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超高齡社會 壯世代提9訴求

壯世代教科文協會26日在立法院舉辦「只要齡合,不要零和」壯世代2024壯台灣宣言記者會,理事長吳春城(左5)與民進黨立委吳玉琴、吳思瑤、國民黨立委洪孟楷、台灣民眾黨立委邱臣遠等出席。(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將於2025年邁向超高齡社會,如何因應超高齡化社會成為政府的重要政策議題。壯世代教科文協會26日呼籲2024總統、立委候選人回應外,也宣布將於下半年啟動「壯世代9大主張宣言簽署行動」。 壯世代教科文協會26日在立法院舉辦「只要齡合,不要零和」壯世代2024壯台灣宣言記者會,提出包括建立國家級Age Lab、修改勞動法規、成立第三人生大學,大學適度取代養老院,審訂上市櫃公司ESG標準等政策建議,期望2024大選總統、立委候選人能對此回應,並簽署9大主張宣言,共同支持積極的高齡化政策承諾。 壯世代教科文協會理事長吳春城指出, 為什麼要重視壯世代議題?因為他們占人口1/3,擁有734萬張選票,且壯世代掌握台灣2/3財富,影響經濟命脈。 這次會中也邀請跨黨派多名立委共同響應,包含國民黨林為洲、洪孟楷、張育美,民進黨吳玉琴、吳思瑤,民眾黨邱臣遠等立委,於現場簽署9大主張宣言。 壯世代基金會表示,盼透過這次提出的9大主張,能讓這些高齡者轉變為壯世代,成為支持台灣邁向新高峰的巨大動能、並且也是解決少子化問題的最佳禮物。

Read More

女心碎昏倒 心臟像章魚壺

彰基醫師張珈娸提醒,當生活面臨重大事件,感覺憂鬱難過,可以尋求醫療輔助,千萬不要輕忽「心碎也會致命!」(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難過到心碎會致命!彰基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夏建勳指出,「心碎症候群」是比較少見的疾病,通常來講的話,在於情緒或者生理上,有重大壓力導致的,一般臨床的個案多半是女性居多;醫師張珈娸提醒民眾,當生活面臨重大事件,感覺憂鬱、難過,除了自我調適排解壓力,也可以尋求專業的醫療輔助,千萬不要輕忽,心碎也會致命! 一名32歲的女士,無意識倒臥家中,經轉送彰基,醫師發現心臟冠狀動脈血流暢通沒有阻塞,但左心室呈現章魚弧形狀,疑似「章魚壺心肌症」或稱「心碎症侯群」,病患經治療後,目前已拔管且意識清楚。醫師夏建勳指出,這位女士也是因為急性的刺激後,產生急性的休克,甚至嚴重到需要接受團隊以高品質的CPR,才能夠把她救回。 醫師夏建勳說,「心碎症」女性大概是男性的10倍,平均大概50到80歲,是比較好發的年齡,患者可能是有心理或生理上很嚴重的刺激以後,心臟就突然產生症狀,尤其是左心室的功能異常,左心室功能收縮異常以後,會導致患者出現胸悶、胸痛,嚴重的時候就是休克。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鄭畬方指出,這名患者本身帶有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的體質,面臨壓力的時候,可能產生所謂的抗體,抗體製造更多的甲狀腺荷爾蒙,出現新陳代謝過快,體內因甲狀腺荷爾蒙過高緊繃,這時候剛好有另外一個壓力進來,會成為最後壓倒駱駝的一根稻草,整個身體功能都崩壞掉,包括心臟部分都出現所謂的「心碎症候群」。

Read More

翁術後譫妄 竟是缺D惹禍

醫師洪國全說,「術後譫妄」指在手術後常會出現的精神狀態異常,需特別注意。(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78歲陳姓阿公有雙下肢周邊動脈閉塞症病史,右腿多處潰瘍並出現皮膚壞死,持續數月,手術過程順利,術後第2天卻出現「術後譫妄」,產生幻覺看到過世的親人等症狀。奇美醫院麻醉部在綜合6年來的文獻分析,缺乏維生素D的患者罹患該症狀是正常人的1.5倍,而這項發現也刊登在去年、麻醉領域第1名的期刊上。 奇美醫院麻醉部醫師洪國全表示,「術後譫妄」是一種在手術後出現的精神狀態異常,通常在手術後的24至72小時內開始發生,但有時也可能在手術後的數週內出現。術後譫妄通常發生在老年病人身上,特別是進行大手術的病人,譫妄症狀通常在數天至幾週內會緩解。具體症狀包括精神狀態改變、思考混亂、幻覺、譫語、不安、激動或抑制、情緒不穩定,以及對現實環境的錯誤認知等,嚴重的病人可能會出現暴力行為或自我傷害的行為,需要特別注意安全。 洪國全指出,術後譫妄發生原因並不十分清楚,但可能與手術者本身、麻醉藥物、發炎反應、疼痛、電解質紊亂、慢性疾病等因素有關。病人需要及時進行監測和治療,以保護其安全和健康。奇美醫院經由2015年至2021年的相關文獻統合分析研究,發現2673位病人中,年齡介於55歲至84歲年齡較大者與術後譫妄症有強烈的相關性,且維生素D缺乏是另一個會造成術後譫妄的危險因子,維生素D缺乏的病人之術後譫妄發生機率是正常人的1.5倍左右,此發現於2022年刊登在麻醉領域第1名的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期刊。 他說,維生素D缺乏的高風險族群,包括老年人和不常進行戶外活動的人,由於老人身體機能下降、皮膚的合成能力下降、飲食不均衡以及日曬時間減少等因素導致維生素D缺乏,可在手術前考慮接受相對應的篩檢如維生素D的檢測等,調理自身健康,降低術後譫妄的發生機率。

Read More

日滑手機逾12hr 高二女白內障

台南醫院醫師楊勝吉表示,眼睛像一個精密照相機,眼球各個構造若有病變,都可能造成視力減退。(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白內障」不是年長者專利!一名高二女學生沒有近視,卻日滑手機和使用電腦逾12小時,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左眼漸漸看不到,就醫時視力僅剩0.01,診斷發現是左眼全白的白內障。接受白內障超音波乳化術後,視力已恢復至1.0,女學生下定決心不再追劇,並與手機保持適當距離。 衛福部台南醫院眼科醫師楊勝吉說,眼睛像一個精密的照相機,眼球的各個構造若有病變,都可能造成視力減退。乾眼症、角膜混濁、虹彩炎、白內障、玻璃體混濁、視網膜退化、黃斑部皺褶、視神經病變等,都會導致視力障礙。白內障是造成視力減退最常見、且重要的原因,主要是水晶體變混濁常是老化引起,其他常見原因包括高度近視、內科疾病(如糖尿病)、藥物(如類固醇)、外傷、眼科其他手術術後、先天性等。 白內障主要是水晶體變混濁,常常是老化所引起。(記者葉進耀攝) 楊勝吉指出,白內障的症狀以視力模糊為主要的表現,其他可能症狀如夜間視力惡化、眼睛易疲勞、太陽及對向車頭燈刺眼、眩光、光暈等,若有白內障問題,而放任它繼續成熟、惡化,最後會導致失明。白內障若還沒到開刀的程度,會給予保養的藥水,減少看手機、平板,並且盡量避免直接陽光曝曬,豔陽下要戴墨鏡防護;如已經惡化到嚴重程度,就需要手術,主要有2種方式,一是小切口的白內障超音波乳化術,另一是囊外白內障摘除手術,待白內障清除後,再植入人工水晶體。白內障過硬,無法用白內障超音波乳化術處理,可採用囊外白內障摘除手術,完整取出過熟之白內障。 他說,白內障漸有年輕化的趨勢,只要視力模糊,應及早就診進行詳細檢查,當視力的減退已影響日常生活,就需要手術。

Read More

全身虛弱白血球暴增 男罹急性血癌

白血球暴增全身虛弱,李思錦醫師說,新型急性血癌標靶藥可提高治癒率。(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56歲的翁姓男子去年4月間因為全身虛弱無力、喘不過氣,經醫師檢查發現白血球高達18萬多,比正常值高出好幾倍,懷疑是急性血癌,透過骨髓檢查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因細胞數量太多,併發症機率增高,因此初步先以藥物降低血球數,再進行5次化療後,體力已恢復到與正常人差不多。 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李思錦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台灣最常見的一種血癌,病情來勢洶洶,會在2至4週內大量增生不成熟的血球,通常有四大症狀︰若白血球功能不足,病人容易感染;若是血紅素製造太少,會造成貧血,出現喘、疲累等症狀;若是血小板低下,會有出血、瘀青等症狀;若是白血球增加到幾十萬,則會骨頭疼痛。 醫師說,通常急性血癌病人會同時出現2到3種症狀,嚴重時有可能造成栓塞,例如腦中風、肺栓塞、心肌梗塞,或是嚴重感染,甚至敗血性休克,也可能因出血造成血壓下降、休克,在很短時間內導致死亡,因此建議若有相關症狀,務必及早就醫治療。 李思錦表示,近年來新的標靶藥物、單株抗體藥物的出現,提高了急性血癌治癒的機率。即使是高風險族群,若使用標靶藥物,搭配化療,盡快扭轉血癌的嚴重度,就有機會進行骨髓移植,延長存活期。

Read More

高榮治頭頸癌 50人2年存活率百分百

高雄榮總頭頸癌治療團隊有具體的成效。(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榮民總醫院每年收治350例以上新診斷的頭頸癌患者,對頭頸癌預防、診斷、治療與功能復健研發療程,有具體的成效,讓患者先接受引導式化學治療,再接受手術,除有效降低患者接受放射線治療的痛苦與後遺症,並通過醫策會的「頭頸癌照護品質認證」。 高雄榮總指出,目前已治療約50名病患,兩年存活率百分之百,且僅有約10%病患需要追加放射線治療,所需劑量也較傳統療法低,有效減少組織傷害,降低終生後遺症的風險,並能保留吞嚥、發聲等重要的生活功能。 頭頸癌泛指發生在頭頸部之癌症,包括口腔、鼻咽、口咽、下咽、喉、耳、鼻竇及鼻腔、唾液腺及甲狀腺等,除唾液腺與甲狀腺外,90%以上是鱗狀上皮癌,衛福部去年發布10年國人癌症登記報告,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癌)位居男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3位。 高雄榮總頭頸癌治療團隊有具體的成效。(記者許正雄翻攝) 衛福部也統計指出,其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8歲,顯示患者罹病時多值壯年,對家庭及社會影響甚鉅,頭頸部位具有多種重要功能,疾病本身或治療皆可能造成患者外觀、呼吸、咀嚼、吞嚥、發音的機能障礙,需要多方面專家的團隊合作,才能使治療趨於完善。 高雄榮總身為高屏地區唯一公立醫學中心,每年收治350例以上新診斷的頭頸癌患者,對患者醫療與功能復健,自然責無旁貸,並成為中南部第一家通過認證的醫院。 高雄榮總頭頸癌團隊在林曜祥院長帶領下,參考文獻進行口咽癌療程改善,口咽癌之治療以同步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為主,雖有一定之療效,但患者常有口乾、齲齒、味覺異常、吞嚥困難、發音困難或放射性骨壞死等長期後遺症。

Read More

門諾獲贈隱形眼鏡 助攻近百體育生

酷柏光學捐贈門諾醫院近視控制隱形眼鏡,花蓮縣八所國中九十七名體育生受惠。(花蓮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門諾醫院東區視力保健中心為協助花蓮縣體育班學生視力照護,制定「東區視保中心花蓮縣體育班學生隱形眼鏡視力照護計畫」,獲長期關注東部學生的視力健康「酷柏光學公司」肯定,特捐贈MiSight日拋近視控制隱形眼鏡給門諾醫院,並將這份愛傳遞給花蓮縣內8所國中97名體育班學生使用,期盼減少傳統眼鏡碰撞受傷問題,同時又可有效控制近視增長,讓學子們在賽場上盡情揮灑,爭取更多的榮耀。 捐贈儀式25日自強國中舉行,縣長徐榛蔚、酷柏光學大中華區總經理Ian Dolling、門諾醫院副院長許明木及8所學校代表出席;除感謝酷柏光學公司的肯定與支持,也感謝門諾醫院東區視保中心持續守護東部學童、偏鄉弱視以及身障機構學員的視力健康。 花蓮縣政府指出,本次計畫合作提供美崙、宜昌、自強、化仁、光復、瑞穗、三民及玉里國中8所學校共計97名體育生,除能協助學生視力控度,更能減輕學童家裡負擔;縣府也將持續爭取相關經費,建構完善的支援體系,全面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訓練效益與健康。 許明木說,感謝酷柏光學公司的用心,以每人1年所需費用約市價3萬元計算,此次捐贈總額近300萬元。

Read More

拚加速取得新癌藥 台英簽協議

健保署長石崇良(前右4)日前赴英國拜訪英國國家健康暨照護卓越研究院(NICE)簽署合作協定,盼共同精進醫療科技評估。(健保署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且發生率仍持續攀升,為加速取得先進癌症藥品,並兼顧健保永續發展,衛福部健保署與英國國家健康暨照護卓越研究院 (NICE)簽署合作協定,盼共同精進醫療科技評估,將資源用在刀口上。 健保署長石崇良、國健署長吳昭軍,以及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林時宜執行長等人,於本屆世界衛生大會(WHA)會前赴英國,拜訪英國國家健康暨照護卓越研究院及英國國民健康服務署 (NHS)官員,針對創新藥品基金、癌藥基金運作模式等議題進行交流。並由石崇良、林時宜與英國NICE於年5月18日共同簽署合作協定,未來將深化雙方資訊交流及人員訓練,以提升健保新藥給付評估及財務管理機制。 健保署表示,衛福部前往考察,主要是希望了解如何在有限資源下,運用HTA技巧,讓病人及早取得突破性新藥,並透過真實世界數據的收集與評估,讓缺乏成本效益的藥品退場,將資源用在刀口上,為具醫療不確定性之昂貴新藥問題提供解方。 健保署說,此次簽署合作協定,雙方聚焦在HTA之人員訓練及技術研討,未來可透過與NICE的深入合作,第一手接觸國際HTA的最新趨勢、評估流程和方法,及真實世界資料的應用、創新藥品基金和癌藥基金的財務運作等方面進行充分交流;而健保署也非常樂意與NICE分享在大數據管理及人工智慧運用的最新進展,讓合作協定更加落實與互惠。 NICE是英國負責改善並追求健康及社會照護體系卓越發展的獨立機構,負責制定高品質健康照護治療指引與標準,亦就促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預防疾病提供建議。NICE的目標係基於最新的實證基礎下,幫助 NHS、地方政府、慈善團體及醫療、公共衛生與社會服務人員,善用有限資源提供最佳照護及具成本效益及價值的治療,以減少醫療不平等。

Read More

彰基電腦當機 掛號領藥大排長龍

彰基醫院昨日上午因電腦故障,大廳人滿為患,相關掛號等作業改採人工作業。(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彰化基督教醫院25日發生電腦大當機,導致看診的病患排滿整個掛號、領藥處,醫護人員以人工叫號,藥單人工輸入,彰基解釋,資訊部規劃25日凌晨3點進行資訊系統例行維護及資訊中斷演練,以加強此部分的資安強度,演練5點結束,其過程皆正常。 彰基醫院昨日電腦大當機,看診的病患排滿整個診間前及領藥大廳,數百人大排長龍,有如菜市場,醫院內的自動批價繳費也無法使用,而因電腦系統遲未修復,許多患者及家屬等了一整個早上,不僅無法掛號,也無法領藥,火氣也跟著上來。除了病患無法電腦連線抽號碼牌,就連員工要上班都無法打卡,院方進行搶修,曾恢復5分鐘後又當機,造成各診間大亂,病患大排長龍,影響病患迭有怨言。 彰基則表示,經啟動緊急應變,除了資訊部緊急排除系統異常,院方並加派人力協助處理收費及領藥作業,現場提供茶水點心給民眾使用,並將開車來院門診之患者給予兩小時的停車減免。資安的加強是必要的,但是在任何線上運作的系統要做出較大的變更皆有其風險,經過這次的修改彰基的資訊安全就更提升了。

Read More

彰化防癌學會假彰化秀傳防肺癌宣導

李佳穎醫師向民眾簡介肺炎致病因子,也提醒民眾早期篩檢可收到早療效果。(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台灣肺癌發生率年年上升,每10萬人口17人升高到35人,尤其是不抽菸婦女罹癌率也占一定比率。彰化縣防癌協會25日在彰化秀傳舉辦「秀出健康,明天(肺)更好,癌症防治宣導活動」邀請社區民眾參加,66歲的延平里里長陳雯嘉也現身說法。秀傳黃士維院長說,越來越多的初期肺癌可被提早診斷出來,並在微創手術後被完全治癒,早期肺癌篩檢相當重要。 66歲的延平里里長陳雯嘉分享自己的經驗,她沒有吸菸或任何不良習慣,卻罹患原位肺癌,還好只有0.6公分,接受了微創手術切除,術後恢復良好。秀傳副院長、胸腔外科李佳穎醫師表示,香菸是肺癌相關的一級致癌物,但是在肺癌的患者中,有超過一半的人,終其一生沒有吸菸的經驗;台灣的吸菸比率是年年下降,但肺癌發生率卻是年年上升。 李佳穎說,肺癌原因,第1是遺傳、第2是工作職場、第3是曝露在汽機車排放未完全燃燒的空氣汙染,第4是外來及本土工廠排放的PM2.5。台灣PM2.5來源3成是外來霧霾(大陸為主),6成為本地工業及交通排放產生,再加上三不五時外來「紅色供應鏈PM2.5」三方夾擊之下,中台灣每年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處於嚴重空汙情況;因此,在中部地區的民眾,是相對受害最深的一群人。

Read More