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揪鈣化點 乳癌篩檢提升效能

本報綜合報導 彰化基督教醫院一般放射科主任吳文沛每天判讀無數影像難免疏漏,透過人工智慧(AI)開啟乳癌篩檢新視野,避免錯放任何微小鈣化點。 國健署13日舉行114年癌症防治績優醫療院所表揚典禮,包含6家醫院獲癌症防治績優醫療院所典範獎,17名推動癌症篩檢醫療人員獲選防癌尖兵獎。吳文沛因勇於創新、積極布局AI技術於臨床實務獲獎。 吳文沛透過AI開啟乳癌篩檢新視野,幫助醫療團隊發現早期乳癌;特別針對微小鈣化點,尤其40歲以下的年輕型個案。在過去,當有較年輕女性在常規乳房攝影檢查,發現疑似早期乳癌跡象的微小鈣化點,評估是極具挑戰的工作,完全依賴放射科醫師經驗和專業判斷。 AI透過分析影像,辨識微小癌症的存在特徵,減少遺漏風險,並迅速提供篩檢結果,更多乳房第0期患者被及早發現,早期治療,預後通常非常好。 除提升乳癌篩檢效能外,吳文沛也著力於優化診斷流程,致力提升整體醫療效率與準確性。他推動區域醫院教育,鼓勵跨科別團隊交流合作,建立品質管制共識。

Read More

肺癌篩檢早期占比逾8成

醫界呼籲完善肺癌防治拼圖,「早期篩檢、精準診斷、早期治療」缺一不可。(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肺癌連續21年高居台灣癌症死亡人數首位,鑑於台灣肺癌篩檢確診個案早期占比逾8成,翻轉初診斷即晚期的常態,醫界13日呼籲「肺癌早期篩檢、精準診斷、早期治療無縫接軌」。 癌症希望基金會13日舉辦「健康台灣全球領航精準啟動肺癌早篩早治新紀元」記者會,響應肺癌早篩早治。 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國健署111年7月起率先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導入公費LDCT肺癌篩檢;今年起擴大篩檢對象,以提升篩檢覆蓋率。政策推行3年累積逾21萬人次接受篩檢,找出2506宗肺癌個案;其中,早期比例突破8成,晚期比例下降7倍。 中研院士陳建仁表示,因應篩檢普及,更多患者能早期發現肺癌;但現階段在篩檢成果奠基之後,如何幫助患者順利接軌精準診斷與早期治療?成當前台灣肺癌防治的關鍵課題。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桃園長庚醫院院長楊政達補充,篩檢率提升後,連帶也增加影像判讀及診斷量能負擔,AI數位工具的導入可提升診斷效率與準確度。此外,目前也有預測型AI可分析LDCT影像,預測受檢者未來6年內罹癌風險。未來技術發展成熟將能有效辨識高風險族群,加強追蹤與早期介入。 在晚期肺癌,基因檢測和精準治療已被廣泛重視,且納入健保給付。台灣肺癌研究學會理事長、台大癌醫中心院長楊志新提醒,早期肺癌患者應及早進行基因檢測,如EGFR、ALK基因檢測、PD-L1表現評估,讓醫療團隊能根據腫瘤分子特性,量身訂製最適切的治療方案,包括手術、標靶或免疫等輔助治療。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分析,台灣超過一半的肺腺癌患者帶有EGFR基因突變,第1B~3期術後仍有45~76%的復發機率,針對高復發風險的病患更須積極追蹤、有效的輔助治療支持。呼籲政府將健保資源重心逐步轉向早期肺癌,包含基因檢測,並特別針對第2、3期及第1B期具高復發風險(如EGFR基因突變)的患者族群,優先規劃完善的術後輔助治療。臨床試驗數據顯示,第1B~3A期患者接受術後標靶輔助治療,5年可望降低10%肺癌死亡率。

Read More

丹娜絲災後 類鼻疽增1死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3日表示,8月5~12日各新增5例類鼻疽本土病例、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均為丹娜絲颱風後發病之病例。其中,一名高雄6旬男子雖無汙水汙泥接觸史,但長期使用非自來水水源,發病6天宣告不治。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類鼻疽死亡個案為住在高雄的60多歲男性,長期使用非自來水水源,2~7日期間陸續出現發燒、胸悶、呼吸喘、腹痛、咳嗽等症狀且病況加劇多次就醫,7日收治住院,但病情持續惡化,疑似敗血性栓塞併呼吸衰竭死亡。 疾管署說明,5~12日新增5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均為丹娜絲颱風後發病之病例,個案分別為高雄3例(含1例死亡)及台中、台南各1例,年齡介於50多歲~8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20日~8月2日,均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慢性病史。其中,2位具汙水、汙泥相關接觸史,1位長期使用非自來水水源。 疾管署統計,今年國內累計40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含3例死亡),為歷年同期第3高,以65歲以上25例和50~64歲13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30例為多,其次為台中6例、台南3例、屏東1例:其中,18例於丹娜絲颱風後發病,分布高雄14例、台中2例及台南2例。 此外,5~12日也新增5例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均為丹娜絲颱風後發病之病例,其中3例有汙水汙泥相關接觸史。今年累計24例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低於近5年同期;其中,9例於丹娜絲颱風後發病,分布於台中3例、花蓮、南投、台北、基隆、嘉義縣、台南各1例,年齡介於20多歲~7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11日~30日。 因應楊柳颱風來襲,疾管署已盤點確認全國消毒劑儲備量充足,目前尚有14萬5154瓶(含漂白水13萬1097瓶、酚類消毒劑1萬4057瓶)可供應風雨過後家戶防疫消毒。

Read More

早篩治療 可降2至4成乳癌死亡率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現代婦女生活型態改變,加上飲食西化、晚婚未生等因素影響,乳癌有年輕化趨勢。台南市衛生局統計,全市每年有500人新確診乳癌,集中40歲以上女性。研究指出,定期乳房X光攝影可降低2~4成的乳癌死亡率;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9成以上。 根據國健署統計,乳癌連續多年為我國女性發生率第1的癌症,每年約1.5萬女性確診,平均每天超過40人,篩檢防治工作刻不容緩。乳癌初期症狀不明顯,若等到出現硬塊、疼痛或凹陷等明顯異常才就醫,往往已進入中晚期階段。乳房X光攝影可偵測乳腺中微小鈣化點或腫塊,是目前國際建議的乳癌篩檢工具,提醒善用免費乳房攝影,定期篩檢保健康。 台南現有17家合約醫療機構合作,提供便捷安全乳房X光攝影服務,政府補助40~74歲女性每2年1次免費檢查,若結果顯示異常時,再依醫師指示安排進一步乳房超音波或切片等確診檢查,及早爭取治療時機。

Read More

北榮×紐大 推動胰臟癌重粒子治療

北榮與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簽署合件協議,共同推動胰臟癌重粒子治療,並協助進行病人轉介,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北榮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北榮總與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簽署合件協議,將共同推動胰臟癌重粒子治療,並協助進行病人轉介,雙方的研究成果也將共享。北榮院長陳威明表示,該院攜手國際夥伴推動世界級的癌症照護與研究,將邁向全球醫療新高度。 北榮指出,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現任院長及9月1日即將新任院長2人曾在3月13日到訪,當時也與北榮簽訂海外合作備忘錄。 陳威明13日訪問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與準院長共同簽署正式的研究合約,以胰臟癌治療為優先合作項目,推動重粒子治療、病人轉介與研究成果共享等。 北榮表示,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由地區型醫院蛻變為全美頂尖的整合型學術醫療體系,擁有7間住院中心、320多個門診據點、2所免學費醫學院及龐大研究體系。準院長也是放射腫瘤治療的專家。 北榮指出,陳威明此行也拜訪消化道癌症疾病管理團隊共同召集人,參觀紐約大學放射腫瘤部門,了解磁振直線加速器之使用。紐約大學也希望能加強台北榮總與在AI及智慧醫療等方面的合作。 北榮表示,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於112年5月啟用,至今已治療近550位病人;其中,胰臟癌個案達3成,第1年追蹤存活率高達82.3%,顯示重粒子治療在高難度癌症上的潛力與成效。院方將與與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共同開拓嶄新的治療模式與臨床研究機會,提升台灣醫療在國際癌症治療領域的影響力。

Read More

楊柳快閃 台東狂風暴雨慘虐

楊柳颱風肆虐台東,香蕉園整片香蕉樹被吹倒,蕉農欲哭無淚。 (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傅希堯、黃翠娟∕台北報導 中度颱風楊柳十三日下午一時自台東太麻里登陸,下午四時快閃由台南七股出海,颱風侵襲期間綠島、蘭嶼都測得十七級以上強陣風,台南市沿海地區出現十一級強陣風,共造成一人失蹤、卅三人受傷。 首當其衝的台東縣,市區小貨車被吹翻,招牌掉落砸到車,許多鐵皮屋頂也被掀開,台東醫院急診室玻璃門、超商落地窗都不敵強風而倒地破碎;台南七股強風讓原本就受災的民眾雪上加霜,大片鐵皮屋頂被強風掃落;高雄除樹倒壓傷機車騎士外,一處工地的鐵皮被強風吹起,一名女子差點被割到,險象環生。 →富岡漁港一艘漁船竟遭強風吹上馬路。 (記者鄭錦晴攝) 氣象署晚間更新豪雨特報,颱風及外圍環流影響,台東縣地區、花蓮縣地區、台南地區、高雄市山區、屏東縣山區及恆春半島都有局部豪雨或大豪雨發生。高市、屏縣、東縣部分地區則宣布停班停課、金門縣則是上午停班停課。 氣象署指出,十三日晚間中度颱風楊柳,近中心最大風速仍達每秒四十公尺,相當於十三級風,瞬間最大陣風可達十五級,颱風之七級風平均暴風半徑一八0公里,十級風平均暴風半徑六十公里。 氣象署表示,颱風肆虐期間,綠島及蘭嶼都測得十七級以上的強陣風,台東市、合歡山與玉山測得十五級強陣風,北部的大屯山測得十二級強陣風,而台南沿海的北門、將軍、七股、安南等地區測得十一級強陣風。 台東市區更生路一間加油站,部分屋頂鐵皮被強吹垮。(記者鄭錦晴攝) 累積雨量方面,十三日到晚間止屏東春日當日降雨達四五0毫米居冠,花蓮縣玉里降雨達三五六毫米,台東池上為三五0毫米,台南市則以關廟區的一二八毫米為最多。 氣象署表示,十四日颱風逐漸遠離,南部地區則為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的天氣,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氣溫最高可達三十五度。 總統賴清德下午視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時也特別澄清表示,日前被誤會拒絕國軍投入救災,要特別說明國軍除保家衛國,發生天然災害時都會站在第一線幫助受災民眾,從此次颱風整備就可看出,國軍跟民眾是站在一起。 賴清德也特別點名NCC,民眾反映最早恢復的是水,再來是電,通訊反而是留到最後,希望可以加強改進。

Read More

預計15日三讀特別條例 風災重建預算加碼到600億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立法院長韓國瑜十三日召集朝野協商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草案達成共識,將經費上限由新台幣五百六十億元提高至六百億元,並納入農業、水利設施及電力、電信系統等九項重建項目,預計十五日院會完成三讀。 行政院會七日通過原版草案,規範適用範圍為因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受災地區,由行政院公告之,並於說明欄列出台南、高雄、嘉義縣市、屏東、台中、彰化、南投及雲林等地。協商中,民眾黨團副總召張啟楷建議補列台東,經討論後增列台東、花蓮及苗栗縣市,避免遺漏。 經費部分,朝野同意將上限調增至六百億元,並明定地方政府所需經費由中央覈實補助,補助經費須依原用途及項目支用,不得挪作他用。重建項目共九項,包括農業設施、電力系統、電信及有線廣播電視系統、自來水與燃氣設施、家園及公共設施、水利設施、道路交通、環境衛生復原,以及社會復原與產業促進,另增列概括項目以保留彈性。 施行期間部分,國民黨團、民眾黨團主張至一一五年底,民進黨團則支持行政院版至一一六年底,最終決議條例及特別預算施行至一一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但條文所列電力系統、電信系統及水利設施等項目施行至一一六年底。 協商並通過附帶決議,針對水災致住戶淹水達五十公分以上者,除依現行標準發放救助外,每戶再依本條例發給二萬元;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每戶三萬元,且不受「門牌一戶」計算限制,行政院承諾遵守。 本次協商自下午二時三十分起歷時近五小時,至晚間七時二十四分結束。韓國瑜宣讀結論,確定將條例列入十五日上午院會報告事項並處理,力求當日完成三讀,各黨團不再提出復議。

Read More

穩定缺菜潮 農業部調釋冷藏、進口蔬菜

農業部13日指出,因受先前颱風丹娜絲及豪雨影響,調節釋出冷藏蔬菜外,另透過生鮮超市及量販通路設置優惠蔬菜專區,供應甘藍等蔬菜。(農業部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楊柳颱風來襲,農業部十三日召開應變會議,針對葉菜類短缺,農業部長陳駿季指示強化蔬菜調度,除持續調節釋出冷藏蔬菜,同時輔導農民團體加強進口葉菜。 農業部表示,針對近期蔬菜供應情形,因受到先前颱風丹娜絲及豪雨影響,造成葉菜類短缺,農業部除已逐日依市場蔬菜供需情形,調節釋出冷藏蔬菜以強化蔬菜供應外,另透過生鮮超市及量販通路設置優惠蔬菜專區,供應甘藍等蔬菜,便利消費者選購。 農業部統計,七月十八日以來,已經調節釋出甘藍及結球白菜等冷藏蔬菜一千二百七十公噸,將持續依市場供需情形滾動調節。 另外,農業部已請交通部及關務署協助各項進口蔬菜通關作業,並輔導農民團體加強進口青江菜、結球萵苣等葉菜超過六百公噸,補充國內蔬菜供應,後續也將視國內蔬菜供應量能,適時補充以充裕國內蔬菜供應。

Read More

關稅海嘯衝擊產業 補貼擴大6行業 勞工最高領1萬2100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美國對台課徵對等關稅,嚴重衝擊傳產和外銷產業,政府預估將有四點二萬名勞工受衝擊。勞動部十三日宣布強化僱用安定措施,並回溯至八月一日啟動,將再納入食品及飼品製造業、紡織業和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等六行業,減班休息勞工最高可領一萬兩千一百元,最長可領六個月。 勞動部長洪申翰表示,僱用安定措施三月就上路,但僅限「橡膠製品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其他運輸工具及其零件製造業」三項產業可申請,後來經參考產業和工會建議、經濟部推估、減班休息數據等,決定再納入「食品及飼品製造業」、「紡織業」、「塑膠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電力設備及配備製造業」、「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等六個產業。 洪申翰指出,僱用安定措施將擴大薪資差額補助,從五成提高到七成,勞工每月最高可以領到新台幣一萬兩千一百元,並可與勞工再充電計畫併領,計畫也將回溯至美國宣布對等關稅的時間點,從八月一日開始啟用。 根據勞動部試算,假設一名勞工每月投保薪資四萬五千八百元,被減班休息至每月薪資為最低工資兩萬八千五百九十元,等同每月薪資損失了一萬七千兩百一十元,若該名勞工領取薪資差額補貼一萬兩千一百元(無條件進位至百位數),剩下的五千一百一十元可透過勞工再充電計畫,領取每小時一百九十元的訓練津貼,以達到薪資未減損目標。 根據勞動部就業保險資料統計,目前九個行業的投保人數為一百零五萬人,洪申翰說明,不代表這些人都會被減班休息,因為有些業者並沒有做輸銷美國的生意,仍要觀察後續產業實施減班休息的狀態;而根據目前數據,這九個行業目前有兩千七百六十一人正在減班休息。

Read More

〈社論〉兩岸定位事關憲法,豈容一再改口?

劉世芳硬扯中華民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儘管事後改口,也掩飾不了她刻意曲解中華民國憲法及相關法律。(中央社,資料照) 內政部長劉世芳「我們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談話,引爆在野黨撻伐,迫使她改口「維持現狀是台灣最大的共識」,同一天賴清德總統也說沒有計畫改變現狀。從兩岸維持現狀到兩岸兩國,兩岸定位事關憲法及相關法律,但從賴清德到劉世芳卻一再改口,根本無視政體制莊嚴性! 有關於兩岸定位的表述,賴清德本身就是典型的變形蟲:他可以說自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也可以說「我將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他可以質疑「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也可以說他「身為總統也是憲法的守護者,有責任維護憲法的五權分立」;他可以說「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也可以說「台灣沒有計畫要改變現狀」。賴清德可以見風轉舵變變變,但中華民國憲法也能跟著他變變變? 劉世芳則堪稱是呼應賴清德「新兩國論」的急先鋒,先是配合網紅胡亂爆料,大張旗鼓調查台灣民眾取得中國大陸身分證,結果落得雷聲大、雨點小。接著又撤銷陸配前議員、里長公職,卻又挨批撕裂社會;此次她說「我們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就是回應陸配即將出任立委的相關問題脫口而出。只不過,劉世芳忙著向賴清德表態,目中卻全無中華民國憲法和相關法律。 值得探究的是,劉世芳說,站在中華民國政府角度「我們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這個「我們」是指劉世芳與她的「新兩國論」同好們?還是民進黨?還是內政部?還是行政院?還是賴清德的立場?如果這只是劉世芳及其同好們的政治信仰,則不應該以私害公;如果這是民進黨的立場,民進黨不應該以一黨之姿凌駕於中華民國之上;如果這是代表賴清德的立場,更證明賴清德所說的「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兩岸維持現狀」只是欺騙全世界的口是心非之言。 無論劉世芳說「我們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她自己、還是代表民進黨、還是代表賴清德、民進黨政府的立場,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我們」絕對不代表中華民國;因為無論是「新兩國論」還是台獨,都違背中華民國憲法、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等法律的規定。 賴清德和劉世芳、甚至所有民進黨政府官員,都應該再看一看中華憲法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因為有此條文規定,中國大陸被界定為中華民國領土,因此憲法增修條文序言才規定「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第十一條將中華民國領土區分為「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因為有憲法增修條文的這些規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一條才規定「國家統一前,為確保台灣地區安全與民眾福祉,規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之往來」,第二條將中華民國領土區分為「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 更進一步而言,特別法位階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還以戶籍、而非國籍區分兩岸人民。也因為有中華民國憲法、憲法增修條文、兩岸條例等等規範,陸配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的法源根本不同於外籍配偶:前者的法源是憲法及兩岸條例,後者是國籍法。劉世芳身為內政部長,將陸配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硬扯到國籍法,更硬扯到中華民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儘管事後改口,也掩飾不了她刻意曲解中華民國憲法及相關法律。 劉世芳刻意曲解中華民國憲法及相關法律,同樣一再改口的賴清德不也是如此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