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國小親子科學園遊會 大手攜小手玩科學

安順國小舉辦親子科學園遊會,讓小朋友透過遊戲體驗科學的奧妙。(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為了讓更多家長及學子認識各級學校發展科學教育的成果,安順國小八日特別舉辦了一場結合闖關活動的親子科學園遊會,並邀請台南一中、瀛海中學、石門國小機器人社團到場設攤,大手攜小手帶領小朋友一起玩科學。 安順國小校長方建良表示,此次活動結合學校數理探索之特色,安排了一系列別具科學教育意義的闖關活動,就是想讓親師生能玩中學、學中玩,讓教科書裡的知識不再生硬,而是非常生動且有趣的。今年的活動不僅與台南一中科學班、科研社合作,也邀請到瀛海高中及石門國小等學校設攤推廣科學以及AI機器人,讓大家能從體驗中探索科學知識。 安順國小舉辦親子科學園遊會,讓小朋友透過遊戲體驗科學的奧妙。(記者施春瑛攝) 家長會長郭昇都也表示,這次的活動的闖關都是精心設計,從南一中所帶來的「飛行種子」、「氣球火箭」、「怪怪飛行器」,到瀛海高中的「甜蜜風暴漩渦」以及由屢獲國際機器人比賽大賞的石門國小「石門釣魚趣」等,都讓大人跟小孩玩得意猶未盡且驚呼聲四起。 安順學生王禹心說,他對天文科學很有興趣,對南一中大哥哥所設計的科學關卡特別有感,也從中體驗到流體力學的微妙。許恩綺說,AI科技是未來的趨勢,她對石門國小機器人闖關最有興趣。同班的萬宜臻與張芯僑則不約而同表示,包括用種子或紙做飛行器,或是用氣球做噴射火箭,甚至是學校志工媽媽教他們所做的棉花糖,都很新奇有趣,還能學到很多科學原理與知識。 方建良表示,未來學校也會常辦這類具有知識性與娛樂性的園遊會,除積極推動家庭互動熱絡情感,更藉著像科學活動闖關推廣等內容,讓孩子與家長們理解並善用AI人工智慧,培養批判性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Read More

2025年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 台大電機系廖婉君特聘教授獲傑出獎

「第十八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得主與主辦單位合影(由左至右):吳健雄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林明瑞、新秀獎得主黃彥婷博士、傑出獎得主廖婉君博士、新秀獎得主楊湘怡博士、台灣萊雅永續長陳家祥。(LorealTaiwan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全台首創且唯一專為表揚女科學家卓越貢獻設置的「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今(8)日公布2025年第18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得主。最高榮譽「傑出獎」由臺灣大學電機系暨電信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廖婉君博士榮獲;旨在鼓勵深具卓越科學發展潛力之年輕女科學家而設立的「新秀獎」則頒發給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黃彥婷博士及清華大學物理系與天文研究所副教授楊湘怡博士;此外,為支持具有優秀學業和研究表現的女性博士班研究生而設立的「孟粹珠獎學金」,頒給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博士班陳羿帆同學。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由台灣萊雅與吳健雄學術基金會於2007年共同創立,旨在表彰女科學家貢獻、樹立典範,以啟發年輕女性投入科學、勇敢逐夢,進而促使科學界兩性平等與多元共融,素有台灣「女性諾貝爾獎」之美名。截至2025年,「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已表揚55位優秀台灣女性科學家。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大專院校主修科技類的女學生人數占該類別全體學生人數的百分比,從2007年的31.4%,逐年持續上升至2023年的37.7%,增加了6.3%2。 「第十八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傑出獎、新秀獎得主合影(由左至右):新秀獎得主黃彥婷博士、傑出獎得主廖婉君博士、新秀獎得主楊湘怡博士。(LorealTaiwan提供) 擔任國立台灣大學副校長及台大講座教授的電機系特聘教授的廖婉君博士,為台灣通訊網路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也是台大電機系首位女性教授。廖博士的研究研究涵蓋無線網路、多媒體通訊、智慧邊緣運算、車聯網等前瞻研究,以其在無線及多媒體通訊領域的開創性研究而榮膺IEEE Fellow,並多次獲得各種傑出研究獎項肯定。廖博士的研究重視學理突破、實務應用及價值創造,除了帶領研究團隊從事創新性研究外,並長期將研究成果應用在實務上,積極善用網路專業知識協助政府及產業界,進行價值創造及轉型升級。 廖婉君在無線網路與多媒體通訊的研究中,開創高品質即時影音串流技術,突破各種通訊網路傳輸限制,以提供具服務品質保證之視訊直播、隨選及群播服務。在無線多視角視訊串流及數位混合實境方面,廖婉君研發5G/6G網路智慧邊緣運算核心技術以支援多人異地互動的沉浸式體驗,在滿足使用者低延遲及多人運作同步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網路傳輸資源需求,相關成果受到歐盟6G Flagship Expert Team關注,受邀撰寫6G白皮書,為全球邁向6G時代而做出貢獻。在下世代無線網路方面,聚焦綠色節能通訊及無線網路資源分配,為下世代無線網路提供完整的特性分析及紮實的理論基礎。 作為台大電機系第一位女性教授,廖婉君始終堅信:「性別從來不是障礙,關鍵在於要找到熱情與方向。」 在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擔任副教授的黃彥婷博士,研究著重在氣候動力學領域。黃博士利用高速電腦模擬探討大氣與海洋如何交互作用並影響全球氣候。黃彥婷的研究發現,南大洋雲的模擬偏差可能透過遙相關機制影響熱帶降雨,進而影響區域氣候模擬的準確度,這項發現促使多個氣候模式中心重新關注南大洋在全球氣候系統中的重要性。 此外,由於溫室氣體增加對北極氣溫的影響遠超熱帶,而南大洋是全球暖化的主要能量儲存庫,黃彥婷進一步推測高緯度氣候變化將對熱帶的影響將愈加顯著。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氣候期刊》(Journal of Climate) 和《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RL),為氣候學家如何探討年代際氣候變遷開啟新篇章。 在清華大學物理系與天文研究所擔任副教授的楊湘怡博士,研究著重於黑洞物理與星系演化,藉由高速電腦計算數值,模擬各種複雜的物理機制之間的交互作用,解析黑洞噴流如何影響星系與星系團的演化。 楊湘怡的研究率先在電腦模擬的數值模型中加入重要但常被忽略的微觀物理,以了解它們所造成的宏觀效應,解開銀河系中費米泡泡與義羅西塔泡泡的成因,研究顯示這些巨大氣體結構可能源自數百萬年前銀河中心黑洞的劇烈噴流活動,大幅我們增進對銀河系演化、黑洞噴流對星系演化影響的了解。2022年楊博士將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 Astronomy》,成為該領域的重要里程碑。 而就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博士生陳羿帆同學,專注於響應性高分子與奈米受限效應,其博士研究聚焦於奈米受限環境下的電性調控,並利用分子構型變化特性進行感測器與防偽材料設計。陳羿帆曾於德國卡爾斯魯爾理工學院進行交流,並於2024年獲國科會千里馬計畫補助,至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專注於降解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的多功能水凝膠開發。至今,陳羿帆已發表21篇國際期刊論文,榮獲2023中國化學會巴斯夫碩博士生創新論文獎、2024 TSIA半導體獎及國家新創獎等多項榮譽。 陳羿帆分享高中時曾參與吳健雄學術基金會及台灣萊雅協辦的「高中女生科學教育巡訪計畫」,在近距離的座談中,受到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的激勵,並曾反覆閱讀《她們,好厲害》這本書,深受傑出女科學家的故事鼓舞。陳同學分享:「後來能走上研究這條路,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明白許多心境與挑戰,當年的女性科學家前輩們都曾經歷過,因此即使遇到困難,也不覺得孤單。」陳同學希望未來也有機會用自己的經歷鼓勵更多年輕女學生。

Read More

創校1甲子 雙春國小走進歷史

  北門雙春國小積極推動海洋教育,獲獎連連卻仍不敵少子化,即將走入歷史。(記者盧萍珊攝) 獨木舟課程也是雙春國小推動的項目。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北門報導 創校六十六年的北門區雙春國小,受少子化影響,今年八月起停辦,正式走入歷史。原雙春國小學區將併入蚵寮國小,現有的十八位學生中除六年級五人畢業,其餘十三人將轉往蚵寮國小上課,教育局會以交通車接駁上下課,維護學童就學權益。全案經台南市教審會通過,送教育部備查。 位處偏遠沿海的雙春國小,礙於轄區內年輕人口外流嚴重,少子化更趨明顯,全校學生有二十二人,其中國小部十八人、幼兒園有四人,但四年級學生數掛零。有鑑於學生數銳減,教育局從三年前推動跨校合作因應,雙春一到六年級學生到蚵寮國小上課,每週一、二、四共三天,透過兩校交流,讓雙春學生適應新環境。 教育局二月中旬在地方召開公聽會,雙春併入蚵寮國小議題正式浮上檯面,現場多位雙春家長聚焦,對於併校後學生要遠赴四、五公里以外的蚵寮上課,交通問題要如解決?在地的雙春里長李連興表示,學校要被廢掉實在不捨,但沒有學生是事實,一旦廢校後不希望現有校舍荒廢,雜草叢生;另未來學校若需要人力管理也能考慮進用在地人。 對於地方所提意見,教育局回應,雙春併入蚵寮國小後,原校址為蚵寮第二校區,教育局將編列三百萬元維護費用,作為整理校址及解決學童上下學的交通問題,而原雙春國小學區雙春里也將併入蚵寮國小學區,因應一一四學年度採一般學區制,即將入學新生可向蚵寮國小報到。 雙春國小早在二十年前也曾面臨學生人數不足六十人,險遭台南縣政府廢校,經地方陳情反對保住學校,但再度不敵少子化,面臨廢校命運。

Read More

20年前地方力保 辦學績優頻獲獎 躲不過廢校

  創校超過一甲子的北門區雙春國小,二十年前面臨少子化險些廢校,經地方與校方努力,仍不敵沒學生窘境,八月停辦正式走入歷史。(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北門報導 二十年前在地方極力保護下免除被廢校的北門區雙春國小,經校方與地方努力下獲獎連連,辦學績效獲各界肯定,但仍無法逃脫少子化詛咒,面臨廢校命運,儘管地方十分不捨,但連神仙都救不了,只能眼看學校被廢。 雙春國小原是蚵寮國小分班、分校,在民國四十八年獨立設校,距今已有六十六年的歷史,學區內居民多以經營魚塭,從事養殖魚類為主,但隨著偏鄉人口外流,學童人數也跟著驟降,早在台南縣政府時代,民國九十二到九十四年間,當時縣府就以全校學生人數不足六十人為標準,逐步將未達標學校裁併,雙春也名列其中。 當時地方極力反對陳情,希望保住學校,如願留下學校後,在地的永安宮給予校方協助、熱心民眾也提供魚塭供學校辦理食漁教育體驗,校長林佑霖以生態性、社區化,推動海洋教育,發展具有雙春特色的課程,並配合社區整體營造,希望藉由觀光生態的行銷,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及人口回流,讓社區與學校維持雙贏。 校方辦學成績獲一一二年度全國戶外教育暨海洋教育模組與教學案例徵選國小教學案例全國優等、教育部戶外教育成效卓著獎全國個人貢獻獎、一一三學年度「Best Education-KDP 2024全國學校經營與教學創新國際認證獎」榮獲標竿首獎、優等佳績。 只是好成績並非保留學校的標準,在地民眾紛表示,學校很努力辦學,但沒有受教的學生,真的連神仙也救不了,二十年前躲過廢校一劫,沒想到二十年後再度面對,希望現有校址可以有效利用活化,千萬不要閒置才好。

Read More

南台國際生華語體驗 感受文化之美

  南台國際學生華語體驗活動,共有印尼等十國共計六十餘位學子參與,由副校長周德光(前排右二)偕同國際長及各學院長,與國際學生交流。(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積極打造國際友善校園,舉辦二0二五國際學生華語體驗活動,吸引來自印尼、印度、越南等十國共計六十餘位國際學子參與,透過文化之美等體驗,幫助國際新生認識台灣文化與華語,提供在台生活及校園資訊,協助順利融入大學生活。 國際學生華語體驗,由副校長周德光偕同國際長及各學院長與國際學生親切交流,展現南台積極打造跨文化互動平台的用心,讓國際學生在友善溫馨的環境中安心學習、快樂成長。 南台華語中心以專業師資、創新教學及沉浸式學習環境為特色,提供小班制華語教學,並透過真實情境與文化體驗提升學習效果。此次活動精心策劃一系列華語文化體驗,包含「文化之美體驗區」透過書法與國畫,讓學生親手揮毫,感受筆墨紙硯的藝術韻味;「南台人專屬體驗區」提供提袋製作,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將華語元素融入生活藝術。 「在台學習體驗區」彙整學院介紹、旅遊觀光文宣及在台生活資訊,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學習環境;及「在地小遊戲體驗區」結合吊酒瓶、毽子與跳房子等傳統童玩,讓學生在趣味遊戲中體驗台灣傳統民俗文化。 國際新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學習華語,創造難忘的學習經驗。

Read More

健康養生市場前景看好 崑大參訪燕窩工廠 認識樂齡產業

  崑大樂齡學程學生參訪新百祿燕窩觀光工廠,藉由導覽解說學習到實際的產業知識,了解樂齡養生產業的運作模式與未來發展。(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隨著二0二五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崑山科大樂齡生活產業管理學程安排校外活動,帶領學生參訪台南新百祿燕窩觀光工廠,藉由導覽解說學習到實際的產業知識,也深入了解樂齡養生產業的運作模式與未來發展。 崑大樂活學程師生參訪的新百祿燕窩觀光工廠,以結合觀光、製造與健康理念的經營模式,成為業界的典範。工廠不僅展示燕窩的製作過程,還詳述其對於中老年人健康的益處,讓學生們對健康養生產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導覽人員也強調健康養生產業在樂齡市場中的重要性。過程中學生們積極提問,也激發他們對未來投入相關領域的興趣。 樂活學程副主任趙久惠表示,日本是全球首個進入超高齡社會的國家,其養生產業發展具有參考價值。根據日本內閣府的數據,二0二一年日本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達到卅七兆日圓,這包括了健康食品、運動健身、醫療保健和護理等多個領域。而台灣根據經濟部統計處數據,二0二0年台灣的健康養生市場規模達到五千三百億元,預計每年將持續成長,尤其是針對銀髮族的健康管理與養生產品需求明顯增加。 樂活學程主任劉靜慧表示,樂活學程在這學期開設「樂齡產業概論」課程,思考如何將學生視野從教室延伸到產業界?故安排參訪,希望讓學生們實地了解樂齡產業的不同面向,尤其是如何將保健食品與樂齡族群的需求結合,為他們提供高品質健康產品。此次參訪除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更讓他們有機會體驗產業現況,為未來職涯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Read More

宜大提供高額200萬元入學獎學金 等你來申請

宜蘭大學提供高額二百萬元入學獎學金。(宜蘭大學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大學積極尋找具潛力且表現優秀的高中職學生,自一一四學年度起,提供大學部不同管道入學學生高額獎學金,繁星推薦、申請入學管道學測任四科成績達滿級分者,發給高額獎學金二百萬元,歡迎同學前來申請! 宜蘭大學為吸引優秀學生,繁星推薦、申請入學管道學測任四科成績達滿級分者,發給獎學金二百萬元,學測任三科成績達滿級分或任四科成績達頂標者,發給獎學金五十萬元;學測任三科成績達頂標或任四科成績達前標者,發給獎學金廿四萬元;學測任二科成績達頂標或任三科達前標者,發給獎學金八萬元。另外也提供多樣化的獎學金,涵蓋獎助、補助、救助等類型,共計五十餘種,確保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皆能獲得適切的支持。 宜蘭大學系所多元,設有人文及管理學院、工學院、生物資源學院、電機資訊學院,一一三學年度宜蘭大學全校系所分發率達百分之百,日間學制註冊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七點六二,在全國公私立大學中名列前茅,並穩居東部地區之首。

Read More

宜蘭永樂國小植樹日 共築綠色未來

代理縣長林茂盛等貴賓和永樂國小師生一起植樹。(宜蘭縣政府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為響應植樹節,宜蘭縣政府推動植樹減碳與生態保育,攜手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七日上午在蘇澳鎮永樂國小舉辦植樹活動。代理縣長林茂盛偕同永樂國小師生、家長、士敏國小學生、社區居民、志工夥伴及台泥蘇澳廠員工,共同種下光臘樹、山櫻花、烏來杜鵑及桃金孃等樹種,為校園增添綠意,恢復受褐根病影響的生態環境。 縣府指出,永樂國小原有三十餘株大樹,因褐根病枯萎,經縣府執行防治計畫,移除病樹並進行土壤燻蒸,成功控制病害。然而,校園綠蔭減少,因此號召師生、社區及志工共同植樹,期望儘早恢復校園生態景觀。活動由街舞社活力開場,烏克麗麗演奏及全校學生合唱《快樂天堂》,展現守護環境的決心。活動並安排環境教育課程,讓學生學習樹木知識、生態共生理念及褐根病防治,培養愛樹、護樹的觀念。 林保署宜蘭分署亦舉辦贈苗活動,提供姚金孃、烏來杜鵑及桂花等三千株樹苗,民眾捐贈三張今年度一至三月發票即可領取,並需自備環保袋。透過植樹減碳行動,邀請大家共築綠色未來,讓校園與環境更加美麗、永續發展!

Read More

大學品牌力排行 朝陽名列私立科大之冠

2025大學品牌力排名公布,朝陽科大以卓越的辦學績效,展現強勁品牌實力,穩居全台私立技職之冠。(朝陽科大提供)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根據104人力銀行最新公佈「2025大學品牌力排名」,朝陽科技大學再次以卓越的辦學績效,展現強勁的品牌實力,穩居全台私立技專校院之冠。這次排名依「知名度」、「學群力」、「未來能力」、「碩士論文力」、「國際力」、「研發力」、「產學力」、「職務能力」、「性格優勢」及「校友薪資」等十大指標,評比國內120所大學,朝陽科大在「總排名」及「碩士論文力」勇奪全台私立科大第一;18學群的分項評比中,搶進「數理化」、「建築及設計」及「遊憩與運動」三大學群排名,其中,「數理化」與「建築及設計」學群榮登私立技職榜首。 朝陽科大校長鄭道明表示,大學品牌力並非一蹴可幾,需靠長期經營,品牌力排名能獲得肯定,代表多年來朝陽在技職教育的努力,廣受社會高度認同。推動國際交流與智慧永續,朝陽科大連續8年蟬聯英國泰晤士THE全球最佳大學,2025 QS世界大學排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2024-2025年全球最佳大學排名,名列私立科大第一,辦學績效同時榮獲三大權威國際學術排名一致肯定,多位學者獲選為史丹佛大學統計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提升學術影響力。 朝陽科大在校長鄭道明(前排右三)的帶領下,發揮品牌優勢,畢業生多年蟬聯企業最愛。(朝陽科大提供) 以「碩士論文力」指標勇奪私立技職之冠的朝陽科大,學位論文被引用數已連續12年蟬聯第一,展現豐沛研究能量。因應生成式AI技術帶來的變革,朝陽科大率先加入「TAICA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AI技術優化導入永續課程,內容橫跨碳盤查、環境永續及氣候變遷等關鍵領域,透過專業師資帶領學子進行物聯網、大數據、智慧機器人、數位多媒體和智慧商務等研發及產學合作,培育IoT智慧時代所需求的跨領域AI國際人才。 今年大學品牌力的18學群評比中,朝陽科大在「數理化」、「建築及設計」及「遊憩與運動」三大學群排名表現尤為亮眼,專業受肯定,跨域創造力、數位應用力、團隊合作力及國際競爭力等面向獲得高度評價,整體表現超越多所國立學校。朝陽科大畢業生多年蟬聯企業最愛,近3年雇主滿意度調查顯示,雇主對朝陽畢業生職場表現滿意度高,願意繼續聘任之雇主比例高達95%以上。 朝陽科大建築系學子陳昱廷(右)榮獲2024年第20屆技職之光競賽卓越獎,由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左)頒獎表揚。(朝陽科大提供)

Read More

龍華科大培育專業人才有成 學子AI競賽勇奪Kaggle銀獎

龍華科技大學於113學年第1學期獲選教育部25所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學校。(圖/龍華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龍華科技大學於113學年第1學期獲選教育部25所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學校。日前工程學院智慧機器人技優領航專班學生匡立恆,跨校選修聯盟學校清大《資料探勘與應用》課程,並於期末專案中參加Kaggle平台上的「問題性網路使用」AI競賽,從全球3559支隊伍中,以排序前5%,第150名,榮獲Kaggle銀獎,表現值得肯定。 龍華科大說明,Kaggle成立於2010年,是一個進行資料探勘和預測競賽的在線平台,其宗旨是鼓勵來自全世界的大專院校師生、企業與社會人士從事AI實務設計,培養AI創新跨域整合人才。美國孩童心智研究機構於2024年9月透過Kaggle平台舉辦PIU競賽,期能運用AI分析與預測兒童和青少年在網路使用上的成癮程度,此次PIU競賽計有來自全球3559隊報名參加,前10名最佳隊伍獲頒金獎、排序在前5%的隊伍獲頒銀獎、排序前10%的隊伍則頒發銅獎。 匡立恆最終在競賽中以隊名「VictorKuang_lhu」取得銀獎的好成績。(圖/龍華科大提供) 聯盟課程輔導老師、龍華科大資訊網路工程系教授林學億表示,現今社會中各產業及領域皆大量導入AI相關應用,而Kaggle是全世界公認最大的資料科學社群與競賽平台。透過廣泛討論與實作資源分享,可讓技專校院學生快速累積豐富的AI學習經驗,並得以發揮技專校院實作能力來解決實務上的問題。 匡立恆同學指出,對於如何從大量資料中提取有價值的資訊深感興趣,因此選修了TAICA提供的《資料探勘與應用》課程,希望能深入了解資料探勘的理論與實務操作。而透過聯盟課程與期末專案的Kaggle競賽,學習到從資料預處理到特徵工程,再到AI模型的選擇與調整等AI與資料探勘的各項技術。 學習過程中,授課老師將資料處理及探勘的理論觀念深入淺出講解,並提供實際案例讓學子了解這些方法如何應用於真實世界。課程作業和考試也非常具挑戰性,而期末的Kaggle競賽則要求修課學子獨立完成資料探勘的各項工作,除了應用課程中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外,匡立恆還參考許多Kaggle討論區上的優秀作法,最終在競賽中以隊名「VictorKuang_lhu」取得銀獎的好成績。 匡立恆更特別感謝龍華科大提供許多支持與資源,讓他受益良多。尤其是與輔導老師一對一的諮詢,讓他在作業或專案中每每遇到困難時,輔導老師總會提供寶貴的建議,幫助釐清思路,並引導其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這樣的協助不僅讓匡立恆更有信心完成課業,也讓他感受到學校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有著真誠的用心與關懷。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強調,因應生成式AI衝擊並為企業加速培育AI領域人才,龍華科大除獲選教育部首批25所「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學校,鼓勵學子跨校選修人工智慧學程,並積極培養學子在工程、管理、人文暨設計等領域嫻熟運用AI解決問題能力,除透過統整教學資源開設AI課程外,並運用AI、雲端等數位科技輔助教學創新,打造智慧校園;學習內涵深耕智慧製造、AI、IoT、雲端計算、大數據、AR、VR、MR等應用科技與服務,強化學子AI賦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