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出爐 開啟閱讀新視野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文化部「第四十三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結果出爐。本評選共分八大類-圖畫書類、自然科普類、人文社科類、文學類、文學翻譯類、叢書工具書類、漫畫類、雜誌類,共有二百六十九家出版社報名參選,由三千六百種參選讀物中精選出六百十八種,佔報名種數百分之十七。 文化部表示,雖然遭受疫情衝擊,出版能量依然豐沛,在本土文化、時事議題及多元主題都有相當優秀的作品,例如榮獲波隆那書展「詩類別」評審優選獎的台文繪本情批、巧妙融入原住民文化的奇幻文學傑作「風暴之子」、以飲食文化深入探索族群議題的「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台灣飲食變遷」、由本土漫畫家描繪出日治時期台中樣貌的「來自清水的孩子 Son of Formosa 1:愛讀冊的少年」等,帶領讀者回顧過去並勾勒未來。 時事議題方面,病毒及衛生在疫情下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例如自然科普類的「新冠病毒大解密」、建立孩子衛生知識與實踐的「歡迎光臨口罩動物村」、講述MERS病毒受害者故事的「我要活下去:韓國MERS風暴裡的人們」等;而全球人權問題也持續受到重視,例如圖畫書「小難民塔莉亞」以繪本呈現出全球六千名孩童的真實故事、漫畫「被消失的香港」以強烈圖像風格紀錄香港被意圖抹去的一頁歷史等,都值得大眾借鏡及反思。 文化部表示,本次獲選書籍及評選報告,都可於活動官網查閱,相關推廣活動訊息亦將陸續於官網發布,希望讀者可以循著這份書單,更深入理解世界的樣貌和文化,進而培養閱讀的興趣。

Read More

臺師大線上媒體素養營 前進偏鄉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台師大媒素營在八月十日至十一日為花蓮縣鳳林國中推出線上媒體素養營,前進偏鄉進行媒體素養教育線上課程,引導國中生反思網路世界衍生出來的問題。課程組組長蘇怡文表示,為打破線上課程無趣印象,結合Gather Town等多元線上學習系統,並融入時下熱門動畫天竺鼠車車與鬼滅之刃等劇情,藉由遊戲與創意課程帶領學員將媒體素養落實於生活之中。 鳳林國中二年級黃同學分享,雖然因為疫情,無法面對面交流,但學員在線上都很認真參與,營隊課程很精采,只有短短兩天,就讓所有人更了解如何分辨假新聞、意識到隱私的重要性,和如何保護個資等,學到了很多知識。許多同學也表示,營隊設計的線上遊戲十分有趣、線上平台能以聊天室留言來補充老師說過的資訊,提升學習效率。 台師大媒素營指導教授陳炳宏表示,媒素營舉辦至今邁入第九屆,宗旨就是希望透過課程設計和遊戲活動的結合,強化數位新世代的正確網路使用觀念,也鼓勵學生們在課堂後繼續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將所學分享給更多同學和家人,落實媒體素養實踐。 總召周庭羽指出,營隊籌備前期進行田野調查,分析學生們的網路使用習慣、喜好與新聞判讀能力,後期則邀請深耕媒體素養教育多年的北新國小教師張嘉倫協助調整教案,希望以活潑的互動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媒體素養力。

Read More

成大新生須交健檢報告 領學生證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成大十一日下午召開臨時行政會議,會中通過學生健康檢查及疾病檢查實施要點,明定該校新生應於規定期限內完成健康檢查並繳交,以領取學生證。 成大表示,學生健康檢查及疾病檢查實施要點,係依學校衛生法、學生健康檢查實施辦法訂定。 成大校長蘇慧貞表示,成大是務實、誠實的學校,一切按部就班。若國家境內有法定傳染病大流行,或中央主管機關宣布疫情警戒時,經學校環境保護暨安全衛生委員會通過,可對全部或部分學生實施臨時健康檢查或特定疾病檢查,並要求提供相關檢查證明,維護校園安全。 另,依據學校衛生法規定,學校應建立學生健康管理制度,定期辦理學生健康檢查。必要時得辦理學生及教職員工臨時健康檢查或特定疾病檢查。

Read More

成大增設AI機器人碩士學位學程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教育部核定成功大學一一0學年增設人工智慧機器人碩士學位學程。成大資訊系教授連震杰表示,該學程以人工智慧機器人實務應用為教學核心,目標培育跨領域、AI運算及機器人應用雙專長人才。 成大預見服務型機器人將滲透到長照、醫療照護、保全防災、物品配送、防疫消毒等未來生活面向,影響巨大。因此人工智慧機器人碩士學位學程,以具備自我學習能力的創新性智慧服務型機器人系統為主要研究方向。模組化方式開課,學生可就自身研究方向,自行安排需要選修的課程,讓課程更加彈性靈活,學習更有效率。 隨著人工智慧AI機器人技術的成熟,應用領域也漸趨廣泛,人工智慧機器人儼然是下一世代主流。連震杰指出,為達到學程目標,跨領域課程強調團隊研究、應用與業界實作面向。部分課程將與業界合作,邀請相關業師共同授課,並整合AIoT技術與架構。目前成大正與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洽談交換學生、相互承認學分、共同授課等合作事宜,預計明年開課。 成大表示,人工智慧機器人碩士學位學程由敏求智慧運算學院開設。該學院是建構於成大九大學院利基之上所設的軟性學院,不設傳統系所,係以學位學程及學分學程為主體,執行跨領域教學工作。輔以跨領域研究中心,搭配產業聯盟推動機制,培養能就特定領域進行需求分析與系統設計,兼具領域專業、運算專長的跨領域創新人才。

Read More

教育奉獻獎得主出爐 20人退而不休獲肯定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一百一十年第十六屆教育奉獻獎得主出爐,共有二十人獲獎,教育部特別設置「教育奉獻獎」,他們都是從教育界退休後,繼續投入志願服務,幫忙輔導學生、帶領社團和課外活動,展現「退而不休」的典範。 台中市豐東國中退休教師張林秀琴說,「哪裡需要我,我就到哪裡!」「愛樂者想要學什麼,我就設法教您什麼!」退休近二十二年來,仍持續推廣音樂教育,先後到台中市豐村、石岡、東新、明正、石角等偏鄉國小指導合唱團及直笛團,安排音樂家及音樂團體義務演出。過去曾辦理義賣,並將義賣所得捐贈學校,同時也長期擔任志工,參與輔導弱勢的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庭,其毅力及無私精神十分令人感佩。 熱愛客家文化的彭美智,常以「終身學習」為生活主軸,勉勵自己「從做中學」,要「拯救客語」,二十一年前退休後立刻返回原服務的新竹縣新湖國小擔任志工,利用晨光時間教客語,指導學生參加比賽,在大小比賽中獲得佳績。她以「拯救客語」為己志,陸續參加初、中、高級客語認證,並取得客語薪傳教師證書資格,參與編著與翻譯本土語教材與書籍,同時也擔任藍染志工,傳承當地文化。 台北市士東國小退休校長連寬寬,延續父親的信念與叮嚀,退而不休熱忱付出,她的父親曾說:「教育是一份『富貴』志業,『富』是因為教了許多學生,桃李滿天下;『貴』是因為奉獻付出,受人敬重;退休九年來持續為台北市各項教育工作服務,她也號召退休教職員在台北市「愛的向日葵教育志工團」服務,協助學校改善教學和親師溝通,今年獲得教育奉獻獎肯定。 教育部表示,第十六屆教育奉獻獎得主,將連同師鐸獎、資深優良教師,一同舉辦表揚大會。完整獲獎名單可參考教育部網站。

Read More

南市三優秀教育人員獲師鐸獎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全國師鐸獎名單揭曉,台南市有永仁高中校長洪慶在、東區復興國小教師邱士芬、東區勝利國小教師林和秀等三人獲獎。若國內疫情持續緩解,教育局將於九月教師節前夕舉辦教師節表揚大會。期許榮耀轉化為正向力量,傳遞給每個教育界園丁。 教育局表示,永仁高中校長洪慶在杏壇資歷三十年,擔任校長期間積極建設K-12教育,落實幼兒托育政策,興建永仁非營利幼兒園。同時致力支持教師專業精進,領導學校連四學年獲選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課綱國高中雙前導學校。積極扎根閱讀教育,獲教育部一0八年閱讀磐石學校,帶領教師團隊提出校本特色課程,翻轉社區家長印象。另促進師生自我挑戰與團隊合作「永輪騎跡」單車長征,帶領學生挑戰兩天完成騎乘兩百零八公里的壯舉。 東區復興國小教師邱士芬,任教十八年來不斷與時俱進、多元嘗試專業成長,包括素養導向的領域與跨領域課程設計、學習共同體、行動學習、性別平等教育等,一0七年獲選為教育部行動學習教練學校輔導績優,一0八年度拿下SUPER教師全國首獎,一0九年度則獲頒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邱士芬同時致力推動精進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共同備課和專業增能。也至各地分享及帶領主題工作坊,發揮共學共好的影響力。 東區勝利國小教師林和秀任教二十一年,持續充實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領域專業知識,擔任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獲教育部全國一0一年度優良特殊教育人員。她全心投入特殊教育,承接中心學校,跨縣市推廣宣導特教理念,傳承及培育特教人力,一0九年度獲教育部聘任為特殊教育輔導團中央分團兼任輔導。  

Read More

竹縣6學校新建半戶外球場 完工

學生、社區民眾運動不再看老天臉色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政府爭取教育部補助於縣內六所學校新建半戶外球場,截至七月底已全數完工。楊文科縣長表示,待疫情紓緩,半戶外球場可開放社區使用,學生和鄉親可風雨無阻運動,不必再受天候限制。 教育處表示,之前新竹縣已建置中興國小、東興國中、東興國小、寶山國中、新豐國小、新樂國小、尖石國中等七校的「風雨球場」,學校體育課程不受烈日、下雨影響,廣受師生歡迎。後續又規劃六所學校的「半戶外球場」,已於七月新建完成,分別在竹東國中、自強國中、峨眉國小、精華國中、華興國小和錦山國小。 其中,竹東國中屬於丘陵地形,半戶外球場可遠眺青山,屋頂設計以崎嶇山形屋頂造型呼應遠處山形意象,並搭配遮陽格柵來襯托立面視覺感受。 校長徐華助表示,緣於綠建築概念興蓋的半戶外球場,既經濟又減少耗能,並可結合運動與集會功能,強化健康運動精神,未來疫情趨緩後,將開放與社區共享。

Read More

〈中華學園〉請你原諒我

台南市瀛海中學一年級 ◎陳昱慈 大雨過後,艷陽高照。我靜靜坐在床前,看著窗外的微風輕撫著草皮、將一片落葉緩緩抬起、旋轉、落入湖中,並泛起了一波波漣漪,把我的思緒帶回了從前。 當我只有四、五歲的時候,我曾經在幼稚園的同班同學前炫耀自己的夢想:「未來,很久很久,等我長大了之後,我要贏過所有人,成為一名醫生,技能救人,還能學習很多很多的知識。」沒錯,這就是從前的我,憧憬未來,野心勃勃,於是得到了這個綽號「小憬」。每件事情總能讓人有些許的改變。小憬的內心充滿夢想、充滿了野心,對未來將面臨的考驗絲毫不畏懼。這個小女孩像個勇士,擘劃著理想中的自我,很不一樣。 轉眼間,五年就這樣過去了。三年級的我,漸漸喪失了自己的初衷,可卻還是一樣以自我為中心。現在回想起來才知道,原來當年的小憬,已經一點一滴,悄悄從我的內心消失了,成績依然不賴,卻不再像之前一樣要求自己維持頂尖;電子遊戲越玩越兇,只因為我早已無法從現實生活中獲得成就感;高年級時生活更是頹廢,渾渾噩噩的過著生活,以「活得爽就好」為生活目標。原來,心中的小憬,早已消失殆盡。 小憬,對不起,請你原諒我。曾經的野心、熱情,以及求知若渴的心態被我日漸怠惰的行為掩埋,被我不上進的態度扼殺。那些夢想、那些初衷,都到哪兒去了呢?小憬,請你能告訴我嗎?

Read More

〈中華學園〉效率旅行?

台南市南科高中一年四班 ◎周蔚茵 「尋找當地評價高的住所,再搜尋鄰近景點,做足功課以免浪費時間」,這是我於任何旅行啟程前對自己的要求,到人生地不熟之處時會不知該去何方,或意外走到毫無樂趣之處,浪費難得到此旅行的機會。我個人稱之為「效率旅行」。 但幾年前的異國自助旅行,卻出乎意料的因「回歸平凡、儉樸」而添增了不少趣味及體驗。 為期十四天的高緯度國家自助旅行。原先找好當地各推薦景點的我,到目的地才知我們只訂兩個住所,各住五晚,且皆是離鬧區較遠之僻地。從機場移動至住所,一路只見路旁那堆積已久的雪堆與天上幾撇白光,沒有路燈,沒有來車,沒有路標,與平常那熟悉的夜晚成了極大反差。 住的地方為寥寥幾間小木屋圍成,屋內的暖爐與一旁結冰的湖水成了強烈對比。周圍最近的公共場所為開車半小時的大賣場。其餘皆為被白雪掩蓋的空地及刻意清空的幾條主要道路。然而這幾天的生活卻反差得充實。 第一晚,旅宿老闆兒子熱情的拿出滑雪板給來自亞熱帶的我們遊玩,除了耐心教導基本功,以後幾天更大方將滑板借我們帶著體驗下坡、髮夾彎、直線衝刺……;老闆娘也帶著我們去賣場,並將廚房提供我們三餐自里,且教我們許多當地的家常料理;老間拿著大毛皮帶我們去冰湖鑽洞冰釣……許計多多有別於瀏覽景點的行程,讓我感到格外充實,也體驗到當地居民面對嚴苛的生活環境,卻仍有其自適自在的情味。 由此我發現,異國旅行並非以追求效率為止,到處走馬看花,放鬆融入當地生活步調,體驗與習以為常有別的生活,才是旅行真正的意義。

Read More

〈中華學園〉我的爸爸

台南市公誠國小五年乙班 ◎鄭丞甫 爸爸很有自己的個性,有時候家中有訪客,大家很熱絡的在客廳聊天,他卻可以很淡定的在一旁滑手機、閱讀或是忙自己的事,但需要他的時候,他卻又可以立即切換頻道,即時幫忙大家準備茶水或收杯子,對我而言算是很神奇的人物。 爸爸是魔術師,舉凡電腦當機、電燈閃爍、吊扇卡住、馬桶不通,經過他的巧手,加上神奇的道具,都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令我崇拜、佩服;有時候他也會化身為知識王,他告訴我很多歷史故事,如:鄭成功、秦始皇、康熙、韋小寶的傳說……他告訴我要多閱讀,才可以獲得知識,所謂「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爸爸大學是讀化工系的,畢業後學以致用,工作也是化工相關領域,時常要測試材料的特性,家中四樓神明廳被他充分利用,成了他專屬的實驗室,擺滿各式各樣的器具及樣品,讓我家的神明廳跟一般家庭的截然不同,會出現攪拌機、顏料桶、模板、樣品架、刷子這些意想不到的物品。我想:在四樓的神明、祖先應該覺得很有趣吧?聯手保佑他實驗成功。 生活中,爸爸會製造驚喜,可說是幸福製造機,他會偷偷為我們兄弟準備禮物或玩具,保密到沒讓我們發現;他會帶我們到各地吃小吃,或去百貨公司逛街、去遊樂園玩樂,上個月全家一起租U-Bike逛臺大校園,最近二週我們騎T-Bike新營鐵道探險,很多地方都有我們探險的足跡,讓我沉浸在幸福、溫馨的氛圍中。 我覺得我的爸爸教育小孩的方法很棒,像我想要買玩具,他會協助我設定目標,如果我達標了,他絕對會信守承諾,兌現支票,不欺騙小孩;爸爸對我也很嚴格,學校考試沒達到九十分,少一分要加寫一張考卷,他說要多練習,熟能生巧,我知道他是希望我能踏實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我有這樣的爸爸,生活時時刻刻充滿驚喜,甚至是驚訝、驚嚇,實在是太有趣了。我很幸福,幸福圍繞著我,冀望它永遠相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