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民眾安全 花蓮縣府發放避難救護包提升防災意識

為提升民眾防災應變能力及災害期間的自我保護意識,花蓮縣政府規劃發放十三萬組避難救護包。(花蓮警分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為提升民眾防災應變能力及災害期間的自我保護意識,花蓮縣政府規劃發放十三萬組避難救護包,並由各鄉鎮市公所陸續發送至民眾手中,希望讓居民在災害發生時能迅速應對,保障生命安全。 花蓮警分局表示,此次發放的避難救護包為橘紅色反光背包,併附物品檢核表,便於民眾定期檢查;內含基本急救用品、防水雨衣、手電筒、哨子、飲用水、三角巾、保溫毯、簡易乾糧等,配合防災宣導手冊與緊急聯絡卡,幫助民眾掌握面對地震、火災或其他突發災害的正確應變方式。 花蓮警分局指出,警察不僅肩負治安與交通的維護責任,也致力於災害預防與危機應變教育,並將持續與地方政府及社區合作,共同打造更安全、具韌性的居住環境,讓「警民合作、防災一體」的理念真正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Read More

志工教育訓練 強化高齡關懷與永續實踐能力

邱薰賢老師運用遊戲化教學及分組討論,帶領志工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並學習如何將日常服務轉化為具體永續行動。(救國團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為因應高齡化社會挑戰,提升志工服務技巧與國際視野,救國團承辦基隆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近日辦理志工教育訓練,課程主題聚焦於「高齡者靈性照顧」與「志工實踐SDGs永續發展目標」,吸引眾多志工踴躍參與,現場學習氛圍熱絡。 訓練特別邀請長榮大學社工系前系主任林勝義教授,深入講授高齡者靈性照顧的重要性,透過案例分享與互動討論,引導志工以同理與尊重的態度,陪伴高齡者面對生命課題,實踐身心靈整合的關懷服務。 長榮大學社工系前系主任林勝義教授,深入講授高齡者靈性照顧的重要性。(救國團提供) 同時,為呼應基隆市「低碳環境」、「有愛城市」、「活力基隆」三大願景,志願服務推廣中心亦安排由邱薰賢老師授課,運用遊戲化教學及分組討論,帶領志工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學習如何將日常服務轉化為具體永續行動,使志願服務更具全球視野與地方行動力。 承辦單位基隆市救國團陳建成總幹事表示,透過多元主題的志工教育訓練,不僅強化志工在高齡照護與環境永續的實務能力,也為打造更有溫度與前瞻性的志願服務網絡奠定基礎,讓志工在服務他人的同時,也成就自我成長與社會共好。

Read More

用不到別上網賣 網路販售藥品與醫材小心受罰

用不到別上網賣,網路販售藥品與醫材小心受罰。(衛生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每年七月至八月為暑期旅遊旺季,不少民眾於國外旅遊後攜回境外購買之藥品及醫療器材,例如止痛藥、胃腸藥或隱形眼鏡等,桃園市政府衛生局特別提醒民眾,藥品及醫療器材倘若因個人使用不完而逕自於網路上轉售,將違反藥事法及醫療器材管理法相關規定,非領有藥商執照或醫療器材商執照者販售,將會被衛生局開罰。 衛生局十七日表示,自一一三年起至一一四年六月止,本市查獲無照藥商及無照醫療器材商並依法裁處共計三百二十五件,合計裁罰新臺幣九百一十二萬元罰鍰。有鑑於近年因違規受裁處件數逐年上升,衛生局為避免民眾因不知法規而受罰,特別在桃園市區公車刊登宣導圖卡,提醒民眾非藥商或醫療器材商而於網路販售藥品及醫療器材,屬於無照販賣行為,最高可處新臺幣二百萬元之罰鍰,另未經核准刊登藥品廣告或醫療器材廣告,則最高可處新臺幣五百萬元之罰鍰,提醒民眾切勿以身試法。 用不到別上網賣,網路販售藥品與醫材小心受罰。(衛生局提供) 衛生局特別提醒,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民眾若有身體不適,應就醫治療或至藥局諮詢藥事人員,並依照醫囑或藥事人員指示使用,切勿自行至網路上購買藥品,至於選購醫療器材時,切勿輕信誇大不實的廣告。

Read More

桃園高中奪氣候教育特優獎 推動在地永續行動

桃園高中榮獲全國氣候變遷教育特優獎,落葉課程點亮永續行動力。(教育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在全球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成為教育關鍵議題的今日,桃園市立桃園高級中學以卓越的跨領域教學設計與深耕在地實踐,榮獲「一一三年氣候變遷暨永續發展教育校本課程方案徵件活動」特優獎,並獲頒新台幣十萬元獎金。此活動由財團法人中鼎教育基金會主辦,桃園高中的脫穎而出,不僅是對學校永續教育實踐的高度肯定,也再次彰顯其在永續品牌經營上的深厚底蘊。 此次獲獎的課程主題為「落葉有光的微氣候行動」,由鄭吉松主任、李欣嚴老師、黃郁惠老師與謝文茹老師組成的教師團隊共同設計,融合氣候變遷教育(Climate Change Education, CCE)與永續發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D),發展出兼具在地特色與跨領域深度的校本課程,涵蓋歷史、國文、數學、表演藝術等多元學科。 桃園高中榮獲全國氣候變遷教育特優獎,落葉課程點亮永續行動力。(教育局提供) 課程以「氣候變遷」為基礎,結合在地環境觀察,學生透過閱讀與反思歷史中的永續智慧,國文老師李欣嚴以「啟動循環生活」為題,請學生檢視自身生活與消費習慣,並提出低碳、循環、共享的行動方案。透過設計思考與行動實作,學生實地參與落葉堆肥製作與推廣,並將堆肥成果應用於社區與小農,成功促成環境教育與地方永續的良性循環。 在「碳後重生」單元中,表演藝術教師謝文茹以創意敘事導入,引導學生從植物的視角出發,傾聽校園每一處生命角落的氣候故事,並透過聲音創作、圖像設計與校園導覽,讓自然成為環境教育的有聲教材。 桃園高中榮獲全國氣候變遷教育特優獎,落葉課程點亮永續行動力。(教育局提供) 桃園高中校長徐宗盛十七日表示:「這次教師團隊的榮耀,不僅展現我們在素養導向、數位學習與永續教育上的持續努力,更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理解氣候議題,進而轉化為具體行動。『每個角落、每一棵植物,都是校園最美的一葉(頁)』,這堂課實踐了這句話的真義。

Read More

桃園推智慧招商四策略 助企業轉型接軌國際

桃園向全球台商提出智慧招商四大策略,經發局長張誠參加「2025全球台商經濟論壇」。(經發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府經濟發展局長張誠十六日赴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舉辦「二0二五全球台商經濟論壇」,結合台北市、新北市以更開放、更連結的思維打造「產業共榮圈」,形成跨域合作的新典範。此外,桃園市政府更透過攤位展示推廣「智慧招商四大策略」,宣傳本府推動產官學研共創企業轉型成長的資源,成為區域產業升級的穩定支撐。 為協助企業真正落地成長,桃園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張局長誠於與談中提及,本府正積極從制度面推動的四大策略,打造企業轉型升級、精準產業輔導與系統招商,並引進製造轉型與創新。 桃園向全球台商提出智慧招商四大策略,經發局長張誠參加「2025全球台商經濟論壇」。(經發局提供) 首先,「智慧產業學院」不再只是單向授課,而是企業與政府協作解題的共學平台,透過企業健診、AI導入諮詢、人才培訓與轉型經驗交流,協助企業釐清轉型方向,形成互相支持、知識共享的學習生態。 同時,市府也導入「產業出題、學研解題」模式,推動科研與產業的深度協作。像是今年六月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攜手舉辦的精準技術交流會,即是將具應用潛力的創新技術與在地企業媒合,讓科研不再停留在實驗室,而真正走進市場。 桃園向全球台商提出智慧招商四大策略,經發局長張誠參加「2025全球台商經濟論壇」。(經發局提供) 在商機拓展方面,桃園透過產業說明會與國際採購鏈結等機制,促進企業從研發到行銷的每一環節找到合作夥伴,讓媒合不只是配對,而是打造產業鏈互補與價值共創的起點。 更值得注意的是,桃園更成為北台灣率先引進矽谷級國際加速器 Plug and Play 的城市,串聯國際創投與新創資源,協助本地新創接軌全球,並吸引海外創新團隊落地合作,為城市創造開放、多元、具全球視野的創新場域,成為推動國際產業共創的具體行動。

Read More

桃園授證12傑出演藝團隊 展現多元藝文能量

114年桃園傑出演藝團隊授證,蘇俊賓副市長:用藝術拓展欣賞世界的多元風貌。(蘇俊賓辦公室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十六日前往桃園區米倉劇場參加「一一四年桃園傑出演藝團隊授證典禮」,蘇俊賓表示,今年桃園共選拔出十二個優秀的演藝團隊,領域涵括音樂類、戲劇類、舞蹈類及傳統戲曲類,這些傑出團隊不斷持續成長而且自帶流量、擁有忠實觀眾,並持續在舞台上發光發熱,這樣的能量實屬難能可貴,而桃園不僅要持續發掘精彩的表演團體,市府也會持續打造好的藝術舞台及環境,讓桃園的文化能量得以持續豐沛發展。 蘇俊賓表示,藝術與文化可以拓展民眾的視野,讓大家用更寬廣的角度來欣賞、觀察這個世界的美好,三十一年來桃園市扶植民間表演團體,一同合作,到目前已經有三百八十九個立案團體,經常可以在桃園的各項活動場合中欣賞到他們精彩的表演,他也感謝所有表演團體願意持續經營藝術的領域,讓桃園的文化更多元,而桃園人也能夠藉此培養更深厚的藝術氣息與品味,未來市府將持續打造一個文化能量豐沛、多元並進的環境,為桃園藝文環境鋪設更多藝術發展的可能。 114年桃園傑出演藝團隊授證,蘇俊賓副市長:用藝術拓展欣賞世界的多元風貌。(蘇俊賓辦公室提供) 文化局表示,為推動在地演藝團隊蓬勃發展,自民國八十四年起持續辦理傑出演藝團隊徵選及獎勵計畫,蟬聯一一三-一一四兩年文化部特優評鑑肯定。歷經專家學者評選今年共有十二個團隊脫穎而出:音樂類涵蓋狂美交響管樂團、金喇叭銅管樂團、風動室內樂團、風雅頌古箏樂團;戲劇類包含何日君再來劇團、沐寧相聲說演坊、犀牛劇團、慢島劇團;舞蹈類有君舞蹈劇場、敦青舞蹈團;傳統戲曲類則由桃興閣掌中劇團、景勝戲劇團等。 十六日於米倉劇場舉辦本市傑團授證典禮暨聯合宣傳發布記者會,以「藝鏡萬象 耀眼綻放」為主題,象徵桃園藝文團隊如萬花筒般多元燦爛、表演藝術如鏡面折射般繽紛耀眼,攜手共築一座流動而充滿生命力的城市藝場,期待市民共賞桃園藝文盛事。

Read More

過熟白內障 40歲女險失明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本來只是有點模糊,沒想到最後什麼都看不到。」40歲小嫻是一名忙碌的上班族,肩負家中經濟重擔,左眼模糊長達1年多始終未就醫,最近視力惡化到幾乎看不見至眼科求診。診斷為過熟的白內障併發青光眼,病情嚴重,轉診至長安醫院眼科,彭書昱醫師接手治療。 彭書昱醫師表示,小嫻的白內障已呈現完全乳白色的過熟狀態,手術複雜度遠超一般白內障。過熟白內障因水晶體嚴重混濁,手術過程必須使用特殊染劑輔助,水晶體質地過硬,需要更高的超音波能量才能乳化,相對增加手術風險與術後恢復時間。 向健保局申請給付特殊染劑,彭書昱為小嫻順利植入人工水晶體。術後,小嫻的視力從術前的幾乎失明,在1週內迅速恢復至1.0,成果令人欣喜。彭醫師提醒,術後快速恢復與患者年輕及身體狀況良好有關,並非所有人都能如此順利。 白內障是常見老年眼疾,發生率隨年齡上升。彭書昱建議,白內障手術最佳時機為「中等成熟」階段,此時手術風險較低,術後恢復相對迅速。若延誤至過熟階段,手術更複雜,視力可能無法完全恢復。 臨床經驗中,彭醫師觀察到許多年長患者因過度拖延,導致白內障過熟才被迫手術,此時往往已行動不便,需仰賴輪椅或家屬陪同頻繁往返醫院,徒增身心負擔。

Read More

20年口腔血管瘤 冷凍槍治癒

台北長庚口腔外科研究團隊將「冷凍槍治療」用於良性口腔血管病變,證實可以有效消除病灶、復發率極低。(長庚醫院提供/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長庚醫院16日發布研究成果,口腔內良性血管瘤可以使用「冷凍槍治療」,經長期追蹤證實可有效消除病灶、復發率極低,且恢復快、副作用低,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 一名67歲女性因牙周病前往長庚就醫,經檢查左下唇有約2.5公分的藍紫色腫塊,診斷為良性口腔血管異常,於是轉診口腔外科治療,長庚口腔外科醫師陳志魁指出,患者這個血管瘤已存在20年,並已造成左臉輕度腫脹變形,經採冷凍槍進行冰凍治療,進行3次療程後病灶明顯縮小,最終完全消失,經半年追蹤期間也未見復發。 陳志魁表示,經追蹤33名病患達5至51個月,研究結果32名患者病灶完全消退,僅1例無明顯改善,僅有8人出現輕微副作用,在目前有限的資料中觀察到病灶復發率極低,再次證實冷凍槍治療的穩定性與長期療效。 陳志魁指出,冷凍治療屬非侵入性療法,是透過極低溫使異常血管組織凍結壞死,同時保留周圍正常組織,具有傷口小、恢復快、副作用低等優點。相較於傳統手術與雷射治療,冷凍治療可大幅減少患者的疼痛與復原期,提升病患整體就醫經驗與滿意度。 長庚醫院口腔病理暨診斷科醫師蔣孟玲指出,發現口腔內有不明的紅紫色或藍紫色腫塊時,應盡早就醫檢查,早期診斷與治療將可大幅降低併發風險,保障口腔健康。 長庚醫院表示,這項研究建立了冷凍槍治療的標準流程,更為全球類似病患提供一項具科學實證的新選擇。

Read More

胰島素恐缺貨 藥師籲國內生產因應

記者傅希堯∕綜合報導 全球胰島素供應正面臨短缺的風險,基層藥師協會16日呼籲政府,應及早掌握可能缺貨情況因應,以免速效型胰島素供應不足,並建議政府透過鼓勵措施,協助國內藥廠自行生產相關產品。 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團隊早在2018年就於國際期刊刺胳針指出,全球糖尿病患者正不斷增加,胰島素的數量卻不足,到了2030年可能會有一半以上的病患無法取得胰島素,近年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人數持續增加,且部分藥廠將生產重心轉向利潤更高的減肥藥,使胰島素供應量吃緊。 基層藥師協會指出,政府應及早掌握必要藥品供應情況,若同成分藥品生產執照在5張以下者,若只剩3家生產,就必須開始因應,但近年每次遇到缺藥議題,衛福部卻總是以「不缺貨」或「有替代選項」搪塞,並未積極備戰避免缺藥困境。 據指出,占市場8成左右的糖尿病的胰島素注射劑「諾和瑞諾易筆」目前供應不穩定,藥廠告知的短缺原因是有「供應問題」所以無法穩定供貨,但業者未具體說明是什麼樣的供應問題。而自去年下半年就陸續有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患者到社區藥局領藥時,被藥局告知「缺貨」,建議患者回醫院領藥。 陽明交大食安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指出,隨著全球慢性病人數增加,糖尿病相關藥品在國際上本就面臨供貨不足情況,國內應盡快盤點,如全數仰賴進口或單一製造廠商,則容易面臨限貨、缺藥窘境,應透過給付優惠、鼓勵措施等,協助國內藥廠自行生產相關產品。

Read More

室內外溫差大 恐引發心血管病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每到夏季午後,雷陣雨總是說來就來,伴隨悶熱、潮濕與突變的高溫,讓人難受。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博士在社群平台貼文表示,這樣的天氣不只是讓人不舒服,更可能帶來熱傷害、呼吸道疾病、心理壓力甚至登革熱威脅! 黃軒醫師說明: 一、高溫+高濕:熱傷害與心血管危機悄然來襲,當氣溫飆升、濕度高,汗水難以蒸發,身體無法有效散熱,熱衰竭、中暑等風險大增。特別是老人、幼童、慢性病患及戶外工作者更是高危族群。根據WHO統計,2000至2019年全球約有49萬人死於高溫影響,亞洲占了45%。 此外,劇烈的室內外溫差會造成血管收縮與擴張不平衡,可能引發心悸、頭暈、中風或心肌梗塞。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者要特別注意。 黃醫師提出預防建議:包括:一、穿輕便透氣衣物,避免烈日曝曬;多喝水,別等口渴才補充;減少正午至午後高溫時段外出。 二、雷雨攪局:呼吸道與心理健康的隱形威脅,雷陣雨會讓空氣中花粉與黴菌孢子破裂為微粒,進入肺部,誘發「雷暴哮喘」與過敏反應。過敏患者應關好門窗、使用除濕機與空氣清淨機,並提前服藥因應。 此外,雷聲與氣壓變化也可能引起焦慮、失眠與情緒波動,對原本就有心理疾病或心臟病的人,更是一大壓力。 三、潮濕積水:登革熱的孳生溫床,高溫加上反覆午後雷陣雨,是病媒蚊最愛的生長環境。氣溫25~33度且降雨頻繁,將大幅提高登革熱疫情爆發風險。黃軒強調防蚊三要訣:「巡、倒、清」——巡查積水容器、倒掉積水、清除孳生源。 四、自我防護三招,做夏日健康戰士! 1.「涼」身打扮:穿淺色、排汗衣物,做好防曬,避開中午烈日。 2.「補」水守則:每天至少2000毫升白開水,多吃蔬果,補足電解質。 3.「高」警戒雷電:避免靠近大樹、水面及金屬物品,雷雨時勿淋浴,室內拔掉電器插頭,注意自身症狀變化。 黃軒醫師提醒,雷陣雨不只是一場天氣變化,更可能是健康警訊!學會正確防禦策略,不只降溫,更能守護你的心肺與全身健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