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靠藥物!營養師:每天三餐補對營養 ADHD症狀大幅改善

不健康的飲食模式與ADHD症狀呈正相關,特別是含糖加工食品與零食吃得越多,注意力不足的問題也越明顯。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趙正瑋報導 不少研究指出,營養素不均衡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密切相關。薛曉晶營養師表示,2022年發表於《Nutrients》期刊的研究認為,不健康的飲食模式(高糖、高脂、低纖維)與ADHD症狀呈正相關,特別是含糖加工食品與零食吃得越多,注意力不足的問題也越明顯。 飲食中添加微量營養素 能有效緩解ADHD症狀 薛曉晶營養師指出,ADHD與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功能異常有關,而這些物質的合成與運作,需要多種營養素參與。例如: Omega-3脂肪酸(DHA、EPA):可穩定神經細胞膜、改善訊號傳導。根據《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23年的隨機對照研究,健康飲食中若富含深海魚類,能有效緩解ADHD的症狀。 鋅、鎂、鐵、維生素B6:這些微量營養素參與神經傳導與腦部發展。根據《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2021年的臨床試驗,這些營養素的補充有助於改善注意力與情緒調節。 維生素與礦物質組合:不只是補一種營養素,《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18年研究指出,整體補充B群、鎂、鋅、鐵等,有助於情緒調節與降低攻擊行為。 腸道菌組成與活性 影響情緒與行為 據最新研究顯示,腸道菌與大腦間的「腸腦軸」會影響行為與情緒。2022年《Nutrients》期刊的實驗指出,透過調整腸道微生物群的飲食干預,有助於改善ADHD症狀。 薛曉晶營養師說明,腸腦軸(Gut-Brain Axis)是一個雙向溝通系統,腸道與大腦透過迷走神經、免疫系統與腸道菌群代謝物(如短鏈脂肪酸 SCFA)互相影響。 且研究指出,腸道菌的組成與活性會調節神經發炎、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血清素)合成,進而影響注意力、情緒與行為。 營養師推薦獨家菜單 每餐都能補對營養 針對ADHD的孩子,薛曉晶營養師推薦每日餐單範例,簡單、美味又營養: 早餐:糙米飯糰+歐姆蛋+香蕉+無糖豆漿。 午餐:香煎鮭魚+炒菠菜+紅藜香米蒟蒻飯。 晚餐:味噌湯(豆腐、海帶)+清炒綠花椰。 點心:優格搭堅果(核桃、杏仁)+黃金奇異果。 薛曉晶營養師表示,這些食材富含Omega-3、維生素B群、鐵、鎂與益生菌,能幫助孩子穩定神經系統,同時避免精製糖、加工品與人工色素。 …

Read More

吃得很少仍變胖?營養師:身體以為陷入「飢荒」 低代謝狀態讓人難瘦

長期熱量過低,身體會啟動「生存模式」,自動減少能量消耗,也就是為何吃得越少、瘦得越慢,甚至還會變胖。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嫊雰報導 想要靠少吃減肥,一天吃不到1000大卡,但為何體重卻一點都不動,甚至還悄悄上升?薛曉晶營養師指出,這其實是身體的新陳代謝在「報復」!許多人誤以為「少吃等於會瘦」,但事實上當攝取熱量過低、缺乏足夠蛋白質與運動時,身體會透過「適應性熱生產」來降低代謝效率,反而讓減重變得更加困難。 吃太少讓身體啟動了「生存模式」 代謝效率降有這些影響 薛曉晶營養師分享,根據2016年刊登於Obesity的研究發現,著名減重節目The Biggest Loser的參賽者雖然成功大幅減重,但六年後靜息代謝率仍持續低於預期,顯示即使瘦下來,身體依然維持低代謝狀態,這就是「代謝報復」的現象。長期熱量過低,身體會啟動「生存模式」,自動減少能量消耗,也就是為何吃得越少、瘦得越慢,甚至還會變胖。 薛曉晶營養師進一步說明, 2022年刊登於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的研究指出,熱量限制所導致的能量消耗下降,不只是因為脂肪或肌肉減少,更是身體主動降低基礎代謝的結果,換言之就是吃得少,燃燒的熱量也少。她舉例,當一個人每天只吃800大卡,身體以為「進入飢荒」,就會減少甲狀腺賀爾蒙分泌、降低體溫與心跳速率,同時讓人感覺疲倦、易冷、情緒低落,進一步削弱生活品質與減重動力。 營養師教你如何重啟燃脂能力 推一日餐單助修復代謝 面對代謝報復的困境,薛曉晶營養師強調不是要暴飲暴食,首先要逐步提升熱量和蛋白質攝取,建議每週增加100至150大卡,讓身體慢慢適應並解除「飢荒警報」,同時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取1.5公克蛋白質,以維持肌肉量,避免代謝率下降。接著要搭配阻力訓練,根據Obesity Reviews一項2021年的系統性回顧研究顯示,運動(尤其是阻力訓練)不僅能減少脂肪,還能有效保留瘦體重(體重減去體脂肪),維持代謝效率。 此外,薛曉晶營養師設計了一套可幫助修復代謝的一日餐單: 早餐:無糖豆漿+麥片+木耳露+水煮蛋 午餐:雞胸肉炒藜麥+青花椰+花生胡麻蒟蒻麵 晚餐:鹽烤鮭魚+南瓜香米蒟蒻飯+炒菠菜 點心:優格+堅果+木耳露奇異果果醬 薛曉晶營養師指出,體重增加並非是真的變胖,而是「代謝在報復你曾經對它太苛刻」,這樣的飲食組合不僅含有充足的蛋白質和好脂肪,還包含低GI碳水化合物,有助於提升代謝率,同時避免血糖大幅波動,幫助大家在兼顧健康的前提下獲得理想體態。

Read More

沒抽菸卻得肺癌?醫親解真相:基因突變和環境因素是關鍵!

肺癌的原因與生活習慣、環境都有關係,有些人不抽菸,卻得到肺癌,這個謎團隨著新研究而漸漸解開。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趙正瑋報導 抽菸是導致肺癌的其中一項關鍵因素,但這並非事實全貌,肺癌產生的原因與生活習慣、環境都有相當大的關係,有些人並無抽菸習慣,但卻得到肺癌,這個謎團隨著新研究的出現而漸漸解開。台北榮民總醫院的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表示,肺癌不是單純的菸癮疾病,而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生活中每一個曾經以為無關緊要的選擇。 張家銘醫師提到,病人有時會問:「張醫師,我這輩子一根菸都沒抽過,怎麼還會得肺癌?」這句話背後,是一種難以置信的無助感,也是一個科學上曾經解不開的謎。 不過,直到2025年7月,一項發表在《Nature》的全球性研究,終於為這個長年的疑惑打開一道科學的窗。原來肺癌不只是抽菸造成的,它更可能是長年累積的環境暴露、體內代謝毒素與基因交互作用的結果。這份研究在分析全球28個地區、871位非吸菸肺癌患者的基因後,竟然特別點名了台灣,還發現台灣病人身上出現了一種極為罕見的基因突變。 不是巧合而是警訊 基因早已悄悄記錄下這一切 張家銘醫師表示,台灣病人的肺癌,藏著一種全世界幾乎只有這裡出現的基因突變,研究人員將871 位「從未吸菸」的肺癌病人,進行全基因體定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結果發現,一種極其罕見的「突變簽名」 SBS22a,幾乎只出現在台灣的樣本中,佔了這類突變的近九成。 SBS22a 是一種已知與「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相關的致癌突變。這個名字,或許乍看之下很陌生,但它過去曾廣泛存在於某些傳統中藥中,包括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等成分。由於明確的腎毒性與致癌風險,台灣早在2003年就已全面禁用馬兜鈴酸相關藥材。 然而,這次研究卻首次在肺癌中發現馬兜鈴酸相關的突變訊號。這不禁讓人擔憂,難道這些毒素的影響,並沒有隨著禁用而完全終止? 不恐慌但要正視 身體仍記得那些毒素 張家銘醫師指出,這種突變的「地理集中性」,幾乎只在台灣樣本中出現,讓國際研究團隊推測,可能存在尚未完全釐清的暴露來源、歷史習慣,甚至是管制外的使用方式。 這並不是說,現在還在接觸馬兜鈴酸,但有些偏方、保養品、來路不明的草藥,可能在無意間留下長期足跡。基因不會說謊,它只是默默記錄著我們曾經接觸過的每一份風險。哪怕那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的事,影響可能一直潛伏在細胞裡。 衛生單位雖然早已禁用馬兜鈴酸,張家銘醫師表示,必須持續監測是否仍有非法使用、民間流傳、黑市產品或跨境電商流入? 比二手煙更危險 空氣污染更是另一個隱形肺癌加速器 除了馬兜鈴酸突變,張家銘醫師提到,研究也揭露了另一個「隱形殺手」:空氣污染(PM2.5)。研究發現,當居住地PM2.5年均濃度超過20微克/立方公尺時,肺癌病人的突變量激增,還會導致端粒縮短、TP53突變等變化,這些,都是肺癌的分子特徵。 張家銘醫師指出,PM2.5對基因的破壞,甚至比二手菸還更明顯。這意味著,在都市生活、每天通勤的人們,即使沒抽過菸,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暴露於更高的基因風險中。 預防勝於治療 從一杯藥湯到每一次呼吸都是選擇 面對這些新發現,張家銘醫師表示,該要詢問的,不只是「為什麼會得癌症?」,更是「能怎麼預防?」 我們可以: 對偏方保持警覺,避免使用來路不明或無清楚標示的成分 留意保健品的成分來源與衛福部登錄狀況 減少暴露空污,特別是在空氣品質不佳時外出時佩戴口罩 若有肺癌家族史,可考慮早期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部檢查 張家銘醫師認為,「基因不等於命運」。但這一次,也必須承認,基因其實是一面鏡子,映照出過去的每一個選擇與環境暴露。 肺癌不只是肺內部病變 更是整個環境病徵 張家銘醫師指出,癌症不只是從外面打進來的敵人,它可能是在我們的生活裡,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結果。而我們能做的,不只是追究過去,更是從現在開始改變。

Read More

大貨車禁行!蘆竹這路段新增科技執法 7/14正式啟用

大貨車禁行科技執法將於7月14日起正式啟用,並製單告發違規行駛車輛。(圖/警方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蘆竹區新南路一段(南華一街起至南崁路止)為桃園市交通局公告禁止30噸以上車輛行駛路段,但仍不時有大型車輛違規駛入,為維護用路人安全,蘆竹警分局於新南路一段與忠孝東路口建置大貨車禁行科技執法,自即日起為宣導期,並將於今(114)年7月14日起正式啟用,並製單告發違規行駛車輛。 蘆竹警分局表示,新南路一段緊鄰市區,車流量大,呼籲駕駛人勿貪圖方便行駛禁行路段,危害用路人安全,違者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處900元以上1800元以下罰鍰。 警方也提醒,駕駛人可至交通局網站查詢大貨車禁行路段及替代道路,以免受罰。 駕駛人勿貪圖方便行駛禁行路段,危害用路人安全。(圖/警方提供)

Read More

扯!疑深夜視線不佳 新屋自走砲車輾壞路邊4車

戰車行經上開路段時疑似夜間視線不佳,不慎撞擊路旁汽車共四部。(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桃園市新屋區昨(10)日陸軍裝甲542旅一輛執行漢光演習任務的M109A5自走砲車,晚間22時58分許行經新榮路292巷時,疑因夜間視線不佳,不慎撞上路旁停放的四部汽車。所幸無人受傷,駕駛酒測值為0,詳細肇事原因尚待警方釐清。 楊梅警分局表示,昨日晚間警方接獲報案,稱新屋區新榮路292巷即高鐵南路六段一側,發生軍用車輛交通事故,經了解為陸軍裝甲542旅砲兵營戰車,行經上開路段時疑似夜間視線不佳,不慎撞擊路旁汽車共四部。 警方進一步表示,現場無人員傷亡,另檢測戰車駕駛酒測值為0,詳細事故原因調查釐清中。 戰車駕駛酒測值為0,詳細事故原因調查釐清中。(圖/讀者提供)

Read More

剩5分鐘!母載兒考學測竟爆胎 壢警火速護送壓線抵達

母親滿臉著急聲音顫抖地懇求警方商借機車。(圖/警方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今(11)日是114年大學分科測驗首日,首日進行「物理」、「化學」、「數學甲」、「生物」等科目考試。然而在上午8時29分許考試即將開始前,中壢警分局中壢派出所接獲一名母親著急的衝入派出所求助,原來她騎乘機車載送兒子前往考場途中,後輪竟突然爆胎無法行駛,眼看8時35分預備鈴即將響起,母親滿臉著急聲音顫抖地懇求警方商借機車。 警方表示,正值備勤警員涂宏瑋與警專43期實習生林鈺晨深明考試攸關考生終身大事,立即表示主動駕駛巡邏車護送考生前往考場。自8時30分出發,在車流量大的上下班時間僅使用短短4分鐘,順利於8時34分將考生安全送達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考場門口,成功讓考生搶在預備鈴響前進入考場。 中壢分局長林鼎泰表示,警方於分科考試期間,在考場周邊佈署交通疏導與治安維護勤務,致力讓每位考生都能安心應試,同時特別提醒考生與家長,先期評估交通狀況提早出門,避免因突發狀況耽誤考試。將持續秉持「視民如親」的精神,提供民眾緊急協助,並祝福所有應試同學金榜題名,順利邁向理想人生階段。

Read More

女駕車半途突熄火癱瘓車流 警民合力排除故障恢復通行

員警經查看車輛失去電力無法發動,決定先將車輛推到安全處等候拖吊。(圖/警方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邱怡芳 桃園警分局埔子派出所巡佐葉沛澤及警員江怡萱與實習生呂秉睿,昨(10)日21時30分許巡邏經過力行路時,發現車流嚴重迴堵,經查看一名張小姐駕駛自小客車,在力行路與永安路口停等紅燈時突然熄火,車子無法發動,立即上前協助。 據悉,張小姐表示車子是跟朋友借的,對車況並不瞭解,不知道為何會突然故障,她下車準備擺放三角警示架,卻被後車撞倒,嚇得她不知所措。員警經查看車輛失去電力無法發動,決定先將車輛推到安全處等候拖吊。 過程中,車輛卻怎麼推也推不動,後來才發現張小姐因緊張忘記插入車鑰匙,引發現場一陣笑聲。最終在眾人合力下,成功將車輛移至路旁安全處,恢復通行。張小姐對警方與民眾的熱心協助感激不已。

Read More

因壓力一度陷低潮!他戰勝心魔成功晉級 盼拚全國技能競賽摘金

賴家仁(中)特別在競賽前幫培訓選手加油打氣。(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第55屆全國技能競賽將於7月16日至20日隆重登場,此屆賽事匯聚全國頂尖技職好手,角逐各職類桂冠;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派出186名選手,涵蓋52個職類,其中,青年組有159人參與45職類,青少年組有27人參與7職類,展現扎實的技術能量與培訓成果;而由桃竹苗分署與苗栗農工共同培訓的「冷凍空調」職類選手陳星宇,這位曾叱吒球場的國中籃球校隊後衛,如今轉戰技能競賽場,誓言奪金重拾榮耀。 桃竹苗分署提到,曾經為國中籃球聯賽奪下季軍的陳星宇,原本立志挑戰HBL,卻因一場失利讓他轉念投身技職之路。進入苗栗農工電機空調科後,他展現驚人的操作天分,憑藉運動員背景的肌耐力與專注力,在配管實習課表現出色,獲師長力薦挑戰技能競賽。然而,成為選手後的壓力與前輩的實力落差讓他一度陷入低潮,每天渾渾噩噩、訓練落後,甚至想過放棄。 陳星宇在桃竹苗分署的安排下進行密集訓練,不僅強化技術操作,更著重於賽場常見的心理壓力調適與輔導。(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直到老師的一句話,「如果連同儕的壓力都受不了,怎麼面對賽場對手?」徹底喚醒他。陳星宇開始振作,為提升速度與操作效率,他聽從老師與學長的建議,每日練習並反覆描繪電路圖,畫了十幾張後,終於將電路圖牢記於心,操作時也能專注手上的每一步,終於突破瓶頸、技術日益精進。雖然自認準備充分,但初次參加分區賽時,陳星宇仍因緊張失常,面對場上選手個個手腳俐落、節奏明快,他壓力倍增,甚至在鎖螺絲時手不自覺發抖,最終敗給自己的心魔,僅獲得佳作。然而他沒有氣餒,重新調整心態、穩定節奏,在此屆分區賽成功逆轉,勇奪金牌晉級全國賽,為自己贏回信心與舞台。 為備戰全國賽,陳星宇在桃竹苗分署的安排下進行密集訓練,由冷凍空調職類老師李居芳親自指導,不僅強化技術操作,更著重於賽場常見的心理壓力調適與輔導。陳星宇表示,「有了老師的指導,讓我對全國賽更有信心!」他坦言,每一場比賽就像一場升級打怪的挑戰,總會遇到實力強勁的對手,而最大的敵人始終是自己。若無法穩住心態,再好的實力也難以發揮。他深刻體悟,「心態,是競賽中的關鍵加分項。」因此他時時提醒自己保持冷靜、穩定應戰,才能在全國賽場上發揮最佳實力。 桃竹苗分署長賴家仁表示,技能競賽不只是技術比拚,更是心態的戰場。透過模擬賽事訓練,讓選手將「未知」變為「預知」,強化臨場反應與抗壓能力,才能在關鍵時刻穩定發揮。他進一步強調,桃竹苗分署多年來積極與轄區內多所學校合作,透過職涯扎根活動來挖掘並培養具有潛力的優秀技術人才,並積極投入培訓資源,為選手打造從校園到國際的技能舞台,持續為台灣技職教育注入動能、提升國際競爭力。欲了解更多2025亞洲技能競賽的資訊,請造訪技能競賽主題官網,或至臉書搜尋「技能競賽充電讚」官方粉絲團,亦可在Instagram搜尋「worldskillstw」。

Read More

桃園義勇季7/27登場!義民祭、乙未祭首度融合 喚起客家歷史記憶

活動自7月27日至9月11日,內容涵蓋民俗體驗、音樂及舞蹈展演等活動,非常適合親子共遊。(圖/市府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長張善政昨(10)日下午出席「2025桃園義勇季」啟動記者會。張善政表示,「客家義民祭」與「客家乙未祭」是客家族群兩大重要祭典。為了讓更多民眾走入桃園、認識客家文化,今(114)年市府首度將兩個祭典融合,推出長達近兩個月的「2025桃園義勇季」。活動自7月27日至9月11日,內容涵蓋民俗體驗、音樂及舞蹈展演等活動,非常適合親子共遊。期盼透過此次活動,讓即使沒有客家背景的國人,也能感受客家先民的義勇精神,進而加深對客家族群文化的理解,喚起自身對本土歷史的認同。 張善政指出,客家義民信仰自18世紀清乾隆年間林爽文事件後,延續至今已逾二百多年,傳承「義以守土、忠以為民」的精神核心,形成台灣獨特的義民爺信仰。而1895年的乙未保台戰役更是客家義軍齊心抗日、捍衛家園的壯烈篇章,充分展現客家族群堅毅不屈的精神。今年特別融合「義民祭」與「乙未祭」兩項重要祭典,打造「2025桃園義勇季」,就是希望能透過擴大辦理,拉長活動時間,結合地方創生、宮廟信仰巡禮、藝文手作及展演等多元創新的策展方式,傳承客家文化與英烈精神。 「2025桃園義勇季」以「忠魂義魄,舉世無雙!」為主題。(圖/市府提供) 客家局表示,「2025桃園義勇季」以「忠魂義魄,舉世無雙!」為主題,除了保留傳統的「義民廟中元普渡」、「義民爺出巡遶境」等重要祭典外,也打破過往只委由專業劇團表演的形式,邀請在地里民共同參與演出「乙未保台戰爭130周年紀念音樂會」及「義民風雲音樂舞台劇」,讓地方居民親自詮釋在地歷史,強化社區參與和文化認同。 客家局也進一步表示,為吸引更多年輕族群參與,活動特別設計親子任務闖關、乙未古戰場小旅行、手作工作坊與歷史解謎等多元體驗,讓孩子、家長與長輩能以輕鬆有趣的方式「邊玩邊學」,一同走進融合歷史、文化與信仰的城市慶典。更多活動資訊,請上「2025桃園義勇季」官網查詢。

Read More

應對關稅衝擊、新創布局 張誠揭露桃園轉型新節奏

張誠特別提出將在工廠普查時深入了解桃園各產業實際狀況。(圖/陳儒賢攝)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美國提出對等關稅後,各地市政府該如何協助產業,經濟發展局成為矚目焦點,《桃園電子報》專訪經發局長張誠,他特別提出將在工廠普查時深入了解桃園各產業實際狀況,經發局近期整頓了中壢新明市場及平鎮忠貞市場,張誠也說明其中的過程。 張誠表示,如果我們把交易的軸線拉出來,從工廠的貨品出廠,經過物流到倉儲到海關,再從經銷商到消費者,中間關稅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就會拉起來,讓消費者降低購買力,回頭對工廠端出貨就會減少。對於增加的關稅,店家通常不會讓消費者全額吸收,經銷商會想辦法分攤這成本,讓消費者承受部分,自己吸收一些,再要求工廠端負擔一些。美國海關對台灣貨物課稅平均大概5%點多,這次基本關稅就10%,又有對等關稅32%,相對之前多了非常多,造成廠商獲利變少、出貨量變少,還會連鎖反應到在這交易過程中所有相關人員和產業,造成面的恐慌。 關於桃園受到影響的產業部分,張誠表示,當事情發生後經發局馬上向國貿局調資料,把外銷美國前20大產業列出來,這20大產業占美國出口70%是具有指標性的,其中第一大類電腦及周邊設備,桃園很厲害AI伺服器製造就在其中,第二類電子零組件如PCB、晶片,第三類是機械扣件,四類電器設備,第五類是汽車零件,這5類在桃園的產值,電腦及周邊設備佔28%,電子零組件佔18%,金屬扣件8%、電器7%、汽車零件6%,加起來已佔桃園60%的產值約1.9兆,如果全部出狀況將衝擊30萬就業人口,對桃園影響非常大,所以經發局非常認真去盤點所有產業狀況。 在美國對等關稅提出後,市長張善政就提出4點因應。(圖/桃報資料照) 張誠表示,在美國對等關稅提出後,張善政就提出4點因應,政府在輔導產業最重要兩件事就是降低成本與開拓市場,第一在降低成本上,市長提出銀行紓困,市長提出第二點是數位轉型,這也是降低成本的方法,第三是開拓市場,也就是重整供應鏈,第四搶占技術前沿,例如關稅是對有形貨物課稅,另一種無形的服務,這是關稅課不到的。 張誠表示,桃園經發局這兩個月對全市1萬2千多家工廠做普查時,將請每家工廠填問卷做產品分析,比如他們的產品有多少是內銷?有多少是外銷?大概占比多少?直接銷往美國的有多少?間接銷往美國的有多少?內銷部分又有多少會銷往美國?會再詢問廠商對於台幣匯率漲是否能承受?這些數據回來後,會逐一回歸到各產業別做統計,這樣就會知道哪個產業在面對關稅或匯率的衝擊時影響有多大,政府才能有輔導的政策。 桃園經發局這兩個月對全市1萬2千多家工廠做普查時,將請每家工廠填問卷做產品分析。(圖/桃報資料照) 張誠表示,這樣細部的資料經濟部不會有的,希望廠商在接到經發局的普查問卷時,能上網仔細填寫,這不是要探詢廠商的商業機密,而是為桃園產業未來規劃,非常重要。經發局就像是鄰里長,是到每一家去問,行政院已經編列預算紓困,而經發局在調查後可以精準知道哪個產業將發生狀況,就可以協助廠商申請經費,這是桃園自己想出來的方法。 在傳統市場整理上,張誠表示,中壢新明市場大家過去看到的是外面的交通混亂及髒亂,這不是新明市場本身,是新明市場外面攤商的問題,要整頓馬上就會遇到既得利益的抗拒,不過議會連續多個會期都有議員關切,有位女性議員提到什麼人本交通,新明市場周邊道路是根本走不動,讓市府師出有名決心整頓,市府首先整理馬路上人行道及分隔島,一把分隔島上攤商長期堆置貨物清開後,沒想到下面已成老鼠窩。 除了外攤外,張誠表示,新明市場建築本身是海砂屋,也是必須要解決的,雖然經過耐震補強還沒到報廢年限,但建築強度每年衰減,裡面漏水、龜裂問題嚴重,市長非常擔心會出問題,決定一併處理。方式是先安置,已找到地點建中繼市場預計116年完成,屆時新明市場將拆除,原地重建成包含社會住宅、市場等多功能大樓。 中壢新明市場大家過去看到的是外面的交通混亂及髒亂,這不是新明市場本身,是新明市場外面攤商的問題。(圖/桃報資料照) 關於忠貞市場拆建方面,張誠表示,忠貞市場已存在幾十年,但它不是公有市場也不是在經發局登記的攤集區,要處理也必須要師出有名。忠貞市場最近遇到垃圾的問題,附近民眾反對垃圾露天堆置區設置,阻擋垃圾車進入,加上市場內晚間成為治安死角,市府即以這兩個理由介入拆除。這過程與攤商積極溝通,開設臨時市集區讓大家有生意做,新的忠貞市場工程也將開始進行中。 在與創投公司「Plug and Play」合作上,張誠說明,前年8月與市長去美國拜訪這家公司後才對新創產業有所了解,新創的生命週期是從概念發起,到可以量產,進而可以販售3個階段,我們常聽到的育成或所謂的孵化,是在概念發起階段,新創企業無論在哪個階段都需要有資金進來,否則會無法為繼,但要把新創從概念推往下個階段,除了資金外還要有技術,所以一家孵化器公司或創投公司一定要有能力媒合這兩樣東西,除此外在鋪成為商業模式時還要有企業經營管理及法律專業。 經過一年多的磨合,終於讓「Plug and Play」選擇在桃園設台灣設分公司。(圖/桃報資料照) 張誠表示,「Plug and Play」從另個角度看有點像仲介公司就在媒合這些資源,這公司業界會那麼有地位,是因為他們全球有60幾家分公司,可以整合全世界資源,這公司曾經輔導最成功的獨角獸公司就是Google。桃園的產業要轉型、升級,需要新創,「Plug and Play」已經在桃園設立分公司,也挑了多家新創公司進行輔導,「Plug and Play」操作模式是以3個月為一期,徵選20家新創公司輔導,把最優秀5家帶到美國總公司發表,從中媒合資金、技術等。 不過在他們出國前,這20家新創公司在桃園有一個發表會,前段時間與南亞公司提及此事時,南亞很有興趣希望能來發表會看看,經發局當然歡迎,這也表示國內一些大公司也可能會有興趣,從發表會中看到可用的產品,進而投資這些新創公司。 張誠表示,經發局已開始廣要各個大公司參與這新創計畫,尤其桃園要進入創新轉型,市長特別規劃了兩個方向,一個是AI、一個是低空經濟,智慧製造、智慧城市、機器人製造等都是AI領域,低空經濟則包含軌道衛星、無人機,未來新創將以這兩個方向為主,所以「Plug and Play」來台灣是對台灣產業加速轉型很重要的一步,如果做成功,桃園的產業會完全不一樣,桃園能成功,其他縣市的新創產業也可來桃園一起成長。 張誠表示,其實「Plug and Play」十年前曾經來過台灣,他們會想來台灣是因為台灣有全球不可替代的產業,如台積電半導體、鴻海等大公司,他們既然是一個媒合公司當然希望與這些公司有互動,但沒有成功,是因為無法融入台灣的特質,因為不理解台灣的法律等讓他們腳步遲疑,桃園市政府有這機會而且市長是科技人非常清楚這產業特性,經過一年多的磨合,終於讓「Plug and Play」選擇在桃園設台灣設分公司。 關於SRF問題,張誠表示,桃園市政府與經濟部還是在各說各話階段,市府認為當時如果沒有經濟部的推薦函,經發局絕對不會同意讓SRF廠商進入桃科設廠,現在經濟部說推薦函不具效用,桃園市政府絕對不接受的,市府廢止一次、撤銷一次廠商入園許可,廠商向經濟部訴願,桃園市政府都輸了。因此現在原3家廠商除1家退出外,另2家還在入園許可狀態,市府認為入園的程序正義一定要守住,不排除第3次撤銷他們的許可,經濟部的推薦函就是具有實質效用的,另外就是要守住市民的健康,目前其中一家的排放許可已經失效過期,必須另外申請,不過桃園科學園區炭排放量是有限制規定的,過去他們拿到超過標準甚多的排放量,以後是不可能的一定依照規定,這是市府的底線。 對於其中一家因為市府撤銷他的入園許可提起國家賠償訴訟,張誠表示,市府一定把經濟部拉進來,請經濟部再法庭上好好解釋一下推薦函。 原3家廠商除1家退出外,另2家還在入園許可狀態,市府認為入園的程序正義一定要守住。(圖/截自吳進昌臉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