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CE新模組 台中慈濟醫院東勢延緩失能

指導員協助參與「CHANCE」模組長輩進行健康評估。(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慈濟醫院社區健康中心研發為預防及延緩長輩失能研發新方案模組「CHANCE」,規畫十二周課程,全面強化長輩照顧。十二日首發慈濟東勢靜思堂,第一堂課主打口腔保健宣導,卅位長輩學習「健口操」搭配手作齒模製作,動手又動腦收穫滿滿。 社區健康中心行政主任賴怡伶指出,「CHANCE」模組是承接台中市政府衛生局所擬定的新方案計畫,六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C(Chinese medicine,中醫)、H(Herbs,園藝草藥)、A(Activity,活動參與)、N(Nutrition,營養)、C(Cognition,認知)與E(Exercise運動),跨團隊整合照顧模式在十二周課程中,導入各種活動,維持長輩日常生活食衣住行原有功能。 長輩做健康操活動筋骨。(記者徐義雄攝) 指導員完成健康安全評估後,說明口腔健康與營養的關係,搭配「健口操」,在輕快的音樂中跟著示範影片完成健康操,過程進行中既讓長輩活動筋骨也評估他們的認知功能。「製作牙齒模型」藉由簡單模型的製作,長輩練習細緻動作同時,串連更多口腔保健需知。 指導員帶領參與「CHANCE」模組長輩做健康操。 (記者徐義雄攝) 六十八歲耿先生曾發生小中風,一度影響語言功能,課堂上重溫「健口操」,對於正確發音有很大用處。七十七歲黃女士口腔保健課程指導正確刷牙方式,學習保養口腔健康,最特別的是學到「口腔也要運動」,刺激唾液吃東西更有味道,透過製作齒模更認識牙齒。 社區健康中心主任賴怡伶(右)協助長輩製作齒模。(記者徐義雄攝) 賴怡伶主任指出,十二周的模組試辦課程,示範增強咀嚼能力的口腔健康之外,中醫古老「養生十六宜」、園藝活動以及肌力訓練等動靜態課程,過程中跟長輩說明訓練功效,「防止跌倒」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加上柔軟度、心肺功能、反應能力與平衡感,進行全方位訓練,運用薄荷、菊花與淨心茶等茶飲,供長輩補充水分又發揮安眠作用。

Read More

昆蟲系教授:這樣才有效 白天開捕蚊燈 放置陰暗處

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杜武俊指出,配合斑蚊白天活動習性,捕蚊燈在白天使用才能達到效果。魚類對合成除蟲菊精敏感,室內噴藥時應把魚缸罩上,以免危害魚兒。(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防治登革熱必需白天開啟捕蚊燈!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杜武俊指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都是在白天活動,且喜歡潛伏於在屋內,所以捕蚊燈應於白天在屋內陰暗處使用。另外,用於防治斑蚊的合成除蟲菊精,對人、畜影響較小,但對魚類則藥性相當明顯,噴藥時應將家中魚缸罩起以保護魚兒。 杜武俊指出,杜絕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就是防治登革熱最好的方法,其中埃及斑蚊分布在嘉義布袋以南地區,白線斑蚊則生活在全省低於海拔1900公尺處,斑蚊習慣在白天活動,所以民眾家中的捕蚊燈必需白天於屋內陰暗處使開啟。而化學防治是快速且必要的方式,由於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都會在室內活動,進入住家噴藥是不得不為的策略。 杜武俊表示,衛生單位使用的合成除蟲菊精對人畜的影響極低,但為維護民眾健康,仍健議民眾於噴藥後帶著毛小孩出外走走,家中要門窗緊閉至少1小時,以確實撲滅斑蚊,回家時也最好能帶上活性碳口罩。而合成除蟲菊精對魚類的影響卻非常顯著,噴藥時一定要將魚缸罩住,以免魚兒翻肚。 杜武俊指出,一隻斑蚊只要叮咬一位登革熱患者,則其終生都會傳染登革熱病毒,「沒蚊尚安心」,民眾一定要確實做到防蚊與滅蚊,「蚊子能少一隻就是一隻」,則登革熱仍是可成功防治的。另外,杜武俊表示,俗稱小黑蚊的台灣蛺蠓,不會傳播登革熱病毒。

Read More

治療腹瀉意外發現 罕見脊椎血管瘤 38歲女險癱

醫師李建輝指出,神經相當脆弱,當腫瘤壓迫神經直到無法承受,可能造成永久損傷。(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38歲廖小姐因連日腹瀉由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收住院治療,但在準備出院前一天,雙腳竟完全無法移動,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胸椎第4、5節空腔有顆3公分大的腫瘤,已嚴重壓迫神經。隨即轉由神經外科部神經血管介入治療科主任李建輝,以手術清除腫瘤治療,3週後即可靠輔具行走,目前恢復良好。 「3公分的腫瘤不算大,但因為胸椎空腔很小,已經嚴重擠壓到神經原本的空間。」李建輝指出,神經相當脆弱,當腫瘤越長越大,將神經越壓越深,直到神經無法再承受壓力,就可能造成永久的損傷;廖小姐從出現腹瀉不適感和脫力感,演變成雙腿完全不能動,再到術前肌力已掉到剩下2分,只能臥床的狀態,整體功能退化得非常迅速。 手術後送驗發現壓迫廖小姐脊椎神經的腫瘤竟是非常罕見的血管瘤!李建輝指出,這是他在臨床上第一次遇到;脊椎血管瘤好發在胸椎或腰椎,雖然通常是良性腫瘤,但若生長位置不良或腫瘤太大,就可能造成脊髓壓迫,出現麻木,甚至癱瘓等症狀。李建輝叮嚀,一旦出現症狀,務必盡早就醫檢查及治療,以免造成神經不可逆的傷害。 廖小姐手術結束後回到病房,熬過最初的傷口疼痛與雙腿不能移動帶來的痛苦衝擊之後,就開始穩定的復健計畫,並且進步飛速。在醫療團隊的鼓勵以及協助之下,術後3週,她即可靠助行器行走,出院返家後開始獨立打理生活起居。

Read More

中市即刻救援 首攜管制藥物救人

李姓男子因工地意外受困水泥車內,消防隊救護員評估後,因患者一時之間無法脫困,並且極度疼痛,需要緩解疼痛的藥物協助脫困。(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童綜合醫院今年4月與台中市府簽署「城市搜救隊醫療組織合作備忘錄」,經由救災及醫療人員合作,促使災害現場救援行動更加有效率。在6月立即發揮功效,29歲李姓男子因工地意外受困水泥車內,獲報到場救援的龍井消防分隊高級救護技術員劉子嘉評估後,發現患者因被車體壓住,一時之間無法脫困,並且極度疼痛,需要緩解疼痛的藥物協助脫困,於是電話聯繫醫院急診部緊急救護科,前往現場協助。 童綜合醫院攜帶嗎啡類止痛藥、鎮靜藥、以及骨內注射針刻救援,經由消防隊引導,進入事故現場確認患者傷勢,肌肉注射嗎啡讓患者疼痛暫時獲得緩解,最後再由消防局特搜隊搶救,讓患者成功脫困。 童綜合醫護攜帶嗎啡類止痛藥、鎮靜藥、以及骨內注射針,到事故現場救援。(記者陳金龍翻攝) 李姓病患經檢查後發現腎臟挫傷、大腿燒灼傷,也因為長時間被車體壓住,而出現橫紋肌溶解症,幸好能及時救出,收治病房進行後續治療,住院8天後即出院返家休養。 童綜合急診部緊急救護科黃泰霖主任表示,當受傷遇困時,患者會出現極度疼痛狀況,導致救援困難,此時最適合使用的緩解疼痛藥物就是嗎啡,但嗎啡為管制類藥物,不可隨便攜出醫院,這次經由MOU的簽立,取得衛生局同意後,攜帶管制藥物到現場救援。 黃泰霖指出,這次救援行動也是中部第1次現場使用管制類藥品及活人骨內針注射,讓傷患在黃金時間內獲得處置,也因為龍井分隊平時訓練紮實,才能遇到危急意外事件時立即行動。

Read More

3餐正常戒糖飲 月減近5kg

大甲李綜合醫院營養師林宴慧提醒,吃沙拉消暑小心吃進過多熱量,一名減重班學員戒掉含糖飲料,一個月就減了幾公斤重量。(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天氣持續飆高溫,讓人熱到受不了,不少人改吃沙拉或狂喝飲料消暑,但是小心體重越來越重。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營養師提醒,兩湯匙30公克的千島沙拉醬熱量便達150大卡,一杯700CC的微糖奶茶熱量也有390大卡,雖然吃得少、但熱量卻高。醫院日前舉辦減重班,其中1名學員三餐正常吃,但是改掉喝含糖飲料的習慣,1個月就瘦了4.9公斤。 大甲李綜合醫院營養師林宴慧表示,炎熱天氣許多人食慾不振,吃得比較少,或是改吃輕食、沙拉、涼麵,再搭配飲料,以為這樣吃得少,沒想到吃進去的熱量卻更高,導致體重沒減輕卻還直線上升,尤其一杯700CC手搖半糖茶類飲料,一杯熱量達140大卡,珍奶更達580大卡,都是容易發胖的因子。 林宴慧說,該院日前舉辦為期4週的減重班,有10名學員報名參加,上課第1堂先量測身高、體重、腰圍,接著安排「營養小學堂」4堂課程,內容包括「喝水也會胖?肥胖大解密」、「認識食物6大類與分量」、「外食輕鬆選,營養標示很重要」、「市售減重產品有效嗎?」教導學員認識如何飲食與如何挑選食物。 10名學員經過4週課程,1名黃姓學員在1個月內體重少了4.9公斤。黃姓學員說,他平常很喜歡喝手搖含糖飲料,上過減重營養課程後,一改自己原本喜歡喝含糖飲料的習慣,戒掉飲料或是改喝無糖飲料,在3餐都正常的情形下,體重居然逐漸下降,「我真的覺得很意外,沒想到不喝含糖飲料能減重,讓自己身體變輕盈又健康。」 另謝姓學員,體重1個月減少4.3公斤,從66.8公斤降到62.5公斤。她說,上過營養課程後,得知減肥不能光靠節食,也要吃東西,最重要的是,讓消耗的熱量大於吃進身體消化的熱量,便能順利的減重,「我靠運動很努力讓熱量赤字。」 林營養師表示,含糖飲料是發胖因子,如果真的想喝,以白開水、無糖茶類或無糖氣泡水取代,如果天熱吃不下想吃輕食沙拉,以熱量較低的和風醬取代高熱量的千島醬或凱薩醬,如果想要甩肉減重,不要過度節食,避免造成身體虛弱,甚至營養攝取不足讓自己掉髮或情緒不穩,吃東西細嚼慢嚥,每一口至少咀嚼20到30下,延長進食時間,增加飽足感。

Read More

遠離口腔癌 戒ABC與定期篩檢

屏東榮總耳鼻喉科李清池醫師為民眾按壓頸部檢查是否有異常應腫塊。(記者蔣謙正翻攝) 記者蔣謙正/屏東報導 王先生於2年前,發現口腔有白色斑點,且口腔潰瘍疼痛久久無法癒合,在家人的陪同下尋求耳鼻喉科李清池醫師的協助,在第一次切片化驗,發現腫瘤為惡性,需進行第二次手術,手術後2週只能透過鼻胃管進食,王先生表示,如果能吃一碗滷肉飯都好!術後復原狀況良好,王先生戒除菸酒、檳榔終於又能大啖美食了! 屏東榮總耳鼻喉科醫師李清池表示,口腔癌泛指於發生在口腔裡的惡性腫瘤,範圍包含雙唇、口咽部、硬顎、口底、頰膜,口腔癌次分類為舌癌、頰膜癌、硬顎癌、 口底癌、齒槽癌等癌症,其中7成為舌癌與頰膜癌,裡面的細胞型態為鱗狀上皮細胞癌。 口腔癌最常見的危險因子為菸、酒、檳榔,簡稱為ABC「Alcohol(酒精)betel nut(檳榔)和cigarette(香菸)」,根據公衛分析,若菸酒檳榔都有使用其罹患口腔癌的機率高達123倍以上,其中統計顯示10位口腔癌中,有9位病患有嚼食檳榔的習慣,因此檳榔在ABC裡面是非常重要的危險因子。 口腔癌常見的症狀為口腔裡有不明的色斑、腫塊或潰瘍大於兩周以上沒癒合、吞嚥困難且疼痛或是頸部出現腫塊,都有可能是口腔癌的症狀。 口腔癌需仰賴手術為主,輔助以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若口腔癌復發則可透過標靶治療跟免疫治療。有些較晚期的腫瘤也可以加入誘導式的化學治療,使腫瘤稍微縮小之後再進行手術切除腫瘤。 屏東榮民總醫院除了基本理學檢查、病史詢問之外,目前耳鼻喉科配備有高解析度內視鏡,內含窄頻攝影、頭頸部超音波以及細針穿刺,也可搭配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正子與單光子攝影來提高診斷率。 最後,李清池醫師提醒民眾要戒除菸酒檳榔等惡習,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此外,政府有提供免費的口腔黏膜篩檢,原住民18歲以上,一般民眾30歲以上且有使用香菸、檳榔習慣即可到就近的醫療院所進行口腔篩檢,屏東榮總亦有與屏東縣衛生所合作(麟洛、長治、瑪家、屏東市),安排定期的社區巡檢,活動場次可電洽屏東榮總家醫科08-7557885#84931黃小姐。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鼓勵民眾可以自我檢查,準備鏡子和手電筒,檢查口腔內是否有色斑、異常潰瘍或頸部腫塊,面部是否有對稱,可尋求專科醫師的協助。

Read More

工藤心醫衛教 認識精神疾病

為提供正確易理解精神醫學知識,國衛院與科普團隊合作,推出「工藤心醫的心靈偵探事務所」系列影片,與藝術家合作製作繪本與圖卡,增加科普的傳播管道。(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國人遇到精神健康問題時多半諱於求醫,患者容易陷入孤立無援的惡性循環中,使病情更加惡化,國衛院獲國科會補助推出14集正片、14支精華短片與2項紙本刊物專輯介紹常見精神疾病診斷與治療的概念,為提高民眾接受程度,特別使用卡通片柯南主角姓名同音的「工藤心醫」為名,影片將於8月公開播放。 國家衛生研究院10日指出,精神疾病盛行率在全球有不斷上升的趨勢,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了重大的負擔,同時,成癮問題也日益嚴重,對個人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穩定產生了負面影響。然而由於民眾普遍對精神疾病的了解不足,因汙名化和標籤化所造成的負面觀感,常常延誤醫療,讓患者容易陷入孤立無援的惡性循環。 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在國科會的補助下,從知識普及的方面著手,由醫師林彥鋒與泛科知識公司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醫師林群合作,製作精神醫學、心理學、心智與腦神經科學相關的14支科普影片及2項刊物,期望增進民眾對於精神疾病與成癮問題的瞭解,並認識相關的科學與科技進展。 影片名稱為「工藤心醫」的心靈偵探事務所,與卡通主角「工藤新一」同音,希望吸引民眾了解精神醫學與其相關疾病之科普知識,增進國人對精神與身心健康的重視。

Read More

女童耳朵痛 蟋蟀誤入作怪

誤入耳道、長約1公分的小蟋蟀。(聯新醫院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日前一名小學5年級女學童,在校期間因左耳感到異常疼痛,自覺有蟲在耳朵裡爬,遂由學校健康中心護理師陪同至醫院就診,只見她手緊緊摀住耳朵,面露痛苦神情,直說蟲的翅膀一直在動,耳朵很痛。醫師以耳鏡檢查後,發現一隻小蟋蟀在左耳耳膜上,腳爪動來動去致外耳道血肉模糊,隨即在外耳道噴入麻醉藥,待蟋蟀動也不動之後使用耵聹鉗取出誤入耳道的小蟋蟀,讓小女孩恢復了笑顏。 炎炎夏日,各類蚊蟲都活躍了起來,也有不少人像前述的小女孩一樣,曾經發生蟲子誤闖耳道的可怕情況。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呢?會有哪些症狀?可以自己處理(挖)嗎?聯新國際耳鼻喉科主任陳思齊表示,昆蟲跑進耳朵非常常見,發生時應保持冷靜,千萬不要用手或器物去挖耳朵,以免蟲子受驚擾而往更深的地方去鑽,造成耳朵更嚴重的傷害。 醫師陳思齊叮嚀,昆蟲跑進耳朵時,千萬不要用手或器物去挖耳朵,避免造成耳道皮膚受傷。(聯新醫院提供) 陳思齊說,活體異物(例如昆蟲)侵入耳內,病患可能感受到耳鳴或是昆蟲在耳內走動的摩擦聲以及翅膀拍動的轟鳴聲,可能引起外耳道劇烈疼痛,甚至造成鼓膜及中耳受損。 陳思齊表示,前述女學生學校健康中心的護理師,利用昆蟲的趨光性,使用手電筒照入進耳內將昆蟲引出是很正確的做法,須避免直接夾取造成昆蟲更往內鑽,甚而造成耳道及耳膜受損出血。若仍無法將蟲引出, 在確定耳膜正常無破損的情形下,可以使用生理食鹽水、食用油或者是嬰兒油倒入耳道內,浸泡數分鐘待蟲子溺斃後,再就近由耳鼻喉科醫師取出昆蟲。

Read More

亂經爆量 竟是子宮內膜增生

醫師林玉珊表示,經期如有異常,應及早就醫檢查治療。(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47歲廖小姐最近一年月經量變得很多,約1至2小時就需要更換衛生棉,合併有大血塊排出,經期時間常超過1週,以為是更年期亂經,因出現頭暈、呼吸容易喘、蒼白等貧血症狀而至門診就醫。 大里仁愛醫院婦產科林玉珊醫師安排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異常增厚,子宮鏡子宮內膜切片檢查顯示子宮內膜增生,即為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接受3個月的黃體素治療後,子宮內膜恢復正常,貧血得到改善。 醫師林玉珊表示,更年期卵巢功能下降而導致的經期紊亂及子宮異常出血,是更年期前期女性常見的症狀,常被民眾視為更年期的正常現象。即使多數是良性原因造成,更年期女性在面對異常出血時,若症狀持續卻沒有就醫檢查,可能錯失早期診斷惡性疾病的時機。 子宮異常出血廣泛地涵蓋經量過多、經期延長、或非經期(兩次經期之間)不規則出血,原因可分為子宮結構上與非結構上異常。可能導致異常出血的子宮結構病灶,包含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子宮內膜瘜肉、子宮內膜增生、及子宮內膜、子宮體或子宮頸及陰道的惡性腫瘤。非子宮結構的原因涵蓋卵巢排卵異常、凝血功能異常、及醫源性如中西醫藥物或保健食品等。 診斷異常出血時,超音波及陰道內診是第一線工具,可以大幅縮小診斷範圍。超音波可以顯示可疑子宮內膜病灶及子宮腫瘤,內診合併子宮頸抹片可以篩檢子宮頸的癌前病變及癌症。若懷疑有子宮內膜病灶,或腫瘤壓迫子宮腔,則可安排子宮鏡檢查,看清楚自陰道至子宮腔內的影像,合併病灶切片,有很高的正確診斷率,在更年期或停經後的子宮異常出血扮演重要角色。

Read More

小一生健檢 揪心房中隔2破洞

小兒心臟科主任何季麟表示,台中市每年都會發現3-4例兒童心房中隔缺損的病例,這是台中市政府提供國小新生心電圖檢查,嘉惠學童的醫療良政。(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7歲女童在國小新生心電圖檢查時發現心軸異常,經轉介到澄清醫院小兒心臟科進一步檢查,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間中隔破了2個大洞,分別為0.1公分和1.2公分,兩個洞距離僅0.4公分,且合併右心房及右心室有擴大情形,所幸經心導管置放「心房中隔缺損關閉器」將破洞封住,女童的心臟已恢復正常。 女童心電圖檢查發現心軸異常,超音波進一步檢查發現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間中隔破了2個大洞(左),醫師利用心導管置放「心房中隔缺損關閉器」將破洞封住(右)。(記者陳金龍翻攝) 負責手術的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心臟科主任何季麟說,他每年在台中市國小新生心電圖篩檢時,都會負責西屯區和大雅區國小的心電圖判讀,每年都會發現3到4例的兒童心房中隔缺損的病例,經實施心導管關閉術後,兒童的心臟都發展得很好,這是台中市政府提供國小新生心電圖檢查,嘉惠學童的醫療良政。 何季麟表示,兒童時期的心房中隔缺損破洞,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為即使肺血流量增加,心肺仍能承受負荷,不過隨著年齡增長破洞擴大,如果血液流量增大,送進肺部的血液增多,造成肺部充血,就會出現呼吸急迫,運動時呼吸困難,易罹患呼吸道的感染,而右心房室也越來越擴大,當心臟擴大到一定程度,就有心臟衰竭及心律不整的危險。 該女童的心房中隔破洞,何季麟採取心導管手術,由鼠蹊部股靜脈進入,將心房中隔缺損關閉器送入心臟,以2個圓盤結構從左右封住中隔的破洞,由於女童的2個破洞相距僅0.4公分,因此可一舉將2個破洞一併封住。該關閉器是鎳鈦合金製成,能夠緊密關閉心房中隔,隨著孩子長大心臟也會正常成長,該關閉器一輩子都留在心臟內不用取出。 何季麟指出,心房中隔缺損破洞是先天性的疾病,與胎兒心臟卵圓孔未閉合有關,罹患率約千分之1,機率不算很低,問題是小兒較難發現,通常是在年紀較長時,健康檢查發現有心雜音,再詳細檢查時才確診有心房中隔缺損。 他說,如果心房中隔破洞大於3至3.5公分,就可能需要以開刀方式修補破洞,因此建議新生兒最好加做心臟超音波篩檢,如有先天性心房中隔缺損破洞,在2歲後、體重10公斤以上就可做心導管心房中隔缺損關閉器裝置,及早將破洞封住,以免後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