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在臺登場!FLAME TP 台北錄像藝術博覽會迎向創作未來

DFUN http://www.dfunmag.com.tw 「人們自古以來便迷戀火與其賦予之光芒,影像作為新的火燄,人們注視、尋求,並渴望答案。」 作為「FLAME HK 香港錄像藝術博覽會」的延續,2022 FLAME TP 台北錄像藝術博覽會將會是台灣第一個錄像藝術博覽會,突破畫作、雕塑等傳統媒材的框架,選以錄像、VR、AR、NFT 等多元領域作為展出創作的載體,沿革出新的藝術傳承。此博覽會不僅代表著創新和延續,更代表著藝術家、創作者們面對未知的勇敢和視野,為藝術世界激發著無限可能性。 博覽會於今年 8 月底 27、28日在和逸飯店‧台北忠孝館隆重舉行,團隊由大苑藝術主辦,盛邀知名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藝術總監、與其創辦人張學孔攜手合作,匯集眾多深具潛力的藝術家,開拓亞洲的藝術市場。FLAME TP 的理念旨在重新思考影像於這個資訊時代下的意義,它既能記載真實的時空和場域,亦能描繪虛幻的記憶與幻境,並以當今獨有藝術媒材的身份,挖掘錄像藝術的廣域。 大苑藝術創辦人暨新苑藝術負責人張學孔表示,大苑藝術在此之前所舉辦的博覽會都有推廣錄像藝術。錄像藝術在臺灣較為小眾,希望藉FLAME TP 台北錄像藝術博覽會把市場擴大。這是亞洲第一個以錄像為主的博覽會,期盼可以讓臺灣藝術家被看到,也把國際藝術家引介給臺灣。 大苑藝術創辦人暨新苑藝術負責人張學孔(右)與 FLAME TP 台北錄像藝術博覽會藝術總監羅禾淋(左) 藝術總監羅禾淋則提及新苑藝術一直以來支持非常錄像創作,臺灣是亞洲藝術收藏家最多的地方,臺灣錄像藝術創作者的比例也較其它地方高,錄像藝術藏家群十分重要。錄像藝術在臺有 30 年的歷史,經過科技發展 讓越來越多創作者願意投入。FLAME TP 台北錄像藝術博覽會引進國際錄像藝術作品展示和彼此學習,把臺灣錄像能見度拉到國際視野。而拓展藏家群也十分重要,本次博覽會有加入論壇、探討錄像的學術性問題,綜合起來,有學術性、有創作者舞台、亦能拓展藏家,充分發揮藝博的重要性。 FLAME TP 台北錄像藝術博覽會展間分為五區,分別為:「錄像電影院」,透過如電影院般安排場次的方式讓參與的國際藝術機構播映作品;「NFT 未來實驗特區」,與 akaSwap 合作使錄像藝術和 NFT 生態系統接軌;「國際名家特展區」,邀請國際知名的錄像藝術創作者呈現其最經典的錄像藝術作品;「影像新秀特區」,與年輕且具潛力的新銳藝術家共同開拓錄像市場。最後特別的是,還有開設「錄像論壇」,以產業和學界的角度,探索錄像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Read More

黃宣糾纏盧廣仲 被讚天生表演瘋子

盧廣仲(右)、黃宣(左)主演導演瞿友寧新片「他馬克老闆」5日開鏡,漫畫原著作者馬克(李含仁)(中)到場開心合影。(氧氣電影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6日電 導演瞿友寧新片「他馬克老闆」邀歌手黃宣首次主演電影,將與歌手盧廣仲聯手演出。黃宣透露與瞿友寧聊天就有化學反應,瞿友寧則誇獎他是「天生的表演瘋子」。 「他馬克老闆」昨天開鏡。黃宣將飾演不停糾纏盧廣仲、飾演上班族的瘋狂角色,他認為此次角色有多種面向,已經開始構思角色有趣的點,「期待在與導演的合作中找到新的自己,我相信『沒有暗礁,哪來美麗的浪花』,所以一定會有美麗的浪花,我會努力的。」 盧廣仲此次將飾演原著漫畫的主角「馬克」,他期待再次跟瞿友寧合作,雖然與「花甲」系列都是喜劇,但會有新的表演模式,「希望可以帶給大家有別以往更瘋狂好玩的表演。」 原著作者馬克(李含仁)也出席開鏡儀式,他表示,創作能被改編成真人版電影很酷,盧廣仲的角色非常貼近主人翁形象,身邊朋友也認為很符合,「這部電影在導演的選角下為作品更為加分,敬請大家期待。」 瞿友寧表示,喜劇難拍,悲劇能夠讓觀眾同情主人翁,但喜劇是挑戰觀眾的自尊,「觀眾會嚴苛的看待到底好不好笑,這是挑戰每個人各自不同的笑點,不容易產生集體渲染。」瞿友寧也誇獎黃宣是「天生的表演瘋子」,因為黃宣的聰明,讓瞿友寧決定讓他有更多發揮,也讓他嘗試更困難的表演。 「他馬克老闆」預計2023年上映。

Read More

李世榮 李昇基再續戲緣 相愛組CP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睽違4年,李世榮與李昇基再在《依法相愛吧》續前緣,劇組5日在韓國舉行開播記者會,李世榮這回搖身成為男方暗戀對象,直說感到很幸福,並稱讚「李昇基變更帥了」。 《依法相愛吧》由李昇基、李世榮主演,劇本改編自點擊數超過2500萬的人氣同名網路小說。對於相隔4年再度合作,李世榮笑著表示,和之前相比,這次兩人間的關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自己在前作中只是個住在李昇基家裡被欺負的殭屍,但在本劇中男方卻是毫無保留地表達愛意,因此感到很幸福,並稱讚李「比以前更帥了」。李昇基則笑著稱讚李世榮表現出了很棒的正能量,雖然同時要演浪漫喜劇又要背很多法律相關台詞,但女方從沒露出疲憊的神色過,讓自己感到非常敬佩。 李昇基在先前釋出的花絮中曾提到,演戲多年終於如願演出「師字輩」的法律人,但在記者會被再度提及此事時,卻自爆雖然是圓夢了,但對於法律相關知識「什麼都不懂」。李世榮則自承,這次想呈現出之前都沒讓觀眾看到過的衝動易怒、瘋瘋癲癲、四次元、時尚瘋子等樣貌,笑稱「從出生開始就準備了這個角色的氣質,應該準備了31年左右」,同時還被導演現場認證是「漂亮、可愛的瘋子」,讓現場歡笑聲不斷。 《依法相愛吧》由friDay影音自9月5日起,每週一、二晚間10時30分獨家與韓國同天更新。

Read More

柴智屏進軍YT當新人 被嗆規格高

「美麗本人」經驗談:「器材要用最爛的才會賺錢」 柴智屏高規格進軍Youtuber開新節目,卻被前輩「美麗本人」點評:「規格太高」。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滾筒女神」柴智屏再斜槓,高規格進軍Youtuber開新節目《柴姐叫我滾》5日首播登場,卻被前輩「美麗本人」點評:「規格太高」。 「偶像劇教母」柴智屏上月推出新書《要瘦!就要滾 柴姐教你用滾筒健康瘦》,不僅火速攻上排行榜第一名再版成為「滾筒女神」,還要進軍Youtuber界,新節目《柴姐叫我滾》5日起在「柴姐柴知道」YT、IG、FB粉絲頁同步推出,首集邀請Youtuber「美麗本人」登場,並以新手姿態向有15萬訂閱的「美麗本人」請教如何當個Youtuber,卻得到「把妳這些器材都收起來」的回應。 拍攝當天,柴智屏是第一次和「美麗本人」見面,自謙沒有經驗,請教「美麗本人」該如何當一個Youtuber?沒想到「美麗本人」的回答竟是:「器材要用最爛的,這樣才會賺錢,今天現場有三機、燈光、導播,妳用太高規格在做很簡單的事,全部換成手機,因為大家都用手機看片,很少人會把畫面丟到4K、8K的螢幕」上。 柴智屏斜桿YT頻道直播 出動高規格設備 不過,柴智屏表示,《柴姐叫我滾》日後也會放在串流平台「Friday影音」播出,「美麗本人」才說:「那就合情合理了。」  兩人邊做滾筒邊聊天,「美麗本人」不時發出哀嚎的聲音,原本還很man表示「在柴姐旁邊當然不痛啊」、「可以,很棒」,但最後身體還是說不了謊,大喊:「我快瘋掉了,快痛死了,它是殺人武器啊!」

Read More

曾沛慈拍MV飆演技 累到虛脫求饒

曾沛慈新歌〈只在意你的一切〉MV再飆演技,收工後累到說不出話來。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曾沛慈〈只在意你的一切〉MV再飆演技,累到虛脫,忍不住大喊「可不可以不要再叫我演了!很難!」 曾沛慈甫發行《今天陽光就是特別耀眼特別和諧》專輯,第3支主打〈只在意你的一切〉MV5日晚8點在亞神音樂官方YouTube頻道正式上線,她在MV中以細膩又精湛的演技詮釋孤獨的內心世界,既無台詞又要運用想像力自由發揮,並連換8套衣服展現不同情境,整天拍攝結束後曾沛慈幾乎虛脫。 這支MV特地邀請作品橫跨廣告、MV及電影的金獎導演陳宏一執導,影像乘載著編曲內獨特的空間感,以空屋子內慢慢增加家具與日常相處的動作,來強調「在意」概念。曾沛慈苦笑:「剛拿到腳本的時候,以為就是飾演一些生活狀態,加上一些情緒轉折而已。但是我走心了、導演也走心了。」 結果10多個小時的拍攝時間內換了8套衣服,演繹出MV中濃縮的一個月時間,情緒有喜有悲,轉折很大,在在考驗曾沛慈的演技,身心疲憊到猛灌雞精,收工後更是累到說不出話來。  曾沛慈也坦言,自己在談戀愛時都滿執著的,更曾經拿不起又放不下,直到後來慢慢學習跟自己相處,才懂得要「在意」自己、也要愛自己。至於從小到大最執著、最義無反顧的那份愛,則是獻給了「唱歌」。

Read More

張榮發基金會藝術季正式登場

張榮發基金會藝術季正式登場(張榮發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張榮發基金會藝術季經過多時籌劃選在秋收時節隆重登場,集結基金會旗下三大文創品牌:長榮交響樂團、長榮海事博物館、《道德月刊》,於9-10兩個月期間,推出近30場雅俗共賞免費的系列動人藝文饗宴,包括音樂會、特展、芭蕾舞、講座、電影、兒童音樂劇、繪畫比賽、城市走讀等,主辦單位並舉辦揭牌啟動儀式,包括文化部專員陳青琪、林務局副局長林澔貞、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組長董景生,與知名學者李乾朗教授等貴賓均應邀出席。 該會執行長鍾德美指出,旗下三大文創品牌系以「將藝術帶入全民生活,開創文化永續的社會」為努力目標。此次藝術季特別使用《論語》中的『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為精神主旨,融合傳藝與新秀,將多元文化熔於一爐。主視覺的魚形LOGO設計,委由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創新設計學院操刀,象徵悠游藝術之海,而背景採螢光色系,更添年輕氣息。 據了解,「張榮發基金會藝術季」將邀請民眾欣賞海內外音樂大師包括林昭亮、蘇顯達、陳毓襄等人與長榮交響樂團共同演出達5場,長榮海事博物館則推出兩檔精彩特展,分別為由種籽設計策劃之「臺灣植物的偉大航程」,從海洋歷史視角介紹臺灣植物來歷,另一檔「李乾朗古建築手繪圖特展」則展出建築學者李乾朗的珍貴手繪圖稿,以神乎其技的透視繪圖手法,剖析建築細節。配合藝術季舉行,特別開放全民於9~10月份免費入館,除參觀上述兩特展,還能同步欣賞館藏珍貴的中外船模與海洋文物。 《道德月刊》則將文字化為實際行動,推出多元課程,包含傳統芭蕾舞、講座、手繪、造字遊戲、兒童歌舞劇等,另外在基金會一樓大廳也打造裝置藝術,展示《道德月刊》多面向封面,發揚素人藝術家的創作精神。「張榮發基金會藝術季」期盼藉由一連串藝文活動,解放國人受疫情束縛的身心靈,如鯤鵬展翅遨遊!

Read More

徐若瑄活力慶功:可再唱5小時

徐若瑄首次攻蛋,參加慶功宴仍活力滿滿。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不敗女神Vivian徐若瑄3日於台北小巨蛋舉行首場個人演唱會「VIVILAND」,慶功會上依然活力滿滿,原先她擔心體力可能會不堪負荷,所以不敢舉辦連續兩場演唱會,然而結束後她才發現自己體力真的非常好,直呼:「可以再唱5小時,早知道開兩場!」 在演唱會上,徐若瑄不只復刻早期「鬪志經典造型」,讓歌迷大呼她至今的少女感不輸當年,並在最後的安可曲時重現〈不敗的戀人〉MV情景,騎滑板車繞觀眾席,與粉絲近距離擊掌互動,在一片熱鬧與溫馨氛圍中落幕。 出道32年終於成功舉辦個人演唱會,讓徐若瑄感觸非常多,無論在台上或台下都有說不完的話和感謝不完的人。而演唱會中和家人的橋段讓她最難忘,表示每次彩排時都會唱到哭,從來沒有順利唱完整首歌曲過,不過當天有盡量忍住情緒,想把最完整的表演呈現給歌迷,漂亮的徐媽媽也上台和她合唱,能母女同台演出,更讓她開心又感動,大讚媽媽很會唱!

Read More

吳東諺油條撩姊 怕跟大姨子對戲

吳東諺和大姨子葉家妤在同劇組。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藝人吳東諺加入民視8點檔《黃金歲月》,演出從海外歸國的型男Nick,也是油條的姊控,一心要追求黃雪琴(羅巧倫飾演),笑說要拿出追老婆白家綺的撩妹秘招。 吳東諺從偶像劇《決勝的揮拍》殺青後就進組定裝、讀本,由於他是第一次演民視8點檔,拍攝前期的準備花了不少功夫,他表示,一拿到劇本就跟白家綺討論,她也傳授多年拍攝8點檔的經驗,告訴他如何快速背台詞,不過他說首先要克服的是台語,台語真的很有學問,所以他的劇本都是寫滿了注音的拼音,甚至在梳化間都獨自戴著耳機,專心背台詞,不過大姨子葉家妤也同樣在劇組,讓他安心許多。 吳東諺加入《黃金歲月》,演出從海外歸國的型男。 葉家妤表示,一發現Nick角色是吳東諺就特別開心,不過兩人在劇中還沒有對戲,有先當地頭蛇,跟吳東諺介紹梳化間的環境。吳東諺則笑說還好沒有跟大姨子對戲,很怕一開始就會先笑場,不過未來如果戲劇要跟大姨子葉家妤談戀愛,他說會先花時間消化,但還是要拿出演員專業的一面。

Read More

2022新北樂壇新星音樂會 9月起新北藝文中心登場

二0二二新北市樂壇十組新星九月起陸續登台,首場七日由小提琴家丁章媛(左)與鋼琴家吳怡慧(右)初登場。 (新北市府文化局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二0二二新北市樂壇新星出爐,今年從眾多傑出音樂家脫穎而出的十組新星,將自九月七日起到十一月陸續於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閃亮登場,歡迎熱愛音樂、藝文的朋友前到欣賞樂壇新星精采演出;演出資訊及免費索票,可至新北市藝文中心官網及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文化局長龔雅雯表示,新北市府長期致力於培育青年音樂家,「新北市樂壇新星甄選」是國內青年音樂界具指標性的一大盛事,除提供新北市各項資源外,更給予具有音樂潛力的青年藝文人才展現自我實現夢想的舞台。 文化局表示,今年新北市樂壇新星十組傑出音樂家出爐,安排於九至十一月陸續於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登場,首場七日由鋼琴家吳怡慧、小提琴家丁章媛所組成的《Duo Renaissance》上陣,將攜手帶來《法國琴緣》呈現法國音樂在不同時期的多重樣貌,透過拉威爾、蕭頌等人的作品,為聽眾帶來詩意的浪漫意境。 次場八日則由廿二歲的旅歐鋼琴家陳冠偉帶來《霧海上的旅人》,重點曲目為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接著十四日登場的是女高音余佩珊,以《愛,到了極致》為音樂會主題,帶大家從音樂中經歷愛和被愛的心路歷程。十五日是由男中音陳集安、低男中音陳冠銘及鋼琴家王庭悅組成的「男高音止步」,透過聲樂獨唱及重唱的方式展現作品多元的音樂風格及內涵。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吉祥圖案

圖一、明 玉魚 黃榮興 作者介紹:黃榮興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監事亦為臉書「中華古玩論壇」管理員,平日熱心協助社員解答古玩相關疑問,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吉祥圖案是中國傳統紋飾,以諧音、借喻、比擬、象徵等圖案化方式來表達吉祥意涵。除卻文化期到商周時期的魚、龜、蟬、龍、鳳這些物形或紋飾,最早較為明確的吉祥玉雕當屬漢代帶有吉祥文字的出廓璧。 例如1982年青州出土的東漢時期「宜子孫玉璧」,璧身內區雕乳丁紋,外區飾蟠螭紋。出廓上方鏤雕雙龍紐,紐中央透雕篆書「宜子孫」,是吉祥紋飾與吉祥文字的結合。 而吉祥圖案真正融入民間社會要到宋代。由於民間富裕,社會繁華,宋代工藝美術興盛,各種含有吉祥意涵的工藝品開始盛行。 圖二、清 玉猴 明清時期的吉祥圖案更是到了達到「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 除了直接將文字融入圖案裡(如福、壽),傳統的魚(圖一)、龜、蟬、龍、鳳這類帶吉祥意味的動物圖案頻繁出現,還有蝙蝠、蝴蝶、鹿、猴(圖二)、鶴等等,植物類也有松、竹、梅、牡丹、菊花等,或取其諧音或取其意涵,能單獨存在也能與其他器物紋飾結合成為吉祥圖案。 還有從宗教信仰、寓言故事發展出來的,例如佛教法器「寶傘、金魚、法螺、寶瓶、蓮花、盤長、法幢、法輪」八吉祥,和合二仙圖案及其法器「荷花、盒子」,八仙圖案及其法器的葫蘆、魚鼓、葵扇、寶劍、荷花、花籃、笛子和玉笏 (這八種法器又稱為暗八仙),劉海戲金蟾的三角蟾蜍等等也都成為吉祥圖案的題材。 本期專刊以玉雕的角度,簡單介紹一些常見的吉祥圖案。 蝙與蝴 蝙蝠和蝴蝶因為都有個字和「福」同音,所以在吉祥圖案裡常被用來代表「福」,但蝙蝠用的多,蝴蝶通常有其他意涵。 圖三、清 賜福盤長 蝙蝠這個題材運用之廣,可說隨處可見,例如五隻蝙蝠環繞稱為「五福臨門」,蝙蝠、鹿、壽桃三者代表「福祿壽」,蝙蝠和銅錢的結合代表「福在眼前」。 佛教八吉祥(或稱八寶)裡的盤結又稱盤長、吉祥結、無盡意結。吉祥結是沒有開端和結尾、頭尾相連的結飾圖案,在佛教的意涵有著佛法無邊無有止盡卻又圓融之意,因此常被單獨做為吉祥圖案使用,另外也常搭配蝙蝠,取蝙蝠的「福」字諧音,與盤長無止盡的意涵,福氣無止盡的意思(圖三)。 圖四、清 蝶戀花 出土最早的玉蝴蝶是在五代時期,明代開始很流行「蝶戀花」題材,所以明清時期吉祥圖案看到的蝴蝶圖案多數是和花的結合(圖四)。 獾與貓 中國北方有種動物叫「獾」,因為諧音「歡」,所以這種動物形象也被做為吉祥圖案,單獨一隻是歡喜的意思,兩隻就是「合歡」,三隻以上稱為「闔家歡」(圖五)。 圖五、清 歡、合歡、闔家歡 由於這個題材流行,獾這種動物的樣子比較像鼬,沒那麼討喜,但隨著題材流行,吉祥圖案的「獾」就變成比較像「貓」,因此單獨一隻出現的是獾,不是貓。 吉祥圖案的貓和虎也很像,但如果是虎,額頭會有「王」字,虎也是吉祥圖案,有闢邪的意思。而貓通常和蝴蝶一起出現(圖六),這是取「貓、蝶」和「耄、耋」諧音。耄是指年紀約八、九十歲;耋是年紀約七、八十歲。古代活到這個年紀就已經是長壽了。 圖六、清 耄耋 獅子滾繡球 中國不產獅子,根據史料記載,獅子這種動物可能是在漢代由西域各國進貢而來的,當時是視為珍禽異獸之一。而獅子廣為民間所熟知,是因為東漢佛教傳入中土,象徵智慧的文殊菩薩騎獅傳法,隨著信仰的傳播,獅子這種動物才廣為人知。也因為宗教的因素,所以獅子被定位為保護佛法、可以驅邪闢惡的瑞獸。 「舊唐書音樂志」是史籍上最早記載有「獅子舞」這樣的表演,相傳也跟獅子一樣是由域外傳入中原,獅子因宗教信仰美化而被視為吉祥事物,所以獅子舞也在民間喜慶活動裡佔上一席之地。民間傳說公獅母獅相戲的時候,身體脫落的絨毛會糾結成球,而小獅子就從這個毛球裡面誕生!獅子舞的表演方式也隨著民間傳說而改變,演變成「雙獅搶繡球」的舞獅方式,這應該也是「獅子滾繡球」圖案的由來。 圖七、清 白玉獅子滾繡球 獅子是猛獸,但吉祥玉雕裡的獅子大多是帶著微笑的,非但不兇猛還顯得可愛。片狀的獅子滾繡球玉雕是兩片成一對的組合,一片雕一隻獅子和繡球。這樣的成對玉片都是先切割出輪廓,接下來用桯鑽和線鋸做出鏤空的部分,再於上下兩面琢出紋飾,最後由側面剖開成兩片一面工的玉片。因此將這一對玉片疊在一起,會發現外緣和鏤空位置都是一致的(圖七、八)。 圖八、清 翠玉獅子滾繡球 而獅子滾繡球的圓雕件通常是雕兩隻獅子和一個繡球,「獅」與「師」同音,就又有祝賀官祿的「太師少師」的意涵。 吉祥意涵的寓言與典故 歷史典故和寓言故事也常被圖化成為吉祥圖案,例如太白醉酒、米芾拜石、羲之愛鵝、八仙過海等。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兩段寓言故事常出現在吉祥圖案裡,同一則故事卻有不同的呈現方法。例如鷸蚌相爭,最後是漁翁得利,所以很多吉祥圖案裡沒有鷸和蚌,僅有一位帶著魚簍笑呵呵的漁翁,顯然意在不言中;但有些圖案只有鷸和蚌,沒有漁翁,是一種隱喻的表現方式(圖九)。 圖九、清 鷸蚌相爭 同樣的螳螂捕蟬,是黃雀通吃。吉祥圖案只有螳螂和蟬出現,自然知道是表示黃雀在後。不過螳螂、蟬、黃雀這三者獨立出現又各有各的意涵了。 蟬是吉祥圖案裡最常出現的昆蟲。蟬有重生、高潔、一鳴驚人等意涵(圖十)。蟬與「纏」同音,清代腰帶的提攜有的是雕成蟬形,寓意「腰纏萬貫」。 圖十、清 留皮玉蟬 螳螂、蚱蜢、蟈蟈這類昆蟲象徵多產。雀鳥常和梅樹在一起出現,喜鵲登上梅樹稍,「喜上眉梢」的意思。 東方朔偷桃 這個梳著道士髻的老頭拿著結了桃子的桃枝,傳說中八仙裡的何仙姑小時候遇到一個道士,道士送給她一粒仙桃,何仙姑吃了仙桃就有了神通,之後就成為神仙了! 可是這件玉器(圖十一、十二)裏的老道一副要跑路的樣子,不像要把桃子送給人,因此是另有典故。 圖十一東方朔偷桃 晉代奇書「博物志」裏有一段故事,西王母帶仙桃去幫漢武帝祝壽,介紹仙桃說這三千年才結一次果。西王母剛好看到東方朔,就指著東方朔說:「他來偷過三次了。」 開花要三千年,結成果還要三千年,偷了三次,表示東方朔已活了一萬八千歲!因而有吃仙桃可長壽之說,從這故事更延伸出「東方朔偷桃」這個吉祥圖案,寓意「賀壽、長壽」。 圖十二東方朔偷桃 所以這件玉器雕的就是「東方朔偷桃」,東方朔是西漢時期的辭賦家,後世流傳不少東方朔的神奇韻事,被視為太白金星轉世。 這件雖然也是上下對穿孔,但是上面的孔是由背後頸部直通腳底,不是常見的頭底貫穿。從臉部和姿態以及穿孔來看,這是一件明代玉器。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6年,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