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附中農業教學 觀摩乳牛修護蹄

南大附中暑假辦理乳牛修護蹄訓練班,參與學生藉由觀摩修蹄教學,了解維護乳牛健康之相關技術與管理工作。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大學附中暑假配合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北區分所在校內農牧綜合教學園區,辦理乳牛修護蹄訓練班,學生藉由參觀乳牛修蹄教學過程、了解酪農業在生產牛乳與維護乳牛健康之相關技術與管理工作,兼顧生產與動物福利的要求。 南大附中因應新課綱「自發、互動、共好」理念,結合課程及場地規劃,發展農業教學,為提升師生現場實務經驗,辦理乳牛修護蹄訓練班,內容包含乳牛場防治蹄病相關的飼養管理講習、牛隻蹄部構造解說、修護蹄技術經驗分享及觀摩牛隻修護蹄現場與常見蹄病修護方式。 活動中除牛隻修護蹄相關說明外,參與人員全程穿著防護衣,讓師生及學員在觀摩修護蹄技術的同時,也加強畜牧場防疫管理概念,落實基礎現場管理實務教學目標。學員透過修蹄師的講解,了解乳牛修護蹄所需相關器材、藥品及注意事項,再以乳牛蹄部實作熟練基礎包紮技術。 南大附中校長陳森杰表示,乳牛為該校畜產保健學程重要之教學動物目標,除提升畜產學程師生了解乳牛健康,也讓該校普通高中學生了解農業特色,落實「食農教育」環境的建構與推行,逐步了解未來專業發展性向。

Read More

高師大辦理全國大專資源教室新進輔導人員研習

高師大辦理全國大專資源教室新進輔導人員研習,以促進經驗傳承與交流。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師大繼去年於高雄首次辦理全國大專校院資源教室新進輔導人員工作研習,二十六及二十七日移師至台中續辦;高師大指出,本次活動結合大專校院特殊教育服務績優人員暨特色學校表揚典禮辦理,以促進經驗傳承與交流,與會人數達二百餘人。 本研習邀請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吳林輝司長及高師大楊巧玲教務長共同主持,吳林輝司長致詞感謝大專資源教室人員為特教領域付出,誠摯邀請與會者一同積極參與討論,無論是特教法修法後的內容或是實務經驗分享,相信大家都能從本次研習中有所收穫。 楊巧玲教務長表示,今推行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重視身心障礙學生的就學權益,希望透過研習讓新進輔導人員能夠嫻熟工作內涵,讓身障生得以在平等的教育機會及友善的環境中學習。 特教中心蔡明富主任指出,資源教室輔導員服務不同障礙特質的大專身心障礙學生,資教輔導員所扮演的角色及推動的特教相關工作顯得更為重要,本次的研習透過資深人員的分享,深入剖析各項輔導議題與面向,將促使特教工作更臻完善。 研習中特別邀請台中教育大學特教系洪榮照教授專題演講,以「特殊教育法修正後大專校院需調整措施及相關辦法」為主題,從特教法修法對大專特教的影響談起,進而分享大專資源教室之因應策略。

Read More

因應重劃區快速發展 九份子國中小二期校舍工程發包  

九份子國中小二期校舍工程順利發包,左起為劉木賢建築師、校長康晉源、鼎創營造董事長陳金保。(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因應九份子重劃區內住宅社區陸續完工交屋,就學需求大為增加,九份子國中小即將展開二期校舍工程,校方表示,除了將打造符合九項綠建築指標的鑽石級綠建築校舍,同時也會增設地下停車空間作為社區的公共停車場,工程已順利發包,由鼎創營造得標,預計一一六年完工。 校長康晉源表示,原先九份子國中小規劃小學部及國中部各年級皆招收五班,合計四十五個班級。但因重劃區國安里、海南里內公寓大樓建案相繼完工,吸引人口進駐,衍生國小及國中學生就學需求大為增加,因此在黃偉哲市長的支持下,將新建二期校舍工程以因應未來學子就學的需求。 此外,九份子重劃區因集合式住宅建案陸續完工,附近停車需求增加,由於道路寬度不足以增設路邊停車空間,因此利用九份子國中小西南側基地增設地下停車空間,做為社區的公共停車場,擴大周邊停車供給。規劃設計的劉木賢建築師表示,地下停車場採地下二層方式設計,預計可提供三百六十一個停車位;此外配合校園整體規劃,停車場地面層將興建標準兩百公尺的PU跑道運動場與球場。 教育局永續科指出,九份子國中小二期校舍暨地下停車場新建工程總經費約十三點三億元,由劉木賢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本次新建工程採購案採最有利標方式辦理,評選結果由鼎創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得標,工期七百二十日曆天,預計一一六年完工。 康晉源表示,本次新建二期校舍主要作為國中部教室,原本一期的國中部教室將提供為國小高年級教室使用,地下停車場除提供教職員車輛停放外,亦作為社區公共停車場使用。 鼎創營造董事長陳金保則表示,九份子國中小二期新建工程將面臨如何減少對學校教學活動干擾與學生上放學安全性等的諸多挑戰,期盼能在各單位的通力合作下,除如期如質完工,同時做到對周邊環境與教學活動的干擾降到最低,以減輕對全體親師生和社區民眾的影響。

Read More

龍華科大管理學院辦學品質卓越 通過ACCBE週期性再認證

龍華科大管理學院致力精進教育品質,培育E世代管理人才。(圖/龍華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國內商管教育界公認最嚴謹的評鑑機構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華文商管教育認證組織,日前審議通過2024年度認證結果,龍華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全院再度通過審查,續獲效期4年的ACCBE週期性再認證,展現該校管理學院致力培育E世代管理人才,持續提升教學品質與追求卓越之決心,獲得專業評鑑機構高度肯定。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指出,該校致力產學合作,與業界產學鏈結緊密,多年來蟬聯全國私立科大「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龍頭寶座。管理學院在2017年教育部宣布取消系所評鑑之際,提出認證申請,為學校教育品質嚴格把關,充分展現追求教育品質的決心。管理學院於2019年首次通過認證,此次全院申請進入週期性再認證並獲通過,足證辦學品質卓越。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偕管理學院院長陳元和出席領證,並分享推動認證的實務經驗。(圖/龍華科大提供) 葛自祥強調,龍華科大創校50餘年來,秉持「務實、卓越、創新」的教育理念,堅持「務實致用」的辦學特色,以培育兼具專業技術及人文素養的博雅科技人才為教育宗旨。儘管少子化現象讓私立學校經營日益困難,能於此時透過專業公正第三方嚴謹認證,讓學生和家長信賴學校在教育品質上的把關,正是學校突破少子化困境的最佳策略。龍華科大將持續精進教育品質,追求卓越創新,強化學生跨領域所需知識與技能,達成學用合一目標。 ACCBE組織審查委員認為,讓進來的學生「學有所長」,真正獲致學習成效,才是學校長期發展與存留的關鍵因素;而這也正是認證重視「目標導向辦教育」及力促「管理學院實體化」的緣故。龍華科大管理學院之體質良好,委員期勉該院未來持續朝「學院整合」邁進,並追求教育目標的縝密連結、品保機制迴圈各階段的全員參與和落實、教師專業實務能力的持續發展,以更有效利用資源,提升學生整體學習成效。 龍華科大補充,該校管理學院成立於2001年,設有資訊管理系暨碩士班、企業管理系暨碩士班、工業管理系、數位行銷暨跨境商務系、財務金融系等5系2碩士班。學院以「培育新世代術德兼備,畢業即能與業界接軌之專業技術與經營管理人才」作為整體發展目標,同時配合「政府5加2創新產業」發展,著重強化智慧商務服務,包括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數位金融、數位物流等實務技術及應用技能,讓龍華學子畢業後更具職場競爭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崑大績優華語小老師 赴泰交流

崑大空設、視傳系華語小老師,前往泰國姐妹校泰國-台灣(BDI)科技學院進行華語文教學,完成近一個月的教學實習,為推廣華語奉獻一份心力。(記者汪惠松攝) 崑山科大華語中心執行教育部海外實習深耕計畫,由教師吳鴻傑帶領空設、視傳系華語小老師,前往泰國姊妹校泰國-台灣(BDI)科技學院進行華語文教學,於備課討論、實務演練及授課等均能盡心學習,完成近1個月的教學實習,為推廣華語奉獻一份心力。 此次赴海外華語教學實習之學生為112學年遴選出的績優華語小老師,包括空設系三、一年級的黃宥茲、王筠捷,及視傳系一年級蕭漪橙、王雯婷共四人。赴泰教學前,華語中心主任蔡美端規劃一系列密集培訓課程,延聘華語教學界資深教師利用週末進行廿七小時的華語小老師職前基礎培訓等。 另為強化華語教學專業知識,磨練華語教學技能,增加了正音、漢字、語法、數位媒體教學運用、分級創意華語教學與活動設計實務演練、撰寫教案及班級經營等59小時的培訓與演練。此外更特聘泰國籍老師教授泰國文化及基礎泰語,以期實習學生能儘快融入當地環境。 今年7月師生赴泰國─台灣(BDI)科技學院進行交流,讓學生親自擔任華語課堂上的實習教師,教導不同班級且華語程度不一的泰籍學生,從中學習如何撰寫與修正單元主題的教案?模擬課堂可能狀況,增強教學現場的臨場反應等。還有熟悉泰國生活、語言的企管系三年級僑生張永鳳同行協助溝通。 蔡美端表示,崑大華語中心在校長李天祥支持下積極耕耘十餘年,培訓在校生具備華語教學第二專長。此次華語小老師駐點泰國實習教學,不僅優化其華語的教學技能,表現亦獲泰國學生的愛戴與教學主管的肯定,讓崑大更添讚譽。 空設三年級黃宥茲表示,這是她第一次出國卻不是去旅遊,經此次海外實習了解到老師備課辛勞、上課秩序控管不易、遊戲出現問題須立即調整等,在教學過程中有苦有樂,課後的檢討也讓她學習到更多的華語教學技巧。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南商×文創旅店 打造新亮點

配合台南400,文創旅宿業者南兜漫旅飯店和台南高商觀光科攜手合作,讓造訪台南旅客,對台南400有更深刻體驗。(記者林雪娟攝) 配合台南400,文創旅宿業者南兜漫旅飯店和台南高商觀光科攜手合作,共同打造台南400創新聯名企畫,包括旅遊、體驗,結合學術研究和實際產業,為台南旅遊打造全新體驗。 南商學子為飯店打造創新產品和服務,滿足不同旅客需求及豐富多元的台南旅遊體驗,如配合暑假,為親子團設計適合遊程、為有交通工具的旅客,規劃兩天一夜的大台南旅遊行程。若沒有交通工具,也不想跑遠,可以根據旅遊小冊和語音導覽,漫步探索飯店周邊的人文歷史和美食景點;若只想泡在飯店休息,師生合作,推出八款結合台南在地元素的無酒精飲品。 南商觀光科科主任陳珮真表示,以創意和創新,結合台南地方特色和在地企業專業,透過產學合作,在觀光產業中,推出聯名商品和服務;南兜漫旅總經理江惠明提及,雙方除是商業合作,更提供平台給年輕學子展現創意和成長茁壯機會。 身為文創旅店,結合台南元素的創意毛巾折疊技術,除是房務實務,更透過視覺,讓旅客增加對旅店和台南的美好印象;來到台南,美味小吃不可少,推出府城懷念好味道,更讓人品嘗到舌尖上的美味。南兜漫旅指出,此次合作讓所有人對台南400更有參與感,和台南在地更有高度凝聚力。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台北金鵰微電影展 成大抱雙獎

成大「相伴2026」USR計畫團隊推動高齡者「動態生活」。 (成大提供) 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辦理的「2024第八屆台北金鵰微電影展」,今年全台共有183部作品參加,其中成功大學有兩件USR計畫作品榮獲「永續微電影獎」,分別是「相伴2026」USR計畫團隊的《樂齡生活動起來》、以及「惡地協作」團隊的《築,再生新機》。 成大表示,「相伴2026」計畫團隊結合許多資源,走入十多個社區,與九百多名長輩一起培養運動習慣。成大學生與高齡運動志工分工合作,學生透過課程與研究學習並提供協助,志工則長期陪伴社區。團隊也走出台灣,將戰鼓運動分享給新加坡與澳洲的高齡者。 成大相伴2026計畫多年來推動高齡者「動態生活」,希望把運動、身體活動以及健康的正面思考融入高齡者的日常。計畫宗旨期望營造一個新生活型態,讓高齡者朝向健康老化、正向老化,迎接自己的未來下一個新世代的生活。 成大惡地協作團隊希望築起友善共好、永續經營的竹產業環境。(成大提供) 成大惡地協作團隊從2019年起,著手調查惡地區域產業鏈、盤點竹林資源分布等,建構鄉村少有的基礎資料庫,也與社區夥伴協力製作竹構裝置藝術,並邀請竹產業的產官學單位在活動中對話溝通,建立各方的信任互動,共同期盼在這片土地上築起友善共好、永續經營的竹產業環境。 成功大學執行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表現亮眼,自2017年開始執行第一期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並於2022年開始參與「台北金鵰微電影展」,分享社會實踐的點滴故事,展現推動社會責任的使命與成果。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崑小夏日樂學 文化踏查美濃

崑小結合夏日樂學計畫開設崑山客讚快樂學課程,師生走出課堂前往高雄美濃區進行文化踏查。 (崑小提供) 永康區崑山國小暑假結合夏日樂學計畫,開設崑山客讚快樂學課程,安排二、三年級師生共計20餘人走出課堂,由主任、老師、客語薪傳教師帶隊前往高雄美濃區進行文化踏查,透過導覽解說,讓學生們以小旅行方式深入了解當地的客家文化和歷史典故。 崑小進行美濃客庄踏查活動,由教務主任陳谷易、客語薪傳教師管世瑗、劉紹桂老師帶隊,走出校園前往美濃參訪開基伯公、敬字亭、東門樓等著名傳統客家文化景點,另外也看到傳統客家建築及了解堂號的由來與意義,藉由導覽老師們的解說,加上一步一腳印的走踏行程,體驗濃濃客家人文風情,讓學子們對於每一個映入眼簾的景點印象深刻。 崑小以小旅行方式深入美濃了解當地客家文化和歷史典故。(崑小提供) 美濃地區最早的開基伯公壇建於乾隆元年,在靈山山腳下建立開基伯公,每日往返於美濃和里港武洛之間,是為客家人移墾美濃地區之始。管世瑗老師說,早年客家人到達新的地方進行開墾時,會先設立伯公以庇佑開墾平安,因此美濃開基伯公是先民開墾時最先到達的地方,也是聚落的一個重要指標。 瀰濃庄敬字亭是美濃目前遺留的四座敬字亭中,最為古老且完整,為國家三級古蹟。劉紹桂老師說,亭內收藏了許多珍貴的文獻和碑刻,這些遺物不僅記錄了當地的重要歷史事件,也反映了美濃早期客家人的社會風貌。 東門樓是美濃當地著名的地標之一,乃是重視教育的客家人為希望子孫輩出。陳谷易主任說,東門樓不僅是一座建築,更是一種精神象徵,代表著美濃的歷史、文化和傳統。參加同學興奮分享很難得有機會到美濃,看到好多平常上課中老師有提過的景點。 崑小校長王文玲說,美濃區是台灣著名客家文化聚集地之一,其獨特的文化遺產和生活習俗使其成為了解客家文化的重要窗口,非常感謝國教署夏日樂學計畫提供該校設計此次實地踏查體驗及學習機會。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新北嚴選專業學習社群150群 教師專業多元成長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致力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社群深化,執行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計畫已經長達10年以上,聚焦社群發展金三角,強化社群專業力、領導力及擴散力。社群型態從早期的「1.0─校校有社群」到「2.0─師師有社群」教師專業類型更為豐富多元化。本(113)學年度經專家教授嚴選150群專業學習社群,持續專注支持全市教師專業成長。 150組專業學習社群突破以往舊有慣例,新增跨校社群領導人培訓課程,讓帶領社群的核心人物得到實質的協助,進而回饋學校社群內;強化教師專業共學組織實際運作,邁向典範社群,到需要協助的學校進行經驗分享,讓參與社群的教師得到更具體的指引與鼓勵。透過一群人共同備課、討論及互相扶持,讓教師在教學的路上不孤單,一起走更長遠的教學之路。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經營了10年以上的「淡水河岸特教跨校專業社群」成員是來自淡水和八里區的國小資源班教師,社群為拓展特教的理念於去年舉辦三場的「識字策略介入」線上研習,開放給各縣市的特教教師報名參加,將社群深化擴散推廣到新北市以外。每次的教學分享都很精采,鼓勵大家都能將社群研習活動應用實踐在課堂教學,達到「跨校共好」的預期效益。 成立4年的中山國小STEAM社群中的小美老師表示,在P*Lab可能實驗室與夥伴共學研發創新課程,從科學和美學出發,來秉持「跨域共創」招攬好夥伴入坑,讓大家從不要找我參加到搶票入社群增能充電。PBL和SDGs也融入共學,增加能源及環教多元議題,ㄧ步一腳印的實驗STEAM的可能性!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強調,教育局持續支持教師升級,才能帶好每一位孩子,提升課堂教學品質,讓教學實踐於學生。113年8 月起總計有14組典範社群將在新學期開始執行全新任務,期許將社群團隊的概念深入各區學校,利用優質正向的社群來提升教師專業。日前甫結束的2024年教育豐年季即是利用名師社群推廣團體共備之精神及夥伴協作共創教育美好風景。期待接下來11月「夢的N次方-教師專業成長研習活動」及接續12月底HOW課馬拉松,聚集全國教師一起共備成長,為今年的教師專業成長畫下完美的句點。

Read More

新北暑期小一營隊 助自閉症新生順利入學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為幫助自閉症學童順利適應國小生活,新北市教育局與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攜手推出「113學年度自閉症學生入學準備班」。為期兩週的課程於三重區集美國小及板橋區埔墘國小辦理,課程涵蓋生活技能訓練、社會技巧及學科學習等,並透過模擬小學校園環境,幫助提前適應學校生活與規律作息,減少入學後的適應挑戰。 營隊負責指導生活課程的陳老師分享,回想起營隊第一天與學童小安(化名)的互動,仍忍不住感動落淚。小安不願離開父母的懷抱,也無法進入教室,在耐心陪伴及指導告知:「你不必急著進去,我們可以慢慢來。」且接下來的每一天,老師都主動走到門口迎接小安,用微笑及安撫的話語提供足夠的安全感,漸漸地小安開始放鬆,甚至主動拉著老師的手進教室。看到孩子從害怕到逐漸適應,這份改變讓老師們覺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小哲(化名)在營隊開始時,對新環境充滿恐懼,總是在早上來到營隊與媽媽告別時哭泣不止。小哲媽媽李女士坦言,作為一名自閉症孩子的母親,時常感到孤單和無助。然而,營隊的老師們以溫暖與專業耐心引導小哲,讓孩子漸漸融入團體生活。某天看到小哲在課堂上首次舉手回答問題,看似簡單的舉動讓媽媽感動不已!分享回饋自己從沒想過孩子會有這麼大的進步,營隊讓自己重新燃起了希望感! 小天(化名)最初對營隊的活動參與都保持距離,總是選擇默默一人在角落玩耍,營隊老師們沒有強迫小天立刻融入,而是邀請其他同學們主動靠近小天。隨著每天的互動增加,小天變得越來越自信,同班的孩子們再邀請小天一起玩遊戲,也讓小天成功地踏出自己的第一步,甚至能在小組合作中表達自己的想法。當小天在營隊結業式站上台領取證書時,臉上露出過往從未有過的自豪感。小天父母激動地分享這是第一次看到孩子如此自信的笑容,很是感動!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透過這次暑期新生營隊入學準備班,不僅幫助自閉症學生更順利地銜接與適應國小生活,也協助更多人更理解「星星兒」的特質與需求,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自信與勇氣,迎接嶄新的學習旅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