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接種率約4成 感染易併重症

幼兒流感疫苗接種率低,防疫醫師林詠青提醒,幼兒感染流感易併重症。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3日表示,公費流感疫苗在扣除校園集中接種所需劑量後,剩餘不到50萬劑,惟學齡幼兒流感疫苗接種率約39.9%,較往年為低。提醒幼兒感染流感易併發重症,不可輕忽流感威脅。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截至11月2日整體疫苗使用率達78.6%以上,剩餘量約129萬劑,扣除學生校園集中接種所需疫苗後,剩餘不到50萬劑,惟學齡幼兒流感疫苗接種率約39.9%較往年為低,更與目標接種率55%有大幅落差,尤其未曾接種者第1劑接種率僅17.4%,籲請家長應儘速攜帶家中嬰幼兒完成接種,以保護嬰幼兒健康;另未滿9歲初次接種的幼兒,請記得相隔4週以上接種第2劑,以獲得完整保護力。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幼兒為感染流感後併發重症之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流感病程演變相當快速,尤其容易併發中耳炎、肺炎以及神經系統病變,如腦膜炎、多發性神經炎等,仍不可輕忽流感威脅。  林詠青提醒,完整施打流感疫苗可降低嬰幼兒因流感引起的住院率達7成,對6~12個月嬰兒預防流感效果也有8成;而未滿9歲初次接種的幼兒,請記得相隔4週以上接種第2劑,才能獲得完整保護力。

Read More

椎間盤龜裂 盤髓核成型術免開刀

椎間盤龜裂做盤髓核成型術,無傷口。(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46歲的L小姐,9月車禍後常覺得右後頸、右上背及右前臂疼痛。到骨科診所看診1個月,吃藥復健都無效,到林新醫院找神經外科主任邵國寧求診。邵國寧安排做X光跟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其頸椎第5、6節的椎間盤龜裂。以往這樣的情況,醫師都只復健,痛的話就服藥,但時間久了會變成慢性疼痛甚至導致椎間盤突出必需住院開刀治療。為避免日後引發更嚴重的問題,邵國寧主任建議L小姐做盤髓核成型術,無傷口,術後頸痛、麻症瞬即緩解。  林新醫院指出,當脊柱因不斷的重複受力,尤其是彎腰搬運重物、長時間彎腰工作,或因瞬間扭腰、突發的受力過重、車禍外傷等原因,壓擠到構成坐骨神經的神經根,造成腰痛、腿痛、下肢疼痛、甚至不良於行的椎間盤突出症狀。  在頸部,椎間盤破裂是常見的,往往在搬重物或不當睡姿時產生。尤其在3C、手機盛行的年代所流行的「3C頸」,是造成許多20幾歲的年輕人就有頸椎椎盤退化的問題。重複的復發或瞬間的重創將造成纖維環的裂隙擴大,髓核及纖維往後突出並壓擠神經根,患者即會出現上臂、手部麻木與疼痛等症狀。  情況較輕微的椎間盤突出,大多會先進行保守治療,例如多休養、藥物及物理治療等。急性發作時,除了必須臥床休息,也會搭配肌肉鬆弛劑等藥物幫助舒緩,但只能治標不治本。急性脊髓或神經根壓迫的椎間盤突出,或是椎間盤已經破裂時,則需要手術治療。無論是顯微椎間盤手術或微創內視鏡頸椎盤手術,固然可立即解決疼痛,但是原有的椎間盤會受損,必需以墊片或人工椎間盤取代之。  邵國寧表示,最新的盤髓核成型術,為一種經皮微創治療技術,低溫等離子髓核成型術通過刀頭形成的等離子體對髓核組織進行氣化消融,既可有效地對椎間盤進行減壓,又可以很好的保護椎間高度,同時低溫消融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不易損傷神經根、硬膜囊和終板,具有較少的併發症。與其他的盤內減壓術相比較,創傷小,操作簡單,安全性高。  盤髓核成型術手術過程僅需15-20分鐘,而為局部麻醉,術前不需禁食。手術中使用微細針,經過精密定位,置入病兆椎間盤中,啟動汽化治療,整個治療過程僅需要10多分鐘。手術完即可下床活動,不需住院也可立即恢復正常生活。  邵國寧說,盤髓核成型術沒有傳統手術造成癱瘓的疑慮,可維持椎盤完整,效果勝過內視鏡及顯微椎間盤手術。邵主任指出,椎間盤突出的根本原因還是出在不好的生活習慣、運動方式造成脊椎壓力過大,還是要從源頭去改善才能避免下一次的問題發生。生活中有好的姿勢,鍛鍊好的核心肌群、強化腹肌與背肌、控制體重等等,有助於預防椎間盤突出的發生。

Read More

樂齡寶貝機 檢測體能評估衰弱

小港醫院引進「樂齡寶貝機」,針對50歲以上民眾提供身體生理暨體能評估、衰弱評估。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發現家人有逐漸衰弱情形,要小心有衰弱的風險,小港醫院引進「樂齡寶貝機」,針對50歲以上提供身體生理暨體能評估、衰弱評估,免費檢測服務,民眾若有肌少症問題後續還可掛號家庭醫學科由醫師給予專業改善建議。  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年齡越高衰弱比率越高,肌力、平衡感及體力變差,一旦遇到特殊事件,則容易進入失能的狀態,導致跌倒、依賴、失能、住院或入住安養機構、及死亡;老年族群如果罹患肌少症,可能會增加2至3倍的死亡風險。  因此,早期發現衰弱、肌少症等高齡者常見的狀況,及早預防與介入,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  啟用揭幕儀式中,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名譽教授陳慶餘表示,行動變慢、活動減少、 體重下降為身體衰弱的表現。當肌肉質量不足,步伐障礙 ,很容易一跌不起,是老人失能的主因,小港醫院增設樂齡寶貝機可免費提供民眾肌肉量檢測及衰弱評估,透過早期篩檢與介入,掌握自己的健康。  小港醫院郭昭宏院長說,衰弱症是老年人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之一,港醫與陳慶餘教授合作,思考如何減少老人失能的時間,從預防的角度介入,在二樓志工服務台旁設置專業檢測儀器,平日有專業人員協助,除了一般血壓、體脂、握力、走路速度等量測,更有專業的衰弱評估,請民眾放心前往。  一旦評估有衰弱症或肌少症時,可轉介至家醫科門診,由醫師與結合營養師、治療師等跨領域進行老年健康照護,要預防老年病症候群,日常生活應著重運動及飲食,若對於樂齡寶貝機有任何疑問,可撥打諮詢電話07-8036783轉3881。

Read More

感冒引發氣喘變呼吸衰竭

感冒併發肺炎引發氣喘嚴重發作,中醫大新竹附醫醫療團隊為病患裝置葉克膜,搶救成功。(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70歲羅姓男子有氣喘疾病,感冒一個禮拜未痊癒,夜咳嚴重,進而出現呼吸急促現象而收治在當地醫院,不料病情急轉直下,呼吸衰竭。因情況危急,轉送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  中醫大新竹附醫表示,該病患送達時,意識已經改變,即便插管使用呼吸器,體內二氧化碳濃度竟高達正常人3倍,最後急診科和心臟外科團隊啟動葉克膜治療,終於把羅姓男子從鬼門關搶救回來。  急診科主任游俊豪表示,羅姓病患因為呼吸道感染引發嚴重氣喘發作,內分泌物增多且持續收縮的支氣管使體內二氧化碳無法排出,造成高二氧化碳血症及昏迷。一般正常人血液二氧化碳濃度為40毫米汞柱,PH值7.4,但羅姓病患體內二氧化碳超過110毫米汞柱,即使插管使用呼吸器搶救,也無法降低二氧化碳數值,到院時血液PH值已不到7,不及時處理恐引起致命性的心臟問題,如心律不整或心跳停止等。  急診室接收病患後立刻啟動葉克膜團隊,心臟外科主任翁啟峰醫師迅速置放葉克膜機器,加護病房立即增派照護人力,後續胸腔重症科醫師梁信杰接手治療。經過團隊積極搶救,病患當天二氧化碳數值就恢復正常,意識也回復,2天後移除葉克膜,一個禮拜脫離呼吸器,目前平安出院。  游俊豪提醒,天氣多變,患有氣喘的鄉親,建議出門要帶口罩,避免溫差劇變、空氣汙染、黴菌塵蟎、病毒感染等因素誘發氣喘急性發作。其次,隨身攜帶速效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以緩解急性支氣管痙攣。最後則是如果感冒症狀都沒改善,甚至夜咳嚴重,呼吸急促,一定要立刻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Read More

生物製造癌症晶片 助精準醫療

中國附醫多維列印醫學研究與轉譯中心跨校合作研究團隊,進行「生物製造之癌症晶片應用於患者特異性用藥預測平台」研究。(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多維列印醫學研究與轉譯中心跨校合作研究團隊,自行開發的生物製造癌症晶片,結合患者自身的癌組織細胞,用於評估患者的用藥策略,有助於達到精準醫療的成效,榮獲今年第17屆國家新創獎殊榮。  中國附醫多維列印醫學研究與轉譯中心跨校合作研究團隊成員包括:陳怡文副主任、謝明佑副研究員、方信元主任、張穎宜主治醫師、林峰賢助理研究員、陳建璋工程師及亞洲大學沈育芳助理教授等7人。新開發的精準醫療技術名稱是「生物製造之癌症晶片應用於患者特異性用藥預測平台」。  陳怡文說,精準醫療技術分成3部分,分別為晶片製造、細胞處理及器官晶片分析;晶片製造是台灣產業的強項,研發團隊將吸取市面廠商的晶片設計的優點整合到產品中,再藉由以GTP做為品質指引整合病人的細胞到器官晶片中,最後以ISO 15189標準分析個人化癌症器官晶片用藥/治療篩選。  第二部分,病人癌組織的取樣、運送、培養和裝載將可依照 GTP 規範進行作業,確認細胞運作品質。  第三部分,器官晶片分析將取得醫院常用化療藥物、標靶藥物、免疫藥物甚至是病人自體免疫細胞等進行癌細胞治療方法驗證,依循ISO 15189醫學實驗室認證標準定立相關規範、SOP、表單紀錄等,確保分析數據的可追溯姓、精確度與可信度,提供醫生對於病人用藥、治療方式的選用參考,預期可以達到個人化的精準醫療成效。  陳怡文表示,癌症在預防及治療上已有長足的進步,然而它還是目前人類健康上一個重大的威脅,為有效克服癌症的威脅,對癌症精準的治療可以從實驗室的研究,轉向結合臨床端的患者特異性(Patient-Specific, PS)平台研究,透過對患者腫瘤的深入了解,建立精準的 PS 癌症模型,真實的反映出患者癌症的成因、轉移、及治療的策略。  研究團隊從精準治療的需求出發,自行開發的生物製造癌症晶片,結合患者自身的癌組織細胞,利用相對應得生物可列印材料、自動化生物列印晶片系統製作出PS癌症晶片,用於評估患者的用藥策略,達到精準醫療的效果。

Read More

市售菇蕈逾4成殘留超標

消基會2日公布,在雙北市採樣13件乾香菇、12件巴西蘑菇,有9件巴西蘑菇鉛及鎘超標,不合格率達75%,其中1件鉛、鎘皆超標,4件鎘含量為限量5倍以上,建議政府強化海關抽驗。 (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近年來食補養生風氣盛行,菇蕈類富含多種胺基酸、礦物質及維生素等,尤其巴西蘑菇更是熱門的養生食材之一。消基會2日公布,抽驗市售菇蕈類產品結果,竟有逾4成農藥或重金屬超標,7件標示不合格、2件農藥殘留不合規定、9件重金屬含量超標。  消基會2日舉辦成立40年慶祝大會,宣布新任董事長為黃怡騰,並公布市售菇蕈類抽驗結果。  消基會表示,8月間於台北市及新北市的量販店、雜糧行、傳統市場、蔘藥行、食品行及網路等地計購得25件樣品,其中13件為乾香菇,12件為巴西蘑菇。25件中有12件為包裝食品,13件為散裝樣品。12件包裝樣品中有9件標示產地為台灣,其餘各有1件產地標示中國、巴西及韓國。  檢測結果發現,有9件驗出重金屬超標,而且都是巴西蘑菇,不合格率高達75%。其中,鉛的部分,有1件檢出每公斤3毫克以上;鎘的部分,則有9件巴西蘑菇檢出量每公斤都超過2毫克,且其中1件鉛、鎘皆超標,4件鎘含量為限量5倍以上。  殘留農藥部分,經檢測,有8件檢出農藥殘留,其餘17件未有農藥殘留。  8件檢出樣品中,有6件檢出「貝芬替」,均低於法規限量的0.5 ppm以下,但有2件檢出不得殘留於蕈菇類的農藥「陶斯松」及「加保扶」。建議消費者香菇食用前宜先沖洗泡水,泡過香菇的水切記要倒掉。  此外,13件散裝樣品中,除了3件購自傳統市場者尚未規範須標示產地外,10件購自有店面的食品行的樣品中,僅3件有標示產地,不合格率高達7成。  消基表示,蔡英文總統剛上任時,提出食安五環的政策,建置核心的「食品雲」、「農業雲」、「化學雲」等資訊系統協助推動落實。但政府的各類蕈菇的監測數據並未能預警和把關安全,單以消基會於2006年時抽驗巴西蘑菇,100%檢出超量鎘,今年又檢出75%重金屬鎘超標,可見問題都沒有被追蹤、解決,令人質疑食品雲的功能何在。  因此,消基會呼籲,在行政院下應設「食安緊急處理平台」,建立半開放的溯源機制,可以跨縣市、部門積極處理問題食品,保障消費者食的安全。並仿效歐盟執委會拿出「正義轉型基金」,作為風險管控基金,讓有能力、有意願的機關團體「有糧草為食安服務」。

Read More

全身7成燙傷 20次重建手術 仍N愛人生

身障女性熱愛生命夢想不設限活動,莊雅菁(鋼鐵小N)分享心路歷程。(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好N愛「女子好好×鋼鐵小N×愛市集」身障女性熱愛生命夢想不設限活動,昨天於花蓮縣社褔館大禮堂舉行,多個婦女團體幹部及花蓮鄉親共計二百多人參與。  活動邀請到莊雅菁 (鋼鐵小N) 專題演講「我的存在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禮物」。小N表示,因一場意外造成,全身7成以上燙傷,歷經20幾次重建手術,3度截肢,五官全毀,聽力僅3成,四肢剩右手。她存活下來,被視為奇蹟,飽受歧視眼光與漫漫復建,讓她一度痛恨這個奇蹟。直到相依為命的母親罹患癌症,她裝上義肢,學習拼豆生意,走入人群,擔起養家。面對殘缺,她努力而完整地活著。她將以自身經歷與大家分享找回生命意義、不受限制、擁抱生命、活出自我。  參與活動民眾以「好N愛」為主題,把自己心中的愛寫在小卡上,縣長徐臻蔚也特別引用德蕾莎修女的一句話「面對光明陰影就在們身後」寫在祈褔卡上,現場會貴賓也都留下愛的祝褔卡勉勵在場所有身心障礙朋友,與會貴賓除熱烈搶購主講者新書外,並熱烈和主講人互動,更對愛市集 (身障市集)的商品感到驚喜。  主辦單位肢體協會理事長吳政源表示,好N愛,「好」是由女和子組合, 代表社會上願意做好事的人,N代表主講者蔣雅菁鋼鐵小N,「愛」代表愛市集 (身障市集)。身心障礙者,尤其女性身心障礙者,在台灣社會常被視為依賴者,但事實上許多女性身心障礙者非但不是依賴者,他們也是照顧者,故整合一個無障礙市集給身障者展現專業技能,創造出更多有創意的作品、創業的夢想,也讓社會大眾支援身心障礙者的事業與專業,進而開拓弱勢族群經濟來,達到實質增加經濟來源。

Read More

壯男沒力刨絲瓜 原來睡醒後中風

陳姓男子(前右2)和妻子(前左2)與治療他的神經放射診療科醫師嚴寶勝(前右1)和神經內科醫師柯麗櫻(後右1)一起慶祝康復。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苗栗縣通霄鎮59歲陳姓男子,某天午覺醒來發現身體半側無力,但他卻不以為意,直到妻子下班返家看他表情古怪,且想煮絲瓜刨到一半就放棄了,她擔心先生是不是中風了,趕忙送醫至大甲光田綜合醫院急診,被診斷為睡醒後中風,經緊急施以顱內動脈取栓術移除腦內血栓,同時進行血管整形術與顱內支架植入,不但救回陳男一命,而且在數日內症狀完全恢復。  光田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暨神經放射診療科醫師嚴寶勝指出,缺血性中風黃金搶救時間愈早、預後愈好。如果在中風後3小時內送醫,醫師會立即給予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而陳姓男子這類型的患者是在睡覺起床後出現中風症狀,我們稱之為「睡醒後中風」。因為無法確定中風發生的時間是否在3小時內,所以不能注射靜脈血栓溶解劑,在沒有顱內動脈取栓的時代,醫療只能保守治療,現在透過顱內動脈取栓術積極治療取出血栓,大大降低病人失能的風險。  嚴寶勝表示,根據統計,在缺血性腦中風有5分之1至3分之1屬睡醒後中風,這些病人無法執行靜脈血栓溶解劑的情形下,顱內動脈取栓術給予患者新的治療曙光。  嚴寶勝說,陳姓患者在就醫診斷為左側中大腦動脈阻塞,腦中風團隊即時取出血栓後發現,患者腦血管狹窄超過70%,即使血栓取出,血管仍隨時都會有再次阻塞的風險,必須再施以腦血管整形術及顱內血管支架置放術。事實證明,他術後恢復順利,已經出院返家,平安重回生活及職場。  意外發生當天,陳妻返家看見丈夫臉色明顯怪異、臉部表情不對稱,把絲瓜拿到廚房料理台且刨削一半就擱置不動,說右手使不上力,「我第一個念頭就是他中風了!」即時就醫,才能得到最有效的腦中風治療。  神經內科柯麗櫻提醒,血壓高、心臟病、血糖高、血脂高、抽菸、高齡和肥胖等等都是引起腦中風的危險因素,腦中風不僅對個人性命造成威脅,也可能成為家庭傷痛,盼民眾重視且有效預防。

Read More

可降2至3成住院機會 肺炎疫苗減老年癌患死亡率

邱文彥醫師建議,老年癌症病人接受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以增加保護力。 (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造成國內流感疫苗供不應求,但肺炎疫苗卻未受到同等重視,大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邱文彥醫師研究發現,肺炎鏈球菌疫苗能減少老年癌症患者肺炎住院機會2到3成,並顯著減少死亡率,建議老年癌症病人接受肺炎疫苗施打以增加保護力。  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團隊發現,肺炎在癌症病人中很常見,也常是住院原因,邱文彥醫師研究發現,肺炎疫苗對不同癌症病人都具保護效果,他進行的肺癌、大直腸癌、攝護腺癌等研究,疫苗都能減少肺炎住院機會2到3成,並能顯著減少癌症病人死亡率,且越嚴重的癌症種類,疫苗保護效果越顯著。  邱文彥整篇研究獲得美國國家癌症治療指引存活篇討論引用,建議施打。肺癌病人的效果研究,則獲得歐洲醫學腫瘤學會期刊「腫瘤學年鑑」中的德國腫瘤學會感染指引文章引用,並歸為強烈建議等級。攝護腺癌的研究,最近則刊登在美國癌症協會的官方期刊「癌症期刊」。  邱文彥指出,台灣自2007年起便已開始75歲以上全面免費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政策,但即使免費,目前台灣老年病人和老年癌症病人的施打率都不到2成,癌症病人低施打率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對癌症病人保護效果的臨床證據。

Read More

百人捐髮助癌友 庫存6百公斤待捐款

癌症希望基金會1日舉辦「第6屆百人捐髮」活動,藝人劉(田井)宏(2排右2)、王婉霏(2排右1)夫婦也帶著兒子宇恩(1排右)到場參與捐髮。(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日電  10歲黃悅今天剪下留了3年長髮,捐髮幫助癌友,為了捐髮,她每日花很多時間洗髮、吹髮,還定期護髮。癌症希望基金會指出,受疫情影響,逾600公斤庫存髮待捐款。  為製作「千頂假髮」,幫助癌友重拾美麗與自信,癌症希望基金會今天舉行一年一度百人捐髮活動,在百名捐髮人、設計師與北高兩地的直播集結下順利完成。  今年10歲的捐髮人黃悅首度參加,她長髮留了3年,想到剪髮可以助人就不心疼。因頭髮很長,黃悅每次洗髮、吹髮都很辛苦,吹整至少得花掉20分鐘;且為了保護髮絲,還要定期護髮。她說,很開心參與捐髮活動,下次還要再捐。  受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影響,捐髮人報名首次未額滿,捐款更一度不到往年的3成。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表示,不僅「百人捐髮」活動捐款下滑7成,基金會更有600多公斤庫存假髮待製作。600公斤約可製作1800餘頂假髮,每頂需要新台幣3000元製作費,估計還需要540萬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