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雅琴師生聯展「藝起走走」即起A8藝文中心登場 領略生活萬象之美

「藝起走走」是藝術家魯雅琴帶領八德社區大學粉彩班的學生所舉辦之師生聯展。(圖/藝文設施管理中心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藝起走走」是藝術家魯雅琴帶領八德社區大學粉彩班的學生所舉辦之師生聯展,透過粉彩創作細緻柔和、漸層表現的特性,將習以為常的生活集錦、地貌風景,用不同的視角與情感呈現。邀請民眾今(19)日起至4月2日一起走走。 藝文設施管理中心表示,這次聯展有50多幅作品,有市場美味,運用媒材線條、顏色呈現雞鴨魚肉、鮮食蔬果的逼真,魚貨的細微肌理、葡萄散發的亮澤;另外還有美麗世界視野,如山林小徑、蔚藍大海、可愛萌寵、燦爛花朵等,藉畫家的筆觸,領略生活萬象中無處不在的美、生活中真實而鮮活的色彩。 魯雅琴《只剩我了》。(圖/藝文設施管理中心提供) 藝文設施管理中心提到,粉彩班的學生不僅參與此次展出,也於許多美術競賽屢創佳績,如學員魏妙如《肚子餓了》獲得第七屆台灣粉彩藝術獎公開賽的新人獎,《戴紅頭巾的尼泊爾女孩》則榮獲第八屆佳作獎、學員山淑珠《落花》榮獲第八屆佳作獎、學員卜秀梅《賣水人·摩洛哥》第九屆佳作獎。老師魯雅琴則在第四屆台灣粉彩藝術獎公開賽榮獲優等獎,第五屆台灣粉彩藝術獎公開賽獲得申內利爾特別獎,在蘇州明·美術館粉畫藝術(中國)榮獲最佳靜物獎,在Pastel Society of Maine Mentor Award榮獲導師獎等。 藝文設施管理中心指出,「藝起走走」聯展的每幅畫述說著不同的故事,是師生自我對話及心物對話過程。3月23日下午兩時將舉辦開幕式,由參展畫家們分享自己的習畫心得、作品導覽,期盼能把粉彩的鮮活真實、獨特美感與民眾交流。更多活動詳情可至A8藝文中心官網或臉書查詢,或電洽03-3185119。 山淑珠《蒜·你紅》。(圖/藝文設施管理中心提供)

Read More

安寧療護不是放棄治療!蔡兆勳院長:我們可以這樣做 讓「生死兩相安」

過去的安寧療護主要針對末期癌症病人,隨著觀念的進步,末期運動神經元病人(漸凍人)、八大非癌症末期病人等也納入其中。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嫊雰報導 當人生僅剩下最後一段旅程,你有想過要怎麼走嗎?臺大醫院金山分院蔡兆勳院長多年來投身於安寧緩和醫療領域,幫助很多病人免除疾病末期的痛苦,安穩且平靜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也讓家屬們能夠以正面的心態與至親道別。蔡兆勳院長也將其理念和這些年來的實務經驗,集結成《生死兩相安:學會與臨終病人說再見》一書,讓各界對安寧緩和醫療有更多認識。 了解內心想法與疑慮 讓病人、家屬理解安寧療護的真正意義 回首當年,蔡兆勳院長分享,在擔任實習醫師期間,他曾在安寧病房接受兩周的訓練,遇到一位罹患末期肝癌的大姊。她單身未婚,與父母感情連結很強。面對死亡的來臨,大姊和父母都非常焦慮不安,即便已入住安寧病房,也仍不斷地尋求肝癌治療,只為求得一個奇蹟。當時蔡兆勳院長每天都會前去詢問大姊的情況、陪她說說話。在大姊病逝後,父母受其所託,轉交給蔡院長一條領帶,以感謝他最後的陪伴。「這段故事對我帶來很大的影響,疾病無情,我們也幫不上什麼忙,只能跟她做伴,她竟然這麼地感激。」在住院醫師訓練期間與末期病人、家屬相處的時間逐漸增多,讓蔡兆勳院長漸漸發現原來自己「好像幫得上忙」,因而成為他選擇進入安寧緩和醫療領域的初衷,轉眼已過25載。 過去的安寧療護主要針對末期癌症病人,隨著觀念的進步,末期運動神經元病人(漸凍人)、八大非癌症末期病人等也納入其中。蔡院長表示,安寧療護的目的就是在醫學遇到瓶頸時,協助病人緩解身心靈不舒服的狀況、提升生活品質。評估病人是否適合接受安寧療護,應根據病人的需求而定,當病人遭遇身體的痛苦、心理調適的困難、人際關係及靈性等各方面困擾時,就應該給予相關的照護,而不是以病人「剩下多少時間」來作為判斷依據。 至於要如何讓病人和家屬理解安寧療護不等同於消極的放棄治療,關鍵在於建立信任感。「要讓他們知道,醫師與他們站在同一陣線,是給予協助的角色。」醫師應了解病人、家屬的內心想法與疑慮,以同理的態度接納他們的意見,才能順利地進行互動,如此一來他們才有機會進一步了解安寧療護的意義。 盡力搶救已無益於末期病人 醫療人員的教育也是重要一環 蔡兆勳院長也分享了一位企業家阿公的案例。阿公罹患血癌,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不願再進行癌症治療,卻未能獲得太太和孩子的認同。由於阿公身體缺乏營養、難以繼續承受治療,家屬同意醫師為阿公置入鼻胃管,反倒讓阿公痛不欲生,與家屬爭吵不休,嚴重影響家庭氛圍。蔡院長介入此個案後,先後兩次與家屬,尤其是太太進行溝通,讓他們了解阿公的想法,繼而支持阿公想移除鼻胃管的殷殷期盼。阿公在移除鼻胃管後,心情大好,吃了自己喜歡的蛋糕,還與從美國趕回來的兒孫愉快地度過人生的最後一天,才安詳離世。 蔡院長表示,在學習安寧緩和醫療的過程中,與病人、家屬溝通起來其實已不是問題,反而比較大的挑戰是與醫療人員的溝通。「人心都是肉做的,醫師當然也會放不下。」蔡院長表示,醫師想要盡可能搶救狀況不佳的病人,屬人之常情,不過抗生素、升壓針、營養針等原本有效的治療,在此時已無益於這些末期病人,甚至可能帶來負面效果。面對這些病人,醫療人員的治療方式和心態都要有所調整,因此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環。 醫師不僅是醫人!更要懂得助病人善終 成就「完整的醫學」 「什麼叫做關懷,什麼叫有溫度,這其實很抽象。」從醫多年,蔡兆勳院長在面對病人和家屬已逐漸摸索出一套模式,不過單憑經驗描述,對學生而言仍是難以想像。因此蔡院長將自己多年的學習歷程和心得,化作「六步驟、十重點、五良方」,讓學生有具體的方向可遵循,希望幫助他們縮短學習的歷程。另外,當醫師跟病人、家屬互動時,也要讓年輕醫師在旁實際觀摩,藉此學習醫師應採用的溝通方式。 大地之愛癌症基金會董事長陳擇銘博士長期關心安寧緩和醫療議題,希望讓有興趣的學生能更深入的認識此議題,因此敦請蔡院長每年都到「年輕醫學生認識癌症關懷生命學習營」給低年級的醫學生講課,由於學生反饋良好,隨後更發展成「安寧緩和醫療學習營」。蔡院長表示,透過這些課程,學生有機會提早接觸、了解安寧緩和醫療的理念,加強對醫學人文的關懷,而不僅是關注身體器官的問題和生命跡象的維持,「當醫學遇到瓶頸時,還是要把最後的醫療照顧做好,這樣的醫學才稱得上完整」。 隨著安寧緩和醫療的理念不斷地推動,蔡兆勳院長認為台灣社會對於生死議題的觀念也在慢慢地進步,因此對民眾和醫療團隊的教育都應持續進行。除此之外,蔡院長表示,安寧緩和醫療並非易事,醫療人員須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呼籲政府應為此提供誘因,例如在健保給付方面給予醫療人員一定程度的回饋,以便讓更多有心加入的醫療人員願意投身到這個領域。政府也應加強居家安寧的推廣,讓病人不必到醫院也能善終,確保健保資源獲得有效的運用,實際上也與目前熱議的急診壅塞問題息息相關。唯有政府、醫療團隊和社會大眾攜手合作,才能完善安寧緩和醫療,讓更多病人保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Read More

糖尿病恐增胰臟癌風險 一線治療新選擇帶來希望

「糖尿病與胰臟癌兩個疾病息息相關。」張家崙主任表示,糖尿病患者可能引發胰臟癌,反之,胰臟癌患者也可能誘發糖尿病。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蘇靖昀報導 國人糖尿病發生率逐年增加,當血糖異常時就可能衍生許多疾病,其中也埋下誘發胰臟癌的風險,尤其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幸運的是原用於二線治療的微脂體抗癌藥物,如今通過核准作為一線合併療法用藥,讓胰臟癌治療現曙光;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張家崙指出,隨著新藥發展,胰臟癌治療選擇更加多元,多國的第三期臨床試驗亦顯示,患者接受三合一合併療法後,在療效與存活期方面都有較好的效果。 糖尿病與胰臟癌危險因子相似 糖尿病患者罹胰臟癌 治療感染風險高 「糖尿病與胰臟癌兩個疾病息息相關。」張家崙主任表示,糖尿病患者可能引發胰臟癌,反之,胰臟癌患者也可能誘發糖尿病,以糖尿病患者而言,當血糖高時會增加胰島素分泌,若再加上肥胖等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可能進一步誘發腫瘤生成。尤其中年後才出現糖尿病的患者,累積的風險因子相對更多,進而提高罹患胰臟癌的機率。 胰臟癌典型症狀除了腹痛、腸胃道消化功能改變,以及體重異常減輕等,與糖尿病徵狀相似,因此糖尿病患者很難單純透過臨床症狀及早發現胰臟癌。一旦誘發胰臟癌,在臨床治療上除了有感染風險,患者的治療耐受度也通常低於一般患者,加上胰臟癌細胞具高抗藥性,使化療更加困難。張家崙主任強調,胰臟癌屬於凶險腫瘤,單一藥物往往無法有效控制,因此組合性化療相較是較佳的治療選擇。 三合一化療治療晚期胰臟癌 反應率佳 腫瘤明顯縮小 目前在胰臟癌治療上,原本用於二線治療的微脂體抗癌藥物,現已能用於一線治療,為患者提供治療新選擇。張家崙主任解釋,微脂體藥物在胰臟癌治療中具有獨特特性,不僅能延長藥物在體內的作用時間,使藥物濃度維持更持久,還能提高對腫瘤的穿透力。目前已有研究證實,將微脂體藥物合併用於一線治療,相較於目前的標準治療,確實能提供更佳的療效優勢。 張家崙主任舉例,一名近80歲的晚期胰臟癌患者,因腫瘤包覆血管,被外科醫師判定無法手術切除,因此選擇三合一化療作為一線治療,治療後也發現微脂體藥物在這位患者身上的反應不錯,腫瘤明顯縮小,經評估後符合手術條件。然而,考量患者年紀較大,最終仍以持續化療為主要治療方式,經一年治療,目前病情持續穩定病受到良好控制。 副作用可控 專家籲健保給付減輕患者負擔 這款三合一藥物的合併治療,部分患者擔心副作用可能會重疊,進而增加身體負擔。對此,張家崙主任表示,透過微脂體技術包覆化療藥物,不僅能提升藥效,還能有效降低副作用的風險。此外,臨床醫師也會根據患者狀況調整劑量,確保患者獲得最佳療效,並改善生活品質。根據臨床使用經驗,大多數患者都能順利完成療程並獲得一定療效,因此應積極考慮接受治療,以爭取更好的預後。 作為一線治療的化療組合,微脂體藥物為胰臟癌患者提供了新的選擇。然而,因目前尚未納入健保給付,對多數患者而言,成了不小的經濟負擔。張家崙主任強調,健保給付涉及許多層面的考量與挑戰,但若能將這類藥物納入健保,將大幅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並有助於提升治療效果。因此,仍需相關單位積極討論與合作,為患者創造更實質的幫助,並營造更友善的治療環境。

Read More

孩子越來越胖?醫揭「兒童肥胖元兇」 當心脂肪肝、糖尿病併發症

國小到高中學童體重過重及肥胖比例已達三成左右,遠高於日本、新加坡等鄰近國家。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王冠廷報導 兒童肥胖問題在臺灣日益嚴重,根據臺灣106年至109年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小到高中學童體重過重及肥胖比例已達三成左右,遠高於日本、新加坡等鄰近國家。一位10歲就讀四年級的陳小弟,因感冒就醫時檢查發現體重高達50公斤,BMI達25,屬於肥胖體位,進一步檢查確診為脂肪肝,案例凸顯兒童的肥胖問題。 錯誤觀念害孩子一生 兒童過重恐引諸多併發症 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急診兒科醫師張毓珊表示,許多臺灣父母仍抱持「小時候胖不是胖」的觀念,認為孩子小時候養的白白胖胖是累積之後「抽高」的本錢,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研究顯示,肥胖兒童未來成為肥胖的成年人機率是正常體位兒童的五倍,且肥胖還與性早熟有關,導致孩子提早進入青春期,縮短身高增長的時間,反而影響身高發展。 此外,兒童過重及肥胖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引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睡眠呼吸中止等許多健康風險,甚至可能發展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若未及時治療,可能進一步惡化為非酒精性肝炎(NASH)及肝硬化。女孩肥胖還可能增加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風險,影響未來生育能力。 揪出肥胖元兇 遺傳、飲食與生活習慣是罪魁禍首 張毓珊醫師指出,兒童肥胖的成因與遺傳、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息息相關。若父母本身為肥胖體質、母親有妊娠糖尿病或懷孕時增加過多體重等,孩子罹患肥胖的機率較高。此外,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如頻繁外食、吃速食、攝取高熱量與含糖飲料等,加上長時間使用3C產品、缺乏運動及睡眠不足等,都是導致兒童體重失控的重要因素。 從家庭開始調整 守護孩子健康 張毓珊醫師強調,治療兒童過重及肥胖應以「生活型態改變」為主,而非仰賴藥物治療,且需以「家庭為中心」從認知和行為層面調整。兒童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深受家庭影響,因此家長應以身作則,減少外食與高熱量食物的攝取,鼓勵均衡飲食,適度減少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多從事戶外活動及運動。 此外,學校作為兒童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學習環境,應積極推動健康飲食教育,提供符合營養標準的午餐,並加強體育活動,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提升身體素質,有效遏止兒童肥胖問題,保障下一代的身心健康。

Read More

「黃斑部病變」恐致失明!雙機轉藥物助消水腫 及時治療搶救視力

民眾也可以協助長輩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檢測是否有黃斑部病變的症狀。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嫊雰、林宗憲報導 視力越來越模糊,不要再以為是眼鏡度數不夠!「黃斑部病變」是造成許多長輩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振興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科主任許粹剛醫師就指出,若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儘早消除眼內水腫,就有機會控制病情。民眾也可以協助長輩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檢測是否有黃斑部病變的症狀。 黃斑部病變常見3類型 「這種」亞洲人最常見! 許粹剛醫師指出,黃斑部正常情況下並沒有血管,若視網膜有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增生,血管破裂、血液滲漏到黃斑部,將形成類似房屋漏水的異常狀況,被稱為「黃斑部病變」。黃斑部病變主要常見類型有:由老化引起的「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nAMD或wAMD)」、「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CV)」,以及由糖尿病導致的「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 在亞洲人中,最常見的類型是「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CV)」。許粹剛醫師說明,與一般黃斑部病變不同,PCV由脈絡膜血管異常增生引起,像一顆定時炸彈,平常看似穩定無症狀,但血管可能隨時破裂、引發大量出血,甚至會導致玻璃體出血,造成突發性的視力喪失。 雙機轉藥物助維持視力穩定 成患者一大福音 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方式以眼球內注射藥物為主,過去僅有單機轉的抗血管新生因子藥物,許粹剛醫師指出,台灣近期引進雙機轉眼內注射藥物,不僅同樣擁有抗血管新生因子的機轉,還加入了抗血管生成素,可加強消除眼內水腫的效果。許粹剛醫師在臨床上的實際應用也與西方國家的臨床試驗結果相符,能看到患者無論是新生血管消退,還是眼內水腫的消除,都有不錯的成效,視力衰退也獲控制,對傳統藥物反應不佳的患者,如今也有了新的治療選擇,實屬對患者的一大福音。 不能求「一針見效」!積極治療及早消水腫 施打頻率就有機會降低 黃斑部病變難以完全治癒,仰賴長期治療,但患者往往希望減少治療頻率、期待「一針見效」。對此許粹剛醫師表示,國內外研究皆指出,治療初期前三至四個月,每個月施打三至四針,患者若積極配合治療,及早消除新生血管和眼內水腫、穩定視力,視病情改善程度有機會逐步降低施打頻率,治療效果顯著的患者,還能延長至每四個月甚至每半年施打一次。 目前眼內注射藥物也已納入健保給付,給付條件為視力介於0.05至0.5之間,老年黃斑部病變患者先進行螢光顯影檢查,確認是否有活性新生血管,而由糖尿病引起的黃斑部病變,中央視網膜厚度須大於300μm。第一次申請可獲8支針劑的給付,醫師也會依患者恢復狀況,判斷是否還需進行第二或第三階段的申請。 黃斑部病變治療勿拖延 誤信偏方或致病況加劇! 許粹剛醫師表示,可能含有類固醇成分的「黑藥丸」,或在眼周進行針灸等偏方,皆可能對眼睛造成更多傷害,請患者還是要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黃斑部病變初期新生血管較小,積水也較少,及早介入治療,穩定視力的機率就更高。許粹剛醫師也強調,許多長輩有視力模糊的問題,卻遲遲不願就醫,導致錯失黃金治療時間,提醒民眾要多留意家中長輩的視力狀況,看不清東西、顏色不夠鮮豔,都有可能是黃斑部病變! 齊用「阿姆斯勒方格表」幫長輩做檢測! 民眾也能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為家中長輩進行檢測,許粹剛醫師表示檢測步驟如下: 將表格置於眼前30公分處。 有近視或老花眼的民眾要記得戴上眼鏡。 遮著一隻眼睛,看向表格中間的黑點。 確認表格中都是直線,沒有出現扭曲、缺角、暗影,也沒有看不見的位置。 許醫師也提醒民眾,不要同時使用雙眼進行檢測,會無法辨別是哪一隻眼睛出問題。若有任何異常狀況,就要盡快就醫,檢查是否發生黃斑部病變,以便儘早介入治療。

Read More

標靶治療已是晚期肺癌的治療基石?醫師分析目前晚期肺癌治療發展!

未來EGFR基因突變晚期肺癌治療仍會持續有不同的進展,治療方式將會越趨多元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報導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肺癌發生人數、死亡人數皆為國人十大癌症之首,儼然已成為「台灣新國病」。不過隨著醫療進步,肺癌治療方式也持續有新的發展。針對有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臺大醫院胸腔科醫師廖唯昱將分析標靶治療作為晚期肺癌的治療基石的重要性。 晚期肺癌治療如何發展?有哪些治療選擇與突破? 近幾年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以「精準醫療」為主發展,廖唯昱醫師表示,在「精準醫療」這部分,健保對於「次世代基因檢測」已提供一些經濟上的幫助,建議所有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進行第一線治療之前,應盡量尋找有無適合的標靶藥物,如果沒有下一步就要考慮適不適合使用免疫治療。 透過基因檢測了解基因變異資訊,將有助於晚期肺癌治療策略的擬定。在台灣晚期肺腺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變的佔比相當高,於目前國內健保給付制度下,有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第一線治療可以考慮單獨使用第一代、第二代或第三代標靶藥物,並可視個別情況追加其他的治療手法。 廖唯昱醫師提到,由於晚期肺癌患者癌細胞大多已經轉移,可能不適合手術只能進行全身性治療,在過去還沒有標靶藥物的年代,全身性治療以化療為主。然而,現在治療的主軸已轉向標靶藥物,這不僅能更精確地攻擊腫瘤,還具備口服藥物方便使用的優點。 而晚期肺癌患者較擔心的腦轉移問題,依目前藥物的發展,已有對於腦部穿透性更好的EGFR標靶藥物。廖唯昱醫師指出,具有較佳腦部腫瘤治療反應的標靶藥物,對於治療腦轉移甚至腦膜轉移較有成效外,也具有預防的效果,可望降低患者用藥後出現新發生的腦轉移比例。不過也需留意標靶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含腹瀉、皮疹等。 現在晚期肺癌患者不只可以單用標靶治療。廖唯昱醫師表示,EGFR標靶藥物合併化療在台灣已經取得適應症,對於帶有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特別是腫瘤轉移較為嚴重的患者,可在經醫師謹慎評估身體狀況後,討論是否納入治療計畫。然而,目前健保尚未給付標靶藥物合併化療,患者在接受這類治療時,仍需留意化療相關的副作用,包含血球降低、感染等。若患者在使用藥物期間有發生任何不適的症狀,也呼籲應即早與醫護團隊聯繫,保障用藥安全。 一線使用標靶藥物 已是晚期EGFR肺癌治療基石 目前國際治療指引都認為EGFR基因突變晚期肺癌患者第一線應使用EGFR標靶藥物作為晚期肺癌治療的基石,廖唯昱醫師提到,標靶藥物合併化療在國際治療指引中也已放入第一線治療的選擇之中。 至於未來標靶藥物合併化療是否會成為另一個新的治療基石?廖唯昱醫師認為可能很難取代,因為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來說,除了追求療效以外,生活品質也是一大重點。 廖唯昱醫師表示,標靶藥物的出現可以延後使用化療的時間,讓患者享受到好的生活品質,因此在第一線治療單獨使用標靶藥物對患者來說其實是生活品質最好的時候,除非患者單獨使用標靶藥物效果不好,或是臨床試驗特別指出某些族群加上化療比較好,才會建議進行合併治療,而除了化療以外,未來也有可能有新的臨床試驗結果出來可以合併其他生物製劑使用。 晚期肺癌治療日趨進步 應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治療 現在晚期肺癌治療已有許多發展,不過廖唯昱醫師指出,臨床上對於EGFR基因突變肺癌患者的治療成果還有很多可以進步的空間。雖然EGFR基因突變是最早有藥可用的族群,但EGFR時常也會合併其他突變基因一起出現,因此每個人的治療效果皆有不同。建議應有完整的基因檢測和臨床評估,才能根據患者的情況,與患者共同決定最佳的個人化治療方案。 未來EGFR基因突變晚期肺癌治療仍會持續有新的進展,治療方式將會越趨多元,廖唯昱醫師呼籲,患者應與主治醫師溝通討論,最後的治療選擇不會每個人都相同,需透過「醫病共享決策」好好了解各項治療的好處壞處、利弊得失,根據不同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Read More

桃園青年局與全球知名加速器合作 為新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桃園市青年局長侯佳齡代表與The Circle: Founders Club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將攜手建構創業生態鏈結。(圖/青年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青年事務局昨(17)日與全球知名加速器The Circle: Founders Club正式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將攜手提供國際級創業資源、導師輔導、商業連結及市場拓展機會,助力桃園青年創業者開拓全球市場。 青年局表示,The Circle: Founders Club專注於人工智慧、深科技、氣候科技及電子產業,擅長透過軟著陸計畫支持全球新創企業發展,更曾與韓國政府合作營運全球知名的 K-Startup Centre(2022-2024),協助35家韓國新創企業進入印度市場。截至目前已協助超過110家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其投資組合企業累計獲得2300萬美元融資,並成功申請114項專利,在全球新創領域具有相當影響力。 青年局提到,桃園天際線加速器Skyline已於昨日舉辦國際創業工作坊,邀請The Circle: Founders Club負責人Nemesisa Ujjain擔任講師。透過交流座談與團隊簡報,指導有意拓展南亞市場的新創團隊,協助運用全球創業資源進入印度市場,並根據各團隊的需求提供發展策略建議。 會後,由青年局長侯佳齡代表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將攜手建構創業生態鏈結,未來將深化創業生態合作,包括提供專業培訓計畫,培育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創業人才、共享創業資源,以及共同舉辦課程、研討會、創業競賽與論壇,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 侯佳齡表示,此次合作是桃園創業生態圈邁向國際的重要里程碑,進一步強化桃園的創業支持體系,協助更多新創企業進軍國際市場。未來,青年局將持續拓展與國際加速器合作,共同培育具國際視野的青年創業家,推動桃園成為亞洲最具競爭力的創業重鎮。更多詳情可至青年局官網或「桃園青創事」臉書查詢。

Read More

國小校長抖音喊「我愛你中國」?桃園教育局將召開考績會議

會稽國小校長鄭家興被爆料在抖音上化名「超級貝克漢」發表多篇親中言論。(圖/翻攝自桃園市議員黃瓊慧Threads)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市中壢警分局警備隊員警被爆在抖音自稱「凌雲小當歸」,並發表「我愛祖國」、「我是中國人」等言論,分局回應將徹查此事。如今又爆出桃園市會稽國小校長鄭家興也疑似在抖音發表多篇親中言論,如「我愛你中國」、「兩岸一家親」等。民進黨籍桃園市議員黃瓊慧質疑,「校長這些言論不會影響我們的莘莘學子嗎?」對此,教育局回應,將召開校長成績考核會議,以釐清是否涉及不當言行。 黃瓊慧表示,她接獲家長投訴,鄭家興在中國版抖音化名「超級貝克漢」發表多篇親中言論,包括「我愛你中國」、「兩岸一家親」,甚至在台灣拿下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後發文說「恭喜中國台灣棒球抗日成功!」從鄭家興的個人臉書還能看到,他疑似還曾邀請中國抖音網紅到校拍片。對此,黃瓊慧質疑,鄭家興的不當言論恐影響學生價值觀,她並批評「桃園鬼故事特別多」。 會稽國小校長鄭家興在台灣拿下12強冠軍後於抖音發文說「恭喜中國台灣棒球抗日成功」。(圖/翻攝自桃園市議員黃瓊慧Threads) 教育局回應,該局於3月5日接獲教師團體的陳情後,已立即要求鄭家興說明。鄭家興於3月14日向該局表示,抖音帳號為個人及家庭休閒娛樂使用,相關言論是利用抖音官方模版及標籤來累積平台積分以開通活動福利,並強調自己從未改變其國家認同。 教育局進一步指出,已於3月13日派員至會稽國小訪談查察,後續將就此案召開校長成績考核會議,以釐清是否涉及不當言行,並決定是否進行懲處。 從會稽國小校長鄭家興的個人臉書還能看到,他疑似還曾邀請中國抖音網紅到校拍片。(圖/翻攝自桃園市議員黃瓊慧Threads)

Read More

桃市環保局結合科技提升環境治理能力 獲智慧桃園創新提案競賽肯定

桃園市環保局AI營建路污辨識系統獲市長張善政頒發獎狀。(圖/環保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環保局為實現智慧桃園決心,積極參與「113年度智慧桃園創新提案」競賽,共有3項創新提案脫穎而出,其中「AI營建路污辨識系統」獲創新獎,「科技物聯網應用於工業區水污染防治計畫」及「智慧環境應變:跨部門協作機制強化突發事件應對能力」2案獲點子獎,在這次提案競賽中獲得評審高度青睞,也是市府中獲獎最多的機關,展現了環保局在創新科技應用上的卓越表現。 環保局長顏己喨表示,為降低營建工程粒狀污染物排放,落實營建業者自主管理,環保局領先全國導入「AI營建路污辨識系統」智能管理,透過架設攝影機,運用影像監控及混合式AI即時掌握道路污染及改善狀況。以「桃園捷運A21站區段徵收開發工程」示範工區為例,自去(113)年5月至今年2月底,營建路污辨識系統總計告警365次,每個設置點透過智慧研判,降低稽查車次,預計可減少35.5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這一創新系統不僅提升了環境監控效率,也是此次創新提案競賽中唯一的環保類創新獎。 AI營建路污辨識系統監測洗車台作業。(圖/環保局提供) 顏己喨進一步指出,桃園擁有12座列管工業區,長期以來工業區偷排廢污水事件屢見不鮮,以往以人力進行溯源稽查時,常因污染稍縱即逝,耗時耗力仍無所獲。為解決困境,環保局推動「科技物聯網應用於工業區水污染防治計畫」,在工業區設置雨水道水質感測器及監視器,實現水污染即時監控。不僅裁處告發率提升10%,也減少了50%稽查人力,大幅提升作業效率。 桃園市環保局使用牽繩固定水質感測器元件。(圖/環保局提供) 顏己喨也強調,有效運用龐大的環境監測數據,確保環境監測數據和信息能夠有效整合,是未來的重要挑戰,因此透過「桃園市環境監測數據整合計畫」將環境品質資訊網及資訊管理平台建置後,環境監測數據的整合分析與環境資訊的透明公開,都將為市民的居住環境更縝密的把關。這2個提案獲得市府創新提案點子獎殊榮,也是環保局在智慧環境治理上的重要突破。 桃園市環保局稽查科創新提案實施計畫。(圖環保局提供) 環保局表示,未來將持續強化環境監測和污染防治措施,運用科技執法,有效減少空氣與水各項污染對市民健康的威脅,隨著科技不斷進步,環保局亦將與時俱進提升環境治理能力,為市民營造更優質的居住環境。 桃園市環保局AI營建路污辨識系統獲得智慧桃園創新提案競賽肯定。(圖/環保局提供)

Read More

三竹資訊取得東證交易所授權 免費提供日股即時報價

日股報價 市場比較表。(圖/三竹資訊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傅聖仁 日本股市近期強勁,日經225指數創1989年以來新高,國際機構如高盛和巴菲特對日股持樂觀態度。為協助台灣投資人降低參與門檻,三竹資訊付費取得東京證券交易所授權,於三竹股市APP免費提供2年日股即時報價,民眾可把握機會申請。 作為全球第三大股市,日本市場涵蓋電子、汽車、半導體等關鍵產業,與台灣供應鏈關係密切,而台灣民眾對日系品牌的愛好,例如日股市場裡的任天堂、大金冷氣、豐田汽車、龜甲萬、花王、資生堂、象印、索尼等等,無一不與台灣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然而,目前市場上日股報價均為延遲15分鐘以上,如需即時報價資訊,投資人必須透過付費訂閱或於券商平台滿足特定交易條件後才能獲得,成為參與日股交易市場的一大門檻。 三竹股市APP提供2年日股免費報價 掌握日股投資新機會 為了解決此一痛點,三竹資訊付費取得東京證券交易所資訊源合法授權,並於三竹股市APP免費提供日股即時報價,供民眾申請使用,免費使用期限至2027年2月23日為止,期間內,投資人可享受到完整的日股市場即時資訊。三竹資訊是台灣唯一提供免費日股即時報價的資訊系統商。這項優惠服務有效降低了台灣投資人獲取日股報價資訊的門檻,能夠更輕鬆地參與日股市場,掌握投資機會。 申請方式很簡單,只要在iOS或Android手機市集下載免費的「三竹股市」APP,點選首頁九宮格內的「日股報價」功能,先登入三竹,並填寫個人申請資料以及勾選同意書送出,即可立即使用。該資料為三竹資訊代為向東京證券交易所申報使用所需,每個手機門號限申請一次為限,若原本就是「三竹股市」APP用戶,且已完成手機登入,即可略過手機門號認證流程。 三竹股市日股申請操作步驟。(圖/三竹資訊提供) 精選百大日股著名企業 協助投資人有效篩選投資標的 三竹股市APP「日股報價」功能內,除了依市場分類、產業類股、熱門排行等功能外,更有獨家「日本精選」功能,內容整理了日經225成份股、東證核心30指數成份股、百大知名企業,以及台灣常見、AI、遊戲、加密貨幣、NVDIA等共15項分類方式,這些清晰的分類方式除了使投資人能有效篩選投資標的,快速找到所需的個股之外,同時結合即時報價的畫面呈現,更可以同步注意到價格波動,進一步提升決策效率。 日股報價分類精選。(圖/三竹資訊提供) 回顧日本股市在2022年至2025年間的發展,受企業改革、經濟復甦、外資流入等多重利多因素推動,呈現穩健的上升趨勢。隨著市場後勢樂觀以及全球多家知名券商肯定的因素持續發酵,有意參與日本股市的投資人可透過「三竹股市」APP提供二年的日股免費報價,把握最佳投資時機,更輕鬆地參與日股市場,開拓國際投資新視野。 立即下載三竹股市APP,搶先掌握日股市場脈動! 下載連結:https://onelink.to/mwqyk8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