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心藝文協會會員聯展 12月10日桃市圖新屋分館展出

桃園市禾心藝文協會會員聯展,十二月十日桃市圖新屋分館展出。(文化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禾心藝文協會聯展自一一一年十二月十日起至一一二年一月十五日止,在桃市圖新屋分館三樓客家藝廊展出,內容有水彩、國畫、油畫、書法、雕刻、陶瓷彩繪等全方位的創作,會員常運用不同的素材,融入生活中的需求,也常藉由展覽互相交流,精益求精,提升作品的多樣化與創新;新屋分館主任張燕玟表示,透過各種媒材的展出作品,讓我們深刻體會到藝術的多元性與生活化,充分感受協會想傳達「生活中有文化」的意念與情境;歡迎喜愛美好事物的您,走進新屋圖書館,送給自己一場藝術的饗宴。 桃園市禾心藝文協會會員聯展,十二月十日桃市圖新屋分館展出。(文化局提供) 張燕玟主任表示桃園市禾心藝文協會成立於一零五年八月二十七日,是一群熱愛藝文文化人士所組成,會員來自社會各個階層,作品有竹編、木雕、童玩、創意葫蘆、國畫、書法、攝影、油畫、水彩等多元化的技藝。以「藝文生活化,生活有文化」為目標,使藝文全民普及,創造優質美學環境並結合社區、休閒農業、學校,辦理各種美術、藝文創作研習,培養文化創意人才,讓藝術向下紮根與傳承,對於喜愛藝術美學,理念相同的朋友,也可以成為協會的一員。 禾心藝文協會對於藝術推廣不遺餘力,定期舉辦會員聯展及不定期個人展出,舉辦藝術下鄉,更積極參與義賣公益活動,募集資金幫助弱勢團體,對社會盡一己之力,讓社會充滿溫馨與祥和。  

Read More

「機智男孩IT BOYZ」成團 首次演出獻給新北耶誕

「機智男孩IT BOYZ」正成成團,首次演出獻給新北耶誕。 (TVBS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全新團體「機智男孩IT BOYZ」由超人氣TVBS八點檔《機智校園生活》演員中選出黃柏峰、鍾岳軒、鄭豐毅、陳彥廷,將於10日「2022新北歡樂耶誕城」最受矚目的「巨星耶誕演唱會」上演出並公佈正式成團,讓忠實粉絲為之瘋狂。 「機智男孩IT BOYZ」為了正式成團演出,每天早起拍戲,拍完後再練舞、練唱,不眠不休密集訓練一個月。男孩們皆為首次登上巨星耶誕演唱會舞台,鍾岳軒坦言:「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這樣的一天。」 黃柏峰說,站上新北耶誕城舞台,真的超級緊張,不知道從台上往下看人群是什麼畫面跟什麼感覺。鄭豐毅也大喊:「不敢相信我的唱跳歌手夢竟然成真了!」陳彥廷則興奮到好幾天都睡不好,盡力習慣舞台,把台下觀眾都想像成西瓜。 「機智男孩IT BOYZ」正成成團,首次演出獻給新北耶誕。(TVBS提供) 四人當時得知即將從《機智校園生活》被選出成立男團,都抱著懷疑的反應喊「是真的嗎?」黃柏峰形容自己最近心情就像是中樂透,從演出《機智校園生活》備受矚目,加入實境秀《來吧!營業中》第二季,到近日的成團消息這一切都不可思議。陳彥廷擅長游泳運動,談及成團表示:「唱歌跳舞對我來說是全新的體驗,一定會做好準備,呈現最好的給大家。」 「機智男孩IT BOYZ」9日現身巨星耶誕演唱會彩排,除了唱跳當紅歌曲〈Wake Up〉還獻唱新歌〈Baby 聽我說〉,四位男孩將彩排當正式演出,現場有粉絲遠從南部上來現場卡位,聽見他們彩排新歌,尖叫聲連連,彩排後黃柏峰也開心說:「很有成就感,努力了這麼久,但因為下雨,希望他們要小心安全、注意保暖,也請期待我們當天的表現!」

Read More

「鑠古燦今」張大千書畫特展12/15淡江大學登場

聖境帆影圖。(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今年年終最後一樁書畫藝壇盛事,即將於十二月十五日在淡江大學啟開序幕!「鑠古燦今—張大千書畫特展」將在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堂堂展出,這是該藝術中心繼去年舉辦令人驚豔的「松風水月—溥心畬詩書畫特展」後,再一次舉辦曠世藝壇巨匠的展覽。 張大千(一八九九至一九八三)是近代藝壇的大師,曾被徐悲鴻譽為「五百年來一大千」,其個人形象、生活經歷與卓絕畫藝,三者齊名、豐富精彩。 執扇仕女。(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提供) 本次展覽由淡江大學邀同中華海峽兩岸文物交流促進會合作,並在該會理事長王水衷先生的積極促成下,邀請二十多位收藏家提供作品展出。由名書法家、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主任張炳煌擔任策展人,展出主要內容分有「萬里江山」─含潑墨畫之各式山水、「花顏靈動」—以花卉構圖為主之作品、「妙像莊嚴」—觀音佛祖神像、「慧定雅姿」—仕女人物、「氣象開張」—各式書法作品、「清風徐來」—扇子雅品書畫之作、「文房清供」—大千先生自用之文房。內容精彩,是大千先生一生藝術生涯寫照。 策展人張炳煌表示,此次展覽將大千先生畢生各種精華之作集於一堂,面貌多元,猶如一部繪畫史的縮影,將水墨畫開啟新局,展露無遺。尤其是本展有甚多書法作品,從其精湛功力,得以窺見從書法影響畫作之深邃功力。特別是作品有多件寫有當時政壇名人上款,非常難得也別具時代意義。 陽明山境橘園訪友。(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提供) 張炳煌提到,十五日開幕當天下午將舉行學術論壇,邀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黃華源、劉嘉成兩位教授及淡江大學駐校藝藝術家袁金塔教授、沈禎教授擔任與談人,從大千先生的山水創作特色、潑墨世界、書法表現、人物畫及時代意義等各角度進行論談。開放報名,歡迎參加。 經過精心布展的書畫特展將從十五日開幕後展至明年一月十二日,地點在淡水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展覽期間週一至週六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開館,週日及一月二日休館,歡迎大家免費參觀。 (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提供)

Read More

柯耀程《禪心藝遊》展 12/10起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開幕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擅長書法、篆刻的柯耀程博士熱衷公益活動12/10起舉辦《禪心藝遊》展乃受星雲大師所言「禪心」即「你我一體、有無一如、包容一致、普利一切」之心所感動,嘗試從三大面向創作,即書法、水干畫與篆刻,期能透過書畫篆刻創作以寄寓養德修心的重要,並落實「藝術即生活」之情趣。 柯耀程博士《禪心藝遊》展從12/10起在佛光山南台別院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舉辦。(記者吳文欽翻攝) 柯耀程博士常年舉辦旗津百業聲揚春聯揮毫活動、高雄市社教館舉辦會員聯展、遠赴越南河內美術館辦理十方游藝越飄香會員聯展、與黑龍江湖西書會進行兩岸文化交流、與中國書法學會合辦藝術講座、舉辦旗津三代同堂親子繪畫比賽及淨灘活動。 《永不放棄》書畫篆刻藝術工作者柯耀程博士成長過程很勵志,他在國高中時期曾是考不上高中的叛逆生,如今成為高中老師以及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心性與未來能有如此重大的轉變,全然歸功於書畫篆刻與字外工夫的潛修以及良師益友的鼓勵。 攻讀博士期間,承蒙楊雅惠、蔡崇名教授與郭春甫老師的細心指導,潛心研究並發表多篇論文,探討並闡述書法與思想、文學、美學、藝術及人生之關係。取得高師大文學博士學位後,旋即投入對書法藝術之闡揚與推廣,先後擔任延墨書會、澄心書會會長,以及高雄市甲骨文學會、高雄市旗津人文藝術協會理事長,積極推動書法講座、讀書會以及興辦全國或地方性之書法比賽。曾擔任台積電青年書篆大賞、桃園全國春聯書法比賽、新北市全國書法比賽及高雄獎等全國性書法比賽評審。 星雲大師所言「禪心」即「你我一體、有無一如、包容一致、普利一切」之心所感動,柯耀程有所體悟此次展覽創作理念定調為「禪心藝遊」,嘗試從三大面向創作,即書法、水干畫與篆刻,期能透過書畫篆刻創作以寄寓養德修心的重要,並落實「藝術即生活」之情趣。此次作品展覽主要以書法創作為主,水干畫與篆刻創作為輔,書法作品除了涵蓋甲骨文、篆、隸、楷、行、草六體外,內容更囊括儒釋道思想;水干畫則透過礦物原料、膠與水之混成,流盪出禪意之畫風;而篆刻則參融、趙古泥、鄧散木、吳昌碩、黃穆甫、簡經綸等之印風、優游與方寸之間,期能透過作品之創作與展覽,讓普羅大眾亦能涵濡化育以澄淨心靈。 柯耀程博士《禪心藝遊》展2022/12/10-2023/02/07 時間:10:00-20:00 免費參觀 (週一休館) 地點:佛光山南台別院佛光緣美術館台南館 地址:台南市永華路二段161號5樓 電話:06-2932777轉1107

Read More

送愛弱勢兒 逾30藝人獻聲

演藝圈生力軍齊聚,為弱勢兒童發聲。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演藝圈生力軍愛心無限,齊聚為「未拆封的聖誕禮物」公益演唱會化身公益大使,進棚拍攝宣傳海報,為弱勢家庭兒童發聲,並預告演出當天會親自準備貼身收藏的禮物給幸運的粉絲朋友,答謝大家的愛心。 原子少年瑋弟、尊揚、川祐、女神布丁、比熊-陳又禎、歌手紀源、徐承宏、徐小花等逾30位藝人,都即將在12月30日晚間7時在台北三創生活園區「未拆封的聖誕禮物」公益演唱會演出,齊聚為「紅心字會」弱勢家庭兒童募集善款。 原子少年的瑋弟為了這場公益活動,當天還特別從韓國飛回台灣,預告會準備「超炸」的表演。比熊-陳又禎則是犧牲去泰國工作賺錢的機會,也要力挺做公益。原子少年尊揚,為了這次的公益活動,將會獻出首次公開的節目,會組成樂團「Loading Story」帶來許多原創歌曲。

Read More

魚丁糸《池堂影夜》年後重返小巨蛋開唱

魚丁糸《池堂影夜》年後重返小巨蛋開唱。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相隔365天,魚丁糸宣布,《池堂影夜》2023年2月18、19日重返小巨蛋,「這是我們的周年慶!」製作團隊首度從世界各地前來,誓言用盡全力讓演出華麗大升級。 魚丁糸直接釋出一段影片,以續集開拍打板的創意方式,霸氣宣布,《池堂影夜》演唱會將重返小巨蛋,而且一次兩場,於2023年2月18、19日台北小巨蛋開唱,門票在17日中午12點KKTIX售票系統開賣。 自從決定重返小巨蛋,魚丁糸已緊鑼密鼓地跟外國製作團隊開會,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與影像創意人員,將在演出前抵台,「很興奮能親自參加這場周年慶盛會!」更誓言要用盡全力讓魚丁糸《池堂影夜》演出華麗大升級!  隨著魚丁糸霸氣宣布返場,此次售票一樣採實名制,有隨堂考隨機出題,希望真心喜歡他們音樂的人,都能順利買到票,趕快設定好鬧鐘,準備好開搶囉。

Read More

蔣勳台南文化中心展畫作 發表新書《龍仔尾-貓》

藝文大師蔣勳在台南文化中心的畫展開幕,希望在後疫情時代,大家可以過著歲月靜好的日子。(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疫情開始,藝文大師蔣勳至台東池上萬安村龍仔尾過著息交絕遊生活,專心畫畫及寫書抄經,即日起於台南文化中心推出畫展並發表新書《龍仔尾|貓》,希望在後疫情時代,大家可以平安靜心,重新過著往日祥和自在日子。 蔣勳此次展出六幅油畫,包括 〈池上晚雲〉、〈池上之夏〉等及 水墨兩幅〈心無罣礙及貓〉等。畫作呈現花東縱谷的美麗風景,並將陪伴他的貓,唯妙唯肖的畫下來,傳遞悠閒自在的生活日常,也讓大眾學習如何活在「安心自在」狀態。 蔣勳二0一四年開始在池上駐村,愛上這個桃花源。他表示,自己被疫情「困」在龍仔尾村莊三個月,卻是幸福的「困」,在此,感受大地之美,感受歲月悠悠,貓咪也教他「心無罣礙」功課。 和通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李怡寧表示,感謝蔣勳願與大眾分享,在後疫情時代,希望各方學習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未來過著心悅神怡,食甘寢寧新生活。 除畫展外,蔣勳也將舉辦講座活動。畫展展期至明年二月十二日。

Read More

後壁陶藝學會會員聯展 9日登場

後壁陶藝學會成員於新營文化中心合影。(新營文化中心提供) 記者翁聖權∕後壁報導 「後壁風華~二0二二台南市台灣後壁陶藝學會會員聯展」將自九日起在新營文化中心文物陳列室展出,展期至十二月卅一日止,並於十一日上午十點舉辦開幕式,邀請喜歡陶藝創作的民眾共同來欣賞陶藝之美。 台南市台灣後壁陶藝學會總幹事陳榛指出,該學會於民國一0八年成立,由台南地區在地一群熱愛陶藝的同好所組成,這次展出作品共計卅九件(組),內容以茶道用具為主,花器為輔;茶具中以茶壺,茶杯為多數。 陳榛表示,學會成員中來自不同的職業,但大家同樣熱愛陶藝,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來詮釋陶瓷的藝術。這次展出的作品均是會員嘔心瀝血之作,希望透過這次的展覽,能讓參觀的民眾更接近陶瓷藝術,走入陶藝生活美學。

Read More

第23屆台北文學獎年金類得主揭曉 鄧九雲《女二》獲獎

第23屆台北文學獎年金決賽得主鄧九雲。(北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由文化局主辦,文訊雜誌社規劃執行的「第二十三屆台北文學獎─台北文學年金獎助計畫」八日公布年金得主,由鄧九雲以長篇小說作品《女二》獲選為本屆文學年金得主,並獲頒獎座及新台幣四十萬元獎金。 文化局表示,第廿三屆文學年金獎助計畫共來稿一百一十九件,並由向陽、宇文正、李金蓮、陳雨航、盧郁佳五位決審委員,在去年三月評選出鄧九雲《女二》、梁莉姿《樹的憂鬱》、游書珣《鄒族的雨》等三件寫作計畫入圍,入圍者各獲頒證書一張及獎金新台幣廿萬元整,並於今年十一月廿八日召開第二階段決審會議,由原擔任入圍決審的五位委員選出本屆年金得主。 為鼓勵文學創作,文化局透過台北文學年金獎助計畫,徵選文學創作寫作計畫,入圍者可獲得獎金新台幣廿萬元整,以協助創作者進行為期一年的寫作,並提供年金得主四十萬元獎金,希望作者全心投入文字創作,淬鍊出最精煉的文學作品。第廿三屆文學年金獎助計畫三位入圍者作品分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及新詩,評審認為本屆作品以各種新穎的內容與形式,來深度挖掘、討論一般大眾所不熟悉的演藝圈經驗、時事議題、社會運動及台灣歷史等課題。 評審認為獲獎作品鄧九雲的《女二》,具有精緻與成熟的表演意識,在文字使用上不落俗套、表現出色,並且在通俗情節中,融入深刻的生命探索與哲思。作者鄧九雲以敏銳的覺察,獨特且流暢的文字風格,透過身體、氣味與觸感等媒介,精準地寫出演藝圈中的階級差異。

Read More

〈中華文薈〉初衷難忘--兼談處女詩集《夫妻樹》

雨弦18歲高中畢業1967 雨弦/簡介 本名張忠進,1949年生於嘉義,1970年遷居高雄。高師大文學博士。1974年起擔任公職,曾任國立台灣文學館副館長,並任教於高師大、長榮大學、慈惠醫專。雨弦高中時期開始寫詩,與同學合辦《微曦文藝》雜誌,成為文藝青年。現為大海洋詩社社長、《香港評論》國際文學期刊顧問,並任教於高雄大學、高雄長青學苑。著有詩集《夫妻樹》、散文集《愛情限時批》等多冊;陳瑞山的英譯詩集《The Window on the Border between Life and Death》由美國紐約Cayuga Lake Books出版,並在亞馬遜書店和Kindle eBook發行。 ■雨弦 從1965年寫下第一首詩〈遙寄〉迄今,算來他的創作生涯已近一甲子了。 十八歲的夢碎 話說從頭。1965年,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和他的阿嬤租屋諸羅山城,在嘉義公園前方的一間矮小的茅屋裡。那少年正在公園後方的一所高中就讀;其實自他來到城裡唸初中,疼孫的阿嬤就一直陪讀,幫他燒飯洗衣。他有170公分高,體重應該不到60公斤吧!身材有些瘦長,臉色蒼白,表情呆滯,內心充滿苦悶,憂鬱的氣質像個詩人。此刻他正為窮所苦,因為鄉下的父親經商失利,一家十口三餐不繼,導致他的貧血、營養不良,在初中就讀時,就已瀕臨要輟學。 廚川白村曾說:「文學是苦悶的象徵。」在苦悶的歲月裡,寫詩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靈魂出口。那年初秋的一個夜晚,他正翻閱著一本散文集,發現書末有二、三十首新詩,愛不釋手,其中一首情詩更是觸動了他脆弱的心靈,於是提起筆來寫下了詩句,這便是他的處女作〈遙寄〉,訴說著為窮也為情所苦的少年情懷。 那個十六歲的少年,是我。 從此,我一頭栽進詩的領域,高中畢業時作品已有百首,發表的也有數十首之多,除了少數在報紙副刊或校刊外,大部分是在嘉義救國團發行的《嘉義青年》上,那時是旬刊,是當時縣內高中生必讀的課外刊物。我把發表的作品貼上剪貼簿保存,不免沾沾自喜,卻在後來郵寄給一位筆友中途遺失了,成了我一輩子的痛,因為年少的生命點滴就此給刪除了。一個熱血的文藝青年,一顆多愁、善感、純潔的心靈,準備出版處女詩集的美夢就此粉碎! 這是1967年,我美麗與哀愁的十八歲。 高中畢業了,身為長子的我,為了賺錢貼補家用,到嘉義山上的一所小學擔任代課教師。整個山村沒有一盞電燈,一個超詩意的世外桃源。然而,代課一學年竟然只寫出一首〈山夜〉的詩來,初入社會,寫詩的熱情到底哪裡去了?接著到一家汽車客運公司當稽查員,與詩似乎漸行漸遠。1970年入伍當兵三年,雖苦,但作息規律,晚上、假日有自己的時間,又遇到心愛的燕子,努力寫情書也寫情詩,對詩的熱情好像回來了。1973年退伍,與燕子結婚,因為她的鼓勵考上公務員,兩個小孩接連出生,為了新工作新生活,1973年底在寫下〈秋〉一詩後暫時擱筆了,直到 1981年重新出發。 雨弦詩碑 卅四歲的夢圓 十八歲出版詩集的夢碎了,但詩心未死。1981年春天,一陣音樂雨過後,詩之樹抽出新的嫩芽來了。 我重新出發了。而在出發後的短短兩年,竟然詩興大發,在1983年就出版了處女詩集《夫妻樹》。這時雖年已34,但終於圓了18歲未圓的夢,興奮異常。這是天時、地利、人和。 先說天時。戰後台灣現代詩的蓬勃發展,從詩社的紛紛成立可見一斑。七0年代在高雄出現的就有水星、山水、風燈、大海洋、綠地、風荷、掌門,八0年代出現的也有風箏、腳印、心臟、晨風。而在經過1977年的鄉土文學論戰之後,無疑地使文學的創作趨於開放而多元,看到許多人在寫,「手癢」是很自然的事。我在1982年加入了腳印詩社,後又加入風箏童詩社、南風詩社、大海洋詩社和掌門詩社。 其次說地利。我生長於鄉村,又三度山居。1980年底,到高雄上班的第一天,是我真正接觸到大都市的開始。都市生活異於鄉村生活,鄉村仍是農業社會,都市已經工業化,兩者生活步調、生活思維的差異極大,對於工業化的都市人、都市生活,我實在「水土不服」,寫詩於是成為我的救贖。集中多首作品是我從鄉村到都市的心路寫實,如〈含羞草〉、〈現代的臉〉、〈牆〉、〈釣〉、〈剪影〉、〈怪手之一〉、〈怪手之二〉、〈盆景的話〉、〈盆景〉、〈城中樹〉、〈旗津印象〉、〈捏麵人〉、〈一條小河〉,等等。例如這首〈盆景的話〉,詩中以「盆景」擬人,寫自己當時的心境:   小時候 就離鄉背井 來到這有土無地的 院落 仰不見天,俯不及地 總是常被人修剪 且時扭曲成 他們所喜歡的 一種樣子   沒有深植的根 吮水之后 即暗自落淚………   故鄉呵 你在哪裏? 雨弦是余光中的入門弟子 說到人和,必須從我的工作談起。1974年我初任公務員,分發到故鄉嘉義任職,但家人早於1970年移居高雄,遂想請調高雄市政府,可以和家人團聚。未果,退而求其次,於1980年初調往高雄郊區的旗美高中,遇到了在校任教的作家鍾鐵民老師,他知道我曾經寫詩,就鼓勵我寫,我也開始認真思考是否重拾詩筆。這是我重新出發前的暖身。 不久,我等到了調職高雄市政府的機會。1980年底到地政處服務,上班的第一天,就發現對面的一位女同事在桌上擺著一本《泰戈爾詩集》,有空時會拿來翻閱,這可引起我的興趣。心想會不會是遇到知音?後來知道她雖然不寫詩,但喜愛詩、喜愛文學,也算同好,重要的是,她鼓勵我寫。因為天天見面,有一天我真的寫了一首〈現代的臉〉,她非常喜歡,這帶給我信心,因為停筆多年,下筆難免缺乏自信。不久,又遇到剛到文化中心服務的米籬,她是才女,寫過現代詩、散文、小說,文學素養極高,對我的每一首新作,都能提出精闢的見解。因此我的詩作不斷。 雨弦獲頒高雄市文藝獎1986 為了詩藝更加精進,我參加了名作家李冰老師在救國團的文藝班,他愛護學生像對自己的兒女,指導學生、鼓勵學生、關心學生,學生也都愛他。我的處女詩集《夫妻樹》的出版,就是他大力促成的,從出版社的尋找、寫序、校稿,都在他的指導下完成。多年來老師一直鼓勵我、指導我,他是對我寫作生涯影響最大的人。數年前他以九五高齡辭世了,令我不捨,是我寫作上最大的損失。 提一下腳印詩社,他是我重新出發後最早加入的詩社。腳印1981年8月創刊,1984年4月結束,我在1982年12月應邀加入。溫暖的腳印同仁王廷俊、李彥、楊莊、遠鬱、魯文麟、歐雪月、謝碧修、謝肇耿、陳長庚等,彼此切磋、鞭策,也讓我大有成長。 《夫妻樹》處女集能在重新出發的短短兩年內出版,除了自己的努力,這些天時、地利、人和都是本書的成因,也讓我的重新出發、圓夢得到了最美的詮釋。 夫妻樹詩集書影1983 詩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夫妻樹》於1983年由山林書局出版後,得到許多詩壇前輩的肯定,像鍾鼎文、李冰、畢加、向明、蓉子、劉菲、趙天儀、朵思、林清泉、涂靜怡、綠蒂、落蒂(依年齡序)等;又在一九八五、八六年先後榮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國際桂冠詩人協會獎、高雄市文藝獎新詩類首獎。沒想到《夫妻樹》處女詩集的出版,會有如此的迴響和榮譽。談到詩集的獲獎,有兩個小插曲想藉此一提。一個是獲得高雄市文藝獎,獎金有八萬元,被我拿來還債了。因為當時公務員待遇低,買了房卻每每繳不出房貸來,這筆獎金就好比「及時雨」。另一個是為了參加世界詩人大會,籌措出國旅費,我把原來的房子給賣了,然後去買了較為低價的國宅。這是1985年的事,已經進入中年的我,對詩的熱情尚且如此,這讓我想起十七歲時,為了先睹即將出版的詩刊而晚上冒雨跑印刷所的事來了。而如今晚年又如何浪漫呢?也許保守一些,但從仍在大學及長青學苑教學看來,我的詩緣未了。如此說來,詩已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