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頭痛常跌倒 竟是罹患腦瘤

少年從國小四年級開始頭痛到國三,最後暈倒送醫才發現竟腦部竟長腫瘤(紅圈處為中腦腫瘤)。(圖由台大新竹分院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一名15歲男孩因頭痛不適昏倒,被家人緊急送醫,經送醫檢查,發現男孩眼動受限,眼睛無法往上看及往外側注視,醫師問診發現,他自小學4年級就開始頭痛,且因眼動受限而時常跌倒,經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水腦併中腦腫瘤,立即安排手術治療。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小兒神經科張寶玲醫師表示,在臨床經驗中,頭痛是病童最常抱怨的問題,尤其是小學高年級及國、高中學童;其中大部分為原發性頭痛,如偏頭痛及緊縮型頭痛等。但是,如小朋友有日漸增強或頻率增加之頭痛,且併有不對稱之神經學異常,如:單側肢體無力、抽搐、眼動異常、步態不穩或有全身性症狀,如:發燒或體重下降等,應注意有可能是「繼發性頭痛」,也就是明確病因所引起之頭痛,如:感染或腫瘤所致,應立即就醫治療。 除繼發性頭痛外,張寶玲醫師也指出、青少年常有「原發性慢性頭痛」,也就是偏頭痛及緊縮型頭痛的問題,青少年慢性頭痛常與心理狀態及生活習慣有關,如:壓力、憂鬱焦慮、睡眠障礙、阻塞性呼吸中止症或長時間使用3C產品且姿勢不良等引起。青少年頭痛不僅是生理問題,也會連帶影響課業表現、人際互動及生活品質,也易加重憂鬱、焦慮及造成抗拒就學、常請假等問題。 醫師指出、處理慢性頭痛患者除了要排除繼發性頭痛外,另需細心問診及評估病童心理及精神狀態,如情緒、同儕相處及課業問題等。針對頭痛患者之治療,除藥物治療外,非藥物治療方式可考量壓力處理技巧等。如果是因睡眠問題引起之頭痛,則需另作相關評估及處理睡眠問題。提醒家長,如果家中小朋友有長期頭痛問題,甚至影響人際關係,建議儘早就醫檢查!

Read More

驚!臥床嬤滿耳蛆 醫花1小時除蟲

老奶奶耳朵裡長滿蛆蟲,不排除是蒼蠅鑽進耳朵裡產卵所致,再晚處理恐傷及腦部。 (記者鄭錦晴翻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一名86歲長年臥病在床的老奶奶,驚見右耳裡長滿蛆蟲!老奶奶因近日右耳不適、出血,被送往台北榮民醫院台東分院治療,耳鼻喉科醫師江冠緯說,第一次看到病人耳中長滿蛆蟲,她邊清除邊尖叫,結果花了1小時,才把20多隻的蛆蟲清乾淨。  長相甜美的江冠緯醫師,談到清除蛆蟲的過程還有點「心驚驚」,她說,透過內視鏡儀器,發現老奶奶右耳裡滿是蟲蟲、不斷蠕動,結果清出20多隻的蛆蟲,若再晚處理恐傷及腦部。 醫生江冠緯說,第一次看到病人耳中長滿蛆蟲,她邊清除邊尖叫。 (記者鄭錦晴攝) 老奶奶因長久臥病在床,近日右耳感到相當不舒服,耳鼻喉科醫師江冠緯透過內視鏡儀器發現,原來她右耳裡長滿蛆蟲,經吸引導管抽取,才把20幾隻大大小小的蛆蟲清除完畢。大大小小的蛆蟲約0.3至0.5公分長,讓醫護人員驚嚇不已。  江冠緯說,不排除是蒼蠅鑽進老奶奶耳朵裡產卵所致,導致疼痛難耐的情形,還好及時發現送醫治療,再晚的話,一旦蛆蟲進入中耳牆再進入腦部,後果將更嚴重,呼籲民眾家中有臥病在床的長輩,一定要注意平日要清理耳朵。  如何預防蒼蠅進入耳朵,江冠緯提醒,臥床病人平日除要保持身體的清潔,包括耳朵至少每天用毛巾擦拭,定期清除耳垢,此外,生活環境保持乾淨,減少吸引蒼蠅的誘因,最重要的是耳朵一旦不舒服,就要立即就醫。

Read More

台大超級電腦 加速精準診斷

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將啟用新一代AI超級電腦系統,整合資料、人才、算力及轉譯等智慧醫療四大資源,加速智慧醫療發展。(台大醫院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22日宣布啟用新一代AI超級電腦系統,整合資料、人才、算力及轉譯等智慧醫療四大資源,加速智慧醫療發展,連腫瘤都可精準揪出。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自今年2月成立的智慧醫療中心,將啟用新一代AI超級電腦系統,期望藉由系統強大的運算能力,處理巨量複雜的臨床文字及影像資料,整合資料、人才、算力及轉譯等智慧醫療四大資源,加速智慧醫療發展。  吳明賢表示,台大醫院新一代AI超級電腦系統DGX A100,運用自然語言處理與電腦視覺等人工智慧技術,在生理訊號自動監測、醫療決策輔助及醫療風險預測等已有卓越的研究成果。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張允中在表示,院方與永齡健康基金會、睿傳數據攜手開發應用於電腦斷層之疾病偵測的人工智慧輔助系統,首期開發的肺結節自動偵測系統,在放射科醫師通力合作下,完成標註近5,000組肺結節,系統整合10種AI模型,系統可擷取檢查部位自動分類,也自動肺臟肺葉分割模型、肺臟腫瘤自動偵測模型等,可找出腫瘤位置、大小、體積、位置,直接把資訊轉到放射科,可自動生成結構化報告,減少人為疏失,協助醫師精準判斷。  台大醫院團隊也藉由心胸部電腦斷層影像,以自行開發的神經網路架構,及聯邦式學習之模式,共同開發心臟主動脈鈣化及脂肪全自動分析AI模型,透過模型可以自動分類及計算胸腔鈣化與脂肪定量,心臟分割準確度達94.2%,分析一個病例只需要0.4秒。  另也發展快速乳房超音波電腦,輔助偵測或診斷系統,以電腦輔助方式協助腫瘤的偵測以及診斷,採一次性及單階段的設計,在1秒內快速完成超音波影像閱片程序,並精確定位出腫瘤可疑位置。本系統具有高檢測率、低偽陽性和具備強韌度。在95%偵測準確度下,每個pass(300張)的偽陽性率僅2個病灶,大幅減少檢測時間,而良惡性診斷準確度高達89.2%。

Read More

平腦症致病新基因找到了

長庚陽明研究團隊與跨國研究團隊合作,發現「平腦症」致病新基因CEP85L,論文躍登國際期刊。 (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平腦症」在台灣預估約有300個病人,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腦部發育異常。長庚陽明研究團隊與跨國研究團隊合作,發現「平腦症」致病新基因—CEP85L,將有助成為藥物或基因治療的重要發展方向。  小佑(化名)今年20歲,出生時跟其他小孩沒有什麼很大的差別,但是媽媽發現他的語言能力似乎發展的比較慢,到一歲半還只能講一兩個單字。小佑在3歲及4歲時有兩次熱筋攣(發燒時會抽筋癲癇發作),持續大概約5分鐘。8歲時確診有癲癇症,但即使服用多種抗癲癇藥物,每個月還是有一到兩次癲癇發作。  經腦部核磁共振後發現小佑的大腦跟別人很不同,在後面的大腦區域沒有正常的腦迴發育(平腦症),因此高雄長庚醫院研究團隊與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鐘文宏主任合作,應用次世代定序技術,替小佑和家人做進一步研究,發現原來小佑是因為一個從未被發表過的新基因突變所導致的平腦合併癲癇症。 長庚陽明研究團隊與跨國研究團隊合作,發現「平腦症」致病新基因CEP85L,論文躍登國際期刊。 (長庚醫院提供) 高雄長庚醫院神經醫學部腦功能暨癲癇科蔡孟翰主任表示,正常人的大腦表面會有許多皺褶,稱之為腦迴,和高階認知功能發展息息相關。但有極少數的人腦迴沒有發育或發育不好,呈現較平滑無皺褶的外觀,因此被稱為「平腦症」。  長庚陽明研究團隊與跨國研究團隊合作,發現了平腦症的致病新基因—CEP85L,研究結果已刊登於2020年4月神經科學重量級期刊「神經元(Neuron)」,期望未來能成為藥物或基因治療的重要發展方向。  蔡孟翰表示,平腦症目前已知是第17號染色體上的LIS1基因缺失所造成,平均每一百萬個新生兒中僅有12個平腦症個案,通常無法存活超過2歲,部分存活者,腦的智力發展也只有3至6個月大程度,且常合併嚴重的發展遲緩以及頑固型癲癇症,嚴重者甚至沒有語言、吞嚥或是行走能力,對病患家庭來說,是很沉重的負擔。 長庚陽明研究團隊與跨國研究團隊合作,發現「平腦症」致病新基因CEP85L,論文躍登國際期刊。  (長庚醫院提供) 由於有一部分的平腦症是因為基因突變所造成,因為大腦在發育時,神經細胞需要移動到大腦表面(皮質),這個過程需要很多基因來調控,當這些基因出了問題,神經細胞無法移動到對的地方,就會引起大腦的皺褶無法正常發育,而產生平腦。  經繼續與澳洲、美國、馬來西亞等跨國團隊合作,發現全世界其他12個同樣是CEP85L基因突變的病人。再進一步與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蔡金吾教授的基礎研究團隊合作,在動物及細胞模式,確認此基因在老鼠身上的確會影響大腦發育;而此基因製造的蛋白質位於中心體上面,因此也是第一個「中心體組成基因」被發現和平腦症相關。  這個新的平腦症致病基因—CEP85L,是病人本身自發性的突變,父母親都沒有帶這個基因突變,全世界也從來沒有發現過這個基因和人類的疾病有相關。  蔡孟翰表示,由於這項重要的研究發現,有助於加速未來醫師在診斷這類大腦發育異常疾病的速度,解答了家屬為何沒有任何家族史、但是小孩會得到這個嚴重疾病的疑問,甚至未來可以提供成為產前篩檢的基因,減少疾病發生的機會,也期望未來能成為藥物或基因治療發展的方向上。

Read More

便秘五十肩 帕金森症警訊

 五十肩也可能是帕金森氏症警兆,台醫附醫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左起)、台灣帕金森之父陸清松教授、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巫錫霖呼籲提早介入治療,台灣研發的新劑型也可減少藥效波動現象。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帕金森氏症並非老人專利,醫師提醒,便秘、嗅覺異常、五十肩等都可能是先期警訊,只要日常生活多留意小細節,就可以及早發現,及早介入治療,以新劑型多巴胺藥物延緩病情惡化速度,找回身體主控權。  一名50歲女性因為肩膀痛,一直以為自己五十肩,但是怎麼治療都沒改善,直到神經內科門診才發現是帕金森氏症。  收治個案的北醫附醫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是因為腦內稱做黑質的部位出現退化,導致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得肌肉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影響身體活動能力。  一般人以為手抖是帕金森氏症症狀,但葉篤學表示,靜止時的手抖才是帕金森氏症的典型症狀,真正在做事時手反而不會抖。  依台灣動作障礙協會列出帕金森氏症十大症狀,包括手在休息放鬆時出現顫抖、走路時手不會擺動、站立時身體向前彎曲、走路時一隻腳拖在後面、步伐小常跌倒、覺得懶洋洋做事沒動力、頸部後方或肩膀常疼痛、刻意避開和聊不來的人相處、音調變小或沙啞、寫字變慢字體變小等等,如果10項中有3項,可能就要注意。  葉篤學表示,日常生活中,可能被忽略的症狀,還包括單側肩膀疼痛(五十肩)、鞋子磨損快、作夢時會大叫等等,留意這些警訊,才能及早發現帕金森氏症。  有「台灣帕金森之父」之譽的陸清松教授表示,帕金森氏症好發在50歲以上,其實這疾病本身是良性的,只要可以好好控制,存活20年不是問題,但治療上會有3個階段,包括7年的蜜月年、14年的工作年、21年的退休年,其實並沒有那麼悲觀。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巫錫霖也表示,目前治療帕金森氏症最大的挑戰,在於讓藥物濃度維持在有效區間內,因為多巴胺細胞數量過與不足都有問題,不足會導致帕金森氏症,過多就可能會有思覺失調症的幻聽、幻覺;因此,如果藥物濃度太高,會出現異動症,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顫動,藥物濃度若太低,則會出現斷電(off)現象,想動卻動不了,患者意識清醒卻無法控制動作,連起床都沒辦法,就常讓他們深感挫折。  要減少異動症與off發生,就得讓藥效維持在有效區間內,巫錫霖表示,由台灣研發的二合一新劑型藥物,在美國與台灣已取得藥證,特殊的「速效+緩釋」二合一劑型,讓藥效有智慧的釋放,可減少藥效波動現象,不再顫動或斷電,找回身體主控權。

Read More

義大宣導器捐 收到近兩百份簽署

 義大醫療體系醫院辦理「無私的您.點燃愛的希望」系列週,並由該院志工擔綱「感恩有您音樂會」,宣導器官捐贈。(記者陸瓊娟攝)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義大醫療體系醫院辦理「無私的您.點燃愛的希望」系列週,陸續於義大醫院、大昌醫院與癌治療醫院接力宣導器官捐贈活動,邀請陳耀森副院長及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小麥貝兒一同推廣「器捐同意書簽署活動」,還安排「生命傳承儀式」、「感恩有您音樂會」等節目,期能提升民眾對器官捐贈的風氣;院方說,一週活動結束,共收到近2百份的器捐簽署,可見得民眾對器捐的普遍認同。  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表示,器官捐贈年齡並非最重要考量,重視的是捐贈者生理年齡非實際年輕,器官功能良好仍可捐贈。

Read More

高市婦居檢死亡 採檢陰性

 黃志中局長說明居家檢疫期間死亡的個案,市府防疫團隊進行後續處置。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陳雯萍/高雄報導  高雄市爆發第2起居家檢疫期間死亡的女性,經高雄地檢署派法醫上午前往殯儀館採集檢體,並送CDC檢驗,檢驗結果為陰性。主任檢察官徐弘儒表示,該案相驗結果為燒炭自殺死亡,與新冠肺炎無關。  衛生局長黃志中指出,該名婦人平日於國外工作,9月16日自上海搭機由高雄國際機場入境返台,並回林園區自宅進行14天居家檢疫,21日失去聯繫,被發現時人已死亡。居檢期間除與家人經常性聯絡外,里幹事依照規定執行例行性訪查,個案並未向里幹事主述身心病痛或困擾。  由於婦人有申請居家檢疫期間垃圾清運,因環保局人員前日下午無法聯繫個案,故通報民政局會同警察人員到現場查察,相關人員到場發現其門窗緊閉,經案姊同意後開鎖入內,由消防人員著防護衣進入後發現個案已明顯死亡;不過,據了解,該婦人有慢性病。  衛生局初步評估,個案居家檢疫期間獨居於其老家自宅,其居住場所符合1人1室1衛浴,檢疫期間亦常與居住於外縣市之案姊電話聯繫,前晚已由轄區衛生所協助並指導家屬進行居家環境清消工作。  衛生局再次提醒,居家檢疫者面對與外界阻絕下,若未能妥善調適,可能產生焦慮、憂鬱、吃不下、睡不好等身心反應,甚至出現心理上的急性壓力反應,如有相關心理諮詢服務需求,可撥打衛生福利部24小時安心專線1925。  (珍惜生命,自殺防治專線請打一九九五。)

Read More

服用降血壓藥 應避開吃柚子

中醫大醫師和營養師說,柚子會影響某些藥物作用,民眾一定要特別注意。(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中秋佳節將屆,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長陳自諒提醒鄉親要吃的健康營養,家醫科主任胡松林指出柚子與藥物有交互作用,民眾要特別注意,營養師黃琳惠和吳婉瑜則提出烤肉6原則及月餅3原則供大家參考。  胡松林主任表示,中秋節應景的柚子中具有類似葡萄柚所含的「呋喃香豆素」成分,可能會與部分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產生不良反應或影響療效。若民眾有服用降血脂藥、降血壓藥、安眠藥、抗心律不整藥物、免疫抑制劑、抗癲癇藥等,應儘量避免食用柚子,或諮詢專業醫師。  營養師黃琳惠提醒,中秋烤肉謹遵6原則,中秋過後不長肉,首先飲食順序要調整,先菜再肉後澱粉,能延緩飯後血糖上升、增加飽足感,避免澱粉攝取過多。其次要吃大量蔬菜助蠕動;第三則是選擇天然食材;第四則是選擇無加糖氣泡水、無糖茶飲或檸檬水,減少精製糖攝取又解膩。第五可將新鮮肉品以胡椒粒、米酒、蔥薑蒜等先醃再烤,或在烘烤後撒點海鹽、蔥蒜、七味粉取代醬料,更顯肉質鮮甜。第六則是要生熟食分開,以免交叉汙染。  營養師吳婉瑜分享,自製醬料也是降低熱量攝取的好方法,醃肉沾醬兩相宜。  將柚子、蘋果、洋蔥及蒜頭加入水、檸檬汁及醬油,以果汁機攪打後濾渣。鳳梨切細條,少量洋蔥切細絲、蒜頭切小丁,少量柚子及蘋果切丁放碗中。倒入濾渣後的沾醬於碗中,即可沾取食用。  至於月餅,餅皮跟內餡都是大量糖跟油組成,若不想中秋過後拼命減重,黃琳惠說可選高纖內餡,例如土鳳梨、核桃、地瓜等內餡,再搭配無糖飲,避免血糖及體重節節攀升。

Read More

南市稽查 未發現不合格口罩

衛生局長許以霖(右)帶頭稽查市面上賣的口罩,杜絕非法口罩流通。(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為杜絕非法口罩於市場流通及保障民眾醫療器材安全,台南市衛生局最近稽查219家次,均未查獲不合格口罩在南市藥商、藥局等通路販售。  衛生局指出,自今年9月24日起,國產平面式醫用口罩應於口罩本體上標示「MD」及「Made In Taiwan」之雙鋼印;9月23日以前製造的無雙鋼印醫用口罩,仍可賣到109年12月24日,市民朋友如在這段期間於合法藥商局,有可能購買到標有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的無雙鋼印醫用口罩,請勿緊張。  衛生局針對日前輿情報導之不合格口罩品項加強稽查,衛生局長許以霖帶頭稽查市面上賣的口罩,自9月5日起至17日共稽查兩百多家次。  許以霖呼籲,醫用口罩屬於醫療器材,不具有藥商或藥局資格不得違法販售,如經查獲依藥事法可處3萬元以上罰鍰;一般口罩更不可宣稱醫療效能,違者依藥事法可處60萬元以上罰鍰,如冒用其他業者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會涉有刑事責任。

Read More

防2波疫情 嘉療醫護演練採檢病毒

嘉南療養院演練新冠肺炎病毒採檢。(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疫情數據顯示,全球累計的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總數已突破3千萬例,面對詭譎多變的新冠肺炎病毒威脅,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日前邀請衛福部台南醫院感染科主任洪元斌與感管團隊授課演練「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採檢實務及檢體運送注意事項」;嘉療並呼籲,秋冬時防疫重點除了新型冠狀病毒之外,也不能忽略流感的威脅。 嘉療表示,一旦爆發第2批疫情感染,面對疑似個案時,第一線醫護人員需立即穿上防護裝備執行採檢確認、及時阻隔疫情擴散,顯得相當重要;在洪元斌主任帶領演練時,與會人員多能體會到「平時多一分準備,災時便能減一分傷亡」,也能降低群聚感染的風險。 嘉療一般精神科主任張耿嘉表示,秋冬時防疫重點除了新型冠狀病毒之外,也不能忽略流感的威脅。該院雖屬於精神專科醫院,為避免疑似個案集中於大醫院造成急診壅塞,需秉持公醫使命、落實「精準防疫」原則,立即做好把關,藉由及時篩檢維持醫療能量及避免社區感染傳播。  嘉療院長吳文正再次呼籲民眾應時時做好手部衛生、增強免疫力等自我健康管理,及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如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嗅、味覺異常或不明原因腹瀉等疑似症狀,應立即撥打市府防疫專線(06)2880180通報就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