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應大Future Tense未來式倫敦設計金獎

南應大商設系老師連佳惠(左一)指導學生畢業專題,奪得倫敦國際設計金獎,獲校長楊正宏(右三)表揚。(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商品設計系老師連佳惠指導學生團隊執行一一四級畢業專題形象設計,以「Future Tense未來式」作品,參加二0二五London Design Awards倫敦設計獎,榮獲活動廣告設計類金獎,在世界設計舞台大放異彩,深受國際評審好評。 LDA倫敦設計獎為近年國際上新興競賽獎項之一,旨在促進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意,每年都會在全球徵集優秀的視覺設計進行評選,今年吸引超過一百廿多個國家、逾千件作品角逐,競爭十分激烈。台南應大商設系連佳惠老師指導吳宜珊、楊媛蓁、楊采蓁、鍾鈞叡、姜豐祥五位學生設計之「Future Tense未來式」作品拿下金獎,實屬不易。 南應大商設系獲得倫敦設計獎-活動廣告設計類金獎之「Future Tense未來式」作品。(南應大提供) 獲獎作品主題形象設計理念傳達出現今人工智慧新時代的到來,對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隨著新技術的發展,不僅能激發更多創意,還能迅速獲取各類知識,讓無論是藝術、設計,還是教育等領域的表達與互動方式變得更加多元與豐富。 在主視覺形象設計中,流動的線條象徵著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與未來的不確定變數。幾何形狀的符號傳達了原創力的生成與再造,突顯出設計的獨創性是AI無法輕易取代的。 校長楊正宏讚賞連佳惠老師利用課餘時間指導學生,並參與國際設計競賽屢獲佳績,讓國際間看見台灣,看見台南應大,全體師生均引以為榮。

Read More

藝遊‧未竟聯展 開啟藝術想像

「藝遊‧未竟─聯展」在新營文化中心登場,作品色彩鮮豔、明亮,吸引民眾前往欣賞。(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由屏東縣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協會策劃的「藝遊‧未竟─聯展」,即日起至卅日在新營文化中心登場。文化局說,這次展覽邀集十五位來自屏東的藝術創作者,涵蓋油畫、水彩、多媒材、陶藝與雕塑等多元媒材作品共八十九件創作展出,展現屏東藝術風情及在地藝術者的創作能量。 文化局表示,知名藝術家莊明旗創立的屏東縣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協會,致力推動具主題性與議題導向的展覽活動,逐步發展為屏東地區重要的藝術平台;此次參展陣容大,包括專業藝術家、美術教師、視覺設計師、陶藝家、書法家等,還有多位來自不同職業領域的藝術愛好者, 參展者在各自創作領域深耕多年,創作風格獨具,透過繪畫、雕塑與工藝等形式,傳達對自然、人文與生活的不同觀察,藉藝術創作做為心靈表達及和社會對話管道。 文化局說,這次展覽主題「藝遊‧未竟」蘊含深意,「藝遊」象徵藝術家日常生活中持續探索與創作的旅程;「未竟」代表創作歷程無盡延展與可能;秉持「生活即藝術」的理念,藉由年度聯展推動藝術交流與創作發展,讓台南地區民眾一起欣賞屏東藝術創作者的作品,透過展覽建立與藝術家深層對話,開啟對藝術想像與感動。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與舊書攤的情緣

■梁征 在我讀中學的時候,城市街頭巷口隨處可見舊書攤。這些書攤或鋪展幾塊塑膠布,或支撐一張彈簧折疊床板,或是一輛流動三輪車,上面整整齊齊地擺放著新舊不同、五花八門的書籍和報刊雜誌。雖然占地不大,卻吸引著我們這些窮學生。每次去逛舊書攤,囊中羞澀的我只能買上幾本便宜的舊書。買舊書其實是一個淘的過程,淘的是一份心情。只有在舊書店、舊書攤、二手書市場,才能真切體驗到尋寶的快樂。於我而言,與舊書的邂逅,是生活裡的一件幸事。 那些年,正是在這些舊書攤裡,我認識了高爾基、雨果、莎士比亞、列夫·托爾斯泰以及其他文學大師。對於近當代的作家,魯迅的小說雜文、朱自清的散文,還有茅盾、巴金的小說與散文,也都一一拜讀。通過這些文字,我彷彿穿越了時空,與古今中外的智者對話,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體驗不同的人生百態。 隨著年齡的增長,逛那些街頭巷口的書攤成為了我唯一的愛好,舊書攤成了我「閑時間」最喜歡去的地方。每次路過舊書攤,不管買什麼,找什麼,總喜歡翻一翻,看一看。時間長了,與那幾位攤主熟悉了,便時常托他們找一些自己覺得有用的舊報刊,他們總是對我盡心盡力。在他們的推薦下,我發現了更多珍貴的書籍,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 有人說,雅人逛店,俗人蹲攤。然而在我看來,舊書攤上的每一位顧客都是熱愛知識、追求真理的人。無論是淘寶者還是學生,他們大都囊中羞澀,買不起書店那些價格昂貴的新書,只有到舊書攤來尋覓。在這裡,既能買到稱心如意的書,又能盡情地翻閱,任其挑選。有些書是六七成新,甚至全新的。對於選中的書還可以和老闆討價還價,尋求最低打折,這種實惠讓人感到格外滿足。 毛滂曾言:「舊書不得讀,掩帙充枕臥。」蘇軾亦有云:「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韋莊則道:「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這些詩句無不表達了古人對舊書的深厚情感。舊書是歷史的見證者、傳承者,亦是人類情感的延續。它們承載著舊時光的記憶,讓愛書人的手不釋卷,引發共鳴。 如今,我們每天都在為那些永遠幹不完的工作和永遠忙不完的事務焦頭爛額時,書也就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於是,我渴望著每個夜晚的來臨。每每這個時候,時間才屬於我。夜幕降臨,捧起一本本舊書,卸下滿身的疲憊,在書本裡獲得一絲慰藉,向著明天再出發。

Read More

〈中華副刊〉薩克斯風驚豔在三峽

■計安邦 薩克斯風(Saxophone)又稱薩氏管,於十九世紀1840年由比利時人(阿道夫‧薩克斯)所發明,幾年後,在法國巴黎率先受到軍樂隊熱烈歡迎而嶄露頭角,經此被各國愛樂者響應推廣而風靡歐洲全境。 薩克斯風於二十世紀1920年代橫越大西洋傳抵美國,在各地爵士樂團與流行音樂努力經營而發揚光大,在國際媒體專題報導下,其引人注目的煙斗造型中音薩克斯風管樂器深獲全世界各國人士喜愛。 無論在紐約大都會隨處可見街頭藝人即興獨奏,亦或是走進倫敦音樂會場觀賞爵士樂團經典演出,薩克斯風已然融入世人的生活領域,從此它在樂壇上佔有一席之地。 歲月悠悠時光飛逝,遷居至新北市三峽區台北大學城已有十又三年,本地最有名景點即是三峽祖師廟及三峽老街了。以前每逢假日,在復興路上要進入老街至祖師廟路段,滿滿的遊覽車停靠,有值班警察人員負責維持交通管制,老街上人潮絡繹於途場面壯觀很熱鬧。 新冠疫情之後,觀光人潮消退,老街假日遊人已無當年景況,只有上街購物的在地住民為主,去祖師廟朝拜的各地遊客可輕鬆散步抵達,不用再人擠人了。 台北大學城居住環境舒適優雅,各種服務行業通通到齊,各家大賣場、超市服務周到很是方便。住民們只有在找不著小物件,或是要重溫兒時逛傳統菜市場的溫馨回憶,才會老鄰居們結伴同行去踩街。 近些年來春夏秋冬進出三峽老街無數次,有自行購物閒逛,有也引導來訪友人參訪祖師廟,與幾間商家都成熟朋友。其中有一家標榜「10元五金行」由一對中年夫妻檔店長經營,他們殷實誠懇的態度,細心熱忱的服務口碑甚佳。店面適中品項齊全,所以他們家的門市總是人進人出生意興隆。 前年夏天某日午後,艷陽高照涼風徐徐,自社區門口搭乘四站公車,下車後信步走進三峽老街,因為不是假日所以整條街道相對較冷清。不久,赫然聽到有薩克斯風的吹奏旋律由遠而近持續傳來,當下心中無比驚喜。循著低沉渾厚共鳴金屬樂器聲音往前追進,一間、兩間、三間、四間走到第五間商家,看見這家是最熟悉的五金行其男店長,正肩掛手捧吹奏著煙斗型中音銅管薩克斯風,他完全沉醉在樂曲旋律神情怡悅,身軀左右搖晃樂在其中,我則駐足聆聽大力鼓掌表示激賞。 曲終之後將樂器歸位,男店長面帶微笑握手問好,經告知,其學習薩克斯風多年,已有中級吹奏技巧了。女店長則補充說明,只有在門市生意清淡時,才會拿出薩克斯風吹奏自娛一番,也讓左右鄰居店家大飽耳福。 往後,在前往三峽老街時,當不經意又聽到薩克斯風的低沉雄渾共鳴樂器聲時,心情每每五味雜陳,想著要讚賞店長的吹奏功力,卻又頻頻出現五金行生意清淡的畫面,最終只能選擇默然通過不打招呼! 本社區大廳正門面對一所雙語國小校園,左側依著四線大馬路有公車站牌,越過馬路有一整排商店。去年中秋過後,最右邊有一家新來的小吃店開業。他們提供麵、飯熟食還有各種熱炒,掌廚是一位中年女店長,廚藝熟稔煎、煮、炒、炸、樣樣行且價格實惠,深獲附近鄰居大家叫好,所以無論午餐、晚餐時段工作人員總是忙進忙出天天滿座。 深秋滿月近10點氣候依然微熱在飽滿的月光下,過馬路走到對面鮮果大賣場購買蔬果,離開後循原路回家途中,忽然又聽見熟悉的薩克斯風吹奏的樂音由前方傳來。經過前行追音在小吃店門口駐足,發現中年女店長休假日,迎著滿月在門市後院吹奏著薩克斯風,微風徐來月光飽滿,由員工鼓掌喝采叫好。女店長微笑問好,經表示學習薩克斯風已有十年,會定期支援慈善團體募款表演。 近日,從電視新聞報導中得知,AI(人工智慧)技術已漸趨成熟,可運用在很大範圍。當下零光一閃,日後如果有一AI平台,能將三峽本地男、女兩位店長吹奏薩克斯風精彩畫面同台播放,將會是本區藝文公益活動一大創意亮點!

Read More

〈中華副刊〉士子如林 賀歲忘年

■山鷹 不到士林,不知士林歷史文物之豐饒;不住士林,不知士林地理景觀之優越;不訪士林國小,不知她是兩所全台最老國民小學之一(另一所為臺東縣國立臺東大學附小)。 士林國小位於士林區西南方,臨近基隆河,四周群山環抱——東南有劍潭山、大崙山,東北則有大屯山、七星山,如守護神般庇佑著這所小學。學區內文教機構林立,近有國立科學教育館、臺北市立天文館、芝山岩史蹟公園;遠則涵蓋國立故宮博物院、陽明山國家公園、文化大學與東吳大學。校園內綠意盎然,草木扶疏,自民前十七年創校以來,迄今已屹立一百三十載,見證無數學子的成長。 士林國小創立之初,名為「芝山巖學堂」,由日人伊澤修二先生在士林芝山巖開漳聖王廟內設立。其後,歷經「八芝蘭公學校」、「士林公學校」、「士林國民學校」等多次更名,最終定名為「臺北市士林區士林國民小學」,沿用至今。 民國五十三年,我自士林國小畢業,本以為將漸行漸遠,最後淡出彼此的生命,未曾想過,這段情誼竟在一甲子之後,再次交會。 民國九十八年我從中華電信退休後,因為喜愛創作重拾寫作之筆,後因種種機遇巧合和因緣際會,最終成為一名童書作家。也因為課文出版商的童詩採用及多次邀稿,有幸成為國小國語課本裡的課文作者。此後開始有學校圖推老師邀請我到學校與小朋友「作家有約」,少則一回,多則兩三次,最近的在住家附近,最遠的到過澎湖。 因而,我也有幸重返母校,與天真爛漫的學弟妹們分享創作歷程。演講結束後,校長特意贈予當年黑白畢業照,以茲紀念,我才知曉自己當年的模樣兒。然而,更令我驚喜的是,當校長得知家父亦曾就讀士林公學校時,竟特地翻查日據時期的成績單相贈,讓我倍感珍貴之餘,也赫然發現:我讀書成績不佳,原來是遺傳使然,非我所願。 這段重回母校的經歷,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這所承載我家族記憶的小學。從父親、伯叔,到我妻與兄姊,再到弟妹、侄兒侄女,皆在此啟蒙,成長茁壯。士林國小之於我,不僅是一所學校,更是家族薪火相傳的見證。 士林國小不僅歷史悠久,還擁有三座傲視群倫的館藏:校史館、鄉土教材館、昆蟲貝殼館。 校史館內,珍藏著士林國小百年來的重要歷史文物,包括各類紀載名冊、老照片、校徽校旗、教職員名錄、學校沿革等,此外,古琴、古鐘、獎盃獎牌,乃至日據時期廁所使用的青花馬桶,皆悉心保存,足見其文化價值之高。 重回母校,聆聽校長講解,方知「公學校」與「小學校」的差別。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台設立學校,目的在於推行「皇民化教育」。然而,台灣人與日本人所受教育截然不同,前者就讀「公學校」,後者則進入「小學校」。這段歷史,既是一段集體記憶,亦反映出時代的痕跡與變遷。 「當你發現美好的事物時,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享給你所遇見的人。如此,美好才能在這個世界自由流轉。」這句話出自《少年小樹之歌》,是小樹的奶奶對他的諄諄教誨。 花不開放,怎能散發芬芳;山不開放,怎能採掘礦藏?所謂看山要看大山,看書要看大書,看國小,當然要看超越百年的老學校。士林國小百年來作育英才無數,人才輩出,本身就是一部傳奇和一種美好。做為她的忘年高齡校友,就有義務把她的美好寫出來與大家分享,讓這所小學歷久不衰的豐盛歷史與飽滿精神,像一首美好的歌曲一樣,被世人永世傳唱! 士林國小士子如林,今逢歲次民國一百一十四年,祝福母校——一百三十歲生日快樂!

Read More

反廢死公投遭駁藍擬告中選會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院黨團三日在立法院程序委員會提案,針對「反廢死公投」案,遭中選會以不符合公投法要件為由駁回,立法院應提起行政訴訟,要求中選會依法辦理立法院院會通過的公民投票提案。國民黨團、民眾黨團聯手以人數優勢,列入週五院會討論事項。 國民黨團不滿中選會否決反廢死公投案,昨日提案要求立法院提出行政訴訟。提案指出,有鑑於中央選委員會五月二十三日會議,違法審議並拒絕辦理立法院依據公民投票法第十五條第二項所提出之「您是否同意『各級法院合議庭法官判處死刑不須一致決』之政策?」公民投票提案,對此立法院應提起行政訴訟,要求中央選舉委員會依法辦理立法院院會通過的公民投票提案。 國民黨團書記長王鴻薇表示,依法中選會根本沒有審查立法院提出公投的權利,卻用行政裁量權直接剝奪反廢死公投,因此國民黨團提案,要求立法院提出行政訴訟,否則中選會以後為所欲為,「要通過什麼公投案就通過,不讓你投什麼就不通過」。 王鴻薇並表示,即使趕不上八月二十三日投票,但一定要表態,否則表示國民黨團默默接受。若開了前例,中選會的行政裁量權無限大,而且立法院通過的公投案,反廢死議題設定非常明確,本來就應該留給人民做決定。

Read More

民眾黨團將提案修空汙法阻後門

民眾黨立院黨團三日邀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左二)等多名環團代表出席發言,批台電在高雄興達電廠及中火都使用無照機組燃煤發電,犧牲人民健康。(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高雄興達電廠、中火近期有機組遭質疑在操作許可證過期的情況下「無照使用」,民眾黨團三日批評,現行空氣汙染防制法第三十條為帝王條款,導致無照燒煤亂象,將提案修法堵住後門,還給民眾乾淨的肺。 民眾黨團三日舉辦「無照狂燒黑煤,誰在謀殺人民健康」記者會,並邀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民眾黨彰化縣議員吳韋達及環保團體與會。 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表示,興達電廠三、四號機組及中火二、三號機組都發生操作許可過期卻持續燒煤的情況,這原因是二0一八年民進黨強勢護航三讀通過空汙法第三十條的帝王條款,導致即便許可證到期,若台電有申請展延的話,在地方主管機關審核完成前還是可以繼續操作。因此,修正空汙法帝王條款刻不容緩,民眾黨團已提修法版本。 陳椒華提到,空汙法於二0一八年被修惡後,她曾在立委任內打算提案修正,但因為彼時民進黨立委席次過半,法案連委員會都沒能排進去,因此才會發生地方政府無權減汙減排的情況。她感謝民眾黨團提案修法,希望能順利三讀通過,沒有操作許可證的燃煤電廠將不能繼續發電。 民眾黨團幹事長陳昭姿指出,黨團已經提出空汙法修正草案,將汙染源許可展延有效期間縮短為二至五年,讓地方主管機關能夠即時檢討汙染源排放狀況。其次,許可證期滿之後,當地方主管機關還在審查展延時,可按照原許可證操時間限縮為二個月,讓企業或台電有時間採取因應措施;第三,則是修法前已提出展延者,同樣在審查期間只能再操作二個月,並讓地方主管機關更有彈性變更空汙排放限制。 高雄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黃義英表示,台電燃煤機組應要合法有效的許可證,但興達三、四號機組的展延都被駁回,且這兩座機組僅是備用機組,不該「想開就開」。南部反空汙大聯盟理事蘇義昌表示,現行空汙法第三十條是後門,請民眾黨團一定要修法。

Read More

藍要求卓報告統刪補助款、主權基金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立法院會三日通過國民黨立院黨團兩個提案,逕付二讀且交付協商,一是請行政院長卓榮泰一個月內提出全額撥付地方一般性補助款專案報告,二是請卓揆儘速到立院專案報告主權基金的規劃進度。 另,台北市長萬安四日將率南投、雲林、彰化等縣市長到行政院遞交訴願書,希望中央不要苛扣地方一般性補助款,儘快撥款給地方政府。 行政院日前統刪中央給各縣市的一般性補助款二十五%,引發在野不滿。民眾黨團五月二十三日於立法院會提案,要立即將一般性補助款足額撥付予地方政府。立法院會日前處理提案時,經表決通過將提案送交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審查。 國民黨團昨也提案要求行政院立即全額撥付地方政府一般性補助款及原住民族地區基本設施維持費,另由行政院自行調整刪減六百三十六億餘元,一個月內向立院提出專案報告。 此外,國民黨團亦提案要求行政院長卓榮泰率相關部會首長就國家主權基金的規劃、進程,向立法院提出專案報告。 民眾黨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表示,邀卓榮泰來立法院進行主權基金的報告,民眾黨團贊成,這重要的事茲事體大。民進黨團則表示,行政院何時、是否向立法院專題報告「我國設立主權基金規劃與進程」,尊重行政院的決定。

Read More

中科院與中正大學打造無人機非紅供應鏈

中科院與中正大學簽署MOU打造無人機非紅供應鏈。(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為促進民雄航太暨無人機產業園區發展,中科院與中正大學三日簽署合作備忘錄,結合彼此資源,打造無人機非紅供應鏈。中科院長李世強表示,政府明年起的五年將投入將近新台幣三0四億元,挹注在無人機產業研發與產業鏈韌性。 簽署儀式在嘉義縣長翁章梁的見證下,由中科院長李世強中將和中正大學蔡少正校長簽署合作備忘錄,正式開啟產學研在地交流的契機,並積極深化園區內人才培育、法規、營運、科研合作、測評、遙導通訊、資安、AI治理、數位孿生與AI技術應用等實務工作,提升國防自主研發實力,共同達成國家無人機政策目標。 李世強致詞說,目前約有家廠商有意願進駐民雄園區,未來AI人工智慧與無人載具的發展密不可分,因為無人載具不再是自動化,而是自主化,可以自行思考與任務管理,可以自行飛行並完成任務,AI使無人載具可以不斷升級;他要求中科院的無人載具每個月要進行自主軟體升級,但是中科院缺乏創新因素,所以需要中正大學的教授與學生帶來創新精神,讓無人載具可以更加進步。 李世強表示,民雄園區今年開始建置,為期年的預算達億餘元,明年開始的年內,政府會再投入將近三0四億元的預算挹注在無人機產業的研發與產業鏈韌性,希望中科院能扮演無人機產業的產官學界中間的「連接器」角色,而中科院也在行政院指導下,已經協助訂定台灣無人機OS(作業系統)標準化規格,除了訂定標準化規格化外,也能在區域的無人機產業扮演領頭羊角色。 蔡少正指出,希望透過中科院與中正大學的合作,讓中正大學研發實力更上一層樓,中正大學在無人機、AI、資通訊都有很紮實基礎,且在法規面上也有法律系正在鑽研,都能提供無人機產業很多的協助。

Read More

賴以軍禮迎馬紹爾總統 盼深化合作

總統賴清德(前中)三日在總統府府前廣場主持軍禮,歡迎友邦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總統海妮(Hilda C. Heine)(白西裝外套)伉儷到訪。(中央社)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三日冒雨以軍禮歡迎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總統海妮夫婦。他表示,台灣與馬紹爾群島不僅共享南島文化傳統,也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未來 將深化兩國合作,共創繁榮發展。海妮也呼籲聯合國立即採取行動,解決不當將台灣排除在聯合國體系之外的問題。 軍禮歡迎儀式結束後,賴清德與海妮舉行雙邊會晤,他強調,未來台灣將持續以民主、和平及繁榮的三大支柱,與馬紹爾群島及理念相近的國家攜手合作,深化夥伴關係,落實互惠互助、共榮發展。 賴清德表示,近年來地緣政治與政治情勢快速轉變,期待台灣與馬紹爾群島持續深化邦誼,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兩人並共同見證兩國簽署多項備忘錄與合作意向書,擴大在體育、教育以及航運等領域的合作。他強調,台灣會用具體行動與馬紹爾群島一起努力,促進彼此的繁榮發展,為兩國邦誼寫下新的篇章。 賴清德感謝馬紹爾群島國會近來每年都通過「支持台灣國際參與」的決議,海妮與相關部會首長,更在許多國際場合上,強力為台灣發聲,做台灣在國際參與上,最強而有力的倡議者。 海妮致詞指出,今年是兩國建交二十七週年,兩國之間歷久彌新的友誼,讓人感到自豪,這份特別而長久的友誼,是奠基於兩國共同的南島文化,對彼此民主制度的相互尊重,以及對自由、正義與法治等核心價值的堅實承諾,更強化了這份友誼。 海妮說,中華民國台灣持續在衛生、教育、農業與氣候變遷等領域提供寶貴的支持,幫助馬國的人民與國家發展,她由衷感謝台灣提供馬紹爾學生來台的學習機會,以及台灣對馬紹爾來台就醫的人民提供照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