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退休!警界楷模蔡坤龍所長告別警徽 41年奉獻令人敬佩

蔡坤龍(右2)從警生涯長達41年,歷任警員、巡官、警務員至派出所長,擁有豐富的實務經驗與深厚的專業素養。(圖/截自龍潭分局臉書)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警察的歲月,是日夜無休的守護,也是無數默默承擔的背影。今(15)日桃園市龍潭警分局為即將在明天退休的聖亭派出所所長蔡坤龍舉辦榮退歡送會,場面溫馨感人,同仁們以滿滿的敬意與不捨,向這位資深警官致上最深的敬意。 蔡坤龍從警生涯長達41年,歷任警員、巡官、警務員至派出所所長,擁有豐富的實務經驗與深厚的專業素養,被同仁譽為警界的「精神典範」。他行事穩健,做人誠懇,總以堅定與細膩的態度面對每一項任務,是所內同仁最可靠的後盾。 為表達感謝之意,分局長鄭文銘親自致贈紀念品,肯定蔡坤龍長年來對警政工作的投入與貢獻。歡送會現場氣氛溫馨,掌聲與感動交織,見證了一段榮耀與責任的警察旅程。 蔡坤龍也在致詞中哽咽表示,能在警察這條路上堅持到最後一刻,我感到非常光榮與感恩。這份工作雖然辛苦,但能夠守護社會、服務鄉親,是我一輩子的驕傲。感謝所有夥伴一路的陪伴,讓我走得踏實,也走得值得。 隨著警帽卸下,留下的不只是回憶,更是一段令人敬佩的從警傳奇。

Read More

洋蔥是超級護腎食物 醫生親解:「這樣吃」才對

廚房常見的一顆洋蔥,除了讓人邊切邊流淚,其實藏著強大的「護腎密碼」。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趙正瑋報導 廚房常見的一顆洋蔥,除了讓人邊切邊流淚,其實藏著強大的「護腎密碼」。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表示,洋蔥含大量抗氧化、抗發炎化合物,還有助於降低血壓與血糖,間接減少腎臟負擔。 護腎雙英雄 就是槲皮素與硫化合物 洪永祥醫師指出,槲皮素(Quercetin)是一種強效的天然類黃酮抗氧化劑,洋蔥中含量豐富,尤其集中在外層與靠近根部的部分。動物與體外實驗發現,槲皮素具有多重保護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發炎,並可抑制腎絲球硬化與纖維化,減少腎臟細胞的死亡。 此外,槲皮素還能抑制黃嘌呤氧化酶(XO)的活性,降低尿酸合成,促進尿酸排出。洪永祥醫師提到,這些作用不僅對痛風性腎病變患者有幫助,更對所有原因導致的慢性腎衰竭患者有益。 另一種對身體有益的成分是硫化合物(如Allyl sulfides)。這些硫化物正是讓小孩抗拒洋蔥、讓大人在切洋蔥時流淚的主要原因。洋蔥中含有硫的胺基酸,例如甲硫胺酸與半胱胺酸,它們同時具備抗發炎與抗氧化作用,對減緩腎臟的纖維化進程、降低長期損傷具有保護效果。 洋蔥怎麼保護腎臟 醫師詳解三大機轉 洪永祥醫師表示,洋蔥抗氧化可減少腎絲球的內壓,並保護腎小管功能正常,腎絲球就是一顆顆過濾的微血管球,隨著年紀增加,腎絲球微血管會被氧化而彈力循環變差,腎小管也會因為氧化壓力造成的腎小管功能的衰退,而洋蔥的超強抗氧化力除能保護腎絲球與腎小管,也可減少腎臟老化速度。 洪永祥醫師指出,洋蔥的抗發炎作用能有效減緩腎臟纖維化與硬化的速度。洋蔥可抑制促發炎因子如 TNF-α、IL-6 的活化,同時降低TGF-β1的表現,這些因子是導致腎臟發炎與纖維化的主因。透過這些機制,洋蔥可明顯減緩腎臟硬化與萎縮的進程。 且洪永祥醫師表示,洋蔥還能透過降低血壓與血糖,進一步減輕腎臟的負擔。研究顯示,每日補充150至162毫克的槲皮素,可使收縮壓降低3–4 mmHg,對於高血壓患者具有顯著效果。而槲皮素也有助於改善血糖控制,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食用約100克生洋蔥,能有效降低血糖與糖化血色素水平。 身體健康也能吃 洋蔥有多方面保健功效 有益心臟健康:洋蔥富含槲皮素,能有效抗發炎、降低壞膽固醇濃度,維持血管通暢與彈性,預防動脈硬化,降低心臟病風險,同時有助於減少三酸甘油脂,全面提升心血管健康。 降低慢性病風險:洋蔥是類黃酮抗氧化劑的重要來源,內含超過25種不同的抗氧化物質,有助延緩細胞老化、降低因氧化壓力引發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臟病與癌症等。 含抗癌化合物:洋蔥與大蒜等蔥屬蔬菜含有硫化物與類黃酮,具備抑制腫瘤生長、減緩癌細胞擴散的能力,尤其對腸胃道癌症如胃癌、結腸直腸癌等風險降低最為顯著。 幫助控制血糖:洋蔥中的槲皮素與硫化合物可改善胰島素阻抗,幫助穩定血糖。一項研究顯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食用約100克生洋蔥,能有效降低血糖數值。 具有抗菌功效:洋蔥內的槲皮素具天然抗菌作用,可抑制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生長。試管實驗證實,黃色洋蔥皮中的槲皮素能有效抑制幽門螺旋桿菌與破壞細菌細胞壁與細胞膜。 維持骨骼健康:雖然洋蔥鈣含量不高,但研究顯示,洋蔥攝取與骨密度提升有正向關聯。在一項針對50歲以上女性的研究中發現,每天至少食用一次洋蔥的人,骨密度比每月僅食用一次者高出5%,推測與其抗氧化能力降低骨質流失有關。 洋蔥吃法有學問 洪醫師建議「這樣吃」 儘量生吃保留最多營養成分:與生大蒜相似,生洋蔥保留更多槲皮素與硫化物,營養價值最高,但因刺激性較強,適合耐受性好的人;若無法接受刺激,可選擇熟食,雖然營養略減,但較溫和。 每日建議攝取量約1/4至1/2顆中型洋蔥:可透過涼拌洋蔥絲、洋蔥湯、炒洋蔥、焗烤洋蔥等方式攝取,搭配綠花椰菜、黑蒜、橄欖油等抗氧化食物,效果更佳。 洋蔥有許多好處 但還需看個人是否適合 洪醫師提醒,雖然洋蔥有多重好處,但仍有適合與不適合的族群: 適合族群:高血壓、高血糖、代謝症候群、慢性腎臟病(CKD)第一至第四期患者,以及一般健康者。 應避免族群:末期腎衰竭且伴隨高血磷或高血鉀者、限制鉀磷飲食的腎友、出血傾向或服用抗凝血劑者、胃潰瘍、胃發炎、腸胃不佳者、急性發炎期患者、孕婦與哺乳期婦女,建議避免食用。

Read More

健保放寬!PD-L1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可一線使用 無基因突變肺癌有解方

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兩者的占比以非小細胞肺癌為多,其中又以肺腺癌比例最高。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林宗憲報導 一名60多歲晚期肺腺癌女性病友,試過許多不同的治療方式,但腫瘤一直無法很好地獲得控制,輾轉尋求治療建議的過程中,腫瘤不斷變大,不只肺部,肝臟也出現許多顆腫瘤。經由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暨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李岡遠醫師評估後,她決定接受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以及化學治療。 李岡遠醫師表示,使用後效果很快地出現,隔1、2個禮拜回診時,症狀已有許多改善,從影像中也可以看到腫瘤開始明顯消退,3個月後電腦斷層更發現腫瘤大部分已消失,肝臟腫瘤也幾乎快看不見。李岡遠醫師說到,這位女性病友是一位心思很細膩、敏感的病患,但在疾病獲得良好控制後,她也漸漸變成一位開朗的人,跟過去的樣子差別很大。 非小細胞肺癌以肺腺癌為多 免疫治療問世成晚期無基因突變者新福音! 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兩者的占比以非小細胞肺癌為多,其中又以肺腺癌比例最高。李岡遠醫師指出,肺腺癌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占比已接近70%,惟這些患者來到診間時,大多已進展為晚期,若已經轉移而且侵犯範圍較大時,因接受手術機率低,治療就會以藥物為主。 藥物治療最早以化學治療為主,但有效率並不高。李岡遠醫師表示,化療有效率平均來講只有20-30%左右,直到2000年初期標靶藥物才開始出現,但其中仍有一群患者因無基因突變,故無標靶藥物可用。大約在2010年之後,慢慢才又有另一種革命性治療出現,也就是「免疫治療」,一般統稱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PD-L1抑制劑免疫藥物能喚醒T細胞 可併用化療、抗血管新生標靶 由於癌細胞會表現PD-L1,與人體免疫細胞T細胞上的PD-1結合,催眠T細胞讓它以為癌細胞是正常細胞而停止攻擊,此時若使用免疫藥物PD-L1抑制劑,可將PD-1與PD-L1之間的結合阻斷,喚醒T細胞重新辨識癌細胞,再次攻擊進而消滅腫瘤。李岡遠醫師表示,對於無標靶藥可用的晚期肺癌族群來說,免疫治療已成為國際治療的主流。 上述免疫藥物也常會搭配其他藥物一起合併治療。李岡遠醫師提到,最常搭配的組合就是化療以及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臨床數據顯示,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一起使用時,能大大提升治療效果。過往,若僅單用化療時,有效率只有約30%上下,加上抗血管新生標靶藥後,有效率能提高到約40%;若是三者併用時,也就是免疫藥物、抗血管新生標靶藥與化療一起使用時,根據臨床研究數據顯示,有效率則可提高至近60%,且能讓腫瘤惡化機會明顯減少40%左右,增加10%以上的長期存活機會。 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已列國際治療指引 健保接軌國際開放一線給付! 針對沒有特定基因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國際治療指引已將免疫治療、抗血管新生標靶藥與化療的三者合併治療方式列為最強證據等級建議,過去健保無開放三者合併使用之給付,且單用免疫藥物也需看PD-L1表現量而定。 李岡遠醫師認為,一旦免疫治療合併化療與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時,不管PD-L1表現高或低,甚至是幾乎不表現的患者,都能看到明顯的效果。好消息是自114年6月起,健保已大幅開放給付,為接軌國際治療指引,若患者符合確診不具EGFR/ALK/ROS-1腫瘤基因異常之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PD-L1抑制劑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可於第一線就給付,且不限制PD-L1表現量,因此李醫師呼籲病友應把握給付資源,積極與主治醫師討論,為自身爭取最佳預後。

Read More

避免交屋潮帶來腥風血雨 惠礽呼籲政府放寬第七波信用管制限貸令

惠礽呼籲政府,暫時放寬銀行貸款總額,並加速撥款流程,協助首購與換屋民眾順利度過這次「限貸」風暴。(圖/李春台攝)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李春台 國內房地產因為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影響,恐將造成兩、三年前購屋民眾的重大噩夢。新任桃園市不動產代銷公會理事長惠礽指出,購屋民眾在即將到來,可能是史上最大交屋潮的重要關卡上,將面臨違約斷頭的窘境。惠礽呼籲政府,放寬對於第七波信用管制前購屋民眾的貸款總額並加速撥款流程;同時他也提醒有意購屋的民眾,要提前準備好充裕的資金,避開這一波信用管制爆發的流彈。 針對央行的第七波信用管制,上個月26日才新上任的桃園市不動產代銷公會理事長惠礽指出,這一波的管制措施應該是自2010年以來最嚴厲的一次「打炒房」,整個房地產的資金鏈都徹底打斷。惠礽指出,兩、三年前購屋的民眾,恐將遭遇史上最大交屋潮來臨時的「腥風血雨」。屆時因為無法順利核貸所導致的消費糾紛恐將激增,甚至違約斷頭的情形也難以避免。 惠礽表示,政府祭出信用管制手段,原本立意是希望管制投資客、保護購屋剛性需求,進而導正房地產市場的正常運作。但這幾波的「打炒房」政策執行之後,卻造成原本應該受到幫助的「市井小民」成為無辜的受害者。「限貸令」一出,之前購買預售屋的民眾恐怕因為銀行貸款流程的延長及不確定性,可能面臨無法如期交屋甚至是違約的風險。部分民眾為了能順利購屋,選擇貸款成數較低但利率更高的房貸,也直接造成購屋的負擔更重。 惠礽呼籲政府,暫時放寬銀行貸款總額,並加速撥款流程,協助首購與換屋民眾順利度過這次「限貸」風暴;他同時也提醒有意購屋的民眾,因應這次「限貸」的危機,建議民眾盡可能準備較充裕的資金後再進場購屋,以免後續銀行核貸的成數與準備金差異過大時造成措手不及。

Read More

從指紋採集到DNA比對 桃園CSI鑑識營讓青少年變身辦案高手

刑事鑑識中心再度推出深受青少年與家長熱愛的「桃園CSI鑑識營」。(圖/警察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今(114)年夏天,桃園市警察局刑事鑑識中心再度推出深受青少年與家長熱愛的「桃園CSI鑑識營」,對象鎖定國中學生,以「走進真相現場」為核心概念,讓學員從零距離親身體驗鑑識人員的日常,進入平常人難以接觸的刑事鑑識領域,展開一段前所未有的暑假冒險。 與一般夏令營最大不同的是桃園CSI鑑識營不只是紙上談兵的講解課程,而是真實動手做的「沉浸式學習」體驗。活動以撲朔迷離的模擬刑案現場為主軸,設計出一連串環環相扣的任務,讓學員以「鑑識人員」身分解開層層謎題。從化學分析、DNA比對到指紋採集,每一項操作都由現職專業鑑識人員親自指導,傳授採證技巧與實務經驗。透過團隊合作、邏輯推理與觀察細節,孩子們不只是「玩辦案」,而是真實感受科學與法律交織下的冷靜與判斷,從中啟發出面對未來的全新視野。 桃園CSI鑑識營不只是紙上談兵的講解課程,而是真實動手做的「沉浸式學習」體驗。(圖/警察局提供) 活動結束後,學員道出他們在營隊中的學習轉變、心理成長與對未來的憧憬,參加學員們表示,「我發現在案發現場要找出真相,其實一點也不簡單,要很有耐心跟觀察力。」、「我最喜歡的是模擬現場勘察,很刺激也讓我學到很多。」及「能實際學習採集指紋超酷的,我還帶回家做紀念!」等回應,這些來自學員們的肺腑之言,點出了桃園CSI鑑識營最珍貴的價值——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夢想的種子正在悄悄萌芽。 警察局長吳坤旭表示,「對於正在摸索未來方向的青少年來說,『職涯探索』不該只是冷冰冰的講座與考試,而是一次有感、有溫度的實踐。桃園CSI鑑識營正是為此而生,工作人員相當用心籌劃此次活動,希望讓學生在世界級的實驗室中,有機會親眼見、親手做、親自感受,從而認識自身興趣與潛能。」 警察局表示,此次為第二年辦理「桃園CSI鑑識營」,三梯次活動已於7月11日圓滿落幕,延續去年的熱度,民眾報名熱烈,三梯次共計300餘人次報名,抽選90人參與活動,經歷一天有趣的實作關卡後,每個學員都獲得由鑑識中心精心設計的CSI拼圖及磁鐵,並與工作人員合影留下美好的回憶。 雖然活動完全免費,卻提供遠超價格的體驗價值,從課程設計到現場氛圍,處處體現主辦單位的用心,活動內容深受參加學員的喜愛,直呼希望明年可以再參加一次。

Read More

桃園城鎮韌性演習7/17登場 注意事項一次看

桃園訂於7月17日下午13時30分至14時整實施疏散避難演練。(圖/警察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2025城鎮韌性演習採「有預警、分區異時」方式實施,桃園屬北部地區,訂於7月17日下午13時30分至14時整,實施30分鐘警報傳遞與發放、疏散避難、交通及其他必要管制,屆時民眾應配合各項管制措施,並實施疏散避難演練;另14時整至14時30分,在「大園區」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台北部飛航服務園區實施戰災搶救、大園國中執行「急救站」傷患現場醫療處理及「救濟站」災民轉移收容開設等60分鐘實作演練。 桃園市警察局表示,13時30分防空緊急警報發放後至14時整解除警報發放前,請遵循疏散避難指引及配合相關管制措施,防空疏散避難設施之所有人,聽聞防空警報應主動開啟地下室車道之鐵捲門,供周邊民眾就近實施避難;防空避難設施不得堆置雜物,進出口通道應保持暢通,避免積水、髒亂,並具備基本照明設備,設有電動門者,應熟悉人工操作開關方式。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及機關(構)等場域,依行政院112年6月29日函頒「各場域防空疏散避難指引」實施疏散避難,詳細內容公告於桃園市警察局全球資訊入口網防空避難及災害通報之2025城鎮韌性演習公告及各場域避難指引。 警方提到,各公、民營工廠照常營運,但須關閉門窗及實施人員管制。民眾採取疏散避難行動,室內人員關閉門窗、電源、水源及瓦斯,立刻進入所在處所防空疏散避難設施或地下室,就近避難;若周邊無防空疏散避難設施,則就近尋找室內堅固且遠離窗戶之區域,利用兩牆原則實施避難,兩牆原則為在建築物內遭遇空襲或爆炸時,為降低受傷風險,應盡量躲在兩道牆的後面,以達到緩衝和阻擋碎片的效果。第一道牆可以承受衝擊,第二道牆則能阻擋飛散的碎片,提供保護。若緊急狀況無法利用兩牆,則尋找堅固桌底或牆角來掩護躲避,並採取正確的避難姿勢。 室外行人、車輛駕駛及乘客遵循警察及民防執勤人員引導,或運用手機,依據演習時所接獲之國家級警報簡訊、「警政服務APP」導航進入附近有防空疏散避難設施標示牌處所,若身處空曠地區,可利用周邊地形地物、涵洞、地下道及橋墩下方,具掩蔽功能之處所進行避難。同時提醒市民,演習期間「違反命令實施疏散避難與交通及其他必要之管制」,依民防法第25條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桃園市現有外籍移工人數達12萬9000餘人,為全台灣聚集最多移工的地區,為宣導此次防空演習,警察局特別製作中文、英文、印尼、泰國及越南等5國語言宣導海報,結合警察、教育、民政、環境保護局暨各區公所及里辦公處等單位,張貼於公共場所,以及運用官方網站、LINE群組及臉書社群媒體宣導。

Read More

綠議員、立委桃園夜市掃街宣講 催同意罷免票盼翻轉國會亂象

桃園市議會民進黨團議員與郭昱晴、鍾佳濱,陪同桃園罷團到桃園夜市進行宣講暨掃街。(圖/黃瓊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昨(13)日傍晚桃園市議會民進黨團議員與立法委員郭昱晴、鍾佳濱,陪同桃園罷免團體到桃園夜市進行宣講暨掃街。距離罷免投票不到兩周,將進入最後衝刺,民進黨持續和民團站在一起,給予更多支持,呼籲民眾7月26日出門投下同意罷免,淘汰桃園六藍委。 鍾佳濱提到,近期因風災關係,屏東農民的災損金受到藍白立委的表決而被嚴重影響,呼籲罷掉不適任的立委。他特別北上帶了許多自製的文宣小物橡皮擦發送給桃園市民,現場念出上面的字「寫不對擦掉,做不好罷掉!」強調罷掉不適合的立委,才能讓國會恢復正常。 郭昱晴表示,感謝所有公民朋友一路以來堅定的支持與參與,從第一階段的連署、到第二階段突破門檻,到現在站上最後一哩路,人民用行動證明,大家要的是一個能夠讓台灣繼續穩健前行,正常的國會。現在走到了關鍵時刻7月26日,這一票不只是罷免不適任的立委,更是要終結國會的亂象、拒絕政治操作,守住珍貴的民主價值。 黨團總召李宗豪則提及,桃園六區罷免成案是相當困難的里程碑,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現極度行政不中立,甚至還跑到花蓮幫立委傅崐萁反罷免站台。非常感謝罷團領銜人、志工及台灣勇敢的公民,二階才能陸續成案進到三階投票,民進黨團議員從第一階段至今全力配合公民團體,包括收連署書、租借場地、協調資源等,在大罷免的最後一哩路,民進黨團議員會持續堅定做公民團體最強後盾。 議員黃瓊慧也說,經歷了一階二階的連署過程,終於來到第三階段不記名投票,倒數兩周衝刺階段,要衝出同意罷免的投票率,無論車掃還是大型造勢,邀請市民朋友一起來參與、跟他們一起站出來表態「同意罷免」;桃園除了市長是國民黨,六席立委也都是國民黨,不要讓桃園成為中共滲透的地盤,要讓國會正常運作,守護台灣的民主,民主這兩個字的重量,是要愛台灣的市民朋友,一起來守護。 民進黨團副總召黃家齊、書記長魏筠,議員余信憲、陳雅倫、許清順與罷免團體也預告接下來的行動,包括7月14日護國大繞境「南」桃園場;15日護國大繞境「北」桃園場、徒步大遶境楊梅至蘆竹;16日徒步大遶境蘆竹至新北;19日中壢民主之夜、桃園「同意罷免 轉動桃園」晚會;23日龜山民主之夜;24日檜溪民主之夜及25日決戰大蘆竹,最後衝刺階段,726一起站出來,用同意罷免的選票守護台灣的民主,翻轉國會亂象,讓正義不再缺席。

Read More

桃園清潔隊員招考結果出爐!新血9月起分批報到

顏己喨擔任主試官,手持硃砂筆確認榜單無誤後,正式宣布錄取名單,並親自發送點榜紀念品。(圖/環保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桃園市環保局今(14)日公布清潔隊員招考放榜結果,總計錄取435人,包含一般隊員組210人、原住民族組80人、駕駛組120人、身障組5人、電腦文書行政組10人、木工組5人及場護組5人。當日上午亦於環保行政園區舉辦點榜儀式,由環保局長顏己喨擔任主試官,手持硃砂筆確認榜單無誤後,正式宣布錄取名單,並親自發送點榜紀念品,祝賀金榜題名的考生,熱烈歡迎新血加入桃園市清潔隊大家庭,共同守護市容環境。預計自今年9月起,依序通知錄取人員分批報到進用。 顏己喨表示,清潔隊招考競爭激烈報名人數高達4143人,難度不亞於國家考試,能夠脫穎而出實屬不易,對於錄取的435位考生表達由衷祝賀。他強調,清潔隊員雖屬基層人員,卻是市容整潔與環境衛生的第一線守護者,是維持城市形象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環保局將持續精進訓練體系,推動職場友善、安全保障等政策,營造穩定、具發展性的工作環境,協助隊員安心投入服務工作,發揮所長。 桃園市環保局今日公布清潔隊員招考放榜結果,總計錄取435人。(圖/環保局提供) 環境管理處補充指出,今(114)年考試制度進行多項改革,致力於提升公平性與專業性,盼能選出最優秀的人才。這批新進人力將分批報到,投入垃圾清運等工作,期許大家延續應試時的熱情與初衷,全力為桃園市民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攜手打造更乾淨、更宜居的生活環境。 環境管理處進一步說明,此次錄取人員將依成績高低排序,再依各區中隊實際缺額辦理分發。清潔隊員每月起薪約為3萬3000元,另因實際執行廢棄物清運作業,可領取最高每月1萬元的清潔獎金;擔任駕駛者,亦可另支領每月1500元的駕駛安全獎金,整體月薪收入可超過4萬元。

Read More

雞精之外的補腦新選擇?「咪唑二肽」靠科學實證 打造認知保健新趨勢

在研究基礎方面,咪唑二肽補充品已有不少臨床觀察與作用機轉研究支持,主要集中在支持記憶力、注意力與神經抗氧化等層面。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林韋彤報導 台灣在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總人口的五分之一,腦部保健需求也隨之快速升溫。過去講到補腦,許多人會先想到雞精,但其實在營養科學領域中,有一種天然來源的機能成分——「咪唑二肽(Imidazole dipeptides)」,正逐漸受到關注。這種來自肉類的營養素,原本常被用在運動營養上,如今更被發現也和腦部健康有關,成為新一代的補腦選擇。 咪唑二肽是什麼?肉類天然雙胜肽 支持腦部健康有潛力 咪唑二肽是存在於動物肌肉與大腦中的天然雙胜肽,主要包含「肌肽(Carnosine)」和「甲肌肽(Anserine)」,常見於牛肉、雞肉等食材中。臺北醫學大學食品安全學系兼任副教授楊惠婷博士表示:「過去咪唑二肽比較常被拿來討論對於運動表現的幫助,不過現在有越來越多研究發現,它對腦部的保護也很值得關注,尤其是在神經抗氧化和認知功能方面。」 七大作用機轉 從細胞層面守護腦力 根據多篇國際研究,咪唑二肽對腦部健康的影響,已逐步被整理出七大生理機轉,包括: 抗氧化作用:有助清除自由基,減少腦部氧化傷害。 抗糖化反應:能降低糖化終產物(AGEs)在大腦的累積,與退化性疾病有關。 螯合金屬離子:幫助穩定體內過多的銅、鋅等金屬離子,避免神經受損。 降低神經發炎與過度興奮:可調節神經傳導物質穀胺酸,減少過度刺激導致的細胞傷害。 促進神經可塑性:有助神經細胞連結與訊號傳遞,對於學習和記憶能力相當重要。 穿越血腦屏障:可以直接進入腦部發揮神經保護作用。 刺激神經滋養因子(BDNF)分泌:幫助神經再生,對維持認知功能有幫助。 楊惠婷博士表示:「這些機轉都是從細胞層面開始,提供多方位的支持,不是單一作用,所以特別受到營養科學界的重視。」 對於長者認知有幫助嗎?臨床研究結果這樣說 根據Masuoka團隊2021年的研究發現,長者補充咪唑二肽後,在注意力與記憶方面的認知測驗表現有穩定趨勢。另外,也有一項由Szczesniak等人2014年執行的雙盲對照試驗指出,長期補充含肌肽與甲肌肽的配方後,對年長者的認知表現和體力狀況都帶來幫助。 此外,日本火腿集團的中央研究所與國立老年醫學中心合作進行的研究也發現,透過雞肉萃取取得的咪唑二肽成分,可作為中老年人維持記憶與資訊處理能力的營養補充參考。 傳統雞精vs咪唑二肽補充品 怎麼選? 在台灣,雞精一直被視為提神、補腦的傳統保健食品,但從營養學角度來看,雞精和咪唑二肽其實有明顯不同。雞精的成分主要是非特定的胺基酸和胜肽,實際含量會因原料和熬煮方式不同而有所變化,相對比較難掌握。而咪唑二肽補充品則是標準化製程,可以精準控制肌肽與甲肌肽的含量,每次補充的成分比較穩定。 在研究基礎方面,咪唑二肽補充品已有不少臨床觀察與作用機轉研究支持,主要集中在支持記憶力、注意力與神經抗氧化等層面;而雞精的效果多為主觀體感,例如提神或覺得比較有精神,較少具體的實證數據。 楊惠婷博士指出:「如果想針對認知保健進行比較精準的營養補充,選擇有成分標示、機轉清楚的產品,會比單靠印象中『吃了比較有精神』來得有依據。」 應用多元、吸收度高 有機會成為認知保健的新主流 目前咪唑二肽已被應用在日本、台灣、中國等地的多種保健食品中,包括機能性飲料、即飲包、眼部疲勞配方、銀髮營養包等。因為分子小、吸收率高,又能穿越血腦屏障發揮作用,加上在人體與動物實驗中都展現出良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而逐漸受到關注,成為日常認知營養補充的新選擇之一。 「不只適合銀髮族,其實平常工作壓力大、長時間用腦的上班族、學生族群,也都可能從這項成分得到幫助。」楊惠婷博士補充說道。 補腦靠科學選擇 不再只是靠印象「補一補」 隨著腦部保健成為全民關注的議題,營養補充品也越來越走向「有成分、有研究、有感受」的方向。咪唑二肽這個來自肉類的天然成分,透過多篇研究支持其對認知機能的幫助,在老化社會下提供一種兼顧科學與日常實用性的補腦方案,不只是補一補而已,更是有根據的保健選擇。

Read More

吃出好心情!營養師推薦5種舒壓食物 助拆除壓力炸彈

在現代社會,快速的生活節奏與不斷變化的資訊環境,雖然為人們帶來便利,但也悄悄累積了龐大的壓力。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趙正瑋報導 在現代社會,快速的生活節奏與不斷變化的資訊環境,雖然為人們帶來便利,但也悄悄累積了龐大的壓力。無論是職場上的高壓、社群媒體的資訊轟炸,還是生活中的各種瑣事,都容易讓人處於緊繃狀態。營養小當家、阿罐營養師表示,長時間的壓力不僅會導致失眠、胃口不佳,甚至還會引起腸胃不適、頭痛、情緒暴躁,進而影響生活品質與人際關係。 但事實上,壓力不必完全靠意志力對抗,日常飲食就能成為舒緩壓力、穩定情緒的好幫手。選擇正確的食物,能幫助神經系統恢復平衡,減輕焦慮與不適,讓我們更有餘裕面對生活挑戰。 吃出好心情 5大抗壓營養素與飲食策略 阿罐營養師推薦在日常飲食中,加入以下5種營養素,就能讓生理功能更具抗壓性。 鎂(Magnesium):放鬆神經、平衡情緒。鎂是穩定神經傳導的重要元素,能夠有效舒緩焦慮、緊張與睡眠困擾。當人體長期處於壓力下,鎂的消耗會增加,若未適時補充,容易出現肌肉緊繃、情緒浮躁等症狀。 建議食物:燕麥、南瓜子、香蕉、黑巧克力、深綠色蔬菜。 小提醒:適量攝取黑巧克力,既能補充鎂,又能帶來愉悅感。 維生素B群:提升專注力、穩定大腦運作。維生素B群是能量代謝與神經調節的關鍵角色,當壓力來襲時,B群的消耗量明顯上升,缺乏時容易感到疲憊、專注力下降,甚至影響情緒穩定。 建議食物:糙米、全穀類、酵母粉、蛋、豆製品。 小提醒:建議每日至少攝取一餐全穀類,提升B群攝取量,讓大腦保持靈活清晰。 色胺酸(Tryptophan):促進血清素合成、改善心情。色胺酸是大腦合成血清素的必需胺基酸,能幫助提升好心情、穩定睡眠品質。搭配適量碳水化合物,有助於促進色胺酸進入大腦發揮作用。 建議食物:雞蛋、牛奶、堅果、芝麻、豆腐。 小提醒:早餐可搭配全麥吐司與蛋,或午後以一杯溫牛奶搭配堅果,提升穩定感。 Omega-3脂肪酸:抗發炎、調節腦部壓力反應。Omega-3脂肪酸除了保護心血管健康,還能有效降低腦部發炎反應,對長期處於壓力狀態者,有助於緩解焦慮感與腦霧困擾,使大腦思緒更為清晰。 建議食物:鮭魚、鯖魚、亞麻仁籽、核桃。 小提醒:每週至少兩次攝取深海魚,或每日適量食用亞麻仁籽粉、核桃,維持Omega-3平衡。 優質碳水化合物:穩定血糖、平穩情緒。穩定的血糖水平有助於避免情緒劇烈波動,過度饑餓或血糖過低時,容易出現暴躁、無力、專注力下降等狀況。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碳水化合物,可延緩血糖上升速度,提升飽足感與穩定感。 建議食物:地瓜、糙米、藜麥、全麥麵包。 小提醒:避免空腹過久或過度依賴精緻糖類(如糖果、甜點),可減少情緒崩潰與暴飲暴食的發生。 甜食咖啡讓人更疲憊 抗壓飲食生活小叮嚀 阿罐營養師指出,壓力大時,許多人習慣尋求甜食、咖啡或高油脂食物來紓壓,但這些精緻糖與咖啡因反而會刺激中樞神經,讓焦慮與疲憊感更加明顯。若要從根本提升抗壓力,除了調整飲食,還要搭配其他健康習慣: 深呼吸與冥想:幫助自律神經放鬆。 規律運動:促進腦內啡分泌,改善壓力感。 充足睡眠:讓身體與大腦獲得完整修復。 適時尋求專業協助:當壓力已經影響生活品質,趕緊尋求心理諮詢或專業輔導。 若能從每日飲食中穩定攝取上述5種關鍵營養素,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抗壓力,不必等到壓力爆發時才倉促補救。健康飲食雖然不能完全消除壓力,但能穩定生理基礎,讓心理有更好的韌性與恢復力。 高壓生活環境易引發焦慮 吃飯成為照顧身體起點  面對壓力,不需要強撐,也不必逃避。阿罐營養師表示,從一頓簡單的餐食開始,選擇對的食材,就是給自己最溫柔、最實際的照顧。當下一次壓力來臨時,不妨試著為自己準備一份抗壓餐,讓飲食不只是填飽肚子,更是穩定內心、撫慰情緒的力量。 壓力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與它相處。吃對食物,就能讓壓力溫柔降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