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輔英科大海外探索體驗營隊拓展視野

  輔英科大應外系學生前往加拿大漢博學院國際中心進行「社群媒體與媒體文化」實習。(記者吳門鍵攝)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輔英科大四支「海外探索體驗營隊」遠赴加拿大、日本、澳洲與馬來西亞,投入專業實習與交流,學生在跨文化的洗禮下強化專業實力、開拓全球視野,充分展現輔英積極推動以跨國實踐培育「具國際移動力之健康科技新人才」的決心與教育成果。 林惠賢校長表示,輔英科大以發展「健康科技領航的新三好卓越大學」為願景,持續厚植學生專業基礎,並積極拓展國際學習場域,讓學生能在跨國實踐中驗證所學、挑戰自我,進而培養解決問題與跨文化合作的能力。她肯定這批師生的勇敢與努力,也勉勵同學將所見所學帶回校園,化為推動專業成長與國際交流的養分。 應用外語系四位學生在曹嘉秀助理教授帶領下,前往加拿大漢博學院(Humber College)國際中心,以「社群媒體與媒體文化」為主題展開實習。學生分組深入跨文化溝通與傳播領域,學習社群經營、行銷策略與數據分析。學生陳可紜(岡山國中畢)表示,「唯有勇敢走出舒適圈,才能看到更寬廣的世界。」黃靖琳(大同高中國中部畢)則分享「這段旅程讓我篤定成為社群內容創作者的目標。」參與實習的同學一致認為,國際實習不僅增強專業,也讓他們更清楚職涯方向。 護理系由廖怡惠副教授帶隊,前往日本高崎市進行「長照實務增能」研習,參訪多家養老院、醫院與社區照護機構,深入觀察日本的高齡照護與災害護理。學生周莉卉(輔英護理科畢)感言「挑戰帶來快速成長,讓我更堅定未來的護理路。」首次出國的林君霓(臺南護專畢)說,「跨越語言與文化障礙後,我慶幸自己勇敢踏出第一步,學習到無價的經驗。」 護理系另一隊在許瓊尹助理教授指導下,遠赴澳大利亞,以「高齡照護品質增能」為主題,體驗機構與臨床的照護模式,學習跨文化專業態度。學生陳盈臻(輔英護理科畢)分享「在澳洲看到不同於台灣的護理文化,讓我理解專業照護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吳建憲(輔英護理科畢)表示,跨文化的臨床實習,提醒未來要成為具備國際視野的專業護理人員。 健康事業管理系在黃傑康副教授帶領下,前往馬來西亞康寧藥劑進行「藥劑海外實習」。學生們深入藥局與社區,體驗當地醫藥服務模式。戴君宴(台東女中畢)表示,馬來西亞藥局強調與社區連結,讓他理解公共衛生的重要角色。李采瑄(道明高中畢)說,「跨文化學習讓我知道醫藥專業需要更多傾聽與同理心。」楊承勳(道明高中畢)則幽默地分享每天都像一場新挑戰,藥學知識與語言表達都同步升級。 羅家倫國際長表示,這四支營隊的跨國實踐,不僅驗證了輔英科大推動國際化教育的決心,更讓學生從實務中體會「專業+國際」的力量。

Read More

桃園南門國小培養學子好品格 獲品德教育特色學校肯定

南門國民小學學生尹雅汕榮獲2025總統教育獎,成為激勵人心典範。(圖/教育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南門國民小學以推動卓越的品德教育成果,榮獲教育部114年「品德教育特色學校」殊榮,這不僅是對南門國小全體師生長期耕耘的肯定,更是對「以閱讀為圓心,品格為半徑」教育理念的最高讚譽。南門國小校長房瑞美堅信「品格在生活中實踐,從課程中體驗,運用數位科技滋養孩子的生命,由他律到自律,時時可學習、處處可學習」。 在表達中建立自信心。(圖/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表示,南門國小教師團隊是品德教育最堅實的推手,老師們以身作則,為孩子們樹立榜樣,展現尊重與感謝的態度。學校以「創新品德教育6E教學模式」為核心理念,將品格種子播撒在課程中,於活動中灌溉真善美的情操,讓品德融入孩子的生活。在品德教育的薰陶下,南門學子展現令人驚艷的成果,其中六年四班學生尹雅汕榮獲2025總統教育獎。尹雅汕自出生歷經多次手術,始終保持堅韌意志與樂觀態度。房瑞美表示,全校師生接納包容與陪伴,將困難視為展現教育使命的契機,讓尹雅汕在充滿愛的校園中快樂成長,成為激勵人心的典範。 設立靜思書軒,為孩子們提供閱讀與品格氣息的美好空間。(圖/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提到,南門國小以創新課程和活動規劃為基礎,融入自然生態,設計出與代表樹木意涵相呼應的教學內容,將校園環境融入學生的品德學習。學校更發展出「品閱、品遊、品藝、品E」四大品德教育課程。首先,「品閱」,閱讀育品格,孩子在閱讀中培養思辨力,在表達中建立自信心。精選6本必讀書目為品格班書,一至六年級專書依序為《我是獨特的》、《帶來幸福的酢醬草》、《神奇柑仔店》、《四年級煩惱多》、《佐賀的超級阿嬤》、《只是開玩笑 竟然變被告》,每本皆涵蓋核心品格主題。此外,透過靜思書軒的設立,學校也為孩子們提供閱讀與品格氣息的美好空間。 多元運動體驗學習堅持不懈和自律。(圖/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進一步提到,「品遊」,體驗啟善心,在大地的懷抱中,孩子們透過環境食農教育、多元運動體驗,如「跳繩王」競賽,學習堅持不懈和自律。而藉由舉辦生命鬥士講座,培養學生肯定自我、善待他人的美德;「品藝」,美育品相融,透過「廣達游於藝」導覽學習,讓孩子們從藝術出發,看見世界的文化,學校更藉由才藝嘉年華提供孩子展現自我的舞台。南門國小持續積極開辦多元社團,今年新增社團成長率達64%,報名人數330人,佔全校二分之一;學校舞蹈班更每年榮獲「全國學生舞蹈比賽」特優及優等之殊榮,充分展現學生毅力、耐心及團隊精神。 教育局提及,最後是「品E」,善用科技力,南門國小不僅從PaGamO環教讓學生遊戲中培養堅持的精神,並落實雙語數位學伴計畫,透過線上互動學習,拓展國際視野,厚植文化素養。學校表示,科技教育與品格教育相輔相成,讓科技成為助人與改變世界的力量,培養學生成為有道德的數位公民。 教育局對於南門國小推展品德教育的熱忱與努力表達肯定,期許學校在房瑞美「創新、活力、人文、永續」的理念引領下,攜手全體教師與家長,共榮共好。學校也期望孩子們在這片充滿關懷與希望的沃土中,帶著自信與溫柔,成為「閱有品、悅遊藝」的新世紀公民,讓品德成為他們一生發光發熱的力量。

Read More

健行科大「Pulima藝術文化空間」亮相 打造校園原民文化新地標

健行科技大學校園熱鬧非凡,眾所期待的「Pulima藝術文化空間」盛大揭幕。(圖/健行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邱怡芳 健行科技大學校園熱鬧非凡,眾所期待的「Pulima藝術文化空間」於昨(24)日盛大揭幕,現場人潮滿滿,不論是師生、地方朋友還是各界貴賓,都齊聚一堂,共同見證校園原民文化新地標的誕生。 健行科大表示,此次活動更獲得桃園市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涂淳惠、健行科技大學校長郭瑞祥到場支持,充分展現產官學對於原住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視與肯定。貴賓們一同剪綵、合影,場面溫馨且隆重,象徵「Pulima藝術文化空間」正式啟用,將成為校園與社區交流的重要平台。 貴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校園原民文化新地標的誕生。(圖/健行科大提供) 健行科大指出,其中最吸睛的莫過於10支彩繪藝術柱與繽紛的彩繪牆面。這些作品不只是色彩繽紛的裝飾,更各自承載著獨特的故事與意象,從傳統圖騰、自然意境到生活智慧,透過創意與美學轉化成充滿力量的藝術語言。許多與會者忍不住拿起手機拍照、打卡,校園瞬間搖身一變成了最潮的藝術展場。 揭幕典禮後,特別安排的「双生工作室」 療癒香氛手作課程也大受歡迎。參加者在香氣中動手創作,現場笑聲不斷,溫馨氛圍與創作能量交織在一起,為活動劃下溫暖又難忘的句點。 健行科大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主任彭三榮開心表示,這場揭幕不僅是校園的大日子,更是一場大家一起參與的文化盛會。「Pulima藝術文化空間」未來將持續推出更多元的活動,讓原民文化在校園中發光發熱,也誠摯邀請大家常常來走走,體驗不一樣的藝術氛圍。

Read More

高科大創新設計學院攜手泰國藝術大學簽署MOU 共創教育與文化交流新篇章

高科大創新設計學院翟治平院長(右)與泰國藝術大學裝飾藝術學院代表Prof. Apirak Buranajade共同簽署MOU,共創跨國設計教育與文化交流新篇章。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創新設計學院與泰國藝術大學裝飾藝術學院簽署院級合作備忘錄(MOU),為兩校在國際設計教育與文化交流領域開啟全新篇章,在高科大蔡匡忠副校長及師生見證下,由泰國藝術大學裝飾藝術學院代表Prof. Apirak Buranajade與創新設計學院翟治平院長共同簽署,場面熱烈。 簽約後隨即展開為期四天的「T&T國際設計工作營」活動,本次營隊以「綠色工藝 × 生活美學 × 在地文化」為核心,聚焦於友善環境材料的創新應用與傳統工藝的當代詮釋,並融入跨文化設計交流與文化參訪,讓學生從實作中深化國際視野。 翟治平院長指出,此次合作的緣起可追溯至2017年,高科大工業設計系開始與日本名古屋學藝大學、韓國京畿大學共同舉辦三國設計工作營,並於去年由高科大主辦時首次邀請泰國藝術大學師資參與,促成後續互訪與深入交流,最終推動了這次MOU的落實。本屆營隊除了兩校師生共三十餘人參與外,更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陳殿禮主任,以「工藝慢活SLOHAS」為題引領議題思考,帶領學員從生活美學出發探討工藝價值;知名「點睛設計」設計總監韓世國則擔任設計導師,陪伴輔導學生進行創意發想與跨國討論,讓設計思維在交流中不斷激盪。除為期四天的實體活動外,雙方更將於未來三個月持續推動跨國線上研討與作品共評,並透過佛光山文化之旅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參訪,讓泰國師生更深入體驗台灣文化底蘊與設計能量。 高科大創新設計學院與泰國藝術大學裝飾藝術學院簽署MOU,高科大蔡匡忠副校長及師生共同見證,埸面熱烈。 (記者王正平翻攝) 泰國藝術大學在國際藝術與設計教育領域享有盛名,此次MOU的簽署不僅象徵兩校的信任與承諾,更是攜手推動設計教育與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 翟治平院長於致詞時指出,兩校的合作將持續聚焦在地文化研究、社會議題關注與設計教育深化,並透過作品展演展現跨國交流成果;工業設計系林龍吟主任也表示,這場合作不僅是教育交流,更是文化對話,期待學生能在跨文化設計實踐中拓展專業視野,並以設計回應當代社會需求。展望未來,兩校不僅將延續國際設計工作營,並已規劃於2026年1月攜手參與泰國曼谷設計週,5月再共同於台北新一代設計展策展,全面展現跨國合作的成果與影響力。

Read More

數位學伴計畫 台南2師獲表揚

青山國小老師謝易第三度獲選數位學伴計畫傑出人員。 (教育局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教育部公布今年度數位學伴計畫傑出人員選拔結果,全國共有十九人獲選傑出帶班老師,南市即囊括兩個名額,分別是東山區青山國小教師謝易及北門國中教師李欣宜,其中謝易已是第三度獲獎。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數位學伴是採一對一線上學習的方式,由大學端的大學生遠端指導國中小學端的學生國英數等課業的學習,計畫的核心不只是線上知識的傳授,也是陪伴與連結,大學伴與小學伴的互動,需要帶班教師作為橋梁,串連人際情感與學習效益。 青山國小教師謝易連續五年投入數位學伴計畫,透過帶領參與學生共同制定課堂公約營造有秩序的學習氛圍,以及設計獎勵制度鼓勵小學伴主動表現與複習課程,致力營造兼具信任、關懷與有效學習的環境,逐步看見孩子自我成長與學習自信的轉變。 北門國中教師李欣宜今年首次參與計畫,透過詳實記錄學生學習狀況及從旁觀察的教學建議,提供給大學伴調整教學方法與步調,同時也培養學習端孩子感恩、惜福與良好的人際互動態度,過程中見證大、小學伴在教與學的歷程共同成長與蛻變。

Read More

回饋母校 耐能執行長捐贈成大AI設備

  耐能智慧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峻誠(左)捐贈高性能AI設備給成大電機系,電機系副主任楊慶隆(右)代表系所致謝。(成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耐能智慧(Kneron)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峻誠回饋母校成大電機系,二十四日捐贈三台總價約五百萬元的全球首創專注GPT AI的高性能伺服器KNEO300與Dongle設備,協助成大電機系推動AI教學與研究,培育更多AI領域人才 耐能智慧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峻誠是成大電機系九二級校友,他表示,在成大的學習對他有很深的影響,創業後更感恩許多學長的提攜,目前公司規模雖小,仍希望能傳承學長們回饋的精神,讓系所持續成長茁壯。 耐能智慧本次捐贈的KNEO300,具備支援大型語言模型與生成式AI的高效能運算能力,將協助師生在課程、專題研究與跨領域應用中進行創新實驗,透過此先進設備,學生能直接學習最前沿的AI技術,從理論走向實務,進一步提升跨領域合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耐能也攜手旗下教育推廣合作夥伴「智匯創育」讓這些設備的能量能延伸至更多教學應用場景。 成大電機系副主任楊慶隆表示,本次捐贈不僅提供了寶貴的研發技術資源,更展現系友對母系的深厚情懷。未來這批設備將投入課程教學、跨領域專題與AI研究計畫,期盼能培育更多將理論落實於實務的優秀AI人才。

Read More

挑戰百萬年薪 嘉藥消防菁英18人通過國考

  嘉藥公共安全及消防系多位學生通過消防相關的國家考試。(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嘉南藥理大學在近期多項國家考試傳出喜訊,公共安全及消防系計有十八位學生通過「消防設備師」、「消防設備士」及「消防警察人員四等特考」等國家考試,挑戰百萬年薪,師生展現培育專業人才的實力與努力成果。 嘉藥在今年消防國考中大有斬獲,學分班蔡子珣、陳建豪考取「消防設備師」;在校生黃奕銘、傅祺峰、陳漢廷、方韋友、張清振及學分班洪唯宸等六人取得「消防設備士」資格;在校生傅祺峰、張簡冠禹、陳昭諼、蔣文硯、余家安及畢業生林昭安、曾冠睿、黃敬淳、吳典融、陳威廷等十人,通過「消防警察人員四等特考」。其中,傅祺峰一舉通過「消防設備士」和「消防警察人員四等特考」雙項考試,驚豔眾人。 傅祺峰表示,當年選填大學志願前夕,哥哥的家火災,恰巧看到嘉藥消防安全體驗營的報導,進而選擇就讀嘉藥消防系。他分享讀書秘訣是上課不遲到早退,與志同道合的同學相約念書,相互陪伴互相鼓勵,是他成功的重要關鍵。 剛升大二的黃奕銘受到爸爸與姊姊在消防產業工作的影響,以消防系為唯一志願,甫入學的他,積極參與系上國考讀書會,並在學長伴讀下,還未升上二年級,便在暑假破紀錄考取「消防設備士」。 此次通過「消防警察人員四等特考」的唯一女生陳昭諼,大學初期迷茫無助,因為有師長鼓勵而逐漸找到方向。考取「消防設備士」的陳漢廷,高中時跟著爸爸從事水電工程,深刻體會到公安與消防的重要性。

Read More

崑大視訊金鐘獎入圍數 全國之冠

  崑大視訊系教授王傳宗執導的時代劇鉅作《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在二0二五年第六十屆金鐘獎中,入圍迷你劇集(電視電影)16項。(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視訊傳播設計系在二0二五年第六十屆金鐘獎表現亮眼,包括教授王傳宗執導的時代劇鉅作《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入圍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十六項,加上多位校友入圍戲劇節目導演、編劇、聲音設計、剪輯獎等共計廿五個獎,入圍數全國大學之冠。 王傳宗執導的《星空下的黑潮島嶼》時代劇斥資一點七億元,由文化部補助並獲客家電視台投入資金,品質與規模直逼台劇天花板。早在二0二三年,王傳宗便帶領近五十位視訊系學生進駐台南鹽水「岸內影視基地」實習,參與場景搭建並向國寶級電影質感師陳新發學習專業技術,更有導演組實習生深入片場磨練,部分學生畢業後直接受聘為生活製片、助理導演,順利銜接影視專業職涯。 校友入圍表現同樣亮眼,金馬獎得主李念修執導的《童話故事》下集,入圍戲劇節目導演、編劇等五項大獎;嚴振欽憑《幸福房屋事件簿》角逐戲劇節目視覺特效獎;高偉晏與蔡瀚陞則分別以《正港分局》及《愛作歹》入圍聲音設計獎;江翊寧則以《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入圍剪輯獎。 崑大校長李天祥表示,視訊系長期與影視產業保持緊密合作,師資不僅持續在專業領域創作,更將實務經驗帶入教學,讓學生能在學習中累積實戰能量。他說,今年崑大師生與校友共同締造佳績,以全國大學入圍件數之冠躍上金鐘舞台,除展現崑大深耕影視教育及人才培育成果,更證明崑大與台灣影視產業的連結與影響力。期待師生與校友在本屆金鐘獎再創佳績,為學校與台灣影視贏得新的榮耀。

Read More

空中傳情×飛鴿傳書 橋中學子謝師恩

  橋中教師節感恩系列由手工冰淇淋與古早味雞蛋糕特色餐車進駐校園,組成限定的「甜心市集」,撫慰了老師們的辛勞,更將甜蜜的暖意直送入心坎。(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大橋國中為表達對師長的崇高敬意,教師節前夕舉辦豐富多元感恩系列活動,從動態的「甜心市集」到靜態的「飛鴿傳書」,不僅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感恩與表達,更透過這些溫馨的互動凝聚了親師生情感。讓整個校園洋溢著濃厚的敬師與感恩氛圍。 為給老師們一個驚喜,橋中家長會與校長室邀請「冰的啦手工冰淇淋」與「木卯古早味雞蛋糕」兩家特色餐車進駐校園,組成限定的「甜心市集」。其中冰的啦與學校攜手用最天然美味的冰淇淋向春風化雨的教師們致敬。而木卯雞蛋糕蓬鬆香醇的口感,不僅撫慰了老師們的辛勞,更將甜蜜的暖意直送入心坎。 學生自發性的感恩活動更是此起彼落,校園的「空中傳情」廣播站成為最熱門的點播站,孩子們真摯的感謝透過電波傳遞到校園每個角落。收到廣播祝福的導師感動地說,很驚訝學生會用這種方式表達感謝,非常感動。平常師生相處像朋友,鮮少看到他們如此感性的一面,聽到真誠的話語,內心真的很溫暖。 另項巧思活動「飛鴿傳書」,則是在走廊上設置標示著學區各國小校名的可愛郵筒。下課時總是大排長龍,學生們將寫滿思念與近況的信件投入郵筒,期盼這份心意能順利傳達給國小時期的恩師。 中學生在敬師活動「空中傳情」中,將平日害羞說出口的感謝,透過電波傳遍校園每個角落,祝賀教師節快樂。(記者汪惠松攝) 各班級熱烈討論的「卡片傳情」、鼓勵學生以文采抒發謝意的「師恩深短文徵選」,及利用朝會由同學代表全校學生向師長獻上最誠摯的祝福,都讓敬師活動更加完整而深刻。教師節一封信、一張卡片、一句廣播裡的祝福,都化為校園中最美的風景,讓師生間情感連結更加深厚。

Read More

南應大USR計畫在地故事數位化 推動AI教學創新

南應大USR計畫辦理「地方故事AI故事腳本設計工作坊」教師社群,參與教師們進行實際操作,將腳本與分鏡輸入DeeVid_AI生成影像。(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大戲水鯤鯓─濱海環境永續USR計畫,舉辦「地方故事AI故事腳本設計工作坊」教師社群,近四十位參與教師由校內外師資共同帶領。以AI影像生成技術為核心,協助教師嘗試將地方故事轉化為數位影像,從理論到實作,展現AI在教育創新的多元可能。 為期四天的設計工作坊,課程安排循序漸進,第一天於台南市立佳里國中後港校區展開,由老師楊馨茹自身AI影像創作經驗開場,隨後讓教師兩人一組,並以抽籤方式從「海洋保育、沙洲變遷、七股特色、戲水安全、低碳料理、低碳旅行」六個主題中決定創作方向,並實地走訪,由在地夥伴陳興邦、蔡中閎、吳月霞進行將軍區鯤鯓社區導覽,認識青鯤鯓的歷史、人文與風俗,同時由陳榕笙講師帶領教師進行故事腳本編寫。 第二天課程聚焦於分鏡構想,深化影像敘事技巧於南應大校內進行。第三天進入實作,將前兩天撰寫的腳本與分鏡輸入 DeeVid AI 生成影像。最後一天則利用 Filmora 剪輯軟體進行後製,產出每組約四十八秒的影片。 教師們表示,這是首次學習AI影像生成與剪輯技術,若能融入自身課程,將能引發學生更高的參與感與認同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