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台日陶藝交流 陶博館邀線上學習日本傳統工藝「砥部燒」

新北市立鶯歌陶博館與台日陶藝交流,定三月十二日跨海合辦「砥部燒釉下彩繪」視訊工作坊學習日本傳統工藝「砥部燒」。 (陶博館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在疫情衝擊下,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與日本砥部燒協同組合、觀光協會等共同推動陶藝傳習交流,定三月十二日跨海合辦「砥部燒釉下彩繪」視訊工作坊,由日本專業職人即時介紹、示範繪製砥部燒,即日起開放五十名對日本陶藝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報名費三百元),作品再由陶博館燒製後,可以帶回家作生活美器。 陶博館長張啟文表示,「砥部燒」是日本四國地區愛媛縣砥部町傳承二四0年的陶瓷工藝,被指定為國家傳統工藝品和縣內無形文化資產。陶瓷器的主要特徵是在輕透的白瓷上反覆塗佈淡藍色的顏料,清新素雅的紋樣和簡樸的器物型式,讓砥部燒在日本的日常生活用品界中相當具有人氣。 張啟文說,受疫情影響,各國邊境管制亦影響陶藝文化專業交流大受限制;為持續推動陶藝文化交流,這次陶博館與日本愛媛縣砥部燒協同組合、砥部町觀光協會、砥部燒觀光中心合作推出「砥部燒釉下彩繪」工作坊,安排日本專業職人採跨海視訊,即時介紹、示範砥部燒彩繪方式,民眾同步體驗彩繪樂趣。 這次工作坊,不但不需出國,就能體驗沉浸式學習日本陶藝文化的樂趣,課程中提供學員彩繪的豬口杯坯體,是由當地切割砥石所殘留的石粉製成的磁器,專程由日本空運來台,格外有意思。

Read More

竹市生態藝術展體驗南極生活 藝術家楊恩生打造極地冒險場景

竹市241藝術空間推出《築夢南極》生態藝術特展,帶領觀眾進入南極世界。(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文化局241藝術空間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合作推出《築夢南極》生態藝術特展,藉由藝術家楊恩生的南極探險史、南極生態寫生的水彩畫作,與科技互動、趣味桌遊等,帶領觀眾進入南極世界。 副市長沈慧虹23日在開幕記者會中表示,隨著地球暖化與極端氣候湧現,讓人類更體現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築夢南極」特展結合科學與探險,以藝術創作呈現南極大陸生態環境,具多元意涵,更期待能因此喚醒大眾更重視地球環境的保護,愛地球從自身做起。 楊恩生是台灣著名的水彩畫家,也是少有的行動生態紀實藝術家,數十年來足跡遍及全球幾大洲,包括一般人很少觸及的南北極、大陸長江黃河發源地、內蒙及青藏高原等,甚至曾在途中因高山症險失生命,楊恩生說、他在海洋科技博物館已經完成50多件企鵝、海豹、鳥類與鯨魚的南極生態畫作,同時完成5本繪本,這些都能在新竹市241藝術空間欣賞的到。 新竹市文化局長張馨之指出,築夢南極以南極的探勘歷史、地球科學與南極保育現況為主軸,除了講述1910年代驚心動魄的南極探險隊的故事,也展出楊恩生老師以冰山及企鵝為主角的精湛水彩畫作,呈現冰天雪地中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延續;另有南極探險故事+築夢南極三部曲影片、藝術家畫室場景復刻,在多媒體互動區,觀眾能化身可愛企鵝,體驗南極生活。 竹市241藝術空間推出《築夢南極》生態藝術特展,帶領觀眾進入南極世界。(記者曾芳蘭攝)

Read More

彰化生活美學館推出大觀風華展 盡顯新世代書法、篆刻藝術創作

美學館長尹彙武和大觀藝術家們邀請大家到館欣賞他們現代化的藝術創作。(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廿三日推出「承與變二○二二大觀風華書法X篆刻展」,展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卅六位善於書法、篆刻的新世代藝術創作。美學館指出,參展的創作者皆一時之選,作品承繼傳統的紙筆等媒材,在畫面上中西融合、古今互參,創造新的筆意,歡迎大家到美學館欣賞。 美學館指出,為支持青年世代創作,從一○七年起規劃以館校合作的模式,成立實驗性空間「青創藝廊」提供新銳藝術家嶄露頭角之舞台,這次特別邀策展人蔡介騰將主軸聚焦在書法與篆刻二類別,讓大家一起分享「承與變」在作品中的化學變化。 策展人蔡介騰將展覽名稱取名為大觀,一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位於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二為該系已創立超過一甲子,延續悠久書畫篆刻脈絡外,更有集大成之企圖。而大觀更是宋朝徽宗的年號,足以代表書畫藝術最輝煌燦爛的年代,以大觀承接古代與現代重新被定義論述。 美學館長尹彙武說,這次展出,書與印相得益彰,婀娜姿態的刀法,奔騰的筆勢,相互輝映於展場中,期盼民眾把握展出檔期到館欣賞新世代藝術工作者的精彩作品。

Read More

倫敦博物館即將搬家!看看它將帶來什麼樣的嶄新變革

DFUN 首頁http://www.dfunmag.com.tw 倫敦博物館新址新址示意圖。Image: Museum of London 在羅馬統治時代就落成倫敦牆旁邊,座落著一個到了倫敦值得一訪的景點—倫敦博物館(Museum of London)。不過它在今年底即將開始它的搬遷作業,屆時倫敦市民及整個世界必須要等到 2025 年才能與它重見。先來看看倫敦博物館目前對外透露了哪些設計上的變革,準備未來在新址上重生。   1975 年,倫敦博物館由原始的「倫敦博物館」(London Museum,成立於1912年)和市政廳博物館(Guildhall Museum)合併,成了我們如今看到的樣貌。倫敦博物館展示了從史前時代到現今倫敦的歷史,特別是歷史城區「倫敦金融城」的歷史及社會變遷。 倫敦博物館預計在 Snow Hill 的新入口。Image: Museum of London 由肉品市場改建成的新址 2016年倫敦博物館宣布了搬遷計畫後,也同時宣布了新的博物館地點。未來它將座落於距現址不遠的西史密斯菲爾德(West Smithfield),這個離市區更中心的位置非常符合博物館成為「世界級 24 小時文化場域」的願景。該建築過去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肉品市場,博物館進駐後更將同時接管這個市場園區內已經閒置了幾十年的一系列廢棄建築,以及周邊頗具英倫特色的排屋,最終這些周邊將被規劃為「博物館大街」,成為獨立商店、咖啡館和社會企業的所在地。 市場改建為博物館的設計草圖。Image: Museum of London Asif Khan、Stanton Williams 和 Julian Harrap Architects 組成的建築團隊從70個參賽的團隊名單脫穎而出,因「創新思維」而獲得了倫敦博物館青睞,交由他們設計新的建築。他們表示會盡量留存新址的原始建築,兼顧創意及對歷史遺跡的敏感度,以確保這個古老市場的豐富性和特色不僅得到保留,而且成為博物館體驗的重要部分。   其中 Stanton Williams 的首席總監 Paul Williams 曾宣布團隊目標是「將 19 世紀晚期,西史密斯菲爾德市場歷史悠久但被遺棄的部分,轉變為 21 世紀活生生的博物館」。因此許多建築內原始元素將被保留,包括原本的市場空間和家禽市場。一般市場將用來建造一家餐廳,同時展示有關倫敦及其近期歷史的展覽,家禽市場則將轉變為特展室。   全球唯一被營運中鐵路所貫穿的博物館 然而,最具特色的一個部分是,當倫敦博物館搬遷完畢以後,將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有鐵路穿越的博物館。這可不是指什麼鐵軌遺跡,而是真的有列車隨時會經過的鐵軌!倫敦泰晤士線列車在尖峰時段每個小時都會穿過博物館的一角,倫敦博物館甚至特別設計了一個空間,可以讓參觀民眾觀賞列車通過的樣子。 博物館新址的火車互動區。Image:…

Read More

全員到齊 鋼四壁入厝首播趴

  衛視原創戲劇《我和我的鋼四壁》22日辦首映會。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衛視原創戲劇《我和我的鋼四壁》22日辦首映會,主要演員全員到齊舉行入厝首播趴,顏值爆棚共同宣布「鋼四壁」事務所正式啟用。 《我和我的鋼四壁》自2月28日晚上9點起,每週一至週五晚間9點在衛視中文台全台首播。涂善存、邱宇辰、宋偉恩及管麟4位男主角以主人之姿,女主角林意箴、李宣榕、陳璇,加上男主角涂善存劇中的3位小外甥陳鼎中、邵奕玫及陳玄燁,聚集滿滿友情、愛情、親情的一家人,全員到齊舉行入厝首播趴。 劇中4個男主角都有亮眼戲碼,被問到有沒有刻意練身體,宋偉恩表示,主要是飲食有控制,也都持續維持健身的節奏,為此4人吃了4個月的白斬雞,更不敢碰澱粉。不過因為主場景在小吃眾多的金山,每次都等裸上身的戲份拍完才敢去吃。 拍戲同時也拍了寫真書的宋偉恩,因為健身加飲食控制,戲殺青後整整瘦了6公斤;管麟則是剛開拍時被說太壯,衣服穿起來會不像是個設計師,被下令減重,所以剛開拍1個月有刻意節食也瘦了快6公斤。邱宇辰則是運動節目後就入劇組拍戲,持續維持住。 李宣榕劇中角色熱情奔放、敢愛敢恨,她說很想跟劇中人物學習主動出擊的個性,不然自己小姑獨處太久,已經久到不可考。 有趣的是,劇中李宣榕與邱宇辰有場在狹小茶水間的吻戲,拍攝前她以為邱宇辰吻戲很有經驗,沒想到從邱的經紀人那得知他才第2次拍吻戲,一旁的涂善存加碼說還有1次要拍兩人想吻卻沒吻到的戲碼,害得李榕宣當場扼腕,直說幫邱宇辰準備的草莓糖白費了,讓大家笑翻。 涂善存與林意箴的感情戲比較像柏拉圖式的愛情,涂善存演出時就是完全信任林意箴,藉由她學習心理師的經驗,而且不管要拍攝的內容為何,每次拍攝時,林意箴都會帶著涂善存走完整個心理治療過程,涂善存說:「所以拍攝時有哭出來、有宣泄出來,都是因為意箴的關係」對此林意箴也回應說:「是善存演技太好」。

Read More

梁赫群被拱買包送老婆 立刻結巴

梁赫群及于子育主持的新節目《姊妹靚起來》開工錄影。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梁赫群以及于子育主持的新節目《姊妹靚起來》開工錄影,巧遇「20220222愛愛日」,兩人被拱愛心9連拍,俏皮又可愛,最後還笑說,被消費專家洗腦,直想買包。 適逢2022年2月22日星期二,農曆又是正月22日,一共有9個2的特別日子開錄,讓梁赫群及于子育興奮的比出9個不一樣的愛心,俏皮又可愛的慶祝錄影,也不忘宣傳節目23日晚上10點15分的首播,教大家如何聰明消費買名牌包。 被問到來到民視開新節目,梁赫群說,有跟爸爸梁修身報告,梁修身導演也只交代他在民視一樣要4個字「一本正經」超幽默父子互動讓現場笑歪了腰。 于子育不忘問小梁哥錄完第1集後有沒有買名牌包給老婆,突發「攻擊」讓梁赫群突然「結巴」說「逼不得已的時候」但也突然話鋒一轉說,要買名牌包就要準時收看節目首播,因為專家來賓都是精打細算很會買的,更邀請時尚造型師把最新包款介紹給大家,硬把「買包包給老婆」這事情當做沒聽讓現場大爆笑。 于子育也笑說,家人跟姐妹淘都很期待這次節目,因為光是錄影第一集就讓她像是「被催眠」想要跟著專家們買個名牌包。 至於如果收視破幾,主持人要不要買包?于子育目說:「破2,沒問題」笑說買個包來犒賞自己,節目就是要讓姊妹靚起來,讓自己當個「靚女」漂亮一下。梁赫群也不改搞笑本性說:「好啊!但我努力工作然後要花錢買包給老婆,沒問題的」。

Read More

《延禧》初戀CP 許凱、吳謹言再續戲緣

延禧攻略》初戀CP許凱、吳謹言在《尚食》再續前緣。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延禧攻略》初戀CP許凱、吳謹言在《尚食》再續前緣,這回吳謹言進宮主要不是為了復仇,而是追愛。 古裝強檔大戲《尚食》即將在LINE TV獨家首播!男女主角許凱、吳謹言繼演出《延禧攻略》中無緣的CP後,再續前緣。這回吳謹言飾演一位出身良好的江南少女,年少時曾偶遇隨朱棣暗訪農家的皇太孫許凱,對他一見鍾情。於是她精心學習繪畫烹飪、蹴踘鼓琴、為了更接近心愛的人,她不惜離開家族遠赴深宮,經過重重選拔入選為「尚食局宮女」,與許凱因「美食」結緣,相識、相愛、相戀。 《尚食》製作人再由于正擔任,《延禧攻略》原創製作團隊打造,主題圍繞在各種美食之間,涵蓋八大菜系以及上千道菜品,其中還會有「鬥菜」情節,因此也被視作是美食版的《延禧攻略》、陸版《大長今》,讓外界相當期待這段美食情緣, LINE TV即起獨家首播!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收藏之路從收集的樂趣開始出發

盧陽正 作者介紹:盧陽正曾經是媒體工作者,在出版社服務,現擔任台南市文物協會理事。閒時醉情於明清時期銅製書案文房珍玩,凡三十餘載,收藏有宣德爐、佛像與文房雜項等 。 一壺香茗一爐煙 本期藝術專刊以「生活中的收集樂趣」作為主題,提供一些大家都可以輕鬆上手的收集或是收藏的方向。讓大家瞭解有些收藏其實不是那麼高不可攀,那麼不容易親近,甚至不需花費很多金錢的收集品項,卻能夠增添許多生活中的樂趣。 會起心動念想去收集,出發點當然是要自己喜歡,在生活中常會接觸到的東西或品項,而且從個人的視角或者説是審美觀,擁有這些收集品會讓你有一種心曠神怡、愛不釋手的感覺,那就著手開始收集吧! 收集品項其實可以説是「萬物皆可收,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舉凡郵票、錢幣、卡片、茶壺、石頭、貝殼、火柴盒等等,都是大家身邊經常而且容易接觸到的物品,也許你也曾經有類似收集的經驗,只是沒有持之以恆作有系統的收集而已。 收集的品項如果能進階到收藏古董文物,務必記得多看展覽、多閲讀古董書籍、多向有經驗的收藏者請教專業知識⋯⋯。 在此也提醒各位,收藏之路浩瀚無邊,記得量力而為,坊間充斥幾可亂真的作舊仿品,小心踩雷,不得不慎! 本期選擇了一些較容易收集與收藏的品項分享給大家,部分純粹是分享收藏的樂趣。石頭、近代紫砂壺與油燈都不到古董的範疇,也不是名家昂貴珍稀古董,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大家也能成為快樂的收集達人,成功的收藏家。 越南古董歐風油燈 《 越南古董歐風油燈 》  越南早期有著各種款式,大小尺碼不同的庶民生活用具「古董油燈」,用料包括陶瓷、銅鐡鋅、木製、大理石、玻璃等材質,外觀古樸典雅。室內放置一盞老油燈座,營造傳統復古風的氛圍,瞬間「油然而生」。 由於19世紀中晚期,越南曾經受法國殖民統治的關係,很多油燈深受歐洲文化風格與藝術設計的影響,作品深具創意美不勝收。以前在玉市常可看到固定的古董攤商兜售,是很値得收藏的庶民生活用品。 張鳴岐款樸素大手爐 《銅手爐》 銅手爐又名捧爐、袖爐、火籠,是古人用來取暖的用具。 潘祥豐款滿工雕琢手爐 明末清初的張鳴岐以製作手爐聞名,其創作數量頗豐,留下很多精良的作品,坊間仿製的更不在少數。明清時期的王鳯江、周文甫、徐守素、潘祥豐等都是手爐製作名家。以嶄刻鎏金銅爐聞名的胡文明款厚胎手爐,更是精緻。 張鳴岐款手爐 銅手爐珍品,製作工藝十分考究,爐蓋工藝鏨刻不同的幾何圖案,線條連貫紋飾精美,爐身則鏨刻寓意祥瑞的圖騰。清代甚至盛行掐絲銅胎琺瑯彩手爐,玩賞收藏甚至已經超越了實用的功能。 竹紋如意賜福手爐 古董手爐坊間價格遠遜於宣德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手收藏自娛。 4個手爐蓋為幾何圖形與象徵吉祥如意的圖騰 《 文房書案伴讀,撫琴彈箏薰香 》  宣德爐較小的爐型通稱琴爐,為古人宴樂撫琴彈箏時常備的小香爐,也是文房書齋伴讀的雅緻擺件。隨著爐煙裊繞,一種靜定詩意,昇華爲超然忘我的境界,怎不令人陶醉。 小巧雅緻的琴爐與大型宣爐形成鮮明對比 琴爐雖是小爐,但爐形包羅廣泛,幾乎是素樸宣德爐的縮影,尤其琴爐大小盈握,一直是文人雅士的文房清玩。 中大型宣德爐貴而稀,玩玩小巧玲瓏的琴爐,置於書案、品茗茶席一隅或琴箏旁的几案,應該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 提樑造型紫砂壺獨樹一格 》 茶道與品茗文化風行,好茶與好壺相互為用,國人多數備有茶桌與泡茶用具。紫砂茶壺為「壺中之冠,陶中之王」當然不可或缺,養壺講究色澤光潤古雅,成為茶餘重要話題。 各式提樑紫砂壺造型多樣 名家紫砂茶壺的收藏幾經炒作,價格高的令人咋舌,顧景舟、時大彬、陳鳴遠、蔣蓉、王寅春等大師級的名壺甚至以千百萬計。 其實養壺玩物養志,紫砂壺造型多元,標準壺、瓜果壺、生肖壺、梅蘭菊竹壺等不勝枚舉。 有興趣者不必追求高貴名壺,不妨找個自己喜歡的玩賞主題增添品茗樂趣。 以提樑紫砂茶壺為例,提樑製作工序稍有難度,唯形制立體,造形深具變化,是值得玩賞的一個方向。天鵝壺、生肖壺、追月壼等各式提樑高貴不貴而且古樸雅緻。 《一石一世界~雅石禪意十足》 一向給人冰冷生硬感覺的石頭,其造型雅致、線條柔暢、具擬景意象的天然雅石,近年來頗受玩家青睞。各地賞石、玩石、雅石協會紛紛成立,庭園石頭造景藝術風行,以天然奇石、禪意雅石做為居家擺設也深受喜愛,可以預見這股象徵「石來運轉」與「和風禪修」的雅石收藏風只會愈來愈熱。 默默無語~石不能言最可人 玩賞雅石可以從寫實或寫意的角度來看,寫實重點在於象形;寫意則重在抽象的意境。天然石頭千姿百態,端看個人喜好而定。 如果不是職業玩家,試著以個人的審美觀,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入門款玩玩,也可以當居家擺設,增添生活小樂趣,何樂不為!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6年,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

Read More

「我是台灣人」杜汶澤拿到身分證

港星杜汶澤22日出席公開活動時,澄清自己並非拿就業金卡來台,而是以特殊貢獻方式移民,已經擁有台灣身分證。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2日電 港星杜汶澤與台灣超市合作推出食品,他今年出席記者會表示目前已入籍台灣且擁有台灣身分證,更笑稱台灣有2個女生最辣,分別是媽祖還有總統蔡英文,「因為她們都保護台灣。」 杜汶澤勇敢為香港爭民主,遭中國封殺多年,近年成立個人影音頻道,以惡搞方式諷刺時事,他也選擇來台發展並推出品牌「小杜良品」,近日更與台灣超市合作推出麻辣鴨血,並在地化笑稱有「一級鄉民辣」和「三級總統辣」。 杜汶澤來台一年多,他今天澄清並非拿就業金卡來台,而是以特殊貢獻方式移民來台灣,已經擁有台灣身分證。杜汶澤現場也以台語說:「我是台灣人。」因此身分是台灣生意人,應該被稱為香港最大的進口商才對。 杜汶澤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為了鼓勵在台香港學生,作為台港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將成立「香港人學生在台灣」獎學金;他於1月時也應邀南下擔任創世基金會義工,並呼籲在台港人參與公益,他今天也表示目前有許多港人移民海外,到了當地應該多參與公益回饋社會。

Read More

因復仇女神走紅 張瑞希險得憂鬱症

張瑞希因經典韓劇《背叛愛情》星路亨通。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張瑞希因經典韓劇《背叛愛情》星路亨通,但她卻透露,自己的個性跟演過的角色一點都不像,還因此差點得憂鬱症。 緯來戲劇台將於22日晚間9點起,週一至週五晚間8至10點天天連播2小時由張瑞希、于熙珍主演的經典韓劇《背叛愛情》。 張瑞希算是大器晚成,11歲就出道演戲的她,總是主角身邊好朋友的綠葉角色,年輕時也試鏡很多次,落選已是常態,還曾經接到角色,到了要開拍階段卻被臨陣換角,讓她委屈得躲在電視台廁所偷哭。 拍攝《白癡王子》時,編劇任成漢希望配合結局演員們能變換髮型,但因為已經快結局了,所有演員只有她換了髮型,卻因此得到編劇的注意,從此看好她,才讓她得以接下編劇的下一部作品《背叛愛情》,在劇中飾演對父親與小三的計畫性復仇,緊湊的劇情與麻辣的橋段讓《背叛愛情》一播出就受到熱烈歡迎,也讓張瑞希一舉坐下「復仇女神」的寶座。 但張瑞希說,她因為很怕看到觀眾評論,總覺得心裡空蕩蕩的,當時還差點患上憂鬱症。 張瑞希最近剛換經紀公司,在韓國接受雜誌媒體專訪時透露,希望能有新作品,「復仇」只是自己其中一個面向,隨著年紀增長,她希望能活得更圓融些,跟劇中咄咄逼人的角色相比,實在是完全不一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