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確診破百萬 英祭禁足令

英國確診突破百萬,酒吧裡的客人看著首相強生宣布英格蘭地區將實施一個月禁足令,包括所有酒吧、餐廳都必須關閉,僅能外帶。(路透) 中央社/倫敦31日專電  英國新冠肺炎疫情今天確診人數突破百萬,首相強生晚間宣布英格蘭地區5日開始實施禁足令,非必要商店將全數關閉,預計為期約1個月,直到12月2日解禁。  由於英國防疫政策各自為政,強生宣布的措施將在英格蘭地區施行,蘇格蘭、威爾斯與北愛爾蘭將思考是否跟進。威爾斯正實施17天全面性封鎖令,將於9日結束。不同於3月第一次禁足令,這次大學及各級學校將繼續開放。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根據最新數據,英國31日有2萬1915人確診,326人病故;整體病故人數4萬6555人,確診人數突破百萬,達101萬1660人。  這使得英國繼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法國、西班牙、阿根廷與哥倫比亞後,成為第9個確診人數破百萬的國家。不過,由於疫情爆發初期時檢驗並不普遍,英國實際的確診人數預料比百萬更高。  強生下午召開罕見的週六內閣緊急會議後,與首席醫療官惠提、首席科學官瓦朗斯共同出席記者會。他表示:「現在必須採取行動,因為我們沒有其他選擇」。他指出,5日起除非出門上課、無法在家工作者出門工作、運動、就醫、購買食物與必要物品,照料他人等目的以外,民眾應該盡可能待在家中。  在禁足令期間,所有酒吧、餐廳必須關閉,僅有外帶。民眾僅能與不同家戶的民眾在室外見面,且一次僅限一人。  強生表示,他將在2日向國會報告,國會預料於4日表決,並於5日正式實施禁足令。  英國10月開始採取分層的3級疫情警報系統,等級分為「中等」、「高」與「非常高」。在全面禁足令宣布前,除曼徹斯特、諾丁罕郡等地區為「非常高」之外,倫敦等諸多地區仍在中間的「高」等級。  然而,由於3級疫情警報系統功效微乎其微,在專家持續施壓下,原先不願意實施全面禁足令的強生不得不政策轉彎。

Read More

大林慈濟獲國際健康促進貢獻雙獎

大林慈濟獲國際健康促進貢獻雙獎肯定。(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大林慈濟醫院榮獲第一屆國際健康促進傑出貢獻獎團體獎,而於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網絡中,擔任健康促進醫院與環境工作委員會主席的林名男副院長,則獲得個人國際健康促進優良貢獻獎。  院方表示,大林慈濟醫院從20年前啟業後就積極推廣蔬食,勵行環保,更是全台首家不使用塑膠吸管的醫院。不僅立足台灣,林名男副院長參與聯合國世界氣候高峰會及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網絡,把台灣的經驗分享到全世界各地,創造善的循環,接引更多人尊重生命,讓環境更好。  2012年大林慈濟醫院榮獲健康促進醫院國際典範獎,是全球首家得獎醫院,2015年在聯合國巴黎氣候高峰會的國際醫療無害組織座談會發表演說,並榮獲領導金獎及災難復原力銀獎。近年來則積極參與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網絡,至世界各地參與國際會議分享、舉辦專題工作坊、學術演講,並與多個重視醫院環保的國際NGO團體結緣等交流。  同時擔任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理事長的林名男指出,預防醫學以往都是從個人層面著手,鼓勵個人減少危險因子如菸、酒、檳榔,並接受早期篩檢,不要等生病後才去就醫,而因為環境與個人健康有密切關係,因此要重視環境的預防醫學。

Read More

嬤搬貨腳無力 竟是腰椎長神經瘤

脊椎外科醫師朱晟瑋提醒身體狀況如雙腳痠麻痛,尤其有明顯垂足,定要積極就醫。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擺攤賣水果的60歲郭姓女販,近日從機車搬下18公斤重的水果箱時,忽然感到右腳痠麻痛,一回到家右腳已經無法抬起,趕快尋求脊椎外科醫師協助,經MRI磁振造影檢查,發現在腰椎第4及5節神經上長了約1公分的腫瘤,術後1週郭女右腳即恢復大半力氣可行走,還急著想要回家做生意。  郭女就醫時說,賣了10多年的水果,每次都是自己搬著水果上上下下,8月底用機車載著4箱共18公斤的水果,正要搬到第3箱時忽然覺得右腳一陣痠麻,從來沒有過的感覺,心想糟了,回到家就發現右腳完全抬不起來,跟家人討論馬上找脊椎外科醫院檢查。  個性開朗的郭女說,檢查後,家人很訝異竟然是腫瘤,還好因為這次意外發現,術後檢查是良性,且現在可以正常行走,反而自己很想要早點繼續工作,但是又怕被先生跟醫師唸,得乖乖復健,養成抬頭挺胸縮小腹,以及搬東西良好姿勢的好習慣。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脊椎外科副院長朱晟瑋醫師表示,郭女門診中因描述病情發展迅速,經確認MRI磁振造影在腰椎第4及第5節神經上有約1公分腫瘤,便與郭女討論手術,盡快排除造成神經壓迫的原因,術後採檢該腫瘤為良性,且郭女在病發時有立即警覺性,對術後狀況也有較大機會回復正常生活。  朱晟瑋強調,目前脊椎手術技術和器械的進步,對於病人的手術風險已大大降低,雖然一般脊椎上的良性腫瘤發展緩慢,但民眾面對個人身體狀況如雙腳痠麻痛,尤其有明顯垂足,無法抬起腳板及腳部的情況,定要積極就醫,切勿一忍再忍延遲治療時效性,讓神經壓迫受損時間拉長。  另外,需搬運重物時不能直接彎腰,需以大腿肌肉力量上下蹲起,脊椎保持直立,腹部出力,直上直下,避免脊椎壓迫或滑脫情形出現。

Read More

中老年夫妻 愛的默契大考驗

中市家庭教育中心舉辦「中老年婚姻教育活動」。(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台中市家庭教育中心31日在大里區金城社區活動中心辦理「中老年婚姻教育活動」,邀請年齡超過55歲、婚齡超過25年的中老年伴侶一同參加,志工帶著老夫老妻團唱、玩「愛的默契」團康活動,氣氛熱絡。  家庭教育中心表示,熟齡婚姻是離婚的第2高峰期,許多長輩年輕時都在為家庭、為孩子付出,感情往往趨於平淡,不過內心仍有被愛的需求。家教中心邀請年齡超過55歲、婚齡逾25年的中老年伴侶一同參加,希望長輩透過活動勇敢表達對伴侶的感謝與珍惜。  心理師邱惠振表示,「中老年伴侶的婚姻處方」,首先是讓自己變有趣,不要太嚴肅,從對方有興趣的話題開始,增進彼此的關係;第2是不具攻擊性的表達自己,正確的理解對方,減少衝突的機會;第3是培養共同興趣,例如運動、信仰都是維繫婚姻非常重要的元素。  活動從志工帶領的帶動唱與團康活動開始,「愛的默契」活動讓長輩回答另一半最喜歡吃的食物、結婚紀念日等考驗對彼此的認識跟了解。在志工的鼓勵下,也有許多長輩以親吻或擁抱表達對另一半的感謝。

Read More

安醫醫護紓壓 學芳療作手工藝

安南醫院發起一系列紓壓講座,31日辦理花藝課並舉辦員工家庭日活動,邀醫護人員親子同樂。 (記者王勗翻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長林瑞模為紓緩院內醫護人員的防疫壓力,舉辦一系列講座,邀請各抒壓領域講師辦理健康講座、芳療、手工藝等課程,守護醫護人員身心健康,促進醫療服務品質。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醫護人員守護防疫前線,林瑞模為慰勉醫護人員辛勞,10月起舉辦「護你幸福,醫起作伙Fun輕鬆!」活動,透過一系列紓壓講座幫助院內醫護人員放鬆身心。  安南醫院邀請大台南芳薰香植物精油服務人員職業工會秘書長陳怡諠舉辦芳療課程,藉由精油抓周調製專屬精油,並教同仁頸肩按摩穴道、調製按摩滾珠瓶,讓醫護人員體驗另類輔助性課程對紓壓的效用。另也舉辦羊毛氈手作課程,期藉由辦理多元活潑的活動與紓壓課程,讓員工得到完全的放鬆,營造更好的工作環境。  此外,也邀請成大醫院高齡醫學部主任盧豐華進行專題演講,分享情緒壓力如何呈現在身體反應上,提醒人員壓力固然會讓身體處於亢奮狀態,因應緊急危險情況;但長期緊張的生活方式引發的生理反應也恐危及身心健康,影響心血管、消化、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等系統。呼籲醫護人員勿忽略適時放鬆的重要,同時選擇健康的減壓活動。  31日還商請Alice花藝負責人Angeline辦理花藝課,在醫院試行友善員工家庭日活動,讓員工及眷屬親子一起互動製作花圈。副院長林勝哲指出,安南醫院全力營造溫馨的職場氛圍,重視和創造同仁家庭成員的認同感,家庭日也讓平時忙碌的醫護人員,有時間陪伴家人,促進家庭的美滿和工作愉快的雙贏,也能幫助人員因應醫療工作的挑戰、嘉惠更多市民。

Read More

運動均衡飲食 可改善肌少症

物理治療師沈傳凱指導民眾在家利用椅子訓練腿部肌肉。(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88歲余姓男子中風後右側肢體及手部肌肉逐漸萎縮,步行短距離又容易跌倒,僅勉強可站立,就醫方面大都委由80歲同居人潘婆婆代理。台中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蔡尚儒指出,因肌肉無力造成的行動不便,進而導致上下樓梯不易或就醫接駁困難,與長輩患有慢性疾病後所導致的活動減少及營養缺乏相關。  蔡尚儒說,肌少症不只指肌肉量減少,同時合併肌力下降或生理功能異常,並限定在老年族群身上。民眾可經由測量「走路速度」和「握力」,觀察長輩生理功能是否異常。另外,如自述體力和健康狀況不如以往、和活動相關的行為舉止困難、反覆跌倒、近期非預期性體重減輕大於5%、憂鬱情緒、認知功能下降、營養不良、近期入院、慢性疾病等危險因子,都會列入觀察範圍。 台中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蔡尚儒指出,肌少症自我檢測,男性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都可透過小腿圍測量。(記者陳金龍攝) 物理治療師沈傳凱說,平時長輩在家中利用隨手可得的600㏄寶特瓶,裝滿水做簡易啞鈴。第1招訓練手臂肌力,雙手握著寶特瓶,肩膀向上舉高放下,再由側邊舉高放下,各做20下可以訓練肩膀的肌肉力量及雙手握力。第2招訓練腿部肌肉,以雙手扶住扶手作微蹲動作,蹲到膝蓋彎曲60度即可,由站到微蹲再回到站姿,每回合20下,可以增加大腿肌力與臀肌訓練。每天利用簡單的肌力訓練,就可以增強自己的肌力減少退化,讓長者走路更穩不容易跌倒。  營養室主任盧靜詩說,改善肌少症基本飲食原則必須攝取足夠的熱量及優質蛋白質,每天攝取蛋白質建議量為1.2~1.5g/kg BW,也可直接以每餐攝取一掌心的豆魚蛋肉類計算;另外,每天攝取足夠的鈣質及維生素D,可以預防骨質疏鬆,減緩肌肉流失,維生素D能增加腸胃道對鈣質的吸收,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鮭魚、鮪魚、鯖魚、起司、蛋黃、牛奶、菇蕈類、藻類等,並搭配每天適當的日照約10~15分鐘,能使皮膚活化維生素D提供身體使用。

Read More

熱血醫師寫歌 獻給台灣防疫無名英雄

高雄長庚醫院一群年輕急診醫師共組「重症搖滾」樂團,將他們在疫情期間看見的最美風景寫成詞曲,獻給疫情中在全台各個角落努力付出的台灣人。(重症搖滾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31日電  一群急診醫師組「重症搖滾」樂團,將疫情間最美風景、想對台灣人說的話譜寫成詞曲,創作出「親愛的台灣人」一曲,獻給疫情中每個角落努力付出的人。  防疫期間,醫護人員洗到脫皮的雙手、連夜趕工的口罩國家隊,都是防疫期間最動人景象。高雄長庚醫院一群年輕急診醫師共組「重症搖滾」樂團,將他們在疫情期間看見的最美風景、想對台灣人說的話譜寫成詞曲,創作出「親愛的台灣人」一曲,獻給疫情中在全台各個角落努力付出的台灣人。  主唱蔡明達在一次巧合中,發現不少急診科醫師都會樂器,湊一湊剛好湊出樂團編制,鍵盤、貝斯、鼓手、吉他手、主唱一個不少,後來甚至多了小提琴、小號,促成「重症搖滾」樂團成軍,他們將經歷、感受化為靈感,透過寫歌抒發工作壓力。  吉他手莊柏群說,很多老一輩醫師即便深知SARS的可怕,遇上新冠肺炎疑似個案時,仍然穿著防護衣就奔赴前線替患者看診、採檢,給了許多年輕醫師勇氣,也回想起自己從醫的初衷。即便每天洗手洗到雙手破皮、過敏甚至流血;但眼看多數民眾都配合防疫政策,乖乖待在家中,醫療、清潔、防疫人員們也都堅守崗位,這些人的勇氣都成為他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  在同為急診出身的高雄長庚副院長龔嘉德建議下,「重症搖滾」醫師決定將這一年的革命情感用歌曲和影片記錄下來,花數月時間共同創作《親愛的台灣人》,將各行各業防疫辛勞寫進歌曲中,獻給疫情中努力付出的台灣人。

Read More

男返台確診 再增1例印度境外移入 11外籍機組員列居家隔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1日下午召開記者會,發言人莊人祥宣布新增1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病例。(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1日指出,國內新增1例來自印度的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病例,是一名本國籍男性,個案搭機時雖有適當防護,但11名外籍航空機組員因無特別防護,均列居家隔離對象。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次新增個案為一名60歲本國籍男性(案556),2月至印度工作,10月28日返國。  該名個案曾在10月24日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發燒等症狀,但當時未在印度就醫。個案入境時,主動通報有症狀,由機場安排採檢後送至醫院就醫,於三十日確診,目前住院隔離治療中。  莊人祥指出,個案於航行途中雖有適當防護,但同班機前後二排乘客8人仍列為居家隔離對象,另因外籍航空機組員11人無特別防護,同樣列為居家隔離對象。

Read More

接種賽諾菲疫苗 婦神經病變

基隆一名50多歲李姓女子15日接種流感疫苗,9天後突然四肢發麻,之後病情急轉直下,插管住進基隆長庚醫院治療。 (李女兒子王姓男子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內近日出現2例接種疫苗後出現神經病變症狀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31日指出,這2個案均接種賽諾菲疫苗,但批號不同,是否與疫苗有關仍待釐清。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建議,國際已知有19例新冠肺炎個案與格林巴利症候群有關,應儘速採檢。  繼台中一名男子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神經病變症狀,疑似為「格林巴利症候群」後,基隆31日也傳出一名女子接種疫苗後,出現四肢突然發麻且有味覺喪失症狀,與流感疫苗關聯性仍有待釐清。  莊人祥表示,多數研究顯示,流感疫苗和此疾病沒有相關,僅少數研究顯示有微小相關,且個案出現味覺喪失症狀,有醫師研判和格林巴利症候群相關性可能不大,另因病毒感染都可能造成味覺喪失,如無相關危險因子,不會特別採檢。  此外,依過往健保資料統計,全台每週平均新確診約9例格林巴利症候群個案,是否和疫苗有關仍須進一步檢測排除,將持續和院方確認是否確診格林巴利症候群。  黃立民指出,歐洲已發現新冠肺炎與格林巴利症候群有關,已知至少有19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出現格林巴利症候群症狀,並在脊髓液中找到新冠肺炎病毒,而兩者同時出現情形也並不罕見。  黃立民指出,格林巴利症候群危險因子很多,各種細菌、病毒都有可能,其次才是疫苗。不過,以目前研究來看,接種疫苗導致的格林巴利症候群,大多發生在接種後2到6週,反觀台灣出現的2例疫苗不良反應個案,距離接種疫苗都不到2週,尤其基隆女子又出現味覺異常,在秋冬到來之際,建議可進行新冠肺炎相關採檢。  疾管署統計,截至30日,全台公費、自費流感疫苗不良反應通報共192件,今天再增13例,累計達205例,其中58例嚴重不良反應、147例非嚴重不良反應,以國光126例最多,其次為賽諾菲50例、台灣東洋22例、葛蘭素史克3例、4例待查。  此外,統計顯示,去年全年流感疫苗不良反應通報為118例、107年193例、106年134例;然而,今年截至目前共205例,已創下近4年來通報量新高。

Read More

膀胱癌免疫治療 保留膀胱功能

 劉姓男子罹患膀胱癌,患者在接受前導性免疫治療後,童綜合醫院泌尿腫瘤中心主任黃立華筆指處腫瘤明顯萎縮。(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0歲劉姓男子因血尿就醫,確診罹患膀胱癌第2期,且因腫瘤位置靠近膀胱根部並侵犯到肌肉層,只能接受膀胱全切除手術,令患者難以接受。所幸童綜合醫院醫療團隊近期引進新型免疫治療方式,患者接受前導性免疫治療,經電腦斷層及膀胱鏡檢查,腫瘤明顯萎縮,評估後進行部分膀胱切除、保留膀胱功能,提升生活品質。  童綜合泌尿腫瘤中心主任黃立華表示,早期膀胱癌是指癌症細胞未侵犯到肌肉層,歸類為第1期。第1期治療不算困難,利用膀胱鏡腫瘤切除手術,搭配藥物灌注治療,多可有效控制腫瘤,治療過程簡單,恢復期也短。  如果腫瘤細胞侵犯到膀胱肌肉層,便會被歸類為第2期以上,或稱進階型膀胱癌。進階型膀胱癌治療期長,加上病人術後沒有膀胱,影響生活品質,相對於其他癌症,完治率低很多。  黃立華表示,為了降低副作用,醫療團隊在膀胱癌術前採用免疫治療代替化學治療,副作用降低許多,而在免疫治療4個療程結束後,病人都可以馬上接受手術,沒有傳統化療要等體力恢復的問題。這樣的治療革新,目前已看到初步成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