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你在看什麼?

黃榮興 作者介紹:黃榮興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監事,亦為臉書「中華古玩論壇」管理員,平日熱心協助社員解答古玩相關疑問,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幾年前某大陸同好來台灣拜訪,到藏家家裡欣賞古玉時,他習慣拿手電筒強光照,對於一些台灣藏家會用放大鏡看古玉,他覺得很奇怪,還問說看不清楚時打燈就好,幹嘛用放大鏡? 我對人家看古玉用不用放大鏡沒什麼特別的意見。用不用是一回事,看不看得懂是一回事。不用放大鏡和喜歡用放大鏡的人都有外行人。我很羨慕那些不用放大鏡就能看清楚的人,少年時期我看遠看近都不用戴眼睛,後來看近要戴眼鏡(近視),現在看近要拿下眼鏡(老花)。放大鏡的作用是什麼?就是增強視力,讓我們能夠將細節看得更清楚而已。有些人眼睛一直很明亮,但我視力沒那麼好,我還是乖乖的用放大鏡。 同樣的道理,以前十倍鏡叫「珠寶鏡」,可說是觀察珠寶、古玩的標準放大倍數。隨著光學鏡頭普及,直白的說就是放大鏡價格下跌,讓更多人買得起、願意買。隨著15、20、30倍的手持式放大鏡出現,多數人都改用有LED燈的高倍放大鏡。不過還是有人堅持十倍鏡就夠用了。 至於不用放大鏡的人當然不必管什麼幾倍鏡,但這些人會帶強光的LED手電筒,除了看質地內部有沒有瑕疵,也可以照亮因為光線問題看不清楚的痕跡。 現在這種隨身攜帶LED燈的流行又比帶放大鏡晚,為什麼這麼說呢?同樣和科技進步有關,以前手電筒是裝傳統燈泡,黃光、亮度較低又耗電,小手電筒不夠亮,大手電筒不方便攜帶,就算拿著手電筒去看拍賣預展,認真看一圈,就要換電池了。大陸古玩市場起飛正好搭上LED照明和充電電池的成熟,LED燈高亮又省電,玩家自然而然的隨身帶隻LED手電筒。 用不用放大鏡的原因都解釋過了,那麼微痕呢?微痕顧名思義是指器物上的細微痕跡。這些細微痕跡是肉眼看不清楚,必須借助光學工具將微痕放大以便觀察,所以微痕當然也是把工痕放大,但放大不能等於微痕,如果把手持的十倍甚至30倍放大鏡觀察到的現象等同微痕,那就誤會大了!因為古玉微痕鑑定是從低倍數到高倍數的持續觀察,要借助顯微儀器放大到更高倍數,例如120倍,才能看清楚工藝痕跡的細微現象。 用顯微儀器和用放大鏡觀察、肉眼直視,不是哪個方法對錯的問題,回到最上面所講的,不同的觀察方法,觀察不同的現象,看器物全貌當然是肉眼直視,放大鏡是看局部,那麼顯微儀器呢?當然就是局部裡的局部了!微痕看的不只是肉眼看不到的現象,也是手持放大鏡看不到的現象。如果相信肉眼可以看出工痕新舊,放大鏡當然可以,微痕能看到的只會更多更詳細。這不是信仰的問題,只是基本的邏輯,顯微儀器觀察古玩的缺點,就是不能隨身攜帶隨時觀察而已。 回到最重要的因素,觀察考驗的是眼力,而工具是輔助的功能。就像車子再好,不是什麼人開了這輛車都會變車神。工具會幫助人,也可能會害了人。用眼睛看也好,透過放大鏡看也好,用顯微鏡觀察也行,看懂你看到的現象,就像古玉微痕研究先驅者陳啟賢老師說的,會「讀圖」才是關鍵!看不懂的用什麼工具都沒用。 這件玉器是我在90年代初期收藏的西漢劍衛,每個觀察點的雕工微痕分別以20倍、40倍、60倍、120倍放大顯示,供讀者參考。 出水文物 我國訂有水下文化資產保護法,水下文化資產的定義是指以全部或一部且週期性或連續性位於水下,具有歷史、文化、考古、藝術或科學等價值,並與人類生活有關的資產,包含場址、結構物、建築物、器物及人類遺骸,船舶、航空器及其他載具,及該載具之相關組件或裝載物,並包括其周遭之考古脈絡及自然脈絡,及具有史前意義之物件。 相對於陸地的「出土文物」,取出的水下文物就稱為「出水文物」,而最廣為人知的出水文物就是沉船文物。 因水下打撈技術越來越進步,考古界越發重視水下文化資產,特別是打撈的古代沉船往往帶來大量的文物,尤其是古代貿易船,例如1998年打撈的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附近唐代沉船「黑石號」,出水的文物類型包含碗碟、銅鏡、香料罐、水罐、明器和鍍金銀盒等,總數超過6萬件。廣東江門市台山至陽江市海陵島一帶外海失事沉沒的南宋初期商船「南海一號」,於2007年打撈起來,內有瓷器為主包金、銀、銅、鐵器等總計八萬多件出水文物。1998年於越南南部金甌半島外海發現的「金甌沉船」,這是雍正時期沉沒的商船,越南政府打撈及追回的出水文物約13萬件文物,大部分是瓷器。當時越南政府礙於經費不足,除了將部分珍稀的金甌沉船文物納為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藏,並於2007年1月委託蘇富比於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了「金甌沉船」專場拍賣,7.5萬件瓷器歷時三天的拍賣,引起多家博物館與藏家搶購,總成交約為500萬歐元。   台灣周圍海域也有不少水下文物資產。根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調查,截至112年12月底台灣附近海域水下文化資產發現具體目標物共101處,其中已經辨識確認為沉船等目標物者共計20處,例如沉沒於望安鄉潭門港外的「將軍一號」、澎湖島西邊井垵外海發現的「澎湖一號」。金門外海靠台灣方向也是明清古航道之一,至今金門成功海灘偶爾能撿拾到古代瓷器破片,顯然也有尚未發現的沉船遺址。   沉船文物裡瓷器為大宗,特別是沉沒的跨國商船,發現時往往裝有大量生活瓷器。出水的海底沉船瓷器又稱為「海撈瓷」,雖然海撈瓷因為長期浸泡在海水裡的因素,釉面光澤不如傳世瓷器漂亮,但具有可靠的年代證明,可以做為研究、學習之用,因此海撈瓷的拍賣也常吸引各大公、私博物館的參與競標,樣式、圖案較少見者,更是市場追捧的熱門藏品。對新手藏家而言,等同考古出土件的海撈瓷更是入門好樣本,做為標準件學習可以少走冤枉路。   吉子、瓦子? 「如意」源於古代用來抓背搔癢的「抓杖」,演變為代表吉祥的器物,基礎形狀為頭部呈靈芝或雲朵紋形,下面接長柄。 元明時期的如意為單一材質,長直柄,或尾部有微小紋飾。清代如意形制變得花俏,除了柄身變成彎曲,尾部也有如同頭部而較小的紋飾裝飾。還有一種是除了頭尾之外,長柄的中間有紋飾裝飾。 清代的如意材質竹、木、牙、玉、金屬均有,有整隻如意單一材質,但多數為複合材質,例如木質柄上面鑲嵌玉器。據傳這種如意鑲玉是在乾隆時期出現的,乾隆並有詩云「漢玉香檀接柄長、得一含三趣可詳」。 只在頭部鑲嵌的叫「單鑲如意」,頭尾均有鑲嵌的是「兩鑲如意」,頭中尾(首、柄、趾)均有鑲嵌的是「三鑲如意」。如意鑲嵌的玉器都為片狀,這種玉片稱為如意吉子。 為什麼鑲嵌的玉片被稱為「吉子」?是引用木雕的「吉子」。木雕構件的「節子」,又稱為「結子」,是家具中邊框與棖子之間垂直連接的部件。明末清初,節子從家具上的單一支撐、裝飾並重,最後甚至僅作裝飾之用。節子的紋飾題材有神仙人物、戲曲故事、風俗民情、瑞獸及其他吉祥紋樣等,這些圖案都是符合明清流行的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意涵,吉祥意涵,因此節子才又被稱為吉子。 到了現代,吉子為什麼被誤稱為瓦子?大概是因為清代如意鑲嵌的玉片大又薄,讓人有「瓦片」的聯想。所以吉子喊著喊著就變瓦子了! 但瓦子並非新名詞,瓦子是宋元時期大城市裡茶樓、酒肆、劇場等娛樂場所的總稱,又稱為瓦肆、瓦舍、瓦市。「瓦」取「來時瓦合,去時瓦解」,野合易散,沒階級限制、來去自由之意。 時代變遷,同一名詞在不同時期代表的意思可能不同。以前講「如意吉子」,如果大家口耳相傳沒去修正,或許幾十年後,就變成只講「如意瓦子」了。幸好現在資訊發達,不難找到一些名詞的典故與由來,卻也容易傳播錯誤資訊。在錯誤還沒形成慣例之前,還是以正確名稱來稱呼吧!

Read More

排灣女聲湖畔開唱眺望蘭博的音樂小市集熱鬧登場

排灣女聲是蘭博音樂市集美麗的聲音。(光覺咖啡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與蘭陽博物館指導、原民咖啡館Tjukucafe啾咕咖啡主辦的「眺望蘭博的音樂小市集」九日在宜蘭烏石港驛站旁的樹林空地熱鬧展開,吸引許多遊客與在地民眾前來感受湖光綠意與原住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活動的的重頭戲湖畔音樂會,由原住民音樂團體「排灣女聲」登台演出。兩小時的演出在蘭陽博物館壯觀的建築與湖面倒影映襯下進行,清亮自然的歌聲傳遞著部落的情感與故事,讓現場觀眾沉浸在視覺與聽覺交織的文化饗宴中。市集同樣精彩,匯集多個原住民族品牌與在地小農、職人攤位,包括太魯閣族經營的光覺咖啡、三代茶農的星源茶園、由泰雅族青年創立的喜浪鐵沐廚房、來自台東大武尚武村的Cinevuan去那呼玩烘焙咖啡老屋,以及排灣族與客家血統母女聯手打造的Umi手作飾品。攤位提供從部落咖啡、茶葉、特色料理到手作飾品的多樣選擇,讓遊客一次體驗原民文化的深度與溫度。 活動場地鄰近蘭陽博物館,交通便利又景色宜人,許多民眾在逛市集之餘,也順道在湖畔拍照留念,為夏日午後增添難忘回憶。

Read More

Energy玖壹壹 MV大跳微笑舞

  Energy合體玖壹壹,新歌〈微笑先生〉結合EDM、越南鼓超洗腦。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繼〈星期五晚上〉、〈馬上去〉,Energy再推「上班族系列」第3部曲〈微笑先生〉,MV首度合體玖壹壹,新歌結合EDM、越南鼓超洗腦登場。 隨著全新專輯《ALL IN》的推出,繼熱血舞曲〈馬上去〉、〈High 5〉後,最新主打high歌〈微笑先生〉MV也在相信音樂官方YouTube頻道上線。〈微笑先生〉由天團玖壹壹為Energy量身打造,歌曲在專輯發行後即登上KKBOX華語新歌即時榜冠軍,邀請大家一起拋開煩惱「笑一個吧」! 〈微笑先生〉由天團玖壹壹為Energy量身定做打造,融合EDM與越南鼓的時尚fusion曲風迷因般的旋律傳腦,節奏感十足;而Energy也親自編排一段輕鬆搖擺的「微笑舞」,希望讓大人小孩都能一起跳! 這是Energy首度與玖壹壹合作,坤達因與健志一起擔任選秀節目導師而相識,一直以來都很喜歡玖壹壹曲風的坤達便向健志邀歌,兩人也一拍即合造就這次的〈微笑先生〉音樂合作。 這次Energy為了讓全民都能輕鬆學跳〈微笑先生〉,特別設計「微笑舞」,甚至到MV拍攝的前一晚都還在修改舞步,力求舞蹈能簡單又完美。在拍攝MV時,Energy也親自教玖壹壹跳舞,雖然3位成員不太擅長舞蹈,他們還開玩笑自嘲說:「在MV中戴墨鏡,是怕跳舞會心虛啦!」現場氣氛歡樂滿點,展現雙方合作的絕佳默契。 Energy全新專輯《ALL IN》已全面上線,9月6、7日於高雄巨蛋的《ALL IN全面進擊》演唱會門票於拓元售票系統或熱開賣中。

Read More

周厚安曝老爸周華健有導演夢

  周厚安坦言和爸爸周華健的性格截然不同,並大方展示爸爸送他的禮物「蝙蝠俠模型」。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剛完成終身大事的藝人周厚安,受精品電商品牌邀請拍攝父親節特別企劃影片,分享與父親周華健之間的情感與價值觀傳承,曝老爸周華健盼他轉型導演,做自己的老闆。 周厚安坦言,自己和爸爸的性格截然不同,父子間的性格反差也體現在相處模式中,「我爸很嚴格,從小他就教我要有禮貌,要求很高。」他笑稱現在與爸爸通電話時,老婆甚至覺得他們像「員工與老闆」而非父子。 談及童年,周厚安展示爸爸送給他的兩件禮物,一個是蝙蝠俠的模型,另一個是地球儀。周厚安表示,「我爸很大方全拿出來給我玩,他希望透過我跟玩具之間的角色扮演,創造我的想像力。」 「長大後,他送了我一個地球儀,跟我說要認識世界,提出所有問題前都要先想過、再發問,三思而後行,這點我倒是跟我爸很像。」 適逢父親節,周厚安透露希望明年能迎接第一個孩子並計畫生3個小孩。他也提到,父親對他的演藝事業有更高期待,盼望他未來能從演員轉型為導演或製片,周厚安笑說:「我爸從我國中時就有導演夢,或許是把未完的夢想放在我身上,但主要他希望我當自己的老闆,規劃自己的路。」不過,周厚安認為自己經驗尚淺,目前還是專注在演員路上努力累積。

Read More

關子嶺涼夏民歌夜 馬毓芬將獻唱馬兆駿經典作品

  馬毓芬將首登關子嶺舞台,重新詮釋多首哥哥馬兆駿的經典民歌。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馬毓芬將首登關子嶺舞台,除將重新詮釋多首馬兆駿經典民歌,更特別選唱吳晉淮老師的代表作〈關子嶺之戀〉。 「2025西拉雅夏日好Chill-關子嶺涼夏民歌夜」將於8月16日晚間6點30分,首度在台南關子嶺吳晉淮音樂廣場開唱。8日公布亮麗卡司,包括馬毓芬、金智娟(娃娃)、南方二重唱,以及陳傑洲,現場Live band演出,勢必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溫馨又感動的音樂饗宴! 演出曲目中,馬毓芬也將演唱哥哥馬兆駿的〈七月涼山〉,這是兒時聽到哥哥自彈自唱的第一首歌,也曾是馬兆駿參加金韻獎創作組時的作品,充滿濃厚的兄妹情感與青春回憶。 此外,更將〈風中的早晨〉改編為男女對唱版,並邀請年輕音樂才子Brian共同演出,象徵民歌精神的傳承與延續。馬毓芬表示:「希望不同世代能一起把音樂的愛與正能量傳下去。」 馬毓芬也提到對吳晉淮老師的敬佩,認為吳晉淮、馬兆駿兩位音樂人雖身處不同時代,卻有著相似的文化使命感。另外,其他卡司同樣驚喜不斷,南方二重唱將演唱多首膾炙人口的校園民歌,金智娟(娃娃)用招牌嗓音唱出經典,陳傑洲則將以溫暖的木吉他與厚實歌聲帶動全場。

Read More

Ozone新單曲+寫真書3冠王

  男團Ozone推出同名單曲,飛清邁拍攝寫真書,6人擠車上拍帥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男團Ozone迎接成軍3年,推出飛往清邁拍攝的寫真書《沒去過的地方Never Been》以及同名單曲,寫真書預購銷售奪冠,同名單曲更是在強敵環伺下,一舉衝上排行榜第一! 同步在清邁完成拍攝的MV,成員們和大象合體溼身上陣,加上沒有包袱的素顏入鏡和他們之間自然可愛的互動表現,讓MV一上架就成為話題焦點,火速登上YouTube「粉絲熱推第一」,達成3項冠軍,足見Ozone的高人氣! 這次拍攝寫真書唯一的正裝造型也搶先曝光,6人帥氣的模樣,映襯著清邁的古城街道及復古風的嘟嘟車,形成有趣又不違和的反差時尚感。 此外,即將迎接成軍3週年的Ozone,將於9月13日在台北Legacy、9月20日在台中Legacy和9月27日在高雄後台,舉辦3場《2025 Ozone 3週年 FANCON:Never Been》,目前Ozone也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演出內容,並透露大家非常支持的新單曲〈沒去過的地方Never Been〉已經開始編排舞蹈,預計將在9月13日台北場的FANCON上解鎖,首次公開唱跳!

Read More

A-Lin助攻 琟娜VERNA新歌坐2望1

  琟娜VERNA加勒比海盜造型,超吸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A-Lin神助攻子弟兵,與琟娜VERNA聯手打造的對唱新歌〈糾結重啟〉,推出後話題不斷,更在各大排行榜強勢躍上高位!琟娜VERNA發歌前「遮頭」藏密招,被粉絲笑虧像女諜報。 〈糾結重啟〉一釋出便在多家電台排行榜火速竄升,一舉攻上季軍與亞軍,坐二望一,人氣超旺,琟娜VERNA開心表示:「真的太感動了,謝謝大家的支持!也最感謝A-Lin姐一路給我的勇氣,這首歌是我們共同創作的成果,也是我成長的起點。」 其實早在MV上架前,琟娜VERNA就已悄悄將頭髮染成金色,只是為了保密形象,在新歌發表前,她只能四處「遮頭」,笑說:「根本像女諜報員,帽子戴好、自拍躲角度,超怕被拍到!」 此外,身為手遊玩家的琟娜VERNA,也首次公開「遊戲ID」身分,笑稱自己以前真的很雷,「打到被隊友碎碎念,但我現在進步很多,可以幫忙擋子彈、開先鋒了!」而她也在遊戲群組裡鼓起勇氣預告自己將發新歌,沒想到嚇壞一票戰友,直呼:「原來我們的雷隊友竟然是歌手?!」她笑說:「歡迎遊戲公司找我代言!」

Read More

韋汝創業狂賣 將進軍東南亞

  韋汝創業有成,零食賣到缺貨,半夜包貨包到鐵手。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39歲的韋汝創業有成,不靠愛神靠財神,零食賣到缺貨,半夜包貨包到鐵手,卻還覺得很幸福! 過去觀眾眼中的韋汝,是甜美可人的「國民天使」;去年韋汝與兩名好友合夥創立公司,多了一個全新身分,健康食品品牌的創辦人兼老闆,初期砸下7位數資金,不到3個月就回本,讓她驚訝又欣慰。 對於創業甘苦,韋汝笑說,以前錄影,是表演給觀眾看,現在經營品牌,是對消費者負責,壓力完全不同,坦言創業初期挑戰很多,從研發口感、測試配方,到確保產品安全,每一個細節她都親自盯場,我希望這是自己會吃、也會推薦給家人朋友的產品,這樣才對得起支持我們的人! 雖然每天都被品牌經營和產品開發塞滿,但韋汝很享受,「因為我正在學習、重新挑戰自己。這種成長,是任何舞台都給不了我的!」 韋汝希望自創的品牌能走出台灣,讓更多人認識,目前已經鎖定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正積極規劃海外市場,「這是下一個目標!」

Read More

白冰冰自製自演《天知道》創佳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白冰冰自製自演的新戲《天知道》創收視佳績,讓她很感恩,特別展開感恩之旅,到曾協助拍攝的玄天上帝廟答謝,首站就是來到賀聖宮,也是她第一個結緣的玄天上帝廟。 《天知道》描寫的是玄天上帝的故事,白冰冰拍攝時受到不少宮廟的幫助,在確定戲落腳三立7點檔時,白冰冰決定在Youtube節目《誠懇逗陣》展開感恩之旅。 白冰冰跟玄天上帝的淵源,來自多年前她有次出外景,不小心冒犯樹靈,在未打招呼就將有顆樹的盆景移開,移開後下面有很多蚯蚓,她請人掃乾淨,但拍完她卻不舒服上吐下瀉,整個人臉色蒼白,差點要叫救護車,現場有人拿了一個護身符放她身上,她一戴就全身冒汗,又吐了黑色的東西,但吐完後人就舒服了。 後來知道護身符上面是「玄天上帝」,白冰冰回家後,朋友帶了供奉玄天上帝的賀聖宮宮主王美雲來訪,原來宮主是麗寶集團董事長吳寶田的夫人,信仰玄天上帝後,讓他們度過很多難關,因此花了20億耗時10年在五股建了賀聖宮,供奉玄天上帝。白冰冰聽了,顧不得已經是晚上,馬上趕過去拜拜。 這次感恩之旅第一站就是來到賀聖宮,白冰冰感謝賀聖宮特別幫忙,完全沒有收費,讓劇組省了很多費用。知道收視創佳績後,白冰冰也特別發心吃素,祝願是中南部的水災災情能趕快趨緩,讓災民可以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Read More

宜蘭傑出演藝團隊「聚樂坊」 8/11日首登國家音樂廳

  宜蘭縣傑出演藝團隊「聚樂坊」八月十一日晚間七時三十分將首度登上國家音樂廳舞台,主辦單位誠摯邀請旅居台北的宜蘭鄉親及全台愛樂人士走進國家音樂廳,見證宜蘭青年音樂家的精彩表現。(宜蘭縣文化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縣傑出演藝團隊「聚樂坊」,由一群宜蘭青年國樂演奏家組成,長年深耕宜蘭地區國樂推廣,致力於傳統音樂的創新與教育。八月十一日晚間七時三十分,聚樂坊將首度登上國家音樂廳舞台,舉辦年度音樂會「聚人Cohesion」,象徵著「凝聚」的力量——凝聚人與人、地方與國際、過去與未來。 這場音樂會由團長林秉曄與知名指揮家劉江濱共同執棒,並邀請來自香港的胡琴演奏家毛清華、嗩吶演奏家曾榆尹與笛演奏家黃士晏同台演出,陣容堅強、備受矚目。演出曲目融合臺灣文化語彙與現代創作視角,展現多層次的音樂景觀,帶領觀眾踏上一段回望故鄉、凝視文化根源的心靈旅程。 宜蘭縣文化局表示,聚樂坊此次進軍國家級殿堂演出,是文化扎根、人才培育與藝術共鳴的最佳見證,不僅是地方團隊的榮耀,更是宜蘭藝文實力的具體展現。此次音樂會由聚樂坊與國立宜蘭大學共同主辦,展現教育機構與在地藝文團體攜手合作的豐碩成果。未來將持續支持在地藝文創作,協助青年藝術家拓展舞台,讓宜蘭的文化能量被更多人看見與聽見。 主辦單位誠摯邀請旅居台北的宜蘭鄉親及全台愛樂人士走進國家音樂廳,見證宜蘭青年音樂家的精彩表現,感受音樂與土地、記憶與文化交織而成的集體回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