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城廣角鏡 〉國土計畫法展延 農地攸關國家存亡

台灣因農地流失而陷入戰略被動,這樣的處境實在令人憂心。圖為遭到濫採砂石的農地。(本報資料照) 李建緯 近日《國土計畫法》(以下簡稱國土法)三讀通過展延實施,原定明年上路的各縣市國土功能分區圖,實施年限再展延六年引起爭議。然而何謂國土法及其影響,台灣社會鮮少有深層的討論,本文想以「糧食安全」為論述軸線重顧國土法必需存在的意義。 「糧食安全」(Food security)依聯合國定義為:「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在身體、社會和經濟上獲得充足、安全和有營養的食物,以滿足他們的食物偏好和飲食需求」,從學理維度,糧食安全,可劃分為「和平時期下的糧食安全」(Peace time)與「戰爭或緊急狀態下的糧食安全」(War time),前者能依自由化貿易獲取糧食,但後者將國家行為者假設在危險狀態,外部供應鏈中斷,資源無法再依賴進口,換言之,需要充足的本土糧食供給,做為戰略儲備,提升抗?擾能力(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以維繫國家生存。 顯而易見,台灣屬於後者,面對地緣政治危機,具潛在戰爭風險,實現糧食安全已是火燒眉毛。以下兩組數據顯示台灣的糧食並不安全。 近五年來,糧食自給率逐年遞減至百分之三十、耕地面積更減少了一萬多公頃。這些數據變化敲響了警鐘:若農地持續流失,台灣何以糧食自給?國家安全焉得保障?這還不包含農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國土法的核心是解決「農地非農用」之弊。其立法目的之一即是防止農田被濫改為建地,為農地破碎化亡羊補牢。 自民國八十八年的《農發條例》打開潘多拉盒子,農地改建地、濫蓋農舍、農宅,二十餘年來農地流失積弊已深,無節制的資本化偷走了台灣的農田,讓本該農用的土地傷痕累累,讓本處於弱勢的農業更加脆弱。短視近利的開發與炒地皮使我國農地支離破碎,除了環境生態的破壞,國家糧食安全也存在風險。 因應國土永續發展,國土法依據國土性質,將全國劃分為四大功能分區,分別為「國土保育地區」、「海洋資源地區」、「農業發展地區」及「城鄉發展地區」。此法以統籌全國土地利用為目標,補足過去的區域計畫法的空隙,讓國土空間利用更符合永續發展的精神。其中國土法第六條規劃基本原則:「農業發展地區應以確保糧食安全為原則,積極保護重要農業生產環境及基礎設施,並應避免零星發展。」將「農業發展地區」細分為優良農地、良好農地、坡地農地等,予以不同程度保障,防止不當開發。 反對國土法者常批評該法實施會讓「農地價格下跌、農民利益受損、農民無法翻身」忽視了更深層次的問題:農地並非單純的經濟資產,而是關乎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資源,農地存亡攸關國家存亡。當挪威因應地緣政治風險積極備糧、日本在海外投資農地以確保穩定供應時,台灣卻因農地流失而陷入戰略被動,這樣的處境實在令人憂心。 如今國土法延宕,此舉將進一步加劇農地濫改建地的亂象。據統計,過去半年內,由於地方預期《國土計畫法》即將上路,各縣市湧入大量土地變更申請案件,申請數量已超過一千多件。未來六年內,這類案件勢必持續增加,而政府若無法有效控管,台灣有限的耕地資源恐將進一步縮減。 戰國時期商鞅即建議秦王「國之所以興者,農戰也」道出國家興盛的根本在於農糧,是以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農地則是這條防線的根本保障,尤其台海處於戰火邊緣,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至關重要,當敵軍採蟒蛇戰術封鎖全島時,台灣才能屹立不搖。 (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本文為國戰會授權刊登)

Read More

12種版本 府城隍春聯金討喜

台灣府城隍廟現場揮毫或網印春聯活動,昨天在廟前廣場舉行。(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台灣府城隍廟過年前都會舉辦「手寫黑春聯、版印金春聯」活動,今年圖案委由高師大和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視傳系畢業的蔡詠晴和王嫚瑜設計,連日本朋友都慕名前來,且春聯索取數量無上限,讓大家都能滿載而歸。 府城隍廟蛇年現場揮毫贈春聯活動,昨天上午在廟前廣場舉行,主任委員郭榮哲示,今年仍邀請台南市書法學會理事長吳文凱領軍的七位名家現場揮毫,不論門聯、四言或大、小四方春聯都盡量滿足民眾的需求。 郭榮哲指出,明年是蛇年,因此在入口處特別設計像蛇身一樣長的簽名簿,讓民眾拿毛筆簽個名留念。很多人許久未拿毛筆寫字了,都覺新鮮有趣,連日本友人也來湊一腳,簽個日本名應應景。 台灣府城隍廟主委郭榮哲(右二)與今年負責設計版印春聯的蔡詠晴(左二)與王嫚瑜(左)合影。(記者陳俊文攝) 府城隍廟去年首辦網版春聯活動,邀請名家設計圖案,今年一口氣推出十二個不同的版,其中還有兒童Q版卡通,吸引很多親子一起動手同樂。 郭榮哲指出,金色春聯不太容易上色的關鍵在於金漆的材質,網印版根本買不到對應的金漆,不論日本百點或各廠牌金色亞克力漆都不對,要絹印金色春聯基本上需要找對金漆,連兩年廟方都委託熟識的印刷廠幫忙調配,一小桶金漆就要價近五千元。 但金色春聯有別於一般黑墨春聯,很多台灣人喜歡在過年貼個金色春聯招點財氣,所以金色春聯都很搶手,除府城隍廟之外,開基玉皇宮也推出金漆版春聯,民眾可利用春節前的週末假日前往DIY。

Read More

七股感恩音樂餐會 溫馨滿懷

七股區公所邀低收入戶及課輔學生齊聚,舉辦感恩餐會,市長夫人劉育菁、七股區長李佳隆前往各桌致意,感受圍爐氣氛。(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七股報導 七股區公所結合多家企業及善心人士,十一日舉辦「寒冬送暖歲末感恩音樂餐會」,邀請轄內低收入戶及妙惠居士林課輔班學生齊聚提前圍爐,另每戶低收入戶領取二千元新年紅包及一批生活必需品,感受過年氣氛。 感恩餐會在大寮社區活動中心舉行,七股區長李佳隆表示,這次參與的企業級人士分別為凱士士公司、金器工業公司、神奇假髮、黃聬、黃蔡宿花基金會和台南土城池濟堂的物資捐助,感謝善心企業與人士以實際行動展現公私協力的力量,讓弱勢家庭感受到深切的關懷。 代表市長出席的夫人劉育菁說,市府持續推動多項利民政策,透過改善財政、提升市政建設,讓更多弱勢家庭受惠,感謝熱心捐贈者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為七股弱勢群體帶來溫暖。 十一日共有一百二十三戶低收入家庭、二十一位妙惠居士林課輔班學童參加,一邊品嘗美味佳餚,一邊欣賞七股社區舞蹈班的熱歌勁舞、課輔班學生們合唱《感恩的心》,用純真的歌聲傳遞感謝與希望,現場氣氛溫馨感人。

Read More

南化行善團邀弱勢圍爐送物資

南化區行善團公私合力,舉辦寒冬送暖歲末餐會,讓區內弱勢可以提前圍爐,同時贈送每戶一千元禮券。(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南化報導 南化區行善團十一日舉辦寒冬送暖歲末餐會,讓區內弱勢可以提前圍爐,過一個暖暖的農曆年。區長徐全立表示,這一次寒冬送暖是行善團結合台南市安平國際同濟會、神農愛心慈善會、台南市11捨得關懷協會、台南市男子理髮職業工會志工團、衛福部數位X光巡迴服務車等單位合辦。 兼任行善團團長的徐全立表示,感謝所有行善團團員及社會各界幫忙,讓最偏鄉的南化居民也能感受各地溫暖之情。徐全立指出,南化區行善團成立於一百零三年,當時是因應台南市十大旗艦計畫「溫暖大台南」,當年賴前市長就職時,開辦台南市各區行善團,即透過公私合作協力,整合社會各界公益正面向善的力量與資源,讓弱勢近貧的區民與家庭,得到更多關懷與照顧,實踐溫暖大台南的城市願景。 十一日的歲末餐會,席開數十桌,桌桌歡喜無比,行善團也送物資和禮券祝福。徐全立說,台南已高齡化,市府重視老年政策,已完成一國中學區一日照目標,並開辦老人健保費補助,讓長輩受惠,也減輕照顧者負擔,讓台南成為不分年齡都能安居的城市。此次南化圍爐餐會,公私合作,讓南化弱勢有一個溫馨的餐會,同時每戶還有一千元禮券,祝福大家春節平安快樂。

Read More

下營公所號召獻愛挺弱勢

記者盧萍珊∕下營報導 下營區公所攜手在地企業與團體,十一日舉辦寒冬送暖暨贈送愛心物資活動,共有三百多戶弱勢及邊緣戶領取紅包、棉被及應景物資,感受下營幸福之愛。 下營區長李宗翰指出,農曆春節將至,轄內多個善心團體與人士共襄盛舉,辦理這次愛心物資捐贈,包括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夸克能源公司、小兵立大功公司張青鑑、海墘營文化藝術基金會、珍有味批發中心、下營九龍太子宮、下營夜市自治會、彰化和美武西壇、下營區各里辦公處等參與。 這項物資發放以轄內中、低收入戶、中低收入老人、獨居長者、困苦單親家庭及邊緣戶為對象,共有三百三十八戶,弱勢民眾領受物資頻頻表達感謝。

Read More

抗議司法不公 15萬小草無畏寒流釘孤枝

民眾黨11日在台北自由廣場舉辦的集會,現場大批群眾不畏寒風,齊聚高喊「綠色威權,釘孤枝」、「司法不公,釘孤枝」、「賴清德放人」等口號。(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民眾黨十一日發動「111釘孤枝」行動,代理主席黃國昌堅定的向自由廣場上群眾喊話,要向賴清德獨裁威權體制宣戰,民眾黨一定為所有台灣人戰到底,讓賴清德、民進黨學會對人民謙卑,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再度遭羈押,民眾黨舉辦「111釘孤枝,拒絕綠色威權,還我司法正義」集會,除聲援柯文哲,也要求司法公正,號召公民對民進黨與總統賴清德發出怒吼。 儘管寒流來襲,但許多民眾不畏寒風聚集在自由廣場,下午二時活動開始後,自由廣場牌樓及中山南路已擠滿支持民眾。現場在主持人帶領下,群眾高喊「拒絕綠色威權,抗議司法不公」、「賴清德,放人」、「DPP Free KP」等口號。眾人手握鏡面指扇、頭戴印有柯文哲肖像面具,象徵每個人都要當柯文哲分身,並高舉明鏡,映照司法的醜陋。 柯文哲妹妹柯美蘭致詞時數度哽咽強調,柯文哲絕對沒有貪污,一百九十頁的起訴書有十一個「起疑」、六十八個「可能」、五個「疑似」,卻沒有一項真正金流,但柯文哲仍然被羈押。 柯文哲的妻子陳佩琪致詞時回憶,檢廉去年八月卅日搜索時把他們家翻箱倒櫃,甚至搜走她已故父親留下的存摺,她知道檢廉想查金流,結果柯文哲被羈押四個月,只換來「某時地」。 陳佩琪和柯美蘭兩人在台上向群眾鞠躬致謝,現場也準備寫有「柯爸病危,請讓阿北回家盡孝」的布條,現場民眾心情激昂,不斷高喊「讓阿北回家」。 適逢司法節,民眾黨11日在自由廣場舉行「111釘孤枝!萬人捍衛司法正義」活動,有民眾扮演柯文哲演出行動劇,表達抗議訴求。(中央社) 活動至傍晚進入高潮,主辦單位將自由廣場牌樓打上象徵綠色恐怖的綠色燈光。黃國昌表示,過去曾是白色的自由廣場,標記著台灣人民前仆後繼推倒黨國體制,當初人民用選票把前總統蔡英文、賴清德送進總統府,但民進黨卻成為自己過去最討厭的模樣。 黃國昌強調,民進黨現在把司法檢調作為政治追殺的工具,面對賴總統的獨裁與威權,他要告訴賴總統,民眾黨不害怕,今天就是向賴總統獨裁威權體制的宣戰時刻。 黃國昌強調,群眾齊聚不僅是關心柯文哲清白,也關心台灣司法是否公正獨立,大家一定要共同努力奮鬥,在追求台灣司法獨立道路上,民眾黨一定會站在最前面,為所有台灣人奮戰到底,把屬於台灣的民主法治奪回來。 為訴諸國際媒體發聲,黃國昌也在現場以英文闡述柯文哲遭到賴政府政治迫害、遭到囚禁四個月,而大家齊聚一堂,就是要呼籲將司法正義還給人民、捍衛台灣的民主。 活動主持人喊出現場超過十五萬人、線上線下超過二十萬人,約在五點半,活動告一段落後,黃國昌和黨公職等一起登上宣傳,還有「餘力」的小草往總統官邸移動,擔心群眾失控的北市警方立刻召集上百名警力以站用「人牆」擋住愛國西路口,場面一度緊張,在車上的黃國昌表示,不是衝不了賴清德總統官邸,而是選擇不衝。

Read More

捍衛司法正義 藍營大咖挺釘孤枝

台灣民眾黨11日在台北自由廣場舉行「111釘孤枝!萬人捍衛司法正義」活動,多名國民黨籍立委也到場聲援,登台喊話。(中央社)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多位國民黨、無黨籍政治人物十一日聲援民眾黨「111釘孤枝」大集會,國民黨立委謝龍介表示,若當權者將司法當成工具,今天追殺柯文哲,明天就會追殺你跟我;雲林縣長張麗善、立委高金素梅、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等人期待司法勿枉勿縱,還給柯文哲一個清白的對待,也呼籲現場民眾要為捍衛司法正義發聲。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再度遭羈押,民眾黨發起「111釘孤枝,拒絕綠色威權,還我司法正義」集會,不少藍營政治人物到場聲援,包括特別北上力挺的張麗善,謝龍介、廖偉翔、吳宗憲等十多位國民黨立委,以及國民黨副秘書長江俊霆、智庫副執行長凌濤、發言人楊智伃等。 蕭旭岑指出,他代表前總統馬英九向民眾黨與柯文哲的家人致意,也向民眾黨代理主席黃國昌打氣。今天不是為了柯文哲、民眾黨與國民黨,而是為被綠色綁架的司法跟沉淪人權。 張麗善表示,司法不容被玷汙,民主不容被踐踏,大家不能保持沉默要勇敢發聲,針對司法的不公不義,應勇敢站出來捍衛司法正義;她期待司法能夠公平對待每個人民,也期待能勿枉勿縱,還給柯文哲一個清白的對待。 謝龍介表示,當領導人將司法當成工具,今天追殺柯文哲,明天就會追殺你跟我。如果一個領導人將司法當作工具,這就不是民主,過去都說民主是人民作主,今天人民卻沒辦法作主,今天的民主已變成民進黨作主。 吳宗憲指出,壞人不怕法律,民進黨根本不怕法律,說憲法是災難,又拿憲法來保護政權。壞人永遠不怕你拿法律當作武器,但會怕你放下法律、拿起武器,而武器就是吶喊,該上街頭就上街頭,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凌濤表示,不論過去藍白之間的互動有多少情緒,都應拋開個別意見,站出來聲援「司法正義」與「公平審判」,此舉並非針對任何個案,而是響應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呼籲,「我是熱愛台灣民主的台灣人,我堅決反對綠色威權,捍衛台灣的司法正義」。

Read More

冷爆!17縣市下探10度

低溫特報範圍擴大,17縣市氣溫下探10度,合歡山11日凌晨陸續下雪,積雪約2、3公分,公路局出動鏟雪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央氣象署十一日發布最新低溫特報燈號,從原本十二縣市擴大至十七縣市,低溫探攝氏十度以下。十一日至十三日清晨,受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中部以北、東北部及東部天氣寒冷,其他地區早晚寒冷,十四日晚間起又有一波大陸冷氣團南下,將影響到十七日清晨。 氣象署說,十二日的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中部以北、東北部及東部天氣寒冷,其他地區早晚也寒冷;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可見陽光。 氣象署預報,十三日清晨強烈大陸冷氣團及輻射冷卻影響,各地天氣寒冷,白天起強烈大陸冷氣團逐漸減弱,各地氣溫逐漸回升,日夜溫差大,十四日清晨輻射冷卻影響,各地天氣仍偏冷;十三日至十四日白天各地大多仍是晴到多雲,可見陽光的天氣,僅東部及東南部有零星短暫雨。 低溫特報橙色燈號區域,包括新北、基隆、台北、宜蘭,有持續十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的機率。 黃色燈號區域部分,則包括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金門縣,有十度以下氣溫的機率,連江縣有六度以下氣溫的機率。

Read More

守護台灣第一香實境遊戲上線

《守護台灣第一香》實境遊戲,十一日由副市長葉澤山(右二)、市議員也是西港慶安宮總幹事方一峰(右三)等人宣布正式上線。(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西港報導 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以民俗文化資產為主題,規劃六款實境遊戲,十一日首推以國家重要民俗「西港刈香」為主題,結合香科文化與實境解謎元素《守護台灣第一香》,玩家化身為「鯤鯓偵探社」的一員,與怪盜團「春仔花」展開智慧對決,搶先破解謎題,守護珍貴的民俗秘寶,吸引年輕民眾挑戰。 這項實境遊戲發表十一日在西港慶安宮舉行,副市長葉澤山表示,台南為文化重鎮,將珍貴的民俗文化資產以創新且有趣的方式呈現,透過實境遊戲,期能吸引更多年輕世代的參與,這次計畫不僅結合科技與文化,更強調實地體驗,透過遊戲引導,民眾能深入了解民俗活動的文化內涵,進一步感受魅力與價值。 文資處指出,另五款民俗遊戲分別為「東山吉貝耍夜祭」、「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將軍苓仔寮保濟宮冬至送火王」、「安平鎮城隍廟公普」及「府城縣城隍夜巡」。這些遊戲均具備實境解謎與導覽解說功能,以GIS(地理資訊系統)環境作為遊戲平台,引導玩家親訪民俗場域,讓更多民眾親近並了解民俗文化資產的重要性,提升參與者對民俗活動的興趣與認知。 《守護台灣第一香》實境遊戲於十一日上線,民眾無須額外付費、購買遊戲盒或是下載APP,只要簡單掃瞄QR code登入網頁即可開始遊玩,完成所有關卡的玩家,可將過關畫面截圖分享至個人臉書或IG,即可向慶安宮兌換精美小禮物,兌換期限至二月十二日止。

Read More

40年特展 台南文化中心展場誌 探索未來

台南文化中心成立四十年,推出「展場誌:觀看者-維護者-空間的對話術」特展。(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文化中心成立四十年,推出「展場誌:觀看者–維護者–空間的對話術」特展,特別的是,以台南文化中心為核心,將其視為一個長時間發生於台南的藝術事件,重探中心的當代意義與未來想像。 策展人楊佳璇表示,台南文化中心作為城市重要文化場域,承載的不僅是展覽與表演空間,更是市民休憩、親近藝術的重要場所,此次從中心的歷史與場域特質出發,延展至當代生活與未來的多元想像,希望重新定義文化中心在城市中的角色與意義。 展覽以文化中心建立於夢湖(竹溪源頭之一)水塘之上的歷史與地理意義為起點,帶領觀眾深入探索這座場域,透過藝術家視角,讓民眾穿梭在前後台、體認各項人員角色日常。如藝術家劉紀彤以水為連結,擴展中心與城市間在時間和歷史紋理關係;陳為榛以中心內現成物,創作立體裝置,充滿與現場空間場域相關連元素。蔡明岳、黃奕翔,分別以「藝術機構∕機制」為創作對象,是特別的展出角度;林玉婷從中心美學教育角色構思,轉化為藍曬創作。 中心指出,展覽希望描繪一份文化中心四十年的隱性展場日誌,透過位置、人員,進行多層次對話,除重新詮釋中心為展演機構定位,也探索這座文化地標未來更多可能性。展期至十九日於文物陳列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