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數學總決賽 南光成績耀眼

參加世界數學邀請賽總決賽,南光高中得獎學生合影。   (校方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二0二0世界數學邀請賽總決賽,台南市成績耀眼,南光高中囊括三金一銀十銅九優勝,共有廿三名學生得獎,在南市各高中、國中、國小共九十四名獲獎者中,人數比例最高。 南光高中說,該校得獎名單分別為:金牌湯嘉彬、黃承宇、沈思岑。銀牌陳穩任。銅牌吳逸彬、楊子葶、許雅鈞、蕭宇辰、林紹安、王紫馨、黃竣澤、陳駿楚、尤慎霆、曾翊瑄。獲獎數為南市公私立學校第一,其中三面金牌皆由南光抱回,實屬不易。 南光高中勇奪金牌的湯嘉彬,從國小就對數學特別有興趣。他表示在南光國、高中六年的數學,充滿了趣味與挑戰,時時的腦力激盪,日積月累培養出思考力。今年的學測,數學是歷年來最難,但他數學獲得十五級分(滿級分),且透過繁星推薦錄取台大化學工程學系。 也獲得金牌的黃承宇說,首次參與WMI數學競賽,能夠從全國數千名優秀學子中脫穎而出,是一種對自我的肯定。另一名獲金牌的沈思岑從小熱愛數學,喜歡邏輯推演各種難題,參賽獲獎充滿成就感。

Read More

二溪國小慶百歲 老照片找回憶

二溪國小慶祝百年校慶,打造時光迴廊,展出老照片,校友找回學童時的回憶。 (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大內報導 大內區二溪國小為了慶祝百年校慶,花了一年時間蒐集近三百張老照片,除了在學校網站設立電子校史室外,也在學校走廊用老照片布置了一條「時光迴廊」,昨天舉行啟用儀式,吸引地方人士及老校友回來觀賞,對於學校走過百年歲月都相當開心。 二溪國小慶祝百年校慶,打造時光迴廊,展出老照片,校友找尋學童時的回憶。 (記者林相如攝) 昨天的啟用儀式,除了在地里長、廟宇主委外,大內區長李義隆、市議員吳通龍等也參加,大家認為學校能舉辦百年校慶十分難得,吳通龍還呼籲年輕人要多生孩子,讓偏鄉小校得以維持,繼續下一個百年校史。 昨天還有民國三十七年從二溪國小畢業的校友,前村長葉正恆返回母校參加這項活動,也到時光迴廊找尋照片,可惜找不到他第三屆的畢業大合照,有點遺憾。 二溪國小慶祝百年校慶,打造時光迴廊,展出老照片,吸引不少學童觀賞。 (記者林相如攝) 二溪國小校長陳慶林說,為了慶祝百年校慶,豐富學校百年歷史的人文內涵,學校從一年前就開始收集與學校有關的老照片,有些是學校內本身就已有典藏的,有的則是對外向鄉親募集,經過一年的努力,順利募集近三百張與學校有關的老照片,其中歷屆畢業師生的大合照,只有第一屆與第三屆從缺,其餘至去年的第七十五屆都有找到,但缺了兩屆,還是有點遺憾。 陳慶林說,學校將於二十七日舉辦百年校慶聖火傳遞、二十八日舉辦百年校慶活動,歡迎老校友回娘家,與學校一起慶祝百歲生日。

Read More

左圖繪本外交 介紹斯洛伐克

光榮附幼學童到圖書館認識斯洛伐克。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左鎮報導 左鎮區圖書館透過繪本做城市外交,廿三日辦理「Friendship Box友誼交享閱」計畫,首場與斯洛伐克經濟文化辦事處合作,以主題特展方式,規劃展出相關圖書及斯國地方文化地理風情的文宣等,並由橘子老師為光榮附幼學童說斯國繪本故事,讓學童認識斯洛伐克。 流經斯洛伐克最大的河流是大家熟知的「多瑙河」,而斯洛伐克人非常喜歡石竹花和玫瑰花,認為它們是幸福的象徵,並視其為「國花」,斯國位在中歐,但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卻屬於東歐,這些點滴讓光榮附幼的學童對斯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光榮附幼學童聽橘子老師訴說斯洛伐克的繪本故事。  (記者張淑娟攝) 左鎮圖書館表示,一0八年斯洛伐克經濟文化處代表博塔文及夫人梁晨,曾至圖書館,並與左鎮的小朋友有了美好的文化交流,這促成了此次的斯國文翻譯成中文圖書和地方文化風情的展出,並搭配斯國繪本說故事等活動。 昨天圖書館就聘請橘子老師來為光榮附幼學童介紹斯洛伐克文翻譯出版的繪本《米米和莎莎》、《艾瑪和粉紅鯨魚》等,《米米和莎莎》說的是熱情開朗的明眼人莎莎,與眼盲心不盲的米米間的相知相惜,此書曾榮獲斯洛伐克最美童書。至於《艾瑪和粉紅鯨魚》是訴說小女孩艾瑪和勇敢又熱情的粉紅小鯨魚麗麗的真誠友誼,也側寫了自然生態與保育。 圖書館指出,梁晨為兒童繪本翻譯家,近年積極翻譯台灣繪本於斯洛伐克出版,同時將斯洛伐克繪本翻譯成繁體中文於台灣出版,積極促進兩國文化交流。而台灣與斯洛伐克近年在兒童文學領域交流成果豐碩,短短兩年就有八本斯語童書在台出版、九本台灣童書在斯洛伐克出版,譯者都是梁晨,她也曾帶領台灣的兒童文學作家造訪斯洛伐克。

Read More

學生畫作點綴 崇學廁所變藝廊

崇學國小將老舊廁所改造為陳列畫作的藝術殿堂。 (記者羅玉如攝)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東區崇學國小改建十五間老舊廁所,設施更新卻顯生硬。校方向學生徵選畫作布置,如廁空間華麗變身為不輸百貨公司、大飯店的藝術殿堂。學子們廁所解放的同時,也能接受美學涵養,創意巧思不同凡響。 崇學國小已有四十年歷史。校內四十座廁所管線老舊,前任校長任內陸續改建二十五座。去年再獲教育部國教署及市府支持,爭取近千萬元經費,為剩餘的十五座老舊廁所改頭換面。 崇學國小二十三日舉行美學廁所啟用典禮,小朋友分享創作理念。   (記者羅玉如攝) 校長洪榮進表示,廁所改建完工後,設施煥然一新,但感覺生硬。一次偶然機會在FB看見小朋友上傳的繪畫作品,經與教務主任蔡孟倫、總務主任羅智韋腦力激盪後,決定號召全校師生展開廁所改造大作戰。 今年崇學國小將迎來創校四十週年,為了替校慶活動暖身,校方舉辦畫作徵選活動。總收件數破百,經專業美術老師評選,挑出五十件佳作。孩子們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恐龍、台北一0一、美人魚全入畫。還有人以四格漫畫介紹如廁禮儀,呼應展場原有功能,簡單明瞭令人莞爾。家長會另外贊助二十多幅複製世界名畫,全數以無框畫作方式呈現。十五間嶄新廁所配置有休憩區,由連建建設公司美學小組協助空間設計。 二十三日上午崇學國小舉行美學廁所啟用典禮,頒獎表揚畫作入選學童,並安排廁所藝廊導覽。小朋友分享創作理念,認為自己的作品能在廁所展出很酷。

Read More

視障葉珵熙獲特教模範兒童

億載國小六年二班學生葉珵熙(中)入選南市特教模範兒童,近期將接受市府表揚。左為校長林志政,右為導師汪怡卿。  (記者羅玉如攝)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億載國小六年二班學生葉珵熙,因先天視網膜白化及眼球震顫影響視力;但他不向命運低頭,藉由聽力輔助克服學習障礙,完成各項班級活動和班際競賽,入選南市特教模範兒童,近期將接受市府表揚。這也是億載國小創校以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學生,師生與有榮焉。 葉珵熙先天視網膜白化及眼球震顫,遠距視力僅一公尺內,必須倚靠聽力輔助學習。眼球震顫症狀會影響視覺敏銳度及聚焦,但他不因視力問題自怨自艾,而是更加專注於學業表現,用盡全力準備。五年級時從中度視障轉取得輕度視障手冊,讓同學、師長和醫生刮目相看,見證其努力不懈的奇蹟。 導師汪怡卿表示,葉珵熙熱愛學習,經常利用下課時間複習課業。自覺與眾不同,曾讓他度過一段低潮期。所幸在班級氛圍支持下,戰勝身體不適,展現強大的生命力及學習慾望。班際競賽、班級活動、勞動服務、上課筆記等一般學生的日常,也都難不了珵熙。努力不懈、不畏困難的精神,感動了許多人,同儕楷模當之無愧。從入學就看著珵熙成長的資源班老師透露,為突破障礙、向大家看齊,即使過度用眼造成嚴重的視覺疊影,珵熙仍不放棄任何學習機會,令人心疼也讓人佩服。 校長林志政強調,在億載國小六年的學習生涯,低年級老師顏宛青、中年級老師龔婷純及李品荺、高年級老師汪怡卿、資源班老師毛淑蕙、劉瑢瑄、吳佩容等師長,一路走來始終給孩子溫暖指引和支撐力量。同時感謝家長對學校團隊的信任與支持,親師生共同營造友善環境,讓孩子的努力被看見。

Read More

助學母校 延中校友王清龍捐百萬

延平國中校友王清龍(右)捐百萬助清寒學弟妹,由校長杜俊興(左)代表受贈。  (記者羅玉如攝)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延平國中校友王清龍老師捐贈百萬成立「愛在延中」公費獎學金,助清寒學弟妹力爭上游。王清龍表示,當初發願,若還沒存到一百萬就離世,盼三子女能接手傳愛。但年前一場手術,讓他驚覺愛要及時,加上太太非常支持,所以很快籌得目標金額圓夢。 退休老師王清龍是延平初中第六屆校友。延平國中校長杜俊興指出,日前王清龍先到校捐出三萬元作為校務基金,希望照顧三名清寒優秀學子,學習所需費用全免,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奮發向上,費用不足再增添獎助學金。當時王清龍透露,希望三年內能籌到一百萬元,成立公費獎學金幫助清寒學弟妹。想不到短短半個月,學校就收到王清龍電匯的一百萬元。校方依循之前的曾勝羽校長獎助學金方式,設置「愛在延中」公費獎學金。 王清龍說,捐款並非想出名,而是希望大家知道,延中是有愛的學校。孩子們進延中讀書,有許多人關心、照顧。杜俊興表示,每年都有許多校友及退休老師關注、捐款幫助在學學生。八十三年延中校友會成立,二十多年來凝聚校友力量,讓老校重生、風華再現,功不可沒。

Read More

金馬獎導演黃亞歷南台講座分享

金馬獎導演黃亞歷在南台通識大師講座中,鼓勵同學學習接受自己從未接觸過的事物,並學習「試著提問」及嘗試閱讀與創作,才能有機會與自己和別人對話,開拓視野。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通識大師講座邀請紀錄片金馬獎導演黃亞歷,以「朝向邊界─以電影開始提問」為題與師生分享互動。由流行音樂產業系學生將演講主題相關元素編寫歌詞,以演唱方式開場,黃亞歷在台下全程錄影,並笑稱參加過無數場演講,以這次的開場最具特色。 黃亞歷表示,二0一一年為了準備一場講座,在網路上檢索資料時意外發現一篇論文《日政時期詩人林修二及其作品研究》,那是他第一次聽聞林修二的名字及台灣第一個超現實主義詩社「風車詩社」。二0一五年他以風車詩社為主題完成紀錄片《日曜日式散步者》,獲二0一六年金馬獎,並入選鹿特丹國際影展「未來之光單元」。 《日曜日式散步者》片名沿用楊熾昌的詩作,日語「日曜日」係指「星期天」。意味著是詩人帶著星期天般的心情到處遊蕩散步,用全新的眼光投向世界,並在人群中找尋靈感。透過《日曜日式散步者》,希望被塵封超過半世紀的「風車詩社」得以透過不同領域的人去延伸,並且一棒一棒傳下去,使其火苗可以一直被點燃。在演講過程中,黃亞歷也透過提問及與現場師生互動的方式,分享更多他對風車詩社的詮釋與想法。 黃亞歷對南台流音社同學創作的歌詞,給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全新的詮釋,相當感動。他鼓勵同學學習接受自己從未接觸過的事物,並學習「試著提問」,才能與世界有更多互動與鏈結,同時也鼓勵嘗試閱讀與創作,才能有機會與自己和別人對話,開拓視野。

Read More

漚汪學童掌廚 端出胡蘿蔔料理

將軍漚汪國小推食農教育,學童以胡蘿蔔為食材,推出十二道料理。(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將軍報導 胡蘿蔔多數作為料理的配菜,不過將軍區漚汪國小學童發揮廚藝,以胡蘿蔔為主食材烹煮出十二道佳餚,包括胡蘿蔔雞湯、胡蘿蔔燉肉、大阪燒等,讓人吃了就愛上。 漚汪國小校長許德文指出,將軍區是國內胡蘿蔔的產地之一,配合在地產業,學校推出食農教育,與農會合作,讓學生體驗胡蘿蔔種植,成熟採收後,再由學生烹煮上桌,落實認識在地、使用在地及發揚在地的精神。 這次由六年級學生掌廚,設計出十二道料理,學生洪睿謙準備的是胡蘿蔔香菇雞湯,他說,雞湯好吃的秘訣是搭配胡蘿蔔,因為當季胡蘿蔔是最香甜可口,不需太多調味,就能讓雞湯色香味俱全。 漚汪學童發揮創意,將胡蘿蔔烹煮成大阪燒。(記者盧萍珊攝) 謝永璿烹煮的是胡蘿蔔燉肉,一早從學校公益農場現採胡蘿蔔烹調,加上豬肉燉煮,再以川燙的綠花椰菜擺盤,凸顯胡蘿蔔燉肉的美味,增加料理的豐富性。 陳俞安則發揮創意,用胡蘿蔔添加章魚,兩面煎熟後,加上美乃滋、柴魚就是大阪燒,是一道營養又健康的料理。 學生們表示,胡蘿蔔有特殊味道,有些人不太喜歡,所以設計料理時,會特別將胡蘿蔔多煮一段時間,讓雞湯或是燉肉味道煮進胡蘿蔔裡,就能消除這股味道。

Read More

挑戰少子化偏校招生難 轉型找出路

六甲國中校長黃添勇認為偏鄉小校應設法轉型成有特色的學校,才能有新的未來。 (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六甲報導 少子化對偏鄉學校的未來造成衝擊,六甲國中校長黃添勇說,其實偏鄉學校招生不足,不應該以「關校」作為唯一考量,應該讓學校設法轉型,如朝實驗學校或者弱勢照顧學校的方向來調整,除非無法轉型成功,最後不得已,才以「關校」終結。 現任六甲國中校長黃添勇,先前是東原國中校長,因東原國中位處偏遠山區,當時也面臨招生困難問題,但黃添勇為了挽救學校,推動在東原國中設立體育班,並在學校設立宿舍,讓學生住在學校內,除了解決上下學交通不便的問題外,也方便學生管教,避免受到外界的誘惑而誤入歧途。 黃添勇說,考量到山區的學子,不少都來自弱勢家庭、甚至隔代教養,家庭對學生的管教有限,甚至管不動,若沒有給予這些孩子特別的關懷,很有可能上國中後,就會受到外界的誘惑,而影響未來的一生,為了替這些孩子指引未來人生一條正確的路,因此成立體育班,學生住校,減輕家長的負擔,也能讓學生全力投入校內的學習生活。 為了照顧這些學生,黃添勇幾乎每天都在學校待到晚上九點,才驅車回到六甲的住家,甚至剛回到家時,舍監打電話來說有問題需要解決,立即又出門處理。 也因黃添勇與老師的用心投入,學生表現優良,獲得外界肯定,原本需花不少時間來找國小畢業生到該校就讀,最後鄰近一些國小畢業班的老師,都會主動向他們推薦學生,再由黃添勇與老師向家長溝通,順利爭取到東原國中就讀,也因此當時東原國中校務的發展相當穩定。 黃添勇強調,少子化已是必然的趨勢,不只偏鄉小校面臨招生壓力,甚至一些市區的學校為了維持現有規模,也都有招生壓力,因此偏鄉小校在學生越來越少的情況下,不一定要關校,可以轉型發展成實驗學校,如虎山實驗小學,就轉型得很成功;不然也可以轉型成弱勢學生照顧學校,以提供住宿及發展特殊專長的方式,讓弱勢學生有充分學習的機會,也能避免受到外界誘惑而誤入歧途,這都是可以供偏鄉小校轉型發展作參考。

Read More

培訓5G時代半導體人才 明新科大成立半導體學院 

明新科大新成立半導體學院,新竹縣長楊文科(左六)、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左四)等產官學界貴賓出席揭牌儀式。(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迎接5G時代及配合國家產業人才政策,明新科技大學加入半導體產業國家隊,將原來工學院之下與半導體相關系所加以整合,成立「半導體學院」,以及於校內設立全國首座「半導體封裝測試工程師能力鑑定」試場,廿三日舉行揭牌典禮。 明新科大校長劉國偉表示,明新科大配合政府產業政策,已於一0八學年度在校內建置「半導體封裝測試類產線示範工廠」,讓學生在校就能熟悉產業的作業環境和機具設備。今年進一步將原本工學院裡半導體相關系所,包含電機工程系、電子工程系、化學工程與材料科技系、光電工程系,加以整合後成立新的「半導體學院」,未來更將申設「半導體科技博士班」,為產業培育高階的科技人才。 明新科大建置「半導體封裝測試工程師能力鑑定」試場,試場內設置包含打線機、黏晶機、切割機等機台,做為封裝工程師能力鑑定的考試基地。(記者彭新茹攝) 明新科大除成立半導體學院,也與經濟部工業局智慧電子學院合作,建置首座的「半導體封裝測試工程師能力鑑定」試場,做為人才能力檢定的場地。該試場獲得各大國際封測廠商,力成科技更捐贈封裝檢定術科考照使用的機台,包含打線機、黏晶機、切割機等與業界同等級的機台。該試場未來將辦理封裝工程師的能力鑑定考試,合格者將由台灣區電機電子同業公會認證,發給兼具實務與公信力的專業人才證照。 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表示,明新科大成立半導體學院,同時推動封測工程師能力的鑑定考試,將現有人才做最大的發揮,就是解決業界缺人問題,也讓學生可以透過學校選擇適合的產業來就業,而選擇半導體產業更是就業的保障。 新竹縣長楊文科讚許明新科大成立半導體學院的目標明確,縣府做好各項扎根打底,與產官學合作,讓年輕人有就業機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