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逼近8百例 颱風帶雨 登革熱熱區拉警報

台南市永康區一處地下停車場陰井內有上萬隻孑孓,衛生局開罰1萬5千元。(台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登革熱3日新增30例,目前全市累計本土病例數為784例。防治人員在永康區中華一路一處地下停車場陰井發現上萬隻孑孓,當場開單重罰1萬5千元;由於疫情嚴峻,市府正式成立登革熱稽督大隊落實孳清工作。 新增30例分布狀況為永康區14例,東區7例,仁德區3例,安平區2例,南區、中西區、北區及安南區各1例。 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說,截至8月2日止,全市已有15個行政區共139里出現確診個案,市府特別製作紅色警戒旗,旗幟上標示「登革熱危險警戒區」字樣,當該區域出現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時,即會請區公所將警戒旗插在鄰近顯眼處,提醒附近居民應嚴加防範留意。 昨天市府稽查人員於永康區中華一路272巷一處地下停車場陰井,發現重大孳生源,陰井內有上萬隻孑孓,衛生局依法重罰1萬5千元,也呼籲所有市民及業者善盡社會責任,勿養蚊來傳播登革熱,害人又害己。另昨日噴藥時,發生家戶抗拒噴藥,衛生局立即依據傳染病防治法開單罰6萬元。 另外,環保局偕同仁德區公所於月一日至仁德區東都綠學及新東琚建案進行稽查,皆查獲陽性孳生源,現場立即開單告發,特別是新東琚建案已屢次被查獲有陽性孳生源,衛生局將予以加重處分並要求立即改善。 台南市登革熱稽督大隊3日成立,成員240人貫徹落實孳清目標,遏止疫情持續擴大。(台南市衛生局提供) 由跨局處員工組成的登革熱稽督大隊3日成立,針對原南市六區、仁德區及永康區等8個行政區內的社區、工地、學校、市場及髒亂點等場域,嚴格執行孳清稽查與督導,並每週報告成果,期能有效控制登革熱疫情擴大。 中央社∕雲林3日電 雲林縣登革熱確診個案累計達120例,其中以古坑鄉荷苞村為最多;古坑鄉高林等3村個案高居不下,雲林縣環保局指出,除荷苞村維持最高罰鍰外,即起加重高林等3處罰鍰以杜絕登革熱蔓延。 根據雲林縣衛生局統計,登革熱累計確診個案達120例,分布在古坑鄉、斗六市、台西鄉、林內鄉及虎尾鎮,其中以古坑鄉荷苞村為最多案例。 雲林縣環保局長張喬維今天表示,為全面抑制疫情擴散,環保稽查員從7月14日起至家戶及空屋空地巡查,並出動空拍機協助巡查,截至昨天查獲積水容器孳生孑孓開罰累計72件,裁處金額累計達新台幣12萬元。 張喬維說,確診數持續攀升,即日起加強稽查力度,疫情熱區古坑鄉荷苞村維持最高6000元罰鍰,暖區古坑鄉高林村、東和村和水碓村3 處孳生孑孓者加重處分,處2400元至6000元以下罰鍰,其餘地區1200元至6000元以下罰鍰。 中央社∕彰化3日電 彰化縣衛生局針對縣內26鄉鎮抽樣20個里,調查登革熱病媒蚊密度,其中田中鎮西路里、溪湖鎮湖東里及鹿港鎮海埔里被列為紅色警戒區域,彰縣衛生局將請民眾配合清除積水容器。 彰縣衛生局今天公布登革熱病媒蚊密度調查結果,全縣26鄉鎮抽樣調查20個村里,其中彰化縣田中鎮西路里、溪湖鎮湖東里等2個村里為布氏指數4級、鹿港鎮海埔里為3級,3個里都被列為紅色警戒區域,而布氏指數代表登革熱病媒蚊幼蟲期數量多寡,分0到9級,3級以上即為登革熱紅燈警戒區。 彰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接受媒體聯訪時說,葉彥伯指出,現在是雨季及颱風季,最近先後有杜蘇芮及卡努颱風經過台灣,帶來雨量,預期病媒蚊指數可能會再上升,像是校園、菜市場等都是需要加強防治的地點。

Read More

手不能舉高 反式全人工肩關節改善

  67歲長者雙肩旋轉肌腱破裂,採新型反式全人工肩關節置換,已可高舉雙手。(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67歲丁姓阿伯雙肩旋轉肌腱破裂痛得無法舉高手臂且無法睡,經置換人工肩關節改善恢復健康,雙手已可高舉。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醫師許惟傑說,巨大旋轉肌腱破裂以關節鏡手術縫合,失敗機率很高,但最新型「反式全人工肩關節」療效佳,惟一組高達28萬元患者吃不消,最近健保署已通過給付。 許惟傑表示,丁姓患者先是右肩旋轉肌腱破裂飽受疼痛所苦,無法舉高手臂,吃消炎止痛藥不見好轉,接受微創關節鏡旋轉肌腱縫合手術治療後至今4年,恢復健康可正常舉手。不過,去年下半年突變成左肩劇烈疼痛,甚至比右肩嚴重,手完全無法舉起,診斷為巨大旋轉肌腱破裂合併肩關節炎,此狀況若像右肩也實施關節鏡手術縫合,失敗機率很高,改採療效較佳的「新型反式全人工肩關節置換」,還好有健保給付專案,即安排手術,傷口小僅5、6公分,短短3天即出院,術後至今約1年,定期回診檢查良好,日常生活如吃飯、洗臉及穿衣服,終於不再需要家人幫忙,還能安穩睡個好覺。 他說,治療旋轉肌腱破裂的方式很多,但破裂時間若太久,進而造成巨大旋轉肌腱破裂,除了破洞太大不好縫合以外,肌肉也會因沒有受力而開始萎縮,遺留的空間將會因此被脂肪細胞所占據,在醫學上稱為「脂肪浸潤」。醫學文獻指出,一旦旋轉肌破裂出現脂肪浸潤情況,後續功能恢復的情況會比較差,就算透過關節鏡縫合手術,日後再斷裂的風險會增加3至5倍,不可不慎。

Read More

椎間盤突出復發 撐開式支架改善

楊男腰椎第五節至薦椎第一節椎間盤突出,以新式醫材的撐開式支架體積小,降低術中對肌肉骨骼傷害。(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一名57歲的楊姓男子,1年多前因跌倒,引起腰椎痠痛及右腳抽痛,雖有先試過復健治療,但最近卻症狀變嚴重且範圍變廣,趕緊前往「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就醫,院長楊椒喬診斷他是椎間盤突出復發所致,建議患者接受脊椎內視鏡手術,並以新式醫材撐開式支架穩定脊椎,不僅傷口較小、減痛較快,獲得最好效果,擺脫舊疾能歡度今年父親節。 楊椒喬指出,患者除了覺得復健的效果有限外,更感覺痠痛感會從腰部進一步放射式的延伸到雙大腿後側,且仍有抽痛情形;經診斷確定患者是腰椎第5節至薦椎第一節椎間盤突出復發,建議他接受以微創脊椎內視鏡進行椎板及椎間盤切除神經減壓手術。 楊椒喬指出,傳統的椎間盤切除術後,會再放入非撐開式的人工椎間盤,避免脊椎不穩定,但此一傳統術式對肌肉及骨頭的傷害較大。 因此在採用微創脊椎內視鏡的同時,使用新式醫材撐開式支架,藉由單孔、單通道術式,即可達穩定脊椎的功效。 撐開式支架的特點包括,體積小,配合脊椎內視鏡手術,能降低術中對肌肉、骨骼的傷害。術後傷口小,僅兩公分。因此復原較一般傳統手術快,能減輕患者及家人術後照顧的負擔。且支架撐開的高度可調整,利於不同病人使用,能達到最好的手術效果。 楊椒喬指出,有微創脊椎手術需求或經醫師判斷者,均可接受撐開式支架。而楊姓患者在手術治療後,困擾1年多的疼痛很快獲得減輕,讓日常生活的品質獲得改善,今年的父親節總算能和腰痛腿麻的舊疾說掰掰。

Read More

醫同守護前線 50+男性 半數有泌尿系統困擾

東區由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中)、泌尿腫瘤科主任江元宏(右)及醫師張天霖代表宣示,啟動八月「守護男性泌尿系統健康」關懷月活動。(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本報記者傅希堯、林有清、陳金龍、王正平∕連線報導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選在父親節前夕,3日號召全台北中南東四區秘尿科醫師,同步宣示守護男性泌尿系統,高醫泌尿部也響應此活動,除了視訊宣示外,於14-16日上午時段也舉辦「醫同守護前線」攝護腺免費篩檢活動。 許多醫學研究顯示,現代社會威脅男性健康的疾病日漸增長,不間斷地嚴重影響男性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性命;台灣於2023年統計男性的平均壽命遠比女性少6-7歲,排除癌症、三高、慢性病、過勞、肥胖、甚至自殺死亡等,攝護腺疾病、性功能障礙、性病等更是廣泛危害男性健康的重要因素,平均50歲以上的男性,至少有半數有著相關困擾。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聯合全台北、中、南、東四區醫院及有志一同的泌尿科醫師,同步宣示守護男性泌尿系統健康。(記者陳金龍攝)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TUA)表示,50歲以上男性半數有泌尿科疾病困擾,卻常輕忽未就醫。TUA發起「守護男性泌尿系統健康」關懷月活動,透過講座、義診等活動,呼籲民眾一同關注。 TUA理事長、林口長庚泌尿科主治醫師馮思中表示,許多泌尿系統疾病雖不致命,卻很容易影響個人社交活動及全家人生活品質。尤其是發生在男性身上時,往往因為扮演家庭經濟支柱或者強者角色,經常輕忽或不肯即時就醫檢查治療,對健康的危害更是雪上加霜。 泌尿科醫學會宣布啟動八月份為「守護男性泌尿系統健康」,將於全省各地舉辦講座、研討會、義診篩檢或公益園遊會等活動,讓國人男性同胞真正感受到八月的溫馨與健康。(林口長庚醫院提供) TUA醫療政策暨公共事務委員會主委歐宴泉表示,男性健康不只是攝護腺,泌尿器官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與陰囊睪丸等內外生殖器,都應受到重視。 除了泌尿科疾病,TUA也提醒,男性多從事勞力工作,結石發生比例也高於女性,男性的盛行率近14%,而女性盛行率只約4%。此外,40歲以上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盛行率約17.7%,推估也有近百萬名病人,卻只有1成左右願意就醫,其餘不是尋求民俗療法,就是默默承受、順其自然。 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代表東區與全台灣的泌尿科醫師同步宣示啟動8月為「守護男性泌尿系統健康」關懷月,並在臉書「慈濟泌尿科健康講座」社團、YouTube「慈濟泌尿健康小百科」頻道8月首支上架影片,以「沒有症狀的前列腺癌」為題開講,希望男性朋友可以進一步認識前列腺肥大,以及前列腺癌的檢查與治療。 童綜合醫院總院長童敏哲進行PSA篩檢,希望號召符合資格民眾守護自己健康。(記者陳金龍攝) 童綜合醫院為中區主場,聯合北區、南區與東區,共同向父親致敬、守護男性泌尿器官,除了在梧棲院區一樓大廳舉辦為期5天的免費PSA篩檢活動外,也會到中部各鄉鎮進行公益篩檢,希望能照護所有男性朋友的健康,一童攜手捍衛前腺,守護男性健康關鍵。 高醫副院長,也是泌尿部教授吳文正表示,攝護腺癌是男性排名第5常見的癌症,更躍居男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6位;攝護腺癌的高危險族群除了高齡、種族及家族史外,還包括肥胖或飲食生活習慣等。 他指出,絕大部分的攝護腺癌患者前期並無任何明顯的症狀,除非合併攝護腺肥大則會有尿道阻塞、頻尿、血尿等症狀。經由早期診斷及合併有效的治療,攝護腺癌的存活率可大幅提升,也可以獲得較好的預後效果。

Read More

演唱會、遊樂場震耳欲聾!把握「6060原則」護耳

夜店、KTV、演唱會等場所聲音高達120分貝,遊樂場的聲音也達到90分貝,對於聽力損害甚大。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暑假遊樂行程滿檔,從外出旅遊、演唱會到打電動等,雖然豐富有趣,但要當心長時間暴露在噪音下恐會影響聽力。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劉殿楨呼籲民眾謹記「6060原則」,第1個60代表:用全音量的60%就好,第2個60代表:聽音樂的時每60分鐘就要休息,以免傷害聽力。 劉殿楨表示,現在社會中使用耳機聆聽音樂,是年輕人之間非常常見的行為,但若開的太大聲、而且聽的時間太久的話,可能會損傷聽力。以前使用CD的時候,大約到1小時就要翻面強迫你休息,但現在使用手機聽音樂,可以無限循環播放,容易對聽力造成影響。因此「6060原則」是照顧聽力的重點。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分貝暴露量 成人:在80分貝下,一週不超過40小時的暴露量 小孩:在75分貝下,一週不超過40小時的暴露量,也建議使用能監測音量、使用時間的裝置。 暑假7大類噪音 120分貝 夜店、KTV、演唱會 暑假期間,許多地方會舉辦暑期音樂節或戶外音樂演出,不僅音樂與樂器本身高分貝,大量觀眾參與、尖叫,都會產生較大的音樂噪音。 120分貝 飛機起降等交通噪音 暑假是旅遊旺季,飛機起降的聲音最大,會達到120分貝。其他大眾運輸平均音量約75到85分貝。 110分貝 遊樂園的尖叫聲 許多遊樂園和主題公園在暑假期間迎來眾多遊客,其中遊樂設施、遊戲和娛樂活動會帶來一定的噪音。沒有遊樂設施的地方分貝相當於戶外活動,但若有尖叫聲,分貝最高會到達到110。 100分貝 花火節 許多人在暑假期間喜歡在戶外觀賞煙火表演,煙火瞬間最大音量可高達100分貝以上,瞬間爆炸之聲波下強大壓力可能會造成耳朵聽力損傷。 90分貝 遊樂場 遊樂場通常會使用音效和音樂用來增強遊戲體驗,而且在遊樂場中會有多台遊戲機同時運作,加上遊客的談笑、歡呼聲也會增加整體的噪音。在一些大型電子遊樂場或遊戲中心中,噪音分貝可能會超過80分貝,甚至接近90分貝。 85分貝 戶外活動 在暑假期間,公園、海灘、廣場等活動場所可能會舉辦各種節慶慶典、慶祝活動或大型娛樂活動。白天進行的輕鬆活動如海灘或公園,活動噪音相對較低,但如果有大型聚會、使用擴音器等,分貝就會增加。 80分貝 打電動 音效與音樂高分貝的遊戲類型包括:射擊類遊戲會伴隨著槍械聲音、爆炸聲效和戰鬥音樂、格鬥類遊戲中的激烈戰鬥和打擊音效、賽車遊戲中的引擎聲和車輪摩擦聲、多人對戰遊戲中有多個玩家同時進行動作和發射攻擊等。 噪音7大身心影響 聽力受損: 噪音分貝的增加會對人們的聽力和健康產生影響。長時間暴露在高分貝的噪音環境下,可能會導致聽力受。 健康影響: 長期暴露在高噪音環境下導致壓力增加、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呼吸急促等生理反應。 干擾睡眠: 持續噪音可能干擾睡眠,導致失眠或睡眠品質不佳,影響身心健康和日常功能。 頭痛不適: 長時間暴露在高噪音環境下,可能會感到頭痛、頭暈、疲勞、焦慮和不適感。 集中度和認知能力下降: 高噪音可能影響人們的集中力和認知能力,尤其在學習、工作或其他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場合。 心理影響: 持續暴露在噪音環境下可能導致情緒波動、亢奮、焦慮、煩躁等情緒問題。 社交和溝通困難: 在高噪音環境中,溝通變得困難,需要加大聲音才能聽見對方的話語,這可能會對社交互動產生影響。 為了保護健康,減輕噪音對身心的影響,建議減少停留在高分貝場所,若須出席最好使用耳塞或降噪耳機等防護裝置,並注意適時休息和放鬆。此外,定期進行聽力檢查也是保護聽力健康的重要措施。

Read More

在家正常、一到醫院就飆高 「白袍高血壓」問題出在哪? 

「白袍高血壓」就是民眾到醫院時產生緊張情緒,造成暫時性的高血壓。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明明在家量血壓都正常,但到了醫院血壓就不正常了,就是哪裡出問題呢?台大醫院整合醫學科主任、台灣高血壓學會名譽理事王宗道表示,所謂的「白袍高血壓」就是民眾到醫院時產生緊張情緒,造成暫時性的高血壓。針對這種狀況,根據2022年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暨台灣高血壓學會發表之高血壓指引,以家庭血壓值作為高血壓診斷與控制治療標準,每日進行居家測量可隨時檢測正確數值,高於130/80mmHg即是高血壓。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出,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也是目前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排名的首位。血壓是指血液由心臟送出時在動脈血管內產生的壓力,受年齡、運動、肥胖抽菸等因素影響。 根據衛福部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中風)、及高血壓三大血管相關疾病,分別高居國人10大死因的第2、第5及第7名,其中高血壓致死年增率增加10.6%。王宗道表示,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息息相關,三者加起來的危害不亞於癌症,然而血壓升高時,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視,許多民眾中風發作後才驚覺自己早已有高血壓。 量測高血壓722原則 1週量7天 1天量2次(早上起床與晚上睡前) 每回量2次,間隔一分鐘 量血壓正確姿勢 舒適地坐著,讓背部和手臂有穩定支撐,並伸直背部。 脈壓帶中心點與心臟同高(大約為乳頭位置)。 雙腳平放,不要交叉雙腿,保持靜止不說話。 對應不同的生活方式,3種血壓計類型怎麼挑? 手臂式(隧道型) 屬於全自動型血壓計,只需要將手臂放入儀器隧道,按下測量鍵,即可輕鬆量測。通常屬於醫用等級。 手臂式(綁帶型) 醫師推薦的居家測量方式,測量不易產生誤差。使用方式是將壓脈帶捲繞手臂進行量測,體積適中、收納也方便,適合一般民眾居家量測使用。 手腕式 將機器套在手腕上進行量測,大小宛如手錶,體積最輕巧,外出攜帶也方便,適合出差、旅遊等長時間外出的族群使用。 國建署提醒,如果血壓範圍在120/80-130/80 mmHg之間,建議應立即改善生活型態,包括戒菸酒、減重、規律運動、養成低鹽、少油、多蔬果之健康飲食型態與習慣,並尋求醫療人員評估後續血壓變化情形。若您血壓超過130/80 mmHg,建議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以避免後續心臟病或中風發生。

Read More

夏季濕熱 多喝水穿透氣衣物 避免泌尿道感染

醫師張恩承說明因泌尿道感染引發腎臟發炎的狀況。(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36歲陳小姐日前自海島旅遊回國後,因高燒不退、畏寒、腰痛、排尿不順,確診急性腎發炎。經抗生素治療,2週後治癒。 嘉基醫師張恩承指出,泌尿道的範圍上至腎臟、下至尿道口,都有可能成為細菌生長的溫床,加上悶熱潮濕的氣候會提高泌尿道感染發生的機率。如夏季大量出汗、穿著不透氣、緊身的衣物和泳衣、頻繁使用公共游泳池或沙灘也會增加接觸細菌的風險;此外,忽視水分攝取,導致尿液濃縮,進一步增加泌尿道感染的機會。尤其女性朋友,經期衛生習慣不當也可能引發泌尿道感染。 張恩承提供預防避免泌尿道發炎小撇步: 1.每天最少攝取2500cc水分,增加水分攝取量稀釋尿液,減少細菌在泌尿道中的滋生;若夏天戶外活動流汗太多,更需多加補充。亦可自我觀察小便的顏色,理想的顏色應為微淡黃,越黃代表尿液越濃、身體越缺水。 2.勿憋尿,尿急就該上廁所,縮短細菌在膀胱內繁殖的時間。 3.穿著透氣的衣物可以讓皮膚呼吸,避免細菌滋生。 4.衛生習慣也很重要,頻繁更換汗濕衣物、及時排尿和清潔私密處。在清潔私密處時,應該從前往後擦拭,以防細菌從肛門進入尿道。 5.女性性行為容易讓細菌從尿道進入膀胱,在事前及事後排空膀胱可減少菌量。 張恩承表示,泌尿系統感染發炎應盡快就診,若忽視不治療,嚴重可能會引發敗血症。

Read More

罕病兒獻花 感謝父親辛勞

  奇美醫在「父愛湧現,愛不罕見」父親節活動中,提醒民眾在照顧家庭時也要守護自己健康。(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1名女童2歲時被父親發現腿部異狀,四處求醫未果,直至10年後診斷為「性連遺傳型低磷酸鹽佝僂症」,透過規律服藥穩定控制。女童父親2日參加奇美醫學中心「父愛湧現,愛不罕見」父親節活動,提醒民眾在照顧家庭時也要守護自己健康。 奇美醫首席醫療副院長田宇峯表示,家中有成員罹病家庭,父親的投入照顧與支持分外重要。呼籲男性除照顧家人,也要善待自己並安排健康檢查,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奇美醫遺傳諮詢中心負責雲嘉南地區罕見疾病服務,每年服務逾350名病友及家庭。「父愛湧現,愛不罕見」活動邀請罕病基金會南區天籟合唱團演出,透過病友的樂音傳遞不被疾病打敗,充滿生命力的堅韌與勇氣;並邀請收案之罕病病友的父親返院,透過花束及表揚狀,感謝他們一路奮力不懈、扶持家庭的辛苦付出。 活動除安排專業營養師「誰是大腹翁」健康飲食、家醫科戒菸、罕病照護諮詢服務、還有「畫我爸爸平安卡」祈福樹展示,邀請院內員工參與分享父子、父女的溫馨照片,以繪畫來表達對父親的愛與感謝。 田宇峯表示,即日起~12日鼓勵民眾透過簡單的癌症篩檢,邀請家人一起健康過節,民眾只要符合癌篩條件並於活動期間完成篩檢即可參加抽獎。

Read More

壓力大 國中男生也落髮

醫師蔡宗樺、朱冠州呼籲有掉髮困優的男性,儘早求助專業醫師。(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生活壓力愈大,男、女落髮禿頭的情況就越嚴重,且雄性禿可能十幾歲就會發生。皮膚科診所院長蔡宗樺表示,臨床上有國中男生因掉髮問題求診,而掉髮是可以挽救的,目前包括內服藥、外用藥及手術植髮,都可挽回濯濯童山。 蔡宗樺指出,雄性禿的原因不外家族遺傳、過重或肥胖、油性膚質、年齡增長與生活壓力。據調查,50歲男性有50%面臨落髮困擾,到了70歲增為80%。臨床上將禿頭的程序分為7期,越早對掉髮進行治療效果越佳,到了第7期就只能戴假髮了。 蔡宗樺表示,醫學界已確認雄性禿的原因,是因頭皮毛囊中含有高濃度的二氫睪固酮(DHT),會縮短髮毛囊生長期並使其逐漸萎縮;且頭頂的毛囊對DHT特別敏感,所以禿頭都是由頭頂前方或頂部開始。而側面的頭髮稱為永久髮,其毛囊對DHT並不敏感,因此很多禿頭的男性只剩下側面及後面的一圈頭髮。 開業醫師朱冠州表示,目前治療落髮可分為內服藥、外敷藥植法及手術3方面進行,內服藥主要是柔沛,可阻斷DGT對毛囊的作用,但臨床上有2%病患會出現性功能障礙,只要停藥就能恢復。對頭皮外敷藥品則效果不一。 蔡宗樺表示,植髮就是將側面的永久髮毛囊取下,改種在頭頂或額部掉髮區域,這些毛囊移植後會繼續生長。他也自行實驗,將自己的永久髮毛囊移植到手臂上,結果在手臂上就種出了頭髮。目前使用柔沛每個月藥費約2000元;而植髮則視手術方式不同,每個毛囊移植70~100元不等。 蔡宗樺表示,想讓自已看起來更年輕,切不可聽信偏方,而應找合格的皮膚科醫師診治,讓掉髮不再成為困擾。

Read More

腹痛揪肝腫瘤 釔90放療立功

釔90放射栓塞治療合併標靶藥物治療,成功讓腫瘤壞死。(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陳小姐罹患C肝,因腹痛就醫意外發現肝臟左右邊都有腫瘤,最大的有7公分,經釔90放射栓塞治療合併標靶藥物治療,成功讓腫瘤壞死,肝癌得到完全緩解。 嘉義長庚醫院放射診斷科醫師林偉銘說明,釔90(肝動脈放射栓塞)由放射線科醫師在置入肝動脈導管後,注入含放射性元素釔90的微球體,以肝臟血管攝影方式直接送至肝腫瘤附近的肝腫瘤營養動脈,具有放射性的釔90微球體會放出β射線殺死肝腫瘤細胞,可持續治療時間約半年。 肝癌團隊召集人張德生主任說,近年發展尖端的釔90放射栓塞治療及免疫療法合併標靶藥物治療,依每位病患不同的病況,量身訂製最佳整合治療,尤其能幫助複雜度較高的中、晚期肝癌病患取得相當好的治療效果,部分患者接受治療後持續追蹤均分別達到肝癌期別下降,有望接受所謂切除治療及完全根除肝癌。 另1名洪先生在B肝急性發作時併發中期肝癌,經過抗病毒藥物、低併發症的微球栓塞及導航消融,迄今已無癌存活超過5年。陳先生罹患高度復發特性的肝癌,歷經電燒、栓塞、放療、標靶和免疫等治療適當解決每次復發的難題,並能在抗癌同時,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張德生表示,晚期肝癌可選擇的治療方法越來越多,健保署自8月起新增晚期肝癌免疫標靶治療健保給付,每年可為病人省下約300萬元之藥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