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產條例修正3讀 企業捐贈運動賽事抵稅調至175%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為促進運動產業發展,立法院8日三讀通過「運動產業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體育署表示,期待藉此次修法,提供運動產業更穩固的基礎,營造優質發展環境。 此次修法作業,共通過四條條文修正,體育署指出,修正第8條,更加重視運動數位科技運用,未來運用數位技術或資訊科技等運動科技提升運動產業服務品質或提高運動產業競爭力,主管機關得採取適當的輔導或獎助措施。 修正第13條為促進運動產業發展,提升運動產業競爭力,所以引進國家發展基金及民間資金投資運動事業,以利運動事業取得推展運動業務所需資金。 另外修正第26條,是為了鼓勵民間企業參與推動全民運動,增列營利事業捐贈辦理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促進全民運動發展賽事,得依所得稅法規定以費用列支,真正加速推廣全民運動。 而修正的第26條之2,對職業運動或業餘運動業及重點運動賽事主辦單位的捐贈得加成減除之額度由原本的150%提高至175%,以及對業餘運動業及重點運動賽事主辦單位之捐贈得減除營利事業所得額的施行期間由5年延長至10年。 體育署強調,配合運動部即將於9月9日掛牌成立,期盼透過本次修法,有助於建構更優質運動產業發展環境,打造全民參與、多元發展、創新驅動的運動產業國家。

Read More

民歌大團圓11/22唱進大巨蛋

《台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演唱會將於11月22日讓民歌唱進大巨蛋。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吳楚楚一呼百應,《台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演唱會將於11月22日讓民歌唱進大巨蛋,廣發「超級返校日」召集近百名歌手、樂手與4萬名歌迷大合唱共創民歌空前紀錄,葛萊美獎得主蕭青陽為演唱會主視覺打造全新視覺宇宙。 《台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演唱會宣傳曲之一的〈五十年〉是演出唯一的全新創作,由演唱會幕後推手的吳楚楚與老搭檔Michael張明智共同創作。兩人五十年前共組的二重唱(後稱「清清楚楚二重唱」)堪稱民歌早期二重唱的先驅,今年為紀念他們的五十年友誼與民歌五十週年,把從青春唱到花甲的音樂旅程與感動唱進歌中。 為了將「民歌大團圓」的精神發揚光大,超級英雄級的製作團隊特別祭出史無前例的節目內容及表演規格獻給歌迷,其中除了邀來海內外超過60組、共近百位民歌手與樂隊樂團共襄盛舉。 有別於過往民歌演唱會3個小時的演出,這次特別以多舞台方式把「民歌前傳」、「民歌經典」、「民歌後金曲」等不同時期的經典好歌一網打盡,歌單一字排開估計超過100首金曲,將破天荒的以總長超過6小時的音樂表演型態呈現在歌迷面前,琳琅滿目的曲目內容與珍貴歷史畫面,將讓歌迷宛如搭上時光機飽覽民歌發展史,4萬人一起盡情高唱民歌,享受這場空前的民歌華麗視聽饗宴! 《台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演唱會門票將於7月12日中午12點於拓元售票系統正式開賣。

Read More

出輯前先充電 七郎攜手雨神遊越南

七郎出新歌《南國之戀》,挑戰72字口白。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七郎出新歌《南國之戀》歌唱生涯豪賭變身新人,挑戰72字口白。出輯之前先充電,攜手雨神遊越南。 來自南台灣高雄,在南台灣擁有超高聲量的南霸天歌王七郎,在歌壇近40年,加盟豪記唱片推出第42張專輯《南國之戀》,而擁有眾多婆媽鐵粉,歌聲有著滿滿鄉土味。 此次轉換新東家,準備迎戰歌唱生涯另個新起點,新專輯《南國之戀》專輯同名主打歌為八點檔《願望》片尾曲,新歌除濃郁的七郎招牌歌聲,還特別加入挑戰的72字口白,七郎直說這是歌唱生涯中的唯二有口白的歌曲,40秒內要深情的說出72字,確實是一個挑戰,「講完了口白,音樂緊跟著響起,考驗著口語速度與對音感的默契,成敗都操之在我,演唱的壓力超大!」 此外,為了新專輯推出前先自我充飽電,七郎到越南旅遊一週,好好放鬆南國行,怎料在越南期間每天都下雨,被暴雨困酒店,只能在陽台呼吸南國空氣,被好友們笑稱是自來水,帶著雨神出遊,七郎則說逆向思考自帶雨水,水為財代表新專輯,歌唱新起點一定要唱旺了啦!

Read More

連晨翔婚後首現身 自曝姐弟戀故事

連晨翔在新戲《拜六禮拜》,與孫淑媚演出姐弟戀情節。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連晨翔戲外與劉品言驚爆閃婚懷孕,新戲《拜六禮拜》也正與孫淑媚演出姐弟戀情節,8日首度現身羞曝交往細節。 連晨翔婚後首度出席《拜六禮拜》記者會與媒體分享交往過程,坦言最初在拍攝《舊金山美容院》時曾害怕劉品言的強大氣場,但漸漸被她的果決性格和想法所吸引,認為這是她最有魅力的地方。 兩人從殺青後開始聊天,逐漸從朋友關係發展,經歷3-4個月曖昧期,去年底有默契想在一起,隨後便迎來了懷孕的驚喜,「當我第一刻說我要小孩的時候,她跟我的聊天,就是覺得她已經把自己當成一個媽媽在聊天。」也讓他們決定攜手共度未來。 連晨翔新戲《拜六禮拜》中也正與孫淑媚演出姐弟戀情節,孫淑媚飾演的蕭如如是個將近50歲的熟女,而連晨翔飾演的楊家豪卻僅有27歲,虐戀超揪心。 孫淑媚與連晨翔表示,拍攝親密戲前很緊張,但對於成果真的很滿意。孫淑媚也笑說,在親密戲播出前有先打電話通知爸爸媽媽,當下媽媽愣了幾秒後僅回說:「那假的啦!」但自當天掛掉電話後,至今再打給媽媽卻一直沒接通。

Read More

翁泌尿道感染 在宅照護改善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85歲曾姓老翁因發燒、咳嗽急診,診斷為泌尿道感染與支氣管炎,考量過往住院經驗不佳,家屬選擇在宅照護。醫療團隊每天派員到府注射抗生素;第3天病況加劇時,更由呼吸治療師到宅協助拍痰、遠距醫師即時調整用藥,並教導家屬使用監測設備。8天療程後,曾翁病情穩定,由醫師到宅評估結案,無縫轉接至居家醫療團隊持續追蹤。 面對高齡化與急診壅塞問題,羅東博愛醫院加入衛福部「在宅急症照護計畫」,讓病人不必住院也能在家接受急性醫療照護。急診科主任許智翔表示,「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情況可望改善,這項跨團隊合作服務不僅減輕急診壓力,也提升家庭照護便利性。醫院將持續推動此人性化創新服務,讓醫療走進社區。

Read More

〈醫師專欄〉膝蓋腫脹怎麼辦

■林敬為 膝蓋腫脹是骨科門診每天都會遇見的問題,無論是否是因為外傷造成,都會造成膝蓋疼痛,活動度受限,進而影響行走以及日常生活。面對這種狀況,需要從幾個面向找出原因。 首先,確認膝蓋腫脹是否由外傷造成。無論是車禍,跌倒或是運動傷害,都會造成膝蓋腫脹;如果腫脹的程度嚴重,或是腫脹的速度很快,必須及早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檢查是否有骨折脫臼、韌帶受傷或膝蓋內半月板軟骨破裂情況。 若膝蓋腫脹並非由外傷造成,可先回想過去是否有類似狀況。像是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在關節炎急性發作時,有一些民眾會因為發炎的情況較厲害,造成膝關節積水腫脹的情形;另外,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民眾,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類似疾病,也有可能在膝蓋或身體其他關節處,因疾病發作的原因造成關節發炎腫脹。 而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好發於男性的痛風,當痛風控制不佳,造成關節內有痛風石沉積時,就可能會常常造成膝蓋有疼痛以及腫脹積水;有些凝血功能不佳的病人,也可能在不經意的輕微碰撞間,造成關節腫脹出血的可能。如果沒有前述情況,也可以確認最近是否有發燒、發冷發抖的情形,若有此情形合併膝關節疼痛、紅腫發熱,須盡速就醫,並排除如化膿性關節炎等關節感染的狀況,避免關節因為細菌感染造成軟骨及骨頭進一步傷害。 如果膝關節過度使用的話,也可能造成膝蓋有疼痛腫脹的狀況。例如平常不運動的人突然健行登山好幾個小時;或是平常只有飯後散步習慣的人,突然心血來潮跑去參加馬拉松,做出超過平常膝蓋負擔的活動,也會造成膝關節發炎,進一步引起腫脹積水的可能。 當膝蓋發生腫脹疼痛情況,可先冰敷治療降低進一步惡化機率,並即時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及早確認造成腫脹的原因,避免膝關節進一步傷害。 (作者∕奇美醫院骨科醫師)

Read More

抗膽固醇藥仿單 統一精確警語

本報綜合報導 抗膽固醇藥物「斯達汀」(statin)年用量近10億粒,食藥署公告修訂中文仿單內容,統一「禁忌」中對肝臟疾病相關敘述,並將「警語及注意事項」的「肝功能」修正為「肝生化值」,讓用詞更精確。 食藥署2日公告,凡持有statin類藥品許可證的藥商應於明年5月2日前完成中文仿單變更,逾期未完成者,將依《藥事法》規定廢止其許可證。 食藥署藥品組研究員祁若鳳說明,statin類藥物在臨床上是第一線降血脂藥,台灣核准的藥品共atorvastatin等7項成分,包含單方及複方,其適應症為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混和型血脂異常等。 據統計,民國113年statin類藥品健保處方用量近10億粒。這次修訂首先是統一「禁忌」段落中,肝臟疾病相關敘述為「急性肝衰竭或失代償性肝硬化」;另外在「警語及注意事項」,將「肝功能」修正為「肝生化值」,讓用詞更精準。 目前核准statin類藥品許可證共約187張,皆為處方藥。食藥署提醒,請醫療人員於處方該類藥品前,謹慎評估病人用藥臨床效益及風險;如果病人對於使用statin類藥品治療有疑問或疑慮,請諮詢醫療人員。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鍾伯欣指出,使用斯達汀類藥物時,有部分患者肝生化值會上升,主要監測重點是肝臟指數ALT(GPT)數值,當上升至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即符合臨床上定義藥物對肝臟造成顯著影響標準。 若用藥後肝指數上升,鍾伯欣強調,首要任務是釐清原因,國內50歲以上族群仍有一定比例的B、C肝帶原者外,很多時候肝指數異常元凶並非藥物,例如睡不好、熬夜、飲酒等,或與三高及代謝症候群密切相關的嚴重脂肪肝;除建議患者尋求肝膽腸胃科專家意見,他通常會安排病人在用藥後3個月抽血追蹤、評估。

Read More

狼醫查詢平台難產 民團:就醫安全不能拖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狼醫事件頻傳,其中甚至不乏不孕症權威等名醫涉案。民間團體5日指出,衛福部5月承諾1個月內提出「狼醫查詢平台」規劃,期限早已屆滿,民眾就醫安全不能拖延。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5月允諾,1個月內完成規劃,確保未來醫事人員查詢系統透明,公開醫療人員是否有執行業務不當移送懲戒等相關紀錄。然而,醫改會在臉書質疑,民眾的就醫安全難道可以一再拖延?建立可近便查詢醫師不當紀錄的平台,是最基本的病人知情權與安全保障。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衛福部長邱泰源1月曾公開承諾3個月內完成研議已跳票,後續經民間倡議與國會質詢多方壓力,衛福部於5月21日再次承諾1個月內提出規劃;但期限早已屆滿,依然看不到任何具體成果。 林雅惠批評,肩負培育專業醫師、維護醫療品質責任的專科醫學會,至今選擇沉默與缺席,而衛福部竟又再次跳票。面對醫學會的失職與主管機關的消極作為,「我們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終結這樣的包庇文化?」 醫改會呼籲,作為專科團體的代表,應主動擔起專業自律的責任,公開承諾杜絕性暴力、捍衛醫療倫理。唯有嚴守職業道德,方能避免「劣幣驅逐良幣」,讓願意守護病人權益的好醫師,不被害群之馬連累。 對此,林靜儀說明,剛開完醫懲會,正評估現成法源能處理到怎樣的程度,包括只針對醫師或納入其他醫事人員等,若需要補強,才會進一步討論修法相關事宜。

Read More

童染猩紅熱 毒性休克重症送醫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暑假到來,孩子參加活動多,好發於國中小學童的猩紅熱病例明顯增加。1名年約8、9歲學童起初僅有發燒、肌肉痠痛,不到2天就出現血壓驟降、全身出疹、休克送醫,演變成毒性休克症候群,送加護病房搶救,目前仍住院中。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政洵說明,猩紅熱的致病菌是A型鏈球菌,好發年齡在5~15歲間,主要經由飛沫與呼吸道分泌物接觸傳播,症狀包括發燒、喉嚨痛、全身出疹以及草莓舌,傳染力不低。 邱政洵表示,猩紅熱過去多半在春、夏交替之際現蹤;但今年即使已進入夏天,且天氣炎熱情況下,病例卻未減,流行情形與過去不同。最近在診間1天可以看到2、3個猩紅熱病人。 他指出,A型鏈球菌依菌體表面的M蛋白,分為多種型別,台灣過去流行的多為M12型,通常引發較輕微感染;而M1型重症風險較高,其中「M1 UK」菌株因毒性強,易引發毒性休克症候群,甚至俗稱「食人菌感染」的壞死性筋膜炎,曾在英國造成多起嚴重感染案例。 M1 UK菌株在台灣雖尚未大流行,國內仍曾監測到蹤跡,必須提高警覺。邱政洵說,A型鏈球菌目前沒有疫苗可打,透過抗生素治療可有效控制;若演變為重症,則需立刻住院,以靜脈抗生素、升壓劑與免疫球蛋白等支持性治療,爭取時間搶救。 暑假期間人潮流動大,社區同時流行COVID-19、腺病毒等疫情。邱政洵呼籲,家長若安排學童參加營隊、室內活動時,應落實防疫措施,戴口罩、勤洗手等,降低感染風險。

Read More

心房顫動 中風風險多5倍 花蓮慈院引進脈衝場消融術

花蓮慈濟醫院舉辦「心動列車」心房顫動衛教講座。(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全台約2%人口被診斷為心房顫動患者,而80歲以上高齡族群間的發生率更高達近10%。最新的脈衝場消融術(PFA)可以快速、準確的消融目標區域,手術時間縮短至1小時左右,也減少27%復發風險。 花蓮慈濟醫院參與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聯合41家醫院舉辦心律不整衛教活動,5日舉辦「心動列車」心房顫動衛教講座,由心臟內科主任謝仁哲、醫師陳威佐透過宣導呼籲民眾注重心房顫動。 陳威佐表示,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若合併慢性病,風險更高。心房顫動的治療有3大重點,包括中風預防,透過抗凝血藥物降低血栓風險;控制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減少併發症;症狀治療,目標是維持正常心律,避免反覆發作,這時可視病情選擇使用藥物控制,或進一步接受「心導管消融術」進行節律調整。 陳威佐表示,心導管消融術分為射頻導管電燒(RFCA)、冷凍低溫消融(CBA)術式,可阻斷心房內異常放電路徑。去年衛福部核准通過的PFA,花蓮慈院也在今年引進。 陳威佐表示,PFA利用極短時間釋放高壓電脈衝,選擇性電溶異常心肌細胞,不僅不會傷及周邊包含食道、神經及肺靜脈等組織;且一次放電即可完成環形區域消融,不像射頻電燒需逐點操作,可以快速、準確的消融目標區域,也可以大幅縮短手術時間,手術時間縮短至1小時左右,減少病人所承受的麻醉時間和術後恢復期,也減少27%復發風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