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周邊路網建設拚明年完工

南科周邊路網建設拚明年完工,將帶動產業交通與觀光廊帶發展。(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因應南科發展需求,市府配合「南部科學園區台南園區擴建計畫」,推動「台南都會區北外環銜接樹谷園區聯絡道工程」及「國道一號北外環交流道工程」,將陸續於一一五年完工,有助於廠商建廠營運及帶動周邊觀光廊帶整合。 工務局表示,南科三期基地位置西側的道路工程「台南都會區北外環銜接樹谷園區聯絡道工程」,由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辦理,於一一一年五月動工,目前進度已完成八十趴,預計一一五年三月底完工。 鄰近的「國道一號北外環交流道工程」由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辦理,一一二年九月開工,目前進度約六十二趴依計畫進行,預計一一五年十二月完工。 市府表示,國道一號高速公路與北外環道路增設之北外環交流道,介於台南系統交流道與永康交流道間,可縮短往高速公路車輛於市區道路停等時間,並大幅縮減人流與物流城際旅運時間;樹谷聯絡道方便增加樹谷園區遊憩便捷舒適之便利性。 南科周邊道路「台南都會區北外環道路」、「台南都會區北外環銜接樹谷園區聯絡道、「國道一號北外環交流道工程」以及已完工通車之「新港社大道與南科聯絡道路口轉向改善工程」,各工程相輔相成,未來陸續完工通車後將鏈結南科、台南科工區、永康工業區及永康科工區等四產業園區,完整架構環狀路網。

Read More

環局招考330名清潔臨時人員

南市環保局今年將招考「儲備性質」清潔臨時人員,甄選簡章與報名資訊廿五日公布於環保局官網,報名時間自九月一日至九月五日止,一律網路辦理。(檔案照片、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市環保局將招考「儲備性質」清潔臨時人員,環保局表示,睽違三年後,今年釋出三百卅個名額,其中駕駛類組首度新增「路考」測驗,以保障用路及市民安全;「特殊身分類組─身心障礙者」則改為資源回收測驗。甄選簡章與報名資訊廿五日公布於環保局官網,報名時間自九月一日至九月五日止,一律網路辦理。 環保局表示,錄取人員將依職缺及成績名次分發,候用資格至一一七年十二月卅一日止,逾期未能進用者自動取消資格。上次招考為一一一年,共錄取三百人,候用資格至十二月底,不過已於八月全數進用完畢。 此次報考資格為設籍南市滿一百八十日以上的中華民國國民,並須具備各類汽機車駕照。報名分為溪北一區、溪北二區、溪南一區、溪南二區,類組包括「一般類組─男生及女生」、「駕駛類組」及「特殊身分類組」。其中「特殊身分類組」含中高齡失業者、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無業者、二度就業婦女、環保廠(場)設施在地里里民(限溪南區)、身心障礙者、原住民,以及警消殉職遺屬等七類保障名額。一般類組符合基本資格即可報名,駕駛類組則須具備職業大貨車、職業大客車或職業聯結車駕照。 市長黃偉哲表示,此次招考特別委由第三公正機構辦理,以公開、透明方式進行,避免外界質疑。 環保局提醒,報名限擇一區、一類組,特殊身分類組亦限擇一身分,報名截止後不得修改。如需協助網路報名,可攜帶相關文件至環保局官網公告之指定地點辦理。

Read More

全球OTT大獎 化外之醫奪最佳亞洲內容獎

演員鍾欣凌(左起)、曾敬驊、張榕容、林廷憶24日赴韓國參加全球OTT大獎頒獎典禮,其中林廷憶憑藉台劇「影后」榮獲最佳女新人獎。(台北電影節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 全球OTT大獎24日晚間在韓國舉行頒獎典禮,台灣演員、劇集表現耀眼,鍾欣凌親頒最佳新人獎給林廷憶,林廷憶以全英文發表感言;張榕容和曾敬驊獲邀頒獎,影集「化外之醫」榮獲「最佳亞洲內容」。 全球OTT大獎由釜山國際影展與韓國廣電推廣協會起聯合主辦,2023年起更名為亞洲內容大獎暨全球OTT大獎,2025年更名為全球OTT大獎,目標放眼全球內容市場。 國際犯罪醫療影集「化外之醫」則擊敗各國強片,奪下「最佳亞洲內容獎」,這也是釜山國際影展主辦以來,第一部台灣作品榮獲此大獎。 製作人湯昇榮表示呼應「化外之醫」故事核心精神,用善意與尊重,對待不同地域、語言、文化與階級的人。他說,在頒獎典禮中,多位國外評審分享他們非常喜歡這部影集,讓他非常感動,也證明這部影集用「國際犯罪類型」作為敘事框架是對的,也期待能引發更多的共鳴與迴響。 台灣演員張榕容攜手鍾欣凌揭曉「最佳男女新人獎」、曾敬驊與韓國女演員廉惠蘭合體頒發「最佳男女配角獎」、蕭子墨與香港男團MIRROR成員江熚生(AK)同框公布年度新人獎,台灣演員群24日在釜山難得齊聚,星光熠熠。 今年同樣以「影后」入圍最佳女配角的鍾欣凌,此次以劇中「胖姐」之姿親手將最佳女新人獎頒給飾演「史艾瑪」的林廷憶;戲裡經紀人推新人、戲外將徒弟送上舞台的巧合,成為當晚最動人的瞬間。

Read More

棒球經典賽中華隊教練團、80人名單出爐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中職召開世界棒球經典賽選訓會議,總教練曾豪駒表示,初步確定80人名單、為全職業陣容,12月會再更新名單並詢問球員意願,近期會安排團隊赴日本觀察旅日球員。 世界棒球經典賽C組預賽將於明年3月在日本東京巨蛋舉行,台灣隊總教練為曾豪駒,昨天召開選訓會議決定教練團名單,成員與世界12強棒球賽、世界棒球經典賽資格賽相同。 除曾豪駒,其餘成員包括首席教練高志綱、投手教練林岳平與王建民、打擊教練彭政閔及高國輝、內野守備教練陳江和、外野守備兼跑壘教練張建銘,而體能教練為劉品辰與陳宗宏。 曾豪駒會後表示,會中再確定80人名單,名單中是全職業球員,納入不少旅外球員,包括旅美小聯盟層級1A到3A都有、旅日球員,一直到球季結束前都會持續觀察。 曾豪駒表示,估計在12月會更新更近期名單,這段期間持續篩選、縮小名單,也會詢問球員意願,希望大家目標一致,有強大意志,團隊能打出好的感覺。 至於情蒐作業,曾豪駒表示,國內球員出賽都有持續觀察,國外球員出賽也會製作影片給教練團參考;中職秘書長楊清瓏也表示,會長蔡其昌近期就會率情蒐團隊啟程赴日本,觀察旅日球員出賽狀況。

Read More

共好成亮點 金鐘60 Lulu、曾寶儀扛主持棒

金鐘60主持人分由Lulu、曾寶儀擔綱。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金鐘60主持人25日揭曉!分由Lulu黃路梓茵、曾寶儀主持節目類與戲劇類,兩代女主持人為「共好」站上舞台。 第60屆金鐘獎將於10月17日及18日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盛大舉行,分別舉辦「節目類金鐘獎」與「戲劇類金鐘獎」頒獎典禮,「節目類」將由Lulu黃路梓茵擔任主持;隔日「戲劇類」則由曾寶儀接棒再度主持。 Lulu黃路梓茵今年首度擔綱「節目類金鐘獎」全場典禮主持人,坦言其實早就默默在期待這一天,自稱從小就是電視兒童,「我不是想站到多前面的位置,而是希望自己能成為把大家串在一起的那個人。」 曾寶儀繼第57屆後再度擔綱主持,今年挑戰60週年盛典,她坦言壓力一定有,但也深感榮幸,「今年是金鐘60,是匯聚一甲子的節點,大家關注度會特別高。過去我們回顧一年,今年要回顧的是60年,雖然我沒有活60年,第一屆時我還沒出生,但金鐘的確陪我走過了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曾寶儀認為,金鐘獎就是台灣的縮影,希望能藉由這次主持,把「共好」的概念帶入觀眾心中,「不要再用比較博版面,而是從我們自己開始,讓共好成為值得關注的亮點。」

Read More

張秀卿一句話 助廖偉志東山再起

資深音樂人廖偉志發文,感謝張秀卿幫助他東山再起。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資深音樂人廖偉志老師在臉書發文,分享觀看張秀卿演唱會的感觸,謝張秀卿一句話改寫命運,並透露〈辣妹駕到〉原本寫給謝金燕,結果張秀卿一句話攔胡成代表作。 廖偉志回憶當年27歲時,正值人生低潮,在恩師黃建銘老師收徒下,得到為張秀卿寫歌的機會,經典作品〈冷冷的棉被〉就此誕生。 多年後,廖偉志事業遭逢創業失敗,試圖重返音樂圈時,竟在台北與豪記唱片老闆會面時意外重逢張秀卿。張秀卿當場隨即向老闆力薦他擔任下一張專輯的製作人,成為他東山再起的關鍵契機。 其中〈辣妹駕到〉一曲原本是寫給謝金燕的作品,但張秀卿在挑歌時堅定直言「我要這首!」,沒想到,這首歌不僅成為張秀卿繼〈車站〉後的代表作,更紅遍KTV與海外,也成為不聽台語歌的國語掛年輕人K歌必唱之作,意外打開電音搖滾市場,成就雙方音樂生涯的經典。 另一首〈春花望露水〉的誕生,也在張秀卿的詮釋下感動了無數人,廖偉志說:「張秀卿用〈春花望露水〉與〈辣妹駕到〉證明了她能文能武的唱功,也為我寫歌與唱片製作的寬度留下了歷史。」

Read More

虛實合一 桃園體育運動展演會9/6引爆

桃園體育運動展演會九月六日登場,王明鉅副市長邀市民共享桃園體育榮耀。(新聞處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25日出席「2025桃園體育運動展演會暨體育有功人員表揚活動」,會中表示,今年度活動將於9月6日在桃園藝文廣場舉辦,除表揚參與國際賽事獲獎及體育有功人員、團體外,現場並設有多項虛擬運動體驗攤位及創意市集,邀請市民朋友踴躍參與,共享桃園體育的榮耀與活力。 王明鉅也於現場體驗虛擬棒球運動,在逼真模擬環境中透過揮棒擊球,感受運動科技帶來的臨場氛圍。王副市長幽默分享心得表示,「民眾如果平常打不了全壘打,在這裡可以打全壘打」。 體育局表示,「2025桃園體育運動展演會暨體育有功人員表揚活動」以「Taoyuan in action」為主軸,延續去年虛實合一的創新精神,展現桃園市推動體育多元化發展的成果。9月6日活動將表揚參與國際賽事獲獎及體育有功人員、團體,會場並規劃虛擬運動體驗、電子競技表演賽及相關體驗區,讓市民能近距離觀賞新興科技運動,體驗跨界突破與創新魅力。 體育局進一步指出,本次活動將於9月6日下午1時至晚上9時舉辦,並透過體育局官方粉絲專頁及「桃趣總動園」YouTube社群媒體同步直播。現場亦安排摸彩活動,獎項包含電動自行車、任天堂Switch、筋膜槍等多項好禮。

Read More

TEEN TOP出道15年 10月來台開唱

韓國男團TEEN TOP 10月5日來台辦15週年演唱會。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韓國人氣男團TEEN TOP以超強舞蹈實力被公認為「刀群舞偶像」,今年迎來出道15週年,將以全體回歸並推出全新專輯《Just 15, Just Teen Top》,25日正式宣布10月5日於Zepp New Taipei舉行演唱會,為粉絲帶來熱情滿溢的舞台。 TEEN TOP擁有多首被韓國公認經典的名曲〈不要噴香水〉、〈Crazy〉、〈Missing You〉等,台灣粉絲多是早在出道時期就給予支持。 Niel回憶起2012年第一次訪問台灣說:「機場有很多粉絲來迎接,那是第一次粉絲見面會,當時看到粉絲們用韓語大合唱〈Crazy〉的情景讓我很驚訝。此後無論是以TEEN TOP還是個人活動,經常來台北舉辦粉絲見面會和演唱會,每次都有粉絲熱情支持,所以對城市和粉絲都感到很親切。」 忙內創造則說,「2023年再次來到台灣,雖然是久違的訪問,但發現以前的粉絲依然在場,並繼續支持我們,真的很感動。」並透露前年演唱會結束後去九份,覺得是一個讓人療癒和心情愉快的地方,這次來台若有空檔,也想逛逛夜市。 這次TEEN TOP將於10月5日在台舉辦15週年演唱會,當天正好是成員天地的生日,讓他直說這場台北演出對他有著不一樣的意義:「能在生日當天與台灣ANGEL相聚,是最大的幸福。一直以來都感謝大家的支持,這次能夠履行承諾再次站上舞台,真的非常感謝粉絲的等待與陪伴。」

Read More

〈中華副刊〉活刑

■山鷹 一、 西元二二三三年新歲剛過,新州國國家醫學中心一零一樓10101室,室內燈火通明,一個老人獨立於窗前,瞇著雙眼望向窗外朦朧霧鎖的遠方。 他叫徐超,是新州國有始以來最偉大的醫生、一代基因宗師、大科學家和「天腦」發明人,起死回生的醫術曾多次救活必死的病患。 作為新州國的傑出科學家和醫生,徐超經歷過無數次生死之間和存亡過程,然而,他自己的生命卻被政府制約無法自然結束,這讓他感到極度困惑,無法釋懷。 徐超孤立於窗前,沉思著自己的未來處境。 他的身體依然健朗,但妻離子亡,數十年形單影隻的日子,心靈早已疲憊不堪。他懷疑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真的有意義? 回想起過去的成就,徐超的心中充滿複雜的情緒。他曾經是人們仰望的發明家,現在卻成了政府的囚徒,被迫過著生死循環求死不得的日子。 在這個什麼都被政府監控的時代,徐超感覺自己失去了身心自由,也失去了生命尊嚴。 就在他心神不定之際,一陣敲門聲打斷了他的思緒。他轉身走向門口,看到一個熟悉的面孔,他的得力助手吳明博士出現在眼前。 「徐教授,恭喜康復。您還好嗎?」吳明博士關切地問。 徐超微微一笑,點了點頭,「我還好,謝謝關心。」 吳明博士看向他的眼神,心中充滿擔憂。他知道徐超的心情並不好,但卻無法給予任何協助。 徐超與吳明交流了一會兒,然後轉身穿上風衣,兩人一起出門奔向實驗室。在實驗室裡,徐超至少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暫時忘卻心靈的疲乏。在科學的世界裡,他還能找到一絲安慰。 然而,即使在工作中,徐超的心情仍然時而悲傷時而沉重。他知道自己需要找到一種解脫方式,一種能夠讓他的身心重獲自由的方法。 否則,他將永遠被困在無盡的生死循環牢籠中。 二、 「唉,又死不成了……」一臉病容的徐超躺在病床上,口中嘆息著。他的面貌雖然略顯疲憊,但四肢依舊勇健,一無老態。 這是徐超第九次被救活。 133歲他第一次自殺不成時,被國家最高法院判處「活刑」,從此失去了死亡的權利。 那次之後,每一次他生命瀕危,最後都會被救活,用的是他自己開發的最新醫技。 徐超前幾次被從死神手中搶救回來時,其實心中滿溢慶幸和感激。 第一次他被救活時,剛滿三十五歲,正是英氣勃發的青年,此時正帶領著一批天才科學家做著抗癌的基因研究,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某一晚被發現昏倒在研究室內,還好他的同事及時發現,緊急送醫救回生命。 第二次他從死神手中被救回,那時他年紀剛滿一甲子,彼時人間已無癌病,任何癌症都能被醫好且無後遺症。此時的他名滿天下,聲譽如日中天。 第三次他被救活時已年高上壽,醫生為他換了一個「自體基因重生心臟」、一對「自體基因重生腎臟」和一副「自體基因重生肺臟」,讓他能夠繼續活著帶領團隊及研究。 話說回來,他的新臟器雖然都是自體基因重生,其實並不如初始臟器健康好用,每重生一次品質就下降一些,常常發生無預期的症狀,讓他不時進出醫院,情形每下愈況。 那次以後,徐超每一次生病,就換一次類基因重生臟器,一種與奈米蟲共生的複合式基因重生臟器。 第六次他被救回時,除了頭腦外,徐超全身的器官,幾乎都是複合式基因重生加奈米蟲器官,他成了一個死不了的人。 第七次徐超被救回時,高齡花甲重開之歲,那時他已成為國家的活樣板,一舉一動都被「天腦」嚴密監管著,幾乎到了無所遁形的地步。他極端渴望自由,內心憂慮不已。 徐超被政府處以「活刑」後,歷經多次強迫式生命存續,漸感生不如死,刺激他開始思索繼續活著的意義。 他更發現,由於「天腦」的發明,任何人只要思想稍與當局悖離,便被政府追蹤監控,甚至判處「活刑」,世界逐漸變成一座巨大的監獄,這違背了當初他發明「天腦」的本意。 在無盡的孤獨絕望中,徐超一再嘗試尋找解救的方法,但受到政府的阻撓無法成功。 三、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淑蓉,淑蓉,妳別走……」徐超再次從噩夢中驚醒,兩眼呆滯雙手掩面,整個人跌入恍如旅人突聞午夜蕭聲的悲涼當中。 淑蓉是徐超青梅竹馬的紅顏知己,是他無話不談的妻子。倆人結婚後,只要工作上遇到任何困難,淑蓉都會想方設法幫忙解決,徐超認為妻子淑蓉比起王弗,並不惶多讓。 「十年算什麼,淑蓉離開整整五十年了……」徐超永遠忘不了妻子彌留時對他說的話:「你真的要這樣無依無親的活著嗎?」 自從淑蓉離去後,徐超失去了生活中最有力的心靈慰藉,「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從此日夜深埋於研究當中,他想憑藉繁瑣不堪的工作,努力忘卻對妻子無盡的思念。然而幾十年過去了,她的明眸皓齒、一顰一笑,於午夜夢回時總是不自覺出現在他的腦海。他也一直無法忘記妻子臨終時一再告誡的話:「死亡,是自然規律。」 徐超念著蘇東坡懷念亡妻的《江城子》,聲音越念越小,最後泣不成聲,跌入更深更遠的深淵當中。 四、 「成功了。成功了。」徐超的研究室響起一陣掌聲,歡笑聲此起彼落。 「人類終於可以瞬間移動了。」坐在首席座位上的徐超,這時臉上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量子糾纏自二十世紀被發現後,人類一直無法明其原理,遑論應用了。徐超在27歲時就在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量子糾纏的科學原理,並提出使用方法。此後憑藉優越卓倫的創意領導和想像力,經過短短十年的努力,他的研究室發明可以瞬間移動的量子瞬移,打破人類幾千年來的移動方式,整個世界的行動模式為之完全改觀。 那時的量子瞬移,距離和重量都有所限制,只能短距離使用。由於超奈米科技的進步和飛躍進展,在他百歲時,人類已經能夠使用量子跳躍瞬移技術,來往於地月之間了。 徐超的另一項前無古人的成就是發明了「天腦」。 簡單來說,每個人的知識背景雖然不相同,思考方式各異,但經由「天腦」聯結後,思維模式不但可以被儲存,還可以被量化、分析及改進,然後再回授到人腦內,讓腦神經元的聯繫更緊密,激發出更有效率的創造力。 「天腦」的發明,讓聰明人更聰明,天才更天才。 對國家來說,這個發明的貢獻宏偉巨大,政府管理人民變得非常容易。人類社會此時幾乎已沒有作奸犯科之人了,人人都成為好國民。至於好國民是不是真好人,那根本一點都不重要。 徐超的「天腦」發明,最後卻讓他落到現代商鞅的慘境,他的每一次自殺,最後都功敗垂成,即便他的天才無人可以超越,他終究還是不斷敗在自己發明的「天腦」手中。 五、 在與助手的交流中,徐超得知政府對他的監控,幾乎到了密不透風的地步。 徐超甚至發現,由於國家級「天腦」的不斷擴展,人民只要思想殊異,一舉一動便被國家級「天腦」牢牢監控著,世界變成一座無柵欄的超大監獄。 在這樣的困境下,徐超開始尋找生命的出路,他思考各種可能的解決方式,希望能找到一線曙光。 在這個尋找過程中,他與一些火星上的朋友取得了聯繫。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徐超得知一個關於政府的機密計劃,這讓他看到了一絲希望。 徐超再度改善量子跳躍瞬移技術,發明新的「超級奈米量子跳躍瞬移技術」穿梭於奈米空間。他發覺自己可以在「天腦」的嚴密監控下,變成一個有能力解救人類社會的人。 徐超一面參與政府的機密計畫,一面秘密創造出「虛擬天腦」,並暗中讓真實「天腦」展演於「虛擬天腦」中,同時切斷了虛擬人類和人類的互動聯繫。 若干年後,政府憑藉「天腦」控制百姓的機制,終於逐漸瓦解崩裂,最後煙消雲散。 西元二二五一年,徐超終於死了,死亡原因註明:「自然死亡」。 他的學生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一本泛黃的日記本,日記最後一頁寫著幾行字: 科學發展的目的,改善人類  生活或延長生命,只是次要。科學進步的真正旨義,在追求自然的本質。死亡也是。

Read More

〈中華副刊〉褪青衣 通體銳利的動心(之三)

文/蕭宇翔 畫/林蒼鬱 早年的木心:不知原諒什麼,誠覺世事盡可原諒。晚年的木心:原諒一切吧,既然一切都不值得原諒。川端康成在二戰核彈襲降後,輕輕說了那麼一句:「此後就是餘生了。」 原諒,是一種曝曬。曝曬就是不斷的推想,料想,自證自嚴,於推想與料想之間,品嘗甘苦酸澀,透過觀察與體驗,將本來歪曲的事理,即刻校正回歸。不求(也不應該求)某單一對象的反應回饋。這是沒有對象的原諒,將自己淡然攤開,經受寵辱得失、冤錯和真實的檢驗,環境與時間的推移,顫巍巍獨立於,輸贏成敗杳然之地。 在人生的後青春期,一開始「自以為有所因」,沮喪後「頓失所因」。最後,經無限推想與辯證,曝曬和洗滌,抵達了那種「無所因的奮發」。 「此後就是餘生了」的「自知之明」。 原諒,是一種摺疊後的理想主義,屬於世故者的理想主義。並不是純有理想,而是有著練達的耐心。在人生的後青春期,理想主義只是保持耐心。 分寸感,邊界感,與彈性。那種在衰亂世界的「我拒絕,但是我等」,並且在必要時刻挺身而出,立場堅決……已經是太古老的禮節:體察並實踐世故人情,不報廢於驕矜或謙遜。 嵇康對同為賢士而從官的山巨源,洋洋灑灑大書一篇〈絕交書〉,其後遭受朝廷鬥爭,身死之前,卻將獨子嵇紹託付與山巨源。這是需要多少世故,才能抵達的人情。 對於那名獨子,嵇紹而言,這感覺起來可能極為恐怖神秘,迷茫中像是某種大人間,權力暗流的分配與壓迫。有些的確不可取,被冒用為一種抒情悲壯,或狡猾作勢。但若非上述情況,則這種禮節,實是成人的自我修身。像是將一條領帶繫得熨貼,裡裡外外,時刻準備好示人,即便遭人惡意扯落,依然不怨不辯,無心而有情。父親的拔尖傲骨,其實,是水一般柔軟,船過無痕——多年後嵇紹才恍然懂得。 只有機智透頂的人才可以望重顯憨厚。(木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