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歷史地景!桃市圖推2梯次文化旅讀 帶你探索南桃園百年故事

此次活動以「乙未戰爭與大圳文化之旅」與「走入客庄時光與戰火記憶」為主題。(圖/桃市圖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立圖書館平鎮分館與獨立書店小兔子及鎮興里長黃志杰合作辦理2梯次文化旅讀活動,每場次限額30名,活動將於5月17日與6月7日辦理,帶領民眾從歷史紋理與地景樣貌出發,深入探索南桃園地區的發展脈絡與人文風貌。 此次活動以「乙未戰爭與大圳文化之旅」與「走入客庄時光與戰火記憶」為主題,活動內容包含實地走讀、專業導覽與文化體驗,邀請參加者穿梭歷史場景,深入理解地方發展脈絡與居民記憶。5月17日由老師江存賢領隊,探訪1895年乙未戰爭古蹟、石門大圳水利設施及埤塘濕地,結合歷史、人文與生態,重現先民守護家園的歷史片段。深入了解南桃園的開發脈絡與水利文化。並透過導覽解說與現場走讀,重溫先民保衛家園的英勇事蹟,感受歷史在地景中的流轉。 活動內容包含實地走讀、專業導覽與文化體驗。(圖/桃市圖提供) 桃市圖指出,江存賢理工背景出身,兼具科學精神與人文關懷,長期投入台灣地方文化保存與推廣,致力於社區營造、環境生態與藝術生活的實踐。無論是隱藏於巷弄間的老屋故事,還是社區中代代流傳的珍貴記憶,江存賢總能以生動而細膩的敘事方式娓娓道來,展現出深厚的知識底蘊與對土地真摯的情感。 6月7日平鎮小旅行-走入客庄時光與戰火記憶;活動將由黃志杰親自導覽,走入鎮興里,串連客家生活地景如洗衫坑、伯公廟與古戰場遺址,感受地方信仰、建築與文化記憶的延續。走在綠意盎然的水圳步道上,還可一探石門大圳虹吸工程的巧妙設計,讓旅人暫別城市喧囂,在鄉間小路中尋回一份久違的寧靜與感動。 黃志杰以景觀設計專業為根基,專精客家建築與地方文化的研究,碩士期間即專注於相關領域的深耕,對在地歷史與社區發展懷抱深厚熱情。黃志杰以專業結合實踐,持續為地方注入新的活力,也讓振興里在文化保存與社區發展上展現亮眼成果。 文化旅讀活動透過專業導覽與地景行走,讓民眾不只閱讀歷史,更能「走入」歷史,深刻體會在地文化的深度與廣度。活動報名詳洽桃市圖官網洽詢或電洽03-457-2402。

Read More

兒童近視管理是長期抗戰!家長應與醫師配合才能協助孩子做好近視防控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小一年級學生每4位便有1位視力不良,之後每個年級更是以6至9個百分點的速度向上飆升,視力不良率相較鄰近國家日本更高。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王冠廷報導 「孩子戴不住眼鏡,近視度數又越來越深該怎麼辦?」一名小六男童檢查出有近視問題,被家長緊急帶去眼科就醫,由於孩子正處於喜歡在戶外奔跑嬉戲的年紀,家長在與醫師討論近視管理方法後,選擇以角膜塑型片為主要矯正方式。對於兒童近視如何選擇正確視力矯正方式,早期控制是關鍵。家長要有意識地在孩子出現近視時立即與醫師討論並採取控制措施,將能大大降低未來高度近視的風險。 高度近視危險多 及早介入預防失明後果 因應數位時代的生活習慣改變,3C產品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孩童的近視問題也隨之日益嚴重,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小一年級學生每4位便有1位視力不良,之後每個年級更是以6至9個百分點的速度向上飆升,視力不良率相較鄰近國家日本更高。眼科診所高舒庭院長提醒,兒童近視不僅會影響讀書、運動等日常活動,若未好好控制,一旦演變成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還可能引發早年性白內障、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等問題,嚴重者可能導致失明,因此,及早介入以預防近視加深可說是刻不容緩。 兒童近視管理方式不斷推陳出新,除了過往比較普遍的長效散瞳劑,目前也有運用周邊離焦原理的兒童視力管理眼鏡、周邊離焦軟式隱形眼鏡、角膜塑型片,相較於傳統光學矯正眼鏡,有抑制近視度數增加及眼軸增長(眼球越長越長)的作用。其中,角膜塑型片(英文名Orthokeratology,簡稱Ortho-k、OK鏡片)常用於夜間配戴,部分配戴合適的學童在白天視力有機會達到不需配戴眼鏡的效果,但實際效果仍須由醫師評估後決定。若能配合專業醫師客製化擬定控制計畫,接受完整視力檢查建立良好用眼習慣,對視力保健有正向幫助。 視力管理選擇多!醫師解析角膜塑型片適用族群與三大特點 高舒庭院長表示,近視增加會造成眼軸變長,眼軸過長會造成一系列高度近視的併發症,如今上面上的角膜塑型片有發展出適合亞洲人眼睛的鏡片設計,在晚上睡覺時配戴重塑角膜形狀,達到矯正視力白天看得清楚。在臨床上,近視-1.00D以上有需要配戴眼鏡的學童,並且使用長效散瞳劑控制不佳的小朋友身上會建議試戴。但是如果學童的近視度數合併散光的度數超過-5.00D,隔日若有殘留度數則會建議搭配周邊離焦的視力管理鏡片做使用。 角膜塑型片常被做為延緩近視度數加深的視力管理方式之一,部分臨床觀察指出,角膜塑型片的特點包括有: (1)預防:減緩度數增加,避免演變成高度近視。 (2)可回復性矯正:停戴幾天,角膜會慢慢回復原形,度數也會慢慢恢復。 (3)便利:晚上配戴6至8個小時,白天可不用配戴眼鏡。 但仍應視個別條件與醫師建議評估是否適合配戴。 高舒庭院長提醒,只要一旦近視就是不可回復的,不論是上述的兒童近視管理方式都不能讓我們的視力恢復!因此,把握6到15歲的近視控制黃金期相當關鍵,建議3歲以上的孩子每半年定期到眼科醫療院所檢查視力追蹤視力狀況,尤其當發現孩子有近視問題,能盡早接受專業眼科醫師建議,以達到早期的預防治療。近視管理是一條漫漫長路,家長應協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例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增加戶外運動時間等方式都有助於保護視力健康。  

Read More

營養不足可影響癌症治療!醫揭「提升免疫力」重要性 資深癌友親授心法

免疫力低下不僅使患者治療期間更容易受感染,或發生副作用,而導致無法順利完成療程。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嫊雰、林宗憲報導 當確診罹癌時,患者往往擔心的是要選擇哪些藥物或手術治療,但其實確保充足的營養攝取也是抗癌之路重要的一環!林口長庚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賴以立醫師指出,癌症患者常有營養不足的狀況,可能導致免疫功能不佳,造成療程效果受限、影響預後。癌友要怎麼判斷自身的免疫力狀況?如何補充營養?賴醫師也為大家一一解答。 醫揭「3原因」致癌友營養不良 增強免疫力是治療成功關鍵 癌症患者為何容易有營養不良的狀況?賴以立醫師指出,腫瘤的生長過程同樣需要營養,而人體所攝取的營養會優先遭癌細胞掠奪,造成正常細胞缺乏營養供給,某些腸胃道的腫瘤也可能造成腸胃的阻塞或是腹部飽脹感,影響患者的食慾。此外,腫瘤細胞會透過分泌賀爾蒙或細胞激素,抑制免疫細胞的攻擊,同時會影響內分泌細胞,導致身體吸收營養的能力減弱。再者,化療、手術等治療本身常帶有抑制食慾的副作用,使得患者的營養狀態進一步惡化。 免疫力低下不僅使患者治療期間更容易受感染,或發生副作用,而導致無法順利完成療程。人體也需要靠提升免疫力去重新活化被腫瘤抑制的免疫細胞,恢復其辨識、攻擊腫瘤細胞的能力。因此,維持強健的免疫系統對癌症治療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抽血報告這樣看 了解自己的免疫力狀況 癌友可以透過了解抽血報告的指標和數字,初步評估自身的免疫力狀況。賴以立醫師說明,淋巴球比例乘以白血球總數,所得出的淋巴球數值,若在正常範圍偏高,通常代表患者免疫力較佳。醫學研究也常利用淋巴球跟嗜中性球、白蛋白、血小板、單核球的比例,作為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免疫狀態及預後的重要指標。 「1營養素」助活化免疫系統 用營養補充品需注意這些 賴以立醫師表示,癌友除應攝取魚、蛋、豆類等優質蛋白質外,還有一些氨基酸,如左旋麩醯胺酸有助於修復治療期間產生的黏膜損傷。專利高純度多醣體則可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其中T細胞、B細胞、自然殺手細胞等免疫細胞重新被活化後,可增強對癌細胞的攻擊力。硒、鋅、Omega-3及維生素B等微量元素,同樣是維持免疫功能的關鍵營養素。 如果以飲食補充營養的主要來源,除了癌友常有食慾不振的問題外,賴以立醫師指出,其實很多患者也難以精準掌握食物中實際的營養素含量,這時就建議患者可使用額外的營養補充品,成分標示和劑量相對明確,能幫助患者達到醫師或營養師建議的每日攝取量。他也提醒,民眾在選擇營養補充品時,應注意成分純度、濃度和來源,避免使用來歷不明的營養品。 資深癌友現身說法!充足營養+正向思維助守護免疫力 擁有7年抗癌經驗的資深癌友盧小姐,同時也是加護病房的護理師。被診斷為癌症的當下,她便根據院內醫生的建議開始積極補充蛋白質、專利高純度多醣體等營養素,讓身體能應付接下來的療程。她堅持每天攝取固定分量的魚和蛋類,化療期間身體虛弱、因味覺改變造成食慾不佳,她則選用較易服食的營養補充品,以確保身體持續獲得充足的營養素。治療過程中,盧小姐沒有發生口腔破皮的狀況,讓她能夠正常飲食,進而得以維持免疫力,療程結束後也迅速重返工作崗位。 盧小姐也建議癌友可以準備記事本,將自己每日的體重、血壓和飲食狀況等記錄下來,協助醫師即時掌握身體狀況的變化,也有助於及早發現體重下降和營養不足的狀況。「面對癌症其實就像面對感冒」,她也勉勵癌友們保持積極正向的心態、維持規律的作息,就有機會戰勝疾病。 心理健康也很重要!陷負面情緒可影響預後 「2招」建立積極心態 賴以立醫師表示,除了正規的治療和營養補充外,透過運動維持身體健康也十分重要,建議患者可以進行皮拉提斯等伸展運動,或負重訓練以強化核心肌群。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樣應被重視,若長期深陷憂鬱情緒,不僅容易影響患者對治療的持續性與積極性,研究也顯示,患者的負面情緒可能導致較差的預後。賴醫師也建議可以適當進行正念運動或行為訓練,以及參加病友會等支持性團體、建立社會連結,都能為癌症的治療帶來幫助。 想更深入了解癌症患者如何從營養補充著手,強化免疫力、配合治療調整生活方式,可參考以下衛教資訊:https://crslai.com/cancer_nutrition_immune/

Read More

食道癌死亡、新發個案 高達9成都是男性!3危險因子一定要盡早戒除

食道癌新發個案、死亡個案都以男性最多,占比竟高達9成以上。國健署呼籲有抽菸、飲酒、嚼檳榔行為的民眾應盡早戒除,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報導 食道癌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食道癌新發個案,或是死亡個案,都以男性最多,占比竟高達9成以上。國健署分析發現,菸、酒、檳榔都是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呼籲民眾應盡早戒除,並提供6秘訣幫助民眾遠離食道癌威脅。 食道癌男性佔比高達9成以上 具3危險因子風險增 根據111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食道癌新發個案為2,831人,其中男性個案竟有2,600人,佔9成以上,是男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排行中的第6名。另外,衛福部112年國人死因統計也指出,食道癌死亡人數為2,064人,男性個案就佔了9成以上,死亡人數高達1,915人,是男性十大癌症死因排名中的第5位。 從癌症登記資料分析發現,食道癌新診斷個案中,有75.6%具吸菸行為、50.8%偶爾喝酒或習慣性喝酒、46.8%有嚼檳榔的行為。國健署表示,台灣社區世代研究指出,有抽菸、飲酒、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這些習慣者的2.29倍、3.8倍、2.62倍,呼籲有抽菸、飲酒、嚼檳榔行為的民眾應盡早戒除,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掌握6秘訣遠離威脅 注意「這些」症狀盡早就醫 除了菸、酒、檳以外,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食道癌的危險因子也包括不健康飲食、胃食道逆流等。目前食道癌尚無具有實證的有效篩檢工具,因此,國健署提醒民眾掌握以下6秘訣,遠離危險因子、落實健康生活型態: 遠離菸、酒、檳榔。 平日飲食避免過燙(超過攝氏65度)的食物。 少吃香腸、臘肉等含亞硝酸鹽的食物。 多食用原型食物,盡量減少加工食品。 保持口腔清潔習慣。 維持規律運動。 另外,由於食道癌初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呼籲,民眾平時應提高警覺,留意自身健康狀況,雖然現在網路發達,但是千萬不要上網搜尋相關資訊後,就自行判定身體沒有異狀,以免因此延誤就醫時機,提醒民眾如果有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久咳等情形,都應及早就醫檢查,把握黃金治療期。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吸菸、飲酒過量、嚼食檳榔有害健康!

Read More

反轉痛經之苦!和子宮內膜異位症做朋友

李秀琳醫師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症」就如其名,是子宮內膜組織異生到子宮內膜以外的地方。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蘇靖昀報導 女性朋友隨著成長進入青春期,首先便是面臨月事來潮,一方面欣喜開啟了孕育生命之路,一方面又受每月來襲的痛經折騰。當中有一群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每月疼痛的時間、程度都超過一般痛經,嚴重影響家庭、工作、與生活品質,直到更年期停經,才能不為其所苦。本次將邀請惠心婦產科小兒科診所李秀琳醫師分享,女性朋友該如何在生活中,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共處。 初經早、停經晚、未生育與有家族史是高危險群 李秀琳醫師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症」就如其名,是子宮內膜組織異生到子宮內膜以外的地方。比如説巧克力囊腫,就是發生在卵巢上的子宮內膜異位瘤;而子宮肌腺症則是子宮內膜異生在子宮肌肉層形成的;骨盆腔內的子宮內膜異位組織往往會造成慢性疼痛及骨盆腔粘黏。子宮內膜異位症盛行率為在育齡婦女中為10-15%。 很多女性朋友總是納悶,子宮內膜異位症究竟是怎麼找上自己的呢?李秀琳醫師表示,女性朋友開始有月經後,都有機會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特別是初經來得早(10至11歲)、停經晚(50至55歲)、有家族病史、未生育或曾有婦科手術史的女性皆屬於高風險族群。 多種保留生育需求的治療選擇 子宮切除是否是唯一根治方法?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成因眾多,目前有幾種主要理論被廣泛討論。李秀琳醫師解釋,包括經血逆流理論、免疫系統異常引發的慢性發炎,以及手術等機械性植入因素,都是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原因。目前治療方法除了根除性切除手術外,都無法治癒子宮內膜異位症,但依據不同症狀程度與需求,仍有多種治療選擇。 在有生育需求的考量下,症狀輕微者,可以使用非類固醇止痛藥、止血劑等達到症狀緩解;若是嚴重經痛,止痛藥已無法有效緩解,則可考慮使用荷爾蒙藥物,包括口服避孕藥、正睪固酮衍生物、子宮內投藥型避孕器、促性腺激素釋放加強劑(又稱停經針)等。臨床上常用來控制疼痛的荷爾蒙藥物,連續使用六個月至十八個月,可有效的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症所造成的疼痛,副作用也較低,但仍須依個人狀況與醫囑建議使用。最後腹腔鏡手術是治療亦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好的診斷工具。 建議有症狀應就醫並定期檢查 良好飲食習慣需持之以恆 子宮內膜異位症雖是良性疾病卻難以根治,只要有月經產生,疾病便容易復發。李秀琳醫師分享許多治療以外、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共處的方法。首要即是定期檢查,當從原本的一、兩天的經痛變成疼痛時間拉長或疼痛程度增加時,就應該就醫。對於被診斷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也應定期三到六個月做一次超音波檢查。其次是避免在經期期間從事劇烈運動與性行為,若無生育的規劃也應做好避孕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流產手術。最後強調適度運動和均衡營養,勿自行攝取含雌激素的保健食品。 選擇正確的食物也能改善症狀,包括膳食纖維,富含Omega-3的食物、單不飽和脂肪酸如酪梨與堅果,多攝取新鮮蔬果,含鎂的食物如黑巧克力、綠色蔬菜(如芝麻葉、波菜、毛豆、黑豆等)以及含鋅的食物如牡蠣、螃蟹等;反之,高脂肪、高糖份與西化飲食容易造成發炎的食物,都應盡量遠離。李秀琳醫師再次提醒,良好的飲食習慣要持之以恆,如果在疼痛來臨時才做改變,並不能立即緩解疼痛。 儘早就醫治療與改善生活習慣 與它共處而非忍耐疼痛 李秀琳醫師鼓勵女性朋友應多關照自己的身體,從年輕開始,若痛經的強度與程度出現改變,即需就醫檢查。李秀琳醫師分享臨床上的案例,多位年輕女性朋友在確診子宮內膜異位症後接受正確的藥物治療,都能有效控制疼痛並維持良好生活品質。雖然子宮內膜異位症無法根治,但儘早認識它、學習與它共處,就能保留更多生命能量,體驗與享受人生。  

Read More

醫院護理荒難解?桃園衛生局長賈蔚提三方法改善

賈蔚針對強化留才機制、補足輔助人力、減輕護理負擔及護病比提出一些想法。(圖/陳儒賢攝)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面對全國醫療人力吃緊,《桃園電子報》專訪桃園市衛生局長賈蔚,他針對強化留才機制、補足輔助人力、減輕護理負擔及護病比提出一些想法,盼能改善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 關於全國普遍的醫療人員不足現象,賈蔚表示,他覺得現在最難做的官員是健保署署長,大家都在喊錢不夠。津貼先補助大夜班、小夜班護理人員是有些道理的,會讓護理員無法長期待在這職場,很多人入職一段時間就想要換跑道,其中一個影響的因素是輪大小夜班的護理人員很難兼顧到家庭,另外體力隨著年紀增長也會下降,所以很多護理人員做到夠資深時就希望白天班的占比多一些,甚至不需要輪大小夜,醫院是有一些調控的機制,輪大小夜班會有加給,雖然有津貼但仍無法讓大小夜班人力穩定下來,所以衛福部編預算加大誘因。 賈蔚表示,其實白天班是醫療行為進行最頻繁的時候,大小夜班病人大都在休息,只是輪班比較辛苦,這樣多給給付又造成白班護理人員的被剝奪感,當然很多人也可以說大家一起輪不是就好,這樣又回到先前照顧家庭、體力等問題,衛福部現在也開始慢慢調整白班的給付,總歸一句話就是護理人員太辛苦。加上這幾年民眾以消費者態度對待護理人員,也讓護理人員覺得專業沒有被尊重。 跟護理的專業相關性不是那麼強,這些應該分出來,讓護理輔助人力去做,減輕護理人員和家屬的負擔。(圖/截自freepik) 至於該怎麼解決護理人員不足的問題,賈蔚認為,第一要從護理輔助人力大幅開放來做,護理師在醫院有些工作是不需要護理專業的,如生活照護、病人的個人照護,這跟護理的專業相關性不是那麼強,這些應該分出來,讓護理輔助人力去做。當然護理輔助人力也要經過訓練,這樣可以減輕護理人員和家屬的負擔。 第二是現在醫院評鑑和醫病關係問題,以前大家口頭講一下注意事項就可以了,後來光講不行必須要有書面紀錄,變成文書工作越來越多、同意書越來越多,讓護理人員在8個小時工作時間內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在做紀錄文書工作,因此現在AI的技術台灣應在醫療界文書工作上好好發揮,台灣的私人醫院不是不願意做這方面的投資,真的是醫院沒有大家想像中的賺錢。 賈蔚表示,所以要大家尊重護理人員的尊重,護理人員自己也要贏得大家的尊重,護理人員做的事就要是護理專業做得事,不是外勞、幫傭,有專業的表現民眾才會肯定,再加上給實質回饋才可以留得住人,醫院中不僅只有護理人員,還有藥劑師、檢驗師、放射線師,大家可以回想新冠疫情的時候醫檢師的工作量暴增多少,現在這些市場人力也不是那麼足夠,台灣現在醫療環境面臨很大的挑戰,這也是他在局長這個位子上怎麼吸引年輕醫療人員可以回鄉服務。 適度調整護病比也是一個思考方向,賈蔚表示,但現在好像只要有人敢調整護病比好像就是十惡不赦,而護理界會堅持護病比入法是他們最後的吶喊,以往大家不是那麼重視護病的照顧比例,使得有些醫院因為經營成本或要拉大利潤,訂定了不合理的護病比。當然合理護病比必須要訂,但如訂死完全不能更動就有些過頭了,實際狀況下應該有留有一些調整的彈性,比如在醫院的管理者認為護理人員一個班合理的照顧病人是10個人,但在某些特殊狀況,如大家手上都已經滿額,突然來了一個要做緊急]做心導管手術的病人,這時如果護病比入法定死大家都不能收,結果醫療延誤造成病人死亡或重大傷殘,會不會又造成一些爭議,這對民眾絕對不是好的。所以護病比當然要訂,但不可以定的死死的,要留有彈性讓醫院有緊急應變的暫時調整,這樣就不會出現農曆過年期間諾羅病毒急診室等病房的情形,護病比不該成為緊箍咒,應該有條件的把它配套設計好。 護理界會堅持護病比入法是他們最後的吶喊。(圖/桃報資料照) 在住院整合照護上,賈蔚表示,利用到人都很滿意,每個病人只要付6百到1千多元,護理人員也很滿意,來的護工是經過訓練的,至少餵食、翻身都沒問題,但整體實施成效卻不太好,很多人想用卻用不到,這問題最關鍵在來照護的照服員,通常一個照服員照顧1個病人24小時會有3千元的收入,現在整合照護的照服員上12小時班,照顧4個人,所得大概可以到1千8,這態樣讓照服員覺得雖然工時縮短了但工作量增加了,照顧一個病人時晚上跟著並人一起休息也有收入,現在是回家睡覺但沒有錢,因此誘因相對降低,照服員都想接單個病人反而不願投入整合照護病房,其實照服員不在意工時、工作量,他們在意的是總收入,這是市場因素,這制度設計時很多醫院都申報要,但最後執行不到五成,原因就是找不到照服員。

Read More

桃捷綠線延伸中壢361億經費獲政院核定 捷工局將加速工程發包

桃園捷運綠線延伸中壢計畫。(圖/捷工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捷運綠線延伸中壢計畫」基本設計成果已正式獲中央審議通過,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同意市府如數核列建造經費361億,計畫正式進入實質推動階段。桃園市政府感謝中央的大力支持,並強調將加速工程發包,全力推進中壢、八德地區公共運輸建設,再創發展新里程碑。 捷運工程局提到,綠線延伸中壢計畫自八德區捷運綠線G01建德興豐站起,路線向西延伸至台鐵中壢車站,與機場捷運A23站地下加長月台轉乘,全長約7.2公里,設有1座高架與5座地下等6座車站,總經費361.59億元。市府於去(113)年7月依「政府公共工程計畫與經費審議作業要點」提送基本設計成果,經交通部審查通過後,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於今年1月20日邀集專家學者實地現勘並召開審議會議,市府隨即依據審查意見完成修正報告,並於昨(6)日正式接獲中央核定通過的通知。 捷工局長劉慶豐表示,G25站將成為未來台鐵中壢車站、捷運綠線及機場捷運線三鐵共構的核心交通樞紐;G26站緊鄰體育園區,G29站則為市立醫院預定地。整體路線將服務沿線社會住宅、學校、醫療機構及多處聯合開發基地,並與既有機場捷運和捷運綠線無縫連接,形成桃園市內完整的環狀捷運路網,強化桃園、中壢與航空城之間的軌道串聯,有效促進區域社會及經濟發展,桃園已準備好興建第二條自辦捷運。 捷工局提到,為爭取計畫早日動工,捷工局已預先啟動招標文件研擬作業,積極推進工程招標,並持續整合相關單位意見,確保規劃與施工品質,力求該計畫工程早日開工,全面提升桃園大眾運輸服務能量促進市民生活品質。

Read More

勞動部桃竹苗分署邀名人開講 助青年啟發職涯靈感

桃竹苗分署賈桃樂學習主題館5月份展開「一職講」名人系列職涯講座。(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為協助青年探索各類職業、找到職涯方向,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賈桃樂學習主題館將於本(5)月份展開「一職講」名人系列職涯講座,邀請各行各業的名人分享他們的職涯歷程,提升青年對不同產業的認識與興趣。賈桃樂學習主題館藉由「一職講」平台,引導青年深入了解講者背後的努力與專業歷程,啟發職涯靈感與自我探索動力。 桃竹苗分署表示,「一職講」名人職涯講座於5月15日正式啟動,首場在中原大學開講,邀請到第60屆「十大傑出青年」的陳偉誠,分享他如何創立「木酢達人」品牌,帶領團隊創新研發的過程,運用不起眼的廢棄木材創造再生成商業產品,實踐環保與創業的雙重理念。第二場講座將於6月21日於中壢藝術館演講廳舉辦,邀請到法樂數位創意的創辦人吳玉琥(Wawa)分享,從多家大型廣告代理商到創立數位廣告公司的歷程,如何掌握提案核心價值,融合數位創意、行銷等策略。期望透過兩位傑出講者的生命故事,為青年帶來更多職涯啟發與思考。後續講座內容更加豐富多元,Podcast《笨瓜秀》製作人謝鑫佑探討「跨界多元發展」、作家劉軒分享從心理學切入創意實踐、新聞主播岑永康暢談媒體職涯與工作家庭平衡、作家Jessica帶來「醫護轉職」的經驗交流,講授內容涵蓋影視傳媒、創新創業、文化創作、生態永續等領域,期望為參與青年提供與達人交流機會,從中汲取職業成長的力量。 賈桃樂學習主題館藉由「一職講」平台,引導青年深入了解講者背後的努力與專業歷程,啟發職涯靈感與自我探索動力。(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桃竹苗分署長賴家仁表示,「一職講」講座不只是一次聆聽,更是一場深入多元職涯領域探索旅程。系列講座均免費開放報名,現場提供職涯探索好禮,讓青年在學習之餘也能收穫滿滿,透過名人分享與現場互動,協助青年釐清職涯方向、強化就業準備力,是難得的學習與成長機會。歡迎對未來充滿好奇、渴望探索人生更多可能的青年朋友踴躍參加。更多活動詳情及報名資訊,請上桃竹苗分署官網,或電洽賈桃樂學習主題館電話03-5343011分機5110。同時也歡迎追蹤賈桃樂學習主題館臉書,掌握第一手活動消息。

Read More

蘆竹警溫馨慶祝母親節 辦聚餐感謝女力貢獻

為向辛勞的警隊母親們表達誠摯的敬意與感謝,蘆竹分局舉辦了一場母親節聚餐。(圖/警方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在溫馨的五月,為向辛勞的警隊母親們表達誠摯的敬意與感謝,桃園市蘆竹警分局於5月5日中午舉辦了一場簡單而溫馨的母親節聚餐。分局長楊贊鈞特別出席,向所有身兼家庭重要角色與治安守護者重任的女性同仁獻上祝福。 蘆竹分局表示,分局的女性同仁們,她們不僅在各自的崗位上盡忠職守,守護轄區安全,已婚的女性同仁在家庭中更是溫柔堅韌的母親。為感謝她們的付出與奉獻,分局特別安排了此次聚餐,讓平日忙碌的同仁們能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輕鬆交流,共度溫馨時光。 楊贊鈞親切地與女性同仁們互動,感謝她們在工作上的專業與辛勞。(圖/警方提供) 分局長楊贊鈞親切地與女性同仁們互動,感謝她們在工作上的專業與辛勞,以及在家庭中的付出與奉獻,並表達誠摯的祝福。楊贊鈞也表示,女性同仁在警隊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她們的細心、耐心與專業,為警隊注入了溫柔而堅定的力量。尤其在母親節這個特別的日子,更要向所有兼顧家庭與工作的偉大母親們致上最高的敬意。感謝她們為社會治安的付出,也感謝她們對家庭的愛與奉獻。

Read More

男子領錢現詭異舉動 中壢警民合作逮詐團車手

莊男剛領完錢準備離開,警方趕緊上前盤查。(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中壢區5日下午15時許有一名46歲莊姓男子於ATM前持好幾張提款卡領錢,且不斷講著疑似詐騙集團使用的術語,引發後方等待提款的民眾懷疑,立即向中壢警分局報案。警方獲報趕到場時,發現莊男剛領完錢準備離開,趕緊上前盤查,發現他是詐團車手,且持有依託咪酯菸彈、金融卡數張、手機、及贓款約10萬元,警方查扣相關贓證物,全案訊後依詐欺、毒品罪嫌移送法辦。 興國派出所表示,5日下午接獲民眾報案,中央西路的第一銀行內有可疑男子疑似是詐團的提款車手,一直講著聽不懂的術語,而且因為等待時間有點長,看起來好像有好幾張提款卡在變換領錢,感覺可疑就馬上報警。興國派出所立刻指派線上警力前往,當場發現莊男與報案的檢舉人所述特徵相符,成功將這名提領完贓款正要離開的車手逮捕移送法辦。 中壢分局長林鼎泰表示,百斬計畫的核心是結合民眾力量,徹底摧毀詐欺犯罪集團的運作鏈條,每成功檢舉並協助逮捕1名車手,即可獲得5萬元獎勵金。林鼎泰並強調,中壢分局將持續深化與社會各界合作,強化跨區聯防機制,加強對詐欺犯罪的打擊力度,斬斷詐欺金流,保護民眾的財產安全。 ※桃園電子報提醒您,珍惜生命,遠離毒品! 警方查扣依託咪酯菸彈、金融卡數張、手機、及贓款約10萬元。(圖/讀者提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