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專刊〉醫藥人才學非所用之教育危機

■陳建州 110年3月31日由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與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共同號召辦理「藥局通路人力培育說明會」,當天出席的學校與醫藥團體有勞動力發展署生技醫藥產業人才培訓據點辦公室、台灣大學、台北醫學大學、嘉南藥理大學、新生醫護管理專校、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中華民國藥劑生公會全聯會、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台北市藥劑生公會、嘉南藥理大學校友總會、亞太醫療組織代表出席。 現場有多位藥局通路經營者齊聚一堂,包括大樹連鎖藥局、維康連鎖藥局、好藥坊藥局聯盟、美康連鎖藥局、全球連鎖藥局、新資生連鎖藥局、天康連鎖藥局、唯新連鎖藥局、婕登連鎖藥局、欣安連鎖藥局、專品藥局、東京大藥局…等藥局,學校為學生找出路,藥局為經營找人才,共同為台灣醫藥人才「學非所用」問題找出解方! 根據109年8月18日媒體報導,衛福部醫事司石崇良司長指出醫檢師、醫事放射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等醫事人才考照及格率不到25%,領照後執業率又不到5成,未來擬放寬醫院外的執業登記,但整體政策仍需與教育部、考選部等跨部會合作調整,這是醫藥護人才培育斷源的重大問題。 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理事長陳建州於說明會中提到,以醫檢師為例,考照及格率約2成,而考上後的醫檢師的執業率卻只有4成,也就是100個醫檢系學生只有8位從事醫檢師的工作,為何國家花費如此龐大的教育資源,卻讓醫藥衛生科系畢業生學非所用!還有其他醫藥相關科系也是如此,這些醫藥專業人才是否能到藥局藥妝通路來擔任儲備幹部呢?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蔡佩珊執行長,也是生技醫藥產業人才培訓據點辦公室主持人表示,今年勞發署提供醫藥通路儲備幹部訓練班與企業職業訓練資源,後續拜訪醫藥衛生科系學校談合作,勞發署提供應屆畢業生進入藥局通路的銜接教育,希望讓更多醫藥衛生科專業人才進入藥局職場。 台灣目前醫院有480家,藥局有8615家,台灣長期注重醫院管理,而不重視藥局產業管理,醫藥衛生學校廣設醫務管理科系,台灣有藥學系,卻無藥局藥妝管理科系。藥局藥妝通路業屬於醫藥特許行業,是社區健保處方調劑與生技醫藥品銷售的重要服務通路,藥局通路涵蓋產銷人發財,同時涵蓋健保與自費業務,其中較具規模者,如5大連鎖藥局藥妝通路屬於上市櫃公司體系,如大樹、康是美、杏一、佑全與躍獅連鎖通路。 連鎖藥局藥妝通路與單點藥局除了原本藥師的需求,也非常重視藥局幹部的人才培育,特別是面對白熱化的藥局通路競爭、新零售工具興起與藥品GDP法規的實施因應,藥局通路需要應用多元的藥局經營管理技術,所以需要招募更多醫藥衛生科系畢業生來擔任藥局藥妝通路的儲備幹部,在藥局幹部薪資方面,以非藥師身分的店長與區督導為例,其薪資已不亞於一般藥師行情。 在少子化的負面衝擊下,非熱門醫藥衛生科系普遍受到持續滑落,各級學校均面臨招生不足的窘境,醫藥衛生科系更面臨考照率低與低執業率,以及更多學非所用問題,而藥局藥妝通路有大量儲備幹部人力需求,因此陳建州理事長與王冠斌副理事長倡議,建請醫藥衛生學校與藥局通路建教合作,以培養學生第二專長與多元就業,希望透過藥局實習與課程模組,協助醫藥通路人力培訓,畢業生可以選擇藥局藥妝通路來服務。 「幫助醫藥衛生畢業生多元就業」等於「幫助學校招生永續發展」等於「幫助藥局藥妝通路培育優秀經營人才」,讓醫藥衛生畢業人才留在醫藥行業內學以致用,創造學校、學生與藥局通路三贏的局面。 (作者為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理事長)

Read More

〈生技專刊〉第一屆南瀛生醫經貿論壇

Read More

COVAX首批AZ疫苗19.92萬劑來了

載運AZ(AstraZeneca)疫苗的班機,於4日清晨5時21分許抵達桃園機場,經海關、航警等人員在機坪檢視相關書面表單並進行機邊驗放。(中央社) 效期更短只到5/31 食藥署加速封緘拚4/12放行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我國自COVAX平台採購新冠疫苗,首批約20萬劑AZ疫苗4日清晨抵台,由於效期僅到5月31日,食藥署表示,已取樣600劑做檢驗,力拚最快在12日核發封緘證書。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透過COVAX獲配102萬劑AZ疫苗,首批19.92萬劑疫苗待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COVID-19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進行接種。 食藥署指出,這批疫苗批號CTMAV513,共19萬9200劑,效期到5月31日,並依原廠規格進行外觀、鑑別、pH值、細菌內毒素、無菌、DNA/protein比例、效價試驗等7項檢驗。 食藥署表示,若文件審查及檢驗均合格,最快於4月12日核發封緘證明書並封緘放行共19萬8600劑。 我國共採購1000萬劑AZ疫苗、476萬劑COVAX疫苗、505萬劑莫德納疫苗;透過COVAX取得首批20萬劑,原本預計2月底、3月初將告知到貨時程及數量,但至今疑因運送問題延滯至今。 指揮中心指揮官表示,該批AZ疫苗同樣為韓國廠的疫苗,但因COVAX安排所有疫苗集中到阿姆斯特丹再運出來,導致分配時間拖得很長,另因疫苗效期比台灣現有AZ疫苗還要短,除了要加速檢驗封緘,也會加速開放接種對象,讓更多人施打。

Read More

兒童節送愛 高市醫界請失依弱勢兒看電影

高雄市醫界關懷罹癌及弱勢家庭兒童,號召慈善捐款,捐贈25萬元給社會局「兒童及少年未來教育與發展帳戶」。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醫界4日舉辦「兒童節電影欣賞會」,邀請失依及弱勢家庭的孩子們一起欣賞電影,讓孩子們得到貼心溫暖快樂的回憶;高雄市醫師公會理事長賴聰宏表示,深深期盼醫界夥伴團結一致,在各自的崗位上盡己所能提供各式的服務與幫忙,發揮愛心與慈悲心,讓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平安健康幸福的成長。 高雄市醫界在高雄市醫師公會主導下,歷年來均於兒童節前夕與高雄市診所協會、中華民國基層醫師協會等,前往高雄榮總醫及高醫探訪與撫慰住院兒癌患童及家屬。 今年進入第15年的慈善活動,在現任醫師公會理事長賴聰宏指示下,特別擴大為「兒童節守護國家未來主人翁」系列活動,包括與高雄市診所協會楊宜璋理事長共同號召高雄市醫界慈善捐款,所得款項25萬元捐贈社會局「兒童及少年未來教育與發展帳戶」,連續2日與各大校友會前往高雄榮總及高醫致贈住院癌童禮金及禮品,讓兒癌病患備感溫暖。 昨日兒童節舉辦「兒童節電影欣賞會」,由賴聰宏理事長與中華民國基層協會潘志勤理事長及核心幹部共同邀請失依及弱勢家庭的孩子們一起欣賞電影「尋龍使者─拉雅」並安排卡通人物與孩子們歡樂互動並發放禮物,讓孩子們感受貼心溫暖快樂的回憶。

Read More

1.7萬人打AZ 累計63例不良事件

指揮中心3日未開記者會,發言人莊人祥錄影說明最新疫情狀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牛津AZ疫苗全台開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日指出,據統計,國內AZ疫苗接種人數已突破1.7萬人次,2日新增一起接種後不良事件,但並不嚴重。 考量花蓮發生台鐵太魯閣號事故,指揮中心昨天下午不召開臨時記者會,改提供文字新聞稿,並由發言人莊人祥錄影、錄音說明最新疫情狀況。 莊人祥表示,2日是清明連續假期第一天,但醫療院所仍有進行AZ疫苗接種。據統計,1日前共接種1萬6450人,2日又新增接種606人,目前總接種人數累計共1萬7056人次。 在接種後的不良事件方面,莊人祥說,2日新增1例,不過屬「非嚴重」。截自3日上午10時統計,國內疫苗接種累積不良事件共63例,其中55例屬「非嚴重」,1例「疑似嚴重過敏反應」,7例「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 高雄市有3005名醫護接種AZ疫苗,居全台之冠。圖為高雄市衛生局副局長接種AZ疫苗。(中央社資料照片) 中央社∕高雄3日電 AZ疫苗開打兩週,高雄市衛生局今天表示,全市共分得9700劑疫苗,已接種醫護人員達3005人,總施打數居全國之冠。 衛生局指出,高雄長庚、高雄榮總、高醫、義大及小港醫院5間合約醫療院總分得9700劑疫苗,前兩週由5間合約醫院院內員工接種,並協助其他23間專責醫院跨院接種,總計3005名直接及間接照護疑似個案的醫護完成施打。 衛生局也請合約醫院,依照各自施打場所容量訂定預約機制,並非要求每日施打量,循序漸進規劃安排符合接種對象前往合約醫院進行接種,並在無規劃任何接種獎勵活動下,讓高雄施打率目前居全國之冠。

Read More

內餡聰明選 潤餅健康吃

三峽恩主公醫院營養室副主任江詩雯表示,若能善用食物代換技巧來選擇內餡,清明吃潤餅可吃得安心又健康。(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清明節有食用潤餅的習俗,而潤餅的內餡會因地域性不同有所差別。傳統潤餅餡料多以川燙或拌炒後,以潤餅皮捲起食用,但看似清爽的潤餅其實卻暗藏高熱量。三峽恩主公醫院營養室副主任江詩雯表示,若能善用食物代換技巧來選擇內餡,清明吃潤餅可以吃得安心又健康。 江詩雯指出,潤餅常見的食材有高麗菜絲、豆芽菜、紅蘿蔔絲與菜脯等蔬菜類,肉餡則有紅糟肉、滷肉、香腸、蛋酥與肉鬆等。南部地區的潤餅因調味料有添加花生粉、糖粉或虎苔粉等增添風味,因此口味上較甜。而潤餅內餡雖然多以川燙或拌炒,烹調上用油量少,但在內餡的選擇與組合上,可能會忽略隱藏的油脂導致熱量破表。 吃潤餅要如何吃得安心又健康?江詩雯建議,第1步是減少高脂的內餡,選擇雞胸肉取代油炸酥香的紅糟肉或香腸等高脂肉類,佐以紅椒粉或咖哩粉等香料調味醃漬,經過冷藏一夜後再蒸熟切細絲,並以蛋皮取代油膩膩的蛋酥,豆乾絲取代油麵等食材,可使風味不減但熱量大打折扣。 第2、調味醬料要酌量,花生粉可增加潤餅的香氣,但15公克的熱量將近70大卡,若再加上糖粉或海山醬等醬料來提味,熱量自然少不了。建議改以一小把的原味堅果粒來取代。 第3、增加蔬菜的比例,除常用的高麗菜、紅蘿蔔絲與豆芽菜外,四季豆、彩椒、小黃瓜與玉米筍等更是營養滿滿的蔬菜,維生素含量的不同也增添了蔬菜的顏色與風味。 第4步是小心加工的食材,內餡的香腸、肉鬆或酸菜、菜脯等加工或醃漬食材,隱藏的鹽分含量其實不少,這些食材因加工程序導致營養成份減少,或使用添加劑來增色或延長保存期限,攝取過量就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因此建議使用新鮮食材來取代較安全。 江詩雯表示,想要避免清明假期過後體重與檢驗數值破表,只要掌握食材的選擇與代換,控制攝取的份量將潤餅當做正餐來食用,依舊可以吃的健康又美味。

Read More

濾泡型淋巴癌 4期仍有生機

成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陳雅萍表示,濾泡型淋巴癌的治療會根據患者的腫瘤負荷量決定,仍有部分患者以接受觀察或是經治療後痊癒。 (成大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淋巴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淋巴細胞的異常也可能影響全身。隨社會步調加快、飲食西化等影響,淋巴癌的發病年齡日漸年輕化;而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9名,隨著醫療進步,患者可接受觀察或是經治療後痊癒。 成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陳雅萍表示,淋巴是身體的重要防禦機制;淋巴系統遭到破壞,也會危及人體各項免疫功能。93%的淋巴癌由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構成,其中B型淋巴癌占82%,又可分為和緩性與侵襲性2種,以侵襲性代表的瀰漫性大B淋巴癌最為常見,其次則為和緩性的濾泡型淋巴癌。 陳雅萍指出,濾泡型淋巴癌是第2常見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不論在台灣、美國均好發於45歲之後,台灣近年來的發生率也逐年增加。淋巴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主要有發燒、淋巴結腫脹、皮膚癢、夜間盜汗、咳嗽或半年內體重下降超過10%,患者也可能有腹痛、胸痛、疲勞或呼吸困難等症狀。 濾泡型淋巴癌的分期根據淋巴結或結節外的腫瘤分布判定。陳雅萍強調,治療會根據患者症狀與抽血、影像及疾病進展速度判斷患者的腫瘤負荷量決定,並非被診斷第4期濾泡型淋巴癌就代表癌末,仍有部分患者可接受觀察或是經治療後痊癒。 若患者的年紀較大、癌症晚期、乳酸脫氫酶活性較高、貧血或有大於4處淋巴結侵犯,則有比較高的死亡風險、當出現高腫瘤負荷、分級較高或轉型成高侵襲性淋巴癌時,須積極安排醫療處置,進行相關治療。

Read More

遲說話走路 把握黃金期早療

員林宏仁醫院開辦早療服務,打造專業小兒復健團隊。(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彰化縣員林市宏仁醫院開辦早療服務,由復健科醫師汪國麟、吳俊諺、張勝閔搭配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打造專業小兒復健團隊。汪國麟指出,兒童發展具不可逆特性,一定要把握黃金時期的神經重塑性;提早發現、治療,對於遲緩兒非常重要,更能因及早介入治療獲得良好效果。 宏仁醫院指出,少子化時代,家長更為關注孩子的成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6%至8%,台灣估計每年平均約有1萬5千名新生兒可能有這類問題,提醒早期發現,把握黃金治療期非常重要。 復健科醫師吳俊諺提醒,如果孩子1歲半還不會叫爸爸、媽媽,2歲還不能講1、20個單字,甚至3、4歲講話還大舌頭,或比較晚會走路或跑步容易跌倒,使用湯匙、筷子熟練度很差,都暗示可能有發展遲緩現象,需盡早由醫療人員評估。 復健科醫師張勝閔也指出,家長若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任何語言或說話上的問題,都可以尋求語言治療師的評估與諮詢,目的是為了釐清孩子的語言發展是否有問題,並不會因此被貼上標籤,若發現孩子語言發展遲緩或是發音不標準,則可及早接受語言治療。 汪國麟指出,宏仁醫院近日規劃全新兒童治療室,協助家長把握孩子0-3歲大腦可塑性黃金治療期,該院復健科團隊醫師週一至週五都有醫師看診,家長可先帶孩子尋求復健科醫師諮詢診斷,再預約規劃最適合孩子的早療課程。

Read More

掃墓踏青 長袖長褲防恙蟲

皮膚科醫師吳家華建議戶外掃墓與踏青,可穿著長袖衣褲,並使用有合格標章的防蟲產品,減少被叮咬的機會。(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衛福部台中醫院皮膚科醫師吳家華提醒,民眾掃墓或外出踏青至山區活動時,可能會接觸到恙蟲孳生的草叢環境;若不小心被恙蟲叮咬,會造成叢林型斑疹傷寒。 吳家華指出,恙蟲病傳播者主要是恙蟎,體型非常小,只有0.02~0.04公分大小,寄生在囓齒類動物或從草叢旁經過的人類身上,通常肉眼看不到,被恙蟎叮咬處會形成黑色焦痂紅疹,經由叮咬後的傷口,會傳播立克次體的恙蟎到人體,造成發燒、畏寒、淋巴結腫大、紅疹、頭痛、肌肉酸痛、食慾不振、腹瀉等全身性症狀。 吳家華提醒,在進入樹林、草叢間時可以穿著長袖衣褲,並使用有合格標章的防蟲產品,減少被叮咬的機會。另外,4、5月居家常見環境蟲害有荔枝椿象、隱翅蟲等,臨床上接觸到這類蟲液更是會造成皮膚灼傷,若在野外遇見荔枝椿象應避免去驚動、刺激或搖動棲息的樹枝。 吳家華說,如果蟲體不慎掉落在身上,可以輕緩地將牠們撥走,或是利用樹枝讓牠們自行爬走;若隱翅蟲飛經身體時,可以把牠們輕輕撥開,避免拍打蟲體,才不會造成毒液流出;若皮膚不慎接觸到毒素,可先用大量清水沖洗,並儘速就醫接受治療。

Read More

嬤肝癌復發 光子刀切除副作用小

彰化醫院放射腫瘤中心主任宋時雨說明用光子刀治療的情形。(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76歲婦人肝癌復發,長出1.5公分的肝腫瘤,由於她有心血管疾病,衛福部彰化醫院放射腫瘤中心主任宋時雨建議用光子刀治療,並申請健保給付,追蹤半年無復發跡象。 宋時雨表示,病患因B肝長期在肝膽科追蹤,108年9月發現肝腫瘤2.8公分,手術切除腫瘤的肝小葉;去年7月復發,核磁共振攝影發現1.5公分腫瘤,腫瘤靠近心臟,沒有轉移,安排電燒治療。因她有心血管疾病,在麻醉時血壓飆高,於是放棄電燒,轉而評估使用俗稱為光子刀的「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法(SBRT)」。 宋時雨表示,該院去年耗資1.8億元引進最新的高精準度直線加速器,可以對病灶精確定位,針對體積小的腫瘤進行高劑量放射,讓癌細胞壞死,稱為光子刀治療,病患也因此就近治療,6次放射治療後,追蹤半年至今的肝癌指數都正常,也未見腫瘤復發。 宋時雨說,傳統的腫瘤放射線治療要20至30次的療程,副作用通常是疲累感,患者要忍受長期的折騰,而光子刀因精確的定位,鎖定病灶,將劑量提高5~10倍,療程變少,只要5~6次療程,1~2週就可完成,讓患者疲累感大幅降低。 宋時雨指出,病患在接受光子刀治療時,因肝癌位於腹部,肚子受呼吸起伏影響,必須以全身固定套件包覆,再定位出肝癌細胞的位置,在呼吸監測下,以高劑量放射線照射癌細胞,讓癌細胞的肝臟壞死,減少照在正常肝細胞,相較於傳統的放射線治療,光子刀的療程較短,因此副作用會較小。 宋時雨指出,光子刀的費用高,目前健保規定5公分以下的肝、肺原發癌,可事先提出申請由健保審查,在肝癌部分必須無法接受手術切除、血管栓塞治療、電燒灼治療的患者才能給付,該病患符合資格,20幾萬元的費用由健保支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