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讀書的意義

台南一中一年十九班 ◎林姵妤 人生路上,難免有些彷徨、迷惘,無論對人抑或是對事,端看一瞬信念。 「唰唰唰!」看著紅色筆尖在紙上劃過,一份份書本、考卷在面前隨意躺著,不經意間便占滿了我的日常。不知為何,眼角瞥見的那些赤紅的墨跡,竟有些熱辣辣的疼。一路上走來雖不少磕磕絆絆,我在眾人面前仍是一個頗有才華的讀書人,但,也就僅此而已。 心裡始終琢磨不透,手不自覺的攫緊了手中的筆,卻有一絲想放下筆,放下學生這個身分的衝動。我努力讀書,曾經,我以為是為了受人讚譽,可得到之後卻發現,其實稱讚只是一時的,沒有人會在時間久了以後,仍記得當初有個孩子挺努力。人們只在乎他們看見的成果、效益。然而,是想要考取功名給我動力嗎?我在心裡千遍的否決這個答案,那些根本無法帶給我長久的堅持。心頭慌慌的,迷惘油然而生,那麼,讀書的意意究竟為何呢? 腦海裡不停的閃呀閃,卻仍是無解,罷了,還是出去散散心好了,於是便晃悠著來到了附近公園,景色一如往常的美好。突然,兩道小小的白色身影吸引著我的目光,是兩隻可愛的鳥兒,一時間道攫住了我的所有思緒。那主人將牠們各自圈養在兩個籠子裡,籠中鳥食、水盆精緻,彷若一方無憂慮的天地;然而,外頭這更大、更美的世界更吸引牠們,紛紛探出頭來,興奮不已地啁啾跳躍,只見那主人若有所思,展顏一笑後,竟打開籠門,想讓牠們重回自由,沒想到其中一隻太心急,碰地一聲撞了鐵籠,暈了;反觀另一隻,靜靜的等待主人打開籠子後,才迅捷飛出,興奮地展翅翱翔。剎那間,我的腦海一片清明,好像突然懂了什麼。 我不也像那籠中鳥一般,受這個社會制度所限制嗎?重新審視,努力讀書,是我在學生身分下的責任,一路走來雖然很苦,卻是良藥,督促我成為未來更好的自己,等到知識能力累積到一定程度,我就能好好的像那鳥兒,自由飛翔;但若是像先前那般慌了陣腳,急於逃避眼前的囿限,只會和第一隻鳥一般,無功而返罷了,每個人的人生不也是在蟄伏中累積實力,澄明自己的心性,才能找到正確的人生道路,那眼前的侷促及桎梏又算得了什麼吧? 突然醒悟過來,這段時間的心慌也逐漸沉澱,是那鳥兒助我轉念的吧!其實也沒有轉換方向,只是看得更遠而已。我讀書,為自己,為將來,或許將來也能為某些正在煩惱的孩子解惑。

Read More

〈中華學園〉假裝

台南市復興國中三年二十三班 ◎李昱霈 生活中不論是為了人際關係的維持、不想為親友帶來困擾,或是為了維持自己的形象……諸多的理由使我們學會以假裝來面對。我試曾質疑為何不能做最率真的自己,隨著年紀的增長才發覺,原來所謂假裝也是一種適當保護自己的方式。 從小我個性便是以和為貴,「冤家宜解不宜結。」是我社交的原則。因此我習慣以包容的心面對每個人,無論厭惡與否,我都會假裝以「友好」的態度去對待他們。但或許是我過於熱情,自以為禮貌上的「友好」,往往會被人解讀為「非常要好」。正因為這種個性,我都會適當的融入班上各個小團體,好處是不會被侷限在固定的朋友圈,壞處卻是沒有很要好的朋友。我曾無比自豪能以假裝的面具來穿梭於各團體間,卻不曾想也會因此所苦。 由於我假裝的形象為「很好相處」,再加上沒有非常親近的朋友,所以每當分組時,我大都是被冷落的一方,和班上較被孤立的同學分到同組是常有的事,畢竟大多數人都認為我能接受他們,也能和他們相處得很融洽,所以分到一組是絕對沒問題的。每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也分不清自己究竟是為了維持形象,或是已習慣以「假裝」來面對這些,我仍會笑著接受所有安排。只有等回家途中,才會在心裡無限嘶吼表達對這現象的不滿,可終究只是徒勞。這時我才深切感受到假裝所帶來的壞處。 每件事皆有利弊,而假裝於我而言仍是利大於弊的。雖然常會遭人忽視自己的感受,但這假裝的面具,不僅能讓我和同學相處更容易些,有時候也會令自己在社交上有更多籌碼。總而言之,「假裝」或許會令人疲倦,不過我想這也是另類保護自己的方式吧。

Read More

成大線上學習平台 開放民眾選修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終身學習正夯,成功大學線上學習平台「N3learning: New, Next and Novelty」(www.nlearning.ncku.edu.tw)正式上線,第一階段有二十七門課程上架,課程涵蓋十七個領域,學習平台也免費開放一般民眾選修。 成大表示,N3learning 線上學習平台是成大積極籌劃中的未來學習學校之數位學習入口,課程包括成大推廣教育課程、社會責任相關學習課程(如台南市勞工領袖大學、教育部樂齡大學)與各式公私立單位、企業代訓課程。 成大線上學習平台目前已有二十七門課程上架,課程涵蓋十七個領域,包括藝術創作、工程、Fun MOOCS、史地、人文社會、資訊、財經、語言文學、管理、數學、醫療、哲學、法政、心理以及Podcast等。 成大線上學習平台的師資除了成大以及成大醫院外,未來還將邀請業界各領域專家,錄製更多元且優質的線上課程,提供學生與社會大眾修習專業科目與多元知識技能的機會。 成大N3learning平台免費開放給社會大眾選修,無需繳交任何費用。修課完畢會有學習證明書,下載學習證書將依照不同課程,酌收費用。成大學生在線上學習平台學習的課程是否可以抵免學分,則由各系所決定。

Read More

〈中華學園〉我的身體是一座春天的城

台南一中二年七班 ◎謝欣哲 自幼孱弱,我的身體猶如一座衰落的城。弱小的身軀,常徘徊於充滿人群的球場,對場上健將投以羨慕的眼光,盼望某天自己也能夠站在場上,憑藉過人的實力,稱霸球場;但我每每告訴自己,那是痴人說夢。 稍長,雖逐漸強壯,但我的身體卻成了一座陌生的、笨重的城。協調性差可說是我最大的敗筆,城內的各個地區發展相當,也都有一定的基礎,卻缺乏一條相通的道路。國小五年級時,體育課測量立定跳遠,評估個人的爆發力。我第一次測量時,雖無出色的成績,卻也在班級平均之上,對於如此表現,我並不愉悅,認為身體如能更協調,必能跳出優異的成績。因此我持續練習,掌握各個步驟,將前一次的失敗作為借鏡,串連起體內的各個社區。手自然擺動,腳與肩同寬,膝蓋微彎,調整呼吸,用力一躍,我這座曾經笨重的城終於翱翔天際。 堅持、努力的練習,流下的汗水成為下一次跳躍的動力,在高一時,我如願以償的享受到了這甜美的果實,跳出兩米六的成績,超越同儕。而這辛苦得來的協調性與跳躍力,也在排球場成為我的得力助手,輕快的步伐,給予跳躍額外的動力,奮力一躍,足足超越攔網一顆頭,場內的風景一覽無遺,舞動的手臂則控制球的動向,制霸於空中,成為空中的獨裁者,獨自欣賞制高點獨一無二的風景。我的身體輕盈躍動,成了一座飛花的春城。 我的身體這座城,各個地區不再獨立,彼此建構完善的道路,不再互相扞格。感謝我那也許與生俱來的天賦,但那埋藏於體內的潛能,唯有靠自己獨力開發,才能打造屬於自己這座春天的城。疏通全身的管道後,身體輕盈,心靈也更加豐富,如今,我的身體是一座春天的城,滿城飛花,格外美好。

Read More

〈中華學園〉小琉球浮潛趣

嘉義縣福樂國小四年乙班 ◎楊璦寧 去年暑假,我們全家乘船去小琉球玩。船才開沒多久,大大的石頭就出現在遠方,像是一個個的巨人,熱情的跟我們招手。下了船,爸爸媽媽騎著摩托車,載著我們去小琉球北邊的花瓶岩。 花瓶岩是小琉球重要的地景之一,高九公尺,跟三層樓的透天厝一樣高。花瓶岩原本只是一塊普通的珊瑚石灰岩,受地殼隆起浮出海面後,受到兩位自然雕刻家─海風和海水的雕琢,慢慢的,珊瑚石灰岩變成花瓶。花瓶岩上頭有許多綠意盎然的植物,讓「花瓶」變得更加生動美麗。 看到花瓶岩旁有許多開心浮潛的遊客,我們一家人也跟著穿上潛水裝備,準備下水浮潛。穿好厚重的潛水衣後,潛水教練先教我們用嘴巴咬呼吸器,練習用嘴巴呼吸。接著,再引導我們放輕鬆,像水母一樣在水上漂浮。等大家都學會用嘴巴呼吸跟水母漂浮後,教練拿出大游泳圈讓我們每個人抓好,像母雞帶小雞一樣拉著繩子,慢慢牽引我們一行人往海水深處漂去。 浮潛時,我不但看到五顏六色的熱帶魚,還看到可愛又美麗的綠蠵龜。它們在珊瑚礁間快樂穿梭的畫面讓我好開心。這次的浮潛讓我印象好深刻,希望大家能夠一起來愛護海洋,讓海洋繼續美麗。

Read More

〈中華學園〉我從這則漫畫中看到了

台南市南科實中三年一班 ◎劉詠心 「送禮」是一門學問,每當過節總是要費盡心力思考要送什麼禮物,好難!然而如果平時對身邊的朋友多一些留意,多觀察他們的習慣,來送禮就不會毫無頭緒,也不會害怕送到他們不需要的東西了。 我看過一則漫畫,內容大致是有一個人送雞蛋糕給鄰居,後來經過數次的轉送,最終還是回到自己手中。看了這則漫畫後,我認為了解別人的需要後再送禮,是最明智的選擇,因為送禮如果能「剛好」送出他們喜愛或需要的東西,這是一種體貼。針對每個人的需求再送出合適的禮物,這才是送禮真正的意義。 我們班上流行送同學生日禮物。印象中有一次我生日,那時候似乎正想幫手機換新手機殼,一直找不到中意的樣式,導致我成天把這件事掛在嘴上,沒想到生日當天有個同學送了我一個新的手機殼,而且還是我最愛的三眼怪,我立刻開心地朝她撲過去,抱著她跳上跳下的,以表示開心和驚喜。事後我問她:「妳怎麼知道我需要一個手機殼?」她淡淡的說:「因為妳最近一直在看手機殼啊!」 我認為她送的不是手機殼,而是一種體貼,就算禮物不貴重,但那份體貼還是讓我感受到她的溫暖。我從這則漫畫中看到了送禮不一定要送很高檔的東西,只要存在著體貼,任何東西都能成為「高檔貨」。

Read More

〈中華學園〉獨一無二的媽咪

台南市南興國小四年甲班 ◎潘穎 我是在家族眾人期盼之下出生的。身旁總是有許多人照顧我,其中有一個人,她與眾不同,特別的呵護我,她就是─媽呼。 媽咪總會在我生氣時,幫我泡一杯我最愛喝的熱可可,溫暖了我的心,會前來關心我,問我:「怎麼了?」她就像天使一樣,在我的身邊靜靜地守護我、保護我。如果我是大海上的小船,那媽咪一定是指引我光明方向的燈塔。 媽咪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忘東忘西。她是所謂的「金魚腦」,只要一有東西沒帶出門,她就會嘆氣說:「又有東西沒帶出門,我果真是個『金魚腦』啊!」媽咪會一下忘記帶水壺,一下忘記帶餐具,甚至會忘記帶錢包,感覺真的有點煩,但是這不會減少我對她的愛。即使媽咪常常忘東忘西的,只要有關我的事情,她是絕對不會忘記的。 我要感謝媽咪,從我小的時候,就關心、照顧我,在我成長過程中,是她使我蛻變成堅強的孩子。我的心裡有許多說不出口的感恩,千言萬語化成一句─媽咪,謝謝您!

Read More

〈中華學園〉選槓人生

台南市慈濟高中三年和氣班 ◎潘佳妤 行於人生的康莊大道,我們無時不在做出抉擇,何時停、何時行、何時拐彎、何時迴轉……面臨職涯規劃,許多人選擇從一而終的單行道,直達專精學問的殿堂,然而卻有另一群人走向看似不穩定的多叉路口,冒險但精采地駛出多元人生。 斜槓青年這個看似新興的群體其實早已有許多歷史人物之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理察‧費曼即是箇中翹楚,身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他,同時也是一名舉辦畫展的畫家、一名解碼高手、一名曾參加嘉年華樂隊的非洲鼓鼓手,這位科學頑童懷抱著赤子之心探索,跨越理工與文藝的藩籬,造就輝煌的一生,由此可知「斜槓」並不是「不專精」,而是以無限潛能揮灑生命可能。 諸多前人成功之例使我願扛起斜槓之重擔,在未來充滿挑戰的路上奔馳,在父母的期望下,我勢必要成為一名繼承衣缽的科學家,然而心頭蠢蠢欲動的文學心靈卻在悄悄抽穗,我期許自己能與費曼先生一般成為文理兼擅的斜槓青年,縱使才智不及,我依然要披荊斬棘,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勇闖斜槓的多叉路口。 仰望深遂敻遠的寰宇,凝眸波雲詭譎的蒼穹,我是一隻蓄勢待發的鵬鳥,相信若能以堅毅為方鍼,定能擊水三千,搏扶搖而直上九萬里,絕雲氣,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開啟一段精采絕倫的斜槓人生。

Read More

〈中華學園〉等待的滋味

台中市龍津高中國中部一年七班 ◎紀語芊 我總是討厭等待!等待就像一頭老牛,慢慢的、慢慢的步向永無止盡的道路,不曉得何時才能走到目的地,令人心焦心急。但有時,你會發現等待不全然是壞處。古人說:「三思而後行」,做決定之前,要先反覆思考這決定是否正確?又會造成什麼後果?而等待就是個思考的好時機,當你深思熟慮後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接下來就可以免除許多後患了。 剛開學的我沒什麼朋友,因為我讀的小學和大家不一樣,根本沒認識半個人,我又屬於個性比較內向的女生,不太會主動和人搭話,於是,每天上學都在等待「會不會有人來找我說話呢?」然而,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了,後來我漸漸的發現,其實人相處久了會慢慢的變熟,有時是做某件事情巧遇,有時因分組而交談,有時只是目光不期的相遇,好多機會讓我認識了同學們,所以我現在不但擁有很多的朋友,每一天都很期待來上學呢! 小時候總想要趕快坐到電視機前觀看即將播出的「神奇寶貝」卡通,因此一上完鋼琴課,便焦急的等待爸爸來接我,但他有時候來得晚,我忍不住生氣抱怨道:「吼!怎麼這麼晚來!都已經播一半了啦!」忙碌的爸爸可能也有點情緒的回答:「妳每次都讓我等妳,偶爾讓妳等一下下就大發脾氣,是不是不太對?」我覺得我的態度錯了,當下道了歉也獲得原諒,之後再遇到這種情形,就能心平氣和了。 幾年前出國旅遊,我和家人在日本的水族館內走散了,當時我害怕得走過來走過去,脖子伸得超長四處來回張望,努力搜尋每一張熟悉的臉孔,內心只盼望家人能找到自己,這難忘的等待經驗相當煎熬,雖然有想起大人們一直教導的緊急狀態應對,不斷告訴自己要冷靜,但那僅僅幾分鐘就像過了幾十年;最後終於被媽媽找到時,淚水不禁潰堤。 等待的滋味有時難過,有時無聊,有時生氣,有時著急,但這也都是人生的歷練,當遇上時,可要好好把握。其實在未來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等待,請不要認為件件都是麻煩事,而且,做人也不用那麼急性子,有時候當作是稍稍休息,停一下下,做起事來反而能夠事半功倍,何必那麼計較呢?

Read More

崑大湖內DOC 新住民吉雷米教學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獲教育部補助的數位機會中心(DOC),長期服務台南與高雄偏鄉地區,其中位在高雄湖內國中的湖內DOC為提供民眾更便利的數位化生活服務,邀請湖內女婿、公視「無事坐巴士」節目主持人法國籍新住民吉雷米,帶領民眾體驗「i郵箱服務」。 湖內DOC展現多年深耕的在地經驗,邀請吉雷米授課,引導民眾使用中華郵政所推出「i郵箱服務」,吉雷米利用流暢的台語帶領民眾前往高雄湖內郵局,並以輕鬆好玩的互動教學,讓民眾體驗的i郵箱服務,期望透過簡易的教學,讓學員認識郵政所提供的無人化自助式數位服務。 擔任台南高雄DOC計畫主持人的崑大資管系副教授賴正文表示,現今的生活型態日新月異,各單位機關更紛紛提供數位化服務,為落實偏鄉地區的數位平權,DOC的課程也著重於帶領學員使用生活APP,此次湖內DOC結合中華郵政i郵箱的數位服務,讓學員可以感受數位化與生活的緊密相連。 吉雷米表示,這是他第一次在台灣的新家鄉進行數位化的服務教學,以前都是透過做節目傳遞知識和體驗,這次能直接和來上課的學員互動,讓他覺得很不一樣,來上課的學員大部分都是湖內區在地的長輩,希望學員不僅能認識i郵箱這個新服務,也可以透過課程體驗湖內的進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