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署視察新北市備役役男訓練 建構韌性城市

消防署視察新北市備役役男訓練大合照。(新北市消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為建構新北防災韌性城市,提升備役役男應變能量,新北市政府消防局第二大隊於今(18)日起至20日止,辦理為期三天的「114年度替代役備役役男防災救護組」召集訓練,共計召集71名參訓。 新北市消防局第二大隊指出,本次訓練為期三天,共24小時,其中包含防災士15小時專業培訓課程,課程內容計有「急救措施實作及防災計畫實作驗證等術科操作」,最後需經學科及急救技術測驗合格,方可取得防災士證書。其餘訓練課程則含括「建置臺灣民間自主緊急應變隊(T-CERT)內涵、民防暨全民防衛教育及防災協作中心推動、災害現場搜救(輕型救援訓練及繩結運用技術)」等。 受理役男教召流程。(新北市消防局提供) 第二大隊提到,本次訓練中央部門極為重視,特由內政部消防署簡萬瑤副署長率隊前來,並由本局陳崇岳局長及新莊區公所黃振榮副區長陪同視察訓練情形。簡副署長表示,本次召集訓練可以有效提升全民防災韌性,使備役役男具備緊急救護及社區防災觀念等支援各民防團隊相關專業技能,以利國家需要召集備役役男支援救災及緊急醫療救護時,能迅速轉化成即戰力。 新北市消防局長陳崇岳表示,全民防災乃政府重要施政目標,期許本次訓練之備役役男將所學防災救護技能落實於社區及鄰里中,成為新北韌性城市的第一線守護者,未來如需協助救災工作,即可藉由所學技能發揮自助與互助的力量共同守護家園,一起建構新北韌性城市。

Read More

國泰世華CUBE卡打造「數位自選」權益新趨勢 2大策略強化用戶黏著度

國泰世華CUBE信用卡打造「數位自選」權益新趨勢,獨創「1+N」權益機制,結合「CUBE App」與「國泰優惠CUBE Rewards App」雙App平台,創造與客戶多產品往來。(圖/國泰世華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國泰世華銀行信用卡以貼近卡友需求為核心,其中CUBE信用卡以靈活彈性的「1+N」權益機制,結合「CUBE App」與「國泰優惠CUBE Rewards App」雙App平台,創造與客戶多產品往來,同時透過CUBE點數生態圈,從累點消費到兌點優惠,全面提升客戶黏著度,目前CUBE卡不僅累積超過600萬卡友,為國內發卡量最大的信用卡,更成功打造信用卡市場「數位自選」權益新趨勢,統計2025年1至7月,整體信用卡簽帳金額突破4,889億元,年成長11%,成長動能在五大發卡行中居首,展現強勁市場競爭力。 為了持續深度經營客戶關係,國泰世華信用卡秉持兩大策略;第一、深耕CUBE信用卡權益分級、聯名卡與高端世界卡,針對不同卡友客群精準提供專屬優惠與用卡權益。同時透過CUBE彈性靈活的權益與行銷平台機制,攜手不同消費場景的商戶,持續打造專屬禮遇,提供客戶一站式金融體驗。第二、持續打造以「小樹點」為核心的CUBE點數生態圈,提升卡友於「CUBE App」與「國泰優惠CUBE Rewards App」雙App平台使用黏著度。小樹點(信用卡)除了可以折抵消費、航空哩程、停車,與兌換票券之外,今年更積極導入演唱會「卡友優先購」與稀缺門票、商戶優惠券兌換,協助客戶制定自己的點數兌換計畫,以及搶先體驗跨界內容,最大化點數使用場景與應用價值。 以國泰世華CUBE信用卡結合CUBE App首創的「1+N」權益模式為例,持卡人可依個人需求自由選擇五大主權益方案 ,另為滿足客戶多元消費需求,CUBE卡亦彈性擴充當月壽星專屬的「慶生月」驚喜包、主題式快閃權益及限定客群權益方案,包括「日本賞」、「優惠點」、「瘋大港」及上班族「好薪情」等快閃權益皆廣受卡友好評,今年8月更首次推出專屬父母的新權益「童樂匯」 ,只要符合權益條件,即享指定親子消費最高10%回饋,持續打造高度客製化的用卡體驗。 除了權益彈性擴充外,國泰世華亦積極與Uber、Klook、大樹藥局等多元生活品牌策略合作,為合作夥伴打造專屬行銷活動,實現CUBE卡搭配CUBE App的多元回饋功能,從刷卡消費累積點數、獨家商戶禮遇、到點數兌換專屬優惠,成功帶動市場討論,提升用卡活躍度與數位平台黏著度,成為同業仿效標竿。 國泰世華銀行信用卡秉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致力結合平台技術、設計邏輯、點數價值,與具備預測能力的金融生活服務幫手。除了提供客戶多元創新的數位服務平台,更攜手商戶打造貼近生活的金融服務,共同創造更智慧、更貼心的用卡體驗,期盼消費者每一次的刷卡,並非交易的結束,而是體驗一站式數位金融服務的嶄新開始。

Read More

厚植永續 獎勵造林2.0 《獎勵輔導造林辦法》歷來最大變革 森林經營全面升級

「厚植永續·獎勵造林2_0」正式啟動。(農業部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為強化我國森林資源經營,提升土地利用彈性,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於今(18)日舉行記者會,正式公布修正後之《獎勵輔導造林辦法》,並宣布新制即日起正式施行。本次修正為近年來造林政策最大幅度變革,針對造林目的、樹種選擇、獎勵期限、合理獎勵金、配套輔導作業及造林區位等面向通盤調整,完成六大修正重點,強化政策導向多元經營觀念,兼顧木材供給、生態保育與土地永續,推動森林經營全面升級。 農業部表示,《獎勵輔導造林辦法》自97年制定施行以來已逾18年,面對土地利用與經濟結構轉變,獎勵年限過長、土地管理缺乏彈性、輔導措施不足等制度設計亟需變革。林業保育署於108年起廣納林農、地方政府、林產業、環境團體及學者意見,歷經近兩年諮詢、研議與草案預告程序,重建制度完成政策轉型。 農業部指出,本次修正納入強化「原生樹種」、「多樣性林相」及「非木材生產林」規劃,避免單一造林化與生態棲地破壞,並特別透過造林類型分流為生產林與非生產林,再依循經濟生產與森林保育等適性導向造林方式,以更貼近不同林地屬性,農民意願與國土需求。 獎金機制改為堆疊式,獎勵更多元:增加獎勵金種類與組合方式,依造林成果表現逐年審核,符合規定發給造林獎勵金50萬元/6年,第6年依造林類型並符合規定者,可再加發每公頃成林獎勵金5萬元或結構用材獎勵金5萬元,最高每公頃6年最多可領取60萬元,可減輕林農負擔並引導林農積極經營管理造林地,加強前期撫育,提升成效。造林區位擴大納入有造林需要或依法得從事林業使用之土地。 「厚植永續·獎勵造林2_0」發布記者會與會貴賓合照。(農業部提供) 「目標分流、價值多元、過渡保障、輔導銜接」: 1.目標分流輔導:強化林地經營目的分類為「生產林」與「非生產林」,提供適性輔導機制,為後續供應國產材料原及建構生態環境等多元發展基礎。 2.森林價值多元:獎勵造林為木材生產、環境生態功能、發展林下經濟、森林療癒等多元林業永續目標,奠定發展基礎。 3.設置過渡機制:保障林農權益。 4.輔導措施跨期無縫銜接:從種樹至撫育管理、伐採、利用,各期皆有政策輔導措施投入,初期搭配獎勵輔導造林,造林完成後接續公私有林多元輔導方案,分流輔導目標持續落實,踐行永續森林願景。 農業部表示,本次修法將獎勵造林政策從「補助導向」邁向「投資型支持」,不僅造林人得以靈活經營,也與國家木材自給、淨零碳排政策接軌。透過新制,林農不僅可以造林獎勵金支付造林成本,更能參與森林資源永續管理,且獎勵造林期滿,可接續公私有林經營多元輔導措施,包括中後期造林撫育、林業機具補助、木材產業加工及林產品銷售媒合、林下經濟、森林育樂發展、環境監測與FSC驗證等,從造林育苗到產業發展,提供全程輔導措施,達成林農生計、生產、生態三贏局面之「生態林業」。 農業部進一步指出,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國內森林資源需求的雙重壓力,該部以造林政策帶領實際行動,邀請林農、部落公營事業以外之私法人、非法人團體等加入造林與森林經營行列,讓種下的樹苗成為未來永續森林的基礎,土地價值在綠意中再生。 農業部林業保育署將於本(114)年8月下旬至9月底陸續於全台各地辦理10場次說明會。首場將於8月22日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同合農科商務會館」召開,其他場次將陸續公佈於林業保育署網頁(https://www.forest.gov.tw ),可電話洽詢(02-23515441轉分機812),歡迎踴躍參加。

Read More

心律不整 切忌自行停藥或減藥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動脈硬化暨血管病醫學會理事長王宗道指出,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如未妥善治療可能導致中風或心臟衰竭,必須服藥控制病情,但若用藥出現不適或副作用,切勿自行停藥或更改劑量,務必回診由醫師決定處置方式。 心房顫動常見症狀包括心跳過快、心悸、胸痛、呼吸急促、頭暈或容易疲倦。隨著年齡增加,發生率逐漸上升,65歲以上盛行率約為5%;80歲以上更高達10%。若未妥善治療,心房顫動可能導致中風或心臟衰竭,對健康造成重大威脅。 醫師王宗道表示,心房顫動的藥品治療包括控制心跳速率,因心房顫動發作時,心跳可能飆升至每分鐘130至180下,造成明顯不適。醫師會視情況開立可降低心跳速率的藥品,如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通道阻斷劑或毛地黃,以幫助心臟維持穩定節律。 在調整心律節奏方面,是於協助恢復正常心律,減少心房顫動的持續時間或發作頻率。臨床常用的成分類別包括鉀離子阻斷劑、鈉離子阻斷劑等。 在預防血栓與中風方面,因心房顫動會增加血液滯留與血栓風險而可能造成中風,因此抗凝血藥品是治療中重要的一環。傳統藥物如華法林需定期抽血監測;近年亦有多種新型口服抗凝血劑等,使用上較為方便且藥效穩定,但仍需依個人腎功能與出血風險來做選擇。 王宗道指出,藥品治療亦可能出現副作用,若出現不適或疑似副作用,務必回診與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停藥或更改劑量。

Read More

〈中華副刊〉沒唱完的一首老歌

■林瑞麟 在車站外等候 跟著電台裡流出的旋律 那些年的夏天 從車窗外一波一波的絲滑 蹬地,他頂著雷鬼的髮辮 塞進車內 巨大的他身上有森林系的潮味 呦,你說這次在哪過夜? 日月潭,和雲,工業風的民宿…… 他以嘻哈的節奏陳述兩天一夜的旅行 但我不懂雲 他說她叫張允,允許的允 我踩住煞車 耳裡那隻蟬,忽然飆高音 我看見他眼角有光 曾經圓嘟嘟的臉頰不再有肉 人中有一抹淡褐色的青春 綠燈了,他提醒 我們划進各自的河 街燈是流質的星芒 車內的揚聲器飛出一雙看不見的翅膀 他說那是老歌 我打開車窗,轉換頻道 收音機流出一陣一陣的沙

Read More

狼醫平台「漏勾」3狼醫執業中 衛福部研議調查期停職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立委陳菁徽14日指出,衛福部狼醫查詢平台已經上線,但民團指出,有紀錄的7名狼醫仍有3名仍持續執業,讓民眾難以理解。衛福部部長邱泰源表示,查詢平台目前是以司法判決資料為主,下一階段將會揭露涉性平事件醫師懲戒資料,預計半年內完成電腦改版並揭露被懲戒醫師名單。 陳菁徽指出,雖然衛福部一再強調須待法院判刑後才能啟動懲戒程序,但其實地方政府近期已經用行動證明,當醫療人員有涉案疑慮時,可以更用積極作為,立即啟動行政調查,並迅速將案件送交懲戒,讓涉案醫師在調查期間就暫時停職,後續再排定舉行懲戒委員會。邱泰源曾說「爛咖沒有那麼多」,但事實是還有3名狼醫還在執業,資料卻沒有在出現平台上面。 立委林淑芬指出,據她調查尚有多起狼醫事件未被列入平台,還有事件發生在112年以前現在仍在執業,且狼醫平台僅揭露「狼醫對患者」,但不應侷限對患者,也應該包含對護理師及利用職場教學之便的範圍。 邱泰源指出,針對醫事人員涉入性平事件,在調查期間是否應停職一事,預計8月下旬舉行會議,邀集醫事人員與法規等專家,共同研議如何在符合法律規範與社會期待的前提下執行措施。同時,衛福部也將針對醫師法現行條文提出函釋,明確說明移送懲戒的適當時機。 邱泰源表示,公布相關資訊也要從技術面跟專業面去討論,這部分衛福部也一直與跟司法院聯繫,但還沒完全直接串接,且現在是人工登記,以後相關都會將要修改電腦格式,讓資料可直接連結,以期沒有漏網之魚。 另外,針對「涉及性平事件的醫事人員是否要停職」,甚至判決有罪直接廢止醫師證書、永久不得執業等,這些議題將會在8月下旬舉行的會議中進一步討論與釐清。

Read More

因應風災 無健保卡可例外就醫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健保署14日宣布,因應颱風造成部分區域災情,可能有民眾無健保卡但需要就醫情事,健保署已經請各特約醫療院所協助以「例外就醫」提供服務。 健保署強調,民眾毀損或遺失健保卡可申請免費換發新卡,只要健保卡申請表註明「楊柳颱風受災」,至各地郵局或透過當地戶政事務所(限本國籍)、部分公所(可現場製卡之公所)及健保署各服務據點申請新卡。健保卡遺失或損壞,仍可持慢箋至藥局領藥,依例外就醫處理;若藥品或處方箋損毀或遺失,亦可向醫師表明重新開立處方,後續申報費用時註明「R007」即不列入重複用藥計算。

Read More

衛福部啟動預警制度 藥品備存至少3個月 原料藥6個月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邱泰源14日指出,對美國宣布調高藥品關稅,衛福部已盤點美國藥品相關項目,並啟動預警制度,要求藥品供應商增加藥品製劑備存至少3個月、原料藥6個月,以確保供應無虞。 邱泰源指出,因應美國提高藥品關稅,台灣方面一定要穩固藥品供應無缺,且藥價也要合理,已責成食藥署與健保署啟動4大策略,包括強化預警、提升儲備、確保藥價合理、鼓勵學名藥與生物製劑等在產地製造,希望確保民眾用藥無虞。 邱泰源表示,先前已經請涉有國外許可證的廠商備妥藥物,盤點美國製造藥品品項,聯繫許可證持有藥商確實掌握國外供應情形,提高台灣的藥品庫存,相關製劑應備存至少3個月、原料藥則為6個月,以確保供應充足。 在藥價合理方方面,立委陳昭姿表示,台灣藥品市場相對小,應加強供應鏈韌性評估與預警,進行藥價差改革與差額負擔制度,同時落實國產藥品發展誘因,保護國產藥品市場,並應兼顧輸入藥與本土藥公平性,鼓勵本土廠商由低價學名藥轉向特殊藥品與關鍵藥研發,避免台灣市場被邊緣化。 邱泰源指出,無論是食藥署或健保署,皆已建立完善的機制管理藥價,如美國實施藥品關稅,則短期間有可能價格會有影響,廠商可依健保相關規定,向健保署提出調整給付以即時反映增加的成本增加。

Read More

〈中華副刊〉之外 人字拖

心情放晴天 文/林佳樺 畫/簡名袖 人生在世著實不易,天災人禍、病痛無常、世間惡意不時襲來,有時親友齟齬令人神傷,或者職場傾軋、匿名的學生家長投訴教人疲於應付。近年島上人均壽命八十,想到還有好長的路仍需顫巍巍地前行,心中是鬥志與倦意交雜。 若有雙舒適的鞋,或許這條路能走得稍顯從容吧。 我在辦公室放了雙人字拖(有人稱為「夾腳拖」),讓久站講課的腳掌解放紓壓。島上春末偶有暴雨,那天我的長褲鞋襪全濕,換上備用鞋人字拖站到講台時有點尷尬,足掌腳趾全裸的不自在延伸到身、心、口舌,講課過程頻吃螺絲。下課時,學生在教室後排晾曬鞋子雨傘,平時在校都穿球鞋的他們那天換上臨時在便利商店買的人字拖,倒也坦然自在。 「在教室穿夾腳拖不會尷尬啊,不就是代步工具嗎?老師你偶包太重了。」學生說。 外公外婆出生不久便是日治時期,因此早期家裡的拖鞋都是木屐,家族每個人是一雙木屐走遍屋裡屋外。我上小學時老師規定涼拖鞋禁止入校,漸漸地我出門在外幾乎都是穿包鞋,也發現自己的腳板寬、腳趾不秀氣,腳掌越發地包覆在鞋襪裡。出社會後,時尚流行吊帶連身長裙下趿著夾腳低跟鞋,我的腳趾竟忘了昔日穿木屐的記憶,兩根腳趾夾起一線,走沒多久,趾膚因反覆摩擦而受傷。 為腳趾縫上藥時,望著鞋上那兩撇人字細帶的極簡造型,似乎隱隱藏著「人」的難處,某些場合穿上人字拖極其自在,某些場合卻無比尷尬。一塊平底托住腳掌,行走時兩根腳趾須微微蜷曲、夾緊連接「人」字的一線才能穩步前行,行經石路、坡道、濕地時「夾緊」的動作更需出力。我想起一路走來歷經一些不得不咬牙堅持才能過得去、或者至今也沒法跨越的檻。 兩趾縫對於那條細線不能夾太緊或過鬆,過度緊繃腳趾會痛;過於鬆懈鞋便飛脫,要不斷拿捏、平衡腳趾力道,在磨合中摸索,才能走得遠一些。經常細思人字拖的設計、使用與磨損,與其說是我穿著它走,不如說是看著我這個人如何走到現今。 人字拖的「人」字細帶夾縫處是行走時施力的關鍵。趾間一線,是鬆緊的辯證,是飛脫與堅持的角力。也許行走過程不順,但試著去將就;或者不想將就,因此換了別款鞋子。我想到自己的過往處境,「理想」與「現實」、「職場」與「家庭」、「自我」與「他人」、「從心所欲」和「群體規範」、「人」與「天災」,須夾著「縫」找尋堅持與妥協、摸索出平衡。 人生有許多事是自己無法做、不願做,但被迫將身或心夾緊來步行——例如我從小努力思索著如何與結巴共處?面臨語言政策的轉換自己必須做什麼調整?如何調適身高一米五三的我沒資格報考空姐?想起自己人生路上少有順風順水,磕磕絆絆時候居多,有些人字拖的夾帶沒有彈性,只能適應它的硬度,直面一路走來感受到的礫石。 步行過程,人字拖會因帶子與鞋底的磨損決定壽命,「人」字帶的斷裂宣告著老去,也宣告完成了責任。有位朋友買繡花三吋細高跟是為了收集、保存,但人字拖多半不會放在櫃裡展示,而是紮實地穿著走,每一步的磨、踩是它的價值,我好奇被人字細帶套住的足掌能走到多遠的地方呢? 人字拖從不遮掩足趾腳背,腳側的皮膚是直接曝露在風雨細沙日光下,露出的腳肉彷彿行走時無法完全隱藏的自我。許多人會掩飾自己某個部分,害怕露出腳趾間的老繭或未修剪的趾甲,當細沙鑽進趾縫與老繭之間,那刺扎扎的不順感正是行走的簽收單。 日本美學中的「侘寂」(Wabi-sabi)推崇殘缺之美,而人字拖的破舊、腳掌的塵土,恰恰構成了生命的痕跡美學,它不求腳被保護得乾淨光鮮,而是接納行走時的曝曬與泥濘,在走踏平地、翻越山丘時帶出身體與記憶堆疊的生命地形。 這幾年體會到極艱難的行走是穿著隱形的夾腳拖穿越沒有標線的人行道,那行走聲彷彿打著摩斯密碼,噠噠、噠噠。密碼是什麼呢?至今我仍在一邊行走、一邊思索。

Read More

〈中華副刊〉林國治美術館之行

■子若 想去林國治美術館參觀畫展已經多時,昨天終於成行,這次看的展覽是林國治逝世十週年紀念展:「望。鄉」,展期是從2025/03/28至2025/10/12。 我和外子頂著烈日走在新港奉天宮後面的巷子裡尋覓美術館的蹤影,很快就被它優雅的建築所吸引。不同於一般的美術館總是敞開大門,或是以透明玻璃門歡迎訪客,這家美術館的門口,右半邊是玻璃櫥窗造型,左半邊是一座厚重的原木大門。玻璃櫥窗裡擺著林國治的塔山畫作,還有展覽開放的告示。 於是,我們推開厚重的大木門走了進去。歡迎我們的是一位個子比我矮個約五公分的嬌小女子,她蓄著及肩短髮,臉型圓潤,笑容甜美地說:「歡迎光臨!」 見到我們在一樓四處游移,到處亂看,她就走過來對我們說:「如果你們需要導覽,我可以幫忙。」外子笑著說:「好啊!那就麻煩您了!」 於是,我們就從林國治的生平簡介看起。個頭嬌小的女子看來與我年齡相仿,解說林國治的生平時,會意外地補充文宣上沒提到的相關資訊,解說之詳細,超乎我們預期。 正當我們要準備凝神仔細聽她導覽時,大門突然開啟,湧進來了一批中學生。她語帶歉意地說:「不好意思!我先去招呼那群學生,你們先隨意看看,後續有機會我再過來。」 我們沒有預約看畫展,對於她的額外關注已經滿心感謝,自是不好再麻煩她。於是,我們就自顧自地從一樓逛到二樓,再從二樓逛到三樓,甚至連沒有展品的頂樓也上去了。 整個展場空間不大,就是一座兩棟透天厝的三層樓改建的空間,銜接每個樓層的階梯是螺旋狀的,想來可能是為了美化和節省展覽空間所做出的設計吧! 本來,我們對於林國治的畫作並沒有深刻的印象,看著看著,覺得差不多該離開時,那位個頭嬌小的女子又出現了。她含笑地對我們說:「我來幫你們解說。」 那時只有我們三人待在二樓看展,她就開始從幾張畫作解說起。說到一半時,她突然話鋒一轉,很高興地對我們說:「我是林國治的二女兒。」我們一聽,馬上感到很驚喜地喔了一聲。 然後,林小姐就跟我們有說有笑地講解了幾張她父親的代表作,那些我們原本看來無感的畫作,在林小姐的仔細解說之下,忽然間都成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她把她父親最愛的瓶花講解得很精采。看著牆上的瓶花畫作,每一幅都是中國畫似的表現方式。花朵插在古董花瓶裡,要畫幾枝花,如何排列才會取得平衡的視角?畫面要如何分隔為二?那個分隔的線條要如何斟酌?此外,林小姐還提到他父親教她畫電線杆的趣事與我們分享。 她說話的聲音輕輕柔柔的,笑聲聽起來也和氣開朗,整個人散發出一種從事藝術工作者獨有的優雅氣質。畫作解說即將結束,林小姐還特地跟我們分享了她父親生前開展的一個小插曲。 她自承,她父親的畫作不是主流,名氣不大,曾經在別處開展十天無人聞問,後來有個小女生出現,幾乎天天蹦蹦跳跳去展場看畫,當時坐在輪椅上的林國治就非常開心地對她說:「我們這個展有她來看就值得啦!」 然後,林小姐滿眼笑意地對我們說:「所以,看到你們來,我也覺得好高興!」我們聽了,笑著回應她:「我們也感到很榮幸!」 本來,我們去林國治美術館是沒有任何期待的。沒想到,到了那邊能巧遇畫家的女兒親自為我們導覽,這份殊榮實在讓我們很動容。也可以從此事看出來,林小姐對父親的愛有多深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