牆壁、汽車候車亭或交通工具上的平面作品都可報名,這也讓今年的總獎項增為36個。原本的印刷設計獎則微調作品內容規範,包括雜誌編排、報紙編排、宣傳手册、圖書、包裝設計等。   為鼓勵更多行銷及廣告專業職人,今年時報金像獎也打破每獎項只取前2名頒予金獎、銀獎的慣例,均新增第3名給予銅獎。 全球徵件均採網路線上報名,將於10月5日至28日進行各階段評審,預計10月18日公布入圍名單,11月8日舉行臺灣區頒獎典禮揭曉得獎名單。歡迎各代理公司、製作公司、廣告主,媒體等報名參賽。詳細參賽辦法,請洽官網(http://jxj.timesawards.com.tw/)或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imes.ad.a)。

Read More

<開講>解析美國援助台灣軍備案

張競 美國總統拜登首度動用提撥授權軍援台灣,白宮宣布援助台灣3.45億美元軍備品項。 吾人應如何解讀此項軍援?首先就其宣布時機點來說,華盛頓時間為週五下午下班前,白宮選在此時宣布,此乃美國政治標準「週五傾倒新聞」(Friday News Dump)手法,其中用意值得各方解讀。 其次,依據本案從今年就開始傳聞已經啟動,但歷經多番波折最終才能定案,並且額度還低於多次傳聞5億美元額度,特別是還涉及多項會計精算價格額度程序來看,其並非應付當前海峽軍事情勢所導致之緊急需求,而是在於表達政治立場與姿態。 再者,從美國財政年度期限評估,美國總統在10億美元額度內首批作業需時如此之久,在2023年財政年度時程內,能否繼續運用剩餘額度,其中變數甚多,吾人難以樂觀期待。 此外,有傳聞指出,美國希望透過援助軍備品項來改變我方軍事戰略與作戰構想,此種說法若是從我軍事體系結構之鈍重性,以及此項軍援與我軍事採購額度對比,不過是杯水車薪來看,顯然其可能影響能力是遭到誇大失實。 不過,由於北京對於我與美國任何軍事合作關係,勢必都會循例抗議,而本案係以拜登總統本身之總統提撥權而促成,整個焦點都會聚焦在拜登本身,是否會因此衝擊到美方所希望推動與北京方面之高峰會,值得吾人觀察。 同時是要提醒,本案源起是在美國國會透過法案授予總統撥款額度,拜登審度其與國會互動,必須對此買帳採取實際行動。由此顯現國會集體政治意志,在左右行政部門外交決策上,還是有其影響力,吾人必須牢記。 軍備移轉與採購皆有其軍事意涵,但軍備援助基本上是展現政治姿態,就軍事上來說,獲得軍備援助只要派得上用場,都應正面評價;但其中所產生之政治效應,那就是另外一本帳囉! 本案宣佈後,許多政論名嘴依據媒體報導,在政論節目公開臆斷此項軍援其中包括特定軍備品項,而其中焦點則是聚焦在某型無人機,並且由此衍生出更多臆測與猜想。此種說法與論調雖可滿足政論節目效果與台灣社會觀眾期待,但是至今為止,並無法獲得確切證實,在此必須嚴肅提醒。 其次,在本補充說明貼文中,特別將28日白宮所發佈新聞資訊與各位朋友分享。白宮並未為本項議題另擬新聞稿,而是將拜登總統以備忘錄方式,直接依據美國1961年《援外法案》第506條第(a)款第(3)點,將權責下授給國務卿,向臺灣提供軍事援助。 就該備忘錄進行分析,吾人可確認下列數項要點: 1.本案涉及以及所援引之法條除前述1961 年《援外法案》第506條第(a)款第(3)點外,亦包括相同法案第621條,但拜登總統在備忘錄中卻未明述其經費預算額度,係依據《2023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第5505條第(a)點。 儘管媒體報導皆提到本案時,都會提到《2023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但在美國法理結構上,《2023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第5505條第(a)點係針對1961年《援外法案》第506條第(a)款,增列第(3)點如下文字:”In addition to amounts already specified in this section, the President may direct the drawdown of defense articles from the stocks of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defense services of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d milita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Read More

<開講>混沌的時局—資本及家族移動,時間倒數中

烏俄戰火延燒未熄為全球產業帶來的困境。(示意圖,中央社資料照) 王冠斌 前二、三年因為疫情讓企業窒息,原以為2023年3月可能捎來春燕及融雪,但烏俄戰火延燒未熄,全球產業帶來的困境。 值此時刻,就國際觀察及現今產業發展現況及趨勢,對擁有資本,如企業、專利及資產者,及專業工作者等,無不對國際觀察更為敏銳,也更理性評估趨勢發展,因此,時間,只是一個概念名詞,當下所處的位置,即是時間的聚合。為此,就國內產業現況及資本移動趨勢,觀察如下: 產業現況 第一,大概可分為三個現象: 1、衰退性產業: 如食品業,大約掉10-15%,但成本也增超過這些比例,所以整體來說,仍處於擁有現金流及機會。 2、虧損性產業: 如非民生必需以外的產業,如消費性電子,如機械設備(寄生於電子、汽車<內燃機>、金屬加工、運動器材) 3、泥淖性產業: 基本上,訂單連續這一、二年能見度未高於3個月及工作天數未高於4天(正常製程,不加班、不延遲性勤務),這些產業都是目前經驗及產業上的指標。 第二、可預期的資源投資產業(請評估自身的能力及產業鏈的位置): 1、基礎建設延伸相關電子、電機及儲能產業。 2、醫療健康產業,如長照(如臨床、周邊產業、精準醫療、癌症相關)這個圈子更深,踩錯關係鏈及價值鏈,除了深不到底外,可能成為市場上受傷的對象。 3、資本投資及移民,如境外移動,與供應鏈海外共同設廠,目前地緣生產的國際認知及共識,台灣為生產風險區域,分境生產已是原則及要求,故海外移動是必須,因此,長期而言(3年算長期),國內的工業用地、廠房設備及設施,不再是投資標的及融資標的,因為,質押質量不再,只是一個相對性問題。 另外,就現象觀察,以往工業用地開發,企業尋地目,而現今營運商或政府單位,忙著宣導進駐,因為,整個供應鏈及關係鏈已整體海外移動生產。 4、資本移動及家族血脈移動: 資本無國界,這觀念在這幾年更強烈,凡有海外參展及外銷實績的企業,更理解,台灣只是一個生產基地,國內的現金、資產的移動,已不是用書面,而是早期的融資、海外設廠、設點及營運,用鍵盤就資本或稱之為資金移動,除了效率外,更著重於,資產的安全。 家族血脈移動,地緣風險及家族血脈的延續,是這幾年下更強烈的危機及實境秀,如何讓整個家族的血脈能安全的傳承、永續,此更超越成為一個國家內的百大企業,更是企業主或集團,列為最優先的反射動作。 總體而言,企業經營不易,家族傳承及國際潮流既然已獨木難撐船,敏銳的觀察及佈局,除了為企業主應有的思維外,對於身處高度競爭產業的人士,早在問題發生前,已作安身立命的決定,只希望,一切是慶幸智慧,而非早知道。 (作者為企業資本永續發展中心負責人) (以上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大義覺迷》憂患意識已蕩然無存!

外銷是台灣發展經濟最主要的動力,沒有外銷,台灣經濟根本無法鞏固,台灣外銷是為了活命。(中央社,資料照) 編輯人語 廁身新聞界逾50載有餘,遍及所謂政要,歴經閱人無數,真掩鼻而過者,不知何以所措 ! 但見得王建煊先生鮮少可比,正是聖經所說:「就是行為正直、做事公義、心裡說實話的人。」 芸芸眾生,「當東而西,當啄而飛,隨飛隨啄,群雌粥粥」,任人嘈雜喧嘩詖辭。反觀,王建煊酷愛說實話,做實事,為人信實,故而《優傳媒》特藉「大義覺迷」四字,解「大義直言,覺知迷思」之意,邀以專欄;並與同好傳媒紛紛連袂,共襄盛舉。 自6月1日起每周四見刊,為期3~4月。且不言是否震聾發聵,但望各方有心之人投石入水,絲絲漣漪;趨行接近,飛逝遠颺。以饗讀者。 ~~周天瑞 識 作者/王建煊 憂患意識是資源 四十多年前我們到日本考察,問日本人:「你們現在是貿易大國,國民所得也很高了,為甚麼還要這麼拚命工作,甚至還過勞死呢?」 受訪的日本人說:「日本地狹人稠,缺乏天然資源,必須勤奮工作,何況世上哪一個國家,不是以日本為目標在後拚命追趕呢 ? 我們只要稍一懈怠,就會優勢盡失,結局就不言而喻了。」 他們又說:「我們日本人都有這種危機意識,雖然我們缺少天然資源,但是這種危機意識就是我們日本最大的資源。」 從前台灣對美國有鉅額貿易順差,引起美方許多報復聲浪,除了每年有貿易諮商談判,要台灣降低關稅、開放市場外,每年台灣都派採購團去美國採購黃豆及小麥等多種物資,以改善雙邊貿易關係。有次我擔任採購團團長,美國人問我:「台灣這麼小,為甚麼這麼厲害,每年有那麼多外銷,連我們美國人都賣不過你們?」 我說:「台灣是個小島,島內資源貧乏、市場狹小,外銷是發展經濟最主要的動力,沒有外銷,台灣經濟根本無法鞏固,台灣外銷是為了活命。」 「你們美國地大物博,單是廣大的內銷市場,就讓你們有做不完的生意,外銷只是生意的一種而已。」 「所以我們外銷是為求生存,我們有很大的危機意識。你們外銷只是做生意,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憂患意識特強的以色列 以色列有人口約950萬人,擠在狹小的二萬五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但是以色列科技發達,尤其國防科技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很多軍事大國都要向以色列購買先進武器,而現在以色列的國民所得已超過43,000美元。 資源貧瘠的以色列是如何做到的?因為他們也有一項別人少有的資源:憂患意識。 以色列人在外流浪千年,現在終於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在強敵環伺的情況下,他們有喪國的憂患意識,這種強烈的憂患意識,不僅激發了以色列人的高度愛國心,更讓以色列人能夠勤奮努力。以至於以色列無論在軍事、科技、農業、教育、經貿,幾乎各國方面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 中國人說:「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又說「多難興邦」, 重點都在強調憂患意識的重要性。 真是好笑,台灣有甚麼憂患? 台灣是一個南北狹長型海島,面積只有3.6萬平方公里,70%為山坡與丘陵,資源貧瘠,根本無法養活2,300萬人,因此,大家心中都有很強的憂患意識,不努力就完蛋,終於有了經濟發展奇蹟,國民所得已超過30,000美元,大家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 但是這種富裕,卻又使台灣原有的憂患意識逐漸消失,從國家最高領導人到一般百姓,就以現在最應該有憂患意識的兩岸問題來說,我們拼命抱美國大腿與中國大陸對幹,其對台灣人民帶來的災難,真是不敢想像。如果大陸武統台灣,美國出兵相助,台灣就變成烏克蘭第二。 烏克蘭到目前為止1700萬人離開烏克蘭,戰爭破壞使烏克蘭損失1135億美元,重建需2,000億美元,各種損失及重建經費,數字之大,令人深深吸口氣,不敢想像。這些事如果發生在台灣,我們對得起自己及子孫嗎?奇怪,台灣朝野上下,好像一點都不在乎的樣子,台灣賴以生存的憂患意識早已蕩然無存。怎麼辦呢?只有交給老天爺了!老天爺呀!求祢看顧保守我們在台灣的2,300萬人民吧! 我常有機會與朋友談到這方面的危機,但是聽的人好像並不以為然,總以為我過度憂心,甚或認為我老了,膽子小了。有些人很認同我的危機觀察,但好像也沒有一點擔心憂慮的樣子,似乎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總會有辦法的,兩岸問題不是已談了幾十年嗎?現在台灣還不是好好的。有位還蠻有思想的太太,我的好朋友,我跟她談到武統在即,現在趕快跟大陸進行和平統一談判。對這位很有學問與見識的朋友,我滿以為她會贊同我的看法,沒想到她卻大聲的說:共產黨,我才不要跟他們統一呢!這樣的人,在台灣不在少數,怎麼辦呢! (作者為前監察院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同步刊登)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時發奇想、成就奇美之事,許文龍堪稱奇人

國校時期的許文龍,生肖屬龍,面露奇氣。(詹伯望提供) 詹伯望 奇美博物館正在舉辦「跳出格子吧!機器X材料X藝術超展開」特展,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的創業故事,成為展出的重點之一。這似乎是奇美博開幕以來,首度以大老闆的成功故事為起點,發展出來的展覽。許多人不知道,現場展出的各種機器,都是奇美博的珍藏;機器、材料與藝術三者,加起來就是許文龍的全部。 一九五七年,一種被稱為「不碎玻璃」的樹脂材料來到台灣。還不到三十歲,對新材料充滿好奇的許文龍,不但參加講習會,自行摸索做出二十五平方公分的實驗品,還遠赴日本參觀三菱嫘縈公司。巧的是對方也是小提琴的愛好者,有了共同的話題,還同意他參觀工廠。這令人想起,台灣水泥公司的辜振甫,因為熟稔莎翁劇本情節,與歐陸企業家往往合拍,成了忠實客戶。 許父許樹河原本開設「奇美行」,經營童裝買賣,強調商品必須「奇巧」而「美麗」,這也在一九六0年被許文龍用來創設「奇美實業」;同年問世的還有稱為「壓克力」的不碎玻璃。也正是因為他的大力推廣,讓他有了「台灣壓克力之父」的尊稱。 出國參訪外國工廠,往往不讓拍照,年輕的許文龍憑著記憶畫下生產流程,再帶著技術人員製造,創業初期的壓克力浴缸就是這樣做出來的。 許文龍憑記憶畫出製造壓克力的流程圖。(詹伯望提供) 董事長兼廠長的許文龍時常親自出手打造。(詹伯望提供) 奇美博物館的起點,來自這位少年時代很想成為「口袋放著詩集」的黑手師傅。他從製作塑膠玩具開始,到生產全球高性能材料的領導廠商,一面發展事業,一面積極推動音樂與藝術;二0一五年奇美博物館新館開幕,是他童年夢想的實現。他就讀寶公學校(現在立人國小)五、六年級時,曾到台南州廳對面的台南自然博物館參觀,豐富館藏令他流連忘返。該館在二戰末期被炸毀,許多動物標本都移到後來的台南二中存放。四年前奇美博還曾向二中洽借標本室拍攝短片《心願的起源》,由許文龍親自口述他創辦奇美博物館的理念。 其實,一九八八年林文雄市長任內,一度打算利用市府搬遷到五期重劃區的機會,出售現為台灣文學館的基地,許文龍認為不妥,建議保留建物,奇美願出資修護作為博物館,惟未能成真。 許文龍四、五歲時,透過電影院手搖式留聲機,首次聽見小提琴的聲音。小學畢業後,他進入「台灣總督府台南州立專修工業學校」(現稱成大附工),與當時的「台灣總督府台南高等工業學校」(現在成大)共用師資及設備,因此也學了一身好工夫。 二戰後,許文龍向返國日人購得人生第一把小提琴,並與同學共組樂團。當年琴弦昂貴,不易取得,他發揮黑手技能,從海邊的失事飛機和廢棄時鐘尋找零件,以自製捲線工具將鋼絲、鋼索纏繞成手工琴弦,儘管簡陋但很好用,很多人找他訂購,堪稱台灣首位販賣自製琴弦的人。 展場也介紹了熱愛音樂的許文龍如何自製琴弦,觀眾得以了解他開創全球最大提琴收藏王國的由來。他自製琴弦的心得是,「做E弦要用細鋼線。A弦則在鋼線上再捲細鋁線包覆,然後用砂紙磨…D弦就用較粗的鋁線,要包覆較多的蠶絲線,音色才不會過於尖銳。」 展場有一張老照片,是一九四八年許文龍與同學參加一場音樂會的大合照,他右臂夾著小提琴,站在後排左一的位置,不苟言笑。照片上寫著:「南工樂團參加音樂大會紀念」、「慶祝首任正、副總統就職大典」、「三十七、五、二十」。這個樂團除了小提琴之外,還有手風琴、吉他與曼陀林。前面蹲著學生手持鮮花,兩邊是「南工樂團」的旗幟。 南工時期的許文龍(後排左一)與南工樂隊參加慶祝首任總統就職音樂會。(詹伯望提供) 發展事業同時,他也經常素描、臨摹,創作人物塑像,主角多為對台灣發展有貢獻者。從最初的啟蒙到夢想的實現,對藝術的喜愛,是他跳出人生格子的助力之一。 時發奇想,而能成就奇美之事,許文龍堪稱奇人。 (作者是文史工作者)

Read More

大義覺迷》大陸人民喜歡台獨嗎?

裴洛西退休前到台灣來轉了一下,民進黨政府認為這是美國重要政治人物支持台灣的指標,有人說她是替軍火商來推銷軍火的。(路透) 編輯人語 廁身新聞界逾50載有餘,遍及所謂政要,歴經閱人無數,真掩鼻而過者,不知何以所措 ! 但見得王建煊先生鮮少可比,正是聖經所說:「就是行為正直、做事公義、心裡說實話的人。」 芸芸眾生,「當東而西,當啄而飛,隨飛隨啄,群雌粥粥」,任人嘈雜喧嘩詖辭。反觀,王建煊酷愛說實話,做實事,為人信實,故而《優傳媒》特藉「大義覺迷」四字,解「大義直言,覺知迷思」之意,邀以專欄;並與同好傳媒紛紛連袂,共襄盛舉。 自6月1日起每周四見刊,為期3~4月。且不言是否震聾發聵,但望各方有心之人投石入水,絲絲漣漪;趨行接近,飛逝遠颺。以饗讀者。 ~~周天瑞 識 作者/王建煊 大陸人民喜歡賴清德嗎? 大陸人民喜歡台獨嗎?喜歡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嗎?奇怪怎麼問這樣沒有學問的問題。大陸人民反台獨,反得厲害,甚至不惜一戰,怎麼會喜歡台獨呢? 台灣有個網站,作民調,2024年總統大選,會投誰的票,但限大陸地區網友回答,投票的有1.2萬票,幾個主要人物,得票率如下: 柯文哲11%、侯友宜6%、郭台銘7%、賴清德77%,大陸人民喜歡賴清德當選,那不就是喜歡看到台灣走向獨立嗎? 大陸台商有時跟同事聊天,多數大陸同事也是希望民進黨的賴清德當選;台灣部分深藍支持者,也支持賴清德。 這些人不是支持台獨,而是希望在台灣三屆總統選舉,都是台獨的民進黨當選,大陸領導人,知道統一無望,只好訴諸武力,武統台灣,只要幾天台灣就回歸祖國,統一了,不是太好了嗎? 所以大體上來說,中國大陸對和平統一,已感到無望,政府及人民的心思意念,都朝向武統邁進。所以武統很快就會到來,最快的時間可能在2024年前後,亦即台灣總統大選,及美國總統大選的這段時間。很多美國及外國專家推測的時間不盡相同,但都較已往提早很多。 台灣搞台獨,不可思議! 大陸人民,各級領導人,對台灣搞獨立,他們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他們認為,自古以來台灣本即中國領土。國共內戰時,中共軍隊逐省打敗國民黨軍隊,當時如果再努力一下,台灣70年前就已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了,何來現在獨不獨的問題,何來許多外國人說三道四呢?所以台灣回歸確實是炎黃子孫自己的事,外國人介入,尤其台灣大力擁抱美國大腿,對美國言聽計從,現在連日本也插上一腳,這是中國人很受不了的事。 大家一定還記得,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退休前,到台灣來轉了一下,民進黨政府認為這是美國重要政治人物支持台灣的指標。有人說她是替軍火商來推銷軍火的。大陸人民對美國官員,像裴洛西,到訪台灣,支持台灣,十分不能諒解,他們稱裴洛西是老巫婆。大陸有家麵包連鎖店,小有名氣,店名叫「裴洛西」,民眾罷買,這家連鎖店很快就關門大吉。 民族主義高漲,打台灣一巴掌的時間到了! 大陸人民的民族主義意識特別強,很多看是小事,但一升到民族主義階位,那毫無退路,連習近平也退不下來。大陸人民對妨礙兩岸統一的美國十分痛恨,現日本又加入,那就更火上加油,國仇家恨都一擁而出。大陸人民最近送給美國人八個字:「忍無可忍,無須再忍」,現在他們將這八個字也一併送給台灣人民。這些情緒的演變,為了我們自身的幸福與安全,需要我們大家來細心照顧,這不是一句「外省豬滾回去!」就能解決的。 中國大陸現在國力突飛猛進,武統力道大太多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已經不是那麼有吸引力。鄧小平曾經說過兩岸統一,所實施的一國兩制,要比對香港的一國兩制寬鬆甚多。但是現在他們已不太這麼想了,既然打你一巴掌,就能統一了,幹嘛還要搞甚麼一國兩制?大陸人民認為一國兩制對他們並不公道,為甚麼香港、台灣可享受某些優惠措施,而他們在大陸則沒有,好像低人一等。所以你要問大陸人,他們可能認為武統比較快,也比較有尊嚴。這些思想上的突變,不管你喜不喜歡,都不能掉以輕心,視若罔顧。 兩岸關係及解決方式是隨著雙方實力的消長而變化的。兩岸情勢是雞蛋與石頭,雞蛋能主張的愈來愈小,這種變化是許多人不曾想到,更不願承認。誰要提出這種看法,就會被罵外省豬滾回去。怎麼辦呢?只能等著瞧吧! (作者為前監察院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同步刊登)

Read More

大義覺迷》熱愛台灣的外省豬!

我這隻外省豬,經常喜樂的走在台灣這個大花園裡,請問那些天天口口聲聲說愛台灣的人,你們真的有因對台灣這塊土地大力奉獻,而喜樂滿滿的走在花園裡嗎?大家看看現在媒體整天報導許多傷天害理的事,也許你們會想到,台灣如多出幾位像王建煊一樣的外省豬,台灣可能就有救了!(圖/取自網路) 編輯人語 廁身新聞界逾50載有餘,遍及所謂政要,歴經閱人無數,真掩鼻而過者,不知何以所措 ! 但見得王建煊先生鮮少可比,正是聖經所說:「就是行為正直、做事公義、心裡說實話的人。」 芸芸眾生,「當東而西,當啄而飛,隨飛隨啄,群雌粥粥」,任人嘈雜喧嘩詖辭。反觀,王建煊酷愛說實話,做實事,為人信實,故而《優傳媒》特藉「大義覺迷」四字,解「大義直言,覺知迷思」之意,邀以專欄;並與同好傳媒紛紛連袂,共襄盛舉。 自6月1日起每周四見刊,為期3~4月。且不言是否震聾發聵,但望各方有心之人投石入水,絲絲漣漪;趨行接近,飛逝遠颺。以饗讀者。 ~~周天瑞 識 作者/王建煊 夜盡天明的外省豬 我1938年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市,10歲來台灣,今年85歲,吃台灣米,喝台灣水75年,是有人說的「外省豬」。我出生在很貧困的家庭,父母皆因家貧,繳不起學費,都未念過小學,母親不識字。父親在軍中擔任文職上尉軍官,因為沒有學歷,上尉進,上尉出,在軍中擔任了30多年軍職上尉,雖甚沒落,但卻將我們三個孩子拉拔成人。 我們家最窮的時候,沒米下鍋,向鄰居借一點米,用手帕包回來熬稀飯。母親因為沒有營養,29歲就無女性月經,不是生病,給她吃幾塊肥肉就行了。我生下來時,骨瘦如柴,大家戲稱生下個小老頭。我曾親眼看到母親生病,在床上痛得打滾哀哀叫,卻不能去看醫生,因為看一次醫生,我們家可能一個星期沒飯吃。這樣苦日子直到我成功大學畢業,考上海關特考,進入海關工作,薪水交給母親,母親夜盡天明了,我們家也夜盡天明了。台灣早年國民所得不及100美元,現已超3萬美元,台灣人民早已夜盡天明了。我最近寫了一本書《夜盡天明》,大家有興趣可找來看看指教! 後來我考取政大財政研究所,從此走上財政之路,最後蒙行政院郝柏村院長提拔擔任財政部長。財政為庶政之母,我在財政部幾乎是日夜工作,部長任期內我做了許多財稅改革,健全財政的革新工作,每天心中念念的就是國家人民。我的工作績效大家有目共睹,後來我獲得國外媒體評選為「亞洲最佳財政部長」,並在當時台北的來來大飯店隆重頒獎。亞洲國家甚多,台灣的中華民國也只有2300萬人民,算是小小國家,為何能勝過日本等國家,奪得亞洲最佳財政部長獎呢?我無意吹噓自己,但我愛台灣,確實努力拼命工作,應該也是有目共睹的,我這隻外省豬,應該對得起台灣吧! 走在花園裡的外省豬 後來為了土地增值稅按實際售價課稅,妨礙了大地主等的既得利益,進而不為黑金政治的總統所容而下台。但人民眼睛是雪亮的,大家紛紛支持,小老百姓不斷送花到財政部來給我打氣,花籃滿了部長室及走廊。有天下班我走出部長室,記者拍了一張相片,登在媒體上,標題是:部長走在花園裡!我很喜歡。因為我做事認真努力有業績,大家有目共睹,而且我和妻子蘇老師從事愛心慈善工作的捐款超過新台幣一億元,其中90%用在台灣,你能說我這隻外省豬不愛台灣嗎?我現在無論走到那裡,經常有人對我豎大拇指稱讚,我像走在花園裡一樣的喜樂。所以最近我又寫了一本書《走在花園裡》,請大家多多指教。我更希望大家努力奉獻台灣,以致你也能夠有經常走在花園裡的喜樂。 我這隻外省豬,經常喜樂的走在台灣這個大花園裡,請問那些天天口口聲聲說愛台灣的人,你們真的有因對台灣這塊土地大力奉獻,而喜樂滿滿的走在花園裡嗎?大家看看現在媒體整天報導許多傷天害理的事,也許你們會想到,台灣如多出幾位像王建煊一樣的外省豬,台灣可能就有救了! 一生努力工作奉獻台灣的外省豬 財政部長下台後,大家鼓勵我參選立法委員,我在台北市北區以第一高票當選立委,比同區民進黨大將陳水扁及謝長廷高出甚多。我在立法院三年六個會期裡,每次評選問政最佳立委,我都在前四名之內,也曾被評為問政第一名的立委。我這隻外省豬對得起選民。 有一年我在台北縣選縣長,對手是現任縣長蘇貞昌,我得80幾萬票,差一點就當選。當時我將選舉經費結餘款800多萬元,及每票補助30元的2,400多萬元,共3,200萬元全部捐給慈善機構。當時有記者問蘇貞昌,問他捐不捐,蘇答依法辦理,當時依法辦理是可以留給自己的,所以他不捐。我想請問大家,究竟是外省豬愛台灣,還是本省豬愛台灣呀! 我們在台灣都是同舟一命,要不分豬種,大家一起來愛台灣。我主張兩岸和平統一,說了一些大陸國力猛進的話,主要是告訴大家,大陸武統台灣是必然之事,雞蛋不要去碰石頭,語重心長,是愛台灣,如果有人還要罵:外省豬滾回去!我也不想多辯,但大家總有一天會明白的,只是擔心大家明白的可能太晚了! 我講的話可信嗎?有一年媒體《讀者文摘》,作民意調查,我是台灣最受信賴的政治人物第一名。我要跟大家大聲地說,我愛台灣,我說的話都是發自內心,為台灣人民前途好的話,句句可信。 我寫這篇文章,好像在稱讚自己,其實是因為我在「大義覺迷」專欄裡,有些文章似在稱讚中國大陸,或貶抑台灣。讀者或許會說:大陸這麼好,你這隻外省豬滾回去吧!所以我要舉出我愛台灣的實例。現在寫的這些文章,也是基於愛台灣才苦口婆心寫的,因為台灣快要完蛋了! (作者為前監察院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同步刊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