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聯3地文化 繡界探險開展

台南應大刺繡研發中心與雲林文化觀光處合作,策劃「繡界探險」成果展,透過刺繡藝術串聯雲林、台南、屏東學校與在地社區,推動傳統刺繡文化的創新發展。(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雲林縣文化觀光處與台南應用科大全球刺繡研發中心合作,策劃「繡界探險─刺繡文化之旅」成果展暨刺繡體驗活動,透過刺繡藝術串聯雲林、台南、屏東的學校與在地社區,推動傳統刺繡文化的創新發展。 繡界展覽至十八日止,規劃三大展區,其中「消失的針線─刺繡技藝與記憶延伸」展示台南應用科大師生創作,透過多元刺繡技法,讓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提升刺繡藝術的當代價值。南應大刺繡研發中心主任林妙姿表示,此次展覽不僅展現刺繡藝術的可能性,讓社區與學校透過工藝傳承地方文化,深化文化認同。 「雲林縣大埤刺繡地圖」結合雲林縣大埤鄉吉田社區發展協會與仁和國小居民,將刺繡藝術與社區文化。協會理事長謝昭奇表示,透過刺繡文化探險、藝術工作坊與故事分享,呈現大埤地方特色。 還有學生與在地的創作展區《原住民珠繡與童話布書》,由內埔農工師生將原住民珠繡技法融入珠寶盒設計,展現民族工藝的創意發展。由雲林縣新生國小師生以花生等在地農特產品為創作靈感,以2025繡出雲林農特產,結合地方特色與刺繡藝術。 此次展覽匯聚產官學合作,增進在地文化認同感,串聯雲林縣政府、南應大刺繡中心、雲林縣吉田社發協會、新生、仁和國小、屏東縣內埔農工及海德堡短期補習班,共同推動刺繡藝術的傳承與創新,落實USR,促進傳統工藝的當代傳承與創新應用。 雲林媳婦、南應大刺繡中心老師莊央姍表示,展覽透過刺繡藝術,將長輩、學生與社區鏈結,一針一線轉譯地方文化傳承在地故事。

Read More

南台USR見證 神農街花燈續閃耀

南台USR計畫團隊連續經營八屆的神農街元宵花燈展圓滿落幕,將花燈啟動路燈模式繼續在神農街閃耀。(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執行教育部文化底蘊USR計畫團隊,經營神農街元宵花燈展有成,今年初估吸引逾十五萬朝聖人潮。閉幕式在兩百位參與燈展自主學習課程學生見證下,揮灑彩帶與高空煙火與燈展的花燈再見,並啟動路燈模式,讓盞盞花燈轉換成路燈繼續在神農街閃耀。 蛇年神農街燈展除民眾賞花燈,並新推出超級比一比活動。因應神農街住民感受到國際遊客造訪的頻率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蛇年首次推出外國人畫花燈活動,獲得國際遊客支持,有來自德國、英國、加拿大、艾沙尼亞、芬蘭與馬來西亞等國遊客參與,除讓外國朋友認識燈展,也讓傳統年味多了國際的氛圍。 燈展閉幕式以燈展第八年的數字8為主題,在南台通識中心主任蔡蕙如、台南市文化協會創會長鄭道聰及中西區長蔡佳甫勉勵下,展開「圈圈無限大永續神農街燈展」活動,讓學生以螢光條與星星扣環組成雙環後,再由與會貴賓幫學生將雙環打開成8字,獲得貴賓們無限祝福,學生再以彩帶回送祝福。在無限祝福下送走燈展花燈,迎來繼續綻放光芒的路燈。 南台校長黃能富表示,文化底蘊USR計畫團隊創造神農街路燈的傳奇,讓老街在燈展後仍繼續的亮燈,贏得台南最美夜景的稱號。期待團隊能如今年燈展主題無限大,永續三00歲老街的燈展,落實南台的社會責任與永續老街文化的承諾。

Read More

高市中山工商特招班說明會 家長學子踴躍

中山工商特色招生餐飲管理科-主廚養成班/無國界料理班體驗情形。(記者吳門鍵攝)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中山工商配合教育部培育「務實致用」技職人才,已開辦十年「特色招生專業群科甄選入學」,成效斐然,九日辦理「一一四學年度特色招生專業群科甄選入學家長說明會暨術科測驗體驗營」,家長和學子參加踴躍。李昱平校長表示,特色招生專業群科入學管道,僅採術科測驗成績,可跨區就讀,包括主廚養成班、綠能光電產業技術班及AI暨物聯網產業技術班等都深受學子們喜愛。 李昱平指出,特招班著重實務,減少學用落差,禮聘業師教學,畢業即就業,可以無縫接軌,亦可選擇出國遊學或直升科大,校方配合國家政策於一0三學年度即率先辦理至今,如今已開辦十二科特招班。 李校長說,特色招生班除了符應中山辦學理念與社會產業趨勢,並由各科規劃極具特色課程,斥資千萬增設相關軟硬體設備,提供學生優質的學習內涵及環境。 特招班包括餐飲管理科-主廚養成班/無國界料理班、電機與電子群-綠能光電產業技術班及AI暨物聯網產業技術班、汽車科-智慧電動車班、機電科-智慧製造班、商業與管理群-多媒體暨電競產業班及金融投資暨智慧商務班、外語群-世界童話英語有聲書製作班及日本動畫聲優養成班、幼兒保育科-國際幼教師資班、觀光事業科-運動健康管理班、美容科-新秘暨影劇造型班。 「名師出高徒、一棒接一棒!」李昱平表示,特招班的特色在於非高雄區學生可跨區就讀,且只考術科測驗,是最早招生的管道,讓國中畢業生能早早決定升學目標,且班班有特色,例如成立主廚養成班也源自餐飲科栽培出許多主廚人才,如乾杯集團劉偉忠料理長、台北寒舍艾美飯店賴亦呈西餐主廚、DatenBank米其林指南入選成都餐廳牟善麟主廚、高雄洲際酒店中餐廳張守誠副主廚等。 李昱平透露,特招班的術科測驗很有「特色」,餐飲管理科考辛香料辨識與盤飾技巧;機電科考積木組裝;觀光事業科考自行車旅遊行程規劃;外語群考外語動畫辨識測驗等。 幼保科國際幼教師資班三年級的周芊佑同學指出,從小跟著家人露營,喜歡與小朋友互動,國中得知中山工商幼保科有海外實習機會,她從未出過國,高一、高二到新加坡等海外參訪與實習,讓她非常興奮,未來立志成為一位優秀的幼教老師。 幼保二乙班的方雅祺,國中參加國中技藝班,在中山工商幼保科邱美鈴主任推薦下就讀特招班,去年高一曾至韓國見習,並參訪幾家幼兒園,觀摩與台灣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她獲益良多。

Read More

大葉大學辦理植物蠟筆手作工作坊 讓蔬果廢料獲得新生命

大葉大學辦理植物蠟筆手作工作坊,讓蔬果廢料獲得新生命。(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大村報導 大葉大學藥用植物與食品保健系舉辦植物蠟筆手作工作坊,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結合環保與創意,讓蔬果廢料或是格外品獲得新生命。 工作坊由組員蕭媛之帶領學員運用薑黃、高麗菜、紅蘿蔔、紫薯、胭脂樹與在地植物或是廢棄蔬果,製作出植物蠟筆,不只是宣揚永續理念,更鼓勵大家使用天然材料取代化學製品,推廣永續應用,減少浪費與對環境的負擔,實踐三好校園「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的價值觀。 學員們一步步親手操作,從切菜、加熱調色到倒入模型,完成天然植物蠟筆的製作。學員張詠甄說,製作蠟筆的過程很有趣,在老師蕭媛之和孫芳君帶領下,發覺醜蔬果還可以創意運用,而且植物蠟筆無論是大人、小孩使用都很安全,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參加環保手作課程,實踐永續生活。難得的是這次活動也跟國際學生一起體驗作品,來自印尼、越南等國家的學生都很熱情,手作成為文化交流的最佳語言。 藥保系主任孫芳君指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食品、藥物、美粧產品以及其他保健產品,來源都與生物多樣性密切相關。學校特別開設生物多樣性應用共築永續微學程,透過生物多樣性、環境倫理、生命倫理和生物技術等課程,引導學生跨域了解生物多樣性價值與精準健康產業的關係。此次培訓出來的種子學生,將會將主題知識帶入在地社區,實際參與社區服務與教學實踐。  

Read More

中原大學「創新創業嘉年華」 AI驅動未來 產學共築永續

中原大學「創新創業嘉年華」,AI驅動未來產學共築永續。(中原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為搭建產學合作與創新創業橋樑,中原大學將於三月十八日至十九日舉辦「創新創業嘉年華」,迎接建校七十週年盛典。本次活動將展現中原大學在創新技術、創業教育、產學合作及創業育成上的卓越成就。桃園市市長張善政亦將蒞臨致詞,見證中原大學以學術實現產業應用之成果,並鼓勵校園創業及創新研發,合力推動桃園整體經濟發展。 中原大學產學營運處產學長張雍十日表示,本次活動主題為:「AI驅動未來,產學共築永續」,將匯聚校內師生的創新創業動能,結合產業資源,打造跨領域交流與發展的舞台,期望透過這場盛會,促進學術與實務的對接,推動創新創業生態的深化與拓展。 中原大學自創校以來,積極整合學術研發與產業需求,藉由建立堅實的產學合作平台,推動技術轉化與創新發展。此次創新創業嘉年華特別邀請校友、企業代表及新創公司共同參與,分享交流最新的創業趨勢與前瞻技術。活動內容涵蓋學生創業團隊競賽、專題分享、創業論壇、產學合作展覽等,透過多元精彩活動,展現創新能量,推動產學共榮。 「創新創業嘉年華」活動重點包括「未來啟航創新講座」將邀請業界專家與知名新創校友探討「未來生活與AI的關聯」,深入剖析AI如何改變日常生活與未來商業環境。「五大校級研究中心技術發表」則由校內薄膜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半導體材料暨先進光學研究中心、智慧製造研究發展中心、量子資訊中心及淨零轉型永續力中心,分別發表最新前瞻技術應用,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中原大學二0二五年度盛事「創新創業嘉年華」將於三月十八日在中原大學宗倬章紀念廳一連舉辦兩天,此為中原大學首度整合產學營運處之創新創業發展中心、產學平台暨專利技轉中心及產業加速器暨育成中心之豐沛資源與能量,打造首屆綜合性創新創業嘉年華,歡迎中原校友、業界專業人士、學生及在地青年踴躍參與。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和中優良筆記賞 分享學習成果

  和順國中舉辦學習筆記年度大賞,學生觀摩優秀作品。(記者施春瑛攝) 一樣的課程,卻有不一樣的心得和筆記!和順國中舉辦第3屆的「學習筆記年度大賞」,挑選出在彈性課程認真學習做筆記的同學,展出他們的優良筆記,讓其他學生觀摩,並利用班親會讓家長參觀,分享孩子的學習成果。 校長杜俊興表示,自108新課綱實施以來,和中就一直積極發展9門彈性課程教材,包括走讀台江、樂玩藝數及英樂人生等,來豐富學生們的學習,這不是原本8大學習領域的課程延伸,而是專門針對學校所處的台江地域特性與學生學習需求發展出來的彈性課程。 學生將歇後語畫成有趣的漫畫。(記者施春瑛攝) 教務主任李舒婷說,筆記大賞邁入第3屆,之前是展出課堂筆記,此次則是選拔校本彈性課程的成果筆記,而且今年的選拔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配合本土語的教學,運用閱讀策略「文轉圖」的概念,讓學生將校門口旁的閩南語諺語步道上的歇後語圖像化,讓每天上學經過時看到的歇後語,變成有趣的漫畫,讓孩子們更喜歡學習閩南語。 除了筆記大賞外,同步也展出藝能科作品展,由學校老師推薦學生的優良作品像是冰棒棍創作、杯墊設計、AI繪圖牌版及跟號螺旋創作等來展出,讓同學們開心展現在考試卷以外的天賦與創意。 校長杜俊興表示,兩項優秀作品展除了讓同學們互相學習之外,也讓來參加班親會的家長們可以來看看這麼棒的學習筆記,了解不同孩子的學習情況與經驗,增加親子溝通的話題。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市體育志工會 揪正億捐弱勢童棉被

  嘉義縣教育諮詢顧問王建龍(左二)偕同台南市體育志工委員會執行秘書戴己川(左一)、委員黃南慶(右一),將正億棉廠捐贈棉被送到偏鄉學校。(記者盧萍珊攝) 台南市體育志工委員會結合正億棉廠董事長吳松儒,在前台南市議會副秘書長王建龍媒合下,送給嘉義縣太興、太平、沙坑國小禦寒棉被,讓受贈的學童十分高興,感謝寒冬送暖。 今年1月16日屆齡退休的王建龍,獲聘嘉義縣政府教育諮詢顧問,因重視偏鄉教育,農曆春節期間與台南市體育志工委員會多位幹部談及,今年的連續低溫,讓人忍受不住,就怕偏鄉的學童也受凍,決定送暖到嘉義縣的偏鄉學校。 在地企業正億棉廠董事長吳松儒得知後,十分支持這項善舉,尤其是偏鄉學校需求一定力挺,於是提供65床禦寒棉被,且表示僅略盡棉薄之力,實不足掛齒,希望可以幫助偏鄉學童。 王建龍偕同台南市體育志工委員會執行秘書戴己川、委員黃南慶等人,先後抵達這三所學校,送上溫暖的棉被外,王建龍也準備台南特產無刺虱目魚給學校,取其諧音:思慕您,象徵師生相互仰慕尊重,營造友善校園。另有著作《偏遠地區學校教育與發展》,記錄第一線面臨的教育困境,與校長分享未來台灣教育發展與改變方向。 受贈學校除演奏國樂、歌舞、分享特色繪本及茶席外,也感謝來自台南的濃濃情誼,在寒冬中更顯溫暖。學生們也說,暖呼呼的棉被摸起來手感好舒服,蓋在身上一定很暖和,要帶回家與家人分享。 (記者盧萍珊)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一中教育旅行 走讀日本

台南一中到日本教育旅行,師生在富士山前合影。(台南一中提供) 為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強化跨文化學習,台南一中日前舉辦為期7天的日本教育旅行,除了在富士山周邊展開文化與自然探索,也特地造訪姊妹校靜岡縣藤枝東高等學校,深化國際交流。 南一中表示,師生一行人第一天抵達東京成田機場後,就去參訪左原水鄉與佐倉武家屋敷,了解日本江戶時代的水利與武士文化。接著,安排學生們到富士山周邊展開文化與自然探索,包含忍野八海、富士山本宮淺間大社、西湖裡根場合掌村,並在富士山二合目滑雪場體驗滑雪。 一行人之後前往御殿場,入住寄宿家庭,親身體驗日本家庭生活。日本Home爸Home媽熱情接待,準備豐盛的晚餐,讓學生們感受當地文化與溫暖的款待,體驗日本家庭生活,並培養跨文化溝通能力。 在告別寄宿家庭後,前往姊妹校藤枝東高校展開正式學校與文化交流。藤枝東高校熱烈歡迎南一中的師生來訪,特別安排盛大歡迎儀式,南一中學生黃宥富以英語致詞、陳錫雍用日語致詞,以及由詹安立、郭士瑋、林靖修和許容銓共同參與的歌唱戲曲表演,展現了語言能力與文化自信,贏得熱烈掌聲。 南一中學生還與藤枝東高校學生一起上英文課,透過語言學習強化國際溝通能力,並進行分組社團體驗,涵蓋劍道、茶道、吉他和運動等多元領域社團活動,讓學生透過實際參與感受日本的課外學習文化,深化雙方的交流合作。 此次行程也安排學生們分組進行東京都市的一日探索活動,透過實地的觀察和體驗來了解東京的生活與步調,培養自我學習與觀察能力。最後一天,師生參訪了成田山新勝寺,體驗日本宗教文化與歷史。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崑大數位學習認證 技專院校第一

崑大環工曹俊文(左起)、企管蔡享翰、企管楊泰和、資管游峰碩4位老師通過教育部數位學習課程認證,累計18年來認證總數達七十件,穩居全國技專校院第一。(崑大提供) 崑山科大數位學習領域表現卓越,連續18年榮獲教育部數位學習認證肯定,在113年度第2梯次通過普通化學(二)、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專題、人力資源管理專題及網站規劃與管理等四門課程認證,累計認證總數達70件,穩居全國技專校院第一。 崑大20餘年來積極探索並深耕數位學習領域,從教學平台建設到數位工具應用與教材開發,該校以國家發展政策為指引,循序推進並與國際趨勢接軌,持續推動課程與教材的數位化,並獲得教育部數位學習課程認證,確保教材品質達到高標準。 其中通過普通化學(二)認證的環工系助理教授曹俊文表示,化學課程是環工領域的重要基礎課程,許多處理操作均涉及化學概念與應用。然而傳統課堂因學生缺課或注意力不足,常致學習進度受影響,教師也難以重複課程內容。透過遠距教學課程與課程認證規範,學生可不限時地觀看教學影片,提供便捷且完整的學習機會。 通過「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專題」課程認證的學務長暨企管系副教授楊泰和提到,在大學教育中融入永續發展理念,對培育因應氣候變遷與淨零轉型挑戰的綠領人才至關重要。數位學習的融入進一步提升學習便利性,學生可彈性安排學習時間,特別適合需要兼顧工作與學業的人。 校長李天祥表示,校方致力推廣數位學習服務,持續優化軟硬體設施,朝向開放校園與智慧服務的目標邁進,打造行動化學習的環境,讓學生透過數位設備盡享自主學習的便利與樂趣。未來將持續改進與強化軟硬體設備效能,提升教師數位課程經營能力,增強數位化遠距教學技能,同時全面保障學生學習權益。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石門國小創校125年 校友回娘家

石門國小舉辦校友回娘家活動。(石門國小提供) 記者施春瑛∕南市報導 石門國小校友會於九日中午舉辦「校友回娘家」活動,吸引超過兩百來自各地的校友返校參與,共同回憶求學時光,聯繫深厚情誼。活動中,校友會除了表揚五位在各領域表現優異的傑出校友外,更特別追認已故校友林山泉為「尊爵校友」,表彰他對母校的卓越貢獻,場面溫馨感人。 石門國小創校已有一百二十五年歷史,校友會理事長何志章表示,去年石門館施工,未能在學校舉辦校友回校活動,許多校友都期待今年能夠重返母校,再次感受熟悉的校園氛圍。因此,校友熱情參與這次「校友回娘家」活動,現場氣氛溫馨而熱絡。 校友會頒發「傑出校友獎」,獲獎者包括李建興、何燿旭、黃國財、高金林與何學逾五位校友。這些優秀校友在不同領域皆有卓越成就;校友會今年特別追認已故校友林山泉為「尊爵校友」,感謝他生前對母校的貢獻。林山泉長年關心石門國小的發展,對學弟妹照顧有加,並特別成立「忠樓獎學金」,鼓勵認真向學的學生,幫助經濟困難的學子完成學業。 追認儀式上,林山泉兒子代表領獎表示,父親一生熱愛母校,希望學弟妹能擁有更好的學習環境與機會,他的這份愛心與精神將會持續影響後代,鼓舞更多人為社會付出。 石門國小歷史悠久,經歷了日治時期與光復後的不同時代,因此校歌也分為日文與中文兩個版本,活動中輪流唱日本版和中文版校歌,全場沉浸在濃濃的回憶與情感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