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藝研堂〉拓展視野 永仁與日馬教育合作

永仁高中推動跨文化國際教育交流,接待日本函館大學師生參訪團進行互動交流,雙方透過課程展示、文化互動及討論,促進兩校間友誼。(記者汪惠松攝)   台南市永康區永仁高中今年8~9月積極推動與國際夥伴跨文化教育合作交流,包括赴日本秋田跨國教育文化考察、日本函館大學、馬來西亞姊妹校古晉一中到訪等,教師並計劃結合考察累積的成果設計適合學生的跨領域課程,拓展學生國際視野。 為促進國際教育,永仁高中校長余月琴8月間親自率領教師團隊,前往日本秋田市進行5天的教育文化考察,其中教育方面與秋田商業高校展開交流,雙方分享各自學校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秋田商高在企業經營、行銷等領域的課程經驗,有助永仁教師團隊進行課程上的創新與改進。 還有參與當地著名的「竿燈祭」,是文化考察重點之一,這個傳統節慶具有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內涵,教師團隊不僅親身體驗竿燈祭的表演,更了解日本如何不遺餘力的保存及傳承其文化遺產? 另教師團隊也進行城市探索和地理考察,參觀自然景觀與重要地標。永仁教師計劃結合這次考察累積的豐碩成果,設計適合學生跨領域課程,涵蓋歷史、地理及文化探討,並將秋田的竿燈祭作為主題,與永仁學生共同探討如何從不同文化中學習? 9月中旬,永仁接待日本函館大學師生代表團。函大師生與永仁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雙方透過課程展示、文化互動及討論,加深彼此對教育制度及學習方式的理解,促進兩校間友誼,也激勵學生對國際學習的熱情。 另永仁亦迎來馬來西亞姊妹校古晉一中校長李志鵬到訪。並與學生進行課程座談,讓學生有機會了解馬來西亞的教育文化和學校運作方式。由於當日適逢國家防災日演練,李志鵬也一同參與並觀摩永仁師生如何迅速確實完成各項防災演練,對台灣學校在災害防範教育上的成就表達高度讚賞,也將更深化未來兩校的合作關係。 永仁高中未來將持續推動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教育競爭力,為學生未來發展鋪設更加廣闊的道路。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台USR團隊 圓銀髮婚禮夢

南台科大青銀USR攜手富邦人壽與華山台南B,在暖心關懷一圓銀髮婚禮夢活動中,為兩對銀髮佳偶獻上祝福。(南台科大提供)   南台科大青銀共創USR團隊結合中秋節慶,攜手富邦人壽與華山基金會台南B共同舉辦「中秋關懷餐會暨銀髮婚禮」邀請來自玉井與安定的兩對銀髮佳偶穿上婚紗和西裝,由喜粵樓董事長陳明焜擔任證婚人,為長輩們圓夢,實現他們的婚禮夢想。 南台科大長期致力於實踐大學社會責任(USR),其中「青銀共創打造在地智慧自在不老力」USR團隊專注於打造青銀共融的友善環境,並培養高齡服務專業人才。此次活動與青銀共創USR理念高度契合,計畫主持人陳美珠帶領師生與團隊共襄盛舉,並攜手富邦人壽共同投入,促進學校、企業與非營利組織合作,充分發揮ESG效益。 活動中,青銀共創USR學生團隊還帶來了「心花開」帶動跳,並為銀髮佳偶獻上美好祝福。另活動現場由青銀共創USR計畫協同主持人許擇瑋整合該校資傳系團隊進行影像記錄,藉此培養學生專業實作能力。 台南市社會局長盧禹璁、社會局主任秘書陳雅芬、仁德區長黃素美、南台主任秘書汪輝明、富邦人壽台南業務區部長劉炳良等均到場支持,吸引近兩百位長輩參加,場面熱鬧非凡。 汪輝明表示,大學社會責任是南台的長期目標,在高齡福祉服務領域,學校有相關學院、系所與計畫團隊專注於人才培育。他強調,這次與華山台南B合作是一次寶貴的機會,實踐對高齡者關懷,也為學生提供珍貴學習經驗。 南台代理校長周德光表示,期待USR團隊未來能持續推動高齡福祉服務,將社會各界的關懷和能量導入需要幫助的孤獨或偏鄉長輩及相關弱勢團體。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大附聰、南護 教育資源共享

南大附聰與台南護專簽署校務發展合作合約。(南大提供)   台南大學推動南聰與南護攜手共好,在南大校長陳惠萍的見證下,南大附聰校長郭勇佐與台南護專校長黃美智分別代表兩校簽署校務發展合作合約,此合作將有效促進雙方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共享,為培育特殊教育與護理專業人才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台南護專在護理、長照及妝品等實務專業人才培育上取得顯著成果,並積極擴大招收原住民學生,協助學生透過專業教育翻轉人生並服務原鄉。而南大附聰則長期專注於特殊教育學生的發展,並在學前教育領域投入大量資源,幫助學生克服生理限制。此次合作,不僅解決護專擴班後的教學空間需求,也為南大附聰在優化教學環境及活化校區經營上提供助力。 雙方合作將涵蓋空間共享、學生交流及教師增能等具體計畫,護專與啟聰學校將共同使用部分教學空間及運動場地,並分擔校園安全維護費用。護專還將為啟聰學校的教職員提供進修機會,參與推廣教育課程及相關活動,進一步促進教學資源的運用與整合。 兩校校長均指出,這次合作不僅促進兩校的教育資源共享,未來還將推動校務發展與教育創新,創造更多雙贏的機會,為學生和社會帶來長遠的利益。 南大校長陳惠萍也表示,期望未來雙方能繼續深化合作,創造更多成果,讓學生受益,教育發展更加多元。此外,南大與南護後續也將加強彼此的聯結,進一步整合彼此資源,一起強化高等教育的競爭力,培育更多優秀人才。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賞析

Read More

〈中華學園〉日本電車

台南市志開國小三年孝班 ◎黃士銘

Read More

〈中華學園〉飄逸的水母

台中市梧南國小二年甲班 ◎姚品安

Read More

慈大青盈健身俱樂部學員展現腦力肌力反應力

慈大青盈健身俱樂部同學們卯足全力為自己爭取好成績。(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慈濟大學十一月校慶系列競賽正陸續展開,不只是學生間的友誼比賽,連青盈健身俱樂部八個班級的同學們也是卯足勁為自己班級爭取好成績。 慈濟大學青盈健身俱樂部課程廣受花蓮鄉親歡迎,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週共有八個班別二十一個班次一百二十五位學員,最資深班級自民國一一一年四月開始環狀課程班,還有今年三月才開始的肌少肥胖班,每隊選手皆需分別操作「肩推&踢腿」、「捲腹頂背+大腿內收外展」兩種機型,配合農場的割高麗菜/玉蜀黍和澆水進行動作,由學員接力完成。 先鋒隊班長簡敏惠表示,自己有肥胖肌少的問題,自今年三月開始加入後,她覺得精神變好、睡眠品質也變好,現在上下樓梯也不會喘了,大家都很珍惜可以上課的機會,平常大家除上課外,也會私下約出去玩,同學間感情很好。 學員陳碧娥女士說,之前出國參加很需要腳力的旅遊行程,發現自己雖是旅行團中最年長的但腳力完全不輸年輕人,相信這就是二年持續運動成效的最佳證明。 慈濟大學表示,青盈健身俱樂部本著慈濟教育的核心價值,期望藉由專業運動課程模組研發、專業師資與志工團隊及設備,提升民眾的腦身心健康、成為他人的身形典範,不但啟發自己更能啟發別人,更有能力利益眾生,民國一一0年成立了花蓮第一間銀髮俱樂部迄今,幫助許多長者找回健康。慈濟大學三十週年校慶之際,青盈健身俱樂部也透過腦力肌力大挑戰活動,展現社區民眾與慈濟大學共享共治的運動成果,期待邀約更多肌少症風險與體重過重的花蓮民眾一起加入運動逆齡、找回健康的行列。

Read More

原民知識擂台賽 崇明國小建興國中奪冠

  崇明國小獲得南市原住民族知識擂台賽國小組第一名。(教育局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教育局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舉辦第六屆「ila takibulru 我們一起來學習」原住民族知識擂台賽,今年擴大辦理,一共有兩百零六隊參加線上初賽,三十二隊進入實體決賽,決賽現場各個選手全神貫注,卯足全力應答,其中國小組最後由崇明國小蟬聯冠軍,國中組則由建興國中隊伍拿下第一。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本次原民知識擂台賽現場決賽參加人數近一百五十人,其中包含十八名原住民身分的選手。感謝所有參賽學校教師的指導,決賽當日進行最終對決的三十二隊學生,都是經過線上初賽脫穎而出的優秀學生,在決賽要考驗學生作答反應力與知識理解力,加計每個團員的得分貢獻,最終才有機會勝出。 上屆榮獲國小組冠軍的崇明國小,今年再度叩關,並有兩隊實力堅強的隊伍參加決賽,指導老師洪燕卿老師分享,平時訓練時會將題目數位化轉成線上測驗,讓學生可以利用課後時間運用平板加強演練。 安平國中布農族籍指導老師林秋琴老師表示,這次組隊成員全部皆為布農族學生,孩子在準備過程中透過ChatGPT用族語跟AI聊天,練習族語的同時也進行原民知識文化的學習。 經過一番激烈競爭,國小組由崇明國小「崇明晴悅彤行」隊摘下冠軍,二、三名分別是口埤實小「打遍天下無敵手」、崇學國小「崇學國小隊」。國中組第一名是建興國中「原來是這樣」隊,第二名為鹽行國中「66001」,第三名鹽行國中「Ado新時代」。

Read More

瀛中科學探究英文辯論摘銅

瀛海中學學生在今年全國高中科學探究英文辯論競賽獲得銅牌。(瀛海中學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瀛海中學學生組隊參加第三屆全國高中科學探究英文辯論競賽,憑藉團隊合作和出色的表現,從眾多隊伍中脫穎而出,其中吳奕陽、張品謙及楊凱同更以優異成績晉級決賽並榮獲銅牌殊榮,安南區長魏文貴也特地到學校張貼紅榜鼓勵得獎學生。 瀛海校長沈樹林表示,這次參賽經驗對學生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成長歷程,從遴選、前置準備、報名參賽到一路晉級全國決賽,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感謝指導老師薛龍、英文老師及導師洪慧真等師長在課餘時間的悉心指導與陪伴,協助學生提升英語演講與科學辯論能力,為比賽做足準備。 沈樹林說,學生在競賽中的出色表現,除了體現在科學教育與雙語教育的學習成效,在比賽過程中展現批判思考、跨文化溝通技巧以及科學素養等多元能力,亦將成為他們未來的學習與成長的堅實基礎。

Read More

邁入第23年 李國鼎講座 成大8學者獲獎

  成大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頒獎,今年共有八名學者獲獎。(成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一一三年「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頒獎典禮,八日在成大格致堂舉行,由成大校長沈孟儒及台達電子資深副總裁金壽豐共同表揚本屆八名獲獎學者。 李國鼎科技與人文科技講座,是由成大校友台達電子創辦人鄭崇華捐設成立,至今已邁入第二十三年。台達電子資深副總裁金壽豐代表創辦人鄭崇華向所有獲獎學者獻上祝賀,肯定獲獎學者都深耕研究領域,得獎乃是實至名歸。 今年有四名學者獲頒「李國鼎榮譽學者」,分別為成大電機系特聘教授梁從主、電機系特聘教授林志隆、物理系特聘教授陳岳男與生科產業系特聘教授王育民。其中梁從主教授致力提升台灣電力電子的國際影響力及能見度;林志隆教授在研究、專利與人才培育領域成就斐然,正持續研究開發整合AIoT光電及醫療領域在銀髮長照及傷口照護場域的技術進步以回饋社會;陳岳男教授投入量子電腦理論基礎研究逾二十年,向下扎根開辦全台首創的高中生量子微課程;王育民教授推動新創教學及投入藥物開發,長期投入研究的抗發炎藥物已成功技轉業界。 獲頒「李國鼎研究獎」的則有化工系柯碧蓮副教授、醫工系涂庭源副教授,來自泰國的柯碧蓮,領導的實驗室聚焦新儲能材料的研發;涂庭源則長期致力於體外組織微環境、微流體技術及血管晶片的技術開發。 另機械系教授藍兆杰、生物科技中心研究員陳俊延則獲頒「李國鼎金質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