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菸遠離肺阻塞 逾8成老菸槍 肺功能早衰3倍

間歇性陽壓呼吸器合併葯物吸入治療。(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肺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全球或台灣都名列十大死亡原因,主要罹病因素為吸菸。台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響應2020年世界肺阻塞日,推廣肺阻塞疾病治療及預防,邱國樑醫師呼籲,「即早遠離菸癮,不讓肺阻塞找上您。」  70歲陳先生每天1包菸長達30多年,去年走路、上樓梯常喘不過氣,呼吸有咻咻的哮鳴聲,在台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邱國樑門診檢查,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肺阻塞」,邱醫師告誡陳先生該戒菸。  邱國樑說,超過40歲有長期抽菸或過度暴露空氣汙染環境,屬於肺阻塞高危險族群,吸菸者超過占8成,時間久造成氣管攣縮,引起呼吸困難、慢性咳嗽,多痰症狀,肺功能衰退比正常人快2至3倍,易併發心血管、骨質疏鬆、糖尿病等疾病,必須小心。  邱國樑指出,大部分肺阻塞是不可逆,病人必須先戒菸,透過吸入式支氣管擴張藥物,作肺復原治療,搭配上、下肢耐力運動,1至2個月會明顯改善,持續半年能延緩肺功能退化速度。陳先生戒菸成功,每周兩次肺復原治療維持1年多,肺功能明顯進步,呼吸困難等症狀大幅改善。  11月18日是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響應世界肺阻塞日,提前舉辦肺阻塞病友會活動,指導病友正確呼吸和日常的肺復健運動。呼吸治療師沈慧怡說,定期到醫院做肺功能治療,在家可自行訓練噘嘴式呼吸、腹式呼吸,減緩喘讓呼吸平穩;運動部分可以手舉水瓶負重鍛鍊,使胸廓打開達到肺擴張,訓練呼吸的力量。

Read More

守護受虐兒、弱勢族群 尹莘玲郭耀仁獲高杏獎

郭耀仁醫師榮獲高雄市醫師公會頒發109年度高杏獎。(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服務於高醫的尹莘玲及郭耀仁醫師,雙雙榮獲2020年高雄市醫師公會「高杏獎」;尹莘玲是台灣第一位女法醫師,全力守護受虐兒的女醫師,郭耀仁是第一位通過「變臉」人體實驗,擁有精湛醫術且關懷弱勢族群的男醫師,兩人獲獎,實至名歸。  高雄市醫師公會為表揚特殊貢獻、臨床醫學研發、關懷弱勢醫療等醫師而設置的「高杏獎」,為高雄醫界崇高榮譽之一,今年度共表揚5人,除尹莘玲、郭耀仁外,高醫校友張榮州醫師以及高醫大家長聯誼會會長楊宜璋醫師同獲此殊榮。  原先從事法醫工作的尹莘玲醫師,每天面對的是一具具冰冷的遺體,在解剖過的4000多具大體中,有不少是受虐致死的孩童,來不及長大,就這樣無聲無息離開,讓她痛徹心扉、暗自發願,「不想再看到有孩童受虐致死!」。 受虐兒的守護者,高醫尹莘玲榮獲「高杏獎」。(記者王正平攝) 擁有3個孩子的尹莘玲醫師,因此在高醫成立法醫科,把驗屍技巧運用在兒虐驗傷上,首創驗傷醫療服務,研究各種驗傷技巧、引進高科技儀器、自製各式教材,努力宣導兒虐驗傷知識。她特別感謝高醫團隊幫助受虐兒脫離險境,成效有目共睹,2017年榮獲衛福部第四屆紫絲帶獎及特別貢獻獎、2019年榮獲第29屆醫療奉獻獎等。  行醫近30年的郭耀仁教授,2015年帶隊前往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義診近3週,在極簡易手術設備下,進行許多外傷手術縫合清創和摘除巨大腫瘤,「像回到十八般武藝皆通的醫師」,期間還巧遇產婦急產,緊急協助接生嬰兒,後來嬰兒父親竟以他的英文名字為嬰兒命名,以紀念台灣的醫療協助。  「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秉持高醫的傳統,郭耀仁醫師也熱衷於偏鄉服務,足跡遍及高雄市桃源區拉芙蘭救護站、那瑪夏衛生所、台東蘭嶼衛生所及大武鄉衛生所救護站等地支援,還曾遇過飛機無法起降的氣候,仍毅然搭船前往當地進行醫療服務,令當地醫護和居民敬佩。  此外,郭耀仁醫師致力於複合組織異體移植尖端領域,於2014年帶領團隊完成全台首例手臂異體移植,接著帶領團隊完成另2例手臂移植,更在2018年底高醫獲衛福部核可通過執行台灣第一個臉部異體移植之團隊,對於台灣尖端醫療領域貢獻甚多,讓台灣在世界顯微醫學異體移植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Read More

成醫智能調劑成效好 南北藥師取經

智慧調劑檯的導入,改變成大醫院30多年舊有開放式藥櫃的調劑模式,減省藥師人力同時也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記者王勗翻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成大醫院藥劑部今年初購入自動化智能調劑作業系統,不僅有效降低藥品的調劑錯誤發生率,也大幅提升整體的調劑效能。台北慈濟醫院、高雄阮綜合醫院和台南地區6家大型醫院藥劑部人員及台南市藥師公會的藥師共25人,11日特至成醫觀摩學習智慧化管理藥品。  成大醫院藥劑部主任鄭靜蘭表示,自動化調劑作業系統的新設備除了配置在門診藥局和住院藥局,今年6月在急診藥局也開始啟用4台具有語音提示功能的智慧調劑檯,智慧調劑台從調劑、補藥、歸藥均透過智能化的管理,並由系統紀錄日期、時間,藥品品項及數量,清楚記載每一個作業細節,同時具有安全提醒與警示功能。  鄭靜蘭指出,智慧調劑檯是全面上鎖,藥師調劑時,刷調配單上的條碼,藥櫃會依處方內容順序開啟,每個藥品拿取結束後需關閉藥櫃,才能自動開啟下一個藥櫃,無論是資深藥師、新進藥師或實習藥學生皆不再擔心藥品換儲位而找不到藥品,加強藥師辨別高警訊藥品或LASA藥品(外觀、讀音相似、易搞混之藥品)同時,也能有效保障病患的用藥安全。  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吳振名強調,成醫是南部地區的指標性醫院,藥師每天需要調劑的藥品數量、種類相當可觀,智慧調劑台能有效減省藥師人力,以利藥師進行藥事照護與衛教指導。智慧調劑台在日本亦廣泛應用於社區藥局,希望未來國內朝向智慧化管理藥品,運用科技避免藥師調劑疏失,保障民眾用藥安全。

Read More

婦人心衰竭葉克膜救命 心臟復健半年重獲心生

中榮開發「心臟衰竭居家健康管理APP系統」,透過「遠距監測」,提升患者疾病控制及復健成效。(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1名58歲婦人因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合併急性心衰竭,於去年底接受瓣膜置換手術,因心臟功能差,術後使用葉克膜維生系統及主動脈氣球幫浦,在加護病房躺了2個月,普通病房又住了2個月才出院。由出院前無法自行站立到現在每次復健可以連續走跑步機、爬樓梯、手部運動訓練1個多小時,體力大幅改善、日常生活也可以自行完成。  台中榮總復健科主任陳彥文指出,個案並養成習慣持之以恆的紀錄每日體重、血壓與運動紀錄於該院開發「心臟衰竭居家健康管理APP系統」,透過「遠距監測」,讓團隊一起了解她的疾病控制狀況與居家運動量是否適當、安全,每日患者健康狀況相關數據自動回傳醫院,經24小時監測中心及醫師判讀,必要時立即通知回診就醫檢查,提升患者疾病控制及復健成效。  婦人先生也表示,由於住院時太太的大小事都需要人家幫忙,導致兩人都無法好好休息,到出院時可以一覺到天亮,太太還能每天為家人煮飯,甚至運動量比他還多、生活還健康,實在是有天壤之別。  陳彥文表示,個案完成6個月心臟復健門診照護的成效甚佳,其心臟功能由26%進步到40%,6分鐘步行測試由25公尺到238公尺。生活品質困擾程度由4分降至0分,至今也沒有再住院或是不良運動反應的事件,加上個案每次回門診復健常會鼓勵住院的病友不要灰心,身體健康是需要努力,不要輕易放棄。  陳彥文說,心臟疾病的治療除了手術介入、放置支架及藥物外,心臟復健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心臟復健」適用的族群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主動脈剝離術後、心臟衰竭及亞健康族群等。經由規律運動,逐步恢復受疾病與手術影響的心肺功能,有效控制血壓、血脂肪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提升生活品質,研究統計顯示運動治療證實可降低15%至31%心臟疾病的死亡率。

Read More

大腸癌塞腸道…9旬翁吃不下解不出

排便障礙竟是大腸腫瘤造成,94歲老翁積極治療重獲新生。(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嘉義高齡94歲的黃老先生,上個月因反覆腹脹不適,解便困難,經嘉義醫院醫師安排大腸直腸鏡檢查,發現是大腸癌造成大腸阻塞,電腦斷層顯示左側大腸長了一顆將近10公分的腫瘤,造成嚴重的腸道壓迫,不但無法進食,而且有腫瘤出血甚至破裂的可能。由大腸直腸科張書豪醫師安排腹腔鏡大腸腫瘤切除及腸造口手術。黃老先生在手術後第3天就恢復到可經口進食,並在手術後一週順利出院,  張書豪醫師表示,腹腔鏡微創手術傷口小、出血量少,不但能減少傷口疼痛感及感染風險,術後的恢復速度也快,即使病患年邁也有機會開刀。像黃老先生這樣年紀大、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除了手術以外,術前的風險評估和術後的照護更加重要。醫療上除了解決腫瘤阻塞問題,更要以改善生活品質為考量。  黃老先生一經診斷,嘉義醫院立即整合心臟科、麻醉科做全面性的心肺功能評估,醫師也和家屬詳加解釋各種治療方式的優缺點,在完善的醫病溝通下共同擬定合適的醫療計畫。手術恢復出院後,由醫院的長照及復健團隊接手,達到真正全人醫療照護的目標。  張醫師提醒,大腸癌在國內盛行率日漸升高,民眾如有解便困難、血便、大便變細等症狀,一定要趁早做進一步的檢查。

Read More

疫苗保護力不到1年 醫師籲每年打

台南醫院家醫科醫師鄭筑予表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皆為四價流感疫苗,分別為賽諾菲疫苗、國光疫疫苗及東洋疫苗。 (記者王勗翻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今年公費和自費疫苗皆為四價流感疫苗,公費疫苗包括賽諾菲疫苗(適用3歲以下幼兒)、國光疫疫苗及東洋疫苗。衛福部台南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鄭筑予表示,流感疫苗因極易產生變異,幾乎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稍有不同,且疫苗保護力一般不超過一年,提醒民眾每年定期接種強化免疫。  今年適逢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疫苗接種情況踴躍,而根據國際研究調查,施打流感疫苗雖無法完全預防新冠肺炎,但可降低已罹患新冠肺炎患者的重症與死亡率。另肺炎鏈球菌是導致流感併發細菌性肺炎主要病原菌之一,5歲以下幼童、65歲以上老年人及慢性病或免疫不全者也較易受感染。建議主動與醫師諮詢,減低感染風險。  醫師鄭筑予指出,許多民眾擔心施打疫苗的副作用,一般接種疫苗後除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外,少數會有全身性的輕微反應,一般會在發生後一、兩天內自然恢復。嚴重的副作用如立即型過敏反應,機率非常低,且通常在接種後幾小時內即出現症狀,零星報告過的不良事件也包括神經系統症狀和血液系統症狀。  鄭筑予強調,除了每一年施打的流感疫苗,其他疫苗也應該依建議施打,家庭醫學會彙整國內、外預防接種委員會的共識,完成建議成人預防接種之時程表,民眾可向家醫科醫師諮詢,透過疫苗能強化人體免疫系統,幫助對抗外來的病菌,進而預防疾病感染。

Read More

慶祝醫師節 澎湖零確診 賴峰偉感謝醫護辛勞

澎湖縣長賴峰偉表揚資深醫師。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澎湖縣醫師公會12日舉辦「第73屆醫師節大會暨資深醫師表揚頒獎典禮」,縣長賴峰偉頒獎表揚行醫35年以上資深醫師,他感謝醫界人員防疫期間的辛勞,確保澎湖「零確診」,期許醫師與政府攜手同心,對抗第2波「新冠肺炎」疫情。  賴峰偉指出,澎湖防疫有成原因在於醫護人員和政府團結一致,齊心守護民眾健康,最近歐美疫情再起,有了今年新冠肺炎防疫經驗,相信澎湖能築起堅強穩固防疫陣線,戰勝新冠肺炎。  今年共有4位行醫35年以上的資深醫師接受表揚,包括公仁診所謝祖錚醫師(50年)、林國樑醫師(40年)、盧尚斌醫師(35年) 、林華威醫師(35年)。 新竹市醫師公會「防疫特殊貢獻獎」9位得主與新竹市長林智堅、醫師公會理事長邱國華(左6)合影。 (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今年全球受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肆虐,醫護人員相當辛苦,新竹市長林智堅12日出席醫師節活動時,向全體醫事人員致敬,讓台灣防疫成果躍上國際,他也頒發「防疫貢獻獎」給9名醫師,其中新竹馬偕副院長陳重助春節全程無休,不僅提早做出分艙、分流措施,更促成竹苗第一間「新冠肺炎病毒合約實驗室」,讓檢體不用再南北運送,更加快檢測,提升竹市府的防疫應變能力。  林智堅出席醫師節表揚大會時,感謝醫護人員在疫情期間無私奉獻,讓台灣防疫有成,尤其醫院、診所超前部署,與市府共同組成「5大醫院防疫作戰聯盟」,大家共同努力,築起最溫暖、堅強的防線。防疫作戰聯盟政策有效防疫獲肯定。  其中「防疫貢獻獎」獲獎者新竹馬偕醫院副院長陳重助,在疫情初期凝聚團隊士氣,春節期間全程值班,大年初二便率領團隊,在12個小時內完成六間完整的單人隔離病房,收治疑似病人。  此外,疫情初期、竹苗地區的檢體得外送,車程易浪費時間,陳重助也促成竹苗第一間「新冠肺炎病毒合約實驗室」,支援友院,提升竹市的防疫應變能力,更在戶外建置一條龍式的「疫病門診」,避免病人交叉感染。  林智堅12日也頒發「資深醫生獎」給18位職涯超過40年的醫師。衛生局表示,今年共有18位執業40年以上的資深醫師獲得資深醫生獎,其中范俊雄執業55年最久,彭瓊袞執業50年,另9位防疫特殊貢獻獲獎者則是鄭宛玲、陳重助、林作彥、林靖傑、彭伊中、林家億、謝德貴、王麟殿、陳建銘。

Read More

火燒心應改變生活飲食習慣

中醫師莊照宇說,中藥可有效治療「火燒心」,也要減重且勿暴飲暴食及吃太多刺激性食物等。(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中醫藥方可有效治療胃食道逆流,且效果不輸西醫,調整生活及飲食習慣更是療效關鍵,包括減重、勿暴飲暴食及別吃太多刺激性食物等。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莊照宇表示,胃食道逆流俗稱「火燒心」,因胃酸等消化液逆流到食道,引起胃、食道或咽喉等不適的消化系統常見疾患。胃與食道中間稱為「賁門」的括約肌,負責調控食物從食道進入胃,平常是關閉的,只有當食物通過時才會打開,以免胃中酸水逆流侵蝕食道。  若賁門過於鬆弛或常在沒有食物經過時打開,便會造成胃酸逆流,引發嘔酸水或胸部灼熱症狀。其中,過胖、腰圍大小及下食道括約肌鬆弛密切相關,說明了肥胖會引發胃食道逆流。因此,減重、飯後避免立刻躺下、避免暴飲暴食及吃過多刺激性食物等習慣調整相當重要。  莊照宇指出,西醫治療胃食道逆流使用制酸劑,常會搭配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與促進腸胃蠕動的藥物,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治療效果很好;但統計發現,若停藥半年至一年,復發率卻高達40~80%。另外,一味降低胃酸不僅殺菌能力降低,也可能減低食物在腸胃的消化與吸收效率,轉變成中醫講的脾胃氣虛體質。  2014年一篇研究,學者發現傳統方劑香砂六君子湯可改善質子幫浦抑制劑治療效果不佳的逆流性食道炎;香砂六君子湯的組成是中醫健胃基礎方「四君子湯」的藥物加減,再加入化痰與強化人體氣機運作的半夏、陳皮、砂仁、木香等,可促進腸胃蠕動。  他說,唯有正確的養生態度,適當搭配藥物治療,才是對付胃食道逆流的不二法門。

Read More

中國附醫致力打造友善醫院

 中國附醫11日以「璀璨40,感謝有你」為題,慶祝院慶。(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中國醫大附設醫院以「璀璨40,感謝有你」為題,慶祝院慶,並為時光迴廊文史館揭幕,記錄醫院從無到有歷程。院長周德陽說,未來將發展高端精準醫學,以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為標竿,打造以病人為中心的友善醫院。  由蔡長海創辦的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在立夫教學大樓6樓設置時光迴廊文史館,為40年院慶活動揭開首部曲。開館儀式由中國醫大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醫師張淳堆等服務屆滿40年的員工,及壽星寶寶出席,歡慶中國附醫生日快樂。  周德陽表示,文史館記錄醫院從無到有,如何從基本到輝煌,40年前,從少數醫師到現在700多名醫師,員工從100多人到1萬多人,從1家醫院到15家醫院,服務從市區深入偏鄉。未來將發展高端精準醫學,打造以病人為中心的友善醫院,一站式服務整合醫療,醫生動、病人不動,不讓病人奔波。  中國醫大副校長林正介指出,教育部已核定台中水湳新校區做為校本部,目前英才校區則成為臨床校區,提供醫學、牙醫、中醫3學院高年級學生臨床實習照顧病人,英才校區5.6公頃,水湳校本部面積16公頃,10月剛開學,未來會分2~3期設立20棟大樓。

Read More

基醫院長勉當健康守護神

衛福部基隆醫院11日歡慶123歲生日,院長林慶豐與貴賓切蛋糕。(記者楊耀華攝)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衛福部基隆醫院11日歡慶123歲生日,現場除頒發「健康醫王」、第一線員工楷模、員工服務榮譽、臨床優良教師及優良志工服務等獎項。院長林慶豐期許全體醫護人員持續提供最優質醫療服務、扮演「健康守護神」角色。  基隆醫院昨天並舉辦泌尿科整合醫療中心的揭幕典禮,由衛福部醫福會副執行長林三齊、國策顧問童永、基隆市衛生局副局長杜雅惠,以及醫療、養護與福利機構與多位里長共同點燈揭幕。  林慶豐表示,基隆醫院為讓泌尿科病人有舒適、溫馨,且專業、獨立隱私的就醫空間,讓看診、檢查和衛教等流程更加順暢,建置泌尿科整合醫療中心,提供就醫民眾細心、貼心及用心的醫療服務,同時引進大基隆地區唯一一部治療尿失禁的先進儀器,利用電磁波刺激骨盆附近的肌肉產生作用,為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  今年全球受疫情襲擊,政府頒發「防疫獎章」給防疫有功的個人及團體,基隆醫院獲頒此殊榮,院長林慶豐感謝全院的齊心努力與外包廠商的全力配合。現場也使用移動式大型平板播放基隆醫院123週年影片回顧,影片雖然只有短短的3分鐘,卻完整呈現這一年來全體同仁的辛苦成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