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患 放下手機遠離新聞

避免名人輕生模仿效應 身心科鈞醫師溫偉建議,憂鬱症患者勿過度關注負面新聞,可適時運動或做其他事轉移注意力。(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天后歌手因憂鬱症自殺離世,震驚華人演藝圈,也讓不少民眾難過不捨!然而媒體鋪天蓋地報導,恐加深憂鬱症患者焦慮或不安。大甲光田綜合醫院身心科醫師溫偉鈞呼籲,有情緒問題的民眾近期可適時遠離手機或電視,勿過度關注憂鬱症患者自殺之消息或新聞,避免加深原有負面情緒。 知名歌手因憂鬱症自殺離世,除了辭世的消息在電視不斷播放外,更有網友在FB、IG上感性地寫道「覺得自己的青春已死」等等言論,光田綜合醫院身心科溫偉鈞醫師表示,名人自殺事件透過各大媒體的報導,除了容易引起患者的焦慮感之外,也有可能出現模仿效應。「患者可能會覺得這些名人都已如此努力,結果仍不如預期,那我大概也沒希望了。」進而出現孤單無助的情緒,而加重憂鬱的症狀。溫偉鈞也提醒患者,若發覺自己在看完相關新聞後情緒受到影響,務必關上電視,甚至放下手機,此時可以選擇出外散步或從事其他休閒,遠離過度爆炸的資訊,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溫偉鈞也建議家有憂鬱症患者的陪伴者,盡量勿給予憂鬱症患者任何建議,只需做到陪伴,讓患者覺得自己並非孤身一人即可,若與患者同住,可替患者過濾資訊來源,選擇觀看輕鬆無壓力的戲劇或綜藝,避免長時間收看相關新聞報導,藉此減少刺激患者情緒。 溫偉鈞也提醒身旁有憂鬱症親友的民眾,多留意觀察異常跡象,有助及早察覺自殺行為。例如當患者不斷使用負面言詞,像「事情不可能變好了」或「沒有我大家會更快樂」等,就需特別留意;此外,當患者過度焦慮不安,或提起死亡等言語,也要多陪伴觀察;若憂鬱症患的睡眠習慣突然改變,比如突然睡得很多或難入眠,也都要注意情緒是否惡化;最後,若患者突然有計畫地安排事務,甚至送走心愛物品等,也是警訊,陪伴者最好多抽空,不妨一起與患者共同進行輕鬆活動,轉移患者對負面事物的注意力,就有機會減少憾事的發生。 而溫偉鈞也提醒,憂鬱症患者切勿隨意停藥,要記得持續就醫;而若患者出現被害妄想或自殘行為時,陪伴者還是需要將患者強制送醫。 (珍惜生命,請打1995。)

Read More

預防童過敏 先平衡腸道菌叢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胸腔科邱志勇醫師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兒童腸道微生物代謝失衡,與呼吸道過敏疾病息息相關。(長庚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兒童呼吸道過敏常造成家長的困擾。根據林口長庚醫院最新研究發現,兒童腸道微生物代謝失衡,與呼吸道過敏疾病息息相關。研究團隊認為,保持兒童腸道菌叢的平衡和多樣性,並且提供足夠的膳食纖維食物來維持腸道菌群的營養來源和健康,將為預防兒童呼吸道過敏疾病帶來一個全新的視角。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胸腔科醫師邱志勇率領研究團隊,尋找可能預防兒童過敏疾病相關研究,發現腸道共生菌群的紊亂與過敏疾病之間的關聯。 研究團隊針對56名對塵蟎過敏兒童(其中25例鼻炎患者,31例氣喘患者)和28名非過敏健康對照,進行糞便微生物組和代謝物組的綜合分析。結果顯示,氣喘患者的腸道微生物菌叢中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基因的數量和豐度減少,且物種豐富度也減少,而過敏性鼻炎患者的腸道菌叢中則沒有觀察到類似的變化。 邱志勇說明,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主要負責分解和代謝碳水化合物,包括人體無法消化吸收膳食纖維中的多種碳水化合物。當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數量和豐度減少,腸道微生物菌叢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代謝能力就會下降。而食物中膳食纖維的代謝正是產生短鏈脂肪酸-丁酸的重要來源。丁酸對腸道健康非常重要,可以提供能量給腸道細胞,促進腸道屏障過敏原功能,調節免疫反應等等。 邱志勇指出,腸道微生物中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的數量和豐富度降低,減少食物中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代謝能力,這可能進一步影響丁酸的產生和腸道屏障過敏原能力的降低,對腸道健康和免疫功能產生嚴重的影響,增加氣喘過敏風險。 林口長庚兒童胸腔科團隊的這項研究成果,為兒童呼吸道過敏疾病的可能預防帶來了重要進展。研究團隊發現,保持腸道菌叢的平衡和多樣性,並且提供足夠膳食纖維食物,腸道菌的主要營養來源,來維持腸道菌群的健康,為預防兒童呼吸道過敏疾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向。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主要特點是它們含有無法被人體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水溶性纖維和非水溶性纖維。水溶性纖維可以在消化過程中形成黏性物質,有助於調節血糖和血脂,支持腸道健康,像是燕麥、昆布和海帶芽的海藻膠、木耳以及蒟蒻等等。 而非水溶性纖維則增加腸道體積,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像是糙米、小米、燕麥、地瓜、南瓜等全穀類食物、胡蘿蔔、花椰菜、菠菜等硬梗蔬菜以及蘋果、香蕉等水果。攝取多樣化的膳食纖維食物可以確保獲得各種類型的纖維,從而支持腸道健康和兒童整體健康。

Read More

立體放射術+雷沙瓦 消除肝腫瘤

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謝忱希表示,立體放射手術合併雷沙瓦治療,可提升肝病患者存活機率。(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70歲吳姓婦人罹患B型肝炎肝硬化,又患有甲狀腺低下、心臟肥大、肺水腫等疾病,近期因疲倦、腹部腫脹及體重快速下降,至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診療,發現肝部有5公分大腫瘤,由於肝功能不佳手術風險高,採用立體放射手術合併雷沙瓦治療,目前吳婦肝腫瘤消失,甲種胎兒蛋白亦降至正常值6.88,僅需定期至回診持續追蹤身體狀態。 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謝忱希表示,雷沙瓦Sorafenib 是肝癌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主要透過肝臟代謝酶進行代謝,增加治療療效;而立體放射手術有別於傳統放射治療,利用3-5次高劑量放射線照射,搭配腹部壓板或呼吸調控技術,合併先進的影像導引調校系統進行精準定位技術,確定腫瘤位置、大小和形狀後進行照射,提高腫瘤照射順型度與細緻度,達最大程度消融和周圍正常組織最小化損傷,治療過程約10-20分鐘,不須麻醉也沒有痛感,治療後也無須恢復期。 謝忱希指出,2023年全美癌症年會中加拿大Dawson教授發表第3期立體放射手術合併雷沙瓦與單純使用雷沙瓦之臨床試驗追蹤結果,發現肝癌病人經過立體放射手術合併雷沙瓦,存活機率較單使用雷沙瓦治療病人高;其他文獻亦指出,雷沙瓦藥物血中濃度越高,療效越好。 且亞東醫院人體研究統計資料發現,立體放射手術合併雷沙瓦對於打通腫瘤門靜脈栓塞成功機會,明顯高於傳統放射治療合併雷沙瓦約3倍。 謝忱希表示,基於上述研究與文獻,對於吳婦的治療選擇施予立體放射手術合併雷沙瓦,預期性提升患者血液中雷沙瓦濃度,透過立體放射手術增加局部腫瘤消融,大幅增加療效,目前吳女士的肝腫瘤消失,甲種胎兒蛋白亦從5359降至正常值6.88,僅需定期回診持續追蹤身體狀態。 謝忱希建議患有肝炎病人(B、C型肝炎)定期抽血檢測肝生化值、甲種胎兒蛋白(AFP)與腹部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Read More

中暑分陰陽 刮痧有5忌

醫師利丞鑫建議,中暑刮痧時,刮痧板跟皮膚可以成30-45度角,也可以配合一條根藥膏、凡士林、嬰兒油或者精油。 (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俗諺說:「小暑過,一日熱三分。」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利丞鑫醫師表示,今年從7月7日的小暑開始,一直會熱到節氣中的「大暑」,這時候要特別小心中暑,每個人中暑狀況不同,他提醒民眾,中、西醫都有治療方式,可有效緩解身體上的不適。 利丞鑫表示,中醫理論的「中暑」可分成「陽暑」和「陰暑」,一般最常見陽暑,是因為在太陽底下或氣溫高地方停留太久,而有身熱汗多的症狀,且汗流得越多,心情就越煩躁,口渴、精神委靡,渾身都不對勁,這時中醫會選用「清暑益氣湯」治療,坊間也有很多人會用「刮痧」緩解不適。 刮痧可透過刺激體表經絡的方式,達到促進氣血循環、疏通經絡功效。利丞鑫說,刮痧時可以選擇陶瓷湯匙,或圓潤的木頭、塑膠板,一般來說是刮人體的督脈、膀胱經,也就是脊椎旁約2.5公分的地方,刮痧板跟皮膚間的角度約為30至45度角,可以配合一條根藥膏、凡士林、嬰兒油或精油,刮到皮膚有點粉紅色、紅疹就好,但小心不要刮成紫色,這樣可能會有出血、過度刺激皮膚的問題。 利丞鑫強調,如果是「陰暑」就不適合刮痧。陰暑通常是因為天氣熱,頻繁進出冷氣房,或流了汗後直接進入冷氣房,過度冷熱交替,出現汗流不出來,開始覺得惡心、想吐、頭痛,甚至流鼻水,很可能就是「陰暑」,中醫會選用「外感」,也就是當成「感冒」方式處理,先針灸處理急性期不適症狀,合併使用艾灸的貼敷來治療。 除了陰暑不適合刮痧,如果有發炎、泌尿道感染、皮膚敏感或有局部外傷,還有一些慢性疾病造成凝血功能異常時候,都不適合刮痧。

Read More

上腹痛 竟是胰臟假性囊腫

陳至翔醫師利用內視鏡超音波,將大量黃白色的膿液引流至胃裡。(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55歲劉先生因長期喝酒導致糖尿病、慢性胰臟炎,5年前診斷為遠端胰管狹窄因此置放胰管支架,為避免胰管堵塞,每3個月都要再進行內視鏡手術更換支架;日前他換完支架後劇烈腹痛、發燒,到醫院急診,檢查發現有「胰臟假性囊腫」,醫師先以抗生素治療後,再進行「內視鏡超音波經胃引流手術」,將膿液引流並移除先前置放的胰管支架,胰管斷裂的部分則可自行修復。術後3天後出院,不必再擔心支架再次引起腹痛。 台北慈濟胃腸肝膽科醫師陳至翔表示,胰臟假性囊腫是由壞死細胞、水分或其他胰臟代謝物形成的水囊,通常在急性胰臟炎、慢性胰臟炎或有鈍器穿破胰臟、胰管斷裂等外傷後產生。有些患者的囊腫會自行吸收,但若囊腫持續一段時間未消失,就可以考慮治療,避免出現感染、腸阻塞、破裂、出血。好發族群絕大部分是大量喝酒數十年以上、反覆胰臟發炎、膽結石、三酸甘油酯異常的患者。而大部分的胰臟假性囊腫,和膽結石或酒精性造成的胰臟炎有很大的關聯,外傷造成假性囊腫實為少見。 陳至翔表示,胰臟假性囊腫患者就醫時需做抽血、超音波、核磁共振檢查,再由醫生評估治療方式。臨床上,胰臟假性囊腫的治療方式多元,包括經皮導管引流術、腸胃內視鏡引流術、經內視鏡逆行性胰臟膽管攝影術內置引流管、手術開刀或部分胰臟切除術。 由於胰臟前有胃及腸子遮蔽,且劉先生因放置胰管支架導致胰管破裂產生假性囊腫,若以經皮導管引流恐會傷及腸子,因此採用「內視鏡導引經胃引流手術」,將內視鏡伸進胃裡,以超音波影像定位患處,在超音波導引下,穿刺膿包並放置導線,順著導線放置引流的塑膠支架。然而,因先前檢查並無發現胰管狹窄,在引流完成後直接移除原本裝的胰管支架,1個月後,塑膠支架功成身退也無產生任何併發症。 陳至翔提醒,除了外傷會造成胰臟假性囊腫,長期大量喝酒更是與之息息相關,醫師陳至翔提醒,切勿酗酒,若發生嚴重上腹痛,持續半小時以上都沒有改善,建議立即就醫,尋求專業診斷。

Read More

吃黑藥丸10餘年 翁險洗腎

中醫師唐佑任提醒,正確使用中藥,打造「腎利人生」。(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獨居的74歲陳先生長期服用黑藥丸10多年,標榜強身健骨,可治病還能保養,最近身體出現喘氣、水腫症狀,經醫師檢查,確診為腎病變現象,達洗腎邊緣,經中、西醫及藥物搭配治療、並改善用藥及生活習慣、也全面停用黑藥丸,幾個月後腎功能數值恢復正常。 台中榮總嘉灣分院傳統醫學科中醫師唐佑任表示,台灣腎臟病及洗腎患者眾多,濫用藥物是國人常見的致病因子,尤其是中草藥屢被質疑是導致慢性腎臟病的原因。讓部分民眾對中醫及中藥材的治療望而卻步,埋沒中藥材對慢性腎臟病治療的好處。 唐醫師說,以中醫觀點而言,腎臟疾病是由於陰陽互根,腎虛虧損,日久殃及其他臟腑,形成虛實互見、陰陽失調、寒熱錯雜的病機,所以中醫治療滋腎陰也會兼顧腎陽,故宜善用藥物的「偏性」,選用溫而不燥烈的中藥,採「通腑瀉濁,使毒邪等代謝廢物不滯留於體內」、「清熱解毒,袪濕化痰」、「活血化瘀,調暢腎絡」及「補脾益腎,扶助正氣」的手法,讓腎臟病患者獲得治療。 醫師說,臨床研究指出,慢性腎臟病或末期腎臟病患者除常規西藥治療,搭配黃耆類中藥處方,可改善蛋白尿的持度;糖尿病腎病變的患者併服抗發炎、抗氧化作用的六味地黃丸,可緩解降血糖藥物的副作用;腎陽虛證型的糖尿病腎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濟生腎氣丸不僅可改善糖化血色素值,也能改善臨床症狀及提升生活品質。

Read More

顯微抽吸及刮除術 港女擺脫狐臭

治療狐臭新療法「顯微抽吸及刮除術」。(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狐臭是夏季常見毛病,尤其女性常因腋毛濃密且易流汗困擾。國內外風行的「旋轉刀刮除術」及「微波熱能止汗法」,時有導致腋下大片疤痕凹陷,甚至變形及皮膚變暗黑瘀腫及疼痛後遺症,整形外科研創的「狐臭顯微抽吸及刮除術」是新療法,效果好且幾乎無副作用。 「狐臭顯微抽吸及刮除術」可有效清除狐臭腺體及汗腺、毛囊等一舉三得,且創新之術後腋下皮膚多處深部縫合法,可使皮膚與皮下組織立即接合,不需再用傳統壓迫性包紮法處理,不易瘀青腫脹,且傷口約1週即恢復,可一次性使狐臭氣味幾乎去除,流汗及腋毛可去除一半,可謂3合1療法。 治療狐臭新療法「顯微抽吸及刮除術」。(記者許正雄翻攝) 一位來自香港的30歲許姓女子,因腋毛濃密且易流汗及狐臭味重,在香港以雷射清除腋毛後,未料腋下多汗症及狐臭味仍令她深感困擾,今年她透過網路看到台灣整形外科醫師曹賜斌,採用研創的「狐臭顯微抽吸及刮除術」新療法,6月初前來求治,幾乎不留疤、術後僅小腫小痛,且癒合快,手術後效果令她相當滿意。 曹賜斌指出,一般求治者做完狐臭手術後,腋下均需緊密包紮壓迫,因壓迫可使皮膚與皮下組織黏合、止血止腫,但台灣炎熱,夏日經常30多度高溫,腋下包太緊可能導致壓迫性皮膚壞死。 他也指出,「旋轉刀刮除術」刮除力道極強,操作經驗欠佳或稍有不慎,即易造成皮層底層大範圍刮傷,「微波熱能止汗法」若操作不慎,易致皮膚表面灼傷,即便配備表面冷卻裝置,術後仍會有明顯瘀腫及疼痛,數週才會痊癒,可能還會誘發感染。

Read More

三峽恩主公推鳶山雁行分級醫療

三峽恩主公醫院與土樹三鶯地區多間社區診所共推「鳶山雁行」分級醫療計畫,昨日共同簽署轉診資訊合作平台。(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7月上路,三峽恩主公醫院與土樹三鶯地區社區診所共推「鳶山雁行」分級醫療計畫,為讓醫院及診所各司及職,7日共同簽署轉診資訊合作平台,不只檢查報告資料即時串聯,診所可直接幫病人透過平台掛號,民眾不須到院等待掛號,增進就醫便利性。 為有效運用醫療資源,三峽恩主公醫院響應推動分級醫療及雙向轉診,7日與三峽、鶯歌、土城、樹林長期合作的基層醫療院所共推「鳶山雁行」分級醫療計畫。 恩主公醫院表示,過去民眾在社區診所就醫後,若需轉診到醫院,需親自到院或在健保電子轉診平台等待醫院主動聯繫才能掛號,部分熱門診需等待2週以上,推動「鳶山雁行」計畫後每日不限診別及醫師,開放保留號讓合作診所幫病人直接掛號,增進民眾就醫便利性。 三峽恩主公醫院與土樹三鶯地區多間社區診所共推「鳶山雁行」分級醫療計畫,昨日共同簽署轉診資訊合作平台。(記者吳瀛洲攝) 恩主公醫院院長黃信彰指出,醫院推動分級醫療多年,過去病人從診所轉至醫院檢查,報告資料需要醫院端每天人工上傳至雲端,診所端才能查詢,間接拉長病人治療時間;現在透過醫院雙向轉診平台,不只轉診更快速,資料也能即時串聯。 恩主公醫院表示,去年主任黃駿豐表示,現藉由「鳶山雁行」雙向轉診,搭配今年4月推出的轉診LINE官方帳號,預計可轉入人數將逐年攀升,今年轉入病患估計可達8千人次,讓病患獲得最適切的照護。

Read More

A型重度血友病非凝血因子藥物 納健保給付

醫師指出,健保於7月起擴大「非凝血因子藥物」給付非抗體A型重度血友病患者,不僅注射方式從靜脈轉換成皮下注射、頻率也從1週數次到每月1次,使血友病患更容易接受預防性治療。(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血友病患者關節會因長期反覆出血,造成不可逆的病變。醫師指出,健保於7月起擴大「非凝血因子藥物」給付非抗體A型重度血友病患者,不僅注射方式從靜脈轉換成皮下注射、頻率也從1週數次到每月1次,使血友病患更容易接受預防性治療。 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榮譽理事長暨台灣血友病之父沈銘鏡表示,血友病是一種先天出血性疾病,基因缺陷造成血液中缺乏某一種凝血因子,導致凝血功能異常,目前國內的血友病患者大約1000名,其中以缺乏第八因子的A型血友病患最多。 沈銘鏡指出,隨著醫藥科技發展及健保規範,台灣目前A型重度血友病的治療,逐漸從需求性導向為預防性治療,以持續補充、維持與一般人相同的凝血因子濃度作為常規治療。 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周聖傑表示,目前A型重度血友病的治療要達到「零出血」仍有進步空間。 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榮譽理事長暨台灣血友病之父沈銘鏡表示,在符合國際治療趨勢及醫病需求下,「非凝血因子藥物」終於擴大健保給付,不僅提升整體治療品質、減少人力負擔、在備藥與治療上也更簡單方便。(記者陳柏翰攝) 首先,凝血因子的結構特性,讓它只能用靜脈注射的方式給予;再者,第八凝血因子藥物半衰期約只有8至12小時,要維持體內有保護力的凝血因子濃度,至少必須每週2-3次注射補充,如此頻繁的靜脈注射頻率,甚至有些患者是從兩歲甚至更小就開始接受預防性注射,對於病童、家屬以及醫護人員,都是非常沈重的壓力與負擔。

Read More

巴金森症怕過馬路 深部腦刺激手術改善

醫師江培業在術中進行立體定位植入晶片。(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50歲林先生罹患中重度巴金森病,後期嚴重到在大馬路中央看著車來車往卻踏不出一步。台中慈濟醫院神經醫學團隊判定須施行「深部腦刺激手術(DBS)」治療,協助申請健保,成為醫院首位獲得健保全額補助的病人,門診追蹤已可重返職場。 林先生從事裝潢業多年,最黃金的40歲時卻發現雙手不自主抖動,被診斷出「巴金森病」。長期服藥控制達10年,動作障礙愈來愈嚴重,自述近1年來要走一步都要想很久,手動作僵硬且合併顫抖、駝背,曾在過馬路中途,腿突然僵住像瞬間凍結,自己嚇愣了;後來不敢一個人過馬路。自嘲累積多年吹小號的能力,因病竟吹成抖音,意志消沈不少。 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郭啟中檢查,確認林先生病情無法用藥物控制,建議施行DBS深部腦刺激手術,術前評估確認手術治療應有助益。 郭啟中與神經外科醫師江培業合作完成長達6小時手術,術後啟動電刺激,後續依病人狀況需求漸次調整適合個人最佳狀態的電量參數。林先生走路步態獲得改善,半年適應體內電池,重返職場並四處開心表演小號。   醫師江培業(左)及郭啟中(右)攜手治療巴金森病人。(記者徐義雄攝) 衛福部提供巴金森病DBS深部腦刺激手術補助,大約可節省近70萬元,林先生是台中慈濟醫院第一位得到健保全額補助病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