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五所國私立大學七日同步舉行畢業典禮

教育部鄭英耀部長在高醫大畢業典禮中,勉勵高醫大畢業生相信自己的力量,You can make it!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五所國私立大學七日同步舉行畢業典禮,教育部鄭英耀部長引用高醫首任院長杜聰明博士傳記《南天的十字星》中的一句話—「信仰偉人的行為,自信自己的力量」,勉勵高醫大畢業生相信自己的力量,You can make it!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勉學子迎戰人工智慧;校長王政彥勉學生勇敢Re啟人生每一步,走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與光明大道;高雄大學校長陳啟仁期許勇敢逐夢、永續關懷社會;文藻外大校長莊慧玲則期勉迎向嶄新的旅程,追尋並實現屬於自己的夢想。 高醫大畢典特別頒授名譽博士學位予中央研究院楊泮池院士,並由教育部鄭英耀部長擔任見證人,象徵對醫學教育的傳承與致敬,為畢業生樹立典範。楊泮池院士是國立台灣大學前校長,亦是國內外首屈一指的肺癌研究權威。 中山大學今年特別將畢典主視覺設計融合「AI2」理念,以機器人象徵智慧與科技結合,透過虛實視野,期許畢業生能以開放的心態擁抱科技,善用創新工具,以兼容並蓄、多元共融的觀點,在藝術與理性間找到專屬的智慧平衡,迎向充滿可能性的未來。 高師大畢典特別請來知名藝人黃瑜嫻(小嫻)致詞祝福外,屏大陳永森校長、曾繼輝總會長、校務顧問林富男、陳天保及許正吉等各界貴賓及校友,均盛情到場與畢業生共享喜悅。 高雄大學校長陳啟仁勉以「帶著勇氣、責任與影響力,迎向未知的未來」,以及鼓勵畢業生「不一定是燈塔,但可以是一根火柴,為他人照亮一小段黑暗」,高雄大學校長陳啟仁期許勇敢逐夢、永續關懷社會。 文藻外語大學畢典結合AI應用,增添創新亮點。典禮開始前,播放一首由畢業生與畢聯會共同運用AI創作的祝福歌曲,溫馨感人;典禮尾聲,畢業生只需掃描現場螢幕上的QR code並輸入學號,即可獲得文藻專屬送上的畢業祝福語,成為典禮中的一大亮點。

Read More

逢甲大學機電系畢業典禮臨時取消 校方致歉擬6月下旬補辦

逢甲大學機電系畢業典禮因為涉及性平事件,兩方家長對峙開罵,導致畢典延誤二小時後取消。(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逢甲大學機電系六日舉辦畢業典禮,有畢業生投訴,因為涉及性平事件,兩方家長對峙開罵,要求對方離開,校方調解無效,畢典延誤二小時後取消,有學生哀號「我爸特地從馬來西亞來結果遇到這種事情」、「一生一次畢典就這樣毀了!」校方表示,「深表遺憾,並對受影響的畢業生及蒞臨現場的親友表達最誠摯的歉意」,並將於六月下旬補辦典禮。 逢甲大學機電系前天舉辦畢業典禮,疑二名畢業生有糾紛,雙方與家長不滿對方在會場,要求離開,校方調解不成致畢典延誤約二小時仍臨時取消,讓其餘學生錯愕,有畢業生PO文表示,「我無語了、逢甲!」,「重點我爸特地從馬來西亞過來!六十幾歲還要跑那麼遠!結果遇到這種事情」;其他畢業生、脆友也紛紛留言撻伐。 逢甲大學表示,畢典開始前,現場出現涉及校園性別平等事件調查中的雙方,基於校園性別事件防治準則第二十六條規定,為避免當事人正面衝突、降低對學生受教權及校園安全影響,校方責成相關單位與系所緊急研商並積極協調。 不過,逢甲大學說,雙方最終未能達成共識,導致典禮延宕超過二小時,考量現場秩序與整體安全,系決議暫緩典禮進行。 逢甲大學表示,理解並重視畢業生及家長對未能如期完成畢典的失望與不滿,已與機電系研擬六月下旬補辦畢典,確保每名畢業生都能獲得莊重且圓滿的畢典。

Read More

大葉大學舉行畢業典禮 逾千名畢業生展開新旅程

大葉大學校長方文昌在畢業典禮中勉勵畢業生。(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大村報導 大葉大學七日舉辦一一三學年度畢業典禮,逾千名畢業生在親友與師長的見證下,展開人生新里程。 典禮由校長方文昌主持,邀請建大工業總裁楊銀明、精誠中學校長游源忠擔任致詞嘉賓。楊銀明以座右銘「勤為本」勉勵畢業生,無論未來選擇繼續深造,投身職場,或是創業築夢,都能保有堅持與努力的態度,為自己開拓更寬廣的路。 精誠校長游源忠表示,大葉大學師長以愛心耐心教導學生,引領學生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他鼓勵畢業生,人生不是尋找最短路徑,而是要找一條走得長、走得久的路。 大葉校長方文昌表示,很開心又迎來一屆充滿希望的新世代校友,畢業生在知識與努力的旅途邁出關鍵的一步,未來需要具備國際視野、跨域能力與永續思維的人才,期盼畢業生們懷抱熱情,勇敢追夢,遇到困難時,請記得大葉永遠是你們的家,永遠為大家加油。 大葉董事長韓繼綏恭喜畢業生順利完成人生的重要階段,踏入充滿挑戰與機遇的世界,同時勉勵畢業生學習不會停止,在工作與生活中,別忘了保持熱情與學習的初心,持續精進、勇敢面對人生的風浪,讓大葉以你們為榮。 校友總會理事長徐炳欽勉勵學弟妹們,畢業是人生新的起跑點,面對未來的挑戰,要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優秀,實踐價值與責任,校友總會永遠是大葉人的後盾,無論在哪個領域發展,都歡迎共同交流成長、相互扶持。

Read More

宜蘭大學一千六百0二位學生畢業 聖文森大使親臨祝福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駐台大使柏安卓致詞,祝福全體宜蘭大學畢業生。(宜蘭大學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國立宜蘭大學於七日下午在神農校區隆重舉行「一一三學年度畢業典禮」。來自政界、商界與學界的貴賓齊聚一堂,親臨現場,為畢業生獻上誠摯祝福。共有近二千五百位畢業生、師長、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駐台大使柏安卓等嘉賓及親友參與,典禮在溫馨而莊嚴的氛圍中圓滿進行,為畢業生的人生新篇章留下難忘回憶。 在繽紛飛舞的彩帶與滿滿祝福聲中,一一三學年度宜蘭大學畢業典禮劃下圓滿句點,為全場畢業生揭開人生新的序幕。(宜蘭大學提供) 典禮開始前,由陳威戎校長親自帶領畢業班師生進行校園巡禮。陳校長勉勵畢業生:「一日宜大人,終身宜大人」,並提醒大家雖然學業階段已告一段落,但人生的學習才正要開始。 隨後進行正冠與頒授學位的儀式,宜大校共有一千六百0二位學生順利畢業,包括一千二百二十六位學士、三百七十五位碩士及一位博士。緊接著的頒獎典禮中,表揚六十位學業總成績優異及在校表現優異的學生。 典禮尾聲,土木系陳博煜與機械系林祐辰帶來精心準備的單口相聲,為現場增添不少歡笑。來自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的外籍生派若雅則以溫馨真摯的致詞,打動許多在場師生的心。壓軸橋段由園藝系畢業生黃佳恬領唱校歌與畢業歌,全場齊聲合唱,氣氛熱烈感人,並播放畢業班同學的回顧影片,現場處處可見師生相擁、感動落淚的場景,展現出宜大濃厚的師生情誼。 最後,在繽紛飛舞的彩帶與滿滿祝福聲中,一一三學年度畢業典禮劃下圓滿句點,為全場畢業生揭開人生新的序幕。

Read More

佛大畢業典禮 千位家長共襄盛舉

佛光大學典禮中,特別頒發「總統教育獎」予傳播學系學生陳瑋承,表彰其在逆境中堅持向學、熱愛生命的精神。(佛光大學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佛光大學七日舉行一一四年畢業典禮,主題為「Ad ASTRA PER ASPERA」,意指「穿越艱難,邁向星辰」。來自各院系的畢業生齊聚一堂,在師長與親友的見證下,共同迎接人生嶄新的旅程。今年參與畢業典禮的人數相當踴躍,包含應屆博士班、碩士班、學士班的畢業生外,現場佛光樂齡大學的資深同學們,共八百位畢業生,現場還有破千位家長,海內外貴賓雲集參與佛光大學畢業生的盛事。 佛光大學七日舉行一一四年畢業典禮,參與畢業典禮包含應屆博士班、碩士班、學士班的畢業生外,現場佛光樂齡大學的資深同學們,共八百位畢業生,現場還有破千位家長,海內外貴賓雲集參與佛光大學畢業生的盛事。(佛光大學提供) 今年佛光大學適逢建校二十五週年,校園中高掛「把智慧留給自己,把大學留給社會,把功德留給子孫,把成就留給大眾」等標語,象徵教育成果的積累與傳承。 佛光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開示勉勵畢業生,畢業生曾在這片校園中揮灑青春、激盪思維,這段緣分將深刻烙印於心,即使未來變遷,回想佛光大學的日子,依然會感到甜美快樂。期勉畢業生發揮自身價值,鵬程萬里,期待所有同學都能發揮自己的價值,佛光大學以各位為榮。 校長趙涵捷勉勵畢業生珍惜大學時光,未來將更加懷念師長與同窗的情誼。 畢業生代表朱婉寧(樂活產業學系)與陳文漢(外國語文學系)發表感人致詞,表達對師長的感謝、對同窗的祝福與對未來的展望。在校生代表劉宗翰(外國語文學系三年級)則獻上誠摯祝福,期勉學長姐帶著佛光精神開創更寬廣的人生舞台。 典禮中,特別頒發「總統教育獎」予傳播學系學生陳瑋承,表彰其在逆境中堅持向學、熱愛生命的精神。

Read More

善行大愛典範 陳樹菊獲頒台東大學名譽博士

「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回饋社會」,善心賣菜阿嬤陳樹菊獲東大頒授名譽博士學位。(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善心賣菜阿嬤陳樹菊七日在國立台東大學畢業典禮上,獲頒授名譽博士學位。陳樹菊說,「謝謝大家沒有嫌棄我路邊攤賣菜」自己沒讀過書,但始終知道要知足、懂的感恩,所以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回饋社會。東大希望藉由陳樹菊名譽博士的典範,引導社會大眾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 陳樹菊的母校仁愛國小校長曹音鵬帶領學童獻花,馬偕醫院、阿尼色弗兒童之家、佛光山等曾受陳樹菊捐贈的機構代表也到場觀禮。 東大表示,陳樹菊善行足跡遍及教育、醫療與社會關懷。自八十二年起,她遵照父親遺願捐獻一00萬元給佛光學院;八十六年贈一00萬元協助母校仁愛國小興建圖書館,九十年再投入四五0萬元設立獎學金,讓經濟困難的孩子能安心求學。九十九年捐一00萬元給「阿尼色弗兒童之家」。 一0一年她將麥格塞塞獎一五0萬元獎金,全數捐贈台東馬偕醫院;一0七年更捐出一六00萬元的壽險保單,委託台東馬偕與東基共同成立「陳樹菊醫療貧困暨癌友關懷基金」;一一0年再捐贈台東縣府一五00萬元,成立「生產暨急難慰助基金」,期盼每個新生命都能平安降臨人世,其善行並屢獲國際肯定。 東大說,陳樹菊的每一份善行,如燈塔般指引著無數需要幫助的生命,傳遞著真正的愛與無畏勇氣。

Read More

成大歡送6218位畢業生 校長沈孟儒勉「窮理致知」辨真偽

成功大學七日上午在光復校區中正堂舉行畢業典禮,畢業生開心合影。(成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七日舉行畢業典禮,歡送逾六千名畢業生。我邦交國史瓦帝尼王國王子常謙于Sewele Mphumelelo Dlamini取得水利海洋工程博士學位。史瓦帝尼親王Prince Mphiwa Dlamini在大使蒙西比陪同下出席,見證愛子的榮耀。 含五百零七名境外畢業生在內,今年成大歡送六千兩百一十八位畢業生。其中學士班兩千六百五十人,碩士班三千三百四十五人,博士班兩百二十三人。培育高階半導體專業人才的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碩班畢業生七十人,近半於畢業前接獲企業錄取通知。 成大校長沈孟儒勉勵畢業生,真正的成功不是個人榮耀,而是對社會的貢獻。成大校訓「窮理致知」是知識的信仰,在資訊混亂的今天,希望成大學子擁有辨別真偽、堅持本質、勇敢思考能力,做一個不隨波逐流的求真者。 機械工程系校友、大地光纖董事長李和成,應邀擔任演講貴賓。事業有成的他,與學弟妹分享打拚經驗及人生觀察。 材料系應屆畢業生劉星暉、謝立榆搭檔畢業致辭。兩人跳脫傳統,以「平凡」為主題一搭一唱,強調正因平凡才能代表樸實無華卻獨特的大學經歷。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所有的非凡成就都屬於低機率逆熵現象,平凡其實才是最自然的狀態。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真正的強者從不輕言表現自己,而是懂得何時應藏、何時該放,活潑、條理清晰的表現,博得滿堂彩。

Read More

輔英科大畢典 2681畢業生展翅飛揚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輔英科大七日舉行二0二五「愛與專業,未來無限」畢業典禮,今年共有四大學院二千六百八十一位畢業生。林惠賢校長表示,企業都很喜歡輔英的學生,看中的就是同學的專業與本心,期盼同學懷抱愛心與熱忱,工作注重細節,勇敢築夢、展翅飛揚,開創無限可能。 輔英科大七日於體育館舉行「愛與專業,未來無限」畢業典禮 。(記者吳門鍵攝) 畢業典禮七日上午於體育館舉行,典禮前安排畢業學子「校園巡禮」,回憶在校的點滴。張可立董事長偕林惠賢校長及校內師長出席,今年除了畢業生、師長、校友總會幹部、雄大會、國高中職校長、醫院主管等齊聚一堂,不少國際生家長也遠渡來台參加子女的畢業典禮,場面溫馨熱鬧。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張可立董事長表示,看著同學穿戴學士袍帽,眼神閃著驕傲與期待,讓他憶起六十多年前創辦人張鵬圖醫師在東港創校的畫面,輔英的故事從一間小教室開始,如今擁有四個學院、十七個系所。畢業後的路,不會總是一帆風順,但相信同學不是轉瞬即逝的火花,而是點燃變革的火種,只要懷抱夢想,腳踏實地,就是未來的驕傲。 「校訓不是口號,而是同學的超能力!」張可立期許將輔英的「專業、關懷、宏觀、氣質」校訓,轉化成同學未來人生的四把鑰匙。張可立認為「專業」是讓同學被看見的本錢,未來在競爭激烈的職場,善用輔英磨練出的專業,就能讓同學脫穎而出。 輔英科大張可立董事長(中)、林惠賢校長(右五)、林雅菁副校長(左五)與榮譽畢業生合影。(記者吳門鍵攝) 張可立說,「關懷」是讓同學被記住的原因,也是與生俱來的選擇。在職場對人關懷、有同理心、學習換位思考,形塑強大的溫暖正能量,就會讓同學無往不利。「宏觀」才能走向國際,海納百川,創造新價值。「氣質」不是穿戴名牌,也無需證明,而是面對批評時保持優雅與智慧,舉手投足展現出的自信。 林惠賢校長恭喜畢業生一步一腳印完成學業,將邁向人生新程途,感謝全校教職員工生的齊心努力,輔英今年迎來創校六十七週年,世界網路大學排名曾獲台灣醫護專業科技大學第一,今年更被《遠見雜誌》評為「醫院最愛大學生」排名南台灣第一,並在《Cheers》雜誌的技專校院國際化指標排名中拿下全國第三、私校第二的好成績,這都要感謝張鵬圖創辦人長遠擘劃,如今醫療產業及各大企業職場都有輔英校友,默默為人、環境、社會健康做出貢獻,也受到業界肯定。 「在職場提供的不只是服務,而是別人生命中的希望!」林惠賢期許畢業生未來在職場要培養對人的關懷、對工作的熱忱,秉持「三讀五對」、「注意細節」,保護自己、守護他人,因為往往魔鬼就藏在細節裡。她舉NASA斥鉅資發射火星探測器,卻因兩個團隊各自使用公制和英制量製,最終造成不可彌補的墜毀憾事。 林惠賢表示,畢業不是結束,而是開啟人生新篇章,未來道路有更多機會、更多挑戰,也會有更多不確定,她叮嚀同學「掌握細節,就能掌握自己的人生!」並期勉同學以愛發揮影響力,運用專業發光發熱。 校友總會王建富理事長等也獻上祝福,盼學弟妹帶著師長的教導,敢於挑戰自我,迎向充滿希望的未來,同時致贈各畢業班導師精緻茶杯組,印製有「歡喜、捨得、自在、如意、吉祥」,感謝師恩並傳達敬師重道之意。 典禮中頒發榮譽畢業生獎、服務學習績優學生志工獎、全勤獎,全體畢業生向師長行謝師禮,並向出席家長行謝親禮。 八位榮譽畢業生包括護理系莊惠宇(彌陀國中畢)、張芊樺(屏東女中畢),護理科李聿嵐(南榮國中畢),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科王子昕(大樹國中畢),健康美容系胡茵婷(立志中學畢),環境工程與科學系呂心如(小港高中畢),幼兒保育暨產業系陳品妤(鳳山商工畢),休閒與遊憩事業管理系黃歆茹(瑞祥高中畢);由張芊樺、王子昕兩位擔任畢業生致詞代表。其中三位護理系科學生,張芊樺已錄取台大醫院,李聿嵐將繼續升學,莊惠宇將投入台北榮總。 活到老學到老,畢業生中更有健康美容系母女攜手在輔英科大共讀,媽媽丁春花五十三歲,女兒丁渟婷今年三十歲,二年來一起學習成長、互相扶持,圓夢拿到學士學位,共創珍貴又充實的母女共讀時光。之前的健康事業管理系母女檔也相繼畢業,三年前母親徐淑芳取得碩士學位,今年女兒陳柔杉取得學士學位,並同時錄取碩士班。 典禮尾聲由多位印尼及越南國際生表演異國混合創意舞蹈,最後畢業生開啟手機手電筒模式揮舞,互祝鵬程萬里。

Read More

推動體育扎根!第3屆八方雲集盃帶式橄欖球錦標賽登場

(正德國中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為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深化在地人才培育,八方雲集集團7日於新北市國際橄欖球場與正德國中合作舉辦「第三屆八方雲集盃帶式橄欖球錦標賽」,今年賽事匯聚新北市國中、小學及公開組隊伍,超過18支隊伍、近230名學子熱情參與,展現八方雲集對基層體育持續投入的深厚承諾。 賽事氣氛熱烈,學生們展現高度凝聚力與拚戰精神。來自正德國中的選手張芷若表示:「帶式橄欖球從剛開始接觸時就非常有興趣,也可以達到訓練體能的目的,自己已經連續參加三年參加八方雲集盃,一群隊友感情都很好,大家都在比賽及訓練中不斷成長。」而首次參賽的興仁國小學生王昱翔也說:「雖然我們隊上人數不多,但大家練習時都很努力,我們的團隊默契很好,希望這次可以得到好的成績。」 (正德國中提供) 「企業的成功應該回饋社會。」八方雲集集團表示,透過八方雲集盃賽事,不僅提供孩子一個展現自我、挑戰極限的舞台,更希望培養他們面對壓力、團隊合作的態度與品格,成為未來能發光發熱的人才。 八方雲集基金會董事長蘇淑幸老師更對「第三屆八方雲集盃帶式橄欖球錦標賽」期許:「希望讓每一位孩子都有機會在體育中找到自信與價值,運動不只是競技,更是品格教育的一部分,未來集團和基金會將持續透過多元公益項目,深化教育關懷、連結地方需求、陪伴我們的孩子身心都健康均衡成長。」 (正德國中提供) 正德國中校長黃易進表示,橄欖球一直是學校長期培訓發展的體育重點項目,而為了向下扎根推廣,近年來也不斷在地區國小推動帶式橄欖球,希望培養更多有興趣、天賦的運動選手。非常感謝在地方上能有慈善企業協助學校推動體育項目,成就更多孩子的未來夢想,成為產學合作的最佳示範!

Read More

2025科技教育嘉年華 11所科技中心攜手亮相秀創意

福和科技中心生成式AI與AR擴增實境課程。(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綜合報導 新北市科技教育再度引領全國!今(7)日於高雄科工館盛大登場的「2025科技Fun手玩—科技教育嘉年華」,新北市以全國最多設置科技中心的縣市之姿,集結福和、欽賢及中正等多所科技中心代表參展,展出AI創作應用、機器人操控、創意燈具設計等多元亮點,充分展現新北市推動科技教育的豐碩成果與能量。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新北市目前設有11所科技中心,涵蓋不同領域主題,並依據學校特色及區域需求發展課程,形成具策略性、跨校共享的科技學習網絡。各中心除提供專業設備與師資支援,更扮演全市科技教育創新推進器角色。 福和科技中心狙擊槍機構設計課程。(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2025科技教育嘉年華」由教育部、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共同舉辦,共集結全國100所科技中心設攤展出各校在科技教育上的創新成果與實作亮點。新北市團隊整合AI、AR、工程設計與創意製作,呈現從課程設計到應用實作的完整教學歷程,讓全國觀摩新北市在科技教育上的系統性佈建與持續精進。 福和科技中心攤位結合童趣與工程設計,展示以橡皮筋為動力、透過雷射切割製成的狙擊槍射擊體驗,並導入AI+3D+AR技術鏈,從Gemini線稿、Vizcom 3D建模、Tripo3D全景視圖到Adobe Aero虛實投影,完整呈現AI技術融入設計創作的實務應用。 欽賢科技中心機器人主題課程。(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欽賢科技中心以機電整合為主軸,帶來機器人操作體驗,讓參與者透過控制器操控馬達與軸承模組,感受智慧機械的靈活應用,強化學生對自動化與工程科技的理解。 中正科技中心以生活美學為題,開設燈光畫、咖啡濾紙收納盒及反重力懸浮檯燈等手作課程,特別是結合結構學與美學設計的懸浮燈體驗,不僅訓練動手能力,更啟發學生的創意與空間思維。 中正科技中心反重力懸浮檯燈。(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強調,新北市科技教育著重於整合生活科技、資訊科技與AI應用,透過STEAM教學推動學生主動學習與跨域實作,進一步深化AI素養與實務能力。未來將持續支持各科技中心學校發揮核心推動角色,積極打造面向未來、接軌國際的科技教育環境,培育具創新力與競爭力的新世代人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