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載扶輪社公益捐血

台南億載扶輪社與台南市i關懷希望協會辦捐血,現場邀鴻佳啟智庇護中心等五家公益團體和機構一同參與傳愛。(億載扶輪社提供) 記者葉進耀、陳銀全∕綜合報導 台南億載扶輪社與台南市i關懷希望協會廿八日合辦捐血活動,現場邀鴻佳啟智庇護中心等五家公益團體和機構一同參與,總共募得一百五十六袋血。 這項名為「小人物,大力量8.0牽手公益一起行」公益捐血活動,昨天在台南公園熱鬧展開,以推廣公益為元素,結合捐血活動與互動遊戲,共襄盛舉單位包括安得烈慈善協會、鴻佳啟智庇護中心、台南市癲癇之友協會、台南市以恩關懷協會與慈光心智關懷協會等一同參與,還有安卓美達國際公司、益民律師事務所、日安牙醫診所、嘉進建設公司及弘新企業社贊助物資與經費。 台南億載扶輪社今年創社滿十二週年,社長張杏華說,本於國際扶輪今年和明年度主題「神奇扶輪」的精神,億載扶輪社一直持續參與各項社會公益,希望透過今年的捐血活動與精心規劃互動小遊戲,讓受邀的五個公益團體可以被更多民眾認識及了解,進而有更多機會獲得更多資源來幫助需要幫助民眾。

Read More

義賣義剪 就業市集活動多元

勞工局長王鑫基(右二)現場體驗手作烘焙。(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麻豆報導 勞工局二十八日在麻豆區曾文市政願景園區舉辦「台南好生活、台南呷頭路」市集,結合就業徵才、親子DIY手作體驗、視障按摩、義剪及木工作品義賣,現場邀請今年全國職場達人盃技能競賽獲中式糕餅職類銀牌得主高誌鍵,手作米製品烘焙教學,吸引民眾目光。 勞工局長王鑫基指出,這次徵才共有十七家企業,提供七百四十三個職缺,希望民眾在新的一年找到適合的工作,另為炒熱現場氣氛,展示全國職場達人盃技能競賽「辦桌家具工藝」職類的作品,並有米製品烘焙教學,展現技職人才專業魅力與技藝傳承重要性。 勞工局首度在曾文市政願景園區辦「台南好生活、台南呷頭路」市集,透過多元內容吸引民眾參加。(記者盧萍珊攝) 活動一早由佑明視障「問」樂團及全國街頭藝人大賽最佳人氣獎的兔兔表演拉開序幕,晴天坊到場設攤展售,有手作Q版造型為大地祈福的黏土神明公仔、實用多功能帆布包,還有傳統中國結編織等,除可展示創意,也方便民眾選購。 另有大台南總工會、中華醫事科技大學、社團法人中華職訓教育發展協會等單位的培訓學員作品義賣、義剪;台南市木工業職業工會也提供書架、木椅、杯墊等手工藝品義賣,相關所得款項將全數捐助公益「做工行善團」房屋修繕用途,以實際行動幫助弱勢家庭改善居住環境,展現技藝傳愛的深遠意義。 台南市機車修理業職業工會有環保電動機車展示,現場有勞動法令闖關,吸引許多親子參與。

Read More

環局食農教育 親子摘玉米享受田園樂

南市環保局提供合作農民種植的玉米田,過程全用環保局利用廚餘自行生產的「尚好肥」,廿八日與上百名親子一同體驗田野收成趣,展現循環經濟的成果。(環保局提供)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市環保局推動友善農業與食農教育,提供合作農民種植的玉米田,過程全用環保局利用廚餘自行生產的「尚好肥」,環保局長許仁澤廿八日與上百名親子一同體驗田野收成趣,部分採收的玉米,更送往鄰近社區及居家照護中心,做為共餐食材,分享田間的收穫喜悅。 採摘前,合作的農民向參與的親子們講解玉米的生長故事、營養價值及病蟲害防治觀念,並現場教導小朋友以沙拉脫、食用油自製病蟲害防治用藥,讓孩子們收穫滿滿知識。 摘採時,親子們戴上帽子和手套,一踏入玉米田就傳來小朋友興奮的呼喊聲,現場洋溢歡笑。田旁還設置資源回收兌換攤位,民眾可持廢乾電池、舊手機或平板電腦兌換有機培養土。

Read More

〈司法走廊〉有限公司不執行業務股東可行使監察權

永康區陳先生問:本人與友人李先生兩個人成立一家有限公司經營商業,由李先生擔任唯一董事執行業務,本人為不執行業務的股東。最近我發現公司數年來的帳目有不清楚的事情,向李先生提出查帳的要求,卻遭李先生拒絕,請問我可以提起訴訟請求李先生交付帳冊,並委由專業的會計師或律師查帳嗎? 答:陳先生主張伊為有限公司的不執行業務股東,對方李先生係有限公司的唯一董事,依公司法規定為該公司執行業務的股東,陳先生並主張其為不執行業務的股東得行使監察權,因而陳先生請求李先生交付相關帳簿、會計憑證等給伊及選任的律師、會計師,不過經陳先生數次請求,李先生均置不理,不得已就提起民事訴訟請求。 如果是「股份有限公司」的監察人,為調查公司業務及財務狀況,並查核簿冊文件,得代表公司委託律師、會計師審核。又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得偕同其所委託的律師、會計師查閱董事會所製作的各項表冊與監察人報告書。「有限公司」的不執行業務股東,公司法規定是可以行使監察權,實務上認為有限公司不執行業務股東的此項監察權,是與股份有限公司的監察人行使監察權相同。 再者,因調查公司業務及財務狀況、查核簿冊文件,多需要具備法律或會計方面專業知識,始克達到監察目的,因此,為使有限公司不執行業務股東能確實有效行使其監察權,以保障股東權益。所以陳先生可以偕同其所選任的律師、會計師查閱各項表冊。惟股份有限公司的監察人或監察人代表公司委託的律師、會計師審核簿冊文件,應在公司為之,有限公司的查帳方式亦同。 本例陳先生不得請求李先生交付財產文件、帳簿、表冊給其自己,而陳先生行使監察權可以查帳且可以委託的律師、會計師查帳,但查帳地點應是在公司內。 (作者∕林瑞成律師)

Read More

〈中華副刊〉原來這就是「玉蘭片」

■納蘭澤芸 週末去市場買菜,看到有新鮮的竹筍賣了。裝在籮筐裡,還沾著新鮮的紅泥土。嫩生生的,我挑了幾只,還蠻貴。 「一只筍,一棵竹」。多年前媽媽常說這句話。 小時候大家都窮,春來沒啥新鮮東西可吃。可是不遠處的山上呀,一陣春雨滋潤,漫山遍野尖尖的竹筍娃娃愛煞人,可是那山是人家承包的,不能隨便去挖筍的。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就提著籃筐與看山人打遊擊。 山上筍多,山土又鬆軟,她們都不必用手刨,用腳照著筍根用勁一踢,一棵肥嘟嘟的春筍就咕嚕嚕滾了出來。回到家,剝掉筍殼,將肥白的筍切細絲,和鹹菜一起炒了,是下飯的一碗好菜,孩子們一筷接一筷地夾,再夾時被母親一筷子擋住:「別都吃光了,下頓還要下飯呢!」竹筍又叫「逢人配」和「百搭菜」,就是隨便搭配什麼菜都好吃,當然啦,搭配香噴噴的肉最好吃,可是,那時窮,沒肉吃。如果筍多,可以切絲後晾曬幹了做筍乾,可以吃很長時間。要追溯起老祖先吃筍的歷史那可就遠了去了。詩經裡就有「其簌維何,維筍及蒲」——春日祭祖的時候,估計就像現在的清明節吧,沒什麼好東西來敬供,只好謙恭地對神和地下的祖宗說:「祖宗請原諒啊,沒什麼好東西敬您,只有新鮮的竹筍和新蒲。」 筍嘛,一目了然,就是竹筍。可是蒲是什麼東西?沒弄明白,不會是蒲草吧,君當如磐石,妾當如蒲草,蒲草紉如絲,磐石無轉移。那紉如絲的蒲草,割都割不斷,還能吃?想不通。 那個寫《閑情偶寄》的李漁,筍若有知,必定會引他為知己。李漁在《閑情偶寄》裡可是把竹筍狠狠誇了一番,說它是:「至鮮至美之物,蔬食中第一品。肥羊嫩豕,何足比肩?食筍而遺肉。」就是說,有了竹筍,那肥香的豬肉羊肉牛肉都已不入我的法眼啦。喜筍愛筍甚至嗜筍的可不止李漁一人,被人稱之為「詩鬼」的唐代詩人李賀就說:「籜落長竿削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別卻池園數寸泥。」李賀長相醜陋,巨鼻、麻竿兒瘦、長指爪,愛寫「秋墳鬼唱鮑家詩」這種鬼氣森森的詩句,但卻難得寫了這樣一首詠竹筍的雅詩。 還有那個蘇東坡老先生,一生浮浮沉沉,打擊連連,可是他對生活的熱望依然是那麼高,香糯紅潤東坡肉,日啖荔枝三百顆,先生會享受!然而輪到竹筍了,他說:「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在一波一波的政治貶斥和偏遠流放中,心性淡然,流行坎止,還能覺出筍香撲鼻,真是不易! 週末的時候,我喜歡去市場買點小菜回來鑽進廚房叮叮咚咚幾勺子,經常看到菜譜上有一樣配料叫玉蘭片,我納悶了好長時間,不知道這玉蘭片究竟是啥玩意兒,難道是玉蘭花的花瓣兒?一直是個謎。有次去超市,看到一個塑膠袋上寫著玉蘭片,心下一喜,透過包裝袋使勁兒看裡面的東東,一片一片,白白半透明,我趕緊問旁邊的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解答得還挺專業,她說玉蘭片就是竹筍做的呀,先把竹筍切片,然後用清水浸泡,煮熟,晾乾,用特製的工具把筍乾壓扁,再用微微的炭火烘烤。最後就成了乾燥雪白透明的玉蘭片,講究的人家做湯都用到它,吃之前要用水泡發的,叫水發玉蘭片。玉蘭片,多雅致的名兒呀,我趕緊買下一包,晚上做湯的時候放一點,一定會香得沒了方向。

Read More

〈中華副刊〉說那迢迢路

■于耑 故鄉青山依舊,老街猶在,掬一泓老屋後頭小溪春水,挽一律廟旁巷弄清風,碎步在你我終身掛念的青石巷道,傾聽雨聲淅瀝,點點滴滴。那樁深鎖經年的斑駁故事不自覺由心升起。 五十載前塵往事。指南山下校園相識,青衣武生梨園相攜,劇劇相惜,東君忠勇孝全,西霞貞節不渝。怎奈時光不許,時空難料難預期,大洋兩岸相隔離,日日魚雁交換思念,夢裡換日線往返頻頻,含蓄傾吐來時路,各自栽種冷暖未知的心頭樹。 三載校園梨園同窗,數十載寒暑尺素交心,前景依然撲朔迷離。幾段相思零零落落,欲語還休。誰知你我再相逢,故人已未識,一甕新灰,冷冷清清,默默敘述多少前塵舊事。 獨自何堪?西霞無言獨攬西窗,人間事,隨緣隨風。春守溪旁垂柳,秋伴蕭薔孤影。你我陰陽兩相隔離,何必再爭先。天上人間何處尋舊影,可憐西霞猶倚門,輕聲呼喚,何年何日再東君? 拂塵淨身,老家廟宇的佛祖跟前跪拜,獨自合十捻香,微聲祝唸。半個世紀含住的千言萬語,等盡的青春韶華,隨麝香飄向一罈永懷。 小溪老宅內濕冷的中夜之夢終於等到你,依舊一襲青衫,瘦癯如常,手掌猶如校園青澀、梨園武生的昔日東君,厚實溫暖。

Read More

〈中華副刊〉午後

■蘇家立 風鈴的暖舌輕拉盛暑 小心翼翼拽下雨季 紫陽花尚未凋盡 路上蟬蛻有如夏的截角 能拼湊的人煙在樑柱斑駁 斑馬線互不讓灰的白鍵 比浮雲清澈 有人獨處屋內刷洗鏡子 鏡中的庭園半黑半藍有些龜裂 下一秒門不自覺敞開 他捎來的問候摻雜了楓紅 蟬鳴自指梢溢出淹沒微朽的桌腳 後來,我們不再偕肩逛街因為恐懼 因為難耐曬黑一切的午後 遊人如熱浪拍打多彩的城市 一地混濁的水窪使洶湧天空錯亂 佔據水窪的妳像蟬蛻 一踏即碎 濺起的花倏然枯萎 我隻身臥躺斑馬線彷彿無孔的風鈴。 午後奪走許多眼珠的陽光 將人群誤讀為不慎落地的繡球 囑託餘暉蹴向天際 蹴向驟雨般濕透街道的妳

Read More

〈中華副刊〉間奏曲 我們將要深談或者親密注視──讀零雨新作及其明朗

夢的搖曳 文/柏森 圖/張秀燕 深冬,我開始觀察日昇時刻的轉化。 因為光線的緣故,總有什麼正在提早或者延遲,就如同一切並非起初就是絢爛的色彩,而是一丁一點透過三原色的排列順序以及交錯,去形塑著變幻。 這使我想起讀詩時特別側重內在邏輯的合理與通順,考驗了寫作者言說的技術,情感控制以及思想的重點。往往這樣的詩,是直觀且毫不掩飾的。 詩的基礎單位,在詞彙(而非詞義)的簡潔和明朗的意象,兩者之間達到平衡時,所產生出另一層次的深遠。在這個結構下,多半會發展成口語表達方式,或是,將原先口語的習慣略加運用在詩的技術中,所謂「明朗」便指涉著不經由文字過度的遊戲性,將意象核心袒露在詩之中。 讀起近期刊登在印刻文學雜誌七月號的詩人零雨新作八首,發現相比於《特技家族》時期的遊戲、拆解和句法演變,或者《木冬詠歌集》裡帶有神學形式的鋪陳,新作已預示著詩人邁入了更加深層、平靜的姿態。 八首詩的景象調度皆以日常生活裡餐桌上出現的飲食、餐後那些收拾的狀態為基礎,乍讀之下以為是輕鬆之作(確實,其口吻平易近人而不故弄玄虛),實際上深埋詩人本質的後設思考。在〈漬物〉一詩裡,詩人寫: 我把你放置許久 想把你的甜蜜叫出來 終究是時間 在控管你的好味道 雖是寫物,然而人的凝視亦把物再次地擬人,藉由這過程,詩幽微地讓人、物關係慢慢地消除,而此時詩人回頭補述「時間」為何: 青綠的餐桌加上黃昏的顏色 大太陽下,把你曝曬 移進室內。時間變得 有如親人,有如一種承諾 口吻漸近出現彷彿談論秘密,在詩與讀的距離底,不疾不徐使寫景的光線暗示著時間受指代的意義,詩人對接起形而上與形而下: 晚飯後睡覺前── 我們將要深透或者 親密注視 讓意義在前期的堆疊至此段落成立,於是沿著這道判斷方向延伸,扣回詩名:「或者只是手牽著手∕互相醃漬」。 我們能明顯發覺,整首詩僅僅誘使讀者進入詩人所傳遞的純粹訊息,而其在此詩即使具有分行、斷句設計,也不成為閱讀時的干擾與障礙。回到此前所說,字詞的遊戲性降低,也許更可以明確地標示為裝飾的語意下降了,也排除詩句和詩句之間的不穩定、摺繞和拐彎。這樣的詩帶有一種爽朗的氣質,語言輕盈(graceful)而不造作,是除卻彆扭的那種態度,而使詩如此敞開。 明朗的詩,所言不只可套用在口語、美文的區別,明朗,或能說是一位寫作者與自身經驗的緊密性早已不分彼此,詩人以自我發散出思想本身。當我們說起「口語」,經常受誤認成是語言簡單也等於思緒的簡化,其實,口語若作為一種言說的質地,那麼它萬萬不可能與思緒單純相提並論。 語言缺乏思想,即是斷肢的獸,不再能遠行。這些,關於詩的深厚,便是一位詩人思想的軌跡。因此它經常是涉及經驗,涉及一個人觀看自身而反省的思忖。 那麼技術又該怎麼樣呈現口語?我依舊認為這或然是即物之陳述。同樣是「明朗的詩」,不同於零雨的詩是直樸導向深邃,韓江的詩在詞語簡單的狀態下,恰恰襯托出帶有強烈敘事的風格。盧鴻金所翻譯的〈安靜的日子2〉這樣寫:「我去關上陽台的窗戶∕∕在雨水飛濺進來之前∕∕(別碰我)∕∕蝸牛為了移動,身體從殼裡爬出來後說道∕∕留下半透明∕黏稠的污跡,稍微前行」,即使是透過翻譯,詞彙呈現的效果仍不生澀,但技法上依著分行中的空段,懸置景物,延遲了寫景在讀者心靈的發生。在零雨的〈塵土〉中也奇趣地有著相似的筆法: 有人說這些被淘汰之物 把它們和在一起 不久,全會消失不見 混同合一 於是我這樣製造出一袋一袋的塵土 有時候,試一試,加入洗髮後被淘汰的 一團頭髮。有時候,試一試,加入牙痛後 被淘汰的一顆牙齒 最後一次,試一試,被淘汰的那個 身體,也很容易製成一袋一袋的塵土 兩人風格迥異,不過在敘述的進程裡擅於「堆疊」,意象複沓,初次閱讀所停留的印象,會受到再次閱讀的加深,這個加深激起意象的純粹,而讓詩經由不過度華美的文字、符號,能夠傳遞完整的思維。 韓江在〈安靜的日子2〉的調度隨機景象中揀選的特定片刻,描寫蝸牛的行徑,從此展延:「為了稍微前行,將柔軟的深透從殼裡∕為了稍微前行,伸出靈敏的身軀∕從鋁合金窗框之間∕∕別刺我∕別踩爛我∕∕不要一秒之內∕壓碎我」,詩正當最後時刻又超越它原先的順暢感,加入此詩最後的獨白「(但是沒關係,不管你是刺我還是砸碎我)」之後,完成了自身的倫理判斷:「就這樣∕再稍微前行一丁點」。而在零雨的〈塵土〉,詩究詩人自我的內心輾轉下了判斷與決定,因此從原先實景的塵土,橫跨出臆想的塵土: 塵土── 五月的草花,九月的蟋蟀 在天空,在地上,在南在北的那些 鳥,老人,小孩,終將變成親族 變成小小的芽,細胞 或塵土 猶如接受已定的命運,時間穿入人之中,最末似乎是永恆不止,詩迴盪著遠處的回音,近身的呢喃: 一而再 一而再 純粹意象可以受到陳述傾洩,攸關思想的,在能被定義成「明朗的詩」中絕對佔有重要位置,甚至能說,那是唯一不能被技巧的事物──作為詩人的真誠,必是作為一個人的自我誠實。當我們得以受到詩的偏愛並且閱讀它,能夠意會它,說明了這之間傳遞的不僅僅是語言的結構和方式(儘管,符號總是伴隨著最多訊息和理解),又說,是我們的知性(intelligence)相互吸引著。 我們通過語言觀看,觀察某個人眼中的世界,與其產生心智的可能。赫斯菲爾德(Jane Hirshfield)在十扇窗論D.H勞倫斯的〈白馬〉時,提及:「當我們進入詩的語言時,會感到一扇門被打開,一陣真實的微風吹過讀者(……)正是進入了一種看似客觀的真實,這樣的詩歌才被賦予了生命的重量,無論它們在不經意的一瞥中顯得多麼微不足道——就像那只被岩石溫暖的烏龜,因自身存在而擁有了切實的重量,也變得真正至關重要。」 「明朗」言在一種精確,一種不可隱瞞、不可假作的心態。 就藝術的角度來看,「明朗的詩」或多或少有著印象派的某個味道。其流變起始於眼睛所見之事物,並畫在畫布,然而晚期印象派的畫家已不再滿足於停留在視網膜上的描摹,而是,在那之後的,深抵心靈之物,是否也可以被描繪?因為那真正核心的,也許就是「我」這麼一個人所見的真實吧。 深在文學的視角,這樣的詩,其實是通透寫作與生命的關係,誠實卻不自知,視見之物,都是心的倒影。

Read More

護幼童 3大幼教協會簽署承諾

教育局與南市三大幼教協會簽署「虐童零容忍、齊心護幼童」承諾,守護幼兒成長。(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歸仁報導 貫徹虐童零容忍的決心!教育局二十六日舉辦全市私幼宣導及研習,局長鄭新輝與南市三大幼教協會共同簽署「虐童零容忍、齊心護幼童」,承諾四項預防幼兒園發生違法事件措施,共同守護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近來有私立幼兒園發生重大的不當管教,引起社會關注。鄭新輝表示,自一一二年幼兒照顧及教育法修法以來,對於幼兒園違法事件已明確規範調查程序和訂定相關裁罰,雖檢舉並查獲不當管教的案件仍未停止,期透過研習會,重申教育局的立場。 未來若幼兒園發生情節重大的違法事件,包括對幼兒身心虐待、體罰、霸凌、性騷擾、不當管教,或其他身心暴力或不當對待行為,除了重罰並公告在本市不適任人員專區及全國教保資訊網外,也將依幼照法第五十八條,視情節輕重對幼兒園核予減招、停招、停辦,最重處廢止設立許可證的處分,杜絕任何違法事件的發生。 這項研習在長榮大學舉行,包括南市幼托教育創新協會、南市幼兒教育發展協會及南市幼稚教育學會等三大幼教協會,共同簽署「虐童零容忍、齊心護幼童」承諾,宣誓一起守護幼兒。 主要項目有定期向全園員工宣導不得對幼兒有不當管教行為、定期辦理正向管教及情緒管理等研習課程、定期向全體員工宣導應通報事項義務,及落實定期與不定期巡堂並主動關懷幼童,若發現不當對待或管教情事,應即依法通報等。

Read More

崑大視訊畢製動畫獲女性影展優異獎

崑大視訊系畢製2D動畫短片《像我這樣的白芝麻》,榮獲美國WRPN女性國際影展學生競賽單元優異獎。 (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視訊傳播設計系學生作品再創佳績,畢業製作2D動畫短片《像我這樣的白芝麻》(The Journey of White Sesame),參與美國「WRPN女性國際影展」,獲得學生競賽單元優異獎,讓該校師生的蓬勃創作能量躍上國際舞台。 崑大視訊系畢製作品《像我這樣的白芝麻》,是由今年應屆畢業生黃瑋柔、賴欣妤、黃若婷、趙芝瑩、陳媞亞、吳維鴻和翁啟倪等七人完成的2D短篇動畫,劇情描述桌上一片被啃食的燒餅,其中一粒芝麻因咀嚼的震動掉落地面,當它醒來時發現身處在如天空之鏡的空間,好奇心使這粒芝麻四處探索,碰上了胸前開著洞且充滿彩色液體的人體,展開一段尋找、實踐夢想的旅程。 故事以一顆白芝麻作為主軸,透過奇幻的故事內容,傳達被資本主義剝削的社會,人類該何去何從的理念。 導老師劉勇明表示,這部動畫作品故事獨特、美學風格強烈,在國內已獲得青春影展、巴哈姆特ACG創作大賽動畫組等獲獎肯定,更在國外入圍許多影展,例如巴塞隆納「作者電影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獨立線上影展」、巴拉圭「東方市獨立影展」,及巴黎「高升國際影展」等,這次能在美國「WRPN女性國際影展」得獎,非常替學生感到欣慰,也肯定他們的努力能被看見。 視訊系主任曹源峰也讚許學生天馬行空的創意,期許繼續在動畫領域耕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