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吃蔬果排便還是卡卡?營養師:「這營養素」攝取太少!教你3招健康吃

廖欣儀營養師指出,許多人想靠飲食控制減肥,選擇多吃蔬菜少吃肉,餐餐以水煮、無油的方式料理。高纖食物讓糞渣變多,但缺乏油脂的攝取讓腸道潤滑不足,反而造成排便困難。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嫊雰報導 蔬菜水果都有吃,水分攝取充足,平常也有運動的習慣,為什麼排便還是不順暢?對此,廖欣儀營養師指出,這是因為「油脂」攝取不夠!許多人想靠飲食控制減肥,選擇多吃蔬菜少吃肉,餐餐以水煮、無油的方式料理。高纖食物讓糞渣變多,但缺乏油脂的攝取讓腸道潤滑不足,反而造成排便困難。糞便滯留於大腸中,水分會逐漸被吸收,讓糞便變得更加乾硬,形成惡性循環,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便秘,甚至可能引發痔瘡。 不只便秘!「油」吃不夠竟會頭痛、焦慮?還有這些問題一次看  廖欣儀營養師進一步說明,適量的油脂對人體健康扮演著重要角色。飲食中的油脂不僅能增加糞便的潤滑度,還能輕微刺激腸道蠕動,同時促使膽汁分泌,避免腹脹、消化不良等問題,ω-3脂肪酸更有滋潤和保護胃黏膜的作用。廖欣儀營養師也強調,若長期不吃油脂類,會使人體缺乏脂溶性維生素A、D、E、K,進而導致代謝異常或免疫功能下降。油脂不足還會導致抗壓荷爾蒙分泌減少,可能引發失眠丶頭痛或焦慮等早衰症狀。此外皮膚健康也會受影響,使肌膚變得粗糙、失去光澤,看起來更顯老態。 「油脂」不是萬惡之源!營養師建議「好油」適量吃 那要如何攝取油脂,又能同時維持身體健康呢?廖欣儀營養師推薦3招教大家如何「聰明吃」: 適量的攝取:根據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4至7份油脂類,視體型而定。一份油脂相當於一茶匙(5克)烹調油,大約等於煎一顆蛋所需的油量。如果想吃水煮料理,也可透過攝取堅果來補充油脂,6顆杏仁、3顆胡桃、2顆核桃,或一湯匙南瓜子,都等同於一茶匙油的份量。 選擇好油脂:優先選擇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品,如亞麻仁油、橄欖油、苦茶油、芝麻油、芥花油及花生油等植物油。堅果類則富含ω-3脂肪酸、礦物質與維生素E,是很好的油脂來源。國健署也建議,每日食用一掌心份量的堅果,能夠為健康加分。 正確烹調方法:即使買了好油,如果烹調方式不當,還是可能破壞其營養價值。例如高溫烹調容易破壞不飽和脂肪酸,導致油品變質,因此建議減少使用煎、炸等高溫烹調方式,且炒菜時要控制油溫,不要讓油溫達到發煙點而危害健康,也可以多採用涼拌或沾醬等低溫料理方式。此外,要避免選擇油炸堅果,低溫烘焙的堅果更能完整保留其營養價值。 廖欣儀營養師也提醒,如果民眾認為自己水分、蔬果都攝取充足,生活型態也很健康,卻不知為何出現便秘問題,記得要回頭仔細探討飲食紀錄,確認是否是油脂攝取不足!

Read More

寶寶先天異常只能中止妊娠?胎兒肺部長「巨型腫瘤」仍成功搶救茁壯成長

黃女士懷孕22週經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右側肺部有大型CPAM,大小約為有3.8 x 2.7 x 2.6 公分佔據肺部超過一半。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報導 相較於傳統多子多孫多福氣的觀念,現代社會多以小家庭為主不敢多生,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父母都會希望能有個健康的寶寶,若在懷孕時就發現胎兒有先天異常,大部分都會選擇放棄並中止妊娠,不過黃女士在懷孕時檢查發現孩子有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CPAM)後仍決定繼續懷孕。 在台北榮總團隊協助下,黃女士的孩子-黃小寶(小名)透過胎兒治療、出生後肺部腫瘤切除手術等,不僅順利出生來到這個世界還茁壯成長,現在黃小寶已經7個月大,兒童醫學部曹珮真醫師表示,孩子的肺部出生後仍會持續發育到8歲,醫療團隊追蹤目前黃小寶的肺部發現,其實它已經長到跟原來正常狀況非常接近了。 什麼是CPAM?會造成哪些影響? 肺部是人體相當重要的器官之一,北榮婦女醫學部高危險妊娠暨產科主任葉長青表示,懷孕約3週左右,胎兒的肺部就會開始漸進式發育並持續至出生後數年,而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CPAM)指的是胎兒的肺葉被沒有功能的囊腫組織取代,是最常見的胎兒肺部腫瘤,發生率約為1/5000-1/11000,致病機轉不明,屬於偶發、非遺傳性疾病。 葉長青主任提到,由於這些囊腫組織的存在沒有功能,如果範圍太大會影響胎兒未來肺部的發育,並有可能造成一些疾病衍生,尤其是病菌、病毒的堆積,在過去患有CPAM的孩子通常是出生後因為感染等原因經影像學檢查才發現,不過隨著產前超音波與影像醫學的進步,越來越多的CPAM可在產檢時被發現。 像黃女士就是在懷孕22週時因為產檢超音波發現胎兒肺部腫瘤,由宜蘭轉診至北榮,經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右側肺部有大型CPAM,大小約為有3.8 x 2.7 x 2.6 公分佔據肺部超過一半,並已將心臟與縱膈腔推向側邊。 CPAM如何治療?醫分享治療過程 根據CPAM病灶大小、位置、衍生症狀等,臨床上會給予不同的治療建議,葉長青主任表示,若病灶不大,隨著懷孕進行,約有50%的腫瘤可能自發性萎縮,出生後若無症狀追蹤即可,但有些CPAM較大可能會造成胎兒水腫,一出生就須接受手術治療。 黃女士在懷孕期間胎兒就因為CPAM腫瘤壓迫而有胎兒水腫、腹水、胸水及羊水過多的情形,因此導致宮縮有早產的風險,而且嚴重胎兒水腫可能會使孩子胎死腹中,所以北榮婦女醫學部團隊藉由胎兒治療 (胎兒腹水抽吸與羊水引流上千毫升),配合住院安胎,讓黃女士和胎兒的病況逐漸改善。 不過到了懷孕後期,黃小寶的CPAM體積已經是原來的8-10倍,從3公分增長至7公分,佔據肺部超過70%,因此醫療團隊決定啟動生產計畫在36週進行剖腹,並在黃小寶出生後第一時間放置氣管內管進行呼吸支持,穩定後即由兒童外科醫師進行手術將CPAM切除,術後黃小寶恢復良好,進食、發展與一般同齡新生兒無明顯差異。 兒童醫學部曹珮真醫師表示,現在黃小寶所有的生長發育還有神經學發展都是正常的,甚至他的體重還優於同齡,出乎團隊意料之外的好,這也讓人體悟到事實上小孩子是非常有機會的,像這樣的孩子其實只要父母願意支持他,願意給他一個機會的話仍能成長茁壯。

Read More

桃園觀音推動長輩骨質疏鬆防治 扶輪社捐AI輔助篩檢設備

桃園市長張善政頒發「台北民樂扶輪社捐贈觀音區長者骨質疏鬆防治篩檢計畫」感謝狀。(圖/市府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5)日上午主持市政會議,頒發「台北民樂扶輪社捐贈觀音區長者骨質疏鬆防治篩檢計畫」感謝狀。張善政表示,骨質疏鬆檢測有助於預防因跌倒造成的骨折風險及相關併發症,感謝國際扶輪社捐贈AI骨密度分析系統予觀音區衛生所,協助在地1200名長者進行骨密度AI輔助篩檢。 衛生局長賈蔚指出,骨密度AI輔助篩檢運用AI醫療器材輔助診斷系統,升級觀音區衛生所X光設備。 賈蔚說,透過AI骨質疏鬆檢測技術的導入,將進一步提升檢測效率與準確性,對長者採取適當的預防與治療措施,造福更多市民的健康。 透過AI骨質疏鬆檢測技術的導入,將進一步提升檢測效率與準確性。(圖/市府提供)  

Read More

全國花燈競賽登場 289件作品爭豔台灣燈會

桃園市政府特別舉辦「全國花燈競賽」,邀請全台各地的燈會愛好者、藝術家、設計師及學生團體共同參與。(圖/教育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2025台灣燈會即將於桃園盛大舉行,作為一年一度的傳統盛事,此屆燈會將以「光聚千塘 串桃園」為主題,展現台灣獨特的文化魅力與創意。為了豐富燈會內容,並激發民眾的創意和藝術表現,桃園市政府特別舉辦「全國花燈競賽」,邀請全台各地的燈會愛好者、藝術家、設計師及學生團體共同參與。 教育局提到,此次全國花燈競賽設有多個組別,包括親子組、國中組、高中職組、大專社會組及機關團體組,共計5組289件作品參賽,其中以「蛇來運轉」為主題之競賽花燈高達12組,以蛇為主題的燈會作品高達242件,競爭激烈,在台灣燈會展區頗受矚目,作品製作面向涵蓋創意燈籠設計、傳統花燈製作以及創新科技結合燈光藝術等技巧,旨在鼓勵民眾發揮創意,並展現台灣燈會文化的多元風貌,無論是傳統工藝的傳承,或是現代科技的融合,都將在此次競賽燈區中一展風采。 此次全國花燈競賽設有多個組別,共計5組289件作品參賽。(圖/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說明,此次競賽設有豐富的獎勵,優勝者將獲得不僅是獎金及頒獎典禮,所有入選作品也將展示在專屬的競賽燈區展示,為民眾提供一個欣賞藝術創作與燈光藝術的機會,並讓全國及國際遊客欣賞,成為燈會的亮點之一。 教育局強調,2025台灣燈會不僅是全國文化盛事,更是向世界展示台灣獨特魅力的最佳舞台,通過全國花燈競賽,他們希望邀請更多創意人才參與,共同創造這場燈光的奇蹟。參賽者需於指定時間內完成報名及提交作品,詳細規定及相關資料公告於官網,桃園市政府提供相關技術指導與協助,確保每一位參賽者都能順利展現創意與設計,並符合燈會的整體主題。 台灣燈會將於桃園市的各大區域設置燈光藝術展示,結合地方特色,將文化、藝術與科技完美融合。無論是家庭、朋友或是國際遊客,都能在這片燈火輝煌的奇幻世界中,享受一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

Read More

桃園環警監聯合稽查改裝噪音車 女騎士改管未登記挨罰

桃園警察分局與市政府環保局昨天晚間執行「靜桃專案」聯合稽查取締改裝噪音車輛勤務。(圖/讀者提供 )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邱怡芳 噪音車妨害安寧問題一向是民眾關注焦點,114年元旦新制「非原廠排氣管必須認證、登記」規定上路,桃園警察分局與市政府環保局昨天晚間執行「靜桃專案」聯合稽查取締改裝噪音車輛勤務,在大有國中周邊道路攔查汽機車檢測排氣管噪音,其中有一名機車女騎士改管卻未依規定變更登記,檢測噪音雖然合格,卻仍收到一張交通違規罰單。 桃園分局表示,昨(4)日晚間8至11點與市府環保局人員,在轄區噪音車經常出沒路段以機動攔檢方式,針對改裝排氣管噪音車輛,帶至定點檢測,並於容易危險駕車熱點來回梭巡,防制危險駕車及噪音車擾民,攔查10部機車,有3部檢測噪音超標,其中埔子派出所員警攔查一部由陳姓男子所騎乘的山葉大型重機車,噪音標準94分貝,儀器測出109分貝,超標15分貝,當場依據噪音管制法開出3600元罰單。 另青溪派出所員警在桃園區春日路、民光東路口,發現呂姓女騎士的機車排氣管聲響過於擾民,經攔查發現機車使用改裝排氣管,經會同環保局當場查詢確認,依違反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16條規定,對呂女開出一張「機車改裝非原型式排氣管卻未依規定申報登記」罰單,可處罰900元以上、1800元以下罰鍰。 桃園警察分局與市政府環保局昨天晚間執行「靜桃專案」聯合稽查取締改裝噪音車輛勤務。(圖/讀者提供 ) 為解決機車改裝排氣管產生噪音問題,行政院環境部推動排氣管噪音認證源頭管理,新修正的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將更換非原型式機車排氣管納入公路監理機關應辦理變更登記項目,民眾若使用「非原廠(改裝)排氣管」,必須經環境部噪音檢測合格後,至監理單位辦理變更登記,違反者除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16條第1項第1款規定開罰,若排氣管噪音值檢測超標,環保局也會依照「噪音管制法」處罰1800元至3600元罰鍰,並通知限期改善。 桃園分局統計截至今年2月初,於桃園區各熱點時段、路段加強做警政蒐證通報改裝噪音車,共移請環保局審查達5620件,另環、警、監聯合稽查噪音超標而當場開立舉發單有634件,環保局也統計相關陳情案件下降比率將近3成,尤其著重在深夜10點至隔日清晨6點來加強蒐證通報。新制度在今年元旦開始實施後,警方持續配合環保局以不定時、不定點聯合稽查路檢方式取締改裝噪音車輛,亦將結合取締酒駕、路檢、巡邏等各項勤務,針對噪音車經常出入路段,加強攔查拍照做警政通報,有效遏止改裝噪音車輛橫行,以期還靜於民。

Read More

咖啡也有最佳飲用時機!研究:「這時間」喝 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腎臟科王介立醫師分享,近期一項研究指出,只在早晨喝咖啡的人,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風險皆較低,而從早到晚都喝咖啡,對健康的益處則較不明顯。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嫊雰報導 不少人都有每天來杯咖啡提神醒腦的習慣,而咖啡也已被許多研究證實對健康有多項益處。不過,過去的研究多數集中在探討「咖啡攝取量」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死亡風險的關係,卻沒有進一步分析「一天之中喝咖啡的時間」不同,對健康是否也會帶來不同的效果。腎臟科王介立醫師分享,近期一項研究指出,只在早晨喝咖啡的人,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風險皆較低,而從早到晚都喝咖啡,對健康的益處則較不明顯。 「早晨」喝咖啡助護心!分散全天喝效果不顯著 王介立醫師在fb粉絲團分享,這項研究由美國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團隊帶領,探討「咖啡飲用時間」對死亡風險的影響,以及「飲用時間」是否會修飾(modify)咖啡總攝取量與死亡之間的關係。研究採用美國大型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的資料,在排除懷孕、熱量回報過高或過低,以及診斷過心血管疾病或癌症者後,共分析了40,725位18歲以上成人的資料,並從1999年開始進行了10年的追蹤紀錄分析,觀察參與者的死亡狀況。 研究人員根據一天24小時,將咖啡攝取時間分成:早晨(凌晨4時至早上11時59分)、下午(中午12時至下午4時59分)及晚上(下午5時至隔日凌晨3時59分)。參與者中有36%是幾乎只在早晨喝咖啡的「早晨型」、16% 為從早到晚都有喝咖啡習慣「全天型」,「不喝咖啡」的則有48%。 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不喝咖啡的人,早晨型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皆明顯較低,但在全天都喝咖啡的人身上,風險降低程度在統計上並不顯著,無法確認咖啡的保護效果。另外研究也將「咖啡飲用量」和「早晨型/全天型」進行交互作用分析,結果發現早晨型即使是喝3杯以上的咖啡,依然和較低的全因死亡與心血管死亡風險有關,而全天型喝各種杯數,都沒有顯著的保護效果。 咖啡助抗發炎或適合早上喝!太晚喝影響睡眠 可能削弱益處 王介立醫師也指出,該研究推測,上述研究結果可能與以下三點有關: 生理節律(circadian rhythm)與睡眠:咖啡含咖啡因,在下午或晚上喝咖啡可能引起睡眠中斷、作息混亂,進而削弱咖啡本身可能帶來的益處。早晨喝咖啡則與自然睡醒作息較吻合,或許就較不會干擾夜間的褪黑激素(melatonin)分泌。 抗發炎、代謝效應:咖啡富含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效果。早晨本身是一些發炎標記物自然較高的時段,此時咖啡成分的抗發炎作用,可能對心血管代謝更有幫助。 生活習慣的標記(marker effect):不排除早晨型咖啡使用者整體生活型態較健康,例如早起運動、均衡飲食、晚間規律就寢等。雖然研究已試著校正多種混雜因子(年齡、BMI、抽菸、飲食分數、睡眠時數等),但仍可能有殘餘混雜(例如是否輪班、起床時間等)。 掌握喝咖啡時機 享受美味又能有益健康 不過,王介立醫師也強調,上述研究是觀察性研究,無法得出「早上喝咖啡導致壽命更長」的直接因果結論,只能說存在關聯性和統計上的顯著結果。然而,咖啡確實已被證實具有保護作用,且對身體安全性良好,因此這項研究還是能夠提醒民眾,若想獲得咖啡的健康效益,最好在早晨時段飲用完畢,下午或晚上盡量少喝或不喝。 若在下午或晚上工作、需要靠咖啡提神,也要留意個人對咖啡因的敏感度,以及是否導致失眠。長期睡眠品質不佳,可能不利於心臟及全身健康。此外,民眾也不需過度擔心每天喝2至3杯,甚至 3 杯以上的咖啡會帶來負面影響,但建議要在中午前喝,同時也要考量個人身體狀況與敏感度,並持續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Read More

吃藥仍控制不好血壓?認識「高血壓導管治療」一次就可獲長久控制效果!

馬偕醫院心律醫學科暨生醫保健科主任李應湘表示,目前高血壓有一種新興治療方式叫作「高血壓導管治療(或稱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患者經過一次治療後血壓就可有效下降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林宗憲報導 高血壓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血壓若未好好控制可能會增加中風、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疾病風險。許多人都知道高血壓可以透過藥物控制,不過事實上它也可以透過「手術」治療。馬偕醫院心律醫學科暨生醫保健科主任李應湘表示,目前高血壓有一種新興治療方式叫作「高血壓導管治療(或稱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患者經過一次治療後血壓就可有效下降。 控制血壓對高血壓治療很重要 可同時保護腦、心、腎等器官 人的血管就如同水管一樣,若血壓過高經年累月下來血管管壁就會產生龜裂。李應湘主任表示,人類長期研究追蹤發現,血壓若超過某一數值,血管就會慢慢產生微小破壞,這破壞、修補的過程可被稱為「發炎」,在這過程中血管可能會越來越狹窄,導致阻塞對血流產生不良影響,過去血壓會以140/90mmHg為控制目標,不過現在建議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會更好。 做好血壓控制不只能維持血管健康,對血壓變化敏感的器官也都能同時受到保護,李應湘主任提到,像腦部、腎臟、心臟等是人體內血管最豐盛的器官,治療高血壓可以減少中風、洗腎、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等風險,這也是為什麼臨床上會一直強調高血壓治療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高血壓也能手術治療 「高血壓導管治療」助血壓控制 許多人都知道高血壓能透過飲食、運動、體重控制等非藥物方式來控制,也可以使用藥物治療,但事實上高血壓還能經由「手術」治療,像「高血壓導管治療」可幫助患者達到血壓控制的目的。 高血壓導管治療類似於心導管手術,李應湘主任說明,它主要是利用過去心臟通血管的技術、電燒治療心律不整的技術,兩者相結合來進行治療,不過高血壓導管治療的目標是腎動脈,因為腎臟其實是血壓調控最重要的器官。 高血壓導管治療又稱為「腎交感神經阻斷術」,李應湘主任表示,人體的交感神經系統會透過腎動脈外面的腎交感神經控制腎臟,進一步分泌內生性荷爾蒙來提高血壓,透過高血壓導管治療可以減少這方面的反應,這也是為什麼它又稱為「腎交感神經阻斷術」的緣由。 目前高血壓導管治療已有非常多年的經驗,李應湘主任提到,根據統計,全球已有2萬多例的手術經驗,它的「安全性」令人非常驚豔,經過5年以上長期追蹤發現並沒有任何危險併發症產生,主要都是注射處瘀青、小出血等問題。 李應湘主任表示其效果也十分顯著,最近心臟介入學會發表了台灣本土一年追蹤成效,從中發現患者接受高血壓導管治療後經過1年追蹤,服用的降高血壓藥物並未增加甚至有減少,在這情況下整體平均收縮壓下降了18mmHg、舒張壓下降了5-6mmHg,而且一次性的治療就可讓效果維持非常多年,理論上甚至可終身降低患者的血壓。 台灣在高血壓導管治療方面,相對於全球來說也是治療經驗相當豐富的區域,李應湘主任提到,以馬偕醫院的經驗為例,目前已經有上百例的臨床治療經驗,呈現出的安全性、有效性都與全球一致。 誰適合做高血壓導管治療?4類患者都可考慮使用 如果已經透過持續運動、定期服藥等各種不同的方式控制,血壓依舊無法達到130/80mmHg的目標,民眾或許可以考慮進行高血壓導管治療。李應湘主任表示,在台灣治療共識中,最值得考慮高血壓導管治療的第一類患者就是頑固型高血壓、難治型高血壓,或需要使用3、4種藥物以上才有機會好好控制血壓的患者。 第二類,就是已經有器官傷害的高血壓患者,李應湘主任指出,像是已有蛋白尿、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衰竭、心肌梗塞等)病史的患者都可以考慮進行高血壓導管治療。 另外,李應湘主任表示,有些人因為體質關係,對於很多藥物無法耐受,或有懷孕考量、因工作型態常常無法就近得到醫療照顧等,也可以進一步考量使用高血壓導管治療,這是第三類。 而第四類,李應湘主任提到,如果經專業醫師判斷,從生理表現或透過內生性荷爾蒙(如:腎素)等特殊檢查後,確認患者屬於年輕型高血壓,或神經性高血壓等與交感神經、腎臟活性高度相關的高血壓類型,高血壓導管治療也是一種針對這些高血壓患者基本病因的特殊治療方式。 現在高血壓治療方式相當多元,李應湘主任強調,這些方法並沒有對與錯,也沒有所謂的先後順序,只要能達到血壓控制目標就是最好的方法,建議民眾可與醫師多加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Read More

愛情止步竟因「腋味」?清新門診1小時不動刀輕鬆解

整形外科診所王子杰醫師指出,狐臭的主要成因是遺傳,約有九成以上患者有家族遺傳史,且伴隨濕耳垢的特徵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近日,一則男網友的貼文在網路上掀起熱議。他描述自己對女朋友的愛意,但坦言因她的狐臭問題讓兩人關係陷入困境。他無奈表示,「味道真的很重,甚至距離五步遠都能聞到,親密時更是受不了。」為了幫助女友改善,他試過香水、止汗劑、除毛等方法,卻毫無效果,甚至混合出的氣味「更恐怖」。這名網友害怕直接說出來會讓女友難過,只能忍受,但也因此感到煩惱不堪。 許多網友針對這段感情現狀紛紛提出建議,從濕紙巾擦拭到各種偏方,甚至建議手術。然而,許多人對於手術可能帶來的恢復期和疤痕風險感到猶豫,因此積極尋找是否有無需動刀、恢復期短,且能針對腋下異味進行根本改善的解決方案,成為討論的重點。專家提醒,狐臭問題的成因比想像中複雜,並非所有解決方案都有效,更不能只靠坊間流傳的方法。 九成狐臭靠遺傳!專家揭:坊間偏方的隱患 整形外科診所王子杰醫師指出,狐臭的主要成因是遺傳,約有九成以上患者有家族遺傳史,且伴隨濕耳垢的特徵。這是因為腋下的大汗腺分泌旺盛,產生的汗液經細菌分解後的不飽和脂肪酸及氨釋放出的異味,而非外界誤解的個人衛生或飲食問題。王子杰醫師強調,觀察耳垢的性質可以幫助早期判斷狐臭的風險,但治療仍需針對汗腺進行處理,才可達到根本改善。 針對狐臭問題,許多人嘗試香水、止汗劑或生薑水等偏方,但這些方法僅能暫時抑制細菌,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甚至可能因過度使用造成皮膚刺激、紅腫等不良反應。即便肉毒桿菌素注射可以短期減少流汗,但效果只能維持四到六個月,且對異味改善有限。王子杰醫師提醒,選擇適合且專業的方法非常重要,才能避免徒增困擾。 重塑社交自信 終結「濕腋」就找清新門診 儘管部分網友建議手術,但傳統手術的限制讓許多患者卻步。王子杰醫師進一步說明,傳統手術需要分別處理流汗與異味,不僅需開刀,還可能留下疤痕,傳統交感神經切除止汗手術更會產生不可逆的汗水代償副作用,無論是狐臭旋轉刀手術或是交感神經切除止汗手術,術後恢復期皆長,有血腫感染風險,並會影響日常生活。清新微波技術是一種無需開刀的非侵入式療程,透過微波熱能破壞大小汗腺及同一層次的毛囊,可作為改善多汗、異味和毛髮問題的治療選項。這項技術的效果與安全性已獲得美國FDA及衛福部核准,提供患者一項新的專業治療選擇,尤其適合希望快速恢復且減少疤痕風險的患者。 王子杰醫師呼籲,狐臭是一種可被正視且解決的生理問題。與其嘗試效果有限的短期方法,不如選擇專業療程徹底改善,清新微波不僅幫助患者擺脫腋下困擾,還能讓他們重拾自信,減少因異味帶來的心理壓力。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朋友有類似困擾,建議儘早接受專業諮詢接受治療即可避免不必要的社交困擾,歡迎來清新門診諮詢,民眾亦可至官方網站查詢合格具認證的「清新門診」預約專業諮詢,用專業技術與支持,讓自己輕鬆告別腋下困擾,實現清爽自信的新生活! ▲王子杰醫師進行清新微波療程,幫助患者解決腋下困擾,無論男女都能藉此改善因異味影響的親密與社交關係。

Read More

114年五癌篩檢新制上路 桃市擴大服務護健康

114年癌症篩檢新制上路,將預防保健服務範圍擴及更多族群。(圖/衛生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邱怡芳 國際抗癌聯盟(UICC)訂定每年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癌症已連續42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透過早期篩檢、早期治療,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病程負擔,桃園市政府衛生局於113年結合478家醫療院所積極推動5項公費癌症篩檢及「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計畫」,共服務45萬3,138人次,找出確診口腔癌32人、大腸癌266人、子宮頸癌292人、乳癌410人及肺癌161人,為癌症防治提供重大助力。114年起,國家更擴大癌症篩檢對象,桃園市同步加碼相關計畫,呼籲符合資格的市民踴躍檢查,掌握健康先機。 衛生局說明,114年癌症篩檢新制上路,將預防保健服務範圍擴及更多族群。包括子宮頸癌篩檢提供25至29歲婦女每3年1次及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乳癌篩檢適用於40至74歲婦女,每2年1次;大腸癌篩檢針對45至74歲及40至44歲且具家族史者,每2年1次;肺癌篩檢則涵蓋45至74歲男性或40至74歲女性具家族史者,以及50至74歲重度吸菸(20包–年以上)者,前2項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新增35歲、45歲及65歲女性的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服務。另口腔癌篩檢持續針對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習慣者,以及18至29歲有嚼檳榔(含已戒)習慣的原住民,每2年1次。 桃園市政府更貼心加碼推出多項專屬計畫,「擴大肺癌篩檢計畫」提供40歲以上設籍桃園,具「空污、油煙」、「菸品」、「職業暴露」及「疾病史與家族史」之高風險族群肺癌篩檢;「腸保健康-無痛性大腸鏡檢查」則補助上述大腸癌篩檢結果為陽性者進一步接受無痛性大腸鏡檢查;「HPV DNA檢測補助計畫」提供接受上述子宮頸癌篩檢結果為非典型細胞變異或低度變異者HPV檢測服務。 五癌篩檢。(圖/衛生局提供) 衛生局呼籲符合篩檢資格民眾踴躍參加,藉由定期接受癌症篩檢,可以及時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並把握黃金治療期診治,可大幅降低癌症發生或死亡的風險,不僅守護自身健康,也守護家庭幸福。更多篩檢資訊及社區篩檢場次,民眾可至桃園市政府衛生局官網或撥打衛生局擴大肺癌篩檢諮詢服務專線03-334-0345洽詢。

Read More

桃園清潔隊受贈紅包逾17萬 轉捐社會救助金專戶做公益

有熱心民眾為感謝清潔隊員辛勞,在隊員執行清運勤務時贈送紅包及禮品慰勞隊員。(圖/環保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桃園市於2月1日開工收運垃圾,環保局與環境管理處已利用各種管道加強宣導清潔隊員「只收垃圾,不收紅包」之政策,但仍有熱心民眾為感謝清潔隊員辛勞,在隊員執行清運勤務時贈送紅包及禮品慰勞隊員,清潔隊員們隨即將相關受贈紅包與禮品繳交予政風室,經統計今(114)年無法第一時間退還紅包17萬3960元,款項已全數捐入桃園市政府社會救助金專戶,物資也轉贈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讓這份心意透過清潔隊員,傳送給更多需要的家庭。 環保局長陳世偉表示,桃園市人口持續增長,環境清潔工作持續加重,由衷感謝所有清潔隊員整年度的工作辛勞,更肯定環保局與清潔隊員,皆能秉持廉能治理、透明施政之理念,不用送禮、送紅包給清潔隊員,隊員們還是會積極做好為民服務工作,希望新的一年市民朋友一起落實垃圾分類工作,共同維護市容整潔。 隊員無法即時退還之紅包與禮品,由各區中隊統一交由政風室依規定辦理拒收餽贈登錄,並全數轉贈給社福團體。(圖/環保局提供) 環境管理處長張書豪說明,收取家戶垃圾為清潔隊員份內工作,民眾只需在倒垃圾時向隊員道謝,就是對隊員最好的鼓勵與支持。另外對於隊員無法即時退還之紅包與禮品,由各區中隊統一交由政風室依規定辦理拒收餽贈登錄,並全數轉贈給社福團體,將市民朋友的善意化作愛心,幫助更多需要關懷的弱勢族群。 環保局感謝市民對各區清潔隊工作的支持與認同,並將持續提供市民朋友優質有效率的服務,未來期盼能與市民攜手,讓桃園成為更潔淨、更宜居的「桃花源」,迎接春節後的嶄新開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