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手就痛 夾擠症3招緩解

治療師示範三招運動可緩解夾擠症候群,第一招「旋轉肌袖訓練運動」。(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為練出好看肌肉,一名25歲男子常上健身房運動,有天要抬高右手拿物品時,肩膀痛到竟抬不起手,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他是因為未注意平衡肌肉的訓練而引起「夾擠症候群」;物理治療師詹承偉即提醒,若長期輕忽此症狀,易讓肌肉、肌腱鈣化,引起肩膀痛且容易復發。  物理治療師詹承偉指出,這名男子為要練出身體前側好看的胸肌與腹肌,卻忽略身體後側肌肉也應平衡訓練,當右手臂往側上抬60-120度時,肱骨會往上抬,應連動的肩胛骨卻未有動作,在空間變小情況下,肩胛骨突壓到關節內組織,因而肩膀突然疼痛,亦即夾擠症候群。 第二招「夾背訓練運動」。(記者王正平攝) 他指出,除了因訓練肌肉不平衡會引起外,包括,長期重複相同動作、一直使用特定肌群者,如,工地工人、扛瓦斯工。長期姿勢不良者,如,駝背、低頭族等,都是好發及易復發族群。若輕忽不處理,在長期發炎情況下,肌肉肌腱易鈣化,失去彈性,不僅動作不順暢,只要肌肉收縮,極易引起疼痛。  在治療上,詹承偉說,一般會建議患者接受止痛及放鬆治療,治療新趨勢則是建議接受體外震波治療,震波會作用在軟組織,可加速組織再生,消退發炎,止腫,避免復發。  另為緩解夾擠症候群,詹承偉示範三招規律運動,分別是,第一招「旋轉肌袖訓練運動」,取一條彈力帶或有彈性的帶子,手臂自然垂兩側,手肘彎曲90度,腋下夾緊,雙手抓緊彈力帶,雙手肘往外旋轉,20-30下為一組,一天做兩組。可達訓練旋轉肌袖,讓肱骨與肩胛骨配合協調,使手臂往上抬更順暢。 第三招「胸小肌牽拉運動」。 (記者王正平攝) 第二招「夾背訓練運動」,面牆,雙手平貼牆上,做挺胸運動,手掌離開牆面,若有疼痛可降低手臂高度,20-30下為一組,一天做兩組。可達訓練肩胛骨周邊肌群目的,避免肩胛骨被過緊肌肉帶離原位。  第三招「胸小肌牽拉運動」,找個柱子,右手往側抬90度,扶於柱子上,腳弓箭步,往左旋轉,以放鬆右胸小肌,15-30秒為一下,三下為一組,一天2-3組。可避免胸小肌過緊,將肩胛骨帶離原位。

Read More

四癌篩率新高 苗栗表揚績優醫院

苗縣長徐耀昌表揚4癌篩檢率績優醫院診所。(記者葉蒼秀攝)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苗栗縣今年推動4癌篩檢率及陽性追蹤率均創下歷年來最好的成績,參與癌症防治的大千綜合、通霄光田醫院更分別榮獲國民健康署頒給生命搶救王、篩檢效率王第一名殊榮,縣長徐耀昌30日頒發獎牌表揚績優醫療院所,感謝用心守護鄉親健康。  衛生局昨天舉辦癌症防治績優醫療院所頒獎典禮及年度成果發表會,宣導「揪的94您-相揪顧健康」活動,鼓勵企業揪團30人即可向衛生局或各地衛生所申請免費到點篩檢服務,照護勞工朋友的健康。  衛生局長張蕊仙指出,癌症多年來蟬聯全國十大死因第一名,苗縣積極推廣癌症篩檢,配合中央政策,鼓勵縣民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爭取國健署「癌症醫療品質提升計畫」,由縣內衛福部苗栗醫院、大千醫院、為恭、苑裡李綜合、通霄光田與慈祐等6家醫院加強癌症防治。  這項計畫內容提供符合資格的民眾進行篩檢,更提供方便、快速與醫療資源整合服務,今年苗縣4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口腔癌和子宮頸癌)篩檢達41,718人次,首次完成中央訂定4癌篩檢率達百分之百以上,在陽性追蹤部分更提升至83%,績效均為歷年最佳。  縣長徐耀昌與衛生局長張蕊仙一同展示今年癌症防治成果,並頒發「健康守護特優獎」給衛福部苗栗醫院等六家參與癌症醫療品質提升計畫的醫院,提醒民眾力行防癌「五」保庇,包括規律運動、正確飲食、拒菸酒檳、體重控制、定期篩檢等,才能健康久久。

Read More

台中醫院醫療級托育中心揭幕

台中醫院附設舜云音樂寶姆托嬰中心以音樂融入嬰幼兒生活教育的音樂連動式教保系統。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衛福部台中醫院與舜云音樂寶姆托嬰中心攜手設置「醫療級托嬰中心」,30日隆重揭幕,由9名可愛寶寶,熱情舞動迎賓展開序幕,衛福部政務次長李麗芬、台中市社會局副局長陳仲良、衛生局主任秘書施靜儀、市議員江肇國、張彥彤、黃守達親臨現場共襄盛舉。  台中醫院經一年籌備,設置「醫療級托嬰中心」為0至2歲的嬰幼兒們提供全方位的保育與呵護,院內醫護同仁及員工們對托嬰中心成立,更是充滿期待與感動。  台中醫院院長侯承伯表示,台中醫院附設舜云音樂寶姆托嬰中心設置於長照大樓2樓,有別於坊間托嬰中心,提供專業醫療加值服務,初期便成立托育醫療健康合作小組,包括小兒科、牙科醫師的加值照護、感控護理師的醫療保健照護服務等。 首位送托的護理科護理師張嘉琪和4個月寶寶也來參與活動。 (記者陳金龍攝) 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洪千惠是首批將自家小孩送托媽媽,她表示,孩子在醫療級的托育場所,可在白天上班時間將幼兒帶來、下班再接回家,令她好放心。 另一位送托的護理科護理師張嘉琪,7月才剛誕下女寶寶,因長輩無法幫忙看顧,自己只能育嬰留停照顧,得知院方成立托嬰中心,距離近又可以放心的工作,讓她迫不急待想趕快送托,返回工作崗位。  從事幼兒音樂教育35年的董事長吳舜云說,舜云托嬰中心具有20多年的嬰幼兒托育辦學經驗,更獨創全國第一套以音樂融入嬰幼兒生活教育的音樂連動式教保系統(音樂寶姆),讓嬰幼兒們在無形、潛移默化中學習。  侯承伯說,台中醫院積極配合政策提供友善職場育兒環境,打造醫療級托嬰中心,減輕育兒員工在工作與幼兒照顧兩頭燒的壓力。

Read More

胰臟癌化療複方 延存活期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姜乃榕(中)30日指出,國衛院歷時4年找出適合台灣人的化療複方,發現腫瘤平均可縮小30%以上,存活期更延長至近1年。 (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俗稱「癌王」的胰臟癌,因診斷時有近80-85%為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疾病,具高度致命力,國衛院30日發表研究成果,成功研發專為台灣轉移性胰臟癌病人所研發的化療複方(SLOG),能有效降低血液毒性副作用並延長整體存活期至11.4個月。  目前全世界胰臟癌的整體5年存活率低於5%,而全身性化學治療,是作為無法手術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胰臟癌的第一線標準治療。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陳立宗及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姜乃榕的研究團隊,在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的幫忙下,結合成大醫院、台大醫院、林口長庚醫院及高醫附醫等4家醫學中心,特別為台灣胰臟癌病人量身定作更具療效的治療複方SLOG,目前已共同完成第I與II期臨床試驗,證實能有效延長台灣胰臟癌病人整體的存活期達11.4個月,特別是有效降低血液毒性的副作用,成果令人滿意。  姜乃榕表示,目前用於胰臟癌患者的單方治療,效果不佳,整體存活期僅約3至6個月;使用國際上常用的複方化療,亞洲病人則是出現副作用普遍較高,尤其是血液毒性,因此國衛院從2012年起,開始研究適合台灣患者的複方。  研究團隊總共收錄73位病人,針對治療胰臟癌的用藥包含:Gemcitabine(健擇/健仕)、TS-1(愛斯萬膠囊)、Oxaliplatin(歐力普/益樂鉑)、Leucovorin(芙琳亞膠囊)的使用劑量與頻率進行調整,並展開臨床試驗,在第II期的結果顯示,有40.7%腫瘤縮小30%以上,中位數無惡化存活期為7.6個月,中位數整體存活期為11.4個月,是相當令人滿意的成效。  更重要的是,在副作用方面,病人接受SLOG與接受FOLFIRINOX和AG相比,嚴重嗜白血中性球低下40.7%、白血球低下合併發燒1.9%、嚴重貧血5.6%與血小板低下9.3%,均優於其他複方化療的數值,掉髮也較輕微。  姜乃榕表示,SLOG是一個具有療效且副作用較低的化療複方,是專為台灣胰臟癌病人所設計,並且可在門診完成藥物注射的治療方式,給予病人相當的便利性,目前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歐洲癌症期刊》,也已經應用在實際臨床治療上,光是成大已有上百名患者受惠。

Read More

前列腺肥大早治療 顧膀胱

大里仁愛醫院泌尿科劉緯陽醫師,呼籲男性重視前列腺壓迫膀胱頸的問題。(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大里報導  台中市大里仁愛醫院泌尿科劉緯陽醫師表示,60歲以上男性常有前列腺壓迫膀胱頸的困擾,因不了解疾病的特性,加上礙於面子,而尋求偏方或吃不明成份的保健食品來改善,他呼籲45歲以上男性,有症狀長達兩個月都沒有改善,應就醫即早接受檢查。  大里仁愛醫院泌尿科劉緯陽醫師指出,下泌尿道排尿症狀可區分為阻塞型,如小便遲緩、站很久、尿不乾淨,及排尿過程需要很用力及刺激型症狀,如頻尿、夜尿和急尿等症狀。嚴重者會因尿渚留,使得膀胱尿液逆流到腎臟,進而造成腎水腫影響腎功能。另外門診常會測量攝護腺癌指數及肛門觸診,來排除癌症的可能。  目前多篇醫學研究報告證實,患者如可儘早接受甲型阻斷劑的治療,除了能改善排尿症狀外,並可維持膀胱的彈性,更可藉由降低膀胱內壓進而改善膀胱血液循環,避免早期退化,可達到所謂「顧膀胱」的效果。而若是工作形態,需要長時間憋尿者,如運輸業或一線行員等為高危險群,應即早接受藥物的治療。  劉醫師表示,一名85歲老翁因排尿困難、血尿、經常反覆尿路感染的症狀需接導尿管導尿,評估後因年齡不適合手術,經長期服用藥物治療後,目前已能自行排尿無需接尿管。  劉緯陽表示,欲食用保健食品調理的民眾,需注意成份是否有清楚標示及是否有國家認証,勿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在飲食及行為上也要避免飲酒過量,有尿意時則不可憋尿,因憋尿愈久就容易解不出來。食物上則可多攝取南瓜子、蕃茄等來達到保健效果。

Read More

乳癌年輕化且有增加趨勢 中西醫整治照護身心靈

乳癌年輕化且有增加趨勢,中醫大新竹附醫以中西醫整治,照護患者身心靈健康。(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一名42歲女性患者,右側乳房硬塊有變大的感覺,求診中國醫大新竹附醫,經由超音波檢查及切片後,腫瘤約兩公分,初判是乳癌第二期,但透過正子攝影,已轉移至其它器官,確診是乳癌第四期,目前此名女性患者正在接受化療和標靶治療,未來將部分切除乳房,同時進行放射性治療抑制腫瘤。 一般外科部長李博彰指出,去年院方乳癌診斷50例,今年截至10月底,已有63例,108年至109年發生率最高年層為41-50歲從15例增加到18例,31-40歲發生率都是4例,但30歲以下1例增加到2例,乳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 醫學影像科主任劉昌憲表示,乳房攝影檢查是偵測微小鈣化點病灶的最佳診斷工具,以乳房攝影篩檢可以早期發現乳癌。現今乳房攝影壓迫乳房的程度較以往低,疼痛感也相對減少,可讓婦女朋友輕鬆地執行檢查。建議女性從20歲開始做自我檢查,40歲以上女性,每兩年交替進行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攝影檢查。至於乳癌高危險群婦女,建議與主治醫師討論,開始定期檢查。 一般外科古君平醫師表示,此名女性罹患乳癌屬於年輕族群,必須面對自我心理調適、家人、治療等壓力,因此,院方成立「乳房健康照護中心」,橫跨七大科,包含一般外科、血液腫瘤科、醫學影像科、放腫科、核醫科、病理科、中醫科以及乳癌專科個管師,從診斷、篩檢、 手術、化學治療、輔助性治療、 放射治療以及後續追蹤等,一站式服務,更結合中醫整治,提供身心靈全方位服務,維持生活品質。 中醫科醫師沈俐伶提到,乳癌患者經手術、化療放療後,會出現落髮、眩暈、腸胃不適、口乾、疲倦等症狀,可藉由中醫的輔助治療配合藥物、針灸等方法舒緩症狀,並針對個人體質給予飲食衛教建議。

Read More

被阿公嫌胖 女抽脂甩27公斤

許女透過顯微抽脂術雕塑改善腹、腿部線條,重建自信並持續控制飲食、運動,從85公斤瘦到58公斤。 (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彰化26歲許姓女子從小身材就肉肉的,即使用盡各種方式減重,臉、四肢都消瘦,腹臀和大腿卻仍擺脫不了「西洋梨」身形,成為家族中外觀最有「分量」的成員。她原不以為意,卻被阿公棄嫌「歹看,以後盡量不要讓她參加婚宴場合。」重重打擊自信,在家人支持下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透過顯微抽脂術雕塑改善腹、腿部線條,重建自信並持續控制飲食、運動,從85公斤瘦到58公斤,開心穿上短褲秀曲線。  光田綜合醫院整形美容中心醫師郝治華指出,許女在父母的陪伴下來院諮詢而引起醫護人員注意,仔細問診得知,許女家族成員多是纖細身材,然而她卻遺傳父親的肥胖體質,加上喜愛美食,從小一直是體態豐腴,起初不在意,直到大學面臨家族壓力而決心減重。  病患向郝治華醫師說,因為家族長輩還有傳統男重女輕的觀念,阿公從小比較偏好疼愛孫子,對於孫女較為不受重視,自己的身材又沒有像其他堂姊妹纖細,更明顯感受到差別待遇,雖然自己無所謂,但阿公進一步指責爸爸媽媽沒有照顧好她,為了不讓父母受壓力,她開始減重。 光田醫院整形美容中心醫師郝治華提醒民眾,想透過抽脂改善曲線,民眾應了解抽脂是醫美手術,必須由專業合格、具備技術的醫師評估執行才安全。(記者陳金龍攝) 許女從控制飲食、增加運動到坊間偏方、傳統療法,只要聽說有用的減肥方法,許女就會去嘗試,原本85公斤的體重,逐漸下降到70公斤,唯獨腹、腿部還是瘦不下來,就醫時腰圍93公分,超過國健署建議女性腰圍≧80公分的標準,最後透過顯微抽脂術再瘦到58公斤。  郝治華表示,人體脂肪細胞過度堆積形成肥胖,而皮下脂肪分為淺層和深層,淺層脂肪主要功能在保護、潤滑身體組織,且隨時可取用代謝,較容易透過運動、飲食控制消除;深層脂肪是為儲存熱量,飢餓時才會釋出,較不易消除卻易形成,臀、腹、腰、腿部是女性深層脂肪分布最多的地方,也就成為最常抽脂體雕的部位,而遺傳基因則可能讓這些部位的肥胖細胞更發達,影響外貌或健康。  不過郝治華也提醒,無論是因為疾病、健康或美觀想透過抽脂改善曲線,民眾首先應了解抽脂是醫美手術,必須由專業合格、具備技術的醫師評估執行才安全。

Read More

日照中心活動多 爺奶進步看得見

門諾基金會日照中心舉辦成果發表,家屬看見長輩們的改變與進步,十分欣慰。(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歲末年終之際,為了準備新的一年提供更好的服務,花蓮市的美崙日照中心及玉里鎮的璞石閣日照中心,近日分別舉辦年度成果發表暨家屬座談會。家屬們看見長輩的改變與進步,都感到安心且放心。  美崙日照中心安排了益智QA競賽、趣味團康活動讓家屬與長者們進行互動,隨後長者們獻上歌曲感謝照顧者們平時的照顧、以及拿著自己親手製作的啦啦隊綵球,開心的手舞足蹈,不少家屬們紛紛拿出手機拍照,也有家屬一同拿著綵球來動一動身體。  璞石閣日照中心除了安排帶動長輩、家屬一起跳健康操以外,也特別與玉山國家公園合作請來講師,來導讀描述關於保護黑熊的繪本《黑熊的米亞桑》,也一起製作黑熊公仔,讓家屬跟阿公阿嬤們一起瞭解自然保育的重要性,可說相當有創新而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設計。  兩場成果發表暨座談會也有安排交流及回饋時間,其實這一天不只是讓照顧者透過親眼見證到阿公、阿嬤樂活的樣子,更是讓家屬可以在繁忙的生活之中,難得可以親身參與,一起隨著長輩們的舞蹈作簡單的唱跳跟趣味互動。  目前門諾基金會底下共設有4間日間照顧中心,服務對像主要為長照需求為第2至6級的長輩們,提供日間型的生活照顧,每日依不同主題進行認知益智、體適能活動等豐富課程,協助長輩們延緩失能,並設置健身器材作為輔助;為了營造有「家」的感覺,在空間上也設置廚房、沙發休息區域,讓長輩在溫馨的空間中可以一起做點心或者休息放鬆。  門諾基金會表示,目前美崙日照中心共服務18位長者、璞石閣日照中心照顧16位長者,這兩次的成果發表暨座談會家屬除了見證長輩們的進步以外,更表達了對我們的肯定與其他意見交流,未來也會以謹慎而積極的態度繼續服務。

Read More

東縣醫療成果分享 重症外轉率降低讓鄉親有感

台東縣衛生局長黃明恩分享醫療成果,強調重症病人外轉率大幅降低,醫療服務提升讓鄉親有感。(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繼台東馬偕醫院去年通過重度急救責任醫院評定,台東基督教醫院今年也獲中央醫中計畫補助,以達成中度急救責任醫院為目標,台東縣衛生局29日舉行醫療成果分享會。衛生局長黃明恩指出,目前重症病人外轉率大幅降低,減少外轉就醫的風險。  醫療成果分享會邀請台東馬偕、東基、衛福部台東醫院、台北榮院台東分院等縣內急救責任醫院到場說明醫院的服務特色及未來定位外,並邀請馬偕心臟內科王光德醫師,針對心臟血管保養與疾病防範做專題演講,會場也展示遠距醫療設備並與花蓮慈濟醫院眼科醫師同步連線,讓民眾認識及親自體驗遠距醫療設備。  黃明恩指出,今年度台東急重症處處置能量已大為提升,台東馬偕已可提供心臟外科等多科別24小時緊急醫療服務,大為降低民眾緊急轉診或外轉至他縣市就醫比率,以心臟外科為例,104年到108年心臟外科就診7千多位個案中,轉診至外縣市就診平均1.37%,今年一到八月則降為0.06%。  台東馬偕醫院除可提供24小時眼科及心臟、整形外科緊急醫療服務,另透過遠距醫療系統,11個偏遠鄉鎮地區民眾可以就近到衛生所接受眼科、耳鼻喉、皮膚科等,縣內較缺乏的專科遠距醫療服務,提升民眾就醫的可近性。

Read More

領先全球 英傳將批准使用輝瑞疫苗

英國將批准施打新冠疫苗,領先全球。圖為輝瑞藥廠新冠疫苗。(路透檔案照) 中央社/倫敦28日綜合外電報導  金融時報報導,英國政府預料下週將批准由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與美國輝瑞大藥廠攜手研發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成為率先批准使用COVID-19疫苗的西方國家。  金融時報引述匿名消息人士說法,稱BioNTech與輝瑞研發的疫苗將於批准後幾小時內將疫苗送往全英各地,首批接種工作可能於12月7日登場。  英國首相強生今天稍早任命商業副大臣查哈威負責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的接種部署工作。英政府20日表示已正式要求藥品及保健產品管理局評估這款疫苗的適用性,這是要讓這支疫苗在美國以外地區施打的第一步。金融時報還說,英國即將成為第一個批准COVID-19疫苗的西方國家。  路透社報導,英國已經訂購4000萬劑BioNTech與輝瑞研發的疫苗;這款疫苗在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擴散方面效力證實達95%。這場疫情迄今已在全世界奪走逾140萬人生命,同時也癱瘓全球經濟。  英國政府昨天也要求藥品及保健產品管理局評估阿斯特捷利康公司COVID-19疫苗推出的可能性。  英國政府已經爭取到1億劑由阿斯特捷利康與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COVID-19疫苗,目標要在耶誕節前推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