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先進封裝業務開發處長鄒覺倫開講 提升龍華科大師生專業知能

龍華科大舉辦教師專業成長大師講座。(圖/龍華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為強化產學合作鏈結,龍華科技大學教師專業成長大師講座,11月14日邀請台積電先進封裝業務開發處處長鄒覺倫到校擔任講座,與龍華師生分享先進封裝相關技術資訊與未來展望,藉由與會交流,增進師生對產業領域的了解,並對企業管理、策略與思維等實務層面有更深入的認識,期能精進師生專業知能,提升學子就業競爭力。 龍華科大行政副校長林如貞介紹講者時,首先代表董事會董事長孫道亨及校長葛自祥,歡迎鄒覺倫在忙碌工作中仍願意抽空到校與技職學子分享產業發展與個人經驗,並表達崇高的感謝。鄒覺倫在先進封裝技術領域,有35年微電子產業經驗,學經歷豐富。泰國中泰電線電纜公司谷穗獨立董事伉儷、理律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王懿融等人都出席聆聽演講。 龍華科大教師專業成長大師講座,邀請台積電先進封裝業務開發處處長鄒覺倫到校,增進師生對產業相關領域的認識。(圖/龍華科大提供)   林如貞指出,台灣是全球聞名的「科技島」,近年隨著美中貿易戰演變為科技戰,先進國家紛紛將半導體視為國家戰略產業,而台積電擁有最先進晶圓製程的技術優勢,不僅是台灣的驕傲,更是兵家必爭之要。龍華科大是一所應用型科技大學,以培養產業所需人才及學生就業為首要目標,致力成為亞洲最佳的電子產業領域實務人才培育大學。 龍華科大提到,為配合國家重點產業發展需要,龍華科大是私立科大第一所獲教育部核准成立半導體工程系,亦是第一所同時具備完整半導體元件類產線教學中心的大學。建置有半導體元件製程中心、半導體材料分析研究中心,以及功率半導體封裝測試類產業環境工廠,培育學生具備半導體產業中游製程與下游封測專業知識與技能。 林如貞並期勉與會學子,台積電近幾年在龍華科大徵才並提供實習機會, 111年畢業學子繼續留在台積電任職的有7位、112年則有13位。今年龍華科大已有18位學生在台積電實習,12月初台積電會在學校舉辦實習說明會,龍華科大提供優質學習環境與豐富資源,希望每個學子都能把握機會,精進自我,發揮所長。 龍華科大表示,講座中,鄒覺倫以「先進封裝技術的展望」為題,簡要分享IC封裝與先進封裝技術演進、CoWoS技術等先進封裝產能,會後並回答師生提問。期望能帶給師生更多的啟發,並幫助龍華學子藉此半導體產業人力需求大爆發的機遇,掌握就業先機,讓自己的夢想實踐。

Read More

大甲高中廣告設計學程成果展 首度獨立專題展

大甲高中舉辦「廣藝相對論─藝術引力,曲率奧秘」璀璨登場,邀請各界人士與我們一起感受學生對創意的熱情與實踐的成果。(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大甲高中廣告設計學程學生畢業專題暨課程成果展 「廣藝相對論─藝術引力,曲率奧秘」 十八日上午在校內展覽廳盛大開幕,展期至 十一月二十九日止。校長高榮利表示,此次展覽融合了學生在廣設課程中的專業技術與創意思維,展現從學習到實作的豐碩成果。作品內容涵蓋 專題製作、立體構成、視覺傳達、攝影、微電影及版畫創作 等多元形式,邀請民眾共同探索廣設學程學生對「設計引力」的深刻理解與精彩詮釋。 這次展覽特別以創新的「揭綵」儀式開場,由高榮利校長、家長會長邱永承伉儷及來賓,攜手拉開電視機上的大緞帶,象徵設計的創意之旅正式啟航。更邀請各校設計群教授協助評審,弘光科技大學、嶺東科技大學、嶺東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亞洲大學等教授蒞校指導,這場展覽不僅是廣設學程首次獨立舉辦的高三專題展,更是學生僅一年半學習的專業力與創意實力的最佳呈現。 本次展覽的主軸-五大專題製作各有亮點:1.容鬱-以漫畫為媒介探討「容貌焦慮」議題,創作者將象徵焦慮的怪獸融入故事,藉由女主角的冒險旅程傳遞對自我價值的重新認識,並設計心理測驗與虛擬主播模型,增添互動性。2.團矩-一部專為學齡前兒童設計的動畫作品,透過可愛的角色向孩子傳遞「美無標準」的概念,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認同。 利校長表示,本次展覽為跨領域與實踐教育的結晶,不僅展現學生在廣告設計領域的專業力,還融合多媒材的創作與跨領域實踐,包括版畫技術、數位設計及手工立體構成等,帶來視覺與文化交融的饗宴。誠摯邀請社會各界人士蒞臨,與我們一起沉浸在設計與藝術的魅力中,感受學生對創意的熱情與實踐的成果。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創新教學 足球裝推廣好笛聲

永康區三村國小直笛團老師王維斌,除將直笛創意戲劇化參賽屢獲佳績,並獨創每週1~5,每天都是同一色系的「足球裝」穿著造型風格。(記者汪惠松攝)   永康區三村國小直笛團在老師王維斌指導推廣好笛聲下,創新將直笛團轉型舞蹈戲劇多元演出,參賽屢獲佳績,受邀演出不斷。王維斌並創意穿著「足球裝」,每天以同色系及上衣胸口處刺繡顆星數代表每週一至五,不僅創新直笛教學,亦獨創服裝造型風格。 成立28年的三村直笛團推廣直笛好笛聲不遺餘力,為吸引更多人欣賞,王維斌創新轉型加入舞蹈和戲劇的多元型態演出,每年均推出創新的戲劇,例如111年的《白雪公主的蘋果樹》、112年《少男時代》均深獲好評,而且這兩年代表台南市參加全國創意戲劇比賽都獲得優等佳績。今年更創新推出芭蕾舞戲劇《芭蕾奇緣》。 王維斌老師在執教34年中,不管擔任什麼職位,有兩件事情是他一直堅持要做的,一是推廣直笛好笛聲、一是品德教育。也因為這樣的堅持,在這些年中他獲得了2次師鐸獎、2次藝術活動奉獻獎、和1次Super教師的肯定。 三村直笛團參賽屢獲佳績,受邀演出不斷,除2023年創下全國唯一單一團隊,同一位指導老師王維斌帶領全台各縣市走透透演出紀錄,今年4月底並首次跨海前往澎湖4所學校巡迴演出。另也創造全世界唯一的一對直笛寶寶人偶葳葳和斌斌。 王維斌不僅把直笛創意戲劇化,也讓自己的穿著「足球裝」很有創意,從帽子、墨鏡、口罩、衣服、褲子、襪子、鞋子及手表帶都是同一色系,而且星期一會穿上衣胸口處繡有1顆星、星期二2顆星、星期五5顆星的足球裝。 王維斌說,足球裝的穿著大約是9年前的想法,一開始並非同色系穿著,是越買越多發現可以湊成同一個色系,才開始每天穿同色系的服裝上課。每天會有幾套不同顏色色系的足球裝,不管是帽子、墨鏡、口罩、衣褲、襪、鞋和表帶的顏色,紅、橙、黃、綠、藍、靛、紫色都有,全部衣服大概約有30幾套。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台社群博覽會 學生秀實踐成果

南台舉辦「南台人佇遮」USR× SDGs社群博覽會,學生們創新項目展示「文創與教育宣導」等五大社群,團隊並介紹分享社會實踐方案展現成果。(記者汪惠松攝) 南台科技大學社會責任暨環境永續中心,舉辦「南台人佇遮」USR ×SDGs學生社群博覽會,學生們創新項目展示「文創與教育宣導」等5大社群,內容包含文創、教育等,吸引逾500名教職員生駐足體驗,團隊並介紹分享社會實踐方案展現成果。 大學社會責任計劃(USR)的宗旨是透過大學的教育、研究和資源,積極回饋社會,並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近年來,南台USR計畫積極對接108課綱,將SDGs議題融入文創、教案和教具的發想,應用大學專業知能解決地方需求,致力於創新教學需求的素養導向。 南台社群博覽會中,各USR計畫團隊透過與國中小課程教學的協作,共創在地文化校本課程與教具教案,辦理跨領域師資培力工作坊,舉辦在地關懷與素養導向的暑期營隊等,將大學的專業知識、技術與資源分享到各教育階段,促進創新知識的運用與擴散,推動地方成長。 此屆博覽會活動精彩,學生們展示5大社群的創新項目。包括「文創與教育宣導」社群透過「轉轉認識五條港」互動遊戲介紹五條港文化;「青銀班底X高齡囝仔」社群透過黑盤互動遊戲,讓參與者體驗高齡者的不便;「鯉魚公西港樂潮」社群展示西港音樂劇演示影片,加深學生對西港文化的理解。 還有「點亮左鎮相放伴」社群,團隊以「沙包丟丟樂」教具箱介紹左鎮特產;「風狂實驗室」社群展示風機與發電設備,加深學生對綠能的認知。校長與教務長、學務長及各級主管也均到場為學生加油打氣,提升參與學生的熱情。 社群博覽會展現學生活動設計的巧思、對在地議題的熱忱及實踐中累積的自信。南台將在教育部第4期USR計畫中,持續擴大專業實踐力,期待在綠能、文化創生、健康促進與永續環境等議題上發揮更大成效,成為在地智庫並培育具有影響力的人才,邁出大學社會責任實踐之路。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英語兒童劇場 趣味中學習ABC

南市圖和南大英語系合作,透過英語劇,提升小朋友英語能力。(記者林雪娟攝)   台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和南大英語學系攜手合作推動英語學習,透過趣味十足的英語兒童劇場,提升小朋友英語能力,並促進親子間學習互動,南大學子演出《小王子與台灣常見環境災害》兒童英語劇,透過劇情,加深親子對環保議題認識,並從趣味中,學習友誼與責任真諦。 南大英語系改編知名法國繪本《小王子》,演出《小王子與台灣常見環境災害》兒童英語劇,透過小王子和狐狸所展開的奇幻星際旅行,一連串冒險,帶領觀眾認識環境保護重要性。 劇情描述小王子,為尋找新奇事物和人生意義,離開星球,與狐狸展開了一場奇妙的星際旅行,旅途中,他們來到三個特色鮮明星球,遇見不同的王,發現缺水、火災等常見環境問題;小王子和狐狸在幫助星球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習到如何珍惜資源和保護環境,並透過冒險,帶領觀眾體會友誼、責任與合作真諦。 南市圖楊馥菱館長表示,圖書館結合圖書資源,長期致力推動英語學習,希望透過多樣化學習活動,讓孩子們從戲劇中接觸英語,藉此提升語言能力。英語兒童劇場不僅是視覺與聽覺饗宴,更是寓教於樂的環境教育平台,讓更多小朋友在輕鬆愉快氛圍中,學習保護地球重要性。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廉潔教育 崑大×崑小寓教於樂

崑大電機系學會攜手永康崑山國小舉辦廉潔教育活動,透過「校園尋寶」等活動,讓參與學童在寓教於樂中學習廉潔的重要性。(記者汪惠松攝)   崑山科技大學電機系學會積極響應台南市政府政風處推動廉潔教育,攜手永康區崑山國小舉辦廉潔教育活動,透過「校園尋寶」、「60秒誠信不NG」、「菸害防制宣導」、「問答遊戲」及「電路DIY」,讓參與學童在寓教於樂中學習廉潔的重要性。 廉潔教育活動崑小共有25位學童參與,並有崑大電機系12位學生擔任工作人員,他們設計多項遊戲讓學童參與,其中「校園尋寶」,由學童尋找藏有廉潔問題的寶物,並在問答遊戲中展現對廉潔知識的掌握,同時體會到誠信和守則的重要性;「60秒誠信不NG」則讓學童們發揮創意進行影片製作,用鏡頭記錄下他們對誠信的理解。 另還特別安排「菸害防治宣導」,透過生動的圖片和影片,讓學童們了解香菸中含有許多有害物質,強調二手菸和三手菸對健康的危害,提醒學童們遠離菸害。最後電機系學會精心設計「電路DIY」活動,學童們使用麵包板、LED燈、電池、電線等元件,在隊輔指導下,一步步搭建屬於自己的電路。 在講解電路原理的同時,亦引導學童思考,電路中的每個元件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就像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有自己的責任,要像電路一樣各司其職,才能讓整個社會運轉得更順暢。 活動也邀請台南市政府政風處長高伯陽、崑小校長王文玲及崑大學務長楊泰和等參與。高伯陽肯定崑大電機系學會的熱心參與,並期許透過這樣的合作,能將廉潔的種子播撒到更多學生的心中。 崑大電機系主任暨系學會指導老師林俊良提到,很高興這次廉潔教育活動,能看到大學生和小朋友們熱情地參與,不僅讓學童對科學產生濃厚興趣,也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而大學生們除展現熱心公益的熱情與活力、也提升自己的溝通和組織能力,為校園廉潔教育樹立良好典範,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將更多專業知識回饋給社會。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培育汽車產業菁英 桃苗汽車捐贈全新汽車予竹市光復中學

桃苗汽車贈與全新汽車一輛給新竹市光復中學,作為該校競賽訓練與學習用車。(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為提供汽修科學生更好的實習設備,桃苗汽車贈與全新汽車一輛給新竹市光復中學,作為該校競賽訓練與學習用車,希望藉由企業的力量深化雙方產學合作的機會,幫助學校汽車科培育汽車產業菁英。 光復中學李詩慶校長感謝桃苗汽車對該校汽車科實務教學的肯定與支持,透過這次的車輛捐贈,支持光復學子在汽車技術的學習上更上一層樓,並助力參與全國技藝競賽的選手在競賽中脫穎而出,展現出色的實務技術能力。這輛汽車將成為學生熟悉汽車核心系統與實務操作的寶貴教具,能同步學習到校外最新的技術與技能,為未來的職場做好準備。 李詩慶說、光復高中與桃苗汽車的合作成效顯著,過去幾年來已有多名畢業生選擇加入桃苗汽車,為該公司的技術發展注入新血,雙方落實產學合作精神並助力企業的成長。 桃苗汽車總經理張喬柏表示,期望光復汽車科的學生能夠在汽車科專業實務技能上日益精進,讓學子們對現代的汽車科技有更深入的認識,落實企業回饋社會的責任,協助技職教育培養出學用合一的汽車產業未來人才。 張喬柏表示,桃苗汽車成立三十七年以來,已銷售汽車達六十六萬餘台,員工達二千餘位,其中有多位優秀同仁是光復校友,基於『取之於光復,用之於光復』之理念,希望此次捐贈活動更深化桃苗汽車與光復中學之產學合作關係,亦歡迎更多優秀的光復學子加入桃苗汽車大家庭。

Read More

宜縣士敏國小師生共學淨零 探索地方產業社區

蘇澳鎮士敏國小六年級十八位學生,家長及學校師生代表與環保局及台泥公司相關人士齊聚一堂,深入探索淨零排放與公正轉型的議題。(宜蘭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縣政府「J-Path宜路有你」淨零公正轉型系列活動計畫,十七日在蘇澳鎮士敏國小辦理「淨零田野環境教育─氣候公民素養系列課程」成果分享暨戲劇工作坊。聚集了蘇澳鎮士敏國小六年級十八位學生,家長及學校師生代表,環保局及台泥公司相關人士等約五十人齊聚一堂。此次活動為期十週的系列課程,帶領六年級學生進行田野調查、社區訪談與多元創作,深入探索淨零排放與公正轉型的議題。 環保局長許嘉琦指出,此次活動嘗試結合國小進行淨零公正轉型田野調查,充分展現環保局推動環境教育的創新與在地連結。課程設計特別串聯了蘇澳地區的產業和社區,學生們在外部專家的指導下,學習氣候變遷基礎知識、實地進行台泥礦區的田野調查,並透過採訪鄰近社區長安里、永光里等地方領袖,以及從木屐館走出永續之路的白米社區,了解淨零轉型如何影響在地生活。參與的學生表示,「這是我第一次進行採訪,印象很深刻,也更了解淨零是什麼,這件事真的需要更多人一起來參與」。 活動的亮點之一是戲劇工作坊,學生們在課程成果展示後,參與了一場戲劇互動工作坊,透過表演深化對淨零轉型的理解。士敏國小校長薛文哲分享這次活動,學生們不僅提升了氣候公民素養,還與社區產生了更深的連結,對於公正轉型和淨零排放的認識也更加全面。

Read More

後疫情時代 台日學者齊聚深入談論生死創傷自我照護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系友會提供)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系友會提供)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系友會提供)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今(17)日舉辦「後疫情時代的生命關懷」市民講座,台日學者專家齊聚探討後疫情的生命關懷。日本心理學專家岩壁茂教授談疫情集體失憶,提出創傷知情教育、對創傷者陪伴及創傷焦點治療;國北護生諮系助理教授郭瓈灧談「自我憐憫體驗」,以正念培育智慧與慈愛,同時還有「預立遺囑」、「預立醫囑」與「殯葬自主」等講座內容。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系友會與龍巖慈善基金會,今日在台北市青年局演藝廳舉辦「後疫情時代的生命關懷─『情緒、醫療、財產、殯葬』的自主與尊重」市民講座,吸引許多民眾參加。龍巖慈善基金會現場還發送「好命筆記本」。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主任李佩怡致詞時指出,疫情後大家能脫下口罩與別人見面,今日邀請專業優秀專家及教授從各種角度面向探討後疫情時代的生命關懷;龍巖慈善基金會董事長梁建芸說,疫情離現在也有四年時間,在疫情階段,大家無法為死亡前做準備的失落,希望藉由這次活動講座,重新收穫及療癒來不及處理的悲傷情緒;方俊凱醫師指出,在醫院安寧病房的臨床經驗,看到很多在處理哀傷問題,希望這次的講座可以幫助每一個人有更多的學習。 上午場由日本大阪立命館大學的心理學專家岩壁茂教授(Shigeru Iwakabe)主講,探討「疫情帶來的死亡與創傷」, 岩壁茂教授指出,請大家思考疫情結束了嗎?是疫情還持續著,還是情緒還持續著?大家對於新冠疫情的集體失憶,從集體創傷到集體失憶,好像很多人都不想去記得疫情發生,有些人回到一般日常生活,有些人還活在疫情影響之下。 岩壁茂現場統計發現,在場只有三、四成覺得疫情已經結束,而研究人員預估疫情對社會影響會至少持續50年,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帶來很多健康上影響,很多人在確診後也發展出心理健康的問題, 同時很多創傷在疫情間發生,包括污名化及悲傷等等。 岩壁茂也提到,創傷照護與治療金字塔最基本是民眾要具備創傷知情照護的認識,這需要推動民眾對創傷知情的教育,防止再次創傷;第二層是回應照護創傷的心理急救措施,需要對創傷者提供陪伴與同理心;第三層是提供創傷焦點治療,以專業心理治療,如身體經驗療法來疏導因創傷帶來的身心後遺症。 接著,國北護生諮系助理教授郭瓈灧談「自我憐憫體驗」,她以北極熊在研究人員的追捕行動時受到創傷,麻醉昏睡熊的身體自然做出劇烈顫抖之後,又以非常多次深呼吸而獲得平靜。帶領現場民眾認識人在受創傷後,亟需要以正念進行身體覺察與進行深呼吸,現場以沉靜緩和的語調帶領民眾進行身體覺察的呼吸練習。 郭瓈灧說,正念是有意識地、不加評判地,留心當下此刻,而升起的覺察,藉以了解自己,培育智慧與慈愛,利用覺知三角:身體、情緒、認知,「呼吸在哪裡,注意力就在哪裡」。 下午場中,望向光明的善終─談「預立遺囑」、「預立醫囑」與「殯葬自主」,龍巖慈善基金會特聘富銘律師、馬偕紀念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方俊凱醫師及龍巖慈善基金會禮儀顧問程一方董事,深入探討遺囑規劃、預立醫療決定與殯葬自主。富銘律師介紹5種符合法律的遺囑書寫方式,並舉實例方式,深入簡出的講解,讓大家能清楚瞭解預立遺矚的重要性。透過專家的分享來提升大眾對生命議題的認識,並幫助民眾為自己及所愛之人自主規劃新人生。 方俊凱指出,關於預立醫囑,台灣有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兩部保障善終權的法律,也有優質的安寧緩和醫療與全民健康保險給付,讓善終是可以預期的。然而,大家如果自己沒有在自己意識清楚的狀況下表達意願,再好的善終照護也無法獲得。預立醫囑,讓自己的善終權能被保障,也能讓自己和留在世上的親人生死兩相安。程一方禮儀師由「殯」與「葬」的文化,強調殯葬自主提前規劃的重要性。

Read More

〈中華學園〉龍興雲屬

新竹縣上智國小六年A班 ◎潘瑀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