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手術 單孔腹膜外腹腔鏡更安全

醫師謝育哲表示,單孔腹膜外腹腔鏡疝氣手術減少疼痛。(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1名54歲男子10年前因雙側腹股溝疝氣,接受傳統開腹疝氣修補術,多年後原修補好的疝氣竟又跑出來。經進行單孔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術後無特別疼痛感,隔日出院重回工作崗位。回診傷口恢復良好,迄今無疝氣復發問題。 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謝育哲表示,腹股溝疝氣是常見的疝氣型態,當腹腔的壓力因咳嗽、打噴嚏、提重物及大小便出力等情況上升時,就可能導致腹股溝的肌肉或組織逐漸變弱或撕裂,腹腔腸子或脂肪因而膨出形成疝氣囊,俗稱「墜腸」。 謝育哲指出,傳統腹股溝疝氣修補術也稱為開放式疝氣手術,是一種直接透過切口進入腹股溝區域進行修補手術方式。需在腹股溝區域創造一個約5~10公分切口,此方法將組織直接縫合,術後疼痛感較強且病人復原時間較長,一般住院時間約3~4天。 腹腔鏡疝氣修補術逐漸取代傳統手術,醫師會在腹部創造一個或多個小孔,並通過這些小孔插入腹腔鏡和手術工具,並不需做大的切口,接著將疝氣囊內的組織推回正確位置,並在腹壁弱點處放置一塊網狀支架來強化該區域,以防止疝氣復發。 謝育哲說,單孔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是更微創手術方式,只需在腹部做一個約1~2公分小孔,透過這個孔洞進行整個手術,使用特殊設計腹腔鏡和手術工具進行操作。此手術好處包括疼痛較小,恢復時間較短和疤痕較小。 奇美醫療團隊目前已有約240例單孔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經驗,病人術後皆恢復良好,醫療團隊也將此技術研究統計發表在國際期刊The American Surgeon。研究顯示,單孔腹腔鏡疝氣修補術是一種安全的手術方式,與其他手術相比有較短的住院時間、更少的術後疼痛及減少使用術後鎮痛藥。

Read More

安南醫院設置婦幼健康專區 婦產、泌尿2女醫 贏得婆媽信賴

安南醫院「婦幼健康專區」有2位女醫師,泌尿科許齡內(左)與婦產科鄭又慈(右)守護在地婦女族群。(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4月設置「婦幼健康專區」,其中有2位婦產、泌尿科女醫師,她們是安南區該2科別唯一執業登記的女醫師,守護在地婦女族群健康。 安南醫院表示,為提供安南區婦女更親善、專業且完整的醫療服務,設置「婦幼健康專區」,除了將既有服務設備與規格升級外,也考量部分女性性格害羞,女醫師能帶來較多安全感,專區婦產科及泌尿科皆各有1位女醫師門診,分別為婦產科鄭又慈、泌尿科許齡內。鄭又慈是安南區唯一婦產科女醫師,當地不少孕婦慕名而來,希望孕期與生產皆由她負責產檢、接生,以期更自在地面對孕育生命的重要歷程。 許齡內也是安南區目前唯一的泌尿科女醫師,其專長為婦女泌尿疾病、尿失禁(含藥物、雷射及手術治療)、間質性膀胱炎、各類泌尿道感染與攝護腺疾患、尿路結石、軟式輸尿管鏡及微創手術等;其中,膀胱內肉毒桿菌毒素A型之注射,造福許多膀胱過動症患者,其專業的服務亦贏得許多地方媽媽的好感與信賴。

Read More

車禍門牙毀 植牙重建功能美觀

牙醫師曹瑞彬說,外力碰撞掉牙快拾起放入鮮奶、口中或生理食鹽水保存就醫,一小時內可救回牙齒。(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28歲鄭小姐5年前發生車禍,造成前顱底、顏面、下顎齒槽骨嚴重骨折,下顎前區多達5顆牙歪斜、門牙盡毀,送醫搶救挽回一命。後續因下顎門齒區創傷過大仍有4顆牙需拔除,且存在齒槽骨嚴重創傷等問題,利用植牙重建下顎門牙,經治療3年後,恢復門面美觀及咀嚼功能,目前狀況穩定,持續定期回診。 奇美醫院牙醫部醫師曹瑞彬指出,牙齒創傷發生率與性別、年齡、嘴唇是否閉合、咬合型態與社經地位有關,其中更以青少年男性、嚴重的暴牙、嘴唇無法閉合有顯著較高的機會有牙齒創傷的發生率。 牙齒創傷可依嚴重程度分級為牙齒斷裂(牙冠斷裂,牙冠、牙根斷裂)、牙齒震盪、牙齒半脫位、牙齒脫位(內向脫位、外向脫位、側向脫位)、牙齒脫出與齒槽骨斷裂。不同的牙齒創傷情形與咬合型態處理方式也不同。 曹瑞彬說,若牙齒受創傷後脫出掉落,可將掉牙找回並且把握1小時內黃金治療時間就醫,愈快愈有機會救回並保留自己的牙齒,而無需植牙重建。牙齒剛掉落,牙根上仍留有細胞,拾起掉牙時不能把牙根上面的細胞搓揉掉,簡單清洗泥沙後放入鮮奶、口中或生理食鹽水保存並趕快就醫,救回牙齒的機率很大,後續就可省去植牙重建。

Read More

胸痛透後背 大叔A型主動脈剝離

電腦斷層顯示,主動脈內層破裂、產生縫隙時,血流會將主動脈撕裂成「假腔」與「真腔」兩個腔室。(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40歲的林先生任職企業主管,雖然每年健檢都呈現高血壓狀態,但工作忙碌不以為意。某天下班後,林先生回到家後感到相當疲憊,一躺上床時突然感覺如同心被撕裂般的劇烈胸痛透後背,冷汗直流,家人立即將他送急診。透過電腦斷層發現為A型主動脈剝離,經「昇主動脈置換手術」治療,2週後出院,目前於門診規則藥物控制血壓,恢復正常工作與生活。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諶大中表示,就過去文獻統計,A型主動脈剝離是一種不常見卻可能致命的重症。以台灣而言,每年個案數大約在200例左右,若發生後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其死亡率隨發生當下以每小時1至2%累計,若48小時內未作緊急處理,其死亡率為48%以上;因此身體不適的當下若盡早就醫接受適切治療,將可以降低各種併發症的風險。 諶大中說,主動脈壁由內、中、外三層結締組織構成,正常狀態下主動脈內壁富有彈性,可一旦因高壓使動脈內層破裂產生縫隙時,血流會將主動脈撕裂成「假腔」與「真腔」兩個腔室,形成「主動脈剝離」。 醫師宋鎮宇表示,主動脈剝離依史丹佛分類法分為A型及B型,A型主動脈剝離有涵蓋侵犯到昇主動脈,B型則只侵犯降主動脈。主動脈剝離發生的當下會有嚴重胸痛與後背痛、下肢無力、意識模糊甚至低血壓合併休克,死亡率較高;B型主動脈剝離雖然死亡率較低,但卻也容易影響腎臟、腸道與下肢血流,產生腎功能受損、下肢缺血等併發症。B型主動脈剝離以藥物控制血壓與疼痛,追蹤觀察即可,若有近一步變化或擴大才需以手術治療。 A型主動脈剝離則以「昇主動脈置換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目的為切除發生剝離的主動脈,再以人工血管置換重建。手術時也需要體外循環機暫時替代心肺功能,降低體溫,減少各器官的代謝率,待手術完成心臟復跳後才移除體外循環管路。 宋鎮宇提醒,高血壓、遺傳、老化是主動脈剝離危險因子。生活及環境造成的壓力,使主動脈剝離有逐漸年輕化趨勢,應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定期量測血壓,才有機會提前發現高血壓的情況,並且及早就醫。

Read More

員警腳底頑固性病毒疣 上皮電燒治癒

員榮醫療體系高壓氧暨傷口中心主任鄭文昌說明頑固性足底病毒疣治療情形。(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47歲陳姓員警2年多前右腳腳底有個不明腫塊,確認為「病毒疣」,先後接受冷凍、挖肉清創,卻不斷復發,連走路都跛行。後醫師以「上皮電燒手術」治療,1個多月後痊癒,至今未復發。 員榮醫療體系高壓氧暨傷口中心主任鄭文昌指出,病患陳述,一開始右腳底的硬塊只有筆尖大小,他先到皮膚科就診,確診為腳底病灶是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HPV)所造成的病毒疣。他先接受冷凍治療,利用極低溫的液態氮破壞表皮,去除病毒疣,卻還是復發,且病毒疣不斷變大。 之後他又去別家醫院求診,醫師建議手術挖除,數月後傷口雖然幾近癒合,卻因未能斷根又復發。後來接受冷凍、電燒等多次治療,前前後後治了兩年多,病情仍是沒進展,因位在腳底,他走路都一跛一跛的。 最後他到員榮醫療體系高壓氧暨傷口治療中心求診,當時病毒疣已變成50元硬幣大小,經診斷為頑固性足底病毒疣。 鄭文昌說,他依傷口變化調整階段性治療,使用創新的上皮電燒手術,從上皮到肌皮膜逐步電燒,徹底殺死病毒,再用生長肌肉的G凝膠及人工皮覆蓋傷口,之後患者3次回門診換藥,前後共1個半月,終於根治,觀察2、3個月未再復發。 鄭文昌指出,病毒疣是接觸傳染,病毒可通過略微受損的皮膚進入人體,如果傷口是在腳底,患者打赤腳在家中走來走去,皮屑掉在地上,家人赤腳踩過,或家人共用拖鞋,都可能被傳染。有些患者身上有病毒疣,用手去摳,手部就感染。

Read More

興大研究登國際期刊 抑制粒線體代謝 癌症新療法

興大洪慧芝教授(左3,著黃衣者)研究團隊以粒線體代謝為標靶,開發癌症新療法登國際期刊。(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癌症研究過去以基因體醫學為主,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洪慧芝特聘教授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為標的,從抑制癌細胞代謝的研究切入,找到能有效減緩癌細胞代謝的關鍵分子「粒線體NAD(P)依賴性蘋果酸酶」 (Malic enzyme 2,ME2),同時開發出小分子藥物,經細胞實驗與動物實驗,對於抑制ME2有顯著效果,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提供了一個嶄新的途徑。研究成果近期刊登於知名國際期刊《Cellular Oncology》和《Communications Biology》。 洪慧芝表示,癌症並非僅僅是一種基因疾病,將癌症視為代謝疾病的治療方式,為克服當前治療的瓶頸,帶來更多曙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一種生長迅速且極具致命性的血液癌症,特性是癌細胞增長速度非常快,增長過程中需要很多的能量,如果能抑制癌細胞產生過多的能量,就能減緩癌細胞的增長,甚至是讓它處於能量缺乏的狀態,可造成癌細胞的死亡。 癌細胞的代謝主要來自細胞的粒線體,研究團隊發現,ME2酵素為調節粒線體能量代謝和氧化壓力的關鍵分子,ME2的耗竭會降低粒線體代謝,包括丙酮酸代謝、細胞呼吸和氧化磷酸化。團隊開發出小分子藥物,在免疫缺陷小鼠實驗中,小分子藥物可顯著抑制ME2酵素,表現出抗白血病活性,證實ME2可作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的標靶。 洪慧芝投入粒線體代謝研究源自於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她在科技部國際加值計畫及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補助,前往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粒線體與代謝研究中心,從事訪問學者研究,將粒線體代謝研究技術帶回台灣,應用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研究。2019年7月至8月間,再次前往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擔任訪問學者,進一步解析出能抑制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之小分子藥物與ME2酶分子複合體之結構,提供結構生物學方面之證據。 研究團隊現與國衛院合作,進行小分子藥物優化,希望提高藥物效果與降低成本。搭配原有化療,為急性白血病開創新的治療途徑。

Read More

暑熱灌冰水 女冰淇淋頭痛

冰淇淋頭痛較常出現在偏頭痛患者身上,放慢吃冰速度可預防發作。(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23歲女原本就有偏頭痛問題,但因發生次數不太頻繁且仰賴吃藥效果也很好,因此不曾就醫。最近,因天氣太熱而買冰水欲消暑,卻在暢快灌下一大口時,突然一陣劇痛從額頭襲來,像腦袋被鑽孔一樣,痛到雙手抱頭蹲在地上,就醫被診斷為「冰淇淋頭痛」作祟。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杜宜憲指出,冰淇淋頭痛又稱大腦凍結或冷刺激頭痛,通常發生在享用冰冷的食物、飲料後,其疼痛感非常迅速,但會在短時間內消失。研究發現,冰淇淋頭痛較常出現在偏頭痛患者身上,約40-93%的偏頭痛患者曾經歷過冰淇淋頭痛。這種頭痛的原因主要和血管相關,當冰冷的食物或飲料接觸口腔時,會導致上顎或咽後壁的血管瞬間收縮和擴張,進而活化血管壁上的痛覺感受器,連帶引發疼痛。 他說,像這名年輕女病例在海邊玩喝涼飲致頭痛,幸好劇痛一下就消失了,未影響她繼續玩水;當天晚上,她又買了一支霜淇淋,咬一口吞嚥的瞬間,出現與白天海邊同樣的劇烈疼痛感覺,雖然痛感也同樣很快就消退,卻讓她對冰品開始懷有戒心。 杜宜憲表示,冰淇淋頭痛通常不超過30秒,吃冰淇淋或飲用冰飲時,如果飲食過快會促使刺激更強烈,可能因此導致更嚴重的頭痛。 雖然避免吃冰冷食物、喝冰飲,確實能夠降低痛通發作機會,但大熱天要完全不吃冰,並非易事,他建議,只要放慢吃冰的速度,讓身體與冰品不要接觸得太突然,避免瞬間冷熱溫差過大,也能有效改善和預防冰淇淋頭痛。

Read More

高市今年首例漢他病毒 捕獲23隻鼠

高雄市出現第1例漢他病毒確診病例,衛生局派員前往個案工作地和住家展開化學防治工作。(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出現第1例漢他病毒確診病例(今年全國第3例),個案為苓雅區50多歲男性,於5月24日起陸續出現高燒、頭痛、背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至診所就醫症狀未緩解,27日至醫院就醫採檢通報;衛生局指出,9日經中央綜合檢驗結果研判確診,個案經治療後目前已出院返家休養。 衛生局疫調得知個案獨居,近期並無出國史,主要活動地點為住家及工作地,平時多於工作室從事木工工作,防疫人員於5月27日接獲通報後,立即啟動緊急防治工作,針對個案工作地、居住地及周邊環境進行漂白水消毒、滅鼠、衛教宣導及環境整頓,並針對居住地、工作地進行鼠隻密度監測。 衛生局表示,截至6月8日,防疫人員於個案工作地周邊共捕獲23隻老鼠且伴隨發現大量鼠跡,研判個案可能於工作地點遭感染,同職場接觸者1人無症狀。 漢他病毒症候群為人畜共通傳染病,病毒常存在於老鼠唾液、糞便及尿液中,人類主要感染途徑為經由吸入遭鼠糞尿汙染帶有漢他病毒的揚塵或接觸鼠類分泌物、排泄物或被鼠類咬傷而感染。漢他病毒出血熱感染後潛伏期為數天至兩個月,主要症狀發燒、頭痛、背痛、腹痛、厭食、嘔吐等,發病後約第3至6天出現出血症狀、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經治療後病況可改善。 衛生局指出,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未收妥的食物容易引來鼠類覓食,而倉庫、儲藏室等雜物堆積的空間則提供老鼠窩藏的空間。

Read More

每天喝魚腥草茶退火 腎友心悸

南投醫院腎臟科主任莊宗芳提醒,腎臟病友注意鉀離子攝取量,以免腎臟無法負荷。(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南投報導 南投縣80多歲王老先生罹患慢性腎臟病,近日至衛福部南投醫院回診,腎臟科主任莊宗芳檢查發現他的血鉀濃度上升至6.3mmol/L(正常參考值為3.6至5.1mmol/L),經了解王翁因胸悶、火氣大,2個月來每天豪飲1大碗魚腥草涼茶退火,不料卻因腎功能不佳,導致血鉀濃度過高,出現心悸症狀,院方提醒腎臟病友勿自行飲用,以免傷身、腎功能惡化,面臨需洗腎治療。 南投醫院腎臟科主任莊宗芳表示,腎臟是體內鉀離子主要的排泄器官,健康的腎會透過尿液排出過多鉀離子,但若患有腎臟疾病,可能無法順利將鉀離子排出,當血鉀濃度過高,會出現心悸、手指麻痺、嘴唇麻木、疲倦、無力、心律不整等症狀。 中醫師賴卉蓮說,魚腥草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等作用,常用以治療肺癰吐膿、痰熱喘咳、熱痢、熱淋、癰腫瘡毒等症狀。就現代藥理研究,魚腥草含有魚腥草素、揮發油、蕺菜鹼、氯化鉀、硫酸鉀等。 魚腥草素對多種細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增強白細胞吞噬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力;並有抗炎作用。所含槲皮素及鉀鹽,能擴張腎動脈,增加腎動脈血流量,因而有利尿作用,若是腎病患者臨床使用上須小心注意。 魚腥草也常被當成野菜食用,雖然副作用較少,但也有少數人在食用後感到腸胃不適,醫書也記載,虛寒及陰性外傷者忌服,所以臨床上,還是應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營養師黃淑敏說,魚腥草常做成涼茶退火,植物有豐富的鉀離子,魚腥草也一樣。大量飲用魚腥草茶,容易攝取過多鉀離子。 鉀離子可以維持體內水分平衡及神經訊息傳導過程,但腎臟受損,組織細胞遭受大量破壞,細胞內的鉀離子會被釋放進入血液,導致高血鉀症,因此,慢性腎臟衰竭患者,必須限制飲食中鉀的攝取。

Read More

山泉水洗臉 鼻腔取出6公分水蛭

張耿銘醫師於診間用內視鏡檢查,發現如同蟲體在蠕動,取出長達6公分的水蛭。(屏東榮總提供) 記者蔣謙正/屏東報導 83歲黃先生最近右邊鼻孔出現一陣一陣鼻血流出,長達一個多禮拜,覺得不對勁,家人陪伴前往屏東榮民總醫院耳鼻喉科看診,張耿銘醫師於診間用內視鏡檢查,發現蟲體在蠕動,馬上安排局部麻醉手術,透過內視鏡以長柄鼻竇手術器械,取出長達6公分的水蛭。 屏東榮總耳鼻喉科醫師張耿銘表示,患者住在台東,平時有用山泉水洗臉的習慣,可能因此誤將水蛭幼體吸入,寄生在鼻腔內部吸血且逐漸長大;當水蛭從患者鼻孔裡揪出來時,連他本人都覺得難以置信。 水蛭是一種寄生動物,屬於環節動物門。水蛭通常呈長條狀,身體表面有許多環節,外表呈深褐色或黑色。水蛭是寄生性生物,以吸食宿主的血液為生。它們具有特殊的吸盤和齒狀器官,可以附著在宿主的皮膚上並開始吸血。水蛭的唾液中含有一些特殊的物質,可以抑制凝血和止痛,從而讓它們能夠長時間吸食血液而不被宿主發現。 張耿銘醫師於診間用內視鏡檢查,發現如同蟲體在蠕動,取出長達6公分的水蛭。(屏東榮總提供) 張耿銘醫師提醒,水蛭主要生活在淡水環境中,例如河流、湖泊和池塘。夏日炎炎建議民眾野外玩水時,勿以溪水洗臉消暑,若要飲用溪水,應煮沸再喝。民眾若發現鼻腔有異物,多日搔癢不適且反覆流鼻血,應儘速就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