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錫欽代理國民黨北市黨部主委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因幽靈聯署案遭羈押禁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二十八日特別致電北市議會議長戴錫欽,希望其在這個艱困的時刻承擔重擔,獲戴議長同意將代理台北市黨部主委,全力對抗民進黨發動大罷免的獨裁行徑。 戴錫欽說,上午有跟朱立倫通過電話,兩人都有共識,相信市黨部的清白,且都希望不要因為政治紛擾,導致黨部運作無疾而終。 戴錫欽表示,按照一般作業流程,預計等週三中常會宣布,基本上主委還是黃呂錦茹,現在只是因應需要代理。

Read More

藍擬罷賴 綠:違法在先又上街挺作弊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針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將對總統賴清德發起罷免案。民進黨發言人韓瑩二十八日表示,國民黨罷綠委「抄名冊」違法在先,又號召全黨上街挺作弊,還以政治攻擊台灣的民主與司法,呼籲朱立倫為這一連串荒唐行徑公開道歉。 韓瑩表示,國民黨從四二六集會到誣指賴總統鬥爭在野黨、指控司法介入偵辦在野黨,證明真正在鬥的就是朱立倫與國民黨,尤其國民黨修嚴的選罷法,國民黨搶先以身試法,利用黨員名冊抄寫大量死亡連署書,國民黨「抄名冊」違法在先,又號召全黨上街挺作弊,還以政治攻擊台灣的民主與司法,根本是「見笑轉生氣」。 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指出,違法就是違法,犯罪就是犯罪,遺憾四二六大遊行,出現主題錯亂、對象錯置且價值謬誤,她質疑,兩大在野黨合流居然是「挺作弊、挺違法、挺造假」,反法治、反民主、反進步。 吳思瑤強調,司法歸司法,政治歸政治,只有藍白一再拿政治手段鬥臭司法。她說,尊重上午檢調作為,任何搜索必然有證據作為依據,也希望在野黨回到事實本質,違法就是違法、犯罪就是犯罪,只要不違法不犯罪,就不怕司法來查。

Read More

不捨新住民遭歧視遞抗議書 鄭正鈐轟民進黨踐踏人權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針對綠營控告其動員移工參加凱道活動,國民黨立委鄭正鈐二十八日也到民進黨新竹市黨部遞交抗議書。鄭正鈐指出,他們是持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的外籍配偶與家人,只因帶他的帽子就被指控,民進黨歧視且連最基本的人權與平等都可以踐踏。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二十八日表示,針對該案已有告發、尊重司法偵辦,呼籲鄭正鈐不要神隱。 鄭正鈐指出,新住民也是台灣人,感謝勇敢支持活動的新住民朋友,他會協助所有需要的法律扶助。鄭正鈐表示,「不會說國語」就被質疑是雇主非法動員的移工,還要面對勞動部與移民署的調查。歧視不必一定是暴力或惡言,只要因為族群、語言、國籍等特徵,推測、懷疑,並以此加以不公平對待,就是赤裸裸的歧視。 鄭正鈐批評,諷刺的是,打著「守護人權」旗幟的性平委員,竟成為帶頭散播歧視言論的人,未經查證的指控,點燃網路上的謾罵、羞辱、霸凌,讓新住民成為無辜的攻擊目標,這種扭曲與傷害,讓人不禁質疑,民進黨口中的「保護新住民」,到底是保護還是打壓? 鄭正鈐強調,民進黨為了一場大罷免,已經不擇手段,連最基本的人權與平等都可以踐踏,請民進黨不要再傷害這些無辜的民眾,他們也是國人,嚴正呼籲民進黨適可而止。

Read More

黃能富獲李國鼎AI特殊貢獻獎

數位發展部長黃彥南(左)頒發「李國鼎AI特殊貢獻獎」予南台校長黃能富,表彰其在AI領域的卓越貢獻。(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校長黃能富在AI學術研究上成果豐碩,更以前瞻性的眼光將AI技術應用於產業,並致力於培育具備實作能力的AI人才,其對於台灣AI發展的貢獻卓越,榮獲二0二五年「李國鼎AI特殊貢獻獎」,實至名歸。 黃能富在AI教育上的卓越領航,不僅獲得學術界肯定,更深獲企業青睞。《遠見雜誌》於二0二五年二月公布「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南台榮登全國私立科大第一,並在「金融業最愛大學生榜」與「企業最愛實習生」評比中,穩居南部私立科大龍頭。 李國鼎AI特殊貢獻獎,旨在激勵國內AI領域學者與業界專家,對於AI科技研究及實務工作有顯著特殊貢獻者。黃能富獲此殊榮,充分展現其在AI領域的深耕與領航地位,正如今年一月《遠見雜誌》以「AI教育造局者」為題專訪黃能富,其在AI教育上的卓越見解與實踐早已備受肯定。 黃能富曾任清華大學電機資訊學院資工學系特聘教授,學術底蘊深厚,並擁有豐富的產業經驗。在擔任清大電機資訊學院長、資工系主任及教授期間,對資安、物聯網和智慧農業等領域皆有卓越成就。他除創辦磨課師平台,亦展現資工領域的創新教育精神。 花蓮出生成長的黃能富,更將其深厚的AI專業知識應用於家鄉的智慧農業發展,與「阿強西瓜」團隊合作,透過AI技術提升西瓜種植效率與品質,榮獲全國青農創新加值團隊經營競賽亞軍,展現AI技術在實際產業應用上的巨大潛力。 黃能富表示,獲獎榮耀不僅屬於他個人,更歸功於所有在AI領域共同努力的教育夥伴及南台師生的支持。

Read More

嘉藥粧品系就業實習媒合會 規模創新高

嘉藥粧品系與四十二家企業舉行粧品產業聯盟合作簽約儀式。(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嘉南藥理大學化粧品應用與管理系二十八日在校內創客基地舉辦「二0二五就業實習媒合會暨粧品產業聯盟合作簽約儀式」,活動吸引來自台灣、日本、香港及中國大陸上海等地共四十二家指標性企業參與。 此次就業實習媒合會,涵蓋研發製造、醫美藥粧、品牌專櫃、芳療、美甲美睫及婚紗髮型等六大領域,提供超過五百個兼職、實習及正職職缺,是歷年來規模最大、國際能見度最高的一次產學合作盛會。 這次媒合會邀請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到場,包括美商雅詩蘭黛、資生堂、克麗緹娜、NARS、黛寶拉、佐登妮絲、光澤醫美集團、享美診所及日藥本舖等,將依員工的能力不同給予薪資,表現優異者有機會突破月薪十萬元,對即將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或踏入實習的大學生來說,是一場極佳就業媒合活動。 即將於今年暑假展開實習的張姓學生表示,自己對彩妝領域很有興趣,希望透過這次媒合,有機會進入心目中的理想企業—雅詩蘭黛實習並順利轉為正職。她也鼓勵學弟妹積極參與媒合活動,從打工階段即與所學專業有關,累積實務工作經驗並運用所學,藉此獲得更多業界經驗並拓展未來職涯視野。 嘉藥校長張翊峰表示,這次與多家知名企業合作,不僅讓學生能提早體驗職場實務,更重要的是能進入專業場域,累積實戰能力。感謝各大企業夥伴投入資源,提供寶貴的實習與就業機會,這不僅是對嘉藥教育品質的肯定,更是對青年未來的深度投資。

Read More

南應大畢業影展 用影像說故事

南應大多動系畢業班學生將繪本結合動畫,展出《歡慶走尪》作品。(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大多媒體動畫系二0二五第七屆無限影展登場。以「Bon Voyage波光漫漫」為主題,象徵畢業生即將啟航,以創意為帆、熱情為舵,航向人生全新階段。作品包括多媒體遊戲等約卅件,歡迎各界參觀感受青年創作者以影像說故事,用創意對話世界的力量。 在高度數位化、遠距與即時通訊日益普及的今天,科技雖拉近了距離,卻也讓真實情感的交流逐漸稀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被訊息取代,「在一起」反而成了一種遙遠的狀態。因此學生們選擇以「聚」作為創作的出發點,透過影像語言、角色互動與情境設計,試圖重新尋找彼此間的溫度,探索群體中的歸屬感、情感的回應與心靈的共鳴。 此屆影展共展出廿七組作品,涵蓋2D、3D動畫、影像藝術、多媒體互動與遊戲設計等多元形式,例如《歡慶走尪》、《KUPA》、《烏鴉雁貨店》、《做16歲》、《星際餐桌》、《說再見的方式》等,內容多元,均是學生四年所學傑作。其中《歡慶走尪》是透過繪本結合動畫呈現,而《走尪》是大約在日治日時期開始出現的扛著神明轎賽跑的比賽,當時第一名的獎勵是獲得媽祖的「黑令旗」。 影展作品從家庭關係、友情變遷、社會觀察到自我對話,每一部作品皆是對「人際關係」這一主題的深刻詮釋,展現出多動系畢業班學生在跨域整合、內容策劃與視覺表現上的豐富能量。影展在南應大設計大樓一樓D102及D105展出,展期至五月二日,歡迎各界參觀,驗收學生學習成果與創作能量。

Read More

雙證照在手 崑大生為長輩備餐

崑大餐飲系四年級學生郭育睿跨域學習,並考取照服員證照,樂活學程老師甘士照致贈書籍獎勵。 (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餐飲系四年級學生郭育睿,擁有丙級中餐與烘焙證照,更在選修樂齡生活產業學程「照顧服務理論」課程後,在老師鼓勵下跨域學習,並成功考取照服員證照,他也將於五月前往長照機構兼職,結合餐飲專業為長輩提供備餐服務,替自身職涯打造全新出路。 樂活學程課程強調「學用合一」與「跨域整合」,餐飲系郭育睿跨系選修課程「照顧服務理論」,課程提到居服照顧項目中有「備餐服務」,讓他發現這個項目可以展現自己的餐飲專長,因此重新規劃未來職涯,並朝考取照顧服務員證照的目標邁進。 在樂活學程老師甘士照鼓勵與引導下,郭育睿先透過「長期照顧專業人員數位學習平台」完成廿五個免費單元的線上研習,測驗通過後再參加六天的實體實習課程(涵蓋機構與居家服務),順利取得「照顧服務職前訓練證書」,投入成本僅六千元,時間約兩個月內完成。 郭育睿表示,自己本來就擁有中餐丙級證照,想考取照服員證照就是想賺錢,拓寬自己職業的選擇機會,透過甘士照老師的協助,為自己職能加值並帶來工作機會,從料理台走進長照現場,體會到的不只是技能的轉換,而是一種全新的生命連結,他也鼓勵更多同學把握跨域學習機會,為未來創造更多可能。 甘士照得知郭育睿已取得照顧服務人員證照,親自致贈《照顧服務單一級技術士》學術科教科書給郭育睿,勉勵他持續長照產業前進。甘士照提到,樂活學程致力於推動長照與社工跨域融合與實作導向,只要學生有心就願意陪他們走得更遠。

Read More

新豐高中迎百年 創天下歸仁圖

新豐高中老師創作新豐與歸仁共創的天下歸仁圖。(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歸仁報導 新豐高中創校近百週年,近年以「立足台灣,放眼天下」為主軸,結合歸仁產業,從個人、地方到國際,設計新課綱多元豐富的課程。該校王佩姿老師用細筆作畫,描金墨、上色,再現近一個世紀以來,新豐與歸仁共創的天下歸仁圖。 新豐高中於民國十八年創校,最初以農立校,八十五年改制綜合高中,體育班由足球開始發展。該校實踐大樓記載著創校歷史,有校友們一起上羽球課的共同回憶,也是社區民眾美好回憶的電影院、中秋賞月的天文台。 近年新豐以「立足台灣,放眼天下」的主軸,結合歸仁產業,從個人、地方到國際,設計新課綱多元豐富的課程。該校王佩姿老師近日用細筆作畫,描金墨、上色,呈現近百年來新豐與歸仁共創的天下歸仁圖,令全校師生深感榮耀。 新豐高中校長楊榮仁表示,學校即將邁入一百週年,放眼世界的新世代,近年致力於各項國際友校交流活動,目前計有四國(美國、紐西蘭、菲律賓、越南)十三校簽署合作備忘錄,更和數十所日本、韓國高校有深度視訊及參訪交流。 校方積極爭取計劃補助嘉惠學子,為擴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接軌國際,鏈結全球。近日與紐奧八校簽署雙聯學制MOU,直升世界百大奧克蘭大學,給學生升學及未來就業更寬闊、優質的選擇。

Read More

董氏基金會呼籲每日兩份水果從早餐開始提高學童學習力

記者會合影,左起為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中華民國兒童生長協會及台灣兒童糖尿病協會理事長羅福松醫師、董氏基金會終身志工陳淑麗。(董氏基金會提供)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董氏基金會近日對外表示,長期水果攝取不足,可能導致皮膚問題、便秘、免疫力下降,甚至影響腸道健康與學習能力。中華民國兒童生長協會及台灣兒童糖尿病協會理事長羅福松醫師提醒,水果中水溶性纖維與維生素C有助於學童學習力;每天早餐加一份水果,營養更均衡! 早餐水果推薦高水溶性纖維、高維生素C和高營養密度水果。(董氏基金會提供) 董氏基金會說,有將近九成學童水果攝取不足將會是未來全民健康的隱憂;飲食習慣需要從小培養,而且蔬菜不能取代水果,蔬菜通常經過烹調後部分會流失部分營養素,例如維生素C、水溶性纖維。中華民國兒童生長協會及台灣兒童糖尿病協會理事長羅福松醫師表示,攝取高維生素C與高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水果有助於兒童的學習表現。血漿中的維生素C濃度,越高認知表現越好。若能每日攝取的話更有助於專注力並降低因生理因素產生的壓力問題。羅醫師說,水溶性膳食纖維是影響腸道益生菌的重要營養素。國際研究也證明水溶性膳食纖維能促進益生菌繁殖,是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多數的水溶性膳食纖維須透過水果攝取利用率更高。水果長期攝取不足造成特定營養素攝取缺乏,影響兒童腸道菌叢發展,不只會造成營養不良,透過腦腸軸影響其認知功能與專注力,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免疫系統發展。 早餐建議搭配水果優格。(董氏基金會提供) 早餐除了要天天吃,也要吃的正確。優質早餐除了要有全穀雜糧類的主食、優質蛋白質食物,還要增加纖維質與各種維生素攝取,由於水果除了好營養之外,好準備、好攜帶、好攝食,融入早餐非常方便。董氏基金會提醒,應以原型水果為主,尤其可優先選擇高營養密度、高維生素C、高水溶性纖維的水果,避免以果汁取代水果,因果汁可能額外添加糖,膳食纖維也流失。

Read More

6千起兒童家內受虐 特殊兒近3成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25日指出,台灣地區通報的發展遲緩兒童較全球平均數低,但去年逾6000起於家內受虐兒案件中,過動、發展遲緩等特殊兒童就占了近2成,而因受虐並接受家外安置兒少中,含身障、發展遲緩在內的特殊兒童更近3成,顯示遲緩兒亟待接受治療及照顧。 衛福部表示,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發展遲緩兒童發生率為6%到8%,我國6歲以下兒童發展遲緩通報數則僅占4.3%,接受療育者則更僅有2.7%,顯示許多有發展遲緩狀況的孩子尚未接受評估或療育。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長張秀鴛表示,在兒少保護實務工作中,常見許多個案,因家長不願面對兒少的特殊狀況,或對發展遲緩、特殊身心狀況的辨識不甚理解,以致對孩子有不合理的期待,部分家長會透過打罵等方式管教,相信只要嚴格管教,孩子就會進步、達成家長的要求。 另外,有些孩子雖已經診斷出有特殊需求,如何照顧及教養特殊需求兒少,對家長而言是天天需面對的難題。 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來說,家長每天忐忑的打開老師寫滿紅字的聯絡簿、接到學校來電就擔心孩子是不是在學校又闖禍,家長還得面對來自其他家人、長輩責備不會照顧孩子,孩子不乖只要打了就會乖等,在在讓照顧者承受沉重的照顧壓力與挫折。 台大醫院副院長高淑芬、苗栗身心障礙者服務中心督導林彥宇等指出,家長應盡早帶兒少尋求醫療專業協助,建立孩子固定作息與規律生活,跟過動症的孩子對話指令簡單清楚、一次只說一件事,運用正向鼓勵方式降低挫折感,盡量參與及支持孩子的學校生活,使家庭與學校的教養策略具一致性,並透過每日親子小時光等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張秀鴛呼籲,每位孩子都有不同特質,特殊需求孩子只要盡早發現,妥善運用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社區療育服務單位、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家庭教育中心等相關醫療、教養資源,未來的發展也能跟一般孩子一樣,別讓孩子困在症狀中,盡早尋求協助,陪伴孩子走出特殊需求症狀的迷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