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電子煙4年 少年罹肺炎

中山附醫兒童部教授呂克桓表示,電子菸內含物質有成癮、致癌風險、肺部以及其他器官傷害,對於青少年更會影響腦部發育,不管是何種菸品皆應避免使用。(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部教授呂克桓表示,該院近來有1案例,一名15歲青少年因呼吸喘入院,胸部X光及胸部電腦斷層顯示雙側肺炎,經過詢問,少年才坦承11歲起開始抽電子煙,而確認是電子煙造成的肺部損傷。  呂克桓醫師表示,這名少年因呼吸喘、咳嗽、上腹痛、嘔吐等症狀,在診所就醫後無改善,而轉送中山附醫,到院後經胸部X光及胸部電腦斷層顯示雙側肺炎。患者住院初期甚至需要氧氣輔助來維持血氧,經排除感染及其他原因後,患者才說11歲起因好奇開始抽電子煙至今已4年,而家長並未察覺,最後確認患者是因電子煙造成的肺部損傷,在經過治療後病況改善出院。  呂克桓表示,電子煙在一般觀念被認為較傳統香菸的危害小,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電子菸的成分可能更加複雜,並且也同樣會有二手菸、三手菸的危害,更不應該用來戒菸,電子煙利用電池加熱使內含物質揮發,產生類似傳統香煙吞雲吐霧的效果。  呂克桓表示,除了尼古丁會讓人成癮之外,其中也含有許多揮發性的化學物質,如甲醛、乙醛等致癌物質,以及丙二醇、二甘醇等,除了肺部之外也會造成皮膚,肝臟甚或腎臟的危害,各國均有許多案例因吸食電子煙造成肺部損傷甚至死亡。  呂克桓說,其中所含有尼古丁是讓人成癮的重要關鍵,在電子煙中尼古丁的濃度高也容易造成過量以及中毒的危險,對於青少年來說甚至會影響到腦部發育。另外常添加許多芳香物質(如水果香、花香味等),減少了刺鼻刺激的感覺,也更容易使青少年們受到誘惑,儘管我國菸害防制法已將電子菸列為管制項目,但市面上或是網路上仍然有許多管道可以輕易取得。  他說,為保護青少年健康,今年5月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擬將電子煙等新興菸品歸類為「類菸品」,全面禁止製造、輸入、販售、供應等,並將吸菸年齡及購菸年齡從現行18歲提升至20歲。  呂克桓呼籲,電子煙不應做使用或當做戒菸方式,且其內含物質與傳統香菸一樣會有成癮、致癌風險、肺部以及其他器官傷害甚或死亡,對於青少年來說更會影響腦部發育,不管是何種菸品皆應避免使用。

Read More

拒老花眼鏡 視茫茫頭痛想吐

亞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龔偉勛替患者做老花眼檢測。 (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霧峰報導  台中市一名43歲李女士,年輕時有遠視不必戴眼鏡,但年過40後,發現滑手機時螢幕常會「糊糊的」,經醫師告知為老花眼所致,她擔心被嫌「老人味」,堅持不配老花眼鏡,直到出現視力模糊、頭痛、惡心想吐等症狀,才甘願配鏡輔助視力,所幸旁人都肯定「戴眼鏡也很美」,才讓她逐漸釋懷。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龔偉勛表示,門診不乏如李女士的患者,因為年輕時有遠視,不曾戴過眼鏡,看近時也能用睫狀肌調節力控制,但隨著年紀增長,老花開始出現,當睫狀肌調節力變差時,看近就會變得不舒服,過一段時間連看遠的視力也變差,往往要等到老花眼嚴重影響生活,才願意配合治療。  龔偉勛表示,老花眼是指水晶體隨年齡逐漸硬化、失去彈性,漸漸喪失調節功能,使得看近不清楚,造成閱讀困難,眼睛也容易疲勞、痠澀,通常在40歲前後便會出現症狀。  龔偉勛指出,目前矯正老花眼最普遍的方式為配戴老花眼鏡,雖然戴老花眼鏡並不能阻止退化進行,藉由鏡片提供調節,能讓原本過勞的睫狀肌獲得休息,使眼睛看近的東西變得舒適。症狀輕者通常於閱讀時配戴,症狀嚴重者則需要依據不同距離配戴不同度數的眼鏡,若有老花眼卻遲遲不矯正,長期下來瞇著眼睛看東西,可能造成肩頸痠痛、頭痛等,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龔偉勛表示,民眾千萬別不服老,也不必擔心坊間傳言「老花眼鏡會愈戴愈深」,其實老花眼的度數無論是否有戴老花眼鏡,度數本來就會逐漸增加。此外,有些民眾自覺眼壓高、眼睛脹痛,誤認為青光眼所致,其實經檢查不少是因為老花眼造成,建議民眾當眼睛出現任何不適,應尋求眼科醫師協助,才是正確護眼之道。

Read More

奇美產後護理之家 醫療團隊進駐

奇美醫產後護理之家智能玻璃探視窗,全程護理師24小時守護母嬰健康,提供客製化的餵養指導,兼具坐月子傳統文化。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 台南報導  花費2年餘新建的奇美醫附設產後護理之家1日開幕,由醫療團隊進駐,全程護理師24小時守護母嬰健康,提供客製化的餵養指導,兼具坐月子傳統文化,以專業的醫療為後盾、專屬中醫、健康吃食補、守護心靈健康紓壓調理,打造醫療專業照護的坐月子時光。  奇美醫院長邱仲慶表示,有鑑於社會環境變遷與家庭結構改變,產後母嬰照護需求增加,且高危險性妊娠產婦更是需要有專業的產後母嬰照護協助。奇美醫看到文化與跨世代需求,結合中、西醫療照顧,以強化母嬰健康。產後護理之家延續產後照護,無縫接軌產婦及新生兒專業照顧,每週有婦產科及小兒科醫師巡診,評估產後身心狀況。 花費兩年餘新建的奇美醫附設產後護理之家開幕,由醫療團隊進駐打造醫療專業照護的坐月子時光。 (記者汪惠松攝) 產後月子餐是做月子期間產婦及家屬最在乎的一個重要環節,產後護理之家朝向以健康為核心,採用新鮮食材、兼具口味及高品質,讓產婦於入住該護理之家期間,享受到優質營養及餐飲服務,做好產後調理強化體質。  復健團隊設計的產後復健運動課程內容,針對產後1~4週設計不同強度復原運動,初期紓壓課程及後期鍛鍊課程,喚醒深層的核心肌群、漸進式的引領產婦回歸生活。  奇美產後護理之家主任張愷芳表示,產後護理之家設置29住房,分有尊爵房、經典房及雅緻房3種。全棟採用環保綠建材,且增加防水隔音墊結合抗壓性和彈性,可將高音頻率轉換為較低頻率聲音,大大增加房間寧靜與舒適度;通風空間設計且各住房獨立空調系統,每個房間都設計大型窗戶,讓產婦享受溫馨不拘束的舒適感。

Read More

虛寒痛風等5體質 螃蟹淺嘗就好

中醫師吳宜蓁說,秋蟹肥美卻性寒,體質虛寒、過敏及心血管疾病等少吃。 (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入秋後蟹肉肥味鮮,許多餐廳都推出螃蟹料理,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吃螃蟹。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吳宜蓁提醒,螃蟹屬寒性食物,體質虛寒者、過敏體質者、感冒、心血管疾病者、痛風者都不宜過度食用,才不會為了美食影響到健康。  吳宜蓁表示,螃蟹味鹹性寒,雖可清熱養陰、通經絡,卻不是人人適合享用螃蟹大餐。若常有腸胃不適的人,如消化不良、容易脹氣、大便較軟,以及體質虛寒皆不要過度食用,否則恐會讓腸胃不適及腹瀉加重,也不要空腹食用螃蟹,應先吃其他食物溫胃後再吃;容易經痛的女性,吃太多螃蟹也會讓痛經天數增加及出現血塊變多。  另外,像過敏體質如皮膚癢和支氣管疾病,吃螃蟹會讓過敏症狀變嚴重;正在感冒的人也不適合吃蟹,感冒時肺氣虛寒,食用螃蟹會讓感冒不易痊癒;由於蟹黃和蟹膏富含膽固醇,有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者應少吃;螃蟹蛋白質含量高,為高普林食物,痛風患者則要避免食用。  吳宜蓁說,體質虛寒者若要吃螃蟹,可加入一點紫蘇、生薑和酒蒸煮,紫蘇能行氣寬中、解魚蟹毒,生薑能溫胃散寒,酒則具溫通血脈功效,可中和螃蟹的寒性。此外,吃螃蟹時常會沾薑醋,因薑可抵銷螃蟹寒並具殺菌作用,醋能夠去腥並添加螃蟹的鮮味,不妨適量蘸取搭配食用。

Read More

新發現 藻類萃取物可抑新冠病毒

遠東生技與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合作,發現藻類萃取成份FB-1603於細胞實驗中顯著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活性,未來可望成為治療新冠肺炎新藥。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COVID-19疫情全球肆虐,遠東生技與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1日共同發表全台首創「廣譜性抗病毒技術」,發現抗新冠病毒新藥成分,若臨床開發成功,預計此新藥在美國市場年規模初估將高達台幣312億元。  遠東生技董事長闕鴻達表示,22年前就已為對抗腸病毒,攜手長庚大學合作從事抗病毒藥物開發,近年來針對新冠病毒研究發現,特殊微藻萃取而來的主要藥物成份FB-1603,於細胞實驗中顯著抑制新冠病毒活性,未來可望成為治療COVID-19的新藥,若臨床開發成功,預計此新藥在美國市場年規模初估將高達台幣312億元。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經細胞實驗證實,FB-1603能有效的抑制229E冠狀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初步作用機轉為FB-1603由棘蛋白(Spike)吸附細胞表面受器(ACE2),但確切機轉仍需進一步釐清。  施信如表示,雖然現在新冠病毒的疫苗即將問世,但目前尚未了解病毒在疫苗施打後的變異率,及抗體能在人體內持續多久,因此在疫苗之外,開發不同機轉的抗病毒藥物及能對多種病毒具有抑制力的新藥技術,對全球未來防疫相當重要。  闕鴻達更指出,FB-1603除了具有預防新冠肺炎的潛力,還對包括腸病毒、流感病毒、伊波拉病毒、帶狀皰疹病毒等多種病毒擁有抑制活性能力,是全台首創「廣譜性抗病毒技術」,並已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NIAID)持續進行合作中。  在開發時程上,遠東生技已提出ApomivirR抑制新冠病毒之專利申請,並已於今年8月向美國FDA以「治療COVID-19」提出人體臨床試驗送件前諮詢,預計2021年第一季向美國FDA提出二期人體臨床試驗申請。

Read More

主動篩檢及早治療 共同團結對抗愛滋

新北市衛生局於各大專院校進行「幸福巴士」愛滋衛教及匿名篩檢。(圖為亞東技術學院)(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聯合國訂定每年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今年主題「全球團結,共同承擔責任」,希望達成90-90-90目標(90%感染者知道病況、90%知道病況者服藥、90%服藥者病毒量成功抑制),新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透過市轄多元管道主動篩檢,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降低對感染者歧視,齊步邁向零感染、零死亡、零歧視的三零願景。 衛生局引用一案例,提醒早主動篩檢及早治療的重要性。甫於九月成為大學新鮮人的小遠(化名),曾於17歲時與剛認識網友發生第一次性行為且無套,事後出現發燒症狀,誤以為感冒未就醫檢查,亦從未做過愛滋篩檢。日前新北市衛生局於該校新生入學社團辦理「性福巴士-大專院校巡迴愛滋防治宣導」活動,並提供免費匿名指尖愛滋病毒快速篩檢,小遠在好奇下至宣導攤位詢問,經篩檢人員評估有感染風險,說服小遠勇敢接受快速篩檢,呈現快篩陽性,經後續聯繫並協助轉介確認檢驗為愛滋病毒感染者,所幸因及早發現並立刻每日服用抗病毒藥物,小遠並未發病,且於服藥2個月後體內病毒量已降低至測不到狀態。 衛生局透過多元的管道設置愛滋篩檢諮詢服務宣導站。(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指出,統計109年1至10月新北市已完成6萬2,126人次愛滋篩檢,初估陽性率0.6%;另根據107年至109年1至10月同期比較,新北市新通報愛滋感染人數逐年下降,分別為369、336及257人,顯見新北市愛滋防治成果顯著。 陳潤秋強調,愛滋病毒逐漸破壞人體免疫系統,當進入AIDS發病期,會因無法抵抗環境中的伺機性病源感染而死亡。由於潛伏期間無症狀、外表亦看不出異狀,且時間可長達5至10年,故透過主動篩檢確認是否感染,以求及時治療是唯一且極重要的一環。臺灣醫學先進,感染者只要規律服藥到體內測不到病毒,代表幾乎不會透過性行為傳播愛滋病毒,並可如慢性病持續服藥追蹤,過著如常人般的生活。 衛生局透過多元的管道設置愛滋篩檢諮詢服務宣導站。(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為擴大愛滋防治,讓民眾有更多機會主動篩檢知道自己是否感染,新北市衛生局規劃便利的多元篩檢管道,包括衛生所、匿名篩檢醫院、醫療院所篩檢網絡、本局大專院校性福巴士巡迴宣導暨愛滋篩檢活動及雙北高風險場域(三溫暖、酒吧、公園及運動中心等) 每月外展匿名篩檢等;另衛生局特別設立「愛滋快易篩預約專線: 0800-001069」(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上班時間),只要一通電話,衛生局就會派專業人員依約定時間、地點前往提供快篩及諮詢服務,提升篩檢便利性。此外,民眾亦可至衛生局、轄內合作藥局或網路購買愛滋自我篩檢試劑在家自行檢測https://hiva.cdc.gov.tw/oraltest/index.aspx,後續可請衛生局諮詢轉介。

Read More

不再擔心藥物傷胎兒 顱磁刺激治療 孕媽咪不憂鬱

嘉南療養院提供重複式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可用來治療孕產婦在產前、產後出現的憂鬱症。(嘉療提供) 記者黃文記/台南報導  近來日本知名女藝人輕生的消息震驚大眾,生產前後的憂鬱症議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由於有些抗憂鬱症藥物可能會影響胎兒生長,不少孕婦因為擔憂胎兒健康抗拒服用藥物,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提供重複式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可用來治療孕產婦在產前、產後出現的憂鬱症,也是一種避免藥物影響胎兒或是哺乳的新治療選擇。  嘉療一般精神科張耿嘉主任表示,憂鬱症是與大腦的功能變化或化學物質失衡有關,生產前後因荷爾蒙的改變,導致孕產婦容易出現容易哭泣,或是情緒低落等狀態,如果大部分的時間均處在低落的情緒、對生活的大部分活動失去興趣,出現悲觀的想法,甚至出現自我傷害等念頭,需儘早尋求精神科醫師專業協助,以免遺憾發生。  張主任談到,懷孕期間用藥需十分小心,因此需經過謹慎的考慮才決定是否要用藥物治療。他以近來經由社區診所轉介至嘉療求診的孕婦為例說明,經過約20次的r-TMS治療,有效減輕這位孕產婦的憂鬱症相關症狀,包括情緒低落、食慾不振、缺乏動力及集中力下降等問題。  嘉療顧問醫師鄭靜明指出,進行r-TMS治療時,患者無須麻醉、不需住院,每次療程約30-40分鐘,主要是透過磁脈衝刺激大腦主管情緒區域的神經元,活化原本功能低下的區域,從而能達到調節情緒的效果。由於此治療只作用在腦部,不會有藥物帶來的全身性副作用,也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對於孕期及產後需哺乳的孕媽咪而言,是一種可以考慮的非藥物治療方式。  嘉療重複式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評估門診的門診時段為每週二至四上午、週二下午,由於該項治療目前健保尚未給付,有相關需求的孕產婦都可進一步至門診與醫師充分討論治療選擇,重拾自己的身心健康。

Read More

後醫系獲同意籌備 中大首辦醫學研討會

中山大學辦首屆國際醫學教育研討會,盼為台灣培育出能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的良醫。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第一屆國際醫學教育研討會」登場,以「邁向成果導向之醫學教育:臨床症狀課程」為主軸,共有包括高雄榮總、高雄醫學大學及各科臨床醫學、基礎醫學教師等近百人參與,共同擬定符合未來趨勢的醫學創新課程,期能為台灣培育出能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的良醫。  中山大學申請增設學士後醫學系,教育部來文「同意繼續籌備」,待依審查意見及醫學院評鑑委員會(TMAC)評估報告意見修正完備後,再行報部;校長鄭英耀指出,中山原即有醫學科技研究所、精準醫學研究所等醫學教研能量,近年已有187名醫師和62名醫檢師至中山修讀學位畢業,目前還有70名醫師在校就讀,一直以來,中山都積極培育醫學相關人才。  副校長蔡秀芬強調,本次研討會可提升中山基礎醫學教師與高榮臨床醫學教師的CPC課程規劃整合能力,為開設學士後醫學系課程做足準備。  她說,著重於對學習「成果」的評量方法,不僅能幫助教師有效地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成效,同時也能讓學習者透過評核的結果與建議,修正自己學習上的弱點與不足,而非聚焦在傳統考試分數的高低上;更重要的是,能夠刺激學習者主動成長,造就可以自主學習的未來良醫。  研討會特邀全球3位新設醫學院院長分享其設校與執行心得,包括美國德州理工大學艾爾帕索健康科學中心副教務長Richard D. Brower醫師、美國斯蒂爾醫科大學亞利桑那骨病醫學院院長兼教務長Jeffrey W. Morgan醫師及日本國際醫療福祉大學教務長赤津晴子,並舉辦工作坊,審視目前已擬具的125個臨床表徵分配於區塊模組課程的優先順序,實際建構設計臨床問題導向課程。

Read More

痛風未控制 腎功能加速惡化

醫師張凱迪說,痛風患者要慎防腎功能惡化甚至洗腎傷害。 (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50歲陳先生在社區成人健康檢查發現腎功比去年明顯退步,他無高血壓、糖尿病,卻有痛風史曾服用控制尿酸藥物,因擔心長期服藥傷害肝腎未繼續服用;後來因工作忙,痛風發作便自行買藥吃,又因腎結石作兩次體外震波碎石,腎內尚留一些小碎石,被警告若有腰痛併血尿要趕快回診。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腎臟科醫師張凱迪指出,當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尿酸會結晶沉積於關節、肌腱四周造成的關節炎,也就是「痛風」。痛風也可能造成腎功能進一步惡化,其原因如下:1.痛風發作時,需要止痛藥緩解疼痛與發炎,而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NSAID)在長期使用下會傷害腎臟。2.尿酸經腎臟排出時,濃度過高時可能會形成結晶並沉澱在腎臟,造成腎臟發炎,長期下來對腎臟亦有不良影響。3.沉澱在腎臟中的尿酸亦可能形成腎結石,若結石掉到輸尿管中造成尿路阻塞,尿因而堆積在腎臟形成水腎,致腎功能損傷。  張凱迪說,腎臟病與洗腎可說是台灣的新國病,至今仍無逆轉腎衰竭的神藥問世,只能盡量去除各種傷害腎臟的因素。除了糖尿病與高血壓,痛風也是腎臟潛在的加害者之一,防痛風發作除了飲食上要避免酒類(特別是啤酒)、內臟、貝類、以及高果糖食物(如手搖杯飲料),藥物治療與腎功能監控更是重要的一環。  他建議,長期受痛風所困擾的人儘速就醫接受腎功能的評估與尿酸控制,短期避免痛風反覆發作的痛苦,長期來說也避免腎功能惡化、淪至須終生洗腎的麻煩。

Read More

奇美工地口篩 揪出癌前病變

奇美醫師前往建案工地提供免費口腔黏膜檢查,發現口腔癌前病變之勞工,經衛教及治療均質性薄白斑症狀,追蹤成功戒掉檳榔。(奇美醫院提供)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長年在工地工作的61歲洪姓男子常透過檳菸提神,和友人吃薑母鴨進補後發現口腔有異樣,恰逢奇美醫療團隊至建案工地提供免費口腔黏膜檢查,發現均質性薄白斑,為口腔癌前病變之一,經衛教檳榔對口腔的危害,並收治追蹤成功戒掉檳榔,正朝戒菸目標邁進。  奇美醫為照顧營造業勞工的健康,於109年起開始至營建工地免費為有抽菸、吃檳榔或已戒檳榔工人,提供口腔黏膜檢查,落實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公共衛生責任,目前已與4家營造業廠商合作。  奇美醫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杜嘉煒表示,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108年公布的資料顯示,口腔癌死亡人數約在3400人左右,106年新發生人數更有7800人,其中男性占了9成,且好發年齡30~64歲占約8成,屬於青壯年人口,對於家庭影響甚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