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高峰期 親子3人全中

邱柏翰說,很多民眾以為只有小朋友才會得腸病毒,其實成人也會,只是症狀有時候沒那麼典型,很容易被當作是一般感冒。(衛福部基隆醫院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就醫人數逐漸攀升,預估將在6月,暑假前進入腸病毒疫情高峰。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邱柏翰呼籲,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都要養成「肥皂勤洗手」,定時清潔消毒居家環境、玩具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尤其大人外出、下班回家後,應先沐浴、更衣後再接觸孩童。 邱柏翰分享,親子檔先後感染腸病毒案例。張太太一雙兒女目前就讀幼兒園,女兒班上有3個小朋友因感染腸病毒停課1週,女兒也出現活動力、食慾下降及發燒,經醫生檢查喉嚨有輕微潰瘍,確定是腸病毒,接著女兒又傳染給兒子。 好不容易一雙兒女即將康復,張太太卻出現劇烈頭痛、輾轉難眠,早上起床喉嚨痛,診斷為急性咽喉炎;隔天又發現手指腳趾冒出小水泡,手心腳掌也有紅點,喉嚨痛如刀割,連吞口水都難過。經醫師診察,發現口腔也有水泡及潰瘍,確定為腸病毒。

Read More

攝護腺肥大 導出1kg血尿

董聖雍指出,楊翁的攝護腺體積遠超常人明顯肥大,膀胱也有極度腫脹情形。(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84歲的楊姓老翁近期有下肢水腫情形,體重增加、呼吸變喘等情形,經送醫檢查,發現楊翁有急性腎衰竭合併貧血的狀況,肺部亦有明顯積水,已瀕臨需要緊急透析程度。進一步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楊翁膀胱異常腫脹、雙側腎臟嚴重積水、有嚴重攝護腺肥大,緊急放置尿管導尿,當場引流出超過1公升的血尿! 常言「少年射過溪,老年滴到鞋」,攝護腺肥大是許多大齡男性的困擾,除排尿不適生活品質降低同時也影響身心健康和正常社交。安南醫院泌尿科醫師董聖雍表示,攝護腺肥大可透過內視鏡以電刀或雷射等能量切割阻塞增生攝護腺組織,因出血量、併發症少且恢復時間短,也更適合高齡、身體狀況不佳患者。 考量楊翁有嚴重血尿症狀,恐將導致尿管反覆阻塞,影響引流效果與腎功能恢復,且楊翁年屆8旬、身體虛弱,血尿伴隨的貧血、腎功能不佳、電解質不平衡都可能影響健康,經與家屬討論後進行安全性較高的攝護腺雷射剜除手術,成功改善排尿問題,隨著腎臟積水消失腎功能也順利恢復,避免長期洗腎。 董聖雍指出,尿液無法排出體外,滯留體內的尿液除可能造成泌尿道感染、膀胱結石,也會影像腎功能。一般攝護腺肥大的治療,如症狀較輕微可透過服藥控制,若是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影響腎功能就建議手術治療。目前最新的「雷射剜除手術」是美國及歐洲兩大泌尿科醫學會臨床推薦的方式,透過雷射能精準根除所有增生攝護腺組織,能有效解決攝護腺阻塞問題。 董聖雍提醒,攝護腺肥大是「熟男」常見困擾,初期無顯著症狀,但隨著疾病進程會影響排尿功能或造成泌尿道感染,嚴重可能使腎功能損傷或導致性命危險,提醒男性朋友如有相關困擾應盡速就醫,以利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Read More

花草茶抽驗 玫瑰蝶豆花4件農藥超標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29日公布茶葉及花草茶殘留農藥檢驗結果,共抽驗50件產品,結果發現4件產品不符規定,不合格率8%。其中「粉玫瑰」及「玫瑰花瓣」各檢出1項殘留農藥;「蝶豆花」2件各檢出2項殘留農藥不符規定。 北市衛生局近期至超市、賣場、茶行、飲料店等處抽驗茶葉及花草茶檢驗殘留農藥,共抽驗50件產品(茶葉30件及花草茶20件),4件產品不符規定。 北市衛生局說明,不合格產品分別為燒杯咖啡藝廚(米卡餐坊)販售的「粉玫瑰」,檢出殺菌劑平克座0.08ppm(標準:0.05ppm),來源廠商為銀峰貿易有限公司;泰讚了內湖瑞光店(時時展餐飲有限公司)販售的「蝶豆花」,檢出殺蟲劑氟大滅0.09ppm(標準:0.05ppm)、殺蟲劑賽果培0.08ppm(標準:0.05ppm),來源廠商為璟元堂生物科技。 享當下(享美學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販售的「玫瑰花瓣」、「蝶豆花」分別檢出殺蟲劑百滅寧0.29ppm(標準:0.05ppm)和殺蟲劑陶斯松0.18ppm(標準:0.05ppm)、殺菌劑滅達樂0.06ppm(標準:0.05ppm),來源廠商成興社生物科技。

Read More

掌握3多1少 吃粽不增重

營養師洪嘉勵提醒,粽子1顆剛剛好,搭配1盤燙青菜,飽足加倍,飯後1拳當季水果助消化。(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端午節是國內3大傳統節慶之一,不免俗要吃粽子應應景,身為吃貨的營養師提醒,該如何選粽、吃粽又兼顧健康?遵循3多1少原則,民眾安心吃粽,不造成身體負擔,歡喜過端午。 大里仁愛醫院洪嘉勵營養師表示,食用粽子前,要多了解食材內容。琳瑯滿目粽子大PK,如南、北粽、自包粽包含粿粽、冰粽、鹼粽等等,不論哪種粽子,基本食材皆用糯米為底,而餡料的製作方法、搭配的食材卻大大不同。 例如有些粽子的餡料、糯米會用油炒過,再加上一般傳統肉粽常使用高油脂食材,如五花肉,再搭配花生、鹹蛋黃,1顆肉粽的熱量至少就有500卡的熱量,油脂量20克,按照平時飲食攝取份量食用肉粽數量,淺嚐即可。選擇健康養生粽,把全榖雜糧類放進肉粽,取代部分糯米,改善糯米不易消化、脹氣問題,又可延緩血糖上升。精選蛋白質來源,可以選用低脂肉類取代五花肉,降低熱量、脂肪的攝取。低脂肉類來源包括干貝、蝦子、豬瘦肉、牡蠣、黃豆及其製品,如豆干等。 洪嘉勵提醒,多蔬菜;粽子的內餡蔬菜如香菇,都是陪襯、點綴香氣,含量極少。建議搭配1-2份無油燙蔬菜,如涼拌竹筍、筍子湯;涼拌小黃瓜、黑木耳拌洋蔥。 多樣化的搭配;吃粽子時,配合每日飲食指南原則,才能達到均衡。建議每餐搭配1-2份無油燙蔬菜、1-2份優質蛋白質。 建議少鹽、不沾醬;粽子製作前,一般會先將配料使用醬油、鹽等醃製調味,若再使用含鈉高的醬料,如甜辣醬、醬油膏,1天累計的鹽量恐會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不良的高鈉飲食習慣,可能會增加高血壓風險。常見佐料鹽含量:鹽1克=醬油6ml=番茄醬12ml=甜辣醬20克=醬油膏12克。

Read More

屏東榮總成功完成10台TAVI手術 造福偏鄉急重症醫療

屏東榮總開院至今6個多月,完成10台TAVI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記者蔣謙正翻攝) 記者蔣謙正/屏東報導 屏東榮民總醫院自去年11月開幕以來,6個多月已成功透過複合式手術室完成10台TAVI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為偏鄉地區的急重症醫療帶來福音。 屏東榮民總醫院以準醫學中心的標準設立,專注於急重症醫療的在地化發展。著重於提供屏東地區的患者高品質的醫療服務,使屏東的病患不再需要跨越高屏溪,在屏東即可接受治療。同時,屏東榮民總醫院致力於打造智能醫療,引入了各項高科技設備,擁有亞洲最新的「複合式手術室」,靈活的C-arm可以從頭到腳各個角度拍攝,為醫師提供更清晰的影像作為手術的利器。 屏東榮總擁有亞洲最新的「複合式手術室」,靈活的C-arm可以從頭到腳,不同角度拍攝,為醫師提供更清晰的影像作為手術的利器。(記者蔣謙正翻攝) 根據統計,屏東縣7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7.4%,且預計在未來十年每年將增加1.2%。根據全民健康保險申報資料分析,屏東縣心血管疾病患者僅次於六都及彰化縣,但相對於其他縣市,屏東縣缺乏全功能的心臟醫療團隊。因此,屏東榮民總醫院直接移植高雄榮民總醫院尖端的心臟治療團隊,提供醫學中心等級的服務。 屏東縣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僅次於六都及彰化縣,去年11月屏東榮總的成立,才有團隊和設備可執行經TAVI手術。且屏東榮總團隊來自醫學中心,經驗豐富成效顯著,累計至112年5月27日共完成10台TAVI手術。屏東榮總亦完成多台達文西手術以及微創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等,希望能繼續為屏東縣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Read More

糖友黃斑部水腫 未回診損視力不可逆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治療前(上)、後之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比較。中間水腫明顯減少(下)。 (基隆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61歲陳先生是職業司機,罹患糖尿病20多年,3年前因視力下降就醫,被診斷為兩眼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經兩眼各3次眼內藥物注射治療,自覺視力回復便未再回診追蹤。近期因在監理站視力檢查無法通過,回醫院檢查才發現兩眼已因再度長期黃斑部水腫,視力嚴重受損。經多次眼內藥物注射治療,視力雖然稍有改善,但仍大不如前。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每10名成人就有1位罹患糖尿病。糖尿病患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其中1/10會併發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為視力受損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基隆長庚醫院眼科醫師楊嶺指出,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早期症狀包括視力模糊或影像變得暗淡,建議糖尿病患應每年定期進行視網膜篩檢。 目前治療黃斑部水腫主要使用眼內藥物注射方式,可選擇抗血管生長因子(Anti-VEGF)或類固醇。若注射療效不佳,或水腫不在黃斑部中心區域,也可使用視網膜雷射治療。如果合併視網膜前膜拉扯,也可考慮玻璃體切除手術。 根據國際大型研究,眼內藥物注射抗血管生長因子的病患,通常一開始先每月注射,隨著水腫逐漸改善及穩定,可以慢慢延長注射的間隔,從間隔2個月至4個月不等。 根據基隆長庚眼科團隊的研究顯示,圍繞黃斑部中心的微血管保存越完整,越有可能快速延長注射間隔。相反的,若受損嚴重則可能需要更長期的密集的注射。楊嶺表示,有些病患治療幾個月後,以為視力已經進步或穩定,就不再回診追蹤治療,然而病情可能已在不知不覺中再次加重,待多年後再回來時,視力已經受到嚴重不可逆的損害。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治療前(左)、後之眼底照片比較。黃斑部黃色滲出物及眼底出血明顯減少(右)。(基隆長庚醫院提供) 由於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注射藥物價格較高,有些嚴重病患甚至需較多次的注射,好消息是自今年2月開始,健保署已通過增加眼內注射抗血管生長因子藥物給付數量,在確認治療有效的前提下,每眼共可申請針數上限由原來的8針增加到14針,大大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Read More

缺血性腦中風 AI90秒鎖定傷區面積

  近8旬長者急性腦中風,中國附醫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AI只花90秒鎖定腦傷區與體積,精準及時搶救,術後恢復良好。(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9歲林姓婦人做菜時左側手腳突然無力倒地,送往中國附醫急診,避免長者施打顯影劑可能突發健康風險,院方啟動人工智慧中心開發的「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AI只花90秒鎖定腦傷區與體積,診斷出患者右側大腦動脈阻塞,結合後續AI分析,建議接受「經動脈腦血栓去除術」,及時取出動脈血栓,術後恢復良好,持續復健中。 中國附醫神經部主任蔡崇豪指出,臨床上,依據腦部灌流掃描診斷缺血性腦中風,並評估範圍,需花費額外時間施打顯影劑及完成腦部掃描。此外,慢病族群、急性腎臟傷害或重度慢性腎衰竭病人,對顯影劑可能有過敏風險,中醫大附醫神經部與人工智慧中心合作,運用大量NCCT影像資料,設計出無顯影劑電腦斷層下的缺血性中風偵測系統,只要約90秒,即可判斷有無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再結合中國附醫開發之「腦部灌流掃描(CTP)成像智慧分析系統」,建立iStroke平台,強化對腦中風診斷與治療決策能力。 中醫大附醫人工智慧中心主任許凱程說,「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平台,利用深度學習架構,以近400位病人資料進行人工智慧模型訓練,使模型學習分析NCCT及CTP影像,自動圈選出腦部缺血區域、以及內部核心區域和缺血半影區域,協助醫師準確評估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接受緊急處置後的療效。目前該系統對於大於70毫升的腦部缺血體積,準確率可達92.5%,100%的敏感度、與89.7%的特異性,已突破傳統人工判讀的能力。 中醫大附醫神經部醫師呂明桂說,中風可分為2大類,約80%腦中風屬於缺血性腦中風,而20%則是出血性腦中風,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治療具急迫性,快速診斷病人是否罹患急性缺血性中風,並量化可救治的腦部範圍,是病人可以及早接受治療與恢復良好的關鍵之一。 中國附醫的無顯影劑電腦斷層下的缺血性中風偵測系統,在快速識別可接受經動脈腦血栓去除術的腦中風患者方面,取得不錯成果,發表於台灣神經醫學學會第23屆年會,並獲優秀論文獎項,另外也發表在111年的亞太中風會議上。

Read More

永不放棄 自閉生獲總統教育獎

  竹縣安興國小學子施翯獲總統教育獎,患有自閉症的他,永不放棄,並至醫院用音樂撫慰病患。(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安興國小學生施翯自幼罹患自閉症,面對逆境永不放棄,榮獲今年總統教育獎。縣長楊文科肯定他樂觀善良、突破身體障礙逆轉困境,用生命感動更多生命,獲獎實至名歸。 教育局指出,施翯有典型的固執性行為,如喜愛自說自話、社交互動溝通困難、注意力容易渙散等症狀,理解能力也偏弱。施翯在母親引領下接觸音樂,打擊樂、歌唱、大提琴、豎琴、長笛、爵士都難不倒他,多次在全國性比賽大放異彩,也曾到醫院演出,用音樂撫慰病患。施翯除參加早療課程,也加入打擊樂班及兒童合唱團,2018年與合唱團一起站上國家音樂廳舞台。 施翯由於自閉症障礙,中年級時暫時改為自學,自學期間仍持續參加學校弦樂團,擔任低音大提琴手,並增加修習樂器種類,2020年首度參加全國心智障礙者才藝大賽,榮獲多元表演第1名、音樂表演第2名佳績。 施翯更將自閉症喜歡重複說話的特質,轉化為語言學習上的優勢,練就了標準的發音,對話也十分流暢,原本膽小畏縮變得自信又開朗,高年級時逐步回到學校共融學習。去年底,施翯代表班級參加學校閩南語朗讀比賽及英語對話比賽,更與弦樂團同學一起參加新竹縣學生音樂比賽,獲得弦樂合奏優等,表現亮眼。

Read More

國內首例 CAR-T細胞移植 長者淋巴癌零檢出

7旬男子罹患瀰漫性大B淋巴細胞癌,經中國附醫採用CAR-T細胞治療法,治療後腫瘤消失。(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1歲蔡姓男子1年半前頸部淋巴腫大,原本不以為意,家人建議下,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就診,發現罹患瀰漫性大B淋巴細胞癌,經接受化療加標靶治療,不到1年就復發,使用數次第2線化療與標靶治療,還是無法根除,今年2月決定接受CAR-T細胞治療法,CAR-T移植後1個月,精密追蹤,癌細胞零檢出。 中國附醫內科部副主任暨淋巴癌團隊負責人醫師葉士芃指出,中國附醫是國內唯一核准上市的CAR-T細胞治療的醫院,整體治療過程非常複雜,須先在醫院內以高規格品質管控認證的實驗室,將病患血液中的免疫T細胞收集足量,並做濃縮冷凍處理,全程低溫運送到國際大藥廠坐落於瑞士的細胞工廠,經過基因轉殖處理並大量複製後,培養出具有能準確並持續獵殺癌細胞的CAR-T細胞大軍,之後再度冷鏈運輸回台送醫院移植給病人。 葉士芃表示,蔡姓患者的成功案例,是國內醫界以CAR-T治療癌症成功的第2例,但卻是年長患者中的首例成功,難能可貴。 葉士芃指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好發於中高齡者,因病程發展快速且無規律,治療難度高。目前第1線主力治療為化療加標靶,儘管治療成果佳,仍有4成病人治療反應不佳或復發。進入第2線治療階段時,需要加強化療強度或進行骨髓幹細胞移植。但對身體機能較差的中高齡者,高強度化療或骨髓幹細胞移植,有較高的風險,如果移植前無法有效控制淋巴癌,移植效果也不佳。細胞免疫療法CAR-T對此困境,則帶來突破性改變。 葉士芃說,臨床研究結果,透過細胞免疫療法CAR-T,逾5成難治型或復發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的癌細胞,能有效被殲滅,且經過兩年以上追蹤,有治療反應者,仍有6成,維持沒有腫瘤復發。與過往傳統化學治療效果相比,病人治癒與長期穩定控制疾病的機率大大提升。

Read More

慢飛天使健檢 克服白袍恐懼症

台中慈濟醫院護理師耐心、細心為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院生抽血。(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慈濟醫院28日第17年為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院生做年度健康檢查,在慈濟醫護人員與志工耐心、細心陪伴下,130位院生勇敢克服「白袍恐懼症」,讓原定3小時的健檢在1個半小時內順利全部完成。 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社工部主任趙淑珍與院生游騰鈞昨日致贈感謝狀給台中慈濟醫院與慈濟基金會,家醫科主任李祥煒代表接受。 熱愛畫畫的游騰鈞以動物呈現健檢場景做成感謝狀,他不善語言表達,從畫作中可感受到動物歡樂模樣,表達對院生來說,健檢不再是可怕的經驗。 李祥煒說,健檢流程特別設計成闖關遊戲,讓院生彷彿來參與熱鬧的園遊會。趙淑珍表示,與台中慈濟醫院合作17年,已培養出良好默契,更感恩醫護及行政人員安排休假日陪伴院生,讓家長也有機會一起參與。 除負責健檢的醫事人員,還有60位院內人員主動報名服務志工,陪伴院生到各站闖關。平時忙於臨床工作的護理人員,是報名人數最多的單位。 懷胎8個月的門診護理師劉心怡在量血壓站服務,她說為人母後更能感受院生家長的辛苦,因此貢獻一己之力;專科護理師林妤琪表示,臨床接觸過許多類似病例的經驗,有助在安撫院生面對抽血的恐懼;7A病房護理長周侶均是第一次參與,他認為能發揮護理專業陪伴院生很有意義,希望明年能繼續付出。 台中慈濟醫院昨日為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院生做年度健康檢查。(記者陳金龍攝) 家醫科醫師潘瑋琳初次參與信望愛健檢,他表示,院生雖然不擅於言語表達,但都很乖巧配合檢查,能深刻感受他們對台中慈濟醫院的熟悉與信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